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酶抑制剂(50×)

磷酸酶抑制剂(50×)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514705.html,

磷酸酶抑制剂(50×)

简介:

磷酸酶抑制剂(50×)为多种磷酸酶抑制剂混合液,可有效抑制酪氨酸磷酸酶、丝氨酸磷酸酶、苏氨酸磷酸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等各种磷酸酶。适用于动物细胞或组织蛋白的提取,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蛋白质磷酸化,常用于动物细胞或组织中蛋白激酶活性和信号传导的研究。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按照缓冲液:磷酸酶抑制剂(50×)=49:1的比例,配制1×的含磷酸酶抑制剂的工作液,

或者直接把磷酸酶抑制剂加入所需工作液中混匀即可。

注意事项:

1、 尽量减少反复冻融的次数,以免失效。

2、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编号 名称 CS0145 CS0145 Storage 磷酸酶抑制剂(50×) 1ml 5ml -20℃ 使用说明书 1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方法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514705.htm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10NO.16AUG.2010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方法进展* 刘振凯1艾 菁2耿美玉1,2△ (1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 摘要: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 )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等相关信号通路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已经成为肿瘤靶向性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对靶向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抗肿瘤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抑制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 R730.5,R9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273(2010)16-3134-04Advances in Research of Protein-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s as Anticancer Drug* LIU Zhen-kai 1,AI Jing 2,GENG Mei-yu 1,2△ (1Marine drug and food Institut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003,China;2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201203,China ) ABSTRACT: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PTKs)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promosing therapeutic targets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human diseases and in particular several types of cancer.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vasion,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of many tumors.An effort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more effective PTK inhibitors represents an attra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cancer therapy.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PTKs with a view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PTKs. Key words:Protein-tyrosine kinases;Antitumordrugs;Small-molecule inhibitors;Inhibitors screening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CLC ):R730.5R915Document code:B Article ID:1673-6273(2010)16-3134-04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No 30725046) 作者简介:刘振凯(1983-),男,硕士。研究方向:分子药理学。E-mail :lzkai111@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514705.html, △通讯作者:耿美玉(1963-),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 :mygeng@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514705.html, (收稿日期:2010-05-07接受日期:2010-06-0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是细胞毒类药物,这类药物大多存在难以避免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等缺点[1]。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给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理念带来了巨大转变。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筛选发现选择性强、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2]。 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质,它们能催化ATP 分子上的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使其发生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分为受体型和非受体型两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目前至少已有近六十种分属20个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被识别。不同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和配体结合后,受体自身发生二聚化或结构重排,并进一步使受体胞内区特异的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或交叉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3]。它们在信号由胞外转导至胞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种胞浆蛋白,现已经确认的有约30种,分为10大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死亡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蛋白酪氨酸激酶功能失调则引发生物体内一系列疾病。大量资料表明,超过50%的原癌基因和癌基因产物都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它们的异常激活或过度表达将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周期紊乱,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4]。 同时,酪氨酸激酶调控异常还与肿瘤的侵袭、 转移,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化疗抗性等密切相关。事实上,以酪氨酸激酶为靶点进行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已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策略 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策略主要分为胞外、胞浆和核内三个层面:细胞外策略主要是针对于受体型,配体与受体的生物拮抗剂以及特异性抗体,通过拮抗配体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5];胞浆内策略主要分为抑制激酶区的激酶活性和拮抗酪氨酸激酶与其下游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6];核内策略主要是利用miRNA 降解或者干扰酪氨酸激酶的mRNA ,抑制激酶的蛋白表达而达到抑制激酶活性的目的[7,8]。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抑制激酶区激酶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而本文也主要是针对这部分抑制剂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酪氨酸激酶的自磷酸化过程和催化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的过程都涉及到ATP 上磷酸基团的转移,这一反应过程是酪氨酸 3134··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88年Tonks等首次在人的胎盘细胞中分离和纯化了第一个37kDa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 PTP1B是一种胞内PTP,位于内质网,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与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共同维持着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平衡,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 PTP1B属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专一水解芳香族磷酸,如磷酸化酪氨酸(phosphotyrosyl,pTyr)残基上磷酸根的酶,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或其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作用,对胰岛素信号转导进行负调节,组织细胞中PTP-1B过表达都会降低PTK的活性,使胰岛素受体无法与胰岛素结合,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 PTP-1BDNA的启动子上有一个转录因子Y盒结合蛋白-1的结合位点,它的过度表达可使PTP-1B的表达水平增加。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减少其表达后,

PTP-1B的表达随之降低,呈正相关趋势。 PTP-1B在体内没有自身的特异性受体,而是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与PTP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协同作用,调控蛋白底物中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对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功能进行调节。 1PTP-1B的生理功能 目前研究发现PTP-1B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1)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receptorsubstrate,IRS)等信号蛋白作用,使这些蛋白调节区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进而阻断胰岛素信号级联反应的下传,在胰岛素信号中起着负调控作用。与II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 (2)在瘦素信号传导过程中,通过降低转录激活子-3(STAT-3)和Janus激酶-2(JAK-2)的磷酸化水平,在瘦素信号中起负调控作用。与肥胖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 (3)PTP-1B通过与生长因子等底物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生长周期的调节,与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PTP-1B在催乳素信号传

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

常用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酶抑制剂的贮存与工作液浓度 在与蛋白相关的检测中,首先最关键的一步便是蛋白质的提取。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加和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质的降解。另外在磷酸化蛋白的研究过程中,磷酸酶抑制剂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总结了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PMSF,Leupeptin 亮肽素,Aprotini n抑肽酶,Pepstatin胃蛋白酶抑制剂,EDTA-Na2等以及磷酸酶抑制剂NaF氟化钠,Na3VO4 原矾酸钠,BETA-glycerophosphate 甘油磷酸钠,Na2P2O4 焦磷酸钠等。对这些蛋白酶抑制剂的溶解配制,贮存液与工作液浓度,保存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蛋白酶抑制剂 PMSF: 特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凝血酶,也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可逆的地面处理)。 溶解性:溶于异丙醇,乙醇,甲醇和丙二醇果>10mg/ml。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在100%异丙醇, +25℃时稳定至少9个月 分子量: 使用:贮存浓度:200mM,工作浓度:1mM Leupeptin 亮肽素 特性:抑制丝氨酸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如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纤溶酶,和组织蛋白酶B 溶解性:高度溶于水(1mg/ml)。4℃一周稳定,分成小份冷冻在-20℃至少6个月 分子量:C20H38N6O4 x 1/2 H2SO4: C20H38N6O4 x 1/2 H2SO4 x H2O:

使用:贮存浓度:1mg/ml,工作浓度 ug/ml (1mM) Aprotinin抑肽酶 特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高活性。不抑制凝血酶或因子X。 溶解性:易溶于水(10mg/ml)或缓冲液(例如,tris,,)。pH约7-8的溶液在4℃可保存1周,分装保存在-20℃可至少保存6个月。避免反复冻融, pH>的碱性环境可使其灭活。 分子量:6,512 使用:贮存浓度:1mg/ml, 工作浓度:– ug/ml– uM) Pepstatin胃蛋白酶抑制剂 特性:抑制天冬氨酸(酸)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肾素,组织蛋白酶D,凝乳酶,许多微生物酸性蛋白酶 溶解性:溶于甲醇约1mg/ml;可溶于乙醇,过夜溶解可达到1 mg/ml;在6当量乙酸中溶解度为300ug/ml。4℃稳定一周,分装储存于-20℃时可保存1个月分子量: 使用:贮存浓度:1mg/ml,使用浓度:μg/ml(1 μM) EDTA-Na2 特性: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溶解性:溶于水至,在pH8-9的条件下,4℃稳定至少6个月 分子量: 使用:工作浓度:– mg/ml– mM),不需现用现配,在溶液pH值调至8-9时再加入。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1、移植排斥反应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各种致病因子有着非常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对细菌、病毒、异物、异体组织、人造材料等“异己成分”进行攻击、破坏、清除,这种复杂的免疫学反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保护机制。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后者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这种免疫学反应就是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现象,涉及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发生原因主要是受体和移植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不同。因此,供者与受者HLA的差异程度决定了排异反应的轻或重。除同卵双生外,二个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供受者进行配型时,选择HLA配型尽可能地接近的供者,是减少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 2、发病机制 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而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 (1)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移植物中供体的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丰富的HLA-Ⅰ和Ⅱ类抗原,是诱发排斥反应的主要致敏原。在移植物植入受体后,随着移植物的血液循环重建,供者的HLA-Ⅰ和Ⅱ类抗原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受者的免疫系统,受者的免疫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即可引发下述一系列免疫反应: CD8+细胞毒性T细胞前体细胞与供者HLA-Ⅰ类抗原结合后活化增殖为成熟的细 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物产生攻击效应;CD4+T辅助细胞识别供体HLA-Ⅱ类抗原,促使抗原递呈细胞释放IL-I,后者可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和释放IL-2,IL-2可进一步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并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提供辅助信号;除了IL-2之外,TH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 应正常值列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二氧化碳结合力) 2O~30 mmol/L (一氧化碳定性)(—) (a羟丁酸脱氨酶) 90~22O IU/L (磷酸肌酶激酶) 25~170 mmol/L (乳酸脱氢酶) 40~100 mmol/L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16 (血清白/球蛋白)~2-3g (高密度脂蛋白〕~ mmol/L (低密度低蛋白)~ mmol/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3 mmol/L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mg/ml (免疫球蛋白) 9~23 mg/ml (免疫球蛋白)~ ml (铁蛋白) 20~200 ng/ml (蛋白电脉) 3~ % (蛋白电脉)~ % (蛋白电脉)~ % (蛋白电脉)~ % (纤维蛋白原) 2~4g/L () 44~133 µmol/L

(肌酐清除率) 80~120 ml/分 (血糖)~ mmol/L (血淀粉酶) 40~160 U (补体)~L (抗链O) 1:400以下 (类风湿因子)(—) (肥达氏反应)(—) (外裴氏反应)(—) (癌胚抗原)<5mg 血生化 项目结果 ----------参考值---------- 谷丙转氨酶-ALT 0 ~ 40 U 尿素~ 7 mmol/L 血肌酐 40 ~ 130 umol/L 血尿酸 180 ~ 410 umol/L 胆固醇~ mmol/L 甘油三脂~ mmol/L 葡萄糖~ mmol/L 总胆红素 3 ~ 24 umol/L 项目谷丙转氨酶-ALT 临床意义正常时,谷-丙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当、心肌病变、

常见蛋白酶抑制剂

当前位置:生物帮 > 实验技巧 > 生物化学技术 > 正文 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剂大全 日期:2012-06-13 来源:互联网 标签: 相关专题:解析蛋白酶活性测定聚焦蛋白酶研究新进展 摘要: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 恩必美生物新一轮2-5折生物试剂大促销! Ibidi细胞灌流培养系统-模拟血管血液流动状态下的细胞培养系统 广州赛诚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专题 蛋白酶抑制剂 破碎细胞提取蛋白质的同时可释放出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需要迅速的被抑制以保持蛋白质不被降解。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水解。以下列举了5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和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因为各种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调整各种蛋白酶的浓度。由于蛋白酶抑制剂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极低,尤其应注意在缓冲液中加人蛋白酶抑制剂时应充分混匀以减少蛋白酶抑制剂的沉淀。在宝灵曼公司的目录上可查到更完整的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表。 常用抑制剂 PMSF 1)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和巯基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 2)10mg/ml溶于异丙醇中; 3)在室温下可保存一年; 4)工作浓度:17~174ug/ml(0.1~1.0mmol/L); 5)在水液体溶液中不稳定,必须在每一分离和纯化步骤中加入新鲜的PMSF。 EDTA 1)抑制金属蛋白水解酶; 2)0.5mol/L水溶液,pH8~9;

新型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的合成、生物活性及分子动态模拟研究

新型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的合成、生物活性及分子动态模 拟研究 目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是新的抗肿瘤药物研究靶点。为寻找新的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SHP2抑制剂,本课题以文献报道的SHP2抑制剂GS493,SHP836等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苯磺酸和吡嗪胺两类新的衍生物;测试了苯磺酸类衍生物对SHP2蛋白活性中 心的抑制作用;在细胞水平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 MDA-MB-231和非小细胞肺癌NCI-H1975的增殖抑制活性;选择活性较好的化合物If、IIe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以探讨它们与SHP2作用的具体模式及对SHP2的选择性。方法:1.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1)保留GS493的苯基腙吡唑啉酮以及磺酸基团,用内脂环或酰胺代替1位苯环的硝基,3位苯环的硝基替换为氟、甲氧基等基团,设计了12个目标化合物 Ia-Il。其合成方法为:对硝基苯甲酸经酰氯化,再与胺反应形成酰胺,然后再将其硝基还原,重氮化,还原,得到N-取代-4-肼基苯甲酰胺中间体;对氨基苯磺酸经过重氮化,与取代苯甲酰乙酸乙酯耦合得到4-{2-[1-乙氧基-3-(4-取代)-1,3-二氧代丙-2-基]肼基}苯磺酸中间体,其再与N-取代-4-肼基苯甲酰胺中间体反应得到目标产物Ia-Il。(2)保留 SHP836,SHP099的吡嗪胺结构,3位引入新的芳环或芳杂环替代二氯 苯环,6位引入大位阻的取代哌嗪基团,设计了12个目标化合物 IIa-IIl。其合成方法为:以2-氨基-3-溴-6-

蛋白质提取过程中常用的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详细使用说明

蛋白质提取过程中常用的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详细使用说明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514705.html,/html/980.html 在与蛋白相关的检测中,最关键的一步便是蛋白质的提取。在提取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加入以防止。另外在磷酸化蛋白的研究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详细总结了常用的PMSF、 Leupeptin亮肽素、Aprotinin抑肽酶、Pepstatin胃、EDTA-Na2等以及NaF氟化钠、Na3VO4原矾酸钠、Beta-glycerophosphate甘油磷酸钠、 Na2P2O4焦磷酸钠等的溶液配制、贮存液与工作液浓度及保存条件。一、蛋白酶抑制剂 PMSF:特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凝血酶,也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溶解性:溶于异丙醇、乙醇、甲醇和丙二醇里>10mg/ml。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在100%异丙醇,25℃时稳定至少9个月。分子量:174.2使用:贮存浓度 200mM,工作浓度1mM Leupeptin 亮肽素特性:抑制丝氨酸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如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纤溶酶和组织蛋白酶B。溶解性:高度溶于水(1mg/ml)。4℃一周稳定,分成小份,冷冻在 -20℃至少6个月。分子量:C20H38N6O4×1/2 H2SO4:475.6 C20H38N6O4 x 1/2 H2SO4 × H2O:493.6使用:贮存浓度1mg/ml,工作浓度0.5 ug/ml (1mM)。 Aprotinin抑肽酶特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高活性。不抑制凝血酶或因子X。溶解性:易溶于水(10mg/ml)或缓冲液(例如0.1M tris,pH8.0)。pH约7~8的溶液在4℃可保存1周,分装保存在-20℃可至少保存6个月。避免反复冻融, pH>12.8的碱性环境可使其灭活。分子量:6,512使用:贮存浓度 1mg/ml,工作浓度0.06~2.0 ug/ml(0.01~0.3 uM)。 Pepstatin胃蛋白酶抑制剂特性:抑制天冬氨酸(酸)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肾素、组织蛋白酶D、凝乳酶、许多微生物酸性蛋白酶溶解性:溶于甲醇约1mg/ml;可溶于乙醇,过夜溶解可达到1 mg/ml;在6当量乙酸中溶解度为300ug/ml。4℃稳定一周,分装储存于-20℃时可保存1个月。分子量:685.9使用:贮存浓度1mg/ml,使用浓度0.7 μg/ml(1 μM)。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ALT (谷丙转氨酶)0~4O IU/L 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2O~30 mmol/L AST (谷草转氨酶)0~45 IU/L CO (一氧化碳定性)(-) TP (总蛋白)60~80 g/L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22O IU/L ALB (白蛋白)35~55 g/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170 mmol/L ALP (碱性磷酸酶)40~160 IU/L LDW (乳酸脱氢酶)40~100 mmol/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50 IU/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16 TBIL (总胆红素)1.7~17.1μmol/L A/G (血清白/球蛋白)3.5~5.5/2-3g DBIt (直接胆红素)0~6.0 μmol/L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1.91 mmol/L Crea (肌酐)44~133 µmol/L VLDL (低密度低蛋白)0.11~0.34 mmol/L Ua (尿酸)90~360 µ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3 mmol/L UREA (尿素氮)1.8~7.1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GLU (血糖)3.61~6.11 mmol/L IgA (免疫球蛋白)0.9~4.5 mg/ml TG (甘油三脂)0.56~1.7 mmol/L IgG (免疫球蛋白)9~23 mg/ml GHO (胆固醇)2.84~5.68 mmol/L IgM (免疫球蛋白)0.8~2.2 ml Mg (血清镁)0.8~1.2 mmol/L SF (铁蛋白)20~200 ng/ml K (血清钾)3.5~5.5 mmol/L α(蛋白电脉)3~4.9 % Na (血清钠)135~145 mmol/L β(蛋白电脉)3.1~9.6 % Cl(血清氯)96~108 mmol/L γ(蛋白电脉)6.6~13.7 % Ca (血清钙)2.2~2.7 mmol/L δ(蛋白电脉)9.5~20.3 % P (血清磷)0.97~1.61 mmol/L Fdg (纤维蛋白原)2~4g/L

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指南

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指南 1 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指南 抑制剂 工作浓度 分子量 抑制蛋白酶种类 稳定性 AEBSF终浓度1mM MW:239.5不可逆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胰蛋白酶,糜 蛋白酶,纤溶酶,凝血酶及激肽释放酶. 可溶于水,其pH7的水溶液在4o C可保持稳定1-2个月,在pH>8的情况下会发生缓慢水解 Aprotinins 抑肽酶终浓度2ug/ ml MW:6512 可逆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纤溶酶,激肽 释放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但不抑制凝血酶和 Factor Xa。 非常稳定,当pH>12.8时失去活性,可溶于 水(10mg/ml),-20o C下可长期保存 Bestatin终浓度10uM MW:308.4 可逆的丙氨酰-氨基肽酶抑制剂, 工作液可保存一天,1mM的甲醇贮存液在 -20o C可保存至少一个月 E-64 Protease Inhibitor终浓度10uM MW:357.4 不可逆的半胱氨酸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半胱氨酸 酸蛋白酶而不会影响其他酶的半胱氨酸残基,与小 分子量的巯基醇如beta-巯基乙醇不会产生反应, 具有高度特异性。工作液在正常pH值下可保持稳定数天,1mM的水溶液在-20o C可保存几个月 EDTA, 4Na终浓度10mM MW:380.2 金属蛋白酶的可逆性螯合物,可能同时影响其他金 属依赖性生物过程。其水溶液很稳定,其贮存液(pH8.5的0.5M 水溶液)在4o C可保存数月 Leupeptin, 半硫酸盐 亮抑酶肽(亮肽素) 终浓度100uM MW:493.6 可逆的丝氨酸及半胱氨酸蛋白酶制剂,可抑制胰蛋 白酶样蛋白酶及一些半胱氨酸蛋白酶如:Lys-C内 切蛋白酶,激肽释放酶,木瓜蛋白酶,凝血 酶,Cathepsin B及胰蛋白酶。 工作液的稳定期为数小时,贮存液(10mM 水溶液)在4o C时稳定期为一周,-20o C时 稳定期为一个月 Pepstatin A 终浓度1uM MW:685.9 可逆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可抑制胃蛋白 酶,Cathepain B&L,血管紧张肽原酶(renin)及以1mg/ml溶于甲醇,搅拌过夜可以 1mg/ml溶于乙醇,333mg/ml溶于6N的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为了方便朋友们查询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特此整理如下:(如有与下列正常值有差异者,请以所在医院的正常值为准)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临床意义: (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_1的中药抑制剂筛选

第46卷 第6期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Vol .46 No .6 2008年11月JOURNAL OF J I L I N UN I V ERSI TY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 Nov 2008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 21的中药抑制剂筛选 李婉南1 ,李 莹1 ,庄 妍1 ,李 贺1 ,陈颖丽2 ,赵志壮 1,3 ,付学奇 1 (1.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12;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130021; 3.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俄克拉荷马城73104,美国) 摘要:用含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 21催化结构域(ΔSHP 21)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得到 ΔSHP 21的高效表达,经分离纯化后,以ΔSHP 21为靶标,通过体外酶反应动力学实验,对157种中药水提液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筛选出两种对ΔSHP 21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中药:山茱萸和蒲公英,并对其I C 50及抑制类型做了进一步研究.为建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中药在治疗免疫疾病和糖尿病上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SHP 21);中药;抑制剂;筛选中图分类号:Q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89(2008)0621211206 Screen i n g Traditi onal Chi n ese M edi ci n es for I nhi bitors of Prote i n Tyrosi n e Phosphat ase SHP 21 L IW an 2nan 1 ,L I Ying 1 ,ZHUANG Yan 1 ,L I He 1 ,CHEN Ying 2li 2 ,ZHAO Zhi 2zhuang 1,3 ,F U Xue 2qi 1 (1.College of L ife Sciences,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2.A cade m 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and Herbs of J ilin P rovince,Changchun 130021,China; 3.Health Sciences Center ,O klaho m a U niversity,O klaho m a C ity 73104,USA ) Ab s trac t:W ith pT7as a vect or,ΔSHP 21,a recombinant p r otein containing the catalytic domain of p r otein tyr osine phos phatase SHP 21,was highly exp ressed in E .coli cells .The enzy me was further purified t o near homogeneity .W ith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enzy me as a target,aqueous extracts of 157traditi onal Chinese herb medicines were analyzed f or their abilities t o inhibit SHP 21.T wo most potent inhibit ors,na mely,cornel and dandeli on,were identified,and their I C 50values and inhibit ory typ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is study thus established a good syste m t o screen inhibit ors of SHP 21and de 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 m ent of i m munol ogical diseases and diabetes . Key wo rd s:SH22containing tyr osine phos phatase 1(SHP 21);traditi onal Chinese herb;inhibit or;screening 收稿日期:2008201215. 作者简介:李婉南(1975~),女,汉族,博士,讲师,从事蛋白质酪氨酸结构与功能的研究,E 2mail:wyshshk@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514705.html,.联系人:付学奇(1960~),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细胞信号传导与药物筛选的研究,E 2mail:fxq@jlu .edu .cn .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金(批准号:20060563;200705394;20080434).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 otein Tyr osine Phos phatase,PTPs )与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r otein Tyr osine Kinases,PTKs )协同作用,控制着蛋白质酪氨酸的磷酸化过程,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并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许多生理和病理现象都与此相关 [2] .研究表明,一些疾病如某些癌症、糖尿 病、白血病、免疫缺陷病、努南氏综合症等正是由于PTPs 的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导致的[3,4] ,因此 PTPs 已经成为继PTKs 之后又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SHP 21(SH22Containing Tyr osine Phos phatase 1),又称为HCP,SHPTP1或PTP1C,是含有SH2结构域的具有高度保守序列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亚家

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

来源:原创,转载请注明发布时间:2009-10-20查看次数:21 在与蛋白相关的检测中,首先最关键的一步便是蛋白质的提取。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 我们要经常加和蛋白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质的降解。另外在磷酸化蛋白的研究过程中,磷酸酶抑制剂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总结了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 PMSF Leupeptin 亮肽素,Aprotini n抑肽酶,Pep stat in 胃蛋白酶抑制剂,EDTA-Na2等以及磷酸酶 抑制剂NaF氟化钠,Na3VO4原 矶酸钠,BETA-glycerophosphate 甘油磷酸钠,Na2P2O4焦磷酸钠等。对这些蛋白酶抑制剂的溶解配制,贮存液与工作液浓度,保存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蛋白酶抑制剂 P MSF 特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如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凝血酶,也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可逆的地面处理)。 溶解性:溶于异丙醇,乙醇,甲醇和丙二醇果>10mg/ml。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在 100%异丙醇,+25 C时稳定至少9个月 分子量: 使用:贮存浓度:200mM工作浓度:1mM Leupeptin 亮肽素特性:抑制丝氨酸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如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纤溶酶,和组织蛋白酶B 溶解性:高度溶于水(1mg/ml)。4C 一周稳定,分成小份冷冻在-20 C至少6个 分子量:C20H38N6O4 x 1/2 H2SO4: C20H38N6O4 x 1/2 H2SO4 x H2O: 使用:贮存浓度:1mg/ml,工作浓度ug/ml (1mM)

Ap roti nin 抑肽酶 特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纤维蛋白溶酶, 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糜 蛋白酶的高活性。不抑制凝血酶或因子X。 溶解性:易溶于水(10mg/ml )或缓冲液(例如, tris ,,)。pH 约7-8 的溶液在4C可保存1周,分装保存在-20 C可至少保存6个月。避免反复冻融,pH>的 碱性环境可使其灭活。 分子量:6,512 使用:贮存浓度:1mg/ml,工作浓度:-ug/ml - uM) Pep stat in胃蛋白酶抑制剂 特性:抑制天冬氨酸(酸)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肾素,组织蛋白酶D,凝乳酶, 许多微生物酸性蛋白酶溶解性:溶于甲醇约1mg/ml;可溶于乙醇,过夜溶解可达到1 mg/ml ;在6当量乙酸中溶解度为300ug/ml。4C稳定一周,分装储存于-20 C时可保存1个月 分子量: 使用:贮存浓度:1mg/ml,使用浓度:卩g/ml(1卩M) EDTA-Na2 特性: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溶解性:溶于水至,在PH8-9的条件下,4 C稳定至少6个月 分子量: 使用:工作浓度:-mg/ml - mM),不需现用现配,在溶液pH值调至8-9时再 加入。 磷酸酶抑制剂 NaF氟化钠 溶解性:溶于水分子量: 使用:贮存液:5M 工作浓度:10-20mM Na3VO4原矶酸钠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参考模板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谷丙转氨酶(ALT)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二、谷草转氨酶(AST)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 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三、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四、碱性磷酸酶(ALP) 临床意义: (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复合物I (100×)使用说明书

使 用 说 明 书 ◆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复合物I (100×) ◆目录号1913 ◆使用手册 ◆实验室使用,仅用于体外

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复合物I (100×) 目录号:1913 目录编号包装单位 191301 1 ml 191302 1 ml× 5 适用范围: 抑制蛋白丝/苏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 产品储存: -20℃保存,一年有效。

产品介绍: 组织/细胞裂解时会释放出大量内源性蛋白磷酸酶,以各种方式催化磷酸化蛋白的去磷酸化,导致不同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差异。因此,裂解后的Western blotting,免疫共沉淀检测磷酸化蛋白质、和蛋白激酶活性测定等实验常规要加入外源性蛋白磷酸酶抑制剂,抑制磷酸化蛋白的去磷酸化,维持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 本公司研制的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复合物以国际上主流配方改进而成,主要成份为5种独立的蛋白磷酸酶抑制剂(钒酸钠、氟化钠、钼酸钠、酒石酸钠、咪唑),每一种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某一种或几种蛋白磷酸酶活性。该复合物优化的组成使其可以强烈抑制几乎所有重要的蛋白磷酸酶活性,包括蛋白丝/苏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以及ATP酶等。该复合物为100倍浓缩溶液,可直接加入任何组织类型和细胞的裂解产物中,均能有效抑制磷酸化蛋白质的去磷酸化,从而维护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适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检测磷酸化蛋白质、蛋白激酶活性测定等。 操作步骤: 临用前室温溶解磷酸酶抑制剂复合物I (100×),混匀,按照1:100比例加入到组织细胞裂解物中。 提示: ?避免反复冻融,第一次使用后,可按照每次使用量分装冻存。 临用前加入,终浓度为1×,蛋白磷酸酶含量特别丰富的组织,可以用2-3×。 完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与糖尿病之间的关 系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88年Tonks等首次在人的胎盘细胞中分离和纯化了第一个37kDa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 PTP1B是一种胞内PTP,位于内质网,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与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共同维持着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平衡,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 PTP1B属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专一水解芳香族磷酸,如磷酸化酪氨酸(phosphotyrosyl,pTyr)残基上磷酸根的酶,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或其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作用,对胰岛素信号转导进行负调节,组织细胞中PTP-1B过表达都会降低PTK的活性,使胰岛素受体无法与胰岛素结合,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

PTP-1BDNA的启动子上有一个转录因子Y盒结合蛋白-1的结合位点,它的过度表达可使PTP-1B的表达水平增加。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减少其表达后,PTP-1B的表达随之降低,呈正相关趋势。 PTP-1B在体内没有自身的特异性受体,而是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与PTP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协同作用,调控蛋白底物中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对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功能进行调节。 1PTP-1B的生理功能 目前研究发现PTP-1B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1)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receptorsubstrate,IRS)等信号蛋白作用,使这些蛋白调节区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进而阻断胰岛素信号级联反应的下传,在胰岛素信号中起着负调控作用。与II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