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为何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为何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浅谈〈〈课标》中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一、为何要加入教科书编者”

(一)社会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批判与质疑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

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中提出,现有语文教材中文章存在内容失实、篡改经典等问题,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收获》杂志副主编叶开在博客中,写了《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等多篇博文,以此来炮轰语文教材事实的缺失。还有民间研究团体认为: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有赞美母亲的、有提倡发明的、有呼吁环保的、有歌

颂伟人的…?但大部分是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的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以此来质疑教材儿童视角的缺失。还有其他社会人士也对教材经典课文的缺失和儿童快乐的缺失等提出了质疑。

有研究人员认为,出现这些原因,主要是教材编写者想借名篇名著”,把

编写意图加进去,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至于原文是否有这种观点、

想法,并没考虑。此看法将教材编写者推到了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

(二)语文教学的需求

十年前的实验版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课堂上出现了对话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摆脱传统的满堂问”、满堂灌”等弊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有些教师已经学会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运用到了白己的课堂教学当中,也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会出现无所适从,误解对话的情况;会有实施过程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会出现空

对话”伪'对话”泛对话”等)。但还是会有教师在教学时出现越位或不到位,备课

时解读文本过深,讲解过度,拓展过宽,忽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忽略了学

生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缺少与教

科书编者的真正对话。

二、为何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语文教课书的选文跟普通读物不同,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

教科书的编写者要依据选文的标准和要求对文章精心挑选、恰当加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白己撰写文章;要依据有关作品和资料改编文学作品;还要约请一些作家根据教科书的要求来创作新文等。如果编写者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厚实的阅读积累、广阔的知识视野、独特的甄别眼光、非凡的选文能力、高超的文字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绝对编不出令师生满意的优秀语文教科书的。由此可见,教科书体现着编者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编写思路等。

对话,一是人本对话,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第三种对话就应该是与编者的对话了,也就是教师与编者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笔者认为教师与编者的对话应该是需要多关注的。

三、与编者对话”什么

文本本身是作者无声的语言,是作者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而教材中的选文,已经经过了编者与原文的对话,已经是编者多方面、多角度的斟酌、筛选梳理,精心打扮”过的,此时的文本只能算是作者的二次语言”了。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解读文本和教学时,一定要明白在教科书中读到的作品的文本意义,除了有作者的思想之外,还与编者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意图是很有必要的。备课层面,教师与编者对话,把握教材的规定性与开放性。上课层面,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

四、怎样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一)树立课程意识,理清编写体例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

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了解全套及各册教材的整体结构、编写原则、特点等;弄清教材中各个专题、板块、栏目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等。

再者,编写者在编排教材时,会将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成果,接收对象的知识能力、情感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等相关知识和因素渗透到教科

书中。

教师只有树立课程意识,熟悉把握教材,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探寻到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

(二)利用教材资源,理解编者意图

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是按照单元专题来编写的,设计有导语、注释、插图、小资料、小练笔、课后问题和练习等,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资源,正确理解编者意图,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保障。

教师体会到了编者的用心,把旁边的批注当成了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这就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有效统一。

教师还可以尝试着利用导语”确定学习目标;根据文中插图、课后问题等设计课堂教学;利用课文后的小资料帮助理解文本等。只有弄清楚这些资源的作用,理解编者的真正目的,才能让对话”不假、不空、不泛。

(三)正确解读文本,把握编写内涵

xx先生曾经说过: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对话教学中的文本充溢着作者的所思所想, 教师与作者的情感相遇时,就会受到作者思想观点的影响,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人理解和体验。但此时的文本已经有了编者所隐含的思想,教师这时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比如在的语言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白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进而体会老汉身为父亲又心系群众的矛盾心理,让学生感悟到了更为人性化,更为实在、真切,符合普通人特点的老汉,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商务谈判对话范文教学教材

商务谈判对话范文

商务谈判对话 卖方:皇明太阳能热水机组生产公买方:神奇公司 谈判地点:(暂定卖方主场,买方客产) 流程 买方入场,卖方接待,双方握手,入座 卖方代表介绍本方人员 买方代表介绍本方人员 (人员头衔参考:主谈、法律顾问、总经理、技术总监、财务经理) 人员介绍: 赞美: 卖:今日难得贵公司各位精英亲临我们公司,真是让我们公司蓬荜生辉啊,如果我们公司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啊。 买:XXX请别这么说,我们久闻贵公司热情好客,今天算是真切的感受到贵公司的热情招待,我们十分感谢贵公司的招待。 卖:XXX客气了,我们是非常希望能与贵公司一起合作,这是我们的荣幸。不过说实话,你们选择太阳能这一块领域,真是

明智啊。近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天天向上攀,现在的国人受教育水平也高了环保是大多人所追求的生活态度,而太阳能热水机组正是环保的先行军啊。 买:XXX说得对,这就是我们选择与贵公司商洽的原因所在啊。那我们就进入正题吧,我们这次是抱着十二分的诚意来与贵公司谈判的。请贵公司开个价吧。 开价: 卖:既然你们这么爽快,那我们也不可扭扭捏捏的。我们要价1万6千每台,不知贵公司意下如何。 买:实在是太高了,据我们对贵公司的产品调查,其他的同类的都在1万元左右,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贵公司的产品肯定有独特性,解释一下贵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如此昂贵。 卖:好的,现在由我们的产品经理为各位再次详细介绍我们的产品。······················································· 根据市场上贵公司的影响力和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一般注重价格理性消费,更加注重售后服务,而且也注重环保效益,而

与教材对话

与教材对话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努力成为一种对话的文本,而不是“独白”的文本。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通过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不仅要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树立这种对话观,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同样也需要树立这样的对话观。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不是一味的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材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依然是重要的资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十分必要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创造性的“用教材教”的能力。 倾听:意图是什么?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使用以来,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教材所提供的话题贴近学生,有利于让学生参与、体验,对儿童现实生活有具体帮助。教材提供的范例匠心独具,从小处入手但很大气,由表及里寓意深刻。作为教师在与教材对话的时候,不仅要由教材引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也要作为一个倾听者,深入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从而更好的在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基础上指导学生更道德的生活。 倾听者是全神贯注的,是将对方的话语融会贯通地理解的,而不是支离破碎、断章取义。这也就是说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注意课题与课题、课题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甚至不同年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聚精会神地读,融会贯通地想,才能更好地倾听到教材传达的意图。 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一课中“我们的校园文化”话题,教材呈现的生物窗、光荣榜、文化墙、喷水池……的意图是什么呢?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校园现象是我们因循但不能拘泥的。但我们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让学生们去探索发现、一起交流?当我们回到这一单元,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学校和社区”不正是一个逐步扩大的社会生活范围吗?学生们的社会生活正是从家庭、学校和社区这样的时空环境变化开始,进一步感受与不同的时空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学习、休闲等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与家人、同学、邻居……交往体验逐步扩大的社会关系。思考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教材是通过校园文化现象是让学生有一个参与学校活动与人际交流的平台:那个光荣榜是我们了解他人的一个窗口;

书包与课本的对话精选作文

书包与课本的对话精选作文 皎洁的明月爬上夜当空,散发着光辉。可在一幢单元楼里,中小学生张家慧的眼神却是黯然无光。“啊~”张家慧沉重地打了个哈欠。“都十点了,我终于可以睡了。”她喃喃自语道。原来,今天教师布置的作业如山,张家慧一回到家,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写作业,连用晚餐都是两三口了事。 张家慧开始整理书包。诶,瞧那原本光鲜亮丽的书包,已经被书撑得破烂不堪。“《语文资料包》,嗯,明天用会用到,放进去;《数学课堂作业本》,《语文回家作业本》,《口算》,语文卷,数学卷,上面有回家作业,必须带上;《草稿本》,《中小学语文教材全解》,《数学课课通》,以防万一,也带上……”她整整整理了十分钟,才将明天要带的书整理齐全。入睡。 突然,张家慧的书包里头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书包也时不时地蹦弹两下。细听,只见书包仿佛在发火:“瞧瞧你们,把小主人可害惨了!连我也被你们弄得面目全非!” 《语文资料包》连忙站出来:“什么呀!明明就是小主人的教师把小主人和你害惨了!我《语文资料包》,至少有三个鸡蛋那么重,可她的教师却让小主人天天带着我。这不是小主人教师的错吗?” 《语文资料包》话音刚落,《数学课堂作业本》、《口算》抢过话茬。它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虽然分量轻,但是我们的内容可不简单。教育局的那些人把我们这些习习题本编得越来越难,每天把小主人弄得绞尽脑汁才想得出答案。我觉得,应该是教育局的人的错!”

“我同意《语文资料包》的观点!那一定是教师的错。每天教师都会布置很多作业,就算小主人在学校拼命的做,回家作业还是像山一样高。如今,我这么厚,用了才半个月不到,都快结束使命了!”《语文回家作业本》愤愤不平。 “我才是最苦的呢”,《草稿本》嚷嚷,“我身上伤痕累累,作业还是一点儿不少——” 《草稿本》话音未落,《中小学语文教材全解》发表意见:“我听说,市场上有一种叫‘素质教育’的良药。没准小主人吃了,情况定有所好转!” “得得得~”书包不屑一顾,“那哪是什么良药,隔壁书包的小主人思成吃了这种药,更累了!” “哈欠——”张家慧翻了个身,继续睡。书包和课本们不约而同地长叹一声,也入睡了。 房间里只听到鼾声。

为何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浅谈〈〈课标》中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一、为何要加入教科书编者” (一)社会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批判与质疑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 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中提出,现有语文教材中文章存在内容失实、篡改经典等问题,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收获》杂志副主编叶开在博客中,写了《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等多篇博文,以此来炮轰语文教材事实的缺失。还有民间研究团体认为: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有赞美母亲的、有提倡发明的、有呼吁环保的、有歌 颂伟人的…?但大部分是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的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以此来质疑教材儿童视角的缺失。还有其他社会人士也对教材经典课文的缺失和儿童快乐的缺失等提出了质疑。 有研究人员认为,出现这些原因,主要是教材编写者想借名篇名著”,把 编写意图加进去,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至于原文是否有这种观点、 想法,并没考虑。此看法将教材编写者推到了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 (二)语文教学的需求 十年前的实验版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课堂上出现了对话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摆脱传统的满堂问”、满堂灌”等弊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有些教师已经学会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运用到了白己的课堂教学当中,也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会出现无所适从,误解对话的情况;会有实施过程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会出现空 对话”伪'对话”泛对话”等)。但还是会有教师在教学时出现越位或不到位,备课 时解读文本过深,讲解过度,拓展过宽,忽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忽略了学 生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缺少与教 科书编者的真正对话。 二、为何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

倾听与对话教学

倾听与对话教学 ——做智慧的教师 学生的知识生成以及自主能力的发展都是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而得以实现。“倾听对话教学”的课堂基本形式: 话题(问题)引领——倾听质疑(各抒己见)——合作与交流——梳理提升——回应(自我检测)——新话题 第一步,课前对话。教师课前与教材对话,与资料对话,学生课前与教材对话,预习教材,寻找新课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学生课前自我对话,思考新课学习会联系哪些原有的知识,自己现在掌握的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再巩固一下。 第二步,课中对话和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生生与问题对话,与文本对话,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从知识结构和整体课程目标出发,引导学生自己课前发现的问题,合理统整,补充部分学习议题,使问题结构化,以利学生认知形成体系,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打下基础。 第三步,学习检测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堂学习的核心问题进行检测,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个性差异,采用多元评价办法,及时对各个学习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对恰当的评价。 第四步,课后对话。教师课后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认知效果。教师课后自我对话,针对教学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不足,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立课程目标,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教给学生对话的方式方法、对话时的情感态度等。帮助其形成了有关思想、价值观的更深层的对话。 学会倾听的方法是: 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 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能提出新颖的想法; 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形成自己观点。 默化和非语言传递,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就是这个人字,学生需要教师的支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是全方位的模仿。

人教版和仁爱版教材对话部分的比较研究

人教版和仁爱版教材对话部分的比较研究随着世界多元化的推进,各种版本的教材蜂拥而至,出现了“一纲多本”的情况。因此,对英语教材的评价显得极其重要。本论文旨在对人教版教材和仁爱版初中教材的对话部分进行分析、比较,期望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两版教材的异同点以及问题所在,并围绕“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主要目的,为今后教材对话部分的编写和教师使用教材提供意见和建议。本文以人教版和仁爱版初中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程晓堂的教材内部评价理论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两版教材的对话部分的思想性、对话部分的文本内容和对话部分的编排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通过对对话部分的思想品德、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对思想性进行分析;通过话题及功能、语言的真实性和地道性对对话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话活动的设置、对对话的重视程度以及技能运用情况来分析对话部分的编排特点。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在对话部分的思想性方面,两套教材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情感态度重视程度相同,体现的文化意识更侧重于“生活方式”。从对话文本内容来看,两版教材对话部分的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话题类型不充沛,缺少《课标》中提出的“安全与救护”类话题。对话中功能意念的分布情况与《英语课标》中功能表内容相符,对话材料都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地道性,但也存在编造对话材料的现象。从对话部分的编排来看,两版教材的对话活动都很丰富,并且编排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对话活动难度基本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之处是,人教版对话部分的各类思想品德要求分布更

均衡,包含的思想品德内容更全面,且对话活动的趣味性更强,而仁爱版关于《课标》中的各类情感态度分布更均衡,对综合运用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确定专题的思路开阔,安排了: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等专题。 ①本册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从范围来看,涵盖了古、今、中、外;就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②教学内容前后环环相扣,上下册相互联系。例如:下册的“田园生活”与上册的“科技成就”营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以联系两个主题举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人生观。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例如在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我仿佛看到了……、我体会到了……”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本册教材的自主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①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体会人物的心情,实现心灵沟通。②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泡泡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和作者进行交流,达成心灵思想共识。③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小林、小东两个学习伙伴。他们的对话就是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通过对话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④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教材中的阅读提示,给学生一个心灵启示,让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开展对话。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引入实践。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例如:《乡下人家》课文后安排了“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本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学习收获,并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使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

浅谈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浅谈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浅谈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江苏泰州市兴化合陈中心小学(225300)王翠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这么阐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的新课标这样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实验版,2011年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说。经过几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对话”:一是人本对话,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细读新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我这样解读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一、语文教师为什么要与编者对话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与凭借,它是教科书编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大体合适的普通文本,精心加工成合适的课文。 在“对话”中增加“教科书编者”一说,目的是强调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编者意图,增强“标准”意识,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更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升对话的质量。 二、语文教师如何与编者对话 就语文课来说,编者的意图、课文传达出来的情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等都是为培养儿童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解读文本。但如何做到正确、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定位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教科书编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编写教科书时,文本的第一任细读者就是他们。正是他们细读了,才有可能编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 (一)与编者对话,理清编写体例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师要与全套书、全册教材对话,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和整体安排;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理清编者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这样就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了。再者,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会将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成果,接受对象的知识能力、情感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等相关知识和因素渗透到教科书中。因此,教师与编者对话更要弄清编者意图,从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与编者对话,透彻理解教材 1.关注单元主题 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如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心中有祖国”,第二单元主题为“人间真情”,第三单元主题为“奋斗与生存”……我们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这一单元教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保障。 2.关注训练重点 教材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个系统在课标和参考用书上可以找到相应的阐述。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生

英语课本教材对话

ⅠWords and Expressions Youth[ju:θ] Day青年节 celebrate[?sel?bre?t] v. 庆祝 smash[sm??] n.撞击 favorite[?feiv?rit] adj.喜爱的 diligent [?d?l?d??nt] adj.勤奋的

ⅡConversation Mike : Hey, John. Youth Day is coming. John : Yes .What shall we do to celebrate? Would you like to go dancing or go to see a film? Mike: O h, I’m thinking about seeing a film. And I want to know which movie you like. John : Well. It’s said that So Youth is very popular recently. It’s directed by ZhaoWei. Mike : That movie is a smash. ZhaoWei is my favorite star. John : She is a famous actress in China. I like her too. She is a diligent actress. Mike : She has played the leading roles in many films, such as Hua Mulan, Painted Skin and so on. John : Now she becomes a director. So Young is her first work. Mike : I am expecting to see her new movie. John : Me too . L et’s go to the cenema. Notes: 1.Youth Day is coming.

对话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在对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引博,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先收集一些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做成PPT,与学生一起欣赏,但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宇宙的秘密。我抛出一话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银河有哪些了解呢?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马丁布贝尔)。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是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的教学,它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对话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先对对话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接着介绍了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特点;然后对对话式语文教学的主要构成从四方面即师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学生自我的对话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最后对对话式教学具体环境的创设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假对话”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对话教学平等和谐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对话”已成了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日常人际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成为一部分人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对话”似乎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而一个新的时代精神当然会对该时代的教育思想获得新的内涵起着巨大的作用,“对话”必然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对话教学也就成了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世界著名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一些与素质教育相悖的问题。从课堂教学生态的角度看,至少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教师的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2、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 3、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造成教师教育民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些问题不解决,课堂教学就很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对话,对于当前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培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对话: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作者:刘锋时传…更新时间:2007-2-27 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8~9年级)于2003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在几年里,此套教材在南至广西、北至黑龙江的广大实验区进行实验。在教科书编写、修订与使用的过程中,教材编写组、各级教研部门和教学一线教师建立了通畅的对话与交流渠道。在此过程中,编写与修订工作服务于教学一线的需要;同时,教科书也引领了教学实践的变革,实现了多方的共同发展。 以下对话根据教材分册主编刘锋与哈尔滨市教研员时传朴、区教研员丁召民、教师刘松的一次座谈录音整理。 突出实验基础,注重知识整合 刘锋(主编):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对打牢和提升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极为重视。为了教学过程能顺利开展,为了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实验器材,学习测量知识,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为今后进行实验探究创造条件。第二章从整体上介绍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形形色色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物理学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学会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初步认识物体的微观结构,初步了解能量的观点,为后续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运用理性思维打下基础。 丁召民(教研员):让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是教科版教材的一个很好创意。新教材由一系列的实验活动组成,几乎每节课都要动手做实验,课后作业也包含了大量的家庭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边学边实验。但是,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学校的实验室学习。因此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解决学校仪器不足这个普遍问题。 刘松(教师):品味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发现新教材独有的魅力。从大处看,教材先将物理学的框架构建出来,并用“能量”这条纽带将各知识块联系起来,把能量的概念贯穿于每一种运动形式之中,把能量的观点渗透到每一部分内容之中,完整地诠释了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和学生在感受这种联系的同时,会进一步去思索更广泛的各学科之间乃至各领域之间的联系。能量观点的渗透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光的世界里》一章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和探究活动,从能量角度描述了光的传播,加深了对焦点、实像和虚像等概念的认识。这种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再从小处着眼,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科学探究的循序渐进,都纳入了教科书的框架,从而使物理学变得有血有肉,独具魅力。 时传朴(教研员):“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看似简单,实际很不容易。我们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对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难度更大,因为常年积淀下来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想改变确实困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一件事:先拿出自己当年最满意的一节课,再拿起新教材,重新去设计一下,然后逐渐地去重新审视每一节课,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观念。 这套教材较为注重知识内容的建构和整合,体现了以物理为基础、关注学科渗透和综合理科的教育思想。例如:《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两章的知识,以二力平衡为线索对物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浮力、升力等概念及规律进行了结构性整合;在《功与机械》部分,以做功为主线探讨机械及其工作的本质,摆脱了以往教科书中机械的内容同功的内容脱节,功的概念学完之后缺乏具体应用的弊端。 内容源自生活,营造“情境物理”

教学反思:从一堂课看教师与教材的有效对话

教学反思:从一堂课看教师与教材的有效对话 教学反思:从一堂课看教师与教材的有效对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的课文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的说明文。第一篇文章是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第二篇是吴冠中的《桥之美》,第三篇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第四篇是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第五篇是陈从周的《说屏》。 一位教师在教《说屏》这篇课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会作者对屏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带领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个定义;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4、文中引用古诗文有什么作用?45分钟的课中,前三个问题的研读用了31分钟,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用了5分钟。执教的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声音悦耳,语言简洁,板书优美。一节课上下来流畅清晰,学生能达成老师所设定的目标。但是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原因在于教师和教材的对话不到位,教师没能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一节课是否是好课,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恰当。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材,教师要能和教材进行有效的对话;二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情,能和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学情是千变万化的,在这里,我姑且仅对教师和教材的对话的进行讨论。 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教材编写者有这样一些话:"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这些话提示着教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学本单元的重点是说明文抓住特征介绍事物,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和说明文中的文化内涵。而执教本课的这位老师,设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屏'的知识",这显然偏离了语文的目标。如果这是一节建筑课或是室内装饰课,那么了解有关屏的知识才是重点,但这是一节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学这一篇获得读这一类文章的钥匙",学习《说屏》这篇课文,不是要学会制作屏,而是要获得读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的方法。 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不是"什么是屏",而是"如何说屏"。《说屏》是如何说屏的呢?"说明文抓住特征介绍事物,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和说明文中的文化内涵"这些教学目标是不是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必须涉及呢?是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能很好的承载这些教学内容呢?显然不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在这一课中并不典型,因为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仿佛在随意的闲聊中向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因此没有非常清晰的说明顺序,也没有鲜明的说明方法,选择这两个教学内容是不合适的。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在这一课中确有体现,但不是这一课独有的特点。这篇课文被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五课,前面四课《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中都很好的体现了说明文的这一特点,在《说屏》中如果再把语言的准确、周密作为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