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论文

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论文
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论文

浅谈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摘要】中风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预后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合理的治疗病情稳定以后,系统的护理也很重要,可使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本文旨在总结中风患者的护理经验,使更多的中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

中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易留后遗症。康复期适当的护理与早期的治疗同等重要。对患者日后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有直接关系。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如偏瘫、大小便失禁,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中风患者易产生心里紧张和不安等焦虑情绪。因此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1 心理护理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证明,患者的心理平衡及心理康复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中风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心理一时难以承受,尤其是大小便不能自理者,生活离不开他人的照顾,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日常生活护理需安排一个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病者身心疲惫;再者患者身体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不安、紧张、急躁等。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障碍或受限,又不能自我调节不良心态和恶性刺激,可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对肌体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中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劝慰并与其谈心,鼓励其说出内

中风病护理方案

脑病科四病区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康复护士应先缓慢的进行3次被动运动,同时告知患者运动的部位、方向机肌肉的收缩情况,并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运动,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床上动作训练:比如

脑中风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中风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2-11-16T17:11:51.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向春梅杨晓丽[导读] 脑中风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疾病之一。向春梅杨晓丽(新疆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新疆焉耆 841100) 脑中风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疾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病程长、后遗症多表现。它是造成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以抑郁症状较为常见。这些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状不仅影响脑中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康复,因此对脑中风抑郁症状预防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护理评估与诊治观念的互动性 准确、全面的评估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第一步、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综合的采用各种客观的评定量表和主观的评估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以全面的收集资料。现代医学已由生物横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对抑郁患者更应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然后确定护理诊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2 心理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结合性 脑中风病人一般病情较重,躯体功能受损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一方面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同时加强常规的治疗指导。要积极帮助、协助日常护理,指导合理饮食,说明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生活技能的训练及功能锻炼,劳逸结合。另一方面,抑郁病人易出现精神明显减退、睡眠紊乱。给患者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抑郁症状,为了提高病人训练的兴趣,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如编制、书法等。 3 心理护理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减少纠纷,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交流和沟通是心理护理安全方法之一,尤其是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会发现许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社会环境因素。如许多病人来自社会上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过多的医药费,但他们对疾病的康复、多疾病痊愈的渴望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但在经济负担能力上则有许多差异,所以在疾病过程中抑郁病人有明显的表现。 4 心理轻松与外界轻松的一致性 解除由疾病带来的思想负担,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在患者面前用表现得大方、得体、耐心、细心,保持开朗豁达的胸怀,避免忧愁、思虑、焦躁等不良情绪刺激,抑郁病人一般性格内向、自残、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对这样的病人首先应创造数是宽松的治疗环境,配合精心的健康教育,娴熟的护理技术,使治愈的首要条件,应讲清病情,让病人了解疾病的特点及转归,让病人看到希望。除了医务人员应给与换这个方面的支持外更应该告知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等。社会支持对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应更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多来探视病人,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分析认识抑郁疾病,鼓励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病人关注外界事物,减少恐惧心理和抑郁症状。 5 心理稳定与社会变动的影响性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接受规范的治疗,善于观察分析病人的表情,判断病人的情绪,恰当处理病人的要求。当听不懂病人所说的内容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启发,让病人觉得有人关心他、尊重他、不厌弃他,消除心理压力。深入了接病人生病前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因素等第一手资料。由于病人本人预后评价不好,怕成为家人的“累赘”,因此,家庭成员对其关心体贴缺乏,支持较少,患者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基础上表现情绪低落,甚至厌世,对这一时期的病人如不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则可能产生失眠、焦虑、情绪低落、轻生。因此,严防自杀,安置在定点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护患者的睡眠,同时医务人员及家人应给予关心、体贴。讲解疾病卫生保健方法,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6 小结 脑中风后抑郁病人由于其发生率高,不良影响大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要掌握其发生的机理。在临床工作中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把握脑中风病人抑郁障碍心理护理一般要点,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为患者担任个性化的护理,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的恢复,以提高整体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刚,崔利华,郭恬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安全率及相关因素[J].中国康文医学杂志,1998,13(5):216—217. [2]张孟喜.住院老干部抑郁状态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等[J].护理学杂志,2003.8:633-634.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脑卒中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脑卒中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6~7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1.3评价根据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1]。利用患者看专科时间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走路姿势评定足下垂及足内翻的存在。1.4结果50例观察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6例(12%),患手肿胀8例(16%),足下垂15例(30%),足内翻12例(24%);对照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35例(70%),患手肿胀30例(60%),足下垂30例(60%),足内翻23例(46%)。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2.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持良肢位对预防和减轻异常模式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让家属共同参与良肢位的护理,同时宣传早期康复的时间,脑出血在发病1周,脑梗死3d,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康复,同时脑卒中偏瘫康复 1 / 4

中风患者的护理

中风患者的护理 内科姚毅娟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及早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计划,只有这样,70%-80%的病人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如果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诸多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 护理 1体位护理 1.1患者取仰卧位时,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行不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时床上翻身,按摩,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防止发生褥疮,且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同时,患者的衣服也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如果患者出汗,衣服要勤换,勤洗,勤剪指(趾)甲,为了防止肺炎的发生,应每2小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扣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予针刺人中,合谷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毫升肌肉注射并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如有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从下向上),如痰液黏稠可用吸痰器吸净咽部的痰液,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

可用压舌板或裹纱布的小勺子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坠床。 1.2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可以使患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增加感觉刺激输入,利于缓解痉挛,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使患侧直接压于体下,患肘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髋微后伸展,膝轻度屈曲,健卧下肢屈髋屈膝,因此,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位! 1.3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用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患者腿下可放一枕头,使髋部内旋,膝自然屈曲,足不要悬空。 1.4患者取坐位时,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且生命体征稳定[2],同时,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从发病的第2-3天就开始训练坐位,可在轮椅靠背前加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及髋关节屈曲,因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床上坐位要求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并平放于地板上,膝部垂直,保持脊柱垂直床面,病情稍重者,训练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以小些30度为宜,每次5分钟。 1.5患者取站位时,让患者把双手放于站立架桌面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用固定带固定和保护患者,如患者身体倾向一侧时应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的双脚充分着地,膝盖靠在前面的挡板上,每次站立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站立的时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脚及腿出现肿胀,可以让患者在休息时将腿抬高,利于第二天的训练,如

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邓小燕赵彦 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护理部(7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根据187例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观察并归纳他们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积极应对。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均可对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心理、护理 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发病年龄由老年逐渐向中青年发展,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而导致抑郁等精神并发症。这与疾病所致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也于脑部病变后所致的性格、情志、行为改变有一定关系[1]。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中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十分重要。 1、研究对象:中风患者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 2、心理特点 2.1 震惊、恐惧、孤独表现为患者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和接受疾病的打击,盼望有亲人看望自己。表现为沉默、无感觉、无反应、害怕、暗自流泪、不安全等。 2.2 否认、自我保护:表现为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在心理上处于应激状态,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总幻想自己没有患病,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 2.3 抑郁、焦虑:着是大多数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必经的心理阶段,随着对病情的深入了解,否认期突然消失,一旦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终生残疾,就表现出内心的压抑、失眠、孤独、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可出现幻觉、妄想、自杀等精神症状。 2.4 依赖、反对独立:表现为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凡是都要依赖家属,必须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去做一些事,抵制康复训练或提出一些过高、不能实现的要求。 2.5 适应期:表现为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残,逐渐适应能正视现状,心理防御机能建立,可恢复心理平衡。[2]

中风恢复期护理方案

中风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型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的观察,采取特殊手段来了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恢复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 【关键词】偏瘫心理护理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的患者大多数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常见的心理分期如下:1震惊期。2否认期。3抑郁期。4反对独立期。5适应期。由于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他可以经历五个时期的全部过程,也可能只经历其中的1-2两过程。作为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震惊期 1.1 临床表现

1.1.1 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 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 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 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 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 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 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 否认期 2.1 临床表现 2.1.1 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设计方案优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梗死脑)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四)痰瘀阻络证:半身不遂,口歪,舌强语謇或失语,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患者提前与患者及家属

沟通,强调患者不能单独行动和入厕,告知穿防滑鞋,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6.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 )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 C,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7)热奄包:遵医嘱取穴。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蒸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8)电子生物反馈治疗:遵医嘱取穴。主要作用是可促进运动皮层功能重建,促

康复护理论文

【摘要】 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 临床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及时准确 的病情指征观察是急性期抢救成败的关键,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尽 早指导陪护进行康复护理, 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做好 心 理 护 理 , 对 失 语 患 者 应 积 极 进 行 语 言 训 练 。 【 关 键 词 】 中 风 康 复 护 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可 使躯体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据统计,约每 100 人中就有 1 人患此症[1],病死 率达 60—117/10 万人[2],存活者中约 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 者约占 40%以上,25%至 33%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 3~5 年内再发,给个人家 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和患病后予以合理的医疗 护 理 及 获 得 康 复 治 疗 是 护 理 工 作 有 待 解 决 的 课 题 之 一 。 1 护 理 1.1 中 风 患 者 急 性 期 的 护 理 1.1.1 病情观察 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观察、瞳孔的观察 是至关重要的病情评价指标,如压眶反射消失或意识障碍加深,躁动不安,双侧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提示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 报 告 , 立 即 进 行 抢 救 。 1.1.2 加强基础护理 对有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 历来强调翻身与头部侧 卧位置的协调,特别是对丘脑下部和上脑干受累者,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 用头部侧位后仰并下颌稍向前托位是较合理的。在脑内巨大血肿时,应采取头卧 于病灶侧;而小量出血性血肿时,其头部可侧卧于病灶的对侧,对重症者应同时 抬高床头和行颅脑降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病程始终把握的中心环节,采 用橡皮气道放入口腔内,既可防止舌后坠,又便于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除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状态、呼吸音外,若有条件可作血气 分析,以 PaO2 12~13kPa,PaCO2 3~5kPa 为宜。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 理及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对有瘫痪,昏迷者若有口 腔分泌物应在翻身前及时吸出或擦试后再更换卧位。合理的饮食营养至关重要, 对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者所需营养由静脉和鼻饲合理配合供给。一旦下了胃管, 除 必 须 由 静 脉 给 药 外 , 应 尽 量 减 少 静 脉 输 液 量 。 初次鼻饲量以 l00~200ml 为宜,以后逐渐增加,以少量多次为好,每次鼻饲前 先抽取胃液观察,若是咖啡色疑胃内出血,则应及时送检处理。 免费论文下载 中 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9326595.html, 1.2 中 风 患 者 康 复 期 的 护 理 1.2.1 心理康复 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防止在病人面前流露优虑情绪, 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信服的逻辑语言,向其解释康复的原理,耐心照顾和 鼓励患者,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对情感和行为改变者,护士与陪护合作督促其 按时休息,讲究卫生,注意给予合理的饮食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护士的态度要和 蔼,有礼貌,治疗操作要轻、准确,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对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差者,应合理地引导其恢复功能训练。 1.2.2 肢体康复 根据瘫痪的特点和程度,制定出正确的康复训练计划, 及早注意患肢的被动括动及姿势反射训练。因该反射脱离了皮层控制,患侧无法 协调括动,故先训练其消失的功能,建立和加强皮层控制能力练习。根据患者当 时水平出发, 循序渐进地使其走向个体发育的最高水平, 即由躺到翻身、 坐、 爬、 站、走的发育过程,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Ⅲ 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病人

(完整版)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资料.doc

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老年人为多发,现已趋向于中年和青年人。由于压迫或梗塞血管和神经,造成局部缺氧,缺血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甚至成为 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临床我们要善于分析患者的心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心态分析 患者由于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心里 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这是患者产生下岗失业、行为安全不保障、担心被遗弃、无 亲情温暖甚至轻生等问题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些患者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心态: 1、恐惧心态:脑梗塞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 高的特点,其幸存者可以遗有意识障碍、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需人照顾,因此神智清醒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神经紧张,睡眠欠佳。 2、悲观心态: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 久之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3、急躁心态: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些患者总觉得医护 人员打针、发药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训练缺乏信心。 4、孤癖抑郁心态:此病恢复慢,愈后差,少数患者表现闷 闷不乐,对周围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 合治疗。 二、中风偏瘫患者宜采取的护理措施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分析患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对病人多进行言语的宽慰,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势必能够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因 此我们护理人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更要多和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担忧情况。根据患者所担忧的情况,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多给予患者人性的关怀,让患者处 于一种被关心、被关注的状态,这样患者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冷落。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照顾关心病人。让病人相信家人会随时陪伴在他们身边,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一起帮助他战胜病魔。信心是最好的良药,患者只有拥有这份信心,有一 份好的心理状态,再配合常规的治疗护理,才能够更早的恢复健康。 我们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护理的关键也是要及时对患者患 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患者,女, 45,脑内出

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绪论 (1) 1.1临床资料 (1) 1.2临床分型 (2) 1.2.1抑郁心理 (2) 1.2.2焦虑恐惧心理 (2) 1.3心理特点 (2) 1.3.1共性的心理特点 (2) 1.3.2差异性的心理特点 (2) 1.4心理分析 (3) 1.4.1急性期的心理分析 (3) 1.4.2恢复期的心理分析 (3) 1.4.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分析 (3) 第二章治疗方法与心理护理 (4) 2.1 治疗方法 (4) 2.2 心理护理 (4) 2.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4) 2.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5) 2.2.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护理 (6) 2.2.4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6) 第三章结果 (6) 第四章结论 (7) 第五章体会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在心理和生理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8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恐惧心理、抑郁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从多方面细致入微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结果:85%的患者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关键词:中风;偏瘫;心理护理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6.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三)吞咽困难 1.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2.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3.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四)便秘 1.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为慢传输型便秘,可教会患者或家属用双手沿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次20~30周,每日2~3次,促进肠蠕动。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中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9326595.html, 中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风护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4期.东梅.李燕.陈迎.张颖.王琪. [2].中风护理常规的临床护理实施体会. 《中国中医急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8期.马君美.李方莲. [3].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年2期.韦红. [4].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9期.李如蓉. [5].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天津护理》.2014年3期.东梅.李燕.陈迎.张伟.张健. [6].中风护理单元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医药前沿》.2015年22期.桂琴. [7].中风护理常规的临床护理实施体会.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年4期.杜莲英. [8].浅谈中医整体观念在中风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31期.程淑贤. [9].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当代医学》.2016年13期.冯朝晖. [10].中风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吉林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7年11期.朱吉华. 二、中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9326595.html, [1].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徐静静.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2].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徐静静.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3].中风自我管理项目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王艳桥.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学位年度) [4].我国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状况分析.被引次数:8 作者:叶然.中西医结合护理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5].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 1 作者:郭秋月.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 [6].中风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江华.中西医结合临床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 [7].脑卒中后便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王丽.护理学南方医科大学2013(学位年度) [8].中风后抑郁患者多维感知社会支持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左满花.中西医结合临床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 [9].南昌市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次数:4 作者:付凌敏.护理学南昌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中药熏蒸结合穴位盒灸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丹.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中风护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影响. 傅东云,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 [2]中风后便秘中西医结合护理. 江月卿,201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 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暨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

浅谈中风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中风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1T09:08:17.14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春美[导读] 中风病人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有为数不少的病人不能坚持康复治疗和康复锻炼,究其原因主要是病人缺乏信心。王春美(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浦东200122) 【中图分类号】R4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12-01 中风病人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有为数不少的病人不能坚持康复治疗和康复锻炼,究其原因主要是病人缺乏信心。笔者在从事康复工作的10年时间里感到:做好心理护理对中风病人树立康复信心有着重要意义。那么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笔者在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1 建立亲情般的医患关系 当给一位中风病人第一次做康复手法时,我喜欢边给病人做被动运动边做详细的自我介绍,包括学历.工作简历.出生年月.家庭情况.住址等等,然后病人往往也会介绍自己,这样的一个开场白,既拉近了医患距离,又为以后开展心理护理做好了准备,同时跟病人家属介绍我这里为他们准备了一次性杯子.手纸.雨伞.扇子等,随时供给.还把单位组织旅游带回的土特产和家里带来的食物给病人们分享。提升医患关系,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 2 善于赞美、鼓励病人 我掌握了病人介绍的第一手资料后,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赞美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过去值得荣耀的兴奋点上,这时候的他们都会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过去,我欣喜地看到当我们医护人员由衷的赞美.敬佩他们时,病人们的脸上绽放出无比自信的笑容,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地鼓励他们,为了重振雄风,为了不拖累家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树立信心,坚持配合治疗、锻炼,最终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对病人们经过治疗锻炼后取得的点滴进步更是赞不绝口,不断鼓励(有时给予食物奖励). 3 语言幽默,用人格魅力感染人 我喜欢边做康复手法边交流,讲解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等医学常识,问他们目前存在的最痛苦的是哪部分,然后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我对一位左侧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的老先生说:“你现在处于‘一国两制’状态,左侧肢体只有产权没有使用权,我给你做被动运动,现在使用权归我,经过你我共同努力,你会收回使用权的.”3月6日上班时,边做手法边请病人们和我一起唱歌曲“学习雷锋”,平时给病人们读我从“大众卫生报”上剪报下来的“身边医学”、“快乐锦事”、“心灵鸡汤”等妙文,在充实自己的同时,把健康教育很自然地开展起来了,督促他们坚持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第二次中风.有时病人未来院治疗,我就会电话询问随访. 我们做康复工作的服务基点是爱,病人们也以同样的爱来与你回应,正如我在2002年底患直肠肿瘤住院手术期间,病人们和家属都纷纷结伴来探望,使我激动不已.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病人对你的信任度大大提高,这不仅体现在遵守医嘱方面,还体现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上,如病人家里发生矛盾后,其老伴会悄悄跟我说:他听你的,你跟他说.中风病人其实就像是老小人,我们在细心呵护.关怀备至的同时,规范治疗,严格康复锻炼.我深深地感到: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病人树立康复信心,有利于病人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锻炼,有利于病人家庭的正常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