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1,推广一词起源于1866年英格兰,1914年美国出现农业推广

2,狭义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3.广义的农业推广: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的产物。特征:教育为主要特征。

4.现代推广方式:沟通与咨询

5农业推广的成果示范是农业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6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7农业推广对象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服务对象

8行为的特征: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大作用: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

11农民经济行为的特征:趋同性,保守性,短期性,个体性

12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了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对目标效价的重视程度

13人的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和外来刺激引起的

14人的行为一部分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15正式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横向交缠的沟通

16沟通的过程:S-M-C-R-F;S为传递着或信息来源;M为信息;C为途径或渠道;R为接收者;F为反馈

17沟通模型:通用的沟通模型、主导控制型农业推广沟通模型、参与式农业推广沟通模型。

18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2)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3)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4)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5)沟通主题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双方互相影响单作用和性质不同。

19农业信息准备阶段(1)确定农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接收者(3)确定信息传递时间

20扩散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呈S型。

21大众媒介渠道:大众媒介渠道是指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式。大众媒介通常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可以使某种信息传递到众多的受者,因而在创新采用的初期更为有效,可使潜在的采用者迅速而有效地了解到创新的存在。

22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2)一致性,一般而言,创新的一致性与创新在潜在采用者心中的不确定性大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创新的采用率成正比关系;(3)复杂性;(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

23社会系统的性质:(1)社会结构(2)系统规范(3)意见领袖关系(4)沟通网络(5)创新的结果

24大众传播法的特点:(1)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3)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的。

25集体指导法的特点(1)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2)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3)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26集体指导法的形式有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和实地参观等。

27如何组织一次实地参观:组织实地参观,需要确定参观团的负责人。负责人要负责在参观前与参观点有关人员的联系,确定参观时间、地点和人数,并做好交通工具等安排。在参观出发前,应把参观的目的、参观地点和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告诉大家。在参观过程中,推广人员应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农民边看边议,进行实地指导。每个参观点结束后,最好组织农民讨论,并让参观者提出他们各自的想法。

28个别指导法的的特点:针对性强、沟通的双向性、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

29个别指导法的主要形式: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

30农业推广论文的特点:创新性、科学性、理论性、专业性、规范性。

31农业推广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2演讲的临场发挥: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沉着自信;了解和把握听众的心理;正确运用声调;掌握好神态表情;注意整体形象。

33实验误差的含义:(1)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3)过失误差(看错、读错、记错、量错、称错等)

34实验误差的来源:实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不一致性;试验外界条件的差异。35成果示范的实施步骤:(1)确定示范内容,指定示范计划(2)选择示范地点,确定示范户(3)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4)保留被替代技术对照,树立示范区标志(5)做好观察记载,手机保留有价值的材料(6)把握最好的时机,组织观摩和交流。

36农业推广方法选择与综合应用的要领: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1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具体学习的改变、行动的改变、发展性的改变三个方面。一、具体学习的改变指指知识、态度、技能三方面的改变,即增进知识、改变态度、增加技能。这是农民行为最基本的一种改变。(1)知识的改变,农民有丰富的传统农业生产经验,但科学技术知识欠缺,只有通过教

育使其认识并产生兴趣,进而自愿学习进而采用科学技术的行为趋向。(2)态度的改变在知识改变的基础上,通过认识的改变特别是情感的改变来达到意向的改变。态度的改变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服从阶段、认同阶段、通化阶段。(3)技能的改变:就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某项新的技艺并为个人所掌握,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自如地运用。二、行动的改变;是指农民实际行动的改变,是可以观察到的。是农民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在运用以后受益匪浅,在以后的生产中逐渐采用并取代旧的技术这就是个体行为的改变。通过少数农民的带动作用是大多数农民自愿接受,使新的科技能够广泛运用,这就是群体行为的改变。三、发展性的改变是指个人能力、性格的改变。

2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1)农户自身的经济需要引起的内在驱动力。农民大多是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愿望。随着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农民追求富裕,要求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这刺激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行为。(2)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农民的推动力。现代科技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方法;推广服务体系,政府制定各种促农惠农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认识、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机会。

3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阻力因素:(1)传统文化障碍,和农民自身的障碍。一些农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愿意尝试,还有一些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这都是阻碍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障碍,,阻碍他们的行为改变。(2)农业环境障碍:主要是经济上缺乏吸引力,和投入水平低。

4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一行为强制,强制意味着使用权利迫使某人做某事。常使用法律法规等影响农民行为。例如农业法、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及各种有关农业的条例、规章等。二咨询建议:咨询是有农民提出问题和要求,推广人员根据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三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可以公开影响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四行为操作:是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五提供条件:是通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影响农民的行为。六提供服务:是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5农业推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一语言障碍,由于语音、语义差异造成隔阂。其一不同语系、语族和语支产生交流困难。其二语义不明造成歧义。其三语构不当造成费解。二习俗障碍:(1)不同的理解习俗带来的误解(2)不同的时空习俗带来的隔阂。三观念障碍:观念本身是沟通的内容之一,同时又对沟通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有的观念是促进沟通的强大动力,有的则是阻碍沟通的绊脚石。四角色障碍:(1)年龄不同可能形成“代沟”(2)行业不同可能形成“行沟”(3)地位不同可能形成“位沟”五心理障碍:(1)认知不当导致沟通障碍(2)情感失控导致沟通障碍(3)态度欠佳导致沟通障碍。六组织障碍:(1)层次过多造成信息失真(2)条块分割造成沟通“断路”(3)渠道单一造成信息不足。七现有推广体系的障碍:目前我国许多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仍以命令的形式在进行,带有强制性;另一方面从事推广工作的人才断层,;同时推广人才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

6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1)在沟通中以农民为中心,做农民的知心朋友。获得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基

础和前提,明确自己的角色和目标,为农民提供满意的信息或服务;(2)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农民心理。推广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不同的心理反应,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方式,获取农民的信任,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要尽可能采用适合农民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切忌总是使用术语。(4)信息处理用但简单明了并层次清楚。在信息传播中要正确的使用媒介,尽量是农业技术量化、直观化、程序化,使技术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5)适当重复和比较信息的关键内容与特点。在口头沟通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重复难点、重点,澄清误解,并恰当的举例说明。通过多种信息源重复信息的方法效果更佳。(6)利用肢体语言讲究沟通艺术。结合语言与感官的双重作用增加沟通的有效性。(7)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农民准确的提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最终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8)强化信息反馈。农业推广人员要时刻保持与农民的里切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以便更好地解决生产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7不同类型采用者的基本特征:(1)创新者可谓是“世界主义”者,见多识广,敢于冒险。(2)早期采用者受人尊重,较有名望,他人乐意向其咨询事情。(3)早期多数深思熟虑,审慎决策,是晚期多数的重要联系对象(4)晚期多数一般资源不足,对创新抱怀疑甚至抵制的态度(5)落后者资源短缺,行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8农业科普文章的写作过程要注意一下问题:(1)选题实用具体。选题时应注意选择社会需要和推广对象关心的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写作,并注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2)材料丰富翔实。农业科普作品的材料来源主要是作者亲自观察记载试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通过调查,访谈及查阅文献获得的第二手材料。(3)构思周密合理。在文章结构的安排上,要突出主题,并根据不同读者的特点和要求来安排作品结构。(4)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的内容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的展开,使读者更容易读懂。

9扩散过程的阶段(1)突破阶段。突破阶段直接表现为创新在,目标社会系统里的采用者数量实现零的突破。这里的采用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者。创新者通常处于一种困难的境地,需要面临承担创新风险和受所在社会系统排斥的双重压力。(2)关键阶段。将第二阶段称为关键阶段,是因为这一阶段最终决定着创新能否起飞,是创新能否得以迅速扩散的关键时期。(3)自我推动阶段。也称跟随阶段,就是创新扩散过程获得了自我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扩散能自我推动向前发展,形成创新采用浪潮的阶段。(4)浪峰减退阶段。一旦创新被多数人所采用,我们可以想象扩散曲线会显示出再一次转折。浪峰减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的采用率逐渐缓慢地降下来。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狭义农业推广: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5.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第二章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2.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3.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运用媒体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兴趣,情感爱好和知识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4.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5.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 6.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道路和途径。 7.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8.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沟通。 9.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和农民的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10.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为语言沟通 11.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的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12.个人沟通: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进行的沟通。 13.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的沟通。 14.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沟通。 15.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 第三章 1.行为:人们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2.动机: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的念头和想法 3.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 4.行为改变:是指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人的行为的目的,基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 5.行为从众:指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集体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随大流形式。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实验指导书农业推广学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植物保护 开课院系:植物科学学院农学系进行学期:第7学期 实验学时:10 编写人:李海波 编写时间:2010年10月 植物科学学院

实验一推广试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一个错误的试验设计不可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通过以目前国家或地区重点推广的农业大田作物、蔬菜、果树等栽培技术或新品种,或者与你本人毕业论文有关的内容为题目,设计一个试验,从而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理解试验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二、实验学时: 本实验共2 学时。 三、方法步骤 (一)试验的题目 (二)作者及单位 (三)导言 1、试验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进展(查阅5篇以上文献) 3、试验的目的 (四)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选择及概况(气候、土壤、人文、生态条件) 2、试验设计 ★设计方法 ★处理数 ★重复数 ★小区面积 ★试验所需的物品(化肥、种子、农药等) 3、试验方法 ★田间观察的项目 ★测定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产量指标、经济指标)

★指标测定方法及所需的化学试剂 4、统计方法 四、实验内容 主要根据学生本人的本科学位论文所要求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验实习完成一个科学标准的试验设计。 五、实验报告: 按照方法步骤的要求设计一个试验。 实验二农业推广现状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农业推广现状的调查,掌握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推广的力量分布、推广水平的高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扩大农业推广规模和提高农业推广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二、实验学时: 本实验共2 学时。 三、方法步骤 调查以个体为单位,调查范围可以是一个乡或县,鼓励在自己家乡范围进行。 (一)搜集资料通过农业推广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农业规划、统计部门等途径,广泛搜集本地区的有关资料 1、本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如国土面积、耕地草场、作物布局、生产能力、水平、经营效益、政策法规、劳动者的素质等。 2、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业及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近期规划与要求等。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 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02678-农业推广学

高纲170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678农业推广学 扬州大学编(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农业推广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农业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培养专门的应用人才。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共分十章。通过自学要求应考者对农业推广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掌握与农业推广有关概念、理论和实践,熟练掌握农民行为改变规律、农业推广的信息沟通和服务要领、科技成果推广的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和项目计划与管理,熟悉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农业推广学》是与农村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经济学以及农业种养殖学等自然科学关系密切的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上述学科和农业推广工作实践是农业推广学的知识来源,行为学和管理学是农业推广学理论结构的核心。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农业推广学》的重点也即难点部分为全面正确理解课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原理,熟练掌握各种农业推广方法、途径的选择技巧以及综合运用的要领。次重点为农业推广的基础知识,如推广对象的行为特征、沟通构成的要素要领、农业推广的程序与方法、农业推广的信息服务、组织管理、人员管理、项目计划和管理以及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一般掌握的为农业推广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Ⅱ 考核目标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相关的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试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推广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序论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2、合同约束模式。3、意识启蒙模式。 4、参与服务模式。 5、综合咨询模式。 2.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 答: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 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5.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 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6.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基本内容。

答: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这两个基本的子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与法律环境、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经济与结构性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 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 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9.怎样加强我国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研究 答: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十分丰富,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技术推广与我国实践中的推广站上,而要深入到农业推广实践中各类推广对象、推广人员、组织机构以及众多的农业推广实务和复杂的农业推广环境之中去。 第二章农民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1.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2. 答: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此时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向着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当他的行为达到目标时,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有新的需要和刺激、引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 3.简述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推广学试题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A. B. C. D.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 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 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推广度 B.推广指数 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 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 A.1∶5∶9 B.3∶2∶1 C.1∶2∶3 D.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农业推广学名词、简答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31.平均推广速度32.行为改变理论33.推广年经济效益34.采用率 35.集体指导法 36.方法示范 三、名词解释 31.沟通主体 32.激励理论 33.S形扩散理论34.个别指导法 35.中间试验 36.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三、名词解释 31.现代的农业推广32.沟通客体33.KASA模式 34.行为 35.农业创新 36.无形磨损 三、名词解释 31.农业推广 32.沟通 33.推广年人均经济效益34.动机 35.农业创新的采用36.有形磨损 三、名词解释 31.农业推广计划32.转化率 33.土地生产率 34.农民收益率 35.广义的农业推广36.农业推广关联理论三、名词解释 31.推广度 32.经济上限 33.土地生产率提高率34.项目总产值 35.狭义的农业推广36.农业推广沟通 三、名词解释31.农业推广目标32.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33.农业推广组织34.专家评价方式3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3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三、名词解释 31.农业推广学 32.行为改变 33.推广模式 34.大众传播法 35.成果示范 36.农业推广教育

简答 四、简答题 37.简述个别指导法的特点。 38.简述我国农业的推广方式。 39.简述养殖业试验的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40.简要分析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 41.简述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内容。 42.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这种行为产生理论的内容。 四、简答题 37.简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 38.简述农业推广教学的基本原则。 39.简述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方式。 40.简单比较大众传播法和直接交流法的优缺点。 41.简述农业推广学与哪些学科关系最密切。 42.简述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简答题 37.简述农业推广的间接功能。 38.简述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 39.简述哪些动力和阻力因素影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 4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41.在对农业推广信息进行处理时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42.简述你作为一名农业推广人员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时的注意点。 四、简答题 37.简述农业推广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 38.举例说明行为产生的过程。 39.简单比较个别指导法与大众传播法的异同点。 40.简述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方式和传递手段。 41.简述集体行为的共性内容。 4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四、简答题 37.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这种行为改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38.简述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要同时达到哪几个条件,对人的激励力量最大。39.简述在选择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40.简述常见的几种农业创新的扩散曲线类型。 41.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步骤。 42.简述大众传播媒体的特点。 四、简答题 37.简述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沟通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 38.简述行为改变的过程。 39.简述综合运用推广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1,推广一词起源于1866年英格兰,1914年美国出现农业推广 2,狭义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3.广义的农业推广: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的产物。特征:教育为主要特征。 4.现代推广方式:沟通与咨询 5农业推广的成果示范是农业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6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7农业推广对象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服务对象 8行为的特征:目的性、调控性、差异性、可塑性、创造性。 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大作用:始发作用,导向作用,强化作用 11农民经济行为的特征:趋同性,保守性,短期性,个体性 12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了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对目标效价的重视程度 13人的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和外来刺激引起的 14人的行为一部分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15正式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横向交缠的沟通 16沟通的过程:S-M-C-R-F;S为传递着或信息来源;M为信息;C为途径或渠道;R为接收者;F为反馈 17沟通模型:通用的沟通模型、主导控制型农业推广沟通模型、参与式农业推广沟通模型。 18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2)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3)接受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4)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5)沟通主题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双方互相影响单作用和性质不同。 19农业信息准备阶段(1)确定农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接收者(3)确定信息传递时间 20扩散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呈S型。 21大众媒介渠道:大众媒介渠道是指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式。大众媒介通常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可以使某种信息传递到众多的受者,因而在创新采用的初期更为有效,可使潜在的采用者迅速而有效地了解到创新的存在。

农业推广学-(1)教学文稿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2 分) 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B ) A .推广人员 B .农民 C .推广项目 D ?信息 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 称为( B ) A ?试验示范期 B ?发展期 C .成熟期 D ?衰减期 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 A ?意志过程 B ?认识过程 C .情感过程 D .评价过程 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 A .创新 B .创新的扩散 C .创新的采用 D ?创新的类型 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C ) 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 C ) A .群众性推广方式 B .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C .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D ?项目推广方式 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 B ) A .转变农民的行为 B .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 .转变农民的观念 D .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 D ) A .高级农艺师 B .专家教授 11. "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 B ) A .采用农民数 B .采用农民的百分数 12. 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A. 物化产品 B .技巧与技能 C.服务性知识产品 D.技术性产品 D ) B ) A .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C ?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农民 C ?科技成果 B .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 D ?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 B ) B .农民行为 D .推广机构 C .推广站长 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 A .形成组织结构 C .强化组织内部建设 D .推广研究员 C ) B .形成新的领导班子 D .形成组织文件方案 C .当地所有农民数 D .创新者数量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2014秋学习中心: ————————————————————————————— 第一章序论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答:五大类型:1、传递服务模式。2、合同约束模式。3、 意识启蒙模式。4、参与服务模式。5、综合咨询模式。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 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 3.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是推广对象在推广沟通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5.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效率?答:1、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2、 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4、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6.农业推广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答: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是农业推广学理论结构的核心,经济 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农业推广工作实践是农业推广学的最要知识来源。 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标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答:“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密切相关, 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照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订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服从2、从众3、相容4、感染与模仿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推广学 作业3答案

农业推广学作业3答案 第1 题【选择题】 清末的农业推广是从推广优良种子开始的。我国原有的棉种品质较差,不适于作为近代的机器纺织原料,亟需引进优良的外国棉种。于是,由张之洞于1892年请人在()选择良种,采购棉子,寄至湖北试种。 A.意大利 B.美国 C.法国 D.英格兰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一章导论 第2 题【选择题】 “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第3 题【选择题】

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是()。 A.动机 B.目标 C.期望 D.激励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第4 题【选择题】 ()是从人类的社会交往出发,研究人类沟通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A.行为学 B.沟通学 C.公共关系学 D.人际心理学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第5 题【选择题】 ()是指在一定社会系统内,通过正式组织以外途径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这类沟通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途经繁多且无定型。

A.单向沟通 B.语言沟通 C.双向沟通 D.非正式沟通 正确答案: D 您的答案: D 知识点: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第6 题【选择题】 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的过程。 A.接受 B.传播 C.交换 D.认可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第7 题【选择题】 电话咨询属于一种()方法。 A.集体指导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 1、(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的推广项目由商业组织制定,各种条件均由商业组织提供,农业推广被视为商品生产的一项基本投入。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美国1914年)。 3、按国家科委统计的口径,判定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已推广,其推广度应等于或超过(20%)。 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纳伯 (S.A.knapp))。 5、对于农业创新,从试行到采用所需要时间最少的是(落后者) 6、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不包括(研发)阶段。 7、农业推广程序的服务步骤是指(物质和资金的供应过程)。 8、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试验、示范和推广) 9、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主要从推广对象和(推广组织)两个方面来内容和标准进行。 10、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确定农业推广的(效果和价值)。 1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组织和教育农民)。12、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不包括(正规性)。13、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书面方式)。 14、农业推广教育方式中走访农户是一种(个别教学法)。 15、农业推广人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具有的作用是(促进作 用)。 16、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 上是一种(服务机构)。 17、日本在1952年对农 业推广人员的任用资格 就作了相应规定,如对 “改良普及员”要求:大 学毕业,具有(6年)年 以上的研究和普及教育 经验者,可以免试任用。 18、实际推广规模除以应 推广规模再乘以100%,其 值表示(推广度)。 19、推广人员与农民在双 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 础上签定技术承包合同, 按合同规定推广技术。这 种推广方式是(技术承包 责任制)。 20、下列不属于农业知识 竞赛的形式是(高产擂台 赛)。 21、一般农业推广方式基 本特征是(推广项目由中 央制定,自上而下地制定 推广计划)。 22、依据一定的原则,由 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 计划,这种方式是(自下 而上的拟定方式)。 23、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 推广组织的是(农村专业 技术协会)。 24、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各 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 新知识和新信息,统称为 (农业创新)。 25、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 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推 广率)。 26、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评价推广对象的标准 之一是(机构设置是否合 理) 27、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有时需要计算有效推 广面积,有效推广面积等 于(推广面积×保收系 数) 28、在农业推广教育中, 成果示范是一种(群体教 学法)。 29、指令性推广计划主要 是指采用(行政干预)办 法启发教育农民采用新 技术和新成果的计划。 30、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 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 先要做的工作是(项目申 请)。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技术推广法颁布是在 (1993年)。 32、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产生新的生产力)。 33、构成农业发展支持系 统的要素有(政策、推广、 教育、研究、农业投入)。 34、计算采纳率指标时, 需要收集下列数据(总 推广对象数、采用创新的 推广对象数)。 35、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 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 段) 36、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指(农业研究、农业教 育、农业推广) 37、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 有(物化产品、技术性产 品、技巧与技能、服务性 的知识产品) 3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 方式有(经营服务方式、 技术承包方式、技术咨 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 等服务方式) 39、农业推广计划按管理 形式分类一般可分为(指 令性推广计划、指导性推 广计划)。 40、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 指导分为(技术指导、经 营管理指导) 41、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有(普及性、实用性、实 践性、时效性)。 4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 法涉及以下(推广理论和 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与 形式、各种研究技术)等 几个层面。 43、我国应用较普遍的农 业推广方式有(按项目推 广方式、技术承包责任制 方式、农业知识技术竞赛 方式、技术、信息和经营 服务相结合方式)。 44、下列属于大众传播媒 体的是(报纸、广播、农 业书籍、陈列品、录象 带)。 45、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 的基本因素有(转化周 期、转化成果数) 46、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 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 育程度、心理背景)。 47、与普通学生相比,农 民在学习新技术和知识 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的 特点:(①学习目的明确 ②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较强③精力分散宾影响 记忆力④负担重、学习时 间少⑤农民之间经常互 相学习)。 48、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有(观察法、比较法、访 问法、问卷法、讨论法)。 49、农业知识竞赛的方式 有四种,它们是当众演 讲、集中考试、书面答题 和现场竞赛。 50、根据采用创新的时间 先后,将创新采用划分 为:(创新者)、早期采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312029) 一、名词简释题 1.农业推广信息 2.项目可行性报告 3.多因素试验 4.创新 5.大众传播法 6.沟通 7.农业推广组织 8.项目验收 9.农业科技成果 10. 绿色证书 12.创新的采用 13.科技实验报告 14.现代农业推广 15.成果示范 16.方法示范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史密斯-利弗法》最早通过于【C 】。 A.1866年 B.1924年 C.1914年 D.1851年 2.狭隘的农业推广对“推广”理解为【B 】。 A.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 B.农业技术推广 C.科技成果推广 D.农村家政推广 3.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不包括【D 】。 A.心理学 B.传播学 C.社会学 D.物理学 4.同一群体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D】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 5.“需要层次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于【A】。 A.1943 B.1953 C.1843 D.1853 6.“大家干我就干”的行为规律属于【C】。 A.服从 B.相容 C.从众 D.感染与模仿

7.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C 】。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 8.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C 】。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9.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分别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C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10.一个人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B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扩散型沟通 D.全通道型沟通 11.在S—M—C—R沟通模式中,R代表的含义是【C 】。 A.传播者(信息源) B.媒介(传播渠道) C.接受者 D.信息 12.扩散曲线是横坐标为【B 】。 A扩散规模 B.时间 C.采用者的数量 D.百分比率 13.下列选项不属于创新的是【D 】。 A.新的技术 B.新的产品 C.新的设备 D.空想主义 14.创新早期采用者所占的百分率为【B 】。 A.2.5% B.13.5% C.34% D.16% 15.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不包括【C 】。 A.小组讨论 B. 示范 C. 农户访问 D. 实地参观 16.个别指导法的特点不包括【A 】。 A.信息反馈及时 B. 针对性强 C. 沟通的双向性 D. 信息的发送量的有限性 17.用来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文件称为【C】。 A.可行性报告 B. 调查报告 C.项目申请报告 D.科技实验报告 18.科技简报的写作格式,一般为【C 】。 A. 报头、正文、报尾、密级 B. 期号、报头、正文、报尾 C. 报头、正文、报尾 D. 报头、正文、报尾、签名 19.农业推广合同的写作格式一般为【A 】。 A.标题合同当事人合同正文结尾 B. 合同当事人标题合同正文结尾 C. 标题合同正文合同当事人结尾 D. 标题合同正文结尾合同当事人 20.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和农业推广探索性试验一般采用【D 】。 A.大区对比试验 B. 多因素试验 C.综合性试验D小区试验 21.一次正规的试验一般要求的重复数【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