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阻碍因素。因此,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边际消费倾向是联系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纽带,为了探究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以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究收入和消费黑箱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问题。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需求结构消费习惯

一、引言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根据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的是具有稳定消费需求的消费型社会,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型社会是一国经济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任何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过渡的迹象。而且,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0年,居民消费率由46.22%下降到33.22%。消费率下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储蓄率不断上升(Modigliani and Cao,2004)。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从2000年底的6万亿增长到2010年底已经超过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6%。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

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加以解释。方福前(2009)指出,近10年来,不少学者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行为特点、信用环境或福利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消费不足问题。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对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关系做了很详细的综述,认为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均隐含了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消费需求的结论,如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代表的消费理论,以及以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考虑到遗赠效用的广义生命周期理论。Ma(1993)指出,由于传统消费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消费不足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假说,即隐蔽性通胀假说与结构转型假说。隐蔽性通胀假说认为,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不足而导致居民把受到抑制的消费转向储蓄,从而表现为居民消费倾向低下。供给不足的现象是我国过去经济阶段的特征,不同的是当今的供给旺盛甚至过剩,

因此隐蔽性通胀假说缺乏我国消费不足的解释力。刘强(2006)提出了消费结构变动与消费倾向之间的影响关系,由于相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缺乏,我国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其他项目的消费受到抑制。谭玉顺等人(2005)构造了一个基于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运用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对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偏低及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现象给出了数学解释。Dynan利用对数线性欧拉方程估计了滞后一期的消费和收入不确定性兑现其消费的影响。Hayne(1968)在效用函数三阶导数为正的条件下证明,不确定性降低了当前消费、提高了储蓄,这一储蓄被称为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是消费行为理论研究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我们知道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的桥梁,因而把消费倾向作为中介,解开消费和收入的黑箱进而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消费疲软的原因,并为以后解决居民消费问题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二、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和收入高速增长的过程。实际收入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倾向作为衡量消费需求状况的主要变量也必将以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为背景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消费倾向的衡量指标:一是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二是是边际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动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比率。可见,在收入和收入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倾向的大小可用来衡量消费需求的大小。

1、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城镇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使用是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农村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消费支出使用的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数据。

经过测算,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如图一所示,首先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相对比较平缓;在1989至1996年间,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除此以外各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1988年以后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呈现阶段性的上下波动:在1978至1984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在1984至1989年间,缓慢上升,从1989至1999年十年间,也是一个下降趋势,尤其是从1995年到1999年是一个加速下降过程,从2000年开始逐步回升。

图一: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趋势

图二:GDP 增长速度

0246810121416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

2、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在计算边际消费倾向时,由于使用消费增量除以收人增量(ΔCONSUME/ΔINCOME )计算出来的边际消费倾向波动很大;采用跨年度方法计算边际消费倾向的又无法避免计算结果容易受所选时间段的影响。因此目前学术界普遍公认较为严谨的方法是:

C = a + bY

系数b 是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计算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时,采用的是按收入等级分组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计算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采用的是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计算得到。

经过测算,城乡居民各年边际消费倾向如图三所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较

大,尤其是农村居民,一度从1981年的0.92下降到1984年的0.67,降幅达27.2%,然后又从1984年的0.67上升到1986年的0.87;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1985年开始,就持续走低,虽然期间某些年份略有回升,但增幅不大,且未能持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无从比较,不具有规律性。

图三: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

比较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到,它们二者的变动趋势几乎完全一致:1981到1984年下降,1985年出现回升,然后出现持续性的下降,同时在1995年和2000

年,二者又都出现一个上升。从图二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的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期1981至1985年间,居民消费倾向都是先下降,1984年降到谷底,然后出现上升;1990至1992年间,除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出现较大波动外,其余三者均呈水平波动。因此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不是由经济的短期波动所引起的。

三、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

1、收入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1)收入结构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中较早的将收入加以分类: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研究这些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当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也使得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在增加,因此有必要将居民收入进一步分解研究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我们认为,消费者能够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通过跨时选择来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借鉴Carriker (1993)的结论,并考虑到消费者惯性和收入间的不完全替代性等因素,将消费函数的形式设定为:

t t m

s t s s t W C Y C 3121

,10ββββ+++=-=∑

其中,Ct 是t 期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 s ,t 是t 期第s 种是城乡人均收入,β1s 是第

s 种收入来源的的收入所对应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W t 是t 期居民所拥有的人均财富量。

假定消费C 的年增长率为g ,财富W 的年增长率为r ,求解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t m

S t s t t W Y C g

31

,102

)11(ββββ++=--

∑=

因此,可得

g

Y W LMPC t

s t s +-

??+=

112

,3

1βββ

对于财富边际收入)(

,t

s t

Y W ??的分析,我们依据Evans (1965)的简化消费函数的形式来推导,消费只是与当期收入(Y )和财富(W )有关,并且财富的变动量与当期储蓄水平相等,即W S =。

Y W

Y W Y Y W

Y S Y W Y C 1

01010αααααα+=?-+=-+= Y

W Y W Y W 1011αα+=+-

- 011r 111(αα-=+-

+Y

W

) 1

)r 1)(1(r 1)(1(10-+++-=

αα)Y W

由简化后的消费函数可知,长期内财富与收入的比例固定,从而使财富的边际收入与财富收入的比值相等,即

Y

W

Y W =??

因此,g

Y W LMPC t

s t +-

+=

112

,3

s 1s βββ

方福前(2011)基于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和消费,利用系统广义距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Hansen 检验,定量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继而对边际消费倾向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考察,结果如表一:

表一:城乡居民的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弱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强,与此相反,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强。

收入结构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反映出不同来源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上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消费者会依据收入不确定性的大小潜在地决定不同的收入用于消费的份额,进而影响消费支出。

(2)收入差距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带来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使不同群体间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扩大。(如图四所示)

图四:城乡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传统的传统消费理论认为,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高,储蓄倾向低。

杨汝岱、朱诗娥(2007)构建了凯恩斯基本消费函数模型i i bY a C μ++=i 和考虑到工具变量(家庭资产规模、住房情况、耐用消费品情况、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的扩展计量模型i i i cX bY a C μ+++=i ,并且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对收入以10%、25%、50%、75%、90%分位数为临界点进行划分,将所有家庭划分为低收入、较低收入、中低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六个阶层,利用1995年和2002年城镇和农村住户及个人调查数据(数据参考李实、罗楚亮(2007)),对8个计量检验方程进行回归,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值。结果证明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阶层之间呈现倒U 型关系。

现我们假设,收入分配服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为()

2

x f σμ,累积分布函数为()?F ,

方差2σ表示了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2

σ越大,分配越不公平。我们将消费者按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高收入者三个阶层,并以1x 和x 2为分界点(满足条件

μμ-=-21x x ),假定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l ,,而中等收入者的边际消

费倾向为b h ,满足b h >b l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C = a + bY ,自主性消费a 保持不变,边际消费倾向b 为分段函数,由此得到社会总消费:

???+∞

-+++=2

2

1

1

)()()(b a l x l x x h x dx x xf b x xf b dx x xf C (1)

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两式:

??

=2

1

2

1)()(x x x x dx x f dx x xf μ (2)

??

? ??-=+???+∞∞-2

12

1

)(1)()(x x x x dx x f dx x xf dx x xf μ (3) 将(2)和(3)代入(1)式,可以得到:

???+??

? ??++=∞-+∞2

112)()()(x x h x x l dx x xf b dx x xf dx x xf b a C

???

-++=+??

? ?

?-

+=2

1212

1

)()()()(1x x l h l x x h x x l dx x f b b b a dx x f b dx x f b a μμμμ ??

?

???-???

??-Φ-++=12)(2σμμμx b b b a l h l (4)

讨论总消费水平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即讨论

σ

??C

的符号。由(4)式,当b l

??C

0<。这就表明, 随着收入分配方差的下降,即不均等程度的下降,总消费需求上升,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能够扩张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这就说明了缩小收入差距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总需求。 2、 消费需求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从统计数据可知,除了改革开放早期的波动外,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一直呈走低趋势。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的反面就是储蓄倾向的提高。为刺激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曾连续多次降息来降低居民储蓄激励,但是国内消费需求仍然疲软,相反,这一时期储蓄比率继续呈上扬趋势,并屡创新高。这启发我们需要从消费的内部因素着手来探讨居民消费倾向下降问题。

消费结构反映了居民各类消费项目在总消费中的比重状况,消费结构的变化反应了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消费项目的比重上升一方面是这些消费的充分化,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升级意义是消费者的健康、舒适、全面性升级需求的满足。因此,消费结构变化是我国居民最为突出的消费特征,是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体现和表征。

从图五看出,随着经济和收入的增长,恩格尔系数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这是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的正常体现。转型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快速下降,而同时其他的新型消费项目快速上升,尤其是交通通讯类支出,但是自2000年以来,恩格尔指数下降趋缓。(如图六、图七)

图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单位:%

图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占收入比重

图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占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各项消费支出决策直接对应于消费倾向的构成,消费倾向是各分类消费倾向归总的结果。在这个最直接的关系里我们可以考察各项消费对消费倾向贡献程度和方向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看到各项消费之间的竞争性关系一一即消费需求升级中的类内品质升级和类间结构升级之间的替代关系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消费需求升级过程中由于各项消费的支出量级会发生变化,消费支出变得不连续,如住房和汽车等的消费需要通过资产积累才能实现,因此类内品质升级和类间结构升级之间的替代关系并不一定当期生效,这样就会导致储蓄率的上升。如果消费者行为的宏观效应能够消除个体差异,那么类内品质升级和类间结构升级之间的替代关系的非即时性就不会导致考察期消费倾向的降低。否则,替代关系的非即时性就会产生沉淀性的储蓄部分,使得消费倾向下降,对消费发展进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存在量级差别,各项消费质的差别也会对消费项目的竞争关系带来影响。医疗、教育和住房消费深受政策变革的影响,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对消费和储蓄行为带来重要影响,会对其他消费项目产生溢出性的影响,进而关系到消费倾向变化。通过对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倾向变化关系的考察,我们既可以考察各项消费自身消费环境因素对其消费的可能制约,也可以考察某项消费的特殊性对总消费倾向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消费促进政策提供具体的、针对性的建议。只有使消费需求升级得以充分实现,才能获得消费需求升级与消费倾向提高的良性互动。

3、消费者行为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传统的消费需求理论,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都建立在消费效应作为消费的时间——状态分离的函数条件之上,即消费决策不

会受到持续性或任何形式比较的影响。然而这种假定并不符合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消费者都具有某种消费习惯,消费习惯的存在使得过去的消费会对当前的消费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不少人认为,这种现象与经济转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关。因此,近年来用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不确定性对消费或储蓄影响的文献越来越多。作为消费行为方面的应用,消费习惯假说可以用来解释消费的“过度平滑性”和“过度敏感性”现象,并可以完善预防性储蓄理论。

假定,消费者的跨期消费决策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利用Dynan 提出的具有习惯形成的生命周期消费模型,对消费习惯影响消费者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具有习惯形成的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化问题为:max ∑=+T

k k t k

t C u E 0

()

β

(1) 其中,k C +t 为时期t+k 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支出,δ

β+=

11

代表时间折现因子,δ为时间偏好率,E t 表示消费者根据时期t 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所做的预期。

现期消费可以表示成:k t k t k h C C +++-=γt ,k t h +是习惯存量,

11)1(-+-+++-=k t k t k t C h h θ,通常我们假定当前消费的效用仅与前一期消费有关,即θ=1,

于是有:

)()(1-+++-=k t k t k t C C u C u γ

10<<γ是习惯形成参数,表示习惯存量对效用影响的强度,显然,给定现期消费水

平,γ

越大,当前消费产生的效用越小。 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

221111t )1()1(++++++-+=-t t t t t t t MU r MU r E MU MU E γββγβ (2) 其中,1+t r 是从第t 期到第t +1期储蓄的回报率,MU t 代表消费的边际效用,即

t

t C C u MU ??=

)

(t 。等式左边是第t 期放弃一个单位的消费支出所产生的净边际成本。第t 期的消费减少会使同期的消费效用下降(正的成本),消费减少的同时也降低了习惯存量,t+ 1期的效用就会因此而增加(负的成本)。式右边表示在第t+ 1期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支出所

带来的净边际收益。效用在t+1期增加了,但t+ 2期的效用将随着习惯存量的增大而减少。

在时间跨度T 足够长且利率为常数的条件下,Hayashi (1985)得到了(2)简化版为:

1)1(1t =???

??

?++t t MU MU r E β (3)

考虑存在误差,则有:

εβ

+=++1)1(1

t t

MU MU r (4)

式中,ε为预期误差,若消费者是理性的,则有01=-εt E 。假定效用函数为CRRA 形式:ρ

ρ-=

-1)(1t

t C

C u ,这里ρ为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于是,消费的边际消费效用ρ-=t t C MU ,则(4)式可写成:

εβρ

+=???

?

??+--1)1(1t t C C r (5)

将(5)式两边取对数,并将1t --=t t C C C γ代入,可得

[])1ln(1ln )1ln(1

)ln(1εβ

βρ

γ+-++=

-?-r C C t t (6)

式中,?表示一阶差分。根据Muellbauer (1988),)l n (1--?t t C C γ可以用

1ln ln -?-?t t C C γ近似代替,则(6)改写为:

t t t e C C +?+=?-10ln ln γα (7) 该式表明,人们在进行跨期消费时,必然会受到前期消费的影响。消费习惯越强,现期费支出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就会越低,消费者平滑消费的意识就越强烈,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预防性储蓄动机显著。

四、结论

本文通过将消费倾向作为中介,揭开了收入与消费的黑箱,从收入和消费内部因素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消费需求将降低;不同收入具有着不可替代性,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同,收入的不确定性将降低边际消费倾向,进而消费者将减少这一收入的支出;消费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也将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下降;消费习惯对消费者影响越大,消费者平滑消费的意识就越强烈,消费需求将降低,储蓄

动机显著。对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因素进行研究,这将为解决我国需求疲软现象提供政策支持。当然,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的研究是一个持续的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只是定性的分析了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并没有进行定量的验证,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晏艳阳,官飞宇.中国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二元结构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J],2011(6)

[2]王海侠.消费习惯理论概述与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6

[3]谭玉顺,刘先忠.习惯形成对居民消费、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J].应用数学,2005(18):83-87

[4]龙志和,杨建辉.关于消费习惯形成的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3(5)

[5]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J].经济研究,2007(12)

[6]杭斌.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何持续下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6)

[7]方福前,张艳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J].Finance&Trade Economics,2011(4)

[8]祝正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9]施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D],2004

[10]朱孟晓.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原因研究.山东大学[D],2010

宏观经济学计算复习题

5.假如政府保持预算平衡,使其税收收入和政府开支都保持在10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计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6.如果居民将收入的10%用于储蓄,目前所得税率为25%,投资为600,贸易赤字为25,当前的政府开支为每年2700,计算当前的政府赤字额;如果充分就业(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为10600,那么赤字额又为多少; ●1、已知GNP为500,而本国人在外国赚钱数为70, 外国人在本国赚钱数为65,求GDP。 ●2、某国某年具有如下经济指标,S为75,I为50, G为250,TR为10,T为300,请①计算NX 的值 为多少;②列出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③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借贷关系 ●3、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 G=400,T=0.2Y。请问: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为 多少?第二,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多少、 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第三,计算 均衡的收入水平?第四,在均衡水平下,政府预算 结果为什么? 4、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Y。请问: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为多少?第二,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多少、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第三,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第四,在均衡水平下,政府预算结果为什么?第五,如果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 1、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便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 2、政府增加投资支出50,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4700,第一,确定政府支出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均衡点的影响。第二,投资减少50,国民生产总之均衡点影响如何? 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投资增加多少才能使得Y增加30? 1、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便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 2、政府增加投资支出50,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4700,第一,确定政府支出增加对国民生产总值均衡点的影响。第二,投资减少50,国民生产总之均衡点影响如何? 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投资增加多少才能使得Y增加30? 4、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Y。请问: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为多少?第二,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多少、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第三,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第四,在均衡水平下,政府预算结果为什么?第五,如果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 5.假如政府保持预算平衡,使其税收收入和政府开支都保持在10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计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6.如果居民将收入的10%用于储蓄,目前所得税率为25%,投资为600,贸易赤字为25,当前的政府开支为每年2700,计算当前的政府赤字额;如果充分就业(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为10600,那么赤字额又为多少; ●1、已知GNP为500,而本国人在外国赚钱数为70, 外国人在本国赚钱数为65,求GDP。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来带动的。在带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消费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本文开篇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消费不足。然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1978—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分析,并回顾了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对2002—2008年的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简要总结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而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构建了中国消费政策体系的合理架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消费政策体系 1 引言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然而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可用两个“偏低”来概括。第一,我国居民总体上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增长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55%-65%的区间波动。2001年以来,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2007年,我国储蓄占GDP的51%,消费仅占GDP的48.8%,其中包括13%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只有35%。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最终消费率如此之低,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第二,我国居民的消费档次偏低。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高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比重最低,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开支最高;低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最高,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开支最低。然而即使是最高收入阶层,其食品支出仍占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更不要说最低收入阶层了。这表明: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费这架马车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中国存在着普遍的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1] 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 并向实体经济扩散蔓延。在此艰难时刻, 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当外部环境恶化时, 恰恰暴露出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 是不可持续的。面对严峻挑战,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拉动我国经济 增长的关键之举。要使经济稳定地增长, 就必须有消费需求的密切配合, 而提高边际消 费倾向, 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 重新审视与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对于 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 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消费拉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 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p=20-3P,QS=2+3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人,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 :商品实现均衡时Qd=Qs 也就是 : 20一3P =2十3P P= 3 在价格 P=3时,市场需求量为11,于是需求价格弹性为Ed = 9/11 当 P=3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9/11,价格弹性小于1,属于缺乏弹性,厂商要扩大销售收人应采取提价策略。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_=14-3P,Q;=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 (l)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 也就是14一3P=2十6P 解得P=4/3 Q=10 (2)需求价格弹性 Ed=(△Q/Q)/(△P/P)= (△Q /△P )×(P/Q)=2/5=0.4 (3)需求供给弹性 Es=(△Q/Q)/(△P/P)= = (△Q /△P )×(P/Q)=4/5=0. 8 3.设完全市妒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 20+240Q-20Q2+Q3 ,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问: (1) 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 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及图形。 解: (1)因为MC=240-40Q+3Q2, MR=P=315 得Q=15 利润=TR-TC=2250 (2)不变成本FC=20 可变成本VC= 240Q一20Q2+Q3 依据两个方程画出不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 4.若消费者李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2Y `,李某收人为6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a=4元,PY=10元,求: (l )李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 (2 )若某工会愿意接纳李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李某可以50写的价格购买X,则李某是否应该加人该工会? 解 :( 1.)由效用函数U=X2Y2可得 MU X=2XY2,MU Y=2YX2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 X/MU Y=2XY2 /2YX2=Y/X=Px/P Y;=4/10 600= 4·X+10·Y 可得 X= 75 Y = 30 (3 分 ) 即李某消费75单位X和30单位Y时,达到消费者均衡。

居民消费水平研究SPSS

课程论文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研 究 分 析 班级:09经51 学号:09085009 姓名:刘静静 2012年 11 月

摘要: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列出了五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字:居民消费水平 SPSS分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GDP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 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较快,消费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分析目地、分析思路与数据选取 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分析思路主要如下,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基础性的描述,以便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因素,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强弱。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之一是贫富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较大,所以本文分别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的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另外,影响经济的长期因素之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由于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居民所消费的物质和文化和其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本文选择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研究的因素之一。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在高中的课本中,也有关于人口迁移的描述,在世界大战期间的迁移以及工业革命时的迁移。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就有很多人口迁移过去,我们来南京上学有部分就把户口迁移过来了。这也会引起人口结构的变化。 当人们关注着快速增长的中国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悄然老化,使我们又面临另一个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 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伴随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初步进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百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产生了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凸出的部分也在移动,从未成年到成年,最后到老年。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转变密切相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是随着人口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时间。我国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经历着更加迅速的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快的变化,即从相对年轻型人口结构,直接转变为相对老年化的人口结构。 目前,虽然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而这 需要广大人民的实施。 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主要措施是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服务。此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

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

答: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在研究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理论,即: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和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主要认为,在不考虑货币市场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来进行调节,并实现均衡。通常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常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来完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考虑货币市场情况下,消费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 1、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 1)凯恩思的绝对收入理论,其主要理论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且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消费并非取决于现期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主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以上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

是影响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因素,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收入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收入形式对消费的影响有所侧重。 2、我国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合理的消费政策,为此,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者对消费理论。 1)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可以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函数关系,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由此,对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扩大贡献比高收入者更大。同理,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比较高,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现金购买能力。 2)依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树立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因为人们是依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则消费的比例会越高,从而刺激现期的消费,反之则减少,我国的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和住房改革加剧了我国这几年的储蓄额增加,消费减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依据以上的理论,还可以采取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品的品种,刺激消费;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阻碍因素。因此,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边际消费倾向是联系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纽带,为了探究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以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究收入和消费黑箱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问题。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需求结构消费习惯 一、引言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根据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的是具有稳定消费需求的消费型社会,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型社会是一国经济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任何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过渡的迹象。而且,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0年,居民消费率由46.22%下降到33.22%。消费率下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储蓄率不断上升(Modigliani and Cao,2004)。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从2000年底的6万亿增长到2010年底已经超过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6%。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 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加以解释。方福前(2009)指出,近10年来,不少学者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行为特点、信用环境或福利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消费不足问题。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对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关系做了很详细的综述,认为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均隐含了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消费需求的结论,如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代表的消费理论,以及以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考虑到遗赠效用的广义生命周期理论。Ma(1993)指出,由于传统消费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消费不足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假说,即隐蔽性通胀假说与结构转型假说。隐蔽性通胀假说认为,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不足而导致居民把受到抑制的消费转向储蓄,从而表现为居民消费倾向低下。供给不足的现象是我国过去经济阶段的特征,不同的是当今的供给旺盛甚至过剩,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日趋增长。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能从某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希望运用SPSS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来找出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提出个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回归分析影响因素SPSS分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郑岩分析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PI、存款利率和政府保障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郭新华和何鑫利用中国 1978-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人均储蓄、住房价格和利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陈奇从经济因素方面、消费环境和条件因素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居

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规模的是否合理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影响我国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 (三)理论支持 经济理论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不胜枚举,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凯恩斯(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Ct=a+b+Yt。该书中还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在他看来,人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可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支出。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指出,本人的消费支出不但受他当前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以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尤其受以往“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则表示消费支出并非由人们当前暂时的收入决定的,而需要由他的持久收入水平来决定。换句话说,持久性的收入水平能够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边际消费倾向

命题人:杨华贵审核人:试卷分类(A卷或B卷) 五邑大学试卷 学期: 2014 至 2015 学年度第 1 学期 课程:宏观经济学课程代号: 0100590 使用班级: 130103姓名:吴子峰学号: 3113000249 从宏观角度谈谈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状况分析 ——基于边际消费倾向理论 摘要:有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经历了一个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1978—1993年边际消费倾向递增,1993年后至今不断下降,其中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同期城镇居民。1993年来边际消费倾向原因和影响,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居民收支预期不稳定等,而影响则是边际消费倾向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国内需求不足,并且使投资和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化,财政政策的效率降低。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城乡差距对比 一.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与计算方式 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研究有效需求原理时提出的重要概念,将消费倾向定义为:存在于Yw(即用工资单位衡量的既定的收人水平)和Cw(即在该收入水平下的消费开支)之间的函数关系X,即:Cw=X(yw) ,通常人们将凯恩斯绝对收人假说的消费函数列为如下简单形式:C=a+By。[1] 人的消费会随着收人的提高而增加,但相对于收人的增长来说,消费的增长一般是滞后的,收人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会随着收人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减少,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二.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状况与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施的是高积累、低工资、低消费的政策,故个人可支配收入与

换算的人均GDP差异较大,那时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远高于消费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的过渡。 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就持续下降,而居民消费率则从2000年的40%左右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33%,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从表2还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率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表 2 从表2可以看出,与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相伴随的是我国居民收入比重也逐年下降,由于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支出的来源,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以及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我国居民收入比重从2000年的45%降低到2010年42%,下降3个百分点。很显然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还有其他因素,收入差距扩大便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2]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力量,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居民消费倾向直接决定消费的多少,而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则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2c7097731.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 (5):单击“确定”按钮。 3、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 (2):选定“expendNew ”,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02 08:55 共 28人浏览[大] [中] [小]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 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案例点评: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为什么?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但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 但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 解决我国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就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重点记忆《经济生活》容;祝同学们成功 消费专题 一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从而使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扩大居民消费的经济意义。 ①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助于扩大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简要说明扩大国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 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 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企业专题 1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具有更高的利润率,在价格竞争甚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②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商品科技含量,在商品生产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一般来说,人们生活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科技创新能够降低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④企业生产经营要关注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工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公司制的优点及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优点:三大 A、独立法人地位 B、有限责任制度 C、科学管理结构 2)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激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实行公司制,有利于筹集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重点)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经营航标 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 公司经营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形成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科技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计算题+答案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 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将已知条件c=100+0.8y ,i=50代入均衡条件y=c+i ,易得均衡收入 y=750(10亿美元) 此时,消费和储蓄的数额分别为 c=100+0.8y=700(10亿美元) s=y-c=750-700=50(10亿美元) (2)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等于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之差,即 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10亿美元) (3)已知c=100+0.8y,i=100,代入均衡条件y=c+i ,易得均衡收入y=1000 (10亿美元) 则增加的收入为: ?y=1000-750=250(10亿美元) (4)将c=100+0.9y, i=50代入均衡条件y=c+i ,易得均衡收入:y=1500(10 亿美元) 此时的储蓄额为: s=y-c=y-100-0.9y=50(10亿美元) 投资增至100时,类似地可求得均衡收入为y=2000,收入增加量为: ?y=2000-1500=500(10亿美元) (5)对应消费函数c=100+0.8y ,易知投资乘数 58.01111=-=-=βi k 对应新的消费函数c=100+0.9y ,易知投资乘数 109.01111=-=-=βi k 即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较原来增加1倍。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 ,投资从300增加至500时(单 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c t =α+βy t-1,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解:(1)由储蓄函数s=-1000+0.25y ,易得投资乘数 425.011===MPS k i 投资增加导致的均衡收入的增加量为 ?y=k i ×?i=4×(500-300)=800(10亿美元) (2)当投资i=300时,均衡收入为 y 0=4×(1000+300)=5200(10亿美元) 由s=-1000+0.25y,且c t =α+βy t-1,,得消费函数 c t =1000+0.75y t-1,

2018-2019-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几点分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几点分析 一、中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现在仍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GDP总量仍能保持着8% 一10%的增长率。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推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 (一)中国居民消费者现状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的3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人均GDP也有所增长,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如果说中国居民的主要消费品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那么恩格尔定律的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我国居民消费率随着经济的增长下降。但是与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和Et本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明显要低了很多。中国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7% 大幅下滑到了201X年的36.3% ,201X年更是跌到了34.0% 的新低。而美国和日本的居民消费率则分别保持在70% 和55% 左右的水平上,高于我国几十个百分点。并且,据估算,美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68,而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48,二者有着明显的差距。经比较可见,中国确属低消费国家。 (二)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从中国政府一再地强调要扩大内需,我们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投资、消费与出口虽然一直被并称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中国国民经济一直较为依赖出口。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形成的消费互补局势,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动荡的连带冲击。再从国内来看,中国的投资市场一直不够成熟,投机氛围过重,而如果只有投资的增长而消费跟不上的话只会引起投资市场缺乏商品市场的支撑,产生更多的经济泡沫而已。同时,中国也一直存在着生产过剩危机,只是将过剩产品都以巨额顺差的方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了。消费不足、投资过度、产能过剩这些问题,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十几年,这都是中国经济一些隐蔽的诟病。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就成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中国居民消费者行为的几点特征根据恩格尔的理论,我们可以从生活方式的四个维度,即态度(attitude)、活动(activity)、观点(opinion)、人口统计特征(demograp hic)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1)子女的养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居民消费习惯很符合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他们习惯于以整个生命为计划范围来分配自己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