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古文知识

(一)重点注释

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主谓之间取独。于,对于。尽心焉耳矣,(算是)尽了心啦。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于,到。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其,指河内。

4、河东凶亦然: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亦然,也是这样。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当政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察,考察。政,当政者。之,结构助词,的。无如,没有像…。之,这样。者,句末语助词。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加少,更少。加,更。之,的,结构助词。

7、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我用打仗做比喻。好战,喜欢打仗。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8、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9、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10、弃甲曳兵而走: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1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或,有的人。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以,因为。则,那么。

1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直,只是,不过。是,这,代词。

14、”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之,主谓之间取独。无,通“毋”,不要。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谷,粮食的统称。胜,尽,完。1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网不进池塘,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数,密。罟,网。洿,深。17、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砍伐树木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完。斤,锛子。以,按照。1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养生,供养活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句式

2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住宅的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树,种植。衣,穿。21、鸡豚狗彘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豚,小猪。彘,猪。畜,畜养。之,助词。无,通“毋”。2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23、谨庠序之教:认真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庠、序,都是学校。教,教化。2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申,反复陈述。悌,敬爱兄长。义,

道理。之,指百姓。2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于,在。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2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黎民,百姓。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2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检,制止,约束。2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2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岁,年成。3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于,表比较。而,连词,表顺承。3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罪,归咎,归罪。斯,则,那么。至,到,这里指归顺。(二)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三)一词多义

于1、寡人之于国也:于,对于。2、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于,到。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比。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跟、和。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在。

之1、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2、五亩之宅/斯天下之民至焉/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结构助词的

3、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之,代词。

4、填然鼓之: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而1、弃甲曳兵而走:而,连词,表修饰。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而,连词,表承接。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饿莩而不知发:而,连词,表转折。以1、请以战喻:以,用。2、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凭借。3、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按照。

4、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以,把。

数1、数罟不入洿池:数,密。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几。

发1、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2、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3、发闾左谪守渔阳:发,征发。

兵1、穷兵黩武:兵,兵力。名词。2、兵连祸结:兵,名词,军事,战争。3、非我也,兵也/弃甲曳兵而走/兵刃既接:兵,兵器。4、草木皆兵:兵,士兵。

胜1、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胜,尽,完。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动词,胜利。3、驴不胜怒/高处不胜寒:胜,经得住。4、日出江花红胜火:胜,动词,超过。5、名胜古迹:胜,优美。

加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加,更。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虚报。斯1、这代词。登斯楼也。2、则,那么。连词。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凶1、不幸的,不吉祥的:吉~。~信。2、庄稼收成不好:~年饥岁。3、恶:~暴。~恶。~顽。~相(xiàng )。~神恶煞。4、关于杀伤的:行(xíng )~。帮~。5、厉害,过甚:雨~风狂。

畜1、畜养鸡豚狗彘之畜(xù)2、禽兽念chù畜生。

食1、吃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食物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四)古今异义

1、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河内凶。

2、走古义:跑弃甲曳兵而走。今义:行走。

3、养生古义:供养活的人。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保养身体。

4、斤古义:锛子斧斤以时入山林。今义:重量单位。

5、树古义:种植。今义:树木。

6、义古义:道理。今义:①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②情谊:~气。恩~。~重如山。③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④指认为亲属的:~父。⑤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⑥姓。

7、申古义:反复陈述今义:陈述。

8、检古义:制止、约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五)词类活用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的人。丧死,为死人办丧事。生,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的人。死,动词活用为名词,死人。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3、填然鼓之: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敲鼓。

4、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6、王无罪岁:罪,归咎,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倒装句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固定句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和…有什么不同呢?

2、直不百步耳只是…罢了。

省略句

1、何也(此)何也

2、弃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七)成语1、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2、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三、内容主旨和写法

内容主旨:孟子借梁惠王问政的机会,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行仁政。

写法:

比喻论证: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结构严谨: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课后题

(一)

1.第一个问题。“王道”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

第二个问题。孟子认为梁惠王没有解决人民生老病死的基本生活条件,不能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实质上与邻国统治

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区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与孟子施仁政、行王道有本质的区别,相差甚远。

2.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对比,是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归罪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二)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三)

孟子在这里所讲的,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样的。孟子的说法本于《逸周书》“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之类,《管子》《荀子》《庄子》中也有相近的表述,可见古人已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但应该明白,古人提出这种观点,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出的,其目的不止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二者出发点是不同的。此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评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一、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王好( hào)战弃甲曳(yè)兵衣(yì)帛(bó)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庠(xiánɡ)序申之以孝悌(tì)然而不王(wànɡ)者饿殍(piǎo) 二、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俭(俭,通“敛”,制止) 三、古今异义词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7、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四、重点词语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年,谷物收成不好 3、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然:代词,这样 4、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既:……以后走:逃跑 6、数罟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数:细密的 7、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斧头以:按照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蓄:蓄养 10、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夺:改变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怪罪 五、词类活用

寡人之于国也 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古今异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固定句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有的……有的……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检测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译: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译: 4:直不百步耳直—()译: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 凶:古义:()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是亦走也。 走:古义:()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今义:谷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今义:重量单位。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9.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今义:年 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可以:古义:()今义:1.一个连词2.行 词类活用(在括号内填入活用类型,并解释每句当中的加点字词) 1 以下都属于()用法: 填然鼓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无罪岁: 2 以下都属于()用法: 养生丧死无憾也: 3 以下都属于()用法: 谨庠序之教: 4 以下都属于()用法: 养生丧死无憾:

【判断句】 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2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3 非我也,岁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倒装句】 一、以下句子都属于()句型又称()句型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正常语序: 译文: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常语序: 译文: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正常语序: 译文: 二、以下句子都属于()句型 1 鸡豚狗彘之畜 正常语序: 译文: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 译文: 【固定句式】 1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句式: 译文: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句式: 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古文知识 (一)重点注释 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主谓之间取独。于,对于。尽心焉耳矣,(算是)尽了心啦。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于,到。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其,指河内。 4、河东凶亦然: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亦然,也是这样。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当政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察,考察。政,当政者。之,结构助词,的。无如,没有像…。之,这样。者,句末语助词。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加少,更少。加,更。之,的,结构助词。 7、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我用打仗做比喻。好战,喜欢打仗。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8、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9、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10、弃甲曳兵而走: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1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或,有的人。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以,因为。则,那么。 1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直,只是,不过。是,这,代词。 14、”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之,主谓之间取独。无,通“毋”,不要。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谷,粮食的统称。胜,尽,完。1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网不进池塘,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数,密。罟,网。洿,深。17、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砍伐树木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完。斤,锛子。以,按照。1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养生,供养活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句式 2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住宅的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树,种植。衣,穿。21、鸡豚狗彘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豚,小猪。彘,猪。畜,畜养。之,助词。无,通“毋”。2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23、谨庠序之教:认真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庠、序,都是学校。教,教化。2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申,反复陈述。悌,敬爱兄长。义,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大全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大全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 6.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三、一词多义 1.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寡人之于国也 知识讲解

寡人之于国也 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 2.掌握文中文言词汇;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高清 作家作品及思想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 《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写作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梁惠王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字词汇总 字音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弃甲曳(yè)兵涂(tú)有饿莩(piǎo)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无(wú)失其时谨庠(xiáng)序之教 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tì)之义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通假字 1.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教案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准确默写文言名句 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 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讲授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一、通假字 1.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无,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 4.涂有锇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二、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名作动,击鼓)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作动,归罪)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作动,称王)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河内凶亦然(亦然,也是这样)

4.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如,不如,比不上) 5.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6.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词,无义;既:已经。) 8.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走:逃跑) 1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 12.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时:季节)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负戴:背着东西,顶着东西)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检:约束) 1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7.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1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异:区别)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古指黄河;今指一切河流)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古义“跑”,今:行走) 五、一词多义 1.数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shuò) D、数罟不入洿池(数cù:密) 2、发A、百发百中(发射)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调,派遣) C、涂有锇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 3、直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 C、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字词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字词及翻译 1.翻译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2.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 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 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 (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 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 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 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 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 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 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 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知识点归纳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通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文化常识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通假字 1.无通“毋”,不要 2.颁通“斑” 3.涂通“途”,道路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供养身体) 四、一词多义 1.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范增数目项王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2.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 3.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 五、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 ..东蒙主: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⑤超过。例: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例: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①大。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例: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①停,动词。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制止,动词。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只,副词。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苏教版语文 必修四高一下复习 字音字形寡人之于国也 季氏将伐颛臾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知识讲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整理) 一、给加点词语注音 社稷.()饿莩.()庠.序()孝悌.()数罟 ..()论.语()虎兕.()畜.牧()牲畜.()丧.事()丧.命()嫉.恨()坠.落()堕.落()后嗣.()墓碣.()诽.谤()抹.杀()抹.布()诅.咒()咀.嚼()磐.石()气氛.()勖.勉()履.行()侈.谈()削.弱()削.皮()弯曲.()歌曲.()曲.线()束.缚()给.予()给.以()祈.祷()猖.獗() 兑.现()菁.华()蛰.伏()沟壑.()一抔.()杌陧 ..() 塞.责()乘.机()传.记()踬踣 ..()镣.铐()编纂.()篡.改()湮.没()缄.默()疏浚.()勾.当()马厩.() 规矩.()伺.候()侍.候()亲戚.()笞.刑()忐忑 ..()菲.薄()抽搐.()蜷.缩()镂.刻()牛虻.()黝.黑()离间.()哄.笑()虫豸.()缜.密()炽.热()窟窿.()迸.出()创.伤()果脯.()耷.拉()箴.言()恫.吓()模.糊()遒.劲()弹劾.()蜷.缩()跛.脚()噩.梦()厄.运()恻.隐()荷.枪()濒.临()诀.窍()笼.络()炮.制()挑拨.()逮.捕()逮.老鼠()一沓.()铁镐.()引擎.()即.使()腋.下()脊.背()怜悯.()提供.()扫帚.()憎.恨()犄.角()掎.角()惩.罚()脸颊.()捻.动()镌.刻()噙.满()女佣.()搭讪.()狂吠.()颤.抖()呵.斥()吆.喝()濒.临()搪.瓷()推搡.()烟囱.()模.板()攫.取()昏厥.()信笺.()隐晦.()抚恤.()累.赘()连累.()哽噎.()暮霭.()木槛.()猿猱.()吮.吸()崔嵬.()号.召()江渚.()尽.快()鬓.角()砧.板()塞.外()青冢.()朔.漠()万壑.()贾.人()悯.然()迁谪.()幽咽.()帛.()红绡.() 呕哑 ..()间.隙()转徙.()阜.盛()和煦.()李煜.()茶几.()似.的()似.乎()不谙.()门槛.()落.枕()罗绮.()桑梓.()懿.范()戕.害()悚.然()栗冽.() 寂寥()杀戮.()邮戳.()槁.木()沉湎.()铿锵 ..() 毋.宁()桎梏 ..()薄.荷()筵.席()纤.细()纤.绳()赊.欠()弱冠.()缄.口()缴.械()赋予.()蒙.骗()禁.受()拙.劣()迄.今()祈.求()束.缚()萦.绕()盎.然()角.色()宝藏.()胳臂.()臂.膀()砥.砺()同胞.()模.式()模.样()思量.()不屑.()校.对()阴霾.()奶酪.()肖.像()繁衍.()泡.桐()拮据.()联袂.()感喟.()唠.叨()融洽.()累.赘()狭隘.() 眺.望()船舶.()撩.水()嵯峨 ..()衷.心()点缀.() 江堤.()间.或()吮.血()栈.道()咨嗟 ..()怆.然()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有劝勉、鼓励之意。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点文言知识点: 1.首先,听教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3.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文言知识点,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五.小结本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疏通并归纳了文章重点的文言知识点,其中“而”的用法很重要,请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记忆、积累。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文章。 六.布置作业 1.梳理本文“于”、“者”的用法。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知识梳理 提问一些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意思,如劝(劝勉、鼓励),绝(横渡)……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读课文,根据标题,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是全文的分论点:第二段: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通“斑”,斑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2、五十者可以无饥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3、然而不王者古,这样,却;今,表转折。 4、王无罪岁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犯罪。 三、重点实词 1、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内凶 2、走,逃跑。弃甲曳兵而走 3、数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cù,密、细密洿,深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几、若干 4、教,教化义,道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检,制止,约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四、重点虚词: 1、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与,和 2、以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 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介词,凭借 3、之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用在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无实在意义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邻国之民/邻国之政/寡人之民/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数口之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斯天下之民至矣助词,的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代词,代五亩之宅/他们/代上文说的事 鸡豚狗彘之畜助词,提宾的标志 4、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停顿语气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语气 是亦走也/王道之始也/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判断语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陈述语气 5、则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连词,表承接,那么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表假设,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连词,表转折,却 6、而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表承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表转折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表递进 7、何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直接作谓语,为什么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其间旦暮闻何物代词,作定语,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青泥何盘盘副词,多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