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审美体验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获得的审美享受和心灵陶冶,是美感在人脑中的积淀。美感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形式,又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审美体验的心理基础。

审美体验由主体、客体、对象三要素构成,这是审美体验的最一般的形态。主体指的是审美活动中的欣赏者。他可能是实际的欣赏者,如欣赏演唱或欣赏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也可能是一般的鉴赏者,

如欣赏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审美体验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阶段都有其独立的主体。客体指的是欣赏者以审美的方式与审美对象发生关系时所处的相互关系,是指审美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的实际状况。审美体验的客体主要是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包括艺术语言本身。审美体验的对象是审美活动的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物质载体,即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审美体验的主客体和对象三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审美体验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它的结果不仅是对艺术作品产生了感觉,而且还在主体与对象之间进行了直接的、充分的交流,从而达到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联想”。

根据以上的阐述,我们认为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审美体验是在审美活动中进行的。审美体验虽然离不开审美活动,但是二者又不尽相同。审美活动主要是由审美主体参加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自由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审美体验则主要是审美主体借助于各种媒介和工具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实现的一种精神

活动,它具有被动性、依赖性、从属性、模仿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审

美活动必须借助于审美媒介和工具才能进行,审美体验却无需任何介质,它只需要有美的感受能力的人就可以直接进行。第二,审美体验的对象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来源于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经过高度集中和概括、集中和升华了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是人化的自然或社会。第三,审美体验是一种充满美感的精神活动。

1、审美体验不同于人类的感知活动,也不同于逻辑思维活动。

2、审美体验的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审美交流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交流,是完全自愿的。

3、审美体验是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沟通为主要特征。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因而也就是以 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充分的个性化特征. 审美活动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和对话,是一种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所谓存在,是指此时此 刻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自我的觉察和自我的体验,以自我的个体意识出发,来表达个体自我对 世界、对他人的认识虎郸港肝蕃菲歌十攻姜. 审美的本质是我们自己心理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心理状态与外在世界的一种协调对应、共通的感受.所以说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感受”的一种表达.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是一种最具有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他所建构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一位的诗意世界,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是 人类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以其美的外在形式、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感性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从而使人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 3.有限无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说美即是客观的,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标准.如有的民族认为大双眼、高鼻梁、有的民族认为单眼皮为美;有的民族认为黑皮肤为美.甚至世界上计算出公认的“腿与上身比例”多少为最好看.另还有人体、物体、布置、设计的所谓黄金比例. 说美是主观的.因为由于主观感觉感受,可以把原本客观存在的美与观存在的不美,发生感受变化,甚至相互交替成完全相反的感受.如原本客观存在的美女随地吐痰,我们对她的主观感觉为丑.原本客观存在的不美男生,下水救人,我们对他的主观感觉为美. 原本客观存在的不美,由于一些原因,产生喜欢、喜爱、可爱的主观感受,转而认为感觉为美.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审美特征

艺术诸形态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真可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国书法艺术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线的艺术”。他兼备具象和表现两种功能。无色而具备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笔法墨法相间相润,使得字体肥瘦枯润,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而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时小篆发展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他的自由而多样的线条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象和传达出各种形体、情感和气势,形成中国的审美风貌的书法艺术。 不少人坚持书法是抽象艺术。其中一种典型的看法:汉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而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的艺术”总之,中国书法美学在艺术本体上的争论,反映了我国书法审美意识的自觉和书法精神的高扬。 书法艺术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弛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像物于飞潜动植流寺之夺”。那么,我们要问,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1、姿态美。书法艺术的姿态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取之于具象的书画和结构所体现的一定的形体美,二是取之于偏于抽象的“形势”,即动态美。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事物的具象美,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真云”。一般来说,汉字字形结构在书法创作者有意识的局中,可以形成一种间接曲折的艺术效果。加上对自身人格生命的反应,使点画笔墨形成一种用笔之力、运笔之势,而反映出生命的动态美。孙过庭对书法的具象美与动态美同意形成的姿态美非常赞赏,惊叹道:“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痜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这里,既有具象美、又有动态美,其“异”、“态”、“势”就是书法姿态美的不同层次和纬度。在书法作品中,篆书的回环曲折的用笔,给人一种字若飞动,流畅飞扬美。而结构整体统一,分行布白的圆润整齐,宽舒飞动的姿态美令人赏心悦目。而隶树和楷书的各种上、下、左、右挑起或拖拽的笔势,能给人在安定中以飞动流美的审美感受。而草书行书以富于运动感的点线去表现生命运动的或轻盈、或敏捷、或矫健的动势,都具动态美。如王羲之《兰亭序》,具有一种浑然天成、西联含蓄、迂回玲珑的秀润美;而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字字挺拔,笔笔奔放,园劲激越,诡异飞动,

审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8世纪的德国,鲍姆加登是“美学之父”,他最先将人的“感性”作为一门学科来探究,认为“感性”是理性的前提和基础。美学诞生的直接原因是启蒙运动,它高扬理性,打破了宗教对世俗生活的绝对统治权,美学就诞生于为“理性”建立科学基础。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带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分化。在分化中诞生了“美与丑”的划分,进而产生了美学。美学即审美感性学,简称美学,美学就是研究审美现象、审美规律的人文学科。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首先,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主观介入;其次,在研究对象上,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实体性。最后,在研究结果上,美学主要表现为基于一定主张和一定事实的主张判断,这种判断是无法在科学意义上进行反复验证而得。美是什么:美是自然与人的分化,也是社会阶层的分化;美是一套由权力、意识形态推行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划分标准;美是人的拓展型、附加型需求;美是人为的社会知识体系;美是被动无意识体验。审美心理结构(审美经验)的四个要素:1感知,它可分为感觉和知觉。审美感知一方面来源于日常感知,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特性。审美感知是在人的情感的强烈渗透中展开的。总之,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形式结构和主体感知结构相契合而形成的心理状态,审美感知是审美经验中最基础的机制。2想象:是人脑将记忆中的表象间的暂时联系重新组合,并对之进行加工和改造来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活动可分为初级和高级形式。前者即简单联想。后者则包括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想象是审美经验中的一个核心因素,可打破时空的界限,超越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的制约,造成既出人意料又意料之中的惊颤效果。3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不仅诱发其他的心理过程,而且驱动它们趋于深入。它融贯在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中。4理性:理性活动是感知表象活动的升华,是对客观事物内部关系的概括性反映。审美经验是在理性参与下的一种感性直观行为。审美体验含义:1它是个体的 生命体验。个体的生命实验是 审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2它 是生命积淀下的瞬间的生命 领悟。审美体验通常都是瞬间 的灵光一闪。这种独特的生命 感受源自长期的生活积淀。3 它是当下生存的体认。审美体 验都离不开当下生存,在瞬间 的审美体验中激发对自身生 存状态的新的认知。审美体验 的构成要素:1感觉功能:进 入一切审美体验的门户,是个 体生命体验的基础,是审美的 原动力与审美主客体融为一 体的表现2心智与情感,是人 的心理功能,心智与情感的状 态直接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 情绪。3语言、思维与表达能 力与技巧。这一要素既能影响 主体能够体验到的审美形式, 同时还影响主体在体验美之 后能否恰当表达出来。4社会 组织结构,是审美体验的社会 环境,它包括了社会的各个层 面。综述,感觉功能,心智和 情感是审美要素的个体层面, 语言和思维与社会组织则属 于社会层面。只有二者结合在 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才能发 生具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 的特征:1.实践性,这是审美 体验最基本的特征与性质。要 需获得旁人无法体验的美就 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实践。 2建构性审美体验是组合式 的体验。是在主体和客体的多 种要素的共同参与下建构出 来的。3异趣沟通的特质。审 美体验是在一个瞬间将主体 的各种感觉、心理、社会经历 融合在一起的精神实践活动。 4整合效应。审美体验的整合 效应即被意识形态、文化、政 治和日常生活利用来自身的 目的服务。它体现着审美体验 的社会性、功利性、意识形态 性,也意味着什么带来的不全 是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批判性思维的建立(认识自己 -问题意识的建立-敏锐的观察 力-合乎逻辑的表述-论据充分 可靠、论证合理-形成判断)批 判性审美思维:1细致观察与 阅读审美对象的细节构造2分 析审美元素3寻找相关的多种 审美理解4分析不同审美解释 的证据5调查、搜寻自己需要 的证据并判定其充分性6建立 符合逻辑的,属于自己的审美 理解 审美形态是审美实践活动中 特定的人生阳台、审美境界、 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 性凝聚及其逻辑分类。西方的 审美形态与中国的审美形态 既存在相通性,又有着显著差 异。 优美在西方美学中是与丑陋 相对立的基本的顺向肯定性 审美形态。优美审美形态是人 本质对现象化的实现或合目 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因为 呈现和谐;优美是各种审美形 态中获得现实肯定最充分的 形态,因而呈现为完满。和谐 与完满是优美最本质的特征。 纵观中西方美学史对优美审 美形态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纳 出优美审美形态的具体特征, 即整体的和谐感、纯粹的自由 感、充分的形式感和内在的宁 静感。 丑陋,是一个逆向否定性审美 形态。否定和背离是丑的本质 特征。丑陋的审美意义在于, 现实生活的非人性的一面,是 一种负面的生存意义。丑陋的 事物与优美的事物相反,呈现 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 激等形式特征。丑作为人类生 活实践中的普通现象,很早就 进入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参 与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形成。作 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历时向度 上经历了一个从最初作为美 的陪衬到独立的审美经验形 态的演变。(独立审美形态的 丑:主要指审美活动中的不和 谐、反目的性和非理性因素超 出其陪衬地位,而拥有独立的 美感经验形态。)罗丹的《欧 米哀尔》是审丑化为审美的例 子。这个丑陋的形象浓缩了一 个人的生命历程,这个意义上 的丑是一种“艰难的美”。丑 陋作为审美形态的深刻意义 在于:一是负值思维,即透视 到了审美文化乃至整个人类 文化的负效应、副作用、负面 价值和负面结果。二是补充性 思维,即多维、多元、多视角 的思想;三是解放思维,即突 破思想牢笼及思维禁区。丑以 其反形式与优美相通,同时它 的许多特征与优美之外的崇 高,悲剧等有着十分紧密的关 联。 各类艺术作品的审美创造:文 学,雕塑,绘画,建筑(凝固 的音乐),音乐,舞蹈,戏剧, 影视,书法艺术 人生境界的审美性质1生命过 程维度的相通:人的生命的短 暂性及生命结局的共同性,决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 题目 审美活动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 第一,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 第二,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 第三,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 第四,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在美学中,“美”通常在两类三种意义上被使用:即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与的本质。 美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审美客体(美的对象)与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第一,美=美的对象,即审美对象,审美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第二,美=美感,即审美愉悦,针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主体只能是人(在生活中)或人格化的物(在艺术作品中)。美和美感都属于美的现象层次,是一物两体:美是美感的物态化形式,美感是美的心灵化内容。作对象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作主体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感。没有离开美的美感,也没有离开美感的美。在观念上,我们可以把两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在实际上,二者则是心物共鸣体的一体两面。 美的对象和美感都只是可为人的感官所直觉把握的现象,美的本质则是经过人的心灵所理性把握的存在于所有审美现象中的美的本质。关于美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审美价值的主要特征

审美价值的主要特征 审美价值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是人们对于艺术、文化、自然景观等多种形式的美的认同和喜爱的程度。审美价值的主要特征包括客观性、主观性、多元性、历史性和相对性。 首先,审美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指审美评价不完全是个人主观意见,而是基于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的。例如,在绘画艺术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布置等都有一定的准则,艺术家的技艺水平也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同时,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美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如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悦耳的鸟鸣声等。 其次,审美价值具有主观性。主观性是指审美价值评价是对个人喜好和感受的体现。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的审美评价,因此审美评价也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主观性的存在,才使得审美体验成为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第三,审美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个人背景会影响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例如,东方文化中强调内敛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表达和自由,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和美的感知的偏好。所以,审美价值是一个多元的概念,不同的审美体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第四,审美价值具有历史性。审美标准和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绘画追求逼真和立体感,而现代主义艺术则更注重形式的表现和抽象性。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会导致审美价值的不断变化和重新定义,也使得审美体验具有时间的特殊性。

最后,审美价值是相对的。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和文化背景的多元性, 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评价也存在一定的相对性。同一个作品可能会被不同 的人群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审美价值评判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 结合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定空间上的相对性。 总而言之,审美价值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评价,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多元性、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它是在个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下形 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和重新定义。通过对审美价值的理解和 认知,可以更好地享受和欣赏美的存在。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它的审美特征有很多,包括自然的简约、和谐、自然、平衡等。这些特征反映了自然界美的本质和特点,也是我们欣赏自然美的重要标准。 自然美具有简约的特征。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最简单的形态,不会过度修饰或夸张,因此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就具有了简约之美。例如,一朵花、一片云、一棵树都是自然界中的简单形态,它们通过简单的形状和颜色表现出了自然之美。简约之美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审美趋势,因为简约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舒适的感觉。 自然美具有和谐的特征。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都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和谐。例如,一片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小河、鸟鸣等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和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和谐之美也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一种重要原因,因为和谐能够给人们带来平衡、和睦的感觉。 第三,自然美具有自然的特征。自然界中的美没有人为的痕迹,它是自然界自然形成的,因此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就具有自然之美。例如,日出、日落、雨露、霜雪等都是自然界中的自然之美,它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神奇和美丽。自然之美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审美趋势,因为自然能够给人们带来纯粹、真实的感觉。

自然美具有平衡的特征。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平衡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和都是平衡的。例如,一条小河中的水流、石头、鱼儿等都是平衡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和都是平衡的。平衡之美也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一种重要原因,因为平衡能够给人们带来安宁、稳定的感觉。 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包括简约、和谐、自然、平衡等,这些特征反映了自然界美的本质和特点。欣赏自然美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妙和神秘。

美术审美特征

美术审美特征 美术审美特征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标准和特点。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会有所不同,因此美术审美特征也会有所差异。然而,总结起来,美术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条美 线条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传达形态、节奏和情感。线条美主要包括线条的流畅、有力、变化和节奏感。流畅的线条能够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有力的线条则能够传递出力量和决绝感。线条的变化和节奏感能够增加作品的动感和韵律感。 二、色彩美 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色彩美主要包括色彩的明暗、对比和配合。明暗的色彩能够营造出深度和立体感,对比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配合的色彩能够营造出和谐、平衡的氛围。 三、形态美 形态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外形和结构。形态美主要包括形态的韵律、比例和构图。韵律的形态能够给人以和谐、流畅的感觉,

比例的形态能够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而构图的形态能够给人以层次、动感的感觉。 四、空间美 空间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和关系。空间美主要包括空间的透视、层次和节奏感。透视的空间能够给人以深度和立体感,层次的空间能够给人以分隔和层次感,而节奏感的空间能够给人以律动和动感。 五、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体验。意境美主要包括意境的主题、氛围和内涵。主题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思考和感悟,氛围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情感和共鸣,而内涵的意境能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六、创新美 创新是艺术创作中的灵魂和核心,它能够带来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创新美主要包括创新的构思、表现和表达。构思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表现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新鲜、生动的感觉,而表达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深刻、震撼的感觉。 美术审美特征是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标准和特点。它包括

浅析审美体验的几点特性

浅析审美体验的几点特性 TEXT/王琴慧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审美从内容上看,包括观察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美术的核心本质是审美。人是自然界的高级动物,真正懂得审美的只有人类。当人们在活动状态时,由于主体所处的时间、地点、心境等条件的不同,加之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主体自身对世界对象的感受、想象和理解不同,从而产生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就是审美体验。这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审美构成过程中的活泼、剧烈、深层的审美感受。在此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所感知的除了客观对象所表达的自在属性外,还透露出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内容。一、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的必然属性人们都追求美,审美体验是客观对象的必然属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过:“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正是由于审美体验具有主体参与性,相异的审美客体就具备相异的审美体验。面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相异的审美主体会产生相异的美感体验。如:面对一束红花,有的人感到很美,有的人感到一般,有的人甚至感到不美。审美体验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不同,各自的审美体验不同。因为,不同的主体在面对客体时,都是调动自己的记忆、经验、想象、理解等因素参与体验,由于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各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领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庄子?中,记载了“南华秋水我知鱼〞的典故,庄霭和惠子二人同时发现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庄子感慨鱼儿游得多么自在。惠子却认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庄子反驳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强调的都是审美体验的主体参与性,其立足点也都是强调审美体验的主体参与性。〔二〕情感渗透性在审美体验中,情感具有强大的渗透性。情感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体态度,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的表现形式。情感是主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定反应形式,是我们人类判断客观对象能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要求所折射出的特定心理反应形式。罗丹曾经写到“美术就是情感〞。摩尔根?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4页。〕想象在审美心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产生“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的想法。正如齐白石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虾,我们能体会到虾的生命力;欣赏郑板桥所画的竹,我们似乎能感受到竹子挺拔,以及“君子贫贱不能移〞的高洁品德。〔三〕瞬间永恒性从客观时空的角度来看,审美体验是瞬间的。主体对美的体验是转瞬即逝的。主体不是长期的沉浸在审美体验中。从内容上看,审美体验分为几个阶段,一般有审美知觉、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构成、审美理解、审美超越等。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难以描述的审美活动。它在特定的心理状态下蔓延开来,然后逐步实现。同时,审美体验也是永恒的,审美体验实现时,主体与客体之间有完美的融合。情感力量推动主体,借助于人类的想象力,就如同能联想到上下五千年,方圆几万里。由此从根本上收获更高、更深刻、更美好的审美愉悦。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说:“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山水审美竟然有如此美妙和神奇,真是让心灵震撼和得到慰藉的山水。〔四〕开展层次性审美体验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它包含“准备、实现、效应〞动态开展的层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注意方面、感觉方面、知觉方面、想象方面等方面,最终形成奇妙的审美体验。从主体整体反映的角度来看,审美体验即能上升到生理表现阶段、心理表现阶段、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