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

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

1级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以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的

病症。临床上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属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血

管痉挛等范畴。主要由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饮酒饱食或外

邪侵袭等诱因引起。中风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不语或语言发涩,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中风患者做好康复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方面功能锻炼是中风患者

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1饮食护理进食高营养、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病情重,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高

营养、低脂、易消化流质饮食。中风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往往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加之风、火、痰者诸多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身体各器官功能更加衰退。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饮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根据患者病情辨证用餐。痰多者要少食鱼腥;肝阳上亢、肝火旺者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其次,饮

食宜清淡,不宜偏嗜,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过饱饮食回造成食滞,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患者应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腑气不畅,影响气机升降,不利于康复。

2情志护理中风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和过分担心个人健康,往往产生孤独、自怜等消极情绪,

生活中充分依靠医护人员和家属帮助其解除痛苦,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不愿意活动,放弃康复锻炼的机会。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

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中风患者由于忽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时间治疗不愈。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况。因此护

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用简介、清楚、恰当的语言解释、安慰病人。造作轻柔得体,以减

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消沉、悲观易怒的情绪,建立痊愈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具体

地讲,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即使把握患者的情

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

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早日康复。对失语或语言涩的患者,药根据患者的口型或面部

情感等了解他们向表达的意思,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患者住院时间久,生活不能自理,陪护人员使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

志致病和治病的致使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

的情志变化。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3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的护理恰当适时的功能锻炼对中风患者尤为重要。功能锻炼可以益气

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在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坚持被动和主动

相结合、床上和床下相结合、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三结合”的原则夏,最主要的

是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的运行方法。首先,要克服患者怕疼、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

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在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

强化练习,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药轻、柔、稳、要有节奏,并药根据各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如肩、髖关节除伸屈外,还要做好外展、内收、外旋等活动。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练习计划。经过治疗与护理,当

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边指导、督促患者做好床上活动。

如下肢伸、屈外展、上肢拉绳等。当肢体恢复到一定功能后,即可下床活动。患者锻炼时要

做到先迈健足,再抬患肢,患足一定要抬起,不要拖地,站稳后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

力求效果,不求速度。有了一定基础后,患者方可拄拐杖自行练习,直至能独立行走。总之,肢体的功能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语言练习方面,不仅需要正确

的方法,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患者要克服怕难怕别人耻笑的思想,从简单的数字开始,

在练习单词、单句的同时,医护人员要不厌其烦的教患者发音,帮助患者纠正发音中的错误,直至能够对话。

以上这些,都是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体会,每一例中风患者如果都能坚持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 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 (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 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 (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 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 ①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 ②移情易志法。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

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中风的护理 一、时间:2013年6月21日16时 二、地点:六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李萨科护士长 四、参加人员:李萨(护理部科护士长)张季(护理部干事)各科护士长及1—2名护理骨干 五、查房内容:中风的护理 主讲人:内二科主管护师余微 李萨科护士长:今天是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为:中风的护理,通过查房提高大家对中风认识的同时,对本病的护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现在请内二科主管护师余微介绍病人病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 (一)概述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160万之众,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者的比例为6:1.缺血性中风又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和脑栓塞,后两者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为脑梗塞。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1、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2、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3、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4、中医的认识及治疗 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中医辨证及证属患者老年女性,年老体虚,脉络易侵,口齿不清,肢体不灵,舌质暗淡,舌苔薄,脉弦滑。属中风范畴,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阴虚之证.病位在左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证属:肝阳上亢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回复期)中医照顾护士规划之阳早格格 创做 原规划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收病2周至6个月处于回复期患者的照顾护士. 一、罕睹证候重心 (一)风痰瘀阻证:心眼正斜,舌强语謇或者得语,半身没有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光滑. (二)气真血瘀证:肢体偏偏枯没有必,肢硬无力,里色萎黄.舌量浓紫或者有瘀斑,苔薄黑. (三)肝肾盈真证:半身没有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没有语,或者偏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黑脉细,或者舌浓黑. 二、罕睹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没有遂 1.瞅察四肢肌力、肌弛力、枢纽活动度战肢体活动的变更. 2.根据徐病分歧阶段,指挥协帮患者良肢位晃搁、肌肉中断及枢纽疏通,缩小或者减少肌肉挛缩及枢纽畸形. 3.尽早指挥患者举止床上的主动性活动锻炼,包罗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疏通等.如患者没有克没有及做主动活动,则应尽早举止各枢纽主动活动锻炼. 4.搞好各项前提照顾护士,谦足患者死计所需. 5.遵医嘱采用以下中医照顾护士特性技能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相宜时,将患肢浸进药液中洗浴;或者将毛巾浸进药液中共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少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没有滴药液为宜,待温度相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矮频治疗仪:遵医嘱采用上肢肩井、直池、合谷、中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举止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屡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硬累力、麻木,宽禁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枢纽痛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与穴.中风病(脑梗死慢性期)痰热腑真证战痰火关窍者没有宜. (5)穴位拍挨:遵医嘱用穴位拍挨棒循患肢脚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沉沉拍挨,每日2次,屡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预防栓子脱降,制成其余构制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与穴.中药籽拆进药袋混同匀称,微波加热≥70℃,搁于患处相映的穴位上适时去回或者转动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帮于回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修坐护患接流板,与患者达到优良相通,从患者脚势及表情中明黑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共协做设定一种表黑需要

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

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 1级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以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的 病症。临床上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属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血 管痉挛等范畴。主要由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饮酒饱食或外 邪侵袭等诱因引起。中风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不语或语言发涩,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中风患者做好康复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方面功能锻炼是中风患者 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1饮食护理进食高营养、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病情重,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高 营养、低脂、易消化流质饮食。中风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往往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加之风、火、痰者诸多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身体各器官功能更加衰退。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饮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根据患者病情辨证用餐。痰多者要少食鱼腥;肝阳上亢、肝火旺者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其次,饮 食宜清淡,不宜偏嗜,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过饱饮食回造成食滞,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患者应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腑气不畅,影响气机升降,不利于康复。 2情志护理中风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和过分担心个人健康,往往产生孤独、自怜等消极情绪, 生活中充分依靠医护人员和家属帮助其解除痛苦,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不愿意活动,放弃康复锻炼的机会。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 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中风患者由于忽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时间治疗不愈。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况。因此护 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用简介、清楚、恰当的语言解释、安慰病人。造作轻柔得体,以减 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消沉、悲观易怒的情绪,建立痊愈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具体 地讲,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即使把握患者的情 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 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早日康复。对失语或语言涩的患者,药根据患者的口型或面部 情感等了解他们向表达的意思,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患者住院时间久,生活不能自理,陪护人员使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 志致病和治病的致使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 的情志变化。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3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的护理恰当适时的功能锻炼对中风患者尤为重要。功能锻炼可以益气 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在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坚持被动和主动 相结合、床上和床下相结合、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三结合”的原则夏,最主要的 是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的运行方法。首先,要克服患者怕疼、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 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在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 强化练习,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药轻、柔、稳、要有节奏,并药根据各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如肩、髖关节除伸屈外,还要做好外展、内收、外旋等活动。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练习计划。经过治疗与护理,当 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边指导、督促患者做好床上活动。 如下肢伸、屈外展、上肢拉绳等。当肢体恢复到一定功能后,即可下床活动。患者锻炼时要 做到先迈健足,再抬患肢,患足一定要抬起,不要拖地,站稳后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 力求效果,不求速度。有了一定基础后,患者方可拄拐杖自行练习,直至能独立行走。总之,肢体的功能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语言练习方面,不仅需要正确 的方法,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患者要克服怕难怕别人耻笑的思想,从简单的数字开始, 在练习单词、单句的同时,医护人员要不厌其烦的教患者发音,帮助患者纠正发音中的错误,直至能够对话。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估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估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 疗的60例中风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60例患者在随机的基础上 分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30例。然后对对照组患者 施以常规的护理,对干预组中风脑梗死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而实行中医护理。经 过为期1个月的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 中医护理的干预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中风症候、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与 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疗效更加明显,有一定的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有着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 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 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脑梗死;中医护理;护理效果;评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极大 的提升。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严重的脑血液循环疾病,中风脑梗死呈现出逐年上 升的趋势,且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阴阳失衡、气虚等 症状,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探究中医护理在中风脑 梗死恢复期患者中护理效果,选取我院60例中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对此做 一个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 的60例中风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35例男患者,25例患女者;年龄为50-7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3(±3.1)岁;将这60例患者在随机的基础上分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中风恢复期的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在加上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护理方法: 1.2.1针灸护理以头穴作为主要穴位,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合理的配穴 对患者进行针灸护理。具体可以使用毫针刺法每天进行一次,一次大约维持在30 分钟左右。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针灸可以起到为患者疏通经络、阴阳调和、化瘀活血等作用,利于患者的更好的恢复。 1.2.2推拿护理对于一些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推拿护理,主要选 择合股谷,肩井,曲池,承福等穴位,并,采取先快后慢由轻至重的手法循序渐进。在中医的治疗方式中推拿按摩可以起到使患者的肌肉放松、减轻疲劳感、促 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有利于使患者尽快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1.2.3情感调节因为中风患者经常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感觉异常 等身体功能问题,这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冲击,使患者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症状,产生焦虑、抑郁、急躁等心理问题和不安情绪,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 注重对于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为其讲解中风症状经常 出现的现象,为患者建立康复信心,扫清患者心理障碍使其更配合和接受治疗。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梗死脑)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四)痰瘀阻络证:半身不遂,口歪,舌强语謇或失语,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患者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强调患者不能单独行动和入厕,告知穿防滑鞋,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6.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 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 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 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 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 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 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1 / 16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 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 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引起脑部血液供应受到限制或中断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中风后的治疗非常关键,不仅要求治疗措施得当,同时也需要好的饮食习惯和中医护理方案的指导。下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合理的中医护理方案可以缓解症状,有利于病人的痊愈。 中风早期护理 在中风的发病早期,一般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 1.睡眠 中风病人在早期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原则是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每天晚上应尽量把窗户打开,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 2.饮食 中风病人在早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要少量多餐,每天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止吸烟和喝酒。 3.清洁 中风病人在床上需要保持干净卫生,每天起床后先刷牙、洗脸,然后把床单、被套等换洗干净。坚持每天洗澡,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室内通风。

中风康复期护理 在中风的康复期,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 1.饮食 中风病人在康复期需要注意进食肝、肾、补血、理气的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饥饱不均,不要暴饮暴食。 2.运动 中风病人在康复期中需要适当的运动。可以根据医生的建 议进行身体锻炼,如尽可能多地活动行动,做一些对下肢运动、呼吸运动,不要长时间卧床不动。 3.心理护理 中风病人在康复期中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有些病人由于病 情等原因会出现心理障碍。一般可以通过和病友常常谈话、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乐观地看待治疗进程来缓解心理障碍。 中风常见并发症护理 中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一些并发症。以下几 种并发症,我们需要注意下面这些方面的护理。 1.营养不良 中风病人在康复期中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这时候 需要注意逐渐增加饮食量,戒除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避免过快或过慢进食。 2.压疮 中风病人长期卧床,特别是瘫痪型中风长期不能动弹,常 常会出现压疮的症状。这时候需要注意每天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开口包扎,避免压力过大。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护理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痰偏盛证 头昏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牢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偏红苔黄,脉弦。 2、气虚淤痹证 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言语涩,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弱。 3、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李变形,肢体肌肉菱缩,耳鸣目眩,舌强不语,舌红脉细。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防止坠床,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循经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广黑合谷等;患

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二)舌强语赛 1.评估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情况,建立护患交流板,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随时给予肯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2.遵医嘱行耳针治疗,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舌、内耳。 (三)吞咽困难 1.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级别。制定吞咽训练计划. 2.必要时遵医嘱行管饲,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3.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 4.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四)便秘 1.指导患者定时排便,忌努挣。 2.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3.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4. 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腕、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5.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以腹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技术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中风的中医护理评估

中风的中医护理评估 背景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血管堵塞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大脑功能受损的疾病。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护理评估目的 中医护理评估旨在全面了解中风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为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计划提供依据。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病情变化以及患者能否接受中医治疗等。中医护理评估是中医护理的第一步,对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1. 脉诊评估:通过脉搏触诊,评估患者的脉搏情况。脉诊是中医常用的诊断手法之一,可以帮助判断患者体质的阴阳平衡情况以及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2. 舌诊评估: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等情况,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舌诊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功能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病情和选择中医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3. 病史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中风的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经历等。病史评估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参考。 4. 症状评估:综合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活动受限、言语困难、面部肌肉麻木等情况。症状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表现,为中医护理提供依据。 5. 体格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视力、听力、肌力、感觉等方面进行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体格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患者受损程度,为中医护理提供参考。 结论 中风的中医护理评估是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计划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脉诊、舌诊、病史、症状和体格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中医护理评估可以帮助中医护理人员制定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 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5.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体会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效果,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给予整体的中医康复护理,其中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功能锻炼、语言功能护理和大小便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我院中医辨证护理之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风是常见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中发病率较高,属于多发疾病,且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已经成为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威胁。中风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和流口水等,患者往往失去自理和工作能力,造成对身心和生活的压力。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护理工作,中医认为,人体是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的,只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调节,实现人体与环境的和谐,才能消除病症。为了探讨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本文对40例中分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0例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为0.5-5年。本组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确诊为中风恢复期。 1.2治疗方法 本组4例患者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配合中药汤剂、针灸和按摩等治疗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情志护理 中风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患者身心俱疲,容易

中风的中医护理

脑中风的中医护理指导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所有疾病中,其致残率高居第一。中风一旦发病,再发率很高,再次中风的患者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因此,中风患者预防再发显得特别重要,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噼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似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又“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称为“中风”,又名“卒中”,“类中”等。西医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均属本证论治范畴。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特制定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脑中风的病理机制、辩证论治 二、重点学习脑中风的辩证施护 三、脑中风的治理的基本原则 四、脑中风的护理要点、家庭护理及措施 五、脑中风的健康指导、养生指导 六、脑中风的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 七、脑中风的功能训练、语言训练 八、脑中风的出院指导、用药指导 九、脑中风护理的注意事项 【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老年体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思虑劳心太过,气血亏损,精气耗散,致使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亢化风,气血逆生,上蒙元神,突发本病。 2、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劳倦伤脾,或形盛气弱,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欲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以致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宫,而见突然昏扑,㖞僻不遂。 3、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忧思恼怒所伤,肝阳暴张,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乱逆,心神昏冒,卒倒无知。 4、气虚邪中:脉络空虚,风邪入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本病病位在心(脑)、肝、肾,涉及脾、经络。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严重者则可从实转虚。中风急性期可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类症候。中经络者无神识昏蒙,病情清浅;中脏腑除经络症状外,常有神识昏蒙,病情深重。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为实证;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为虚证。 辩证论治 中风属于本虚标实证。在标为气血郁阻,风火相煽,痰涎壅盛;在本属气血衰少,肝肾不足。但病情有深浅轻重之分,标本虚实也有先后缓急之异。临床上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表现为神志清楚,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等闭、脱之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