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的康复期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期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期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14T14:47:24.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作者:董得丽

[导读] 中风也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医院康复科青海海南州 813099)

【摘要】中风也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1]。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是通过对中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帮助其恢复自信,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促进疾病进一步康复,尽快实现生活自理,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科自2011年1月~2015年6月年收治了56例中风患者,对其进行了专业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28-02

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CT检查确诊为混合性中风,其中男39例,女17例,50岁以下8例,50岁以上48例,56例中患有脑动脉硬化者24例,高血压史32例,47例首发,9例再发。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偏瘫等;2例死亡,其余54例并且均有明显好转出院。

2.康复护理内容

2.1 心理护理

①与病人谈心,耐心解释病情,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帮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其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健康管理,争取生活自理,并使患者看到自己不断进步,增加自信,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③指导家庭成员及亲友队病人的回复充满信心,对病人不抛弃,不放弃,对各方面倍加体贴、耐心照料,让病人感觉家庭的温暖,增强疾病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2.2 康复训练

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

2.2.1步行锻炼①患者步行康复使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步行锻炼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进行。②首先做平衡训:开始扶病人在床上坐,双腿下垂,逐步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30分钟;然后练习站立平衡,即扶杖站立,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测斜。迈步练习:每天扶墙行走3次,每次10分钟左右。③上下台阶练习:走平路平稳后,开始作上下台阶练习。④在步行锻炼的同时,进行瘫痪上肢锻炼,顺序是:先活动手指,后持生活用具在让病人使用健身球,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2.2.2日常生活锻炼①脑中风偏瘫患者,独立生活困难,有的病人因此失去生活信心或依赖家属照顾。家人切不可“越俎代庖”,必须下“狠心”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锻炼,如自持筷子,端碗用膳,更衣、洗澡、大小便自理训练等,②嘱咐病人吃饭,喝水时不要着急,试用半卧、坐位;每星期沐浴1次,每次15~20分钟,水温30~40℃。功能锻炼有易到难,由慢到快,先由家属协助,然后尽量自己锻炼,循序渐进练习。

2.2.3语言康复训练脑中风患者可有各种类型的语言障碍,往往因不能表达自己的要求而焦急。烦躁。①家人必须耐心,细心观察别人的表情,准确判断病人的心意,满足病人的要求。②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③有家属教或跟录音机,或对镜子发音。有单子开始,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联系。④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促进语言功能和恢复。

2.2.4面瘫护理面瘫病人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不能皱眉、闭眼鼓腮、吹哨。针对面瘫病人,鼓励其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加强面部按摩,配合针刺地仓、颊车、迎香、四白等穴,促进健康。

2.3 健康教育

2.3.1饮食护理①中风病人多活动不利,消化功能减弱,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也可选择鱼类和菌藻类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营养。②纠正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戒烟,节制饮酒,注意饮食卫生,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食不当或不洁造成腹泻;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保持稳定情绪,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定时用开塞露或肥皂塞肛门刺激排便;也可按摩腹部;还可配合针灸或电针神阙、关元、气海、大肠腧等穴位。

2.3.2指导家庭环境改造①地面经防滑处理,干净,无障碍物,有棱角的地方予以保护。②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温馨。③设施尽量方便病人,过道、卫生间安装扶手,厕所安装马桶等。

2.4 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尿路感染带留置尿管者多饮水,每3~4小时放小便一次,以免膀胱挛缩,尿管每周更换一次,有尿失禁随时更换尿布,保持被褥清洁干燥,每天清洁会阴部1~2次。

2.4.2预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自行咳嗽排痰。吹气球,不能自行完成者,予以协助定时翻身,扣背促进排痰。

2.4.3预防压疮病人长期卧床那个,皮肤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褥疮形成,要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床铺要平整,清洁,柔软。通常每2~4小时翻身一次,用温水或50%酒精做局部按摩,每天至少一次。失去知觉的肢体不一热敷。加强营养,多饮水。

2.5 中风病人危险因素的控制

为预防中风病人避免发生中风,应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的发生。

①保持心胸开朗,不生气,不过喜或过悲。②控制体重不过于肥胖。③少吃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食品戒烟酒,④饭后不饮浓茶或咖啡。⑤吃低盐饮食,食盐每天不超过6克。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⑦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和从事屏气用力的活动。

⑧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⑨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下蹲或起立是不宜过快,最好使用坐式马桶。遵医嘱服降压药或降脂药,不可自行停药;定期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家人有心脏病或血管疾病者尤其注意。

3.结果

通过对中风病人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使中风病人在家属的配合及照顾下,能够逐渐康复或提高自理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 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送 到专业的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 不治之症,除了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作业治 疗、推拿、药物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外,还可进 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 复的程度。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对其 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神经肌肉电治疗,预防肌肉萎缩,对大 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 僵硬。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 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 宜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 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 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 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 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 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 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 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 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 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 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5、注意早期康复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 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 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 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

中风病护理方案

脑病科四病区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重视心理疏导:这是家庭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多项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综合征。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和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脑脑卒中康复,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内开始,训练时应循序渐进。过去有些人过分强调卧床休息,全面制动,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因此,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坐位平衡床上动作训练。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过渡到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目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康复医院,但患者出院后,若能在家中注意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行走的同时,不忽视了日常生活的作业疗法,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孪缩。 加强饮食康复: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不可忽视睡眠康复: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应多采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实用手册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实用手册 发布日期:2011-01-26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1) 病人房间的安排布置要点: 1.为了避免病人偏瘫侧感觉障碍加重,必须创造条件使偏瘫侧受到最大刺激。 2.中风病人房间所有活动应尽量安排在偏瘫侧以利于给病人刺激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2) 病人的偏瘫侧侧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3) 病人的仰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要灵活能动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5.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4) 病人的健侧侧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5) 病人的患侧翻身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病人屈膝平躺;足跟紧着床铺3.方法:一手将膝关节向下托,另一手翻转骨盆,接着就着枕头移动肩关节,使病人翻转

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6T08:48:28.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房玉华[导读] 瘫痪肢体因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局部受垂直压力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 房玉华(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 15410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304-02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有潜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病大多发生中老年人,其致残率甚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近两年来,我科对30例左右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效果,观察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中风致偏瘫病人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2岁;发病后3 d~6 d,生命体征平稳,即进行早期康复治疗8例;发病后7 d至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2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孤独、抑郁、悲观、焦虑等心理变化,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避免刺激,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以对待自己亲人的爱心体贴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细心照顾,并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预防褥疮瘫痪肢体因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局部受垂直压力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正常毛细血管压力为16~33mmHg(2.1~4.4kPa)之间,超过该压力时,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流,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因此皮肤护理十分重要。应做床旁交接班,以引起各班护理人员重视,定时进行皮肤护理,应用气垫褥,减少垂直压力和摩擦,每1小时翻身更换体位1次,昼夜循环。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病情每日晨晚晚间为病人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尿液、汗液对皮肤的刺激,且可促进皮肤血运。 2.3 肢体功能锻炼 2.3.1 床上训练: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体位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的训练,伸髋练习,上下肢活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训练。 2.3.2 坐起训练,进行坐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开始,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然后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椅子上,接着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2.3.3 从坐到站起训练。双脚后移,躯干前倾,双膝前移,然后髋、膝伸展而站起。坐下时先作躯干前倾,膝前移及髋、膝屈曲而坐下。 2.3.4 站立训练,先作站立的准备活动,如坐位捉脚踏步,患侧下肢或双下肢蹬圆木训练,以增强肌力,起立训练,逐渐增强加大角度,双足负重使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强烈冲动,对训练下肢伸肌能力,提高活动能力很有好处,然后逐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及徒手站立。 2.3.5 迈步: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不可硬拉。在行走时应防止跌倒,注意患侧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能否耐受,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而影响下一步锻炼。 2.3.6 上肢功能训练,应从大关节被动运动逐步到小关节被动活动,主要练习臂、握拳、抓拿、拾物等细致功能的锻炼。 2.4 语言训练 有些病人偏瘫后,因失语而缺乏外界交流,时间长了,就会患孤独症或抑郁症,病情恶化,从而加重死亡,康复期除遵医嘱对病因坚持治疗外,仍需加强语言训练。嘱其调练时勿操之过急,以免引起病人急躁情绪。注意所教的内容应能激发病人的兴趣,尽量创造生活和家庭气氛。因此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谈,交谈起初困难时,可先用书面交流,继而进入相互对话,尤其鼓励他本人多练习,如读报纸,讲故事,唱歌等,多为病人提供熟悉的环境和人,借以调动病人讲话的主动性。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次数逐渐增多,对病人讲错的语句,勿急于矫正,语言不完全时可重复练习,达到逐渐恢复的目的。以促进语言康复,还应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及感兴趣的事情,开扩心胸,促进反应,以免产生抑郁症。 2.5日常生活技能练习如穿脱衣服,系纽扣、洗脸、进餐等。穿衣时先将患臂(腿)伸入袖子(裤筒),然后再穿健侧肢体,被子可采用吊环悬吊。穿鞋时可将患肢脚抬起并跨过健脚或搁在足凳上穿,亦可利用鞋拔,并选用弹性迅速。 2.6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在饮食上应三少三多,三少:少食大鱼,少食大肉,少食动物内脏,多食这些高脂肪动物内脏及肉食,造成血液粘稠,不利于中风患者的单日康复。三多:多食新鲜蔬菜,多食各种水果,多食豆制品食物,多食这类清淡食物,对心脑血管患者有利无害。另外,有不少中风患者的家属,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不甚了解,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稍在好转。就急于给各种食品,并食一些高脂厚味食物,这对中风患者的病情是有影响,对于这些家属我们常说服解释,并同他们一起耐心护理危重中风患者,使他们早日康复。 3 小结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正确指导和执情帮助。任一种技能训练,都要从患侧接触病人,从坐、卧平衡到站立、行走都不可忽视让病人从健侧向患侧转移重心,重视患侧肢体负重。康复训练亦可防止患肢挛缩、残疾。通过康复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护士的自身素质也大大提高了。参考文献 [1]刘晓芳.住院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与实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0,(10):602. [2]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7.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中风患者的护理

中风患者的护理 内科姚毅娟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及早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计划,只有这样,70%-80%的病人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如果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诸多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 护理 1体位护理 1.1患者取仰卧位时,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行不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时床上翻身,按摩,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防止发生褥疮,且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同时,患者的衣服也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如果患者出汗,衣服要勤换,勤洗,勤剪指(趾)甲,为了防止肺炎的发生,应每2小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扣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予针刺人中,合谷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毫升肌肉注射并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如有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从下向上),如痰液黏稠可用吸痰器吸净咽部的痰液,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

可用压舌板或裹纱布的小勺子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坠床。 1.2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可以使患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增加感觉刺激输入,利于缓解痉挛,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使患侧直接压于体下,患肘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髋微后伸展,膝轻度屈曲,健卧下肢屈髋屈膝,因此,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位! 1.3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用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患者腿下可放一枕头,使髋部内旋,膝自然屈曲,足不要悬空。 1.4患者取坐位时,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且生命体征稳定[2],同时,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从发病的第2-3天就开始训练坐位,可在轮椅靠背前加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及髋关节屈曲,因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床上坐位要求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并平放于地板上,膝部垂直,保持脊柱垂直床面,病情稍重者,训练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以小些30度为宜,每次5分钟。 1.5患者取站位时,让患者把双手放于站立架桌面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用固定带固定和保护患者,如患者身体倾向一侧时应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的双脚充分着地,膝盖靠在前面的挡板上,每次站立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站立的时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脚及腿出现肿胀,可以让患者在休息时将腿抬高,利于第二天的训练,如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2:54.4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周会敏吕冬王向阳 [导读] 总而言之,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周会敏吕冬王向阳(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心脑科463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2-02 【摘要】目的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50例中风病人且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同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此次康复护理措施总有效为82.00%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 据流行病学调查学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中风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高达130万、目前已逾700万[1])由于中风具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病人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中风病人在病情稳定后给予了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选取50例中风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有关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病,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中风急性期者;②心、肝、脑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或是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回顾性观察50例中风病人资料显示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00±1.00)岁,病程为15天-30天;同时存在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6例(注:同一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1.2 观察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3]及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由专人在康复护理前后对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病程、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 2 康复护理方法 此次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含有: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②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根据病人所存在的具体心理障碍类型给予情志护理;③中风病人的饮食起居等护理;④中风病人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护理。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及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为:①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患者可以参加一般工作;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善、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但刷牙、穿衣、吃饭梳头等功能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③有效:患者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功能丧失;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生活却难以自理。 5 结果 5.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见表1所示。 表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n,%) 护理效果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例数 24 15 2 9 41 构成比例 48.00 30.00 4.00 18.00 82.00▲ 注: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z=-17.95、▲p<0.05。 5.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见表2所示。 表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前 20.21±5.00 4.40±1.00 康复护理后 15.00±5.22▲ 3.35±1.13▲ 注:康复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对比t=18.32、▲p<0.05,日常生活能力对比t=15.63、▲p<0.05。 6 分析 中风作为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彻底根治,而有效的康复护理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从本次研究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实施的康复护理总有效达82.00%且能够极大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病人生活能力(▲p<0.05)。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现对本次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例如加强患者神志、舌苔、脉象、血压及二便的观察;同时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擦洗皮肤、保持床单被褥干净、干燥与平整等。②中风发病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同时发病后往往由于机体功能障碍等影响,因此此类人群多存在忧思、悲观和失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所以对其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而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则可达到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及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树立生活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便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工作,进而达到平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中风恢复期护理方案

中风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型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然后再说短句:阅读训练及书写训练,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中风的护理查房

针灸康复科护理查房 病历介绍:兴旺,男性,69岁,汉族,退休,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伴恶心3天于2012年8月17日由门诊以中风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偶有视物旋转,无耳鸣,无呕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自服“脑心通胶囊、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既往脑梗塞病史8月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已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体格检查:T:36 C, P:60次/分,R:16次/分, BP:120/60mmHg。形体适中,营养良好,意识清楚,面色少华,言语流利,清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肘关节及肩关节被动活动时稍有疼痛,可独立起坐,保持坐位平衡,可独立站起,并在辅助下行走,不能独立入厕;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无胸闷憋气及心前区疼痛,寐安,纳差,小便可,大便1-2日一行,质较干,需肛注开塞露。患者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眩细。入科后即遵医嘱给予中医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病重,进食低盐低脂饮食,氧气吸入 2 升/分,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银杏达莫20ml,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甲氯酚酯 0.2g,静脉点滴,以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药物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1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 2随机血糖:7.1mmol/L 3头CT示:右侧颞頂区、右侧基底区脑软化灶,脑干密度不均 4经颅多普勒: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右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气虚血瘀) 中医给予:“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并给予补阳还五汤日一剂口服 西医诊断:脑梗塞,眩晕 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甲氯酚酯静滴,银杏达莫静滴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对症药物治疗。 护理评估: 1)病史:患者男性69岁汉族退休大专文化发病季节立秋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伴恶心3天,由门诊以中风收入院,平车入病室既往脑梗塞病史8月余,无烟 酒嗜好,纳可,寐安,二便调 2)生命体征:T:36C , P:69次/分,R:18次/分,BP: 135/80mmHg 3)四诊容:患者少神,面色少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皮肤完整,舌暗 淡,苔薄白,脉眩细,周身无异味,无特殊嗜好。 4)心理社会评估:患者焦虑,对疾病部分了解,生活起居有规律,本人有城职医疗保险。 护理诊断: 1)自理缺陷:与肢体活动不利有关 2)焦虑:与环境生活方式改变及担心预后有关 3)头晕目眩:与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调护知识有关 5)有外伤的危险:与肢体协调能力降低有关 6)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久病卧床,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指导 一、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 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二、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中风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 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以及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年老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性综合征。早期康复锻炼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因此,脑中风康复锻炼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进行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处理训练、洗 澡、家务劳动及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用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挛缩。 四、加强饮食调理。中风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 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大量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因潮湿、摩擦等原因,皮肤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镜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要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水一二杯白水,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五、重视睡眠。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 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侧卧时应注意患肢在上。为了避免褥疮,病人最好睡充气床、充水床等,注意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这是预防褥疮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每次翻身后轻拍病人背部,帮助排痰,但要注意翻身时尽量不要使病人的皮肤与床面摩擦。六、重视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者,要进行口语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训练患者用喉部发音, 或用咳嗽或用嘴吹气诱导发音。随家属发音和说单词,应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所教的内容应适合病人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还应让病人看电视、听广播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七、注意保护关节。脑血管如果引起较严重的偏瘫,病人常常需要卧床很长一段时间,因而 会导致瘫痪肢体的关节病损,主要是由于瘫痪肢体肌无力废用性萎缩,使关节周围的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