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一.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

二.复习目标:

1.在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的根底上,研究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的判定依据(定义、公理和定理)、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的应用;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并探索立体几何中论证问题的规律;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2.在掌握空间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概念的根底上,掌握它们的求法(其根本方法是分别作出这些角,并将它们置于*个三角形通过计算求出它们的大小);在解决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关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掌握作平行线(面)和垂直线(面)的技能;通过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有关概念、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根本的立体几何解题方法和常用解题技巧,开掘不同问题之间的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4.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说话要有根据〞的逻辑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特别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意识和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5.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分割与补形求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

〔Ⅰ〕根底知识详析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1--2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0分左右,考察的知识点在20个以.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察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开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根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 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⑸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⑹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⑵、⑷、⑸、⑹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4.空间的角和距离是空间图形中最根本的数量关系,空间的角主要研究射影以及与射影有关的定理、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解这类问题的根本思路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去解决.

空间的角,是对由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图形中各种元素间的位置关系进展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它们的定义,可得其取值围,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θ∈(0,

2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2π⎡⎤

⎢⎥⎣⎦

,二面角的大小,可用它们的平面角来度量,其平面角θ∈(0,π].

对于空间角的计算,总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的角,并把它置于一个平面图形,而且是一个三角形的角来解决,而这种转化就是利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来实现的,因此求这些角的过程也是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重要应用.通过空间角的计算和应用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如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法〔转化为相交直线〕;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利用射影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而求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记作θ〕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根据定义;

(2) 过棱l 上任一点O 作棱l 的垂面γ,设γ∩α=OA ,γ∩β=OB ,则∠AOB =θ(图1);

(3) 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过一个半平面α一点A ,分别作另一个平面β的垂线AB (垂足为B ),或棱l 的垂线AC (垂足为C ),连结AC ,则∠ACB =θ或∠ACB =π-θ(图2);

(4) 设A 为平面α外任一点,AB ⊥α,垂足为B ,AC ⊥β,垂足为C ,则∠BAC =θ或∠BAC =π-θ(图3); (5) ',则cos θ=S

S '

. 图 5.6正棱柱〞这一系列中各类几何体的在联系和区别。长方体 正四棱柱掌握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性质。

⑷关于平行六面体,在掌握其所具有的棱柱的一般性质外,还须掌握由其定义导出的一些其特有的性质,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定理是一个重要定理并能很好地掌握和应用。还须注意,平行六面体具有一些与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性质,恰当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解题思路去解平行六面体的问题是一常用的解题方法。

⑸多面体与旋转体的问题离不开构成几何体的根本要素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很多问题实质上就是在研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第一局部的问题相比,唯一的差异就是多了一些概念,比方面积与体积的度量等.从这个角度来看,点、线、面及其位置关系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问题是"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课程当中相对独立的课题.体积和面积、

长度一样,都是度量问题.常用"分割与补形〞,算出了这些几何体的体积.

7.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 ,面数F ,棱数E ,则V+F-E =2. 计算棱数E 常见方法: (1)E =V+F-2;

(2)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 (3)E =顶点数与共顶点棱数积的一半。 8.经纬度及球面距离

⑴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意义可知,*地的经度是一个二面角的度数,*地的纬度是一个线面角的度数,设

球O 的地轴为NS ,圆O 是0°纬线,半圆NAS 是0°经线,假设*地P 是在东经120°,北纬40°,我们可

以作出过P 的经线NPS 交赤道于B ,过P 的纬线圈圆O 1交NAS 于A ,则则应有:∠AO 1P=120°(二面角的平

面角) ,∠POB=40°〔线面角〕。

⑵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就是连结球面上两点的大圆的劣弧的长,因此,求两点间的球面距离的关键就在于求出过这两点的球半径的夹角。

例如,可以循着如下的程序求A 、P 两点的球面距离。

S 球表=4πR 2 V 球=3

4πR

3

⑴球的体积公式可以这样来考虑:我们把球面分成假设干个边是曲线的小"曲边三角形〞;以球心为顶点,以这些小曲边三角形的顶点为底面三角形的顶点,得到假设干个小三棱锥,所有这些小三棱锥的体积和可以看作是球体积的近似值.当小三棱锥的个数无限增加,且所有这些小三棱锥的底面积无限变小时,小三棱锥的体积和就变成球体积,同时小三棱锥底面面积的和就变成球面面积,小三棱锥高变成球半径.由

于第n 个小三棱锥的体积=31S n h n 〔S n 为该小三棱锥的底面积,h n 为小三棱锥高〕

,所以V 球=31S 球面·R =3

1

·4πR 2·R =3

4

πR 3.

⑵在应用球体积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给出的是球半径R ,而在实际问题中常给出球的外径〔直径〕.

⑶球与其它几何体的切接问题,要仔细观察、分析、弄清相关元素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选择最正确角度作出截面,以使空间问题平面化。 10.主要题型:

⑴以棱柱、棱锥为载体,考察线面平行、垂直,夹角与距离等问题。 ⑵利用欧拉公式求解多面体顶点个数、面数、棱数。

⑶求球的体积、外表积和球面距离。解题方法:求球面距离一般作出相应的大圆,转化为平面图形求解。

11.考前须知

⑴须明确"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中所述的两个平面是指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⑵与"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一样"平面与平面平行〞是

指"二平面没有公共点〞。由此可知,空间两个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称为空间三个几何元素〕间"没有公共点〞时,它们间的关系均称为"互相平行〞。要善于运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所给定的两平面平行的最根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⑶注意两个平行平面的画法——直观地反映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将表示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画成对应边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写法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写法一议,即将"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记为"α∥β〞。

⑷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两平面平行〞和"两平面相交〞两种关系。 ⑸在明确"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后,应该注意到,两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有无数条,但其长度都相等——是唯一确定的值,且两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的线段,此外还须注意到,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能化为"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又可转化为"其中一个面的一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

⑹三种空间角,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它们的求法一般化

归为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通常"线线角抓平移,线面角找射影,面面角作平面角〞而到达化归目的,有

时二面角大小出通过cos θ=原射

S S 来求。

⑺有七种距离,即点与点、点到直线、两条平行直线、两条异面直线、点到平面、平行于平面的直线与该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中点与点、点与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根底,求其它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求这三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用"体积法〞来求。

〔Ⅱ〕2004--2008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综合题选

1.〔2004年理科高考19题〕〔本小题总分值12分〕

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A ABCD AE PD EF CD AM EF ⊥⊥=底面 〔1〕证明MF 是异面直线AB 与PC 的公垂线;

〔2〕假设3PA AB =,求直线AC 与平面EAM 所成角的正弦值。 〔I 〕证明:因PA ⊥底面,有PA ⊥AB ,又知AB ⊥AD ,

故AB ⊥面PAD ,推得BA ⊥AE , 又AM ∥CD ∥EF ,且AM=EF , 证得AEFM 是矩形,故AM ⊥MF.

又因AE ⊥PD ,AE ⊥CD ,故AE ⊥面PCD , 而MF ∥AE ,得MF ⊥面PCD , 故MF ⊥PC ,

因此MF 是AB 与PC 的公垂线.

〔II 〕解:连结BD 交AC 于O ,连结BE ,过O 作BE 的垂线OH , 垂足H 在BE 上. 易知PD ⊥面MAE ,故DE ⊥BE , 又OH ⊥BE ,故OH//DE , 因此OH ⊥面MAE. 连结AH ,则∠HAO 是所要求的线AC 与面NAE 所成的角 设AB=a ,则PA=3a , a AC AO 2

2

21==.

因Rt △ADE~Rt △PDA ,故

说明:此题主要考察线面关系,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2004年高考卷文科〔19〕〕〔本小题总分值12分〕

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A ABCD AE PD EF CD AM EF ⊥⊥=底面 〔1〕 证明MF 是异面直线AB 与PC 的公垂线;

〔2〕假设3PA AB =,求二面角E

〔I 〕证明:因PA ⊥底面,有PA ⊥故AB ⊥面PAD ,推得BA 又AM ∥CD ∥EF ,且AM=EF 证得AEFM 是矩形,故AM 又因AE ⊥PD ,AE ⊥CD

而MF ∥AE ,得MF ⊥面PCD , 故MF ⊥PC ,

因此MF 是AB 与PC 的公垂线.

〔II 〕解:因由〔I 〕知AE ⊥AB ,又AD ⊥AB ,

故∠EAD 是二面角E —AB —D 的平面角. 设AB=a ,则PA=3a. 因Rt △ADE~Rt △PDA 故∠EAD=∠APD

因此10

10)3(sin sin 2

2=

+==

=a a a PD

AD

APD EAD . 说明:此题主要考察线面关系根底知识,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

3.〔2006年高考卷理科〔19〕〕〔本小题总分值13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DAB 为直角,AB ‖CD,AD =CD =2A B,E 、F 分别为PC 、CD 的中点.

〔Ⅰ〕试证:CD ⊥平面BEF;

〔Ⅱ〕设PA =k ·AB ,且二面角E -BD -C 的平面角大于︒30,求k 的取值围.

解法一:〔Ⅰ〕证:由DF ∥AB 且∠DAB 为直角,故ABFD 是矩

形,从而CD ⊥BF . 又PA ⊥底面ABCD,CD ⊥AD ,故由三垂线定理知CD ⊥PD .在△PDC 中,E 、F 分别为PC 、CD 的

中点,

故EF ∥PD ,从而CD ⊥EF ,由此得CD ⊥面BEF .

〔Ⅱ〕连结AC 交BF 于G .易知G 为AC 的中点.连接EG ,

则在△PAC 中易知EG ∥PA .又因PA ⊥底面ABCD , 故EG ⊥底面ABCD .在底面ABCD 中,过G 作GH ⊥BD , 垂足为H ,连接EH .由三垂线定理知EH ⊥BD . 从而∠EHG 为二面角E -BD -C 的平面角.

第〔19〕图1

设AB=a ,则在△PAC 中,有EG =

21PA =2

1

ka . 以下计算GH ,考虑底面的平面图〔如答(19)图2〕. 连结GD .因S △GBD =21BD ·GH=2

1

GB ·DF. 故GH =

GB DF BD

⋅. 在△ABD 中,因为AB =a,AD =2 a,

得BD =5a

第〔19〕图2

而GB =

21FB =2

1

AD =a.DF=AB ,从而得 B

A C P

E

F D

题19图

GH =GB AB BD =5a a a ⋅=.55a 因此tan EHG=GH EG =.255

5

21k a ka

= 由k >0知EHG ∠是锐角,故要使EHG ∠>︒30,必须

k 25>tan ︒30=,3

3 解之得,k 的取值围为k >

.15

15

2 解法二:〔Ⅰ〕如图,以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A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设AB=a ,则易知点A,B,C,D,F 的坐标分别为

A (0,0,0),

B (a ,0,0),

C (2a ,2a ,0),

D (0,2a ,0), F (a ,2a ,0). 从而DC =(2a ,0,0), BF =(0,2a ,0),

DC ·BF =0,故DC ⊥BF .

设PA =b ,则P (0,0,b ),而E 为PC 中点.故第〔19〕3 E ⎪⎭⎫ ⎝⎛2,

,b a a .从而BE =⎪⎭⎫ ⎝

2,,0b a . DC ·BE =0,故DC ⊥BE . 由此得CD ⊥面BEF .

〔Ⅱ〕设E 在*Oy 平面上的投影为G ,过G 作GH ⊥BD,垂足为H,由三垂线定理知 EH ⊥BD.从而∠EHG 为二面角E-BD-C 的平面角.

由PA =k ·AB 得P(0,0,ka),E ⎪⎭

⎝⎛2,

,ka a a ,G(a,a,0). 设H(*,y,0),则GH =(*-a,y-a,0),BD =(-a,2a,0),

由GH ·BD =0得-a(*-a)+2a(y-a)=0, 即*-2y=-a …………………………① 又因BH =(*-a,y,0),且BH 与BD 的方向一样,故

x a a --=a

y

2,即2*+y=2a …② 由①②解得*=

53a,y=54a,从而GH =⎪⎭

⎝⎛--0,51,52a a ,|GH |=55a.

tan EHG =

EG GH

=

a Ka

5

52

=

k 2

5. 由k >0知∠EHC 是锐角,由∠EHC >,30︒得tanEHG >tan ,30︒即

k 25>.3

3 故k 的取值围为k >15152. 说明:此题考察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根底知识,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

力。

4〔2006年高考卷理科〔20〕〕〔本小题总分值12分〕

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

11,31AB BB ==,E 为1BB 上使11B E =的点。

平面1AEC 交1DD 于F ,交11A D 的延长线于G ,求: 〔Ⅰ〕异面直线AD 与1C G 所成角的大小; 〔Ⅱ〕二面角11A C G A --的正切值;

解法一:〔Ⅰ〕由111//AD D G C GD ∠知为异面直线AD 与1C G 所成角.〔如图1〕 连接1C F .因为AE和1C F 分别是平行平面1111ABB A CC D D 1和与平面AEC G 的交线, 所以AE//1C F ,由此得11

1

3. 3.D F BF FDG FDA DG =∆∆⇒ 〔Ⅱ〕作11D H C G ⊥于H,由三垂线定理知

即二面角11A C G A --的平面角.

113

,6

Rt HD G H D H π

∆∠=

=

11在中,由D G=3GD 得. 从而1113

tan 232

D F

D HF D H

=

==. 解法二:〔Ⅰ〕由111//AD D G C GD ∠知为异面直线AD 与1C G 所成

角.〔如图2〕

因为1EC 和AF 是平行平面11BB C D 111C 与平面AA D 与平面AEC G 的交线, 所以1//EC AF ,由此得1111

11,31 3.4

AGA EC B AG AA D G π

∠=∠=

⇒==⇒= 〔Ⅱ〕11114

6

AC G AC G π

π

∆∠∠∠1111在中,由C A G=

,A GC =

知为钝角。

作111A H GC GC ⊥交的延长线于H,连接AH ,由三垂线定理知

1,GH AH A HA ⊥∠11故为二面角A-C G-A 的平面角.

1131

1,6

Rt A HG H H π

+∆∠=

=

11在中,由A G=3GA 得A 从而1113tan 231A A

A HA A H

=

==+. 解法三:〔Ⅰ〕以1A 为原点,A 1B 1,A 1D 1,A 1A 所在直线分别为*、y 、z 轴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

系,于是,131),(1,1,0),(0,131),(1,0,1),A C D E

1(0,1,0),(0,1,1).AD EC ==-因为1EC 和AF 是平行平面

11BB C D 111C 和AA D 与平面AEC G 的交线,所以1//EC AF .设G〔0,y,0〕,则

11(0,,13).//13

AG y EC AG y =--⇒

=--由,于是31y =. 故1(0,13,0),(13,0)G C G =-.设异面直线AD 与1C G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θ,则:

113cos 2AD C G AD C G

θ⋅=

=

⋅,从而 .6πθ= 〔Ⅱ〕作

11A H C G

⊥ H,由三垂线定理知

1,GH AH A HA ⊥∠11故为二面角A-C G-A 的平面角. 设H 〔a,b,0〕,

则:11(,,0),(1

,1,0)A H a b C H a b ==--.由11A H C G ⊥得: 110,C H C G ⋅=由此得a-3b=0.……①

又由1111,,//,13

a H C G C H C G -⇒

=-共线得,于是 331)0.a b +-=……②

联立①②得:33313331

()a b H ++++=

=故, 由2211331313(

)(),13442

A H A A +++=+==+ 得:

111tan 22

A A

A HA A H

=

==. 5.〔2007年理科高考19题〕19.〔本小题总分值13分,其中〔Ⅰ〕小问8分,〔Ⅱ〕小问5分〕 如题〔19〕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12AA =,1AB =,90ABC =∠;

点D E ,分别在1BB ,1A D 上,且11B E A D ⊥, 四棱锥1C ABDA -与直三棱柱的体积之比为3:5. 〔Ⅰ〕求异面直线DE 与11B C 的距离;

〔Ⅱ〕假设BC =111A DC B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法一:

〔Ⅰ〕因1111B C A B ⊥,且111B C BB ⊥,故11B C ⊥面11A ABB ,

从而111B C B E ⊥,又1B E DE ⊥,故1B E 是异面直线11B C 与DE 的公垂线. 设BD 的长度为x ,则四棱椎1C ABDA -的体积1V 为

1

11111()(2)366

ABDA V S BC DB A A AB BC x BC ==+=+····. 而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2V 为2111

2

ABC V S AA AB BC AA BC ===△···.

由条件12:3:5V V =,故13(2)65x +=,解之得8

5x =.

从而1182

255B D B B DB =-=-=.

在直角三角形11A B D

中,1A D ===,

又因111111111

22

A B D S A D B E A B B D ==△··,

故11111A B B D B E A D =

=· 〔Ⅱ〕如答〔19〕图1,过1B 作11B F C D ⊥,垂足为F ,连接1A F ,

1111A B B C ⊥,111A B B D ⊥,故11A B ⊥面11B DC .

由三垂线定理知11C D A F ⊥,故11A FB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A

B

C

D

E 1B

1C

1A

题〔19〕图

A

B

C

D

E 1B

1C

1A

F

在直角11C B D △

中,15C D ===,

又因111111111

22

C B

D S C D B F B C B D ==△··,

故111119B C B D B F C D =

,所以11111tan 2

A B A FB B F ==. 解法二:

〔Ⅰ〕如答〔19〕图2,以B 点为坐标原点O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0)B ,,,1(002)B ,,,(010)A ,,,1(012)A ,,,则1(002)AA =,,,(010)AB =-,

,. 设1(02)C a ,,,则11(00)B C a =,,,

又设00(0)E y z ,,,则100(02)B E y z =-,,,

从而1110BC B E =,即111B E BC ⊥.

又11B E DA ⊥,所以1B E 是异面直线11B C 与DE 的公垂线.

下面求点D 的坐标.

设(00)D z ,,,则(00)BD z ,

,. 因四棱锥1C ABDA -的体积1V 为

1

(2)16

z BC =+. 而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2V 为2111

2

ABC V S AA AB BC AA BC ===△. 由条件12:3:5V V =,故

13(2)65z +=,解得85z =,即8005D ⎛

⎫ ⎪⎝⎭,,. 从而12005DB ⎛⎫ ⎪⎝⎭

,,12015DA ⎛

⎫= ⎪⎝

,,,00805DE y z ⎛⎫=- ⎪⎝

,,. 接下来再求点E 的坐标.

由11B E DA ⊥,有110B E DA =,即002

(2)05

y z +

-= 〔1〕 又由1DA DE ∥得

00

8

521

5

z y -=. 〔2〕

联立〔1〕,〔2〕,解得0429y =

,04829z =,即44802929E ⎛⎫= ⎪⎝⎭,,,得14

1002929B E ⎛⎫=- ⎪⎝⎭

,,

答〔19〕图2

故129B E ⎛== 〔Ⅱ〕由BC =

12)C ,,从而12(2)5

DC =,

,,过1B 作11B F C D ⊥,垂足为F ,连接1A F , 设11(0)F x z ,,,则111(02)B F x z =-,,,因为110B F DC =,故

1124

055

z +

-=……………………………………① 因11805DF x z ⎛⎫=- ⎪⎝⎭,

,且1DF DC ∥得18525

z -

=,即 11205x =……………………………………② 联立①②解得1x =

,14427z =

,即4427F ⎫⎪⎭,. 则110127A F ⎫=--⎪⎭,,11027B F ⎫=-⎪⎭,.

12||27B F ⎛== ⎝⎭. 又112102

22(1)0027275

A F DC =+--=,故11A F DC ⊥,因此11A F

B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又

11(010)A B =-,,,从而1110A B B F =,故11A B ⊥1B F ,11A B F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11111||3tan 2||

A B A FB B F =

=. 6. 〔2007年文科高考19题〕如题19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

13

122

AB BC AA ===,,;点D 在棱1BB 上,

11

3

BD BB =;11B E A D ⊥,垂足为E ,求:

〔Ⅰ〕异面直线1A D 与11B C 的距离; 〔Ⅱ〕四棱锥C ABDE -的体积.

解法一:〔Ⅰ〕由直三棱柱的定义知111B C B D ⊥,又因为90ABC ∠=°, 因此1111B C A B ⊥,从而11B C ⊥平面11A B D . 得111B C B E ⊥,又11B E A D ⊥.

A

C

D

F

E 1A

1B

1C

故1B E 是异面直线11B C 与1A D 的公垂线. 由113BD BB =

知143

B D =, 在11A B D Rt △中,53AD ===.

又因111111111

22

A B D S A B B D A D B E =

=△··, 故11111414

3553

A B B D B E A D ===·

·.

〔Ⅱ〕由〔Ⅰ〕知11B C ⊥平面11A B D ,又11BC B C ∥, 故BC ⊥平面ABDE ,即BC 为四棱锥C ABDE -的高, 从而所求四棱锥的体积V 为

1

3

C ABDE V V S BC -==··,

其中S 为四边形ABDE 的面积,如答〔19〕图1,过E 作1EF B D ⊥,垂足为F .

在1B ED Rt △中,16

15

ED ===.

又因1111122

B ED S B E DE B D EF ==△··, 故1116

25

B E DE EF B D =

=·.

因1A AE △的边1A A 上的高11169

12525

h A B EF =-=-=

, 故111199

2222525

A AE S A A h =

==

△···. 又因为11111

1142

12233

A B D S A B B D ===△···, 从而111119273225375

ABB A A AE A B D S S S S =--=-

-=△△. 所以117337333752150

V S BC ===····. 空间

解法二:〔Ⅰ〕如答〔19〕图2,以B 点为坐标原点O 建立

直角坐标系O xyz -, 则

B

A

C

D

F

E

1A

1B

1C

答〔19〕图1

y

*

11132(010)(012)(000)(002)020023A A B B C D ⎛⎫⎛

⎫ ⎪ ⎪⎝⎭⎝

⎭,,,,,,,,,,,,,,,,,.

因此

1(002)AA =,,,(010)AB =-,,,

1132B C ⎛⎫=00 ⎪⎝⎭,,,1403A D ⎛

⎫=-1- ⎪⎝

⎭,,.

设00(0)E y z ,,,则100(02)B E y z =-,,, 因此1B E 11B C 0=,从而111B C B E ⊥.

又由题设11B E A D ⊥,故1B E 是异面直线11B C 与1A D 的公垂线. 下面求点E 的坐标.

因11B E A D ⊥,即110B E A D =,从而004

(2)03

y z --=, ······ 〔1〕 又100(012)A E y z =--,,,且11

A E A D ∥,得0012

41

3

y z --=. ··· 〔2〕 联立〔1〕,〔2〕解得01625y =

,03825z =,即3802525E 16⎛⎫ ⎪⎝⎭,,,161202525B E 1⎛⎫

=- ⎪⎝

⎭,,

. 所以1164255B E ⎛== . 〔II 〕由BC AB ⊥,BC DB ⊥,故BC ⊥面ABDE ,即BC 为四棱锥C ABDE -的高.

下面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因为1ABDE ABE BDE S S S AB =+=△△,

,2

3

BD =. 而0113819

1222525ABE S AB z =

==

△. 故191673

257575

ABDE S =+=

. 所以1173373

33752150

C ABDE ABDE V S BC -===

. 7.〔2008年理科高考19〕〔本小题总分值13分,〔Ⅰ〕小问6分,〔Ⅱ〕小问7分.〕 如题〔19〕图,在ABC 中,B=90,AC =

15

2

,D 、E 两点分别在AB 、AC 上.使 2AD AE

DB EC

==,DE=3.现将ABC 沿DE 折成直二角角,求: 〔Ⅰ〕异面直线AD 与BC 的距离;

〔Ⅱ〕二面角A-EC-B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 解法一:

〔Ⅰ〕在答〔19〕图1中,因

AD AE

DB CE

=

,故BE ∥BC .又因B =90°,从而 AD ⊥DE .

在第〔19〕图2中,因A -DE -B 是直二面角,AD ⊥DE ,故AD ⊥底面DBCE ,从 而AD ⊥DB .而DB ⊥BC ,故DB 为异面直线AD 与BC 的公垂线. 下求DB 之长.在答〔19〕图1中,由2AD AE CB BC ==,得2

.3

DE AD BC AB == 又DE =3,从而39

.22

BC DE == 因

1

, 2.3

DB DB AB =故= 〔Ⅱ〕在第〔19〕图2中,过D 作DF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F ,连接AF .由〔1〕知,

AD ⊥底面DBCE ,由三垂线定理知AF ⊥FC ,故∠AFD 为二面角A -BC -B 的平面 角.

在底面DBCE 中,∠DEF =∠BCE ,

因此4

sin .5

DB BCE EC =

= 从而在Rt △DFE 中,DE =3,

在5

Rt ,4,tan .3

AD AFD AD AFD DF ∆===中 因此所求二面角A -EC -B 的大小为arctan 5

.3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如答〔19〕图3.由〔Ⅰ〕知,以D 点为坐标原点,DB DE DA 、

、的方向为*、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0,0,4〕,

9202C ⎛⎫

⎪⎝⎭

,,,E 〔0,3,0〕.

302AD AD ⎛

⎫ ⎪⎝

⎭=-2,-,,=(0,0,-4).过D 作DF ⊥CE ,交CE 的延长线

于F ,连接AF .

设00(,,0),F x y 从而00(,,0),DF x y =

00(,3,0).EF x y DF CE =-⊥由,有

003

0,20.2DF CE x y =+

=即① 又由003

,.32

2x y CE EF -=得②

联立①、②,解得00364836483648,.,,0,,4.252525252525x y F AF ⎛⎫⎛⎫=-

=-=-- ⎪ ⎪⎝⎭⎝⎭

即,得

因为36483(2)025252AF CE ⎛⎫⎛⎫

=-

-+-= ⎪

⎪⎝⎭⎝⎭

,故AF CE ⊥,又因DF CE ⊥,所以DFA ∠为所求的二面角A-EC-B 的平面角.因3648,,0,2525DF ⎛⎫=-

⎪⎝⎭有2

2

364812

,4,25255DF AD ⎛⎫⎛⎫=-+== ⎪ ⎪⎝⎭⎝⎭

所以5

tan .3

AD

AFD DF =

= 因此所求二面角A-EC-B 的大小为5arctan .3

8.〔2008年文科高考20〕如图〔20〕图,αβ和为平面,,,,l A B α⋂β=∈α∈βAB =5,A ,B 在棱l 上的射影分别为A ′,B ′,AA ′=3,BB ′=2.假设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

23

π

,求: 〔Ⅰ〕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Ⅱ〕异面直线l 与AB 所成的角〔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解:〔1〕如答〔20〕图,过点B ′C ∥A ′A 且使B ′C=A ′A .过点B 作BD ⊥CB ′,交CB ′的延长线于D . 由AA ′⊥l ,可得DB ′⊥l ,又BB ′⊥l ,故l ⊥平面BB ′D ,得BD ⊥l 又因BD ⊥CB ′,从而BD ⊥平面α,BD 之长即为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因B ′C ⊥l 且BB ′⊥l ,故∠BB ′C 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由题意,∠BB ′C =

32π.因此在Rt △BB ′D 中,BB ′=2,∠BB ′D =π-∠BB ′C =3

π

,BD=BB ′·sinBB ′D =3.

〔Ⅱ〕连接AC 、BC .因B ′C ∥A ′A ,B ′C=A ′A,AA ′⊥l ,知A ′ACB ′为矩形,故AC ∥l .所以∠BAC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l 与AB 所成的角.

在△BB ′C 中,B ′B =2,B ′C =3,∠BB ′C =

3

,则由余弦定理, BC =22'''cos '19B B B C B C BB C +-•=.

因BD ⊥平面α,且DC ⊥CA ,由三筹划线定理知AC ⊥BC. 故在△A BC 中,∠BCA=

2

π

,sin BAC =195BC AB =. 因此,异面直线l 与AB 所成的角为arcsin

〔Ⅲ〕例分析

例1、如图1,设ABC-A 1B 1C 1是直三棱柱,F 是A 1B 1的中点,且

(1)求证:AF ⊥A 1C ; (2)求二面角C-AF-B 的大小.

分析:先来看第1问,我们"倒过来〞分析.如果已经证得AF ⊥A 1C ,则注意到因为AB=2AA 1=2a ,

ABC-A 1B 1C 1是直三棱柱,从而假设设E 是AB 的中点,就有A 1E ⊥AF ,即AF ⊥平面A 1CE .则,如果我们能够先证明AF ⊥平面A 1CE ,则就可以证得AF ⊥A 1C ,而这由CE ⊥平面AA 1B 1B 立得.

再来看第2问.为计算二面角C-AF-B 的大小,我们需要找到二面角C-AF-B 的平面角.由前面的分析

知,CE ⊥平面AA 1B 1B ,而AF ⊥A 1E ,所以,假设设G 是AF 与A 1E 的中点,则∠CGE 即为二面角C-AF-B 的平面角,再计算△CGE 各边的长度即可求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1)如图2,设E 是AB 的中点,连接CE ,EA 1.由ABC-A 1B 1C 1是直三棱柱,知AA 1⊥平面ABC ,而CE 平面ABC ,所以CE ⊥AA 1,

∵AB=2AA 1=2a ,∴AA 1=a ,AA 1⊥AE ,知AA 1FE 是正方形,从而AF ⊥A 1E .而A 1E 是A 1C 在平面AA 1FE 上的射影,故AF ⊥A 1C ;

(2)设G 是AB 1与A1E 的中点,连接CG .因为CE ⊥平面AA 1B 1B ,AF ⊥A 1E ,由三垂线定理,CG ⊥AF ,所以∠CGE 就是二面角C-AF-B 的平面角.∵AA 1FE 是正方形,AA 1=a ,

∴1122

EG EA a =

=,

∴2CG ==

, ∴tan ∠

CGE=2

a

CG EG ===,∠CGE =60,从而二面角C-AF-B 的大小为60。 说明:假设欲证之结论成立,"倒着〞分析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找到解题的思路."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证明的过程必须是"例2、 一条长为2角,过B 两点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AC 、BD 以CD 为轴,将平 以AB 面BCD 旋转至与 面ABD 旋转至与 平面ACD 共面 平面图 1 图解法1、过D 点作DE ⊥AB 于E ,过E 作-C 的平面角.

为计算△DEF 3

=030cos BE =3

2.在移出图3中, ∵ cos B =BC BD =3

2

,

在△BDF 中,由余弦定理: DF 2=BD 2+BF 2-2BD BF cos B

=(2)2

+(

32

)2

-2 2

3

2

3

2

=32. 〔注:其实,由于AB ⊥DE ,AB ⊥EF ,∴AB ⊥平面DEF ,∴AB ⊥DF .

又∵AC ⊥平面β, ∴AC ⊥DF .∴DF ⊥平面ABC , ∴DF ⊥BC ,即DF 是Rt △BDC 斜边BC 上的高,于是由BC DF =CD BD 可直接求得DF 的长.〕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

cos ∠DEF =EF DE DF EF DE ⋅-+2222=3

11232)3

1(12⋅⋅-

+=33.

∴∠DEF =arccos

3

3

.此即平面ABD 与平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法2、过D 点作DE ⊥AB 于E ,过C 作CH ⊥AB 于H ,则HE 是二异面直线CH 和DE 的公垂线段,CD 即

二异面直线上两点C 、D 间的距离.运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CD 2=DE 2+CH 2+EH 2-2DE CH cos θ (*)

〔注:这里的θ是平面ABD 与平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当0<θo ≤90o

,θ亦即异面直线CH 与DE

所成的角;当90o <θ<180o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180o

-θ .〕

∵CD =DE =1,CH =

2

3

,HE =21,

从而算得 cos θ=33, ∴θ=arccos 3

3

.

说明:(1)解空间图形的计算问题,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确定点在直线、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其次才是定量问题.画空间图形的"平面移出图〞是解决定位难的有效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2) 解法2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公式(*),常可到达简化运算的目的.

例3、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AB ;

〔2〕设平面PD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锐角θ,问能否确定θ使直线MN 是异

面直线AB 与PC 的公垂线?假设能,求出相应θ的值;假设不能,说明理由.

解:〔1〕∵PA ⊥矩形ABCD ,BC ⊥AB ,∴PB ⊥BC ,PA ⊥AC ,即△PBC 和△PAC 都是 以P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BN PC AN ==

∴2

1

,又M 为AB 的中点, ∴MN ⊥AB.

〔2〕∵AD ⊥CD ,PD ⊥CD.∴∠PDA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即∠PDA=θ. 设AB=a ,PA=b ,AD=d ,则224

1a b PM +=,

224

1a d CM +

= 设PM=CM 则由N 为PC 的中点, ∴MN ⊥PC 由〔1〕可知MN ⊥AB ,∴MN 为

PC 与AB 的公垂线,这时PA=AD ,∴θ=45°。

例4、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PB ⊥面ABCD.

〔1〕假设面PAD 与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2〕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解:〔1〕正方形ABCD 是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 其面积 为,2

a 从而只要算出四棱锥的高就行了.

⊥PB 面ABCD,

∴BA 是PA 在面ABCD 上的射影.又DA ⊥AB , ∴PA ⊥DA , ∴∠PAB 是面PAD 与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PAB=60°.

而PB 是四棱锥P —ABCD 的高,PB=AB ·tan60°=3a ,

3

23

3331a a a V =⋅=∴锥.

〔2〕不管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全等三角形. 作AE ⊥DP ,垂足为E ,连结EC ,则△ADE ≌△CDE ,

CEA CED CE AE ∠=∠=∴故,90,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DB 相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

在.0)2)(2(2)2(cos ,2

2

22<-+=⋅⋅-+=∠∆AE

OA AE OA AE EC AE OA EC AE AEC AEC 中 故平面PAD 与平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 说明:本小题主要考察线面关系和二面角的概念,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是一道设计新颖, 特征鲜明的好题.

例5、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

,AC=1,C 点到AB 1的距离为CE=

2

3

,D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B 1⊥平面CED ;

〔2〕求异面直线AB 1与CD 之间的距离; 〔3〕求二面角B 1—AC —B 的平面角.

解:〔1〕∵D 是AB 中点,△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900

,∴CD ⊥AB 又AA 1⊥平面ABC ,∴CD ⊥AA 1. ∴CD ⊥平面A 1B 1BA ∴CD ⊥AB 1,又CE ⊥AB 1, ∴AB 1⊥平面CDE ;

〔2〕由CD ⊥平面A 1B 1BA ∴CD ⊥DE ∵AB 1⊥平面CDE ∴DE ⊥AB 1,

∴DE 是异面直线AB 1与CD 的公垂线段 ∵CE=

23,AC=1 ,∴CD=

.22

∴2

1)()(22=-=CD CE DE ; 〔3〕连结B 1C ,易证B 1C ⊥AC ,又BC ⊥AC ,

∴∠B 1CB 是二面角B 1—AC —B 的平面角. 在Rt △CEA 中,CE=2

3,BC=AC=1,∴∠B 1AC=600

∴260

cos 1

2

1==

AB ,∴2)()(2211=-=AB AB BB , ∴21

1==∠BC

BB CB B tg , ∴21arctg CB B =∠. 说明:作出公垂线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当然, 准确地作出应当有严格的逻辑推理作为基石.

例6、 如图,在三棱锥ABC —S 中,⊥SA 平面ABC ,1==AC AB ,2=SA ,D 为BC 的中点. 〔1〕判断AD 与SB 能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2〕假设三棱锥ABC —S 的体积为

6

3

,且BAC ∠为 钝角,求二面角A BC ——S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3〕在〔Ⅱ〕的条件下,求点A 到平面SBC 的距离. 解:〔1〕因为SB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AB 与AD 不垂直,否则与AB =AC 且

D 为BC 的中点矛盾,所以AD 与SB 不垂直; 〔2〕设θ=∠BAC ,则6

3

2121312=

θ⨯⨯⨯⨯=sin V 解得 2

3

=

θsin ,所以060=θ〔舍〕,0120=θ. ⊥SA 平面ABC ,AB =AC ,D 为BC 的中点 ∴BC SD BC AD ⊥⊥,,

则SDA ∠是二面角S —BC —A 的平面角.

在SDA Rt ∆中,4==∠AD

SA

SDA tan ,

故二面角的正切值为4;

〔3〕由〔2〕知,⊥BC 平面SDA ,所以平面SBC ⊥平面SDA ,过点A 作AE ⊥SD ,则AE ⊥平面SBC ,于是点A 到平面SBC 的距离为AE,

从而17172=

∠=SDA AD AE sin 即A 到平面SBC 的距离为17

17

2. 例7、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特性:从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类比上述性质,请表达在立体几何中相应地特性,并画出图形。不必证明。

类比性质表达如下 :

解:立体几何中相应地性质:

⑴从二面角的棱出发的一个半平面任意一点到二面角的两个面的的距离

γ β P

之比为定值。

⑵从二面角的棱上一点出发的一条射线上任意一点到二面角的两个面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⑶在空间,从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之比为定值。

⑷在空间,射线OD 上任意一点P 到射线OA 、OB 、OC 的距离之比不变。 ⑸在空间,射线OD 上任意一点P 到平面AOB 、BOC 、COA 的 距离之比不变。

说明:〔2〕——〔5〕还可以有其他的答案。

例8、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它被过底面中心O 1且平行于母线AB 的平面所截,假设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焦参数〔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为p 的抛物线.

〔1〕求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 〔2〕求圆锥的全面积.

解: 〔1〕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

由题意得:R l ππ2=,

即2

1

cos 1==l R ACO ,

所以母线和底面所成的角为.600

〔2〕设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为MON ,其中O 为截面与

AC 的交点,则OO 1//AB 且.

211AB OO =

在截面MON ,以OO 1所在有向直线为y 轴,O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则O 为抛物的顶点,所以抛物线方

程为*2

=-2py ,点N 的坐标为〔R ,-R 〕,代入方程得 R 2

=-2p 〔-R 〕,得R=2p ,l =2R=4p.

∴圆锥的全面积为22221248p p p R Rl πππππ=+=+. 说明: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相, 颇具新意, 预示了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类似请思考如下问题:

一圆柱被一平面所截,截口是一个椭圆.椭圆的长轴长为5,短轴长为4,被截后几何体的最短侧面母

线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

例9、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90°,AB <CD ,SD ⊥平面ABCD ,AB=AD=a ,S D=a 2,在线段SA 上取一点E 〔不含端点〕使EC=AC ,截面CDE 与SB 交于点F 。

〔1〕求证:四边形EFCD 为直角梯形; 〔2〕求二面角B-EF-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3〕设SB 的中点为M ,当AB

CD

的值是多少时,能使△DMC

为直角三角形?请给出证明. 解:〔1〕∵CD ∥AB ,AB ⊂平面SAB ∴CD ∥平面SAB 面EFCD ∩面SAB =EF ,

∴CD ∥EF ∵,,900AD CD D ⊥∴=∠ 又⊥SD 面ABCD

∴CD SD ⊥⊥∴CD 平面SAD ,∴ED CD ⊥又CD AB EF << EFCD ∴为直角梯形

〔2〕⊥CD 平面EF SAD ,∥⊥EF CD ,平面SAD

AED EF DE EF AE ∠∴⊥⊥∴,,即为二面角D —EF —C 的平面角

CDE Rt CD ED ∆∴⊥,中222CD ED EC += 而222CD AD AC +=且EC AC =

,ED AD ADE α∴==∴∆为等腰三角形,tan 2AED EAD AED ∴∠=∠∴∠= (3)当

2CD

AB

=时,DMC ∆为直角三角形 . A

B C

D S

E F M A

B

C

D

M N

02245,2,2,=∠=+==∴=BDC a AD AB BD a CD a AB BD BC a BC ⊥=∴,2,

⊥∴SD 平面⊥∴⊥∴BC BC SD ABCD ,,平面SBD .

在SBD ∆中,M DB SD ,=为SB 中点,SB MD ⊥∴.

⊥∴MD 平面⊂MC SBC ,平面,SBC MD MC DMC ∴⊥∴∆为直角三角形。

例10、如图,几何体ABCDE 中,△ABC 是正三角形,EA 和DC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EA=AB=2a ,DC=a ,F 、G 分别为EB 和AB 的中点. 〔1〕求证:FD ∥平面ABC ; 〔2〕求证:AF ⊥BD ;

(3) 求二面角B —FC —G 的正切值. 解: ∵F 、G 分别为EB 、AB 的中点,

∴FG=

2

1

EA ,又EA 、DC 都垂直于面ABC, FG=DC , ∴四边形FGCD 为平行四边形,∴FD ∥GC ,又GC ⊂面ABC ,

∴FD ∥面ABC.

〔2〕∵AB=EA ,且F 为EB 中点,∴AF ⊥EB ① 又FG ∥EA ,EA ⊥面ABC ∴FG ⊥面ABC ∵G 为等边△ABC ,AB 边的中点,∴AG ⊥GC. ∴AF ⊥GC 又FD ∥GC ,∴AF ⊥FD ②

由①、②知AF ⊥面EBD ,又BD ⊂面EBD ,∴AF ⊥BD.

〔3〕由〔1〕、〔2〕知FG ⊥GB ,GC ⊥GB ,∴GB ⊥面GCF.

过G 作GH ⊥FC ,垂足为H ,连HB ,∴HB ⊥FC. ∴∠GHB 为二面角B-FC-G 的平面角.

易求3

23

,tan 2

332

a GH a GHB a =

∴∠==. 例1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

P 、Q 分别是线段AD 1和BD 上的点, 且D 1P ∶PA =DQ ∶QB =5∶12. (1) 求证PQ ∥平面CDD 1C 1;

(2) 求证PQ ⊥AD ; (3)求线段PQ 的长.

解:〔1〕在平面AD 1,作PP 1∥AD 与DD 1交于点P 1,在平面AC ,作

QQ1∥BC 交CD 于点Q 1,连结P 1Q 1. ∵

12

5

1==QB DQ PA P D , ∴PP1//

QQ 1 .

由四边形PQQ 1P 1为平行四边形, 知PQ ∥P 1Q 1,而P 1Q 1⊂平面CDD 1C 1, 所以PQ ∥平面CDD 1C 1

〔2〕 AD ⊥平面D 1DCC 1, ∴AD ⊥P 1Q 1,又∵PQ ∥P 1Q 1, ∴AD ⊥PQ.

〔3〕由〔1〕知P 1Q 1//

PQ,

12

5

QB DQ C Q DQ 11==,而棱长CD=1. ∴DQ 1=175. 同理可求得 P 1D=1712

.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自己精心整理)

专题一证明平行垂直问题 题型一证明平行关系 (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 C1C,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 (2)在正方体AC1中,M,N,E,F分别是A1B1,A1D1,B1C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AMN∥平面EFDB. 思考题1(1)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PBC. (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 =22,M是AD的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 3QC.求证:PQ∥平面BCD. 题型二证明垂直关系(微专题) 微专题1:证明线线垂直 (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中,M为BC中点,N为AC中 点,P为OA中点,Q为OB中点,若AB=OC.求证:PM⊥QN. (2)(2019·山西太原检测)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 AC=1,E,F分别是CC1,BC的中点,AE⊥A1B1,D为棱A1B1上的点,求证:DF⊥AE. 微专题2:证明线面垂直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BD1⊥平面ACB1. (4)(2019·河南六市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A1B1C1为三棱柱, 且AA1⊥平面A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2CD,∠ADC=60°. 若AA1=AC,求证:AC1⊥平面A1B1CD. 微专题3:证明面面垂直 (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 求证:平面DEA⊥平面A1FD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数学立体几何 一 空间几何体 ㈠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㈡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 1。3 棱柱的性质 ⑴ 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⑵ 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⑶ 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⑷ 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的对角面是矩形。 1.4 长方体的性质 ⑴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 条棱的平方和:AC 12 = AB 2 + AC 2 + AA 12 ⑵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 1与过定点A 的三条棱所成 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 cos 2α + cos 2β + cos 2γ = 1 sin 2α + sin 2β + sin 2γ = 2 ⑶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 1与过定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组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 cos 2α + cos 2β + cos 2γ = 2 sin 2α + sin 2β + sin 2γ = 1 1。5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为邻边的矩形。 图1-1 棱柱 图1-2 长方体 图1-1 棱柱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及答案-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 姓名: 班级: 考点一、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02,3,90PA PB AB BC ABC ====∠=,平面 PAB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PBC ; (2)求证:AB PE ⊥; (3)求三棱锥B PEC -的体积. 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CD ,PA CD ⊥, 2CD =,3AD =, (Ⅰ)设G H ,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PAD ; (Ⅱ)求证:PA ⊥平面PCD ;

3.如图,七面体ABCDEF 的底面是凸四边形ABCD ,其中2AB AD ==, 120BAD ∠=︒,AC ,BD 垂直相交于点O ,2OC OA =,棱AE ,CF 均垂直于底面ABCD . (1)证明:直线DE 与平面BCF 不.平行; 4.(2014新课标Ⅱ)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 ABCD ,E 为PD 的中点. (Ⅰ)证明:PB ∥平面AEC ; (Ⅱ)设二面角D AE C --为60°,AP =1, AD =3,求三棱锥E ACD -的体积.

考点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线段AD ,BD 的中点, 90ABD BCD ∠=∠=,2EC =,2AB BD ==,直线E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等于30. (1)证明:平面EFC ⊥平面BCD ; 6.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1)求证:BN ⊥平面11C B N ; (2)设M 为AB 中点,在C B 边上求一点P ,使//MP 平面1C NB ,求C BP P 的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3)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三 1.(2017·唐山模拟)正三棱锥的高和底面边长都等于6,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64π B .32π C .16π D .8π 答案 A 解析 如图,作PM ⊥平面ABC 于点M ,则球心O 在PM 上,PM =6,连接AM ,AO ,则OP =OA =R(R 为外接球半径),在Rt △OAM 中,OM =6-R ,OA =R ,又AB =6,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故AM = 23 62-32 =23,则R 2-(6-R)2=(23)2,则R =4,所以球的表面积S =4πR 2=64π. 2.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16π B .20π C .24π D .32π 答案 C 解析 由V =Sh ,得S =4,得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为2.画出球的轴截面可得,该正四棱柱的对角线即为球的直径,所以球的半径为R = 1 222+22+42= 6.所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24π.故选C. 3.若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8,则这个正方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是( ) A .8π B .6π C .4π D .π 答案 C 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a 3=8.因此内切球直径为2,∴S 表=4πr 2=4π. 4.(2017·课标全国Ⅲ)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长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 A .π B.3π4 C.π2 D.π4 答案 B

解析 根据已知球的半径长是1,圆柱的高是1,如图,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r =22-122=32,所以圆柱的体积V =πr 2h =π×(32)2×1=3 4 π.故选B. 5.(2018·安徽合肥模拟)已知球的直径SC =6,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且AB =SA =SB =3,则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 ) A.324 B.92 4 C.322 D.922 答案 D 解析 设该球球心为O ,因为球的直径SC =6,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且AB =SA =SB =3,所以三棱锥S -OAB 是棱长为3的正四面体,其体积V S -OAB =13×12×3×33 2×6 =924,同理V O -ABC =924,故三棱锥S -ABC 的体积V S -ABC =V S -OAB +V O -ABC =92 2, 故选D. 6.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 ) A.3172 B .210 C.132 D .310 答案 C 解析 如图,由球心作平面ABC 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又AM =12BC =52,OM =1 2AA 1=6, 所以球O 的半径R =OA = (52)2+62=13 2 . 7.(2018·广东惠州一模)已知一个水平放置的各棱长均为4的三棱锥形容器内有一小球O(质量忽略不计),现从该三棱锥形容器的顶端向内注水,小球慢慢上浮,当注入的水的体积是该三棱锥体积的7 8时,小球与该三棱锥各侧面均相切(与水面也相切),则小球的表面积等于 ( ) A.7 6 π B.43 π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一 1.(2018·安徽东至二中段测)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 C.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 答案 D 解析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 2.以下关于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正方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全等的正方形 B.球的三视图是三个全等的圆 C.水平放置的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都是正三角形 D.水平放置的圆台的俯视图是一个圆 答案 B 解析画几何体的三视图要考虑视角,但对于球无论选择怎样的视角,其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 3.如图所示,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侧视时,看到一个矩形且不能有实对角线,故A,D排除.而正视时,有半个平面是没有的,所以应该有一条实对角线,且其对角线位置应为B中所示,故选B.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组成该几何体的简单几何体为()

A.圆柱和圆锥B.正方体和圆锥 C.四棱柱和圆锥D.正方体和球 答案 C 5.(2018·沧州七校联考)三棱锥S-ABC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棱SB 的长为() A.16 3 B.38 C.4 2 D.211 答案 C 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SC⊥平面ABC,且底面△ABC为等腰三角形.在△ABC中,AC=4,AC边上的高为23,所以BC=4.在Rt△SBC中,由SC=4,可得SB=4 2. 6.(2017·衡水中学调研卷)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侧画法所画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2 2 B.6 2 C.1 D. 2 答案 A 解析因为底面用斜二侧画法所画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所以在直角坐标系中,底面是边长为1和3的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垂直于平行四 边形的短边,此对角线的长为22,所以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1 3×22×1×3=2 2. 7.(2018·四川泸州模拟)一个正四棱锥的所有棱长均为2,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则 该正四棱锥的正视图的面积为() A. 2 B. 3 C.2 D.4 答案 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自己精心整理)

专题一证明平行垂直问题题型一证明平行关系 (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M,N分别是C 1 C, B 1C 1 的中点.求证:MN∥平面A 1 BD. (2)在正方体AC 1 中,M,N,E,F分别是A 1 B 1 ,A 1 D 1 ,B 1 C 1 ,C 1 D 1 的中点, 求证:平面AMN∥平面EFDB. 思考题1 (1)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PBC. (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 =22,M是AD的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 求证:PQ∥平面BCD. 题型二证明垂直关系(微专题) 微专题1:证明线线垂直 (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中,M为BC中点,N为AC中 点,P为OA中点,Q为OB中点,若AB=OC.求证:PM⊥QN. (2)(2019·山西太原检测)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 C 1 中,AA 1 =AB =AC=1,E,F分别是CC 1,BC的中点,AE⊥A 1 B 1 ,D为棱A 1 B 1 上的点,求 证:DF⊥AE. 微专题2:证明线面垂直 (3)在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求证:BD 1 ⊥平面ACB 1 . (4)(2019·河南六市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A 1B 1 C 1 为三棱柱, 且AA 1 ⊥平面A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2CD,∠ADC=60°.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一、常用知识点回顾 1、三视图。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侧府一样宽,看不到的线画虚线。 2、常用公式与结论。(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3)全品高考复习方案(听课手册)105页的常用结论 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4、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常用方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常用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题型训练 题型一:三视图的运用,求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 例1、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 18+ (B) 54+ (C)90 (D)81 【练习1】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C.3 D.2

【练习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 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 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90π B.63π C.42π D.36π 【练习3】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 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 例2、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 (A )4π (B ) 9π2 (C )6π (D )32π3

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图2 侧视图 俯视图正视图 4x 3 3x 4D C B A 侧视图 正视图立体几何专题(一) 一、 三视图考点透视: ①能想象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判断(选择题) ②通过三视图计算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或表面积 ③解答题中也可能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证明题和计算题 ④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或其组合体)的三视图有两个视图一样。 ⑤基本几何体的画法,如:三棱柱(侧视图)、挡住的注意画虚线。 1.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 该几何体的 体积为85 12π+ ,则正视图中x 的值为 A. 5 B . 4 C. 3 D . 2 2. 一个正方体截去两个角后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又称主视图)、 侧视图(又称左视图)如右图所示,则其俯视图为c 3.如图4,已知一个锥体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 左视图(也称侧视图)和俯视图均为直角三角形, 且面积分别为3,4,6,则该锥体的体积是 4 . 4. 如图1-3,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 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 为 A .63 B .93 C .123 D .183 5、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图1)与它的三视图(图2), 其中俯视图为正三角形,其它两个视图是矩形.已知D 是 正视图 左视图 图4

_3 _3 这个几何体的棱11C A 上的中点。 (Ⅰ)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Ⅱ)求证:直线11//BC AB D 平面; (Ⅲ)求证:直线11B D AA D ⊥平面. 二、直观图 掌握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①平行于两坐标轴的平行关系保持不变; ②平行于y 轴的长度为原来的一半,x 轴不变; ③新坐标轴夹角为45°。 6、如图,梯形A 1B 1C 1D 1是一平面图形ABCD 的直观图(斜二测),若A 1D 1∥O 1y 1,A 1B 1∥C 1D 1,A 1B 1=2,C 1D 1=3,A 1D 1=1,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 ) A .10 B .5 C .5 2 D .102 三、表面积和体积 不要求记忆,但要会使用公式。审题时分清“表面积”和“侧面积”。 (1)常见旋转体的面积公式: 表面积 侧面积 圆柱 ()2r r l π+ 2rl π 圆锥 ()r r l π+ rl π 圆台 ()/22/r r r l rl π+++ /r l rl ππ+ (2)体积公式 柱体V Sh = 锥体13V Sh = 台体() //1 3 V S S S S h = 球体34 3 V R π= 球的表面积24S R π= C A C 1 A 1 B 1 D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一.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 二.复习目标: 1.在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的根底上,研究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的判定依据(定义、公理和定理)、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的应用;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并探索立体几何中论证问题的规律;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2.在掌握空间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概念的根底上,掌握它们的求法(其根本方法是分别作出这些角,并将它们置于*个三角形通过计算求出它们的大小);在解决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关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掌握作平行线(面)和垂直线(面)的技能;通过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有关概念、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根本的立体几何解题方法和常用解题技巧,开掘不同问题之间的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4.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说话要有根据〞的逻辑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特别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意识和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5.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分割与补形求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 〔Ⅰ〕根底知识详析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1--2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0分左右,考察的知识点在20个以.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察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开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根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高三数学总复习专题9 立体几何(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总复习专题9 立体几何 方法点拨 1.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技巧 (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熟记公式是关键.求三棱锥的体积,等体积转化是常用的方法,转化原则是其高易求,底面放在已知几何体的某一面上. (2)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常用分割或补形的方法,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为规则几何体易于求解. 2.判断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真假的方法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 3.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垂直、平行的步骤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条件中的垂直关系. (2)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平面的要素. (3)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再研究平行、垂直关系. (4)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 4.三种空间角与空间向量的关系 (1)线线角: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满足cos a b a b θ⋅=⋅. (2)线面角:设l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满足sin l n l n θ⋅=.

(3)二面角 ①如图(Ⅰ),AB ,CD 是二面角αβ--l 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AB CD θ=; ②如图(Ⅱ)(Ⅲ),1n ,2n 分别是二面角αβ--l 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121212 cos cos ,n n n n n n θ⋅==. 5.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的策略 (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 (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 6.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 (1)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 (2)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3)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 经典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在△ABC 中,已知AB ⊥BC ,

立体几何 大题-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立体几何复习 1.(多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底面ABCD ,PAD △是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是菱形,且60BAD ∠=︒,M 为棱PD 的中点,N 为菱形ABCD 的中心,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 .直线PB 与平面AMC 平行 B .直线PB 与直线AD 垂直 C .线段AM 与线段CM 长度相等 D .PB 与A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2.(多选)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BC =BB 1=2, E 、 F 分别为棱AB 、A 1D 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D B 1⊥CE B .三棱锥D —CEF 的体积为83 C .若P 是棱C 1 D 1上一点,且D 1P =1,则 E 、C 、P 、 F 四点共面 D .平面CEF 截该长方体所得的截面为五边形 3.(多选)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 ∠ABC=3 π,将ΔDAC 沿着对角线AC 折起至ΔD'AC,连接BD'.设二面角D'-AC-B 的大小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四面体D'ABC 为正四面体,则θ=3 π B.四面体D'ABC 的体积最大值为1 C.四面体D'ABC 的表面积最大值为2(3+2) D.当θ= 23π时,四面体D'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13 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 (1)证明:l ⊥平面PDC ;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5.如图,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异于,A B ),已知2AB =,2AC =,

2023高考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题型一Word版含解析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题型一 一、常规题型 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E ,F 分别为PA ,BC 的中点. (1)证明:EF ∥平面PCD (2)若PD ⊥平面ABCD ,120ADC ∠=,且24PD AD ==,求直线AF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ADC =90°,平面PAD ⊥底面ABCD ,Q 为AD 的中点,M 是棱PC 上的点,PA =PD =2,BC =1 2AD =1,CD = 3. (1)求证:平面MQB ⊥平面PAD ; (2)若二面角M -BQ -C 的平面角为30°,求直线QM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 3、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为AA 1, BC 的中点. (1)证明:AE ∥平面BDC 1;

(2)若异面直线BC 1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4 ,求DE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 4.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 AB =, 3,3PD FD BE EP ==. (1)求证:AE FC ⊥; (2)求AE 与平面A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 =120°,AB =1,BC =4,PA =15,M ,N 分别为BC ,PC 的中点,PD ⊥DC ,PM ⊥MD . (1)证明:AB ⊥PM ; (2)求直线AN 与平面PDM 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习题 一、考点分析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①⎧ ⎪⎧−−−−−→⎨⎪ −−−−− →⎨⎪⎪⎩⎩ 底面是正多形 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 底面为矩形 底面为正方形 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2. 棱锥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球 球的性质: ①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②r = (其中,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 、球的半径 为R 、截面的半径为r ) ★球与多面体的组合体:球与正四面体,球与长方体,球与正方体等的内接与外切. 注:球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解决. 球面积、体积公式:2 3 44,3 S R V R ππ==球球(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俯视图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0,90θ∈︒︒: 解题步骤:一找(作):利用平移法找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 另一条与其相交;(2)可将两条一面直线同时平移至某一特殊位置。常用中位线平移法 二证:证明所找(作)的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常需要证明线线平行; 三计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90θ∈︒︒:关键找“两足”:垂足与斜足 解题步骤:一找:找(作)出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注意三垂线定理的应用); 二证:证明所找(作)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常需证明线面垂直);三计算:常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3求二面角的平面角[]0,θπ∈ 解题步骤:一找: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找(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 证明所找(作)的平面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常用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 三计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典型例题 1.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含答案)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A. 2 B. 2 C. 4 D. 4 2.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 位为海拔148.5m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40.0;水位为海拔157.5m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180.0.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上升到157.5m时, 增加的水量约为( 2.65)( ) A. 1.0 B. 1.2 C. 1.4 D. 1.6 3.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3和4,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 表面积为() A. 100 B. 128 C. 144 D. 192 4.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 ) A. B. C. D. 5.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 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 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 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 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 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 为( ) A. 20° B. 40° C. 50° D. 90° 6.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其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且3l3, 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18,] B. [,] C. [,] D. [18,27]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在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7.已知正方体ABCD-,则( )

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立体几何垂直系统 讲义 (解析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 垂直系统专题 第一部分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一。线面垂直的定义: l l αα若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直线与平面垂直.记作:l α⊥。 l 直线叫做α平面的垂线,α平面叫做l 直线的垂面。 (★★★)线面垂直的定义可以作为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使用: 若l 直线与α平面垂直,则l 直线与α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l a l a αα⊥⊂⇒⊥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1: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a b a b P l a l b l ααα⊂⊂⋂=⊥⊥⇒⊥ 两个核心条件:,l a l b ⊥⊥ 2。判定定理2:若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a ∥ b ,a α⊥b α⇒⊥ 三。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性质定理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a α⊥, b α⊥a ⇒∥b α

2。性质定理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l α⊥,l β⊥⇒α∥β 题型一: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互相证明 ★★★★★ 判定定义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这两个定理(定义)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小循环: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例1。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ABC ⊥平面,090ABC ∠=,AE PB E ⊥于,AF PC F ⊥于。求证:PC AEF ⊥平面。(★★) 规律:常用线面垂直来证明 两直线“异面垂直”。 已知的是相交垂直,要证的是异面垂直。 分析:从后往前分析。 要证()PC AF PC AEF PC AE AE PBC ⎧⊥⎪⊥⇐⎨⊥⇐⊥⎪⎩ 已知平面平面 α

立体几何专题检测——江苏省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江苏省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 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B 、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是棱台 C 、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 D 、圆锥有无数条母线 2、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若m α⊥,m n ⊥,则 n α∥ B 、 若αβ⊥,m α⊥,n β⊥,则m n ⊥ C 、若n α∥,m n ⊥,则m α⊥ D 、若αβ∥,m ⊂α,n ⊂β,则m n ∥ 3、已知圆锥的高为6,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A .2 2 B .2 3 C .2 6 D .4 2 4、正多面体共有5种,统称为柏拉图体,它们分别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即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连接正方体中相邻面的中心,可以得到另一个柏拉图体.已知该柏拉图体的体积为 32 3 ,则生成它的正方体的棱长为( ) A. 2 B. 322 C. 324 D. 4 5、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400km .;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800km .,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7 2.65≈)( ) A. 931.010m ⨯ B. 931.210m ⨯ C. 931.410m ⨯ D. 931.610m ⨯ 6、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侧棱1113,60AA A AD A AB ︒=∠=∠=,则1AC =( ) .A 22 .B 10 .C 3 .D 177、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G H 分别是所在棱上的动点,且满足 1DH BG AE CF +=+=,则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 .,,,E G F H 四点一定不共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