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一、引言

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用法。

二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

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个体积,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几何形状的体积相等。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这些形状的体积可以通过其高度、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等参数来计算。

三等体积法的应用

等体积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其用法:

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例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

表面积和体积。

解: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bc+ac),体积为abc。

2、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

例2:给定两个几何体,判断它们是否体积相等。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如果两个体积相等,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否则,两个几何体体积不相等。

3、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

例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重心位置。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将该长方体分成两个小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与原长方体的重心位置相同。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两个小长方体的重心位置即可。

四、结论

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

积相等,以及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等体积法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的世界里,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点、直线和平面是最基本的概念。点在空间中可以看作是零维的对象,直线是一维的对象,而平面则是二维的对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构成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结构。

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例如,“如果一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些定理帮助我们确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立体几何中涉及到的空间距离包括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通过这些距离的计算,我们可以求解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相关参数。

立体几何还涉及到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例如,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有相应的公式可以计算。这些公式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材料用量等具有指导意义。

让我们来看一下历年的高考数学真题中有关立体几何的部分。例如,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中有一道题目考查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目:已知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平行于平面α,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由于直线a在平面α内,而直线b平行于平面α,根据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可知直线a与直线b既不相交也不平行,因此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异面。所以正确答案是C。

对于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专题,我们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立体几何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对于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同学们需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和适用条件。

多做习题,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细节,规范作答。在考试中,细节往往决定了成败。因此,同学们在作答时要每一个细节,如符号的使用、图形的绘制等。同时要规范作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让阅卷老师能够一目了然。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多进行一些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绘制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整合与贯通。立体几何与高中数学的其他知识点也有着密切的,如函数、解析几何等。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整合与贯通,将不同板块的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是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之一,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多做习题并细节规范作答同时也要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点的整合与贯通从而为高考取

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像是理解三角函数性质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在高考数学中,三角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常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有时也会在解答题中出现。基础概念: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图像形状和性质。

图像变换:了解如何通过平移、伸缩和对称变换来得到新的三角函数图像。

图像识别:能够准确识别三角函数图像的各个部分,如振幅、周期、相位等。

应用问题:能够运用三角函数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振动问题、波动问题等。

记忆图形:对于基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需要牢记它们的标准形式和变化规律。对于更复杂的函数,可以通过记忆图形的方式来识别和记忆。

数形结合:在解决与三角函数图像相关的问题时,要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问题。

抓住特征:在识别三角函数图像时,要抓住图像的特征,如振幅、周期、相位等,这些特征是识别图像的关键。

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三角函数图像来解决。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本文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在数学的学习中,复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复数作为数系的扩展,引入了虚数的概念,从而使得数学中的函数、方程等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在高考数学中,复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我们将对高考数学中的复数专题进行详细的解析。

复数是一个二元数,由实部和虚部组成。一般来说,复数可以表示为a + bi,其中a是实部,b是虚部,i是虚数单位,满足i^2 = -1。在复平面上,复数可以表示为一个点(a, b)。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类似,但需注意虚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中i的幂次变换。例如,(a + bi) + (c + di) = (a + c) + (b + d)i;又如,(a + bi) × (c + di) = (ac - bd) + (ad + bc)i。

复数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利用复数的运算来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同时,在电力系统和电子工程中,复数也经常被用来描述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

在高考数学中,复数的考题通常会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能会考察学生对复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的理解以及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也可能会考察学生对复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复平面上表示复数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学中的复数考题,建议学生们在复习时首先理解和掌握复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复数的表示、复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等。同时,也要注意理论实际,把复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复数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高考数学中的复数考题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理解复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大量练习和实践应用,学生们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战高考数学中的复数考题。

盐碱化是土壤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生态现象,是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盐碱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土壤质地等因素,导致土壤中积聚大量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在中国,盐碱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尤其是北方地区。因此,了解盐碱化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危害及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化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二是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灌溉、施肥等农业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中的盐分容易积累;而在湿润地区,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也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不同质地和结构的土壤对盐碱化的敏感性也不同。

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在中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是盐碱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盐碱化问题最为突出,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东北地区的盐碱化问题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导致的。

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盐碱化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盐碱化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盐碱化还会导致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为了防治盐碱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合理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二是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三是种植耐盐作物;四是加强土地管理,定期进行松土和排水;五是采用生物措施,如种植耐盐植物、培育耐盐作物品种等。

盐碱化是农业生产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防治盐碱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灌溉、施肥、种植耐盐作物等。还需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盐碱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们不仅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在丢弃后不易降解,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长期的污染,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以保护环境。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转换的科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电池、电解池等设备都与电化学密切相关。在高考化学中,电化学也是一个重点考查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书写方法,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方法。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不同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锌锰电池、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由电源、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在电解池中,电流从电源流向电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解冶炼、电镀、电泳等。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是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时,需要注意得失电子数相等、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原则。对于较复杂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需要先找出关键元素,然后逐步推导其他元素的变化。

金属腐蚀是金属材料在环境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和变质。金属腐蚀的形

式有多种,如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用多种防护方法,如表面涂层、改变金属结构、加入缓蚀剂等。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电化学试题一般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等多种形式出现。其中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实验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解答电化学试题时,学生需要仔细审题,抓住关键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进行电化学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熟悉实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要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第三,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要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只有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电化学专题复习时,建议采取以下策略:要梳理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要分析重点难点,加强薄弱环节;第三,要结合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提高解题能力。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化学专题复习的效果。

在高考数学复习中,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题。它不仅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

必要的。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函数中,有一个变量x,我们称之为自变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值产生不同的结果。而与x相对应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函数值y。函数可以用符号y = f(x)来表示,其中f表示函数,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值。

函数的性质主要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这些性质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奇偶性: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奇函数;如果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偶函数。

单调性:单调性指的是函数在某个区间内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内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内是单调递增的;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内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内是单调递减的。

周期性:周期性指的是函数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重复出现的性质。例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具有周期性的函数。

对称性:对称性指的是函数的图像关于某条直线或某个点对称。例如,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

函数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很多应用。例如,在物理中,很多现象可以用函数来描述;在经济中,很多数据可以用函数来预测;在计算机科学中,很多算法可以用函数来实现。因此,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考生来说,复习函数专题首先要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其次要学会如何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函数描述物理现象、预测经济数据、实现计算机算法等。最后要适当做一些与函数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题,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提高解题能力。函数是高考数学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题,它不仅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和性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必要的。

在高考文科数学中,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它涉及到许多核心的概念和解题技巧。圆锥曲线专题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锥曲线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几种类型。这些曲线都有其特定的定义和性质。例如,圆是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椭圆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双曲线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抛物线是平面内与一定点和一定直线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解题技巧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如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利用圆锥曲线的焦点性质解题,利用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等。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高级技巧,如利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解题,利用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解题等。

熟悉基本概念:理解并熟记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条件。

掌握基本解题技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如前面提到的利用定义、焦点性质、标准方程等解题方法。

大量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学会归纳总结:学生应该学会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圆锥曲线是高考文科数学中的一个重要专题,学生需要通过专题训练来加深对圆锥曲线概念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学生还应该学会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成人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资料是一份针对成人高考数学考试的复习指南。数学作为成人高考的重要科目,对于提高考生的总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梳理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考试成绩。

制定复习计划: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内容划分为小块,每天完成一部分,逐步推进。基础知识复习:数学考试中,基础知识占据了很大比例。考生应注重复习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技巧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考生应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考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函数与方程:理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方程的解法。

数列:理解数列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空间几何: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掌握空间几何的证明方法和计算技巧。

数据分析: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掌握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成人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资料是一份重要的复习指南,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备考。通过系统地复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考生一定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所有考生在成人高考中取得圆满成功!

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探索各种数字、公式和形状。其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中形状和结构的关系。特别是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为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立体几何是三维空间的几何学,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在立体几何中,我们不仅需要考虑物体的长度、角度等属性,

还需要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立体几何,我们可以理解空间中的距离、角度、面积和体积等概念。

在立体几何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比如,勾股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还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分别描述了三角形中角和边长的关系。还有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等。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立体几何可能是一个挑战。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轻松应对。要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理解立体几何的关键,可以通过做一些立体模型或者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帮助自己建立空间感。要掌握基本的公式和定理。只有理解了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含义和用法,才能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要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立体几何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立体几何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物理学中,立体几何被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力的作用方式。在建筑学中,立体几何被用来描述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在计算机图形学、机械设计等领域,立体几何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理解空间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立体几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立体几何的学习,掌握好这一重要的数学知识。

在中国的数学高考中,三角函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这一部分既包含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又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掌握题目的变化。本文将汇编一些高考数学真题,以展示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例题1:(2018年全国卷)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3,-4),则tan(α+π/4)=()。

A. -3/4

B. -4/3

C. -3

D. -4

例题2:(2019年全国卷)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2,-3),则cos(α-β)=(),其中角β的终边过点(4,0)。

A. -3/5

B. -2/5

C. -1/5

D. 1/5

例题3:(2020年全国卷)已知函数f(x)=sin(2x+π/6),对于任意x∈R,都有f(x+1)=f(x),则f(0)+f(1)+f(2)+…+f(2021)=()。

A. 2021 B

B. 4042

C. 2020

D. 4040

解析:由已知条件,函数f(x)的周期为T=1,因此可以推导出

f(0)+f(1)+f(2)+…+f(2021)=f(0)+f(1)+f(2)=4042。

例题4:(2017年全国卷)已知函数f(x)=sin(2x+π/6),若f(x+t)是偶函数,则t的一个可能值是()。

A. π/6

B. π/3

C. π/2

D. 2π/3

解析:由于f(x+t)是偶函数,那么一定存在一个数t,使得x+t在函数的正负周期内变化时,函数值保持不变。对于本题,这个数就是π/3或-π/3。因此,选择C作为答案。

以上就是高考数学真题中关于三角函数的一些经典题目。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对于三角函数的考查既全面又深入,需要考生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一、引言 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用法。 二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 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个体积,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几何形状的体积相等。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这些形状的体积可以通过其高度、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等参数来计算。 三等体积法的应用 等体积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其用法: 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例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

表面积和体积。 解: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bc+ac),体积为abc。 2、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 例2:给定两个几何体,判断它们是否体积相等。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如果两个体积相等,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否则,两个几何体体积不相等。 3、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 例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重心位置。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将该长方体分成两个小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与原长方体的重心位置相同。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两个小长方体的重心位置即可。 四、结论 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

积相等,以及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等体积法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的世界里,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点、直线和平面是最基本的概念。点在空间中可以看作是零维的对象,直线是一维的对象,而平面则是二维的对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构成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结构。 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例如,“如果一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些定理帮助我们确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立体几何中涉及到的空间距离包括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通过这些距离的计算,我们可以求解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相关参数。

高考数学专题 立体几何专题

专题三 立体几何专题【1】 【命题趋向】高考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在立体几何试题上,着重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空间角等几何量的计算.既有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的试题,也有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大多考查概念辨析、位置关系探究、空间几何量的简单计算求解,考查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解答题一般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几何量的求解问题,综合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试题在突出对空间想象能力考查的同时,关注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关注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情形下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 【考点透析】立体几何主要考点是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与证明,空间向量在平行、垂直关系证明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在计算空间角中的应用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面积和体积计算 例1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b +的最大值为A . 22 B . 32 C . 4 D . 5 2分析:想像投影方式,将问题归结到一个具体的空间几何体中解决. 解析:结合长方体的对角线在三个面的投影来理解计算,如图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 n k ,由题意得2227m n k ++=,22 6m k +=1n ⇒=,21k a +=,21m b +=,所以22(1)(1)6 a b -+-=228a b ⇒+=,22222()282816a b a ab b ab a b +=++=+≤++=∴4a b ⇒+≤当且仅当2a b ==时取等号.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含22年真题讲解)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含22年真题讲解) 1.【2022年全国甲卷】如图,网格纸上绘制的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8B.12C.16D.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再由棱柱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 ×2×2=12. 则该直四棱柱的体积V=2+4 2 故选:B. 2.【2022年全国甲卷】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B1D与平面ABCD和平面AA1B1B 所成的角均为30°,则() A.AB=2AD B.AB与平面AB1C1D所成的角为30°C.AC=CB1D.B1D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45°

【解析】 【分析】 根据线面角的定义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即可求出. 【详解】 如图所示: 不妨设AB =a,AD =b,AA 1=c ,依题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B 1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B 1DB ,B 1D 与平面AA 1B 1B 所成角为∠DB 1A ,所以sin30∘=c B 1 D =b B 1 D ,即b =c ,B 1D =2c =√a 2+b 2+c 2,解得a =√2c . 对于A ,AB =a ,AD =b ,AB =√2AD ,A 错误; 对于B ,过B 作BE ⊥AB 1于E ,易知BE ⊥平面AB 1C 1D ,所以AB 与平面AB 1C 1D 所成角为∠BAE ,因为tan∠BAE = c a = √2 2 ,所以∠BAE ≠30∘,B 错误; 对于C ,AC =√a 2+b 2=√3c ,CB 1=√b 2+c 2=√2c ,AC ≠CB 1,C 错误; 对于D ,B 1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为∠DB 1C ,sin∠DB 1C =CD B 1 D =a 2c =√2 2 ,而0<∠DB 1C <90∘, 所以∠DB 1C =45∘.D 正确. 故选:D . 3.【2022年全国甲卷】甲、乙两个圆锥的母线长相等,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之和为2π,侧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体积分别为V 甲和V 乙.若S 甲 S 乙=2,则V 甲V 乙=( ) A .√5 B .2√2 C .√10 D .5√104 【答案】C 【解析】

新高考 核心考点与题型 立体几何 第1讲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表面积、体积-解析

第1讲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表面积、体积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2.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y′轴所在平面垂直. (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

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 3.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 圆柱 圆锥 圆台 侧面展开图 侧面积公式 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 S 圆台侧=π(r 1+r 2)l 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名称 几何体 表面积 体积 柱 体 (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 底h 锥 体 (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 3 S 底h 台 体 (棱台和圆台)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 V =1 3 (S 上+S 下+S 上S 下)h 球 S =4πR 2 V =43 πR 3 [微点提醒] 1.球的截面的性质 (1)球的任何截面是圆面; (2)球心和截面(不过球心)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与球的半径R 及截面的半径r 的关系为r =R 2-d 2. 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1)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①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 (2)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①1.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一)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一) 第一部分:等体积法计算原理 第一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计算:上顶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P h 。 第一种情况:底面ABC 的垂线过上顶点P 。 例题一:已知:在三棱锥ABC P -中:直线⊥PA 底面ABC 。计算: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P h 。 解答:直线⊥PA 底面ABC ,直线PA 上点P 是上顶点,直线PA 上点A 是底面ABC 上一点 PA ?是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PA h P =。 例题二:已知:如下图所示,直线⊥PQ 平面ABC 。计算: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P h 。 解答:直线⊥PQ 平面ABC ,直线PQ 上点P 是上顶点,直线PQ 上点D 是平面ABC 上一点 PD ?是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PD h P =。

第二种情况:底面ABC 的垂线不过上顶点P 。 例题一:已知:在三棱锥ABC P -中:点D 和点E 分别为AB 和PA 的中点,⊥DE 平面ABC 。 计算: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 解答:点D 和点E 分别为AB 和PA 的中点DE ?是PAB ?的中位线PB DE //?,⊥DE 底面ABC ⊥?PB 底面ABC ,直线PB 上的点P 是上顶点,直线PB 上的点B 在底面ABC 上 ?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为PB 。 例题二:已知:在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点P 是棱1BB 的中点,⊥1AB 底面ABC 。 计算: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 解答:过点P 作1AB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Q 。 如下图所示:

⊥1AB 底面ABC ,⊥?PQ AB PQ 1//平面ABC ,直线PQ 上的点P 是上顶点,直线PQ 上的点Q 在底 面ABC 上?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为PQ 。 第二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计算:三棱锥ABC P -的体积。 P ABC ABC P h S V ??=?-3 1 ,其中P h 是上顶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 问题:第一个问题中解决的上顶点P 到底面ABC 的距离,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底面ABC 有一条垂线。但是如果底面ABC 没有垂线,我们该怎么办? 解决:首先,三棱锥有一个特点,四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其次,无论选择那一个面作为底面计算出的体积都是相等的(这是等体积法成立的基础)。 满足的关系式:PAB C PAC B PBC A ABC P V V V V ----===。 问题:如果原始的底面没有垂线,那么就需要换一个三棱锥中有垂线的面作为底面。问题就是三棱锥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方法题型总结

立体几何 重要定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 平面. 2〕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3〕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那么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证明:如图,找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那么OB PM OA PM ⊥⊥,. 一:夹角问题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 . 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90,0(︒︒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构成三角形;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 到余弦定理ab c b a 2cos 2 22-+=θ)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3)向量法。转化为向量的夹角AC AB AC AB ⋅⋅= θcos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θαα=时,∥或0b o b ⊂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 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向量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l 与α所成的角为θ,l 与n 的夹角为ϕ,那么有sin cos l n l n θϕ⋅== 的求法 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1〕定义法:在棱l 上取一点P ,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l 的垂线〔射线〕m 、n ,那么射线m 和n 的夹角θ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 P αβθ M A B O θ c b a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复习题集附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复习题集附答案 一、填空题 1. 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且侧棱长为8cm,求四棱锥的体积。 解答:四棱锥的体积公式为V = (1/3)×底面积×高。 底面积为6^2 = 36cm^2,高为8cm。 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V = (1/3)×36cm^2×8cm = 96cm^3。 2.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2cm,求圆柱的体积。 解答: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 底面积×高。 底面积为π×5^2 = 25πcm^2,高为12cm。 所以圆柱的体积为V = 25πcm^2×12cm = 300πcm^3。 3. 正方体的体积为64cm^3,求正方体的边长。 解答: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边长^3。 已知V = 64cm^3,代入公式可得:64 = 边长^3。 求解得边长 = 4cm。 4. 球的半径为10cm,求球的体积。 解答:球的体积公式为V = (4/3)π×半径^3。

已知半径为10cm,代入公式可得:V = (4/3)π×10^3。 所以球的体积为V = (4/3)π×1000 = 4000πcm^3。 二、选择题 1. 下列几何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 正方体的棱长为10cm B.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8cm、10cm C.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4cm D. 球的半径为7cm 解答:选项C。计算各几何体的体积,可得: A. 正方体的体积为V = 10^3 = 1000cm^3 B. 长方体的体积为V = 6cm×8cm×10cm = 480cm^3 C. 圆柱的体积为V = π×5^2×14cm = 350πcm^3 D. 球的体积为V = (4/3)π×7^3 = 1434πcm^3 可见,C选项的体积最大。 2. 在平行六面体中,已知一个侧面的面积为40cm^2,高为8cm,求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A. 40cm^3 B. 320cm^3

用等体积法解点到面的距离和体积立体几何题

用等体积法解点到面的距离和体积立体几 何题 在每年的高考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考查对象。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需要我们具备看图、读图、绘图能力、转化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然而,许多同学在研究时感到困难和麻烦,导致在高考中失分较多。近年来的高考中,求点到面的距离和体积的问题经常被考查,有时借助常规方法并不能轻松地获得结果。使用等体积法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给你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一)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要证明D1E⊥AD1,并求出当E为AB 的中点时,点E到面ACD1的距离。 解:设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为h,在ΔACD1中,AD1=2,AC=CD1=5,故SΔACD1=1/2×2×5=5.又由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性质可知,

SΔADE=SΔBCE=SΔAEB=SΔCDE=1,故 VABCD1=4VΔADE=4VΔBCE=4VΔAEB=4VΔCDE=4.因此,VABCD1=4/3πh³,即h=13/3. 二)求二面角大小 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120.要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和面APB 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Ⅰ)取AD的中点E,连结PE,BE,由ΔPAD为等边三角形可知PE⊥AD。又因为PB⊥AD,所以AD⊥平面PBE。因此,AD⊥BE,且∠PEB为平面PAD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即∠PEB=120°。设点P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h,则VABCD=VABE,即 h=AE×BE×PE×sin120°/2=AE×BE/2=3/2. Ⅱ)略。 C

用等体积法解点到面的距离和体积立体几何题

用等体积法解点到面的距离和体积2017.12 立体几何是每年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查对象,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我们的看图、读图、绘图能力;也需要我们的转化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许多同学学习起感觉到很困难很麻烦,导致在高考中失分较多,影响考试的成绩。纵观近年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在立体几何的考试中,经常考查到求点到面的距离和体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时借助常规的方法并不能轻松地获得结果.这时如果能想到等体积法,则可以给你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我们将从几道高考题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带给我们的 好处 (一)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i B i C i D i 中,AD=AA i=1, AB=2 , 点E在棱AB上移动. (1)证明:D i E丄A i D ; ⑵ 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 i的距离; ⑶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 i —EC—D的大小为一. 4 A E B (1), (3)略. (2)解:设点E到平面AC D i的距离为h,在△ AC D i中,A D i= 2 , AC = C D I C D i = 5,故S AI 3 2 出 1 1 而S ACE = - AE BC = 2 - 1 1 V Di」EC - 3 S「AEC DD ~ 3 S AD1C h , • h=_ 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丄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 (I)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U)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I)取AD的中点E,连结PE,BE。 ••• △ PAD为等边三角形• PE丄AD 又T PB丄AD 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等体积(无答案)

立体几何--等体积 例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是2,D,E分别是AC,CC1的中点. (1) 求证AE⊥面A1BD;(2)求三棱锥B1—A1BD的体积。 例2:(2016·南宁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P A=PD=AD=2,点M在线段PC上,且PM=2MC,N为AD的中点. (1)求证:AD⊥平面PNB; (2)若平面P AD⊥平面ABCD,求三棱锥P-NBM的体积.

例3:将正方形BCED 沿对角线CD 折叠,使平面ECD ⊥平面BCD 。若直线AB ⊥平面BCD ,AB=22,BC=2。 (1)求证:直线AB//平面ECD ; (2)求三棱锥E-ACD 的体积。 例4:(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4====PA PB PC AC ,O 为AC 的中点. (1)证明:PO ⊥平面ABC ;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2=MC 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O M P C B A

例5:(2016·山西四校联考)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矩形DCBE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AB =4,BE =1. (1)证明:平面ADE ⊥平面ACD ; (2)当三棱锥C -ADE 的体积最大时,求点C 到平面ADE 的距离. 例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P 中,∠APC=90°,AP//BC ,AP=PC=22,AB=4,BC=24,F 是BC 中点,D 是AP 中点,将△APC 沿AC 折起。 (1) 过点D ,F 是否存在一个截面DEFG (E 在AB 上,G 在PC 上),使得BP//平面DEFG ,若存在,请在图中画出该截面,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当AB ⊥PC 时,求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在求解立体几何体积时,需要注意一个原则:找到易于求解的底面和高。其中,椎体是最易考到的题型,尤其是高的求解。下面介绍四种求解椎体体积的方法: 1.直接法:通过点作底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作为高,底面的面积是底面积。 2.转移法(等体积法):更换椎体的底面,选择易于求解的底面积和高。 3.分割法(割补法):将一个复杂的几何体分成若干易于计算的椎体。 4.向量法: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理科)。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例题:

1.直接法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1A=AB=2,BC=3.求四棱锥B- A1A1C1D的体积。 例2: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BC=45°,DC=1,AB=2,PA⊥平面ABCD, PA=1.若M是PC的中点,求三棱锥M-ACD的体积。 变式1: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AD, 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CD上的点且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 变式2: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 AB=1,AC=2,∠BAC=60°。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转移法

例3:已知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若BC=4, 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 例4:在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丄底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E为PD上一点,AD=2AB=2AP=2,PE=2DE。求三棱锥P-XXX的体积。 变式3:在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CD⊥BD。若AB=BD=CD=1,M为AD中点,求三棱锥A-XXX的体积。 变式4:在矩形ABCD中,AD⊥平面ABE, AE=EB=BC=2,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XXX。求三棱 锥C-BGF的体积。 3.分割法 无例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5讲 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案 理

第5讲 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表面积与体积) 一、知识梳理 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 圆柱 圆锥 圆台 侧面展开图 侧面积公式 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 S 圆台侧=π(r +r ′)l 名称 几何体 表面积 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 底h 锥 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3 S 底h 台 体(棱台和圆台)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 V =13 (S 上+S 下+S 上S 下)h 球 S =4πR 2 V =43πR 3 1.正方体的外接球、内切球及与各条棱相切球的半径 (1)外接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半径r =3 2a (a 为正方体 的棱长). (2)内切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半径r =a 2(a 为正方体的棱 长). (3)与各条棱都相切的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半径r = 2 2 a (a 为正方体的棱长).2.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内切球的球心和半径 (1)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正四面体可以看作是正方体

的一部分). (2)外接球:球心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半径r =6 4a (a 为正四 面体的棱长). (3)内切球:球心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半径r =6 12a (a 为正四 面体的棱长). 二、教材衍化 1.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 2 ,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_. 解析:S 表=πr 2 +πrl =πr 2 +πr ·2r =3πr 2 =12π, 所以r 2 =4,所以r =2. 答案:2 cm 2. 如图,将一个长方体用过相邻三条棱的中点的平面截出一个棱锥,则该棱锥的体积与剩下的几何体体积的比为________. 解析:设长方体的相邻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它截出棱锥的体积V 1=13×12×12a ×12b ×12c =1 48abc ,剩下的几何体的体积V 2= abc -148abc =47 48 abc ,所以V 1∶V 2=1∶47. 答案:1∶47 一、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 (2)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之积.( )

专题10: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解析版)

专题10: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解析版)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h S V ⋅=柱体h S V ⋅=31 锥体() 13 V h S S S S =+⋅+下下台体上上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44R V R S ππ==球球,. 正三棱锥是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 正四面体是每个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 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3AC =,4BC =,5AB =,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1AC BC ⊥; (2)若1CC BC =,求三棱锥1B BCD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4 【分析】 (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C BC ⊥,结合1AC CC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可得结果. (2)计算∆BCD S ,1BB ,然后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1)∵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1CC ⊥平面ABC , ∵AC ⊂平面ABC , ∴1CC AC ⊥, ∵在ABC ∆中,3AC =,4BC =,5AB =, ∴222AC BC AB +=,

∴90ACB ∠=︒, ∴AC BC ⊥, ∵1CC ⊂平面11CC B B ,CB ⊂平面11CC B B , 1CC CB C =, ∴AC ⊥平面11CC B B , ∵1BC ⊂平面11CC B B , ∴1AC BC ⊥. (2)∵D 是AB 中点, ∴111343222 BCD ABC S S ∆∆==⨯⨯⨯=, ∵1BB ⊥平面ABC ,114BB AA ==, ∴111134433B BCD BCD V S BB -∆= ⋅=⨯⨯=.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还考查了锥体的体积公式,难点在于根据线段长度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垂直,重点在于对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 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C -中,平面VAB ⊥平面ABC ,VAB ∆为等边三角形,AC BC ⊥且2AC BC ==,,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 (1)求证:平面MOC ⊥平面VAB ; (2)求三棱锥V ABC -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答;(23. 【分析】

专题12 文科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全国卷)赏析(解析版)-2021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中必考知识专练

专题12:文科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全国卷)赏析(解析版) 题型一:求体积 1,2018年全国卷Ⅲ文数高考试题 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 (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理由见解析 【详解】 分析:(1)先证AD CM ⊥,再证CM MD ⊥,进而完成证明. (2)判断出P 为AM 中点,,证明MC ∥OP ,然后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1)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 证明如下:连结AC 交BD 于O .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O 为AC 中点. 连结OP ,因为P 为AM 中点,所以MC ∥OP . 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所以MC ∥平面PB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利用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再得到面面垂直,第二问先断出P 为AM 中点,然后作辅助线,由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2,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 卷)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 且2 3 BP DQ 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 (2)1. 【解析】 分析:(1)首先根据题的条件,可以得到BAC ∠=90,即BA AC ⊥,再结合已知条件BA ⊥A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B ⊥平面ACD ,又因为AB ⊂平面ABC ,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ACD ⊥平面ABC ;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第一问的相关垂直的条件,求得三棱锥的高,之后借助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得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由已知可得,BAC ∠=90° ,BA AC ⊥.

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试题

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试题 1.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r=;类比这个 结论可知:四面体S -ABC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 、S 3 、S 4 ,内切球的半径为R,四面体 S -ABC的体积为V,则R=. 【答案】. 【解析】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则球心O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所以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为顶点, 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体积的和. 则四面体的体积为 V 四面体A −BCD= ∴. 【考点】类比推理. 2.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 (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 【答案】(1)64 (2)40+24 【解析】解: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由正视图和侧视图的三角形结合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高为4,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如 图. (1)V=×(8×6)×4=64. (2)四棱锥的两个侧面VAD、VBC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取BC的中点E,连接OE,VE,则 △VOE为直角三角形,VE为△VBC边上的高,VE==4. 同理侧面VAB、V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AB边上的高h==5. ∴S 侧 =2×(×6×4+×8×5)=40+24. 3.某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当侧面积是时,则该圆锥体的体积是 . 【答案】 【解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底面半径为,则,,,,所以圆锥的高

为,体积为. 【考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体积. 4. (2014·荆州模拟)湖面上漂着一个小球,湖水结冰后将球取出,冰面上留下了一个直径为12cm,深 2cm的空穴,则该球的半径是________cm,表面积是________cm2. 【答案】10 400π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如图:由勾股定理可知,r2=(r-2)2+36,解得r=10cm.所以表面积为 4πr2=4π×100=400π(cm2). 5.如图甲,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已知,,现将四边形 ABC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DC(如图乙),设点E,F分别为棱AC,AD的中 点. (1)求证:DC平面ABC; (2)设,求三棱锥A-BFE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1)注意分析折叠前后变化的关系及不变化的关系.在图甲中可得; 在图乙中,可得AB⊥CD.根据DC⊥BC,即可得到DC⊥平面ABC. (2)首先根据E,F分别为AC,AD的中点,得到EF//CD,根据(1)知,DC⊥平面ABC,得 到EF⊥平面ABC,从而得到 在图甲中,根据给定角度及长度,计算“不变量”,得,BD=2,BC=,EF=CD=, 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即得所求.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垂直关系”,这也是难点所在,平时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转化意识的培养,等体积转化的方法,是立体几何中常用方法之一. (1)证明:在图甲中∵且∴, 即 1分 在图乙中,∵平面ABD⊥平面BDC ,且平面ABD∩平面BDC=BD 4分 又,,且,∴DC⊥平面ABC. 6分 (2)解:, 7分 又由(1)知,DC⊥平面ABC,∴EF⊥平面ABC, 8分 所以, 9分 在图甲中, 由得,, 10分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单选题 1.一个圆柱的轴截面是一个面积为36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体积是( ) A .54π B .36π C .16π D .8π 2.在正三棱锥A BCD -中,BCD △的边长为6,侧棱长为积为( ) A .754π B .75π C D 3.在菱形ABCD 中,6AB =,60A ∠=,连结BD ,沿BD 把A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为60,连结AC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13π B .24π C .36π D .52π 4.已知一个圆柱上,下底面的圆周都在同一个球面上,球的直径为4,圆柱底面直径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A . B . C . D . 5.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为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平面的距离为2cm ,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3256cm 3π B .364cm π C .364 c m 3π D .316cm 3 π 6.若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的侧面积是π,则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 A .π B .4π C .2π D .34 π 7.已知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4,60ABC SA BC BAC ==∠=︒,则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32π B .64π C .80π D .128π 8.已知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为,则该球的体积为( )3cm A .12π B .36π C . D .108π 9.已知圆柱1OO 及其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其体积为( )

A .π B .2π C .3π D .4π 10.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正四棱锥的体积等于( ) A .43 B C . D .4 11.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23AOB π∠= ,P 为该球面上动点,若三棱锥O PAB -体 O 的表面积为( ) A .12π B .16π C .24π D .36π 12.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棱台的体积是( ) A .563 B .583 C .20 D .21 二、填空题 13.设体积为P ABC -外接球的球心为O ,其中O 在三棱锥P ABC -内部.若球O 的半径为R ,且球心O 到底面ABC 的距离为3 R ,则球O 的半径R =__________. 14.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ABD △为正三角形,则三棱锥A BCD -的体积为__________. 15.已知正四棱台的上底边长为4,下底边长为8________. 16.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以B 为圆心的圆与AB ,BC 分别交于点E ,F ,若1tan 2 CDF ∠=,则阴影部分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

文科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求各类体积方法

A B C D P A B C D P 文科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求各类体积方法 【三年真题重温】 1.【2011⋅新课标全国理,18】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 =60,2AB AD =,PD ⊥底面ABCD . (Ⅰ) 证明:PA ⊥BD ; (Ⅱ) 若PD AD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2.【2011 新课标全国文,18】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60,2,DAB AB AD PD ∠==⊥底面ABCD . (Ⅰ) 证明:PA BD ⊥;

(Ⅱ) 设1PD AD ==,求棱锥D PBC -的高. 根据DE PB PD BD ⋅=⋅,得32DE =.即棱锥D PBC -的高为32 . 3.【2010 新课标全国理,18】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 形,AB CD,AC ⊥BD ,垂足为H ,PH 是四棱锥的高 ,E 为AD 中点. (1) 证明:PE ⊥BC (2) 若∠APB=∠ADB=60°,求直线PA 与平面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线面所成的角 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向量法研究空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线面角问题的能力.

4.【2010 新课标全国文,18】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等 腰梯形,AB ∥CD ,AC BD ⊥,垂足为H ,PH 是四棱锥的高。 (Ⅰ)证明:平面PAC ⊥ 平面PBD ; (Ⅱ)若 6AB =,APB ADB ∠=∠=60°,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5.【2012 新课标全国理】(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112AC BC AA ==, D 是棱1AA 的中点,BD DC ⊥1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9.6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求法练习(含解析)

9.6 空间几何的体积表面积平行垂直综合运用 求体积常见方法 ①直接法(公式法)直接根据相关的体积公式计算; ②转移法:利用祖暅原理或等积变化,把所求的几何体转化为与它等底、等高的几何体的体积; ③分割法求和法:把所求几何体分割成基本几何体的体积; ④补形法:通过补形化归为基本几何体的体积; 考向一 直接法 【例1】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侧面ABB 1A 1为菱形,侧面ACC 1A 1为正方形,侧面ABB 1A 1⊥侧面ACC 1A 1. (1)求证:A 1B ⊥平面AB 1C ; (2)若AB =2,∠ABB 1=60°,求三棱锥C 1-COB 1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因为侧面11ABB A ⊥侧面11ACC A ,侧面11ACC A 为正方形,所以AC ⊥平面11ABB A ,1A B AC ⊥, 又侧面11ABB A 为菱形,所以11A B AB ⊥,所以1A B ⊥平面1AB C . (2)因为11//A C AC ,所以,11//A C 平面1AB C ,所以,三棱锥11C COB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11A COB -的体积; 1A B ⊥平面1AB C ,所以1A O 为三棱锥11A COB -的高,

因为12,60AB ABB =∠=︒,111112122 COB S OB CA ∆=⨯⨯=⨯⨯=, 所以1111111333 C COB COB V AO S -∆=⨯⨯== 【举一反三】 1..如图,在三棱台 中, ,且 面 ,∠ °, 分别为 的中点, 为 上两动点,且 . (1)求证: ; (2)求四面体 的体积.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取 的中点 ,连接 ,∵ , 为 的中点, ∴ ,又 ,∴ , ∵ ,且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同理,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 为平行四边形, ∵ 面 ,∴ 面 , ∴ ,又 ,∴ 面 , ∵ 面 ,∴ . (2)令 与 交于 ,∵ 面 , 面 ,∴面 面 , ∵面 面 ,∵ ,∴ ,∴ 面 , ∴ 为点到 面 的距离,即 , 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