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高校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高校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听过《如何保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几点感想。提到校园的心理健康情况,大家更多的会想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却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实际上,我国目前高校教师面对的各方面压力不容小觑,自身专业发展、教学、科研、知识更新、国家自主创新等普遍繁重的工作任务带来的沉重压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心理健康的“高危群”。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高检出率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认为高校教师面临的主要职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教学科研任务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来自自身高期望值的发展压力。

首先,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给教师带来强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而高校教学科研压力以及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及管理者不恰当的管理风格又使教师长期处于不合理高压之下。另外,自我期望值高的发展性压力是推动高校教师自主创新的持续推动力,是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精英的自主性与人格独立性的内在需要,是高校教师承受的根本性、长期性的压力,也是高校教师很大的压力源。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没有真正把教师作为改革的主体,忽视了提高教师对改革的认可程度,使教师存有许多困惑;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上的领导与决策作用,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所代替;很多时候,教师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只能按照领导的旨意去做,高校教师的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就很难充分满足。所有这些主客观因素汇集到一起,导致教师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倦怠”、‘职业枯竭”,主观幸福感低,心理健康状况差。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势必使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不仅损害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下一代的高等教育和学生成长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全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到了非改善不可的地步了。

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应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压力管理,保持高校教师压力适宜度。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职业压力。其直接压力往往来自学校和教学以及科研活动,因此,高校应强调工作环境的结构性改变,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率,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工作绩效标准。改变高校管理中“衙门化”作风,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教师的压力源及其他问题的敏感性,提高群体支持度,给予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提供更多职前和职中培训等。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源,必须调整学校系统运行过程中最本质的成分,也即把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两者的双主体地位。

高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激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并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如建立由高校教师领导的学校管理队伍。另外应针对教师进行训练自身应对压力的培训课程,比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反思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高校教师的教育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曾有国外学者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因此,坚定理性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应对繁重的职业压力是至关重要的。

浅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高校女教师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一具重要群体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并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别容乐观。充分认识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进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考虑 21世纪,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已被广泛承认并有了新的诠释,女性人力资源在社会进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但并且,一具别容忽视的咨询题是: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成为妨碍女性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女教师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一具重要群体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并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而高校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明显的职业特征,使得高校女教师具有了自身独特的心理。所以,怎么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进展贡献力量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研究的一具重要课题。 一、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上海高校女教师中,时有“失眠”现象的占44.8%,时有“身心疲乏”之感的占58.6%,时有“烦躁易怒”情绪的占54.9%,常感到“体力别脚”的占48.2%。专家认为,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别容乐观,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在河南省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中有心理咨询题者占被调查者29.1%,调查表中的scl 90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广东、上海、贵州等地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中都报道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题高于男教师,故应引起重视。综合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的状况,我们能够看出新阶段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要紧存在四个方面的咨询题: 其一,高校女教师和男教师相比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焦虑倾向。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师比男教师情绪易兴奋,易生麻烦,心神动摇别定,易受环境支配;常产生矛盾,比较难照应到大体;且忧虑抑郁麻烦自扰,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低于男教师。 其二,高校女教师与其他行业的女性相比,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和焦虑表现更为突出。 其三,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别断提高,且年龄越大的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有研究结果显示,高校35岁以下女教师是心理健康咨询题的高发群体,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35岁以上女教师。 其四,高学历女教师和具有中级职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题比较突出。有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具有中级职称的女教师,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和具有高级职称及中级及其以下职称女教师。 二、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题产生的原因 1、现代社会的压力和传统观念的妨碍。一方面,高校女教师受过多年的教育,事业心较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社会也要求高校女教师在女性中扮演“强者”、“成功者”形象。高校女教师又要承担与其他女性同样的家庭角色,同样受来自社会传统等各方面的妨碍,特别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考试试卷(附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和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在接受外部压力和挫折等信号后,出现警觉反应并动员体内的能量资源,同时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应付应激事件,这一阶段是压力应对阶段。 3、压力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教师的内部压力主要来自、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4、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包括、和行为。 5、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成分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 6、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以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指的是:() A、心理问题 B、心理健康 C、心理疾病 D、心理障碍 2、凡是能适应社会生活基本要求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反之者被视为异常,这是心理健康的:() A、统计测量标准 B、临床病理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个性发展标准3、对待同样迟到的好学生和差生,教师的态度不同,这是造成的。()A、知觉误差B、理解误差C、社会认知偏差D、人格缺陷 4、由于管理能力的欠缺,有的教师会找出各种理由来争取不当班主任,这是一种心理应对。A、自发的B、自觉的C、积极的D、消极的

5、某教师因一次上课失误而自怨自责,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他的哪种不合理信念的作用。() A、完美主义倾向 B、寻求绝对公平 C、钻牛角尖 D、以偏概全6、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因素是:()A、积极情绪B、成功体验C、智力因素D、非智力因素 7、“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这体现心理咨询的()A、交友原则B、共情原则C、自助原则D、发展原则 8.教师由于对工作的过高期望,产生的职业倦怠,这种原因属于:()A、社会层面的因素B、个人层面的因素C、学校组织层面的因素D、职业倦怠的危害9、如果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而且实现的概率很小,这时应该:()A、继续努力B、学会放弃C、加大投入D、不断幻想10、教师应具备的各项积极情感可以集中体现在对的态度上。()A、学生B、职业C、教材D、自己 三、判断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在每小题的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用“×”、或“√”表示您的判断) 1、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有明确严格的界限。() 2、心理压力和心理挫折对一个人来讲,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 3、“师徒如父子”说明教师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 4、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表面上看是教育方法问题,实际上是教育观念问题。 () 5、在学校,只有那些有心理困难以及轻度神经症患者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提供帮助。 () 四、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高校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听过《如何保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几点感想。提到校园的心理健康情况,大家更多的会想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却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实际上,我国目前高校教师面对的各方面压力不容小觑,自身专业发展、教学、科研、知识更新、国家自主创新等普遍繁重的工作任务带来的沉重压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心理健康的“高危群”。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高检出率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认为高校教师面临的主要职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教学科研任务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来自自身高期望值的发展压力。 首先,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给教师带来强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而高校教学科研压力以及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及管理者不恰当的管理风格又使教师长期处于不合理高压之下。另外,自我期望值高的发展性压力是推动高校教师自主创新的持续推动力,是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精英的自主性与人格独立性的内在需要,是高校教师承受的根本性、长期性的压力,也是高校教师很大的压力源。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没有真正把教师作为改革的主体,忽视了提高教师对改革的认可程度,使教师存有许多困惑;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上的领导与决策作用,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所代替;很多时候,教师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只能按照领导的旨意去做,高校教师的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就很难充分满足。所有这些主客观因素汇集到一起,导致教师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倦怠”、‘职业枯竭”,主观幸福感低,心理健康状况差。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势必使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不仅损害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下一代的高等教育和学生成长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全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到了非改善不可的地步了。 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应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压力管理,保持高校教师压力适宜度。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职业压力。其直接压力往往来自学校和教学以及科研活动,因此,高校应强调工作环境的结构性改变,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率,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工作绩效标准。改变高校管理中“衙门化”作风,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教师的压力源及其他问题的敏感性,提高群体支持度,给予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提供更多职前和职中培训等。值得注意的是,要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源,必须调整学校系统运行过程中最本质的成分,也即把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两者的双主体地位。 高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激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并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如建立由高校教师领导的学校管理队伍。另外应针对教师进行训练自身应对压力的培训课程,比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反思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与思考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与思考 青海大学冯莉 内容提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健康和对生活的愉悦度、成功感,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学、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焦虑、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这严重地降低了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教育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原因思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教育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目前高教系统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引起的震荡也是为今所见。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困扰,甚至是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直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由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1、职业环境的特殊 高校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共性,但与其他群体的知识分子相比,个体综合素质比较高,他们的教育对象层次较高,思维更活跃,教师所要求的个人素质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标准,其内心活动往往更为复杂和丰富,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人员,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面临着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双重压力。 2、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方面的重重压力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强烈的反差带给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高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高校教师始终处于社会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压力与挑战之中,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向了市场。高校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承者,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文化转型,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和学生的需要相匹配,因此他们在社会的大变迁中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与科研。在许多高校,明确要求教师不但要完成一定的教学课时,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科研工作量的衡量主要是发表科研论文、申报科研课题。而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这样,使得教师长期处于工作负荷较大的心理压力状态。另外,在家庭生活中,既要考虑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又要考虑自己子女的升学就业问题。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需要他们承受,若长期处理不当,势必造成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如与他人坦诚交谈,通过自己的倾诉与他人善意的劝告把心头的疙瘩解开,如果是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还需要请心理医生帮助治疗。但教师主要应该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也绝不应该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的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的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其实有些名言正是说明这种心态的,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常乐"等,以此自勉,是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的。虽说,缘于"责任感"而出现的焦虑也是必要的,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紧迫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焦虑是一种动力,然而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则会使人紧张不安,所以还需要以平常心来调节。 3、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多种兴趣爱好。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各有不同表现,要保持自己稳定的良好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因为性格上的弱点往往正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主要内部原因。比如在气质上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的人,要保持自己热情、豪放、明朗、善交际等性格特点,注意克服好冲动、浮躁、自傲、不易自制等弱点;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要保持自己冷静、沉稳等性格特点,也要克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等弱点。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这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人是有思想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但是人们在业余时间从事某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爱好的活动时,却专心致志,仿佛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了。也许这是暂时的,但这些活动,比如旅游、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常有这种情况,到外面去转转,回来后再想想,也许就觉得原先那些烦恼的确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从事这些活动,不仅能使我们能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养身心,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4、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任何工作如果没有对它的热爱是不可能干好的。同时,培养人教育人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有较高的素质。为了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 5、期望适度。 人的期望是一种自我设定的目标。经过努力而达到了目标,主观上便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反之,未达到预期目标,即受到挫折,有可能产生沮丧情绪,多次受到挫折,自信心也会受到挫伤。比如教育好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指望通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联系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答:师德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不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成为师德规范内化的土壤。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要影响到学生,甚至会对很多学生的人生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哪些影响?本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凡是使他们感到有趣的事,向往的活动或是周围人们赞许的行为及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易于引起他们的模仿和学习。所以老师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喜怒哀乐

更为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及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老师“苦口婆心”讲道理更为有效,这是一种不容低估的,足以影响集体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反之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影响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有所偏见,把不良情绪发在了家长身上,这样就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反感,从而不愿意支持老师的工作。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和谐的教育呼唤内心和谐的教师,而现今一个让人不能漠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教师个体心理、学校管理及社会的原因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约有2.49%的教师已患有“心理疾病”(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2000年检测结果)。近年有上升趋势,教师职业倦怠是引发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教师自身、学校、社会方面采取和谐一致的措施。我主要想就教师本身如何缓解并消除职业倦怠谈一些看法。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外,教师本身要学会化解压力,唤起自身的生命自觉意识,时刻保持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的生活,清华大学吴维库博士在报告《塑造阳光心态》里说:“活在当下,未来导向,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一、了解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 1、正确地认识自我。通过比较认识工作、生活中的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愉悦地接纳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势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产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3、主动地设计自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勾勒出理想的自我。 4、恰当地控制自我。正确地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培养自我坚强的意志品质。 5、能动地完善自我。提高现实中的自我,缩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距离。

二、要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有这么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活在当下,活好当下,一个人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住他,她往下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他往旁边看,突然发现藤条旁边有一些熟透了的草莓,现在这个人有上去、下去、悬挂空中和吃草莓四种选择,吃草莓的这种心态就是活在当下,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的心态,还会去抱怨我们的工作、待遇、地位,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吗? 三、如何缓解消除职业倦怠 首先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要学会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麻烦、挑战。 要让自己得到成功的体验 用阳光的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学会谅解,要学会合理地调适情绪,多运动,听听音乐,与人沟通等等,教师应具有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快乐的能力。 苏试曾说过:“人生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河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身为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主动地设计自我。 黑格儿说过:“存在即合理”。这就告诉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实事,当我们生存现实与理想距离较大时要降低对理想的要求,学会适应环境,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一个人如何看待幸福很重要,幸福是由自己的思想,心态

高校教师招聘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招聘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答案

资料仅供参考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自我意识 3.心理健康教育 4.教师角色 5、学习迁移
二、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 3、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 果就会越好。
4、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 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三、简述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意义。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4.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5.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试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 学习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 知识,掌握原理、原则。(2 分〉 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 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2 分)

资料仅供参考
2.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 己存在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 的意识,它是个 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4 分)b5E2RGbCAP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 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 个方面进行 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的 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4 分)p1EanqFDPw 4.教师角色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 望,运用一定 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 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 应成为一个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4 分)DXDiTa9E3d 5、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 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的形 成的影响, 其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响。(4 分〉RTCrpUDGiT
二、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 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 两方面。5PCzVD7HxA
2、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 答 z 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 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 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 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jLBHrnAILg
3、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 果就会越好。 答:这种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 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可是动 机水平如果过 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 据著名的耶克斯一一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 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xHAQX74J0X
4、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 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答:错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 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 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 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LDAYtRyKfE
三、简述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3 分) 1.优化社会环境;2.完善学校管理; 3.注重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3 分〉1.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2.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教师心理健康有助 于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 Zzz6ZB2Ltk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学习内容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3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健康,成功与财富都无从谈起。 教师是社会的人,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会不时的面临挫折。许多教师在面临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良好地适应,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及其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教育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同时,健康的心理还能增强教育的应变能力,维持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既要开启学生的心智,又要培养他们的心灵。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素质,才能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用自己对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公正地对待学生,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能使其在于学生的交往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特别是教师的和蔼、热情、宽容和耐心,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谦让、机智、沉着、自信、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教师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作用,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表现出害怕、说谎、冷漠、傲慢、偏激、暴躁等消极心理。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成熟迟于生理成熟,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又极为丰富,心理发展水平不一,急需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减少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干扰,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适自己呢,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下面几点是我的体会。 一、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热爱教师工作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教师更应该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欢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 二、在工作中确立可行的短期目标 工作中,教师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实现目标,把事做好。这样他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做事也会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工作更有成效。实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当然也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的程度。国家在高等教育事业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但在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上的关注却仍然较少。张海鹰教授曾对重庆12所高校做的SCL-90问卷中显示,高校教师中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占44.56%,其中男性占36.64%,女性占48.59%,主要表现在焦虑、失眠、多梦、人际关系敏感、工作效率低等方面。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缺乏成就感,从经济情况、薪资待遇上来说,教师属于低收入群体,从个人成就来说,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师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利和科研成果,大部分老师都是在碌碌无为中、课堂上、实验室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其次,高校教师这个岗位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现在一般需要博士毕业的优秀人员才能到高校任教,经历了至少20多年的寒窗苦读,但是他们工作之后每个月得到的薪资报酬却往往不如一些本科毕业就工作、创业的同学。另外高校的管理制度、晋升制度、职称评定制度都非常的苛刻,一般老师很难有获得感、存在感。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高校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一些负性情绪就容易投射到工作中、生活中。最后是人际关系问题。多数高校教师以科研和教学为他们的工作重心,因此人际交往成为他们较为薄弱的环节。高校教师工作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现在一些大型的课题都需要多学科、多团队合作,这就需要大家加强沟通、加强人际交往。但有的教师比较有个性,存在着文人相轻、见己不见人等问题,说话不注意方式,不讲究沟通的技巧,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失调,影响其心理健康。此外,高校教师一般人到中年,除了要处理复杂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协调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形成各种角色冲突,比如为人师的角色、为人父母的角色、为人子女的角色,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人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正相关。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了解地越深,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正确对待失败,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换个角度想问题。 教师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可以给自己更大地空间。 二、调试情感 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清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喜爱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控制情绪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 (2)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防止言行过激。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2、合理宣泄。 (1)身体方面:做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街购物,旅游等。 (2)心理方面: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信任的朋友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3、从其他方面寻求满足感。 培养有创造性的爱好,如健身、集邮、写作等。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情况时,知道该做什么,如何要求自己,要求学生。角色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焦虑。 2、个别或集体讨论。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是解决问题、增加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方法。 3、体育锻炼。 心身互动,身体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可以维护心理健康。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寻求专业帮助。 不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论是短期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人们更愉快、更有效的工作。了解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生活和工作。

浅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

浅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桃李满园。而教学相长,在整个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换言之,只有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够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从心理学上讲,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的身体、智力、情感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这里的心境不同于心情,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态。具体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准确的来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并能够愉快的接受这一角色、长期的适应这一角色。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中要积极培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兴趣,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真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心感受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二、要保持健康的教育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始终保持情绪的基本稳定,不能大喜大悲,喜怒无常,而是当喜则喜,当悲则悲,悲喜有常,喜怒有度。当然,更不能将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去,要学会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保证每次出现在学生面前都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并且用这种愉悦的心情去感染学生。 三、要求教师要真正理解教育的独创性,并内化于行动。教育要求创新,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年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做到乐于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先进教学理念的不断引领下,开创自己的教学之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要求教师抗教育焦虑程度高。教师这门职业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工作周期长,成果见效慢;其次,工作“投入”不完全等同于“产出”;再次,工作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所以,很多教师感觉工作起来困难重重,阻力巨大。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中,以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与学生,时时处处做到宽以待人,春风化雨,敬业乐业。 五、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中要恰当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的关系。对待学生要有

教师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教师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是“教书匠”,而且是学生的引导者,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我们教师面对的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学生的成长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 一、教师心理问题探因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开展,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决定素质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面对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教育需求和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不断拉大差距的社会分配体制和日益松动的人事管理体制,繁重的工作负荷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学校管理中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涉及上岗、评优、晋级、提职等方面日趋激烈的公开竞争,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冲突,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身心素质要求。时常能听到老师的抱怨:小考评,大考比,中考高考更要比,老师的评优晋级、奖金发放都与学生成绩挂钩,各种考核指标更像一道道绳索一样勒得人喘不过气。特别是毕业班老师和班主任,长期处于备战的紧张状态,心理压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教师行业因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的选择。 其次,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教师地位依然太低,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而且,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教师无法适应教育,身心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说到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已经很难驾驭课堂,引导学生。 最后,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为人师表的角色,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教师本来也是一名普通的人,而不是机器,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升学率,在无形的压力中焦虑不安。据报载,某市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连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据业内专家分析,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高校教师肩负着塑造大学生灵魂、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长和益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直接影响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社会的原因. 高校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有3个方面的原因是相当突出的,值得引起特别关注[引。 (1)高校教师身份的下降。当前,中国高校教师正在丧失原有尊贵职业的身份。由“天地君亲师”的位置被管理法则还原为“打工者”。被市场法则还原为知识交易的“卖方”。身份对一个人的自尊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心理健康价值。身份的下降必然给教师的心理调适带来额外的负担.。不能及时有效调理应对方式者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2)高校教师压力的增大。高校教师面对现代教育目标、策略、技术的变革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学技能的欠缺 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极易产生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导致心理冲突和压力。高校逐步实行的规范化管理也给高校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教学工作量的压力、岗位竞争的压力、发表论着数量和等级的压力、科研立项的等级与金额的压力、职称评定的压力、教学质量评定的压力等等。总之,高校教师一方面既要教学又要科研,创造性很强,易造成脑力上高消耗;另一个方面,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问没有明确的界限,工作压力不容易消除。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人的积极的反应,过度压力则可能导致种种身心失调现象,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3)高校教师人豚关系的紧张。由于高校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独立性较强.再加上知识分子容易出现的“文人相轻”的心理倾向,常常表现出人际关系淡薄。在激烈的竞争和利益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张。随着高校扩招和收费制改革的到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这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必然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 在这个复杂、繁忙、变化的世界上.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