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产生的观察及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护士根据脑卒中并发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结果:脑卒中并发症有肺部感染35例;下肢静脉血栓47例;便秘29例,尿路感染13例。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脑卒中;并发症;预防;护理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病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这些因素极易引起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的护理程序,提前考虑到脑卒中易出现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神经内科2012年收治脑卒中124例,其中男89例,女35例,年龄42~92岁。脑出血60例,男40例,女20例;脑梗死40例,男30例,女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男12例,女12例。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呕吐、四肢无力、呼之不应等。

2 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1 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压疮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成本,影响原发病的治疗,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对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与其将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治疗成本治疗压疮,不如采取护理干预预防压疮。无法自主改变体位是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因素,对卧床的患者按照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3],得分≤18分,立即采取措施并上报科室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主任下临床指导护理,并进行检查、反馈。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的平整、干燥、无渣。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立刻更换,用清水擦洗干净,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根据患者皮肤情况每小时翻身2~6次,骨突处进行按摩。加强患者营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解释压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无一例压疮发生。

2.2 肺部感染

有研究表明,环境污染、误吸、意识障碍、呼吸道的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等是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4]。针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率。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地面、墙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扫两次;物体表面擦洗两次。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病房定期进行消毒。患者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糊状食物为主,进食要细嚼慢咽,咽完一口,再吃一口。卧床的患者进行进食,要把床头抬高30°,头偏向喂食者。指导患者做鼓腮、磕牙或空吞咽动作;有误吸高危者,尽早留置鼻饲管。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给予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选用口腔护理液,一般常用复方氯已啶含漱液和硼砂溶液。鼓励患者做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及咳嗽锻炼。协助患者翻身并拍背。痰液粘稠嘱患者多喝水,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雾化液常用蒸馏水或0.45%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复方甘草合剂等;进行体位引流,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可采用氧气持续雾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切的患者,气切伤口每天至少换药一次,保持伤口敷料及固定带清洁、干燥。对咳痰无力者,进行吸痰,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吸用一次。一次性储胆瓶每日更换;患者病情平稳,给予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协助患者被动或主动活动,患者洗漱、饮食、大小便,都要坐起,每天至少5次以上,每次坐的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主;患者病情允许,可转移到轮椅上,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使肺部感染率下降,有35例患者发生了肺部感染。通过遵医嘱留取痰标本做药敏实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加强氧气雾化及吸痰,有28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由于基础病加重死亡。

2.3 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是神经内科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因神经内科疾病本身和治疗要求的原因,神经科的患者通常存在肢体活动受限,这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深静脉置管、介入手术后、呼吸衰竭、肥胖、肺部感染、老年等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5]。患者病情稳定,应协助患者做被动和主动活动,指导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嘱患者做肌肉伸缩运动,抬高下肢,使用弹力长袜、间歇性充气加压及电针治疗,以加快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时,注意出血情况,一旦有牙龈、皮下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有47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37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患者死于肺栓塞。

2.4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每周2~3次,大便量少,≤30 g,硬结,解大便费力。便秘主要是由于纤维素和水分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而影响粪便的排出。嘱患者多喝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血糖正常,清晨可喝一杯蜂蜜水,平时常吃些芝麻,起到润肠的作用。病情平稳,指导患者做提肛动作,饭后半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以增加胃肠道蠕动。尽量早起床活动。有29例患者出现便秘,通过药物治疗时可口服酚酞片,开塞露塞肛,必要时通便灌肠。患者能解除便秘现象。

2.5 尿路感染

嘱患者多喝水,清淡饮食,勿吃辛辣食物。对尿失禁的患者,使用尿不湿垫,男性患者也可以用男性尿袋,患者大小便时要立即擦洗干净,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对留置有导尿的患者,要做好尿道口的护理,每日2次,每2周更换导尿管,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有尿急、尿频、尿痛时,遵医嘱留尿标本做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留置导尿的患者,有13例出现尿路感染,通过治疗。痊愈。2.6 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在卒中的急性期末开始康复训练,必然使患者长期卧床,在老年人生理机能趋于退化不足的情况下,加之长期卧床而出现废用综合征。肌肉的废用性萎缩是废用综合征常见的一种[6]。患者病情早期,采取良肢位,病情稳定,给予被动和主动的功能锻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患者的微小进步,给予鼓励,并请康复成功的患者进行现场接触是介绍。以增强患者的信心。遵医嘱与电针治疗、机械锻炼。

3 结果

有肺部感染35例,下肢静脉血栓47例,便秘29例,尿道感染13例,其中7例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加重死亡,3例死于肺栓塞。

4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正趋向年经化。近几年统计,我国脑卒中的患者死亡率719/1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全国每年脑卒中发患者数逾越150万人,致残率约86.5%[7]。随着人们对脑卒中并发症的认识加深,广大医护工作者已认识到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的普遍性和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增加治疗成本。护士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密切的医护工作者,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较好的沟通能力。在护理过程中,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保持良肢位,进行科学、适宜的康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卒中并发症的早期临床表现,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干预,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玮,张瑞丽,刘丽华,等.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与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7(43):637.

[2] 朱冬梅.含银抗菌敷料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9(24):29.

[3] 石虹.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9.

[4] 黄茳祾.脑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2(17):4397-4398.

[5] 刘华华,章悦,沈蕴之.抗凝治疗预防脑出血后静脉血栓栓塞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2(17):4405.

[6]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34.

[7]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7.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日期:2006-8-24 11:33:02 【关闭窗口】 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 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黄金广告位招商!诚聘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

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

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置于协助人员腰部,以利于轻松站起,但病人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站立时协助人员应注意站势,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②步行,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四级,注意姿势,以免产生误用综合症。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病人进行进食,穿脱衣服,双手交替排球,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以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语言训练]教给病人噘嘴,鼓眼,眦牙,弹舌等,每个动作5-10次,教病人学习发(pa,ta,ka)先单个连音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次数,直到训练好为止,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不能急于求成。

脑卒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产生的观察及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护士根据脑卒中并发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结果:脑卒中并发症有肺部感染35例;下肢静脉血栓47例;便秘29例,尿路感染13例。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脑卒中;并发症;预防;护理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病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这些因素极易引起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的护理程序,提前考虑到脑卒中易出现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神经内科2012年收治脑卒中124例,其中男89例,女35例,年龄42~92岁。脑出血60例,男40例,女20例;脑梗死40例,男30例,女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男12例,女12例。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呕吐、四肢无力、呼之不应等。 2 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1 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压疮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成本,影响原发病的治疗,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对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与其将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治疗成本治疗压疮,不如采取护理干预预防压疮。无法自主改变体位是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因素,对卧床的患者按照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3],得分≤18分,立即采取措施并上报科室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主任下临床指导护理,并进行检查、反馈。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的平整、干燥、无渣。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立刻更换,用清水擦洗干净,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根据患者皮肤情况每小时翻身2~6次,骨突处进行按摩。加强患者营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解释压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无一例压疮发生。 2.2 肺部感染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 摘要】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 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 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慢性病史,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 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也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护理 1前言 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病情需要 绝对卧床休息;这些因素极易引起痉挛、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肩关节半脱 位和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易出现的并发症, 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2常见并发症 2.1痉挛 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 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挛措施。 2.2废用综合征 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 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 下降等。 2.3误用综合征 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 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 师指导下的训练,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进行了不恰当的训练以后,就会出现误用 综合征。 2.4上肢: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半脱位表现为肩关节间隙比较宽,主要原因是瘫痪造成的肩关节周围 肌肉无力。康复的根本办法是恢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手肿和肩痛,两者常常一起发生。对于这样的并发症有一个原则,不能等它出 现了以后再去治疗,更重要的是有预防意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大大降低肩 手综合征出现的几率。 2.5深静脉血栓 四肢长期缺乏运动以后,患者会发现脚肿了,然后逐渐蔓延到小腿、大腿。 超声检查会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以导致肺栓塞而 致命。所以长期卧床的患者每天必须保持适当的活动。如果肢体不动,下肢就要 佩戴弹力袜,并采取一定的被动活动,比如按摩,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3康复护理措施 3.1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系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等致气血运 行受阻,或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致气血逆乱所致。因而病人多情绪急躁,且因病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世界卒中日”系列医学科普(9) 辛丽芝,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神经内科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编辑 脑卒中患者存在着各种后遗症,包括言语不清、肢体障碍等,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尽管脑卒中的超急性期治疗起重要的作用,但脑卒中护理对脑卒中的全程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患者预后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脑卒中预防护理干预是一种简单、便捷的管理方法。起居生活护理包括戒烟忌酒、情绪控制,保持维持合理体重,保证睡眠,还要合理膳食,吃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食物。有其他基础病的需要长期服药、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改药。 1. 一般护理。主要是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昏迷者需严密观察其瞳孔变化;监测体温,如果体温升高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明确是局部感染还是中枢性高热,及时进行物理降温;观察血压变化,切忌忽高忽低,这样非常有可能造成脑出血的发生。床头一般需要常规抬高30度。 2. 呼吸道护理。有很多情况下脑卒中病人,伴随着呼吸异常,这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及时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甚至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维持。对于该类患者要定期翻身、叩背、雾化、咳痰等处理,同时需要注意监测血气分析。 3. 吞咽护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着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取,容易产生误咽引起入性肺炎或窒息。需要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可以给与鼻饲饮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抽吸胃内容物,以评估消化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腹泻、便秘、呃逆等症状。 4. 体位护理。躯体功能障碍可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使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在护理瘫痪患者时,要以患者舒适为目的,以功能位或者良肢位做为基本体位,开始应2 ~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如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由于患者活动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脑卒中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 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1、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①避免并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呼吸道不通畅、咳嗽、便秘等。 ②建议对颅内压增高、卧床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抬高头位的方式,通常抬高床头>30°。 ③甘露醇和高张盐水可明显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的发生风险,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必要时也可选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 ④对于发病48小时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加重、尤其是意识水平降低的患者,可请神经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术,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减少残疾率,提高生活自理率。60岁以上患者手术减压可降低死亡和严重残疾,但独立生活能力并未显著改善。因此应更加慎重,可根据患者年龄及患者/家属对这种可能结局的价值观来选择是否手术。 ⑤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神经外科会

诊协助处理。 ⑥因为缺乏有效的证据且存在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潜在风险,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常规或大剂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⑦不推荐在缺血性脑水肿发生时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应进一步研究低温治疗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①症状性出血转化:停用抗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致出血药物; ②可根据出血原因,选择逆转药物,但应权衡利弊,注意药物副作用; ③恢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对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可于症状性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10 天至数周后开始抗栓治疗,应权衡利弊;对于再发血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抗凝药物。 3、癫痫 ①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 ②孤立发作1 次或急性期痫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③脑卒中后2~3 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 ④脑卒中后癫痫持续状态,建议按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原则处理。 4、肺炎

脑卒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脑卒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简介 脑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脑卒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脑卒中护理诊断 1. 高危因素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高血 脂等。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2. 突发性头痛 突发性剧烈头痛是脑卒中的早期症状之一。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头痛的时间、 频率、程度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周围神经功能损害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面瘫、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周围神经功能损害。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如眼球活动、肢体活动情况等。 4. 语言障碍 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说话不清等症状。护理人员应询 问患者的语言状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5. 吞咽困难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吞咽能力,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卒中护理措施 1. 早期干预 对于怀疑脑卒中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早期干预。包括安全护理、血压 监测、给氧、行脑电图等。

2. 保持气道通畅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误吸 和窒息等意外发生。可以采取采用高侧卧位,提高床头30度,并定期清洁患者口腔,预防感染。 3. 床位护理 脑卒中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床位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神经功能评估 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常受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包括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日常护理 脑卒中患者需要特殊的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个人卫生,如洗脸、刷牙、梳头等,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6.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其尽快恢复功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 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指导。 7. 定期复诊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其及时进行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结论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早期诊断和干预,保持气道通畅,进行床位护理,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提供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诊等全面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 年1月~2012年1月威海解放军四零四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间多在病后1 w内,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意识状态等。结论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相应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从而降低病死率。 标签:脑卒中;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脑卒中起病急骤,并发症也较多。卒中合并肺炎约增加3倍死亡率,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卧床患者肺感染,是降低脑卒中后死亡率和危险系数的重要措施[1]。如何预防及护理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我科住院的179例脑血管病中合并肺部感染61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7日~2012年1月7日,我科收治脑卒中患者179例,并发肺部感染者61 例,占34.1%。其中男性39 例,女性22 例,年龄44~91 岁。>70 岁者43.2%。无肺部感染(对照组)118 例。男性80 例,女性38 例,其中脑梗死82例,脑出血97例。 1.2方法考察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糖尿病史情况、高血压史情况以及住院时间。 1.3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慢性咳嗽史以及发病前肺部感染者。凡脑出血急性期出现下述3项则确立诊断:①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②双肺有干、湿性!音和(或)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③体温升高≥38.5℃伴有白细胞计数≥10.0×109/L;④X线胸片呈炎症性改变;⑤痰培养获得致病菌。 2结果 2.1肺部感染多发生于脑出血后1w内,共49例(80.3%),本组脑出血发病3 d 内并发肺部感染32 例(52.5%),4~7 d 17例(27.8%),8~14 d 8例(13.1%), 15 d 以上者4 例(6.6%)。 2.2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年龄>70岁人群感染率较高(4 3.2%),见表1。有糖尿病史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35例(63.6%),见表1。意识障碍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33例(41.3%),无意识障碍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28例(28.3%),见表1。有高血压者发病率也较高,48例(40%),见表1。 3讨论

怎样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治疗措施

怎样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治疗措施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预防脑卒中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对卒中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中风。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三级预防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脑卒中的预防主要是危险因素的防治。 控制血压对卒中预防的效果显著。对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脑卒中的治疗措施 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又根据发生部位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特异性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等,非特异性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血糖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 1.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核心提示: 脑梗死俗称中风,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如果出现了脑梗死先兆,老年人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身体检查。老年人患上脑梗死需要进行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患者家人还应该对患者进行护理,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人的脑部是非常的复杂的,而且发病机制也不是特别的明确,很多疾病突然出现,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脑梗死是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脑部疾病,说脑梗死可能大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如果说中风大家就清楚了。脑梗死就是中风,患病之后需要进行护理。那么,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脑梗死患者发病的时候非常的突然,患者会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一般患者在病发之后还会有口角歪斜的现象,而且患者没有办法正常的和他人沟通,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半身不遂的症状。所以,脑梗死的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的避免疾病并发症出现,以及避免脑梗死复发。 脑梗死患者患病之后需要进行血糖以及尿糖的测定,如果脑梗死患者有糖尿病,那么治疗的方案与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所区别。因此,脑梗死的血糖以及尿糖检测非常的重要。护理检测还包括了脑部超声波检查,能够检测颅内血肿和水肿移位现象。如果出现了上述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 脑梗死患者患病之后没有办法自行的进行护理,所以脑梗死患者

要做好疾病的护理措施。脑梗死患者要重视疾病病发的先兆,如果患者出现了肢体麻木、头晕等现象就要及时就医。脑梗死患者的饮食要保证低脂肪、低胆固醇,同时多食用豆制品、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家中有脑梗死患者的,需要做好日常的护理措施,同时还要保证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病情加重。脑梗死危害非常大,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要多加小心,防止摔倒导致脑梗死。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但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无症状性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护理诊断 1.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有关。 3.排尿、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有关。 4.吞咽障碍:与球神经麻痹有关。 5.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6.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癫痫、在出血。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二、护理评估 1.运动功能:偏瘫患者上下肢的痉挛模式、运动功能分级评定、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2.独立生活能力 3.社会参与能力:生存质量、职业情况等。 4其他功能障碍:感觉、认知、言语、吞咽功能障碍。 三、护理措施 1.运动功能障碍护理:保持床上正确的体位,对昏迷或不能做自主运动的患者做患肢的被动活动,60—120分钟转换体位一次,做上下肢功能训练及坐位、站位、步行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激发患者主动交流积极性,通过发音练习、命名训练、读字、会话、阅读、听力、书写

等方式进行训练。 3.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行间接吞咽训练,当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有咽反射并可随意充分咳嗽后就可做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四、健康宣教 1.正确认知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2.控制体重,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 3.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工作,适当运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4.定期体检,对已患病者,要严密监测病情的发展,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五、康复治疗 1.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2.平衡功能训练 3.手功能训练 4.言语功能训练 5.吞咽功能训练 6.作业治疗 7.理疗

预防再次脑卒中护理措施

预防再次脑卒中护理措施 简介 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阻塞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疾病。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且有高复发率。为了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护理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预防再次脑卒中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提高康复效果。 护理措施一:改善生活方式 1. 健康饮食 •限制钠摄入:脑卒中患者应尽量减少摄入高钠食物,如盐、咸菜、腌制食品等。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限制饮酒和咖啡因摄入:过量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加强体育锻炼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柔韧性锻炼:如瑜伽、普拉提等,有助于改善肌肉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 •避免过度劳累和暴力运动:脑卒中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引起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 3. 减轻压力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等。 •寻找支持和倾诉: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与忧虑。 •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喜欢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

护理措施二:控制风险因素 1. 控制高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脑卒中患者应定期检测和记录血压,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限制咸菜、烟熏食品等高钠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2. 控制高血脂 •合理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 •运动减重: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脂,并帮助减轻体重。 •药物治疗: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 3. 控制糖尿病 •规律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摄入,避免高糖食物,均衡饮食。 •合理运动:运动可以帮助血糖控制,减轻体重,增强体质。 •规律服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准确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护理措施三:定期康复评估和药物治疗 1. 定期康复评估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2.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对于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控制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降脂、降糖等药物,控制并发症。 结论 预防再次脑卒中的护理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和药物治疗等。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准确执行治疗方案,

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周围血管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标签: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Prevention and care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IAO?Huixiu1??ZOU?Hai2??WU?Zhizhong1 1.Xinyu People’s Hospital o f Jiangxi Province,Xinyu 338000,China; 2.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mechanism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a timely manner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are,found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Key words] Stroke;Deep vein thrombosis;Prevention;Care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由于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和静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形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并可导致肺栓塞,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本研究将对医院神经内科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护理中的方法进行阐述。 1?分析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1.1?静脉血流速度缓慢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较少,血液循环缓慢,尤其是下肢深静脉回流缓慢。另外由于脑卒中患者疼痛的刺激,导致长时间不变换体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资料显示,卧床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卧床3 d的患者[3]。此外笔者所在医院由于脑卒中导致的昏迷及肢体瘫痪患者占整个住院人数的90%以上,他们缺乏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来活动肢体也可造成血流速度缓慢,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1.2?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 静脉输液方面的发展,如深静脉穿刺、输液针的长期留置技术,有利有弊。一方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静脉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了血管内膜的损伤,可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释放,启动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凝集、黏附,形成血栓[4]。由于脑卒中的患者需要长期输液,也使得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1.3?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由于脑卒中患者本身的基础病的存在如高血脂、高血糖等,又由于患者在护理及康复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使机体大量失水,血液常会处于浓缩状态,也会加大DVT的发生机率。 2?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2.1?选择适宜的抗凝血剂药物 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抗凝类药物首选是肝素。肝素能加速凝血酶的失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 护理 摘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脑卒中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也 很容易发生,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会大幅 度提升[1]。脑卒中偏瘫患者卧床时间长,缺乏锻炼,减少骨骼肌收缩,血液回流 减慢,下肢静脉血栓易发生。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该并发症不仅仅会让患者的身体疼痛程度提升,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 者的后续治疗和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2]。早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 栓发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进展 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1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状态下的血液停止、静脉壁损害和血液凝固装状并 不能引起 DVT 的形成。血液停止、静脉壁损害和血液凝固装状会导致 DVT的发生,以及 PAT 的影响因素,突出自身因素。 1. 1. 血液流变学因素盆腔静脉 DVT 的发生率很高,大约为80%左右,一般在肢 体上产生[3]。因为骨盆静脉密度高,其他肢体的静脉壁较薄,许多的弯曲静脉丛 是由肢体的外鞘和筋膜弹力欠缺、极易扩张形成的,外鞘和筋膜弹力欠缺、极易 扩张会导致静脉流速减慢、瘀血。 1.2 通常情况下,血管内膜中内皮细胞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粘附,可以抗凝。内皮细胞的外部环境不能使细胞和蛋白质紧密结合,这是血栓形成所必需的。完

整的内皮细胞可表达多种抗凝物质,如 TF 通路抑制剂、凝固剂蛋白、内皮素C 结合受体体和肝素样蛋白聚糖[4]。然而,受损的内皮细胞可以降低抗凝血酶的表达,增加凝血酶原蛋白的组织因子,并使其表达多种粘附因子,从而导致 DVT 的形成[5]。 1.3 偏瘫患者下肢活动、血流速度和血瘀会使局部强凝血酶聚集,增加凝血 酶原激酶,激活凝血酶原物质,减少纤溶,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如果局部抗凝系 统的抗凝能力超过正常,血液就会出现高凝状态[6]。研究表明,完整的内皮细胞 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脑卒中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增加了形成 DVT 的可能性。 1.4 对自发性原因的研究表明,小腿深静脉常发生肿瘤样和囊性扩张,尤其 是老年人或肥胖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可诱发DVT的 发生。 2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现状 2.1 DVT的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疼痛、体温升高、皮肤颜色变化、前静脉 曲张为主要表现。然而,单凭临床症状诊断是不可靠的,需要客观和准确的实验 室诊断。 2.2 诊断检查 2.2.1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流、血栓位置,患者疼痛小,无损伤,可反复检查等。 2.2.2 血D-二聚体由于手术和妊娠也增加了D-二聚体,因此特异性不高, 但排除血栓形成的阴性率为97%。此外,研究表明,D-二聚体的检测可用于预测 复发性血栓形成的风险。 2.2.3 DVT造影 DVT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对DVT部位、血管 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建立的具体方案可作为一定的衡量依据。 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3.1 早期预防护理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分析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分析 目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分析。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给予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积极排痰等综合护理)60例,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在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院期间对护理工作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通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给给予患者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时排痰等综合护理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提升护理质量。 标签:脑卒中患者;坠积性肺炎;护理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起病、局限性和弥漫性的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脑卒中多发于老年患者,往往病程较长,身体各部位机能下降加之长期卧床,喉反功能减弱,使坠积性肺炎成为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第一位感染性因素[2]。因此强化治疗,预防脑卒中合并坠积性肺炎,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3]。我们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发现为脑卒中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评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区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7±1.7)岁。其中脑梗死29例(48.30%)、脑出血23例(38.30%)、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13.40%)。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6± 2.1)岁。其中脑梗死29例(48.30%)、脑出血25例(41.70%)、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0.00%)。全部患者经CT影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入院前均无并发坠积性肺炎。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患者护理。实验组给予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时排痰等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饮食护理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若患者昏迷需行鼻饲饮食,每次摄入量不得超过250 ml,且进食时应抬高头部20°~30°防止误吸,使食物进入气管。进食后1 h内应保持半卧位,以防食物反流误吸。若患者意识清醒但仍需鼻饲饮食者,应同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功能训练[4]。同时鼓励患者增加水分摄入,适量饮水既可以冲洗口腔又可以稀释痰液。 1.2.2口腔护理对于意识清醒可自主饮食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漱口,每日坚持刷牙;对意识不清或无法自主饮食的患者,口腔护理3 次/d,减少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 七、干预措施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措施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 一、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措施 二、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三、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措施 1、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措施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发育推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肌电反射刺激以及功能电刺激进行辅助。积极护理患者开展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并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合适的安排各种锻炼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不要有过于疲倦的感觉,并且各项锻炼工作应该循序渐进,按照机体运动的发育顺序慢慢的开展,按照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的顺序一步一步完成。 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对血液以及淋巴的流动有促进性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肿胀情况的出现,而且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上的刺激,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注意的按摩要点是轻柔,不可粗鲁,并且有节奏的慢慢开展,使得肌肉完全的放松,同时能够辅以穴位按摩的方式,强化治疗效果。 2、脑卒中临床表现 运动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呕吐: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眼部症状: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 3、什么是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 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多吃富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科学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含量较高的人,较维生素含量较低的人患脑中风的几率要低很多。所以,建议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 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1]。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也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通过对160 例脑卒中患者的观察护理,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8月-2008 年2月收治了160例脑卒中患者,男95 例,女65 例,年龄38~94 岁,平均72 岁。全部符合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脑梗塞88 例,脑出血57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 例。 2 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2.1 肺部感染 是脑卒中急性期,尤其有意识障碍者最易产生的并发症。也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患者意识障碍、长期卧床

肺底淤血、吞咽困难、呛入或误入食物和上呼吸道分泌物等因素有关。护理措施有(1)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以防窒息。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同时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湿化呼吸道,以防痰痂形成,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2) 改善营养状况,保证每日入水量. 可予口服、管饲或静脉输入。口服者进食水宜慢,以防误吸入气管。(3) 定期翻身拍背,清醒患者鼓励其用力咳嗽以利痰液排出,防止长期卧床所致坠积极性肺炎。(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病室空气清新,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5) 正确收集痰标本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一旦发现肺部感染按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菌素。本组病人发生肺部感染50 例,经及 时的治疗护理,疗效满意。 2.2 脑疝 护理措施有(1)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 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安静,减少不良刺激,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少搬动,防止头部过度运动。(2)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有急性颅内压增高迹象,如头痛、呕吐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3) 早期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效果,防止脑组织缺氧。(4) 准确及时给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有效时间、有效速度,认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5) 保持大小便通畅,躁动不安者给予适当的镇静剂。160 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脑疝,经过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