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及教案

课文原文

《水调歌头》

宋朝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

唐朝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淚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教案

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散文诗《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学习,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2.能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并朗读两首诗;

3.能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

3.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及如何欣赏其美。

教学方法

1.阅读法:通过朗读散文诗、学习诗歌中句子夹杂的典故等方式对其进行理解;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散文诗作者背景、经历等方面对诗歌背景、意义进行讲解;

3.情境法: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感受散文诗与其他体裁之间的差异。

2.理解《水调歌头》(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经历;

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3.学生朗读《水调歌头》。

3.感受《水调歌头》(10分钟)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诗歌要求写一篇作文,并在课后交给教师。

第二课时

1.反馈与检查(5分钟)

学生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2.理解《蝶恋花》(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欧阳修的背景和经历;

2.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3.学生朗读《蝶恋花》。

3.感受《蝶恋花》(10分钟)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两首诗歌进行总结,向学生介绍如何欣赏散文诗的美。

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水调歌头》和《蝶恋花》两首诗歌,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欣赏文学的同时,学生也收获了感悟人生的思考和提高审美情趣的能力。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及教案 课文原文 《水调歌头》 宋朝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 唐朝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淚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教案 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散文诗《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学习,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2.能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并朗读两首诗; 3.能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 3.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及如何欣赏其美。 教学方法 1.阅读法:通过朗读散文诗、学习诗歌中句子夹杂的典故等方式对其进行理解;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散文诗作者背景、经历等方面对诗歌背景、意义进行讲解; 3.情境法: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感受散文诗与其他体裁之间的差异。

2.理解《水调歌头》(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经历; 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3.学生朗读《水调歌头》。 3.感受《水调歌头》(10分钟)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诗歌要求写一篇作文,并在课后交给教师。 第二课时 1.反馈与检查(5分钟) 学生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2.理解《蝶恋花》(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欧阳修的背景和经历; 2.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3.学生朗读《蝶恋花》。 3.感受《蝶恋花》(10分钟)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两首诗歌进行总结,向学生介绍如何欣赏散文诗的美。 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水调歌头》和《蝶恋花》两首诗歌,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欣赏文学的同时,学生也收获了感悟人生的思考和提高审美情趣的能力。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色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nì )笑祷告(dǎo )花瓣(bàn ) 衍(yǎn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小组间朗读比赛: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 请其他小组根据刚才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点评小组朗读,并说明理由。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色花)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14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色花)[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培养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难点: 学习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导入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236300.html,]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课堂导入: 散文诗,一种体裁,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今天来学习《散文诗 两首》。 新课探究: 一、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 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二、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读准字音嘻匿嗅戈祷衍膝 棚 四、整体感知 1.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妈妈。 2.孩子变成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 就是瞒着妈妈 3.《金色花》一文中有的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 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认为呢?[来源:学+科+网]

【部编版】浙江省象山县贤庠学校七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 散文诗两首--荷叶 母亲

《荷叶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幼年的事”。 有一次,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着名的女作家冰心。 你来介绍一下冰心,好吗? 非常好,谢谢你!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回答(无私,很爱孩子,为孩子而骄傲,慈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母亲》! 形象的母女图导入,既介绍冰心与母亲之间的 亲密无间的关系,又突出母爱的无私。 2.听读释题: 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谢谢大家,有了你们的提示,我就有信心把课文读更好了! 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 (听老师朗读课文) 荷叶母亲 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 思考的过程!(适时表扬!不错) 你怎么理解?(个别学生回答)为什么?(联系课文的具体语句和内容) (预设1:把荷叶比喻母亲 提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 更正:把母亲比作荷叶,(能讲到这个点子上就“收”!) 预设2:由荷叶想到母亲—— 提示:不错,你根据整篇文章的行文布局来理解题目。 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回到预设1) 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 3.品读感悟: (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 学生回答(6.7自然段的内容,) (老师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 一齐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 学生回答 (预设1:荷叶遮莲图, 提示:“遮”突出实际的动作,能不能找一个更富有情感的词语? 预设2:荷叶护(爱)莲图,) 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 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 学生回答(慢慢的,倾侧,覆盖,散尽,勇敢慈怜,流转无力) (学生回答一个,就说:好,大家给这个词加上着重号。)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07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真挚淳朴的感情。 2.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写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文基调,提高自己的鉴赏诗文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 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二、先学环节 (一)了解作者,并完成相关测试。 走近作者(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二)走进文本(大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下面题目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勾画出来,查字典,寻求同伴解决) (三)自学检测(相信自己,顺利过关) 1.作者作品简介: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2.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攲斜(qī)荫蔽(yìn bì) 3.展示朗读 每个小组推荐一人朗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其他小组作评价或者示范。 三、后教环节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组鉴赏5-7段。 提示: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探究 1.5-7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觉得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作者怎么就会想起了母亲呢? 可能问题穿插: 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却不摇动了。 (作者的担忧解除了,所以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①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感动? 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那个躲在母亲身下的红莲。 ②作者怎么就想起母亲了呢?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A、结合图片分析,荷叶本身是脆弱的,但是在保护红莲的时候,显示出了勇 敢,正如母亲的身体是柔弱的,但是当她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时,会显示出巨 大的勇气和力量。 B、“雨点不住的打着”,说明雨势很强,但是在荷叶的遮挡下,这个暴雨却 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可见,荷叶的护莲力量之大。由此想到,雨点就 如那困难、挫折、磨难、烦恼等(心中的雨点),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 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 ③是啊,作者看到荷叶护莲,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就如那荷叶一样,保护着像 红莲一样的作者。那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 1、走近作者 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用“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4、问题探讨: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 课文原文及教案。 金色花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大家

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教案 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学实录%E3%80%80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金色花》教学实录 一、揭题谈话,走近诗歌,整体感知 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阅读一篇非常美的文章《金色花》。金色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欣赏。(播放金色花的图片)谁来描述一下刚才你所看到的金色花? 生1:金色花在阳光照射下金灿灿的,它们一簇簇,一丛丛,在枝头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非常美丽,非常迷人。 生2:这种金黄色的美丽小花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精灵,在枝头摇曳着,舞蹈着。那金色在阳光下是那么夺目,那么耀眼,令人陶醉!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的圣花,在印度人眼里,它不但是美丽的,更是神圣的!再读题目。 生读。 师:课前读了这篇文章了吗?老师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了。今天,我还想诵读给你们听。(配乐诵读) 师: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说。 生3:这篇文章想象力太丰富了。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妈妈捉迷藏,真是奇思妙想! 生4:我感觉这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非常好玩。文中的孩子调皮可爱,和我们小时候差不多。 师:是啊,文章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 生5:我觉得它有诗的味道,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特别是听老师的配乐朗诵,感觉美不胜收! 师:看来,你们很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有点像散文,又有点像诗歌,我们叫它——散文诗。我想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散文诗。这一节课,咱们好好感受一下散文诗的魅力。学诗主要靠诵读,请大家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散文诗! 生投入地诵读。 师:大家读得有滋有味的!谁来说说这首散文诗主要写了什么? 生6: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为了好玩,变成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嬉戏。 师:他究竟做了什么呢?简单地说说。 生7: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生8: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生9: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师:多有意思啊!孩子做了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事。 二、诵读涵咏,走进诗行,感悟意趣 师:有人说,诗歌是用文字记谱的流动音乐。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不一样,她更讲究朗读时的情感、情趣。我们先来读读这三个小节,试着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好玩、有趣读出来。师出示第1 至3 小节,生自由朗读。 师:读出来了吗?哪些地方特别好玩、有趣? 生10:我觉得好玩在孩子的调皮、可爱。如诗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这些词,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和妈妈捉迷藏时有趣的情景。 师:原来孩子在和妈妈捉迷藏啊!请把这有趣的情景读出来!(指名读) 生11:我觉得有趣在“妈妈,你会认识我么?”。当时妈妈认不出“我”,“我”心里可得意,可骄傲了! 生12:妈妈认不出“我”,于是“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我觉得这孩子真有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设计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金色花》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齐读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3.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很好,那天你对妈妈有什么表示吗?(学生自由说)我们都是由嗷嗷待哺的婴儿从母亲怀抱中渐渐成长起来的,一张卡片、一次洗碗或者仅仅是一朵鲜花(根据学生地回答而定)都是我们对母亲的一份感激。有同学送了红色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代表母爱)那么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吗?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色花) 对泰戈尔你了解多少?(由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法国作家克莱齐奥。)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7课 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是一篇赞颂母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活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她以“荷叶·母亲”为题,托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爱的颂歌。 【学情分析】 刚上初一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性强。文章歌颂母爱,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给孩子们进行了关键词句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法等阅读方法的介绍,指导,训练,大部分孩子已初步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文章就比较容易了,学生的感恩之情就好激发了。 【教法学法】 情景创设法:播放《游子吟》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品读相结合,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力。 预习法:评点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分析,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母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分析,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领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课件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孟郊的《游子吟》配乐诗朗诵。 是啊,母爱的伟大正如孟郊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再一次去沐浴母爱的春风。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通过配乐朗读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情感氛围。 二、作者简绍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柔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教材分析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朗读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材料,相互质疑解难,并且要以口头说话和当堂作文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 1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3 、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结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图片) 二、走近作者(让生汇报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师小结)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嗅( xiù ) 闻(气味)。罗摩衍那( 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 bàn ) 2、再读课文,读准停顿和重音。 (1)(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 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整体感知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呢?(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1)“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是怎样表现的? (2)“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什么?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4)“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7课 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

《第7课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教案 【导入门】 一位中国女作家在年轻的时候,曾给印度诗圣——泰戈尔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这位女作家就是冰心。她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今天,我们学习她的《荷叶﹒母亲》。 【目标牌】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在熟读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重点) 2.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美好的意境和语言风格。(难点)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学会感恩。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解题目] “荷叶”,莲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作者于诗中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境抒写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富有韵味。 [辨文体] [知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查背景] 冰心的作品被称为“爱的哲学”,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歌颂圣洁的母爱的佳作。冰心在法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所以,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二、立基础 [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

部编语文七上《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七上《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检测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朗读方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通过圈点批注法,体会蕴藏在文中的对母爱的讴歌之情。 二、教学重点: 在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朗读方式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圈点批注法,体会蕴藏在文中的对母爱的讴歌之情,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品析法 第二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亲情”主题编排了《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4 篇课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继续重视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从字里行间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散文诗两首》解析 人文主题:感知两首散文诗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表现出的母爱。 语文要素:以比较阅读作为基本方式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课件展示这段文字)一个婴儿在出生前问上帝:“明天我就要降临人间了,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说:“孩子,放心吧,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期待你的来临,而且,她将用她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一直到她生命的尽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天使是谁吗? 教师语言:这位天使就是妈妈。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敬意,一起走进《金色花》,去聆听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妈妈的倾诉吧。(板书课题《金色花》及作者泰戈尔) 【设计意图】 将学生引入本节课学习的情感基调与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语言:对于作者泰戈尔和《金色花》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开火车式”接龙回答并补充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学生回答完毕后,课件展示: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集《新月集》。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 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最后的诗篇》等。 泰戈尔自幼丧母,写作此诗时,他的妻子已经离世,一双可爱的儿女也已相继夭亡,他怀着对孩子的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下了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走近泰戈尔其人,为接下来的理解、品读文章做铺垫。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

2020-2021 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 7散文诗二首 教课目的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碰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能够采纳怀疑议论的方法学习。 3.在朗读中,领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课重难点 要点 品尝诗歌的精巧语言,领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领会散文诗的写作特点。 教课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研究法。 课前准备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 PPT 演示文稿。 教课课时 2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高尚、最美好的感情。它不 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洗浴着母爱的光芒时,你能否想过应当用什么方式往返 报母亲的爱呢?今日,我们大家就一同来赏识一首表达母子间亲近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 (1861 ~ 1941) ,印度有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裕哲学和文学艺术涵养的家庭,13 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 尔是拥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 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 《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 ( 第 1~ 3 自然段 ):总写“我”想变为金色花的梦想及目的。 第二部分 ( 第 4~ 9 自然段 ):三次玩耍场面。 母亲祈祷时,静静开花发散香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优质教案

7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金色花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师: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 1.了解文体 课件出示: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2.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泰戈尔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创作以爱的颂歌为主,简洁、清新、细腻。 三、自读课文,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金色花》,初步感知课文 (1)一读:不看旁批,“裸读”。 (2)二读:带着旁批的问题阅读。 (3)三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进行旁批。 2.师生交流,点拨指导 提示:师指导时重在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梳理问题,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和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揣摩感情,深情诵读 师: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感情。 (生自由诵读,师点评并明确) 课件出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读出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孩子的顽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急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读出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学习方法,培养习惯 生诵读诗歌,练习标画朗读提示符号,学习写旁批。 常用的朗读提示符号 (1)“.”表示重读; (2)“”表示停顿,“”表示连贯读; (3)“↗”表示音调上扬,“↘”表示音调下降; (4)“→”表示音调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