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界面能可分为固气界面能(也称固体表面能,以下皆称为固体表面能)、气液界面能(也称液体表面能,以下皆称为液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其中固体表面能的测定对多孔材料、焊接、涂料、分子筛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液体表面能的测定则与清洁剂的制造、泡沫分离、润湿、脱色、乳化、催化等技术密切相关;而固液界面能主要在涉及固液接触的领域,如油漆、润滑、清洁、石油开采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表面能的测试方法

就测量方式而言,液体表面能可以直接通过仪器设备测得,而固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却只能通过其他方法间接地计算获得。而又因为固液界面能、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所以求得固体表面能后,固液界面能的计算问题会迎刃而解。目前测量固体表面能的方法主要有劈裂功法、颗粒沉降法、熔融外推法、溶解热法、薄膜浮选、vander Waals Lifshitz理论以及接触角法等。其中,劈裂功法是用力学装置测量固体劈裂时形成单位新表面所做的功(即该材料的表面能#的方法)。溶解热法是指固体溶解时一些表面消失,消失表面的表面能以热的形式释放,测量同一物质不同比表面的溶解热,由它们的差值估算出其表面能的方法。薄膜浮选法、颗粒沉降法均用于固体颗粒物质表面能的测量,而不适用于片状固体表面能的测量。熔融外推法是针对熔点较低的固体的测量方法,具体方法是加热熔化后测量液态的表面能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外推至熔点以下其固态时的表面能。此法假设固态时物质的表面性质与液态时相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Vander Waals Lifshitz理论在固体表面能计算方面虽有应用,但不够精确。接触角法被认为是所有固体表面能测定方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基于描述固液气界面体系的杨氏方程的计算方法。

二、固体表面能测试原理

在非真空条件下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整个界面体系会同时受到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作用,使得液体在固体表面呈现特定的接触角(见图1)。提出了著名的杨氏方程(1)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1固体表面的液滴

从方程的定义可以看出,要计算固体表面能,只需要测量其他3个变量即可。3个未知变量中接触角和液体表面能可以通过实验仪器测得,而固液界面能无法直接测得。因此,界面化学家发展了其他方法,如表面能分量途径、状态方程途径,利用、、之间的某种关系,再结合方程(1),计算出固体表面能。目前建立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固液界面能之间关系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表面能分量途径和状态方程途径。利用固、液、气界面能关系模型,联立方程(1)即可求得固体表面能。

1)基于表面能分量途径

Fowkes途径

Fowkes认为表面能是许多分量之和,每种分量是由特定分子之间作用力引起的,提出了表面能分量途径。

式中是总表面能,和分别是由分子间的London力引起的色散表面能分量和非色散表面能分量。基于此假设,Fowkes认为固液界面能是固体表面能与液体表面能之和减去两者色散分量的几何平均数:

式中:是固体色散表面能分量是液体色散表面能分量。

将式(3)与式(1)联立,可以得到:

式中,、与可以通过实验测得,因此通过测量一种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就可以计算出固体表面能。

Owens Wendt Kaelble 方法

Owens与Wendt进一步发展了途径,认为表面能是另外两种分量之和:

式中是偶极-偶极分量是氢键分量。

因此Owens与Wendt认为固液界面能可以表示为固体表面能加上液体表面能减去偶极-偶极分量的几何平均数和氢键分量的几何平均数:

式中

是固体偶极-偶极分量,是液体偶极-偶极分量,是固体氢键分量,是液体氢键分量。将式(6)与式(1)联立,可以得到:

几乎与此同时Kaelble也发表了与Owens与Wendt类似的结果,所以式(7)也被称为Owens Wendt Kaelble方程。式(7)中,液体的表面能及其偶极-偶极分量,氢键分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化学手册查得,而固体的偶极-偶极分量和氢键分量未知,因此只需测量两种液体就可算出固体的表面能。

Lifshitz-vander Waal/acid-base (van Oss)途径

van Oss等认为表面能由Lifshitz-vander Waal分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引起的表面能分量、简写为LW分量)酸分量和碱分量组成,提出了

Lifshitz-vander Waal/acid-base (van Oss)途径:

式中是LW分量,是酸分量,是碱分量,i既可表示固体,也可表示液体。对于固液界面van Oss等认为其界面能与各分量也服从几何平均关系,故固液界面能可以表示为:

式中:是固体LW分量是液体LW分量是固体酸分量是液体碱分量

液体粘附自由能,固体粘附自由能,(16)式可转化为:

结合式(15)和式(17)可得到固液界面能状态方程:

将式(25)与式(1)联立,可以得到:

由式(19)可知,测量一种液体在待测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就可以计算得到固体表面能。

Berthelot规则的改进

此方法是在Berthelot规则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因子式(14)转化为:

式中:是经验参数,用来量化几何平均规则的偏差。由于几何平均规则高估了非成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故引入校正因子,它应当是

之差的减函数,并且当的差等于0时等于1。基于这种思路,修正了Berthelot规则:

式中,是经验常数,所反映的是联立规则的对称性。当或者较大时,固液之间的粘附自由能可表示为:

式中是未知常数,而,则:

式中是未知常数,将式(23)与式(15)联立,可以得到固液界面能状态方程:

将式(24)与式(1)联立,可以得到:

因此,当已知,测得液体的表面能和的情况下,固体表面能可以通过式(25)求得,显然,在给定一系列和时,同一固体表面能和常数也可以求得。

三、表面能的测试步骤

(一)接触角的测量

1)材料与接触角测量仪

通常待测固体材料表面的粗糙度须控制在纳米级或纳米级以下,且要求表面化学均一性较高。此外,在准备待测液体时,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液体的表面能应当大于待测固体的表面能;(2)液体与待测固体之间无化学反应;(3)液体无毒。

接触角测量仪通常由样品台、进样器、光源、CCD等部件构成。固体材料水平安装在样品台上,并保证其与CCD在同一水平面。一般接触角测量仪的进样是从材料表面上部进样:进样器的针头浸入在液滴中,测量前进角时,随着时间的推进,液滴不断增大;测量后退角时,随着时间的推进,液滴不断减小。

整个过程可利用测量仪的内置CCD拍摄界面图像,然后采用某种方法计算接触角值。

2)接触角的计算

量角法

量角法是在获得界面图像后,在气、液、固三相接触处做液气界面的切线,使用量角器直接量出接触角角度的方法。此法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也是过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此法受操作者个体差异影响较大,重复性差,精确度低,而且不能实现动态实时大规模接触角数据的测量。

量高法

首先测量液滴的高度h和液滴的宽度2R,然后根据式计算出

接触。

液滴形状分析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强大的图像处理技术在测量接触角时发挥了独特优势。目前,几乎所有的接触角测量仪都配有接触角分析软件。这些软件都是使用液滴形状分析算法来计算接触角。常见的液滴形状分析法有:多项式拟合法、snake法、轴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方程数值综合法、解析近似法以及低邦德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液滴形状分析法重复性好、误

差小,精确度最高可达,已广泛应用于接触角测量中。

(二)液体表面能的测量

常用液体的表面能已被界面化学家记录在化学手册,需。要时查询即可。对于表面能未知的液体,可以通过各种表面能测定仪测得。这些表面能测定仪通常基于以下方法测定液体表面能。

毛细管上升法

细管上升法是液体表面能测定中最常见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待测液体与毛细管壁接触角等于0,假设液面的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的内半径时,可用式计算液体表面能。式中:为液体密度与空气密度之差,h为毛细管上升的高度,r为毛细管内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

毛细管上升法理论完整,方法简单,对于液体与毛细管壁接触角为0的体系是

最好的方法。但是对于液体与毛细管壁接触角不等于0的体系则不适用。

滴重法

滴重法假定液滴滴落时的重量与毛细管口脱住液滴的力相等。实际测量时一般采用校正公式:。

滴重法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对接触角无严格限制,测量结果准确,是常用的液体表面能测定方法,但是其校正因子具有经验性。

气泡最大压力法

把毛细管浸入液体中,气体从毛细管稳定注入,直到气泡成为球形,此时曲率半径最小,压力最大。从而根据Laplace方程推算出液体表面能:

式中:P为最大压力,p为由于毛细管浸入水引起的流体静力学校正压力。

此法被广泛应用于液体表面能的测量,尤其适用于样品量较少的有机液体表面能的测量。但是,只适用于管口很细且插入液面深度较小的情况。

其他方法

测定液体表面能的方法还有停滴法、悬滴法、表面波共振法、震荡液滴法、ADSA法等。其中,ADSA法是基于液滴外形的测定方法;而表面波共振法是一种非接触性的液体表面能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特殊环境下液体表面能的测量。

(三)固体表面能的计算

目前建立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固液界面能之间关系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表面能分量途径和状态方程途径。利用固、液、气界面能关系模型,联立方程(1),即可求得固体表面能。

表面能测试方法..

表面能的测试方法 一、接触角法(碳纤维) 这种方法主要参考Fowkes 的模型,该模型认为表面能是由可对材料表面引起作用的各种作用力引起的,并将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自由能分解为色散作用成分、偶极作用成分、诱导作用成分、氢键作用成分、π键作用成分、静电作用成分和给体-受体作用成分之和。OWRK 法建立在Fowkes 固体表面能加和理论基础之上,将固体表面自由能分为色散和极性分量,分别反映接触相之间不同分子类型间的作用力。通过测试碳纤维与各种已知性质的小分子的接触角来计算碳纤维的表面能、色散分量和极性分量。 DCAT21 表面/界面张力仪,Dataphysics 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用吊片法测试四种小分子探测液体与碳纤维的前进接触角,每种小分子液体的接触角均为至少 5 次实验的平均值,将前进接触角代替杨氏接触角进行纤维表面自由能的计算。由于纤维单丝的分散性较大,为了减少单丝分散性带来的测试误差,本文将4根碳纤维单丝均匀的黏在圆形夹具上,保证每根之间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夹具底边,以保证4 根纤维同时与液面接触。 OWRK 法建立在Fowkes 固体表面能加和理论基础之上,将固体表面自由能分为色散和极性分量,分别反映接触相之间不同分子类型间的作用力。Owens 和Wendt 认为固液两接触相间的界面张力可表 述如下:

式中分别为固体总表面能、色散分量和极性分量; 表示测试液体表面张力、色散分量及极性分量,且满足 将上述方程与杨氏方程结合得到: 理论上,若能确定两种液体( 已知) 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即可应用上述方程计算固体表面能和色散、极性分量。以上是用OWRK 法计算表面能。 二、反相气相色谱法(IGC法) IGC 法: 英国SMS公司。用甲烷测量死体积,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sccm。测试时探针箱温度35℃,柱温箱温度30℃,相对湿度为0% 。注射浓度是0. 04 p / po。纤维装在经过惰性处理的玻璃柱内,质量为0. 800g 左右。为了除去碳纤维表面吸附的水和其他杂质,在注射探测液体分子之前,先进行柱子内条件的平衡和稳定,时间为30min。 IGC 测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测定已知低分子溶剂探针分子经过色谱柱的保留时间,计算得到探针分子的净保留体积,而保留体积与表面吸附自由能ΔG 有关,经过计算得到色谱柱内待测物的表面性质。表面能包含色散分量的贡献和极性分量的贡献,首先分析色散分量对碳纤维表面能的贡献。探针分子的净保留体积

最新表面能测试方法

最新表面能测试方法 表面能的测试方法 一、接触角法(碳纤维) 这种方法主要参考 Fowkes 的模型,该模型认为表面能是由可对材料表面引起作用的各种作用力引起的,并将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自由能分解为色散作用成分、偶极作用成分、诱导作用成分、氢键作用成分、π 键作用成分、静电作用成分和给体 , 受体作用成分之和。OWRK 法建立在 Fowkes 固体表面能加和理论基础之上,将固体表面自由能分为色散和极性分量,分别反映接触相之间不同分子类型间的作用力。通过测试碳纤维与各种已知性质的小分子的接触角来计算碳纤维的表面能、色散分量和极性分量。 DCAT21 表面 /界面张力仪,Dataphysics 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用吊片法测试 四种小分子探测液体与碳纤维的前进接触角,每种小分子液体的接触角均为至少 5 次实验的平均值,将前进接触角代替杨氏接触角进行纤维表面自由能的计算。由于纤维单丝的分散性较大,为了减少单丝分散性带来的测试误差,本文将4根碳纤维单丝均匀的黏在圆形夹具上,保证每根之间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夹具底边,以保证4 根纤维同时与液面接触。 OWRK 法建立在 Fowkes 固体表面能加和理论基础之上,将固体表面自由能分 为色散和极性分量,分别反映接触相之间不同分子类型间的作用力。Owens 和Wendt 认为固液两接触相间的界面张力可表 述如下: 式中分别为固体总表面能、色散分量和极性分量;

表示测试液体表面张力、色散分量及极性分量,且满足 将上述方程与杨氏方程结合得到: 理论上,若能确定两种液体( 已知) 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即可应用上述方程计算固体表面能和色散、极性分量。以上是用 OWRK 法计算表面能。 二、反相气相色谱法(IGC法) IGC 法: 英国 SMS公司。用甲烷测量死体积,载气为氦气,流速为 10sccm。测试时探针箱温度35? ,柱温箱温度 30?,相对湿度为 0% 。注射浓度是 0. 04 p / po。纤维装在经过惰性处理的玻璃柱内,质量为 0. 800g 左右。为了除去碳纤维表面吸附的水和其他杂质,在注射探测液体分子之前,先进行柱子内条件的平衡和稳定,时间为 30min。 IGC 测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测定已知低分子溶剂探针分子经过色谱柱的保留时间,计算得到探针分子的净保留体积,而保留体积与表面吸附自由能ΔG 有关,经过计算得到色谱柱内待测物的表面性质。表面能包含色散分量的贡献和极性分量的贡献,首先分析色散分量对碳纤维表面能的贡献。探针分子的净保留体积 其中,j 是 James-Martin 校正因子,由于色谱柱填充颗粒之间有黏性,导致载气流过柱子时产生压降,需要对载气的保留时间进行较正。m 为样品质量。F 为流速校正因子,与气流速度和色谱柱温度和柱压有关。t是探针分子的保留时间,t是死时间。t, t是探针分子R0R0净保留时间,T 是色谱柱温度。保留体积与表面吸附自由能ΔG 的关系方程如下: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界面能可分为固气界面能(也称固体表面能,以下皆称为固体表面能)、气液界面能(也称液体表面能,以下皆称为液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其中固体表面能的测定对多孔材料、焊接、涂料、分子筛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液体表面能的测定则与清洁剂的制造、泡沫分离、润湿、脱色、乳化、催化等技术密切相关;而固液界面能主要在涉及固液接触的领域,如油漆、润滑、清洁、石油开采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表面能的测试方法 就测量方式而言,液体表面能可以直接通过仪器设备测得,而固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却只能通过其他方法间接地计算获得。而又因为固液界面能、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所以求得固体表面能后,固液界面能的计算问题会迎刃而解。目前测量固体表面能的方法主要有劈裂功法、颗粒沉降法、熔融外推法、溶解热法、薄膜浮选、vander Waals Lifshitz理论以及接触角法等。其中,劈裂功法是用力学装置测量固体劈裂时形成单位新表面所做的功(即该材料的表面能#的方法)。溶解热法是指固体溶解时一些表面消失,消失表面的表面能以热的形式释放,测量同一物质不同比表面的溶解热,由它们的差值估算出其表面能的方法。薄膜浮选法、颗粒沉降法均用于固体颗粒物质表面能的测量,而不适用于片状固体表面能的测量。熔融外推法是针对熔点较低的固体的测量方法,具体方法是加热熔化后测量液态的表面能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外推至熔点以下其固态时的表面能。此法假设固态时物质的表面性质与液态时相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Vander Waals Lifshitz理论在固体表面能计算方面虽有应用,但不够精确。接触角法被认为是所有固体表面能测定方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基于描述固液气界面体系的杨氏方程的计算方法。 二、固体表面能测试原理 在非真空条件下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整个界面体系会同时受到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作用,使得液体在固体表面呈现特定的接触角(见图1)。提出了著名的杨氏方程(1)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面能计算原理说明

表面能計算原理說明 表面能為固體與氣體間之界面張力的一般定義,如同液體的表面張力為液體與氣體間之界面張力以表示,同樣的固-氣間的界面張力以表示,然而表面能雖然可明確被定義,然而卻無法如液體一樣被直接測量. 由楊氏熱力平衡方程式如下: =+ :固體表面能, :液體表面張力, :固-液間界面張力, :接觸角 上述方程式右邊及可由儀器測量而得,然而尚有兩個未知數,因此無法直接算出表面能,因此表面能並無所謂正確或標準值,只能由一些模型中提供另一組方程式以便求出 ,這些模型皆有假設條件,因此所算出的結果只能算是表面能近似值. 目前常用的模型如下: 1.Zisman Plot (critical wetting tension) 2.Fowkes 3.Owens-Wendt-Rabel-Kaelble (OWRK) 4.Extended Fowkes 5.Wu harmonic mean 6.Equation-of-state 7.Lewis acid/base theory 使用上述方法各別計算,可能得到之結果彼此有高達25%的差異,然而每種方法皆有其適用的表面固體,然而卻無所謂正確或標準值,雖然如此,表面能仍具有原理的基礎性,可如液體表面張力般具備客觀性,同時對於一般所適用的模式,其誤差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臨界表面張力- Zisman Plot 由楊氏熱力平衡方程式如下: =+ 其中: :接觸角,:固體表面能, :液體表面張力, :固-液間界面張力 適用: 表面能< 100 mN/m(低能表面)的固體表面,液滴在表面形成的接觸角主要是液體表面張力的函數,對於給定的固體表面和同系列的相關液體(如烷? 二烷基脂和烷 基鹵化物), 與有近似線性關係.對於非極性液體,關係十分相符,然對於高表面張力的極性液體,關係並不十分符合,直線開始彎曲.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表面能的测试原理、方法、步骤 界面能可分为固气界面能(也称固体表面能,以下皆称为固体表面能)、气液界面能(也称液体表面能,以下皆称为液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其中固体表面能的测定对多孔材料、焊接、涂料、分子筛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液体表面能的测定则与清洁剂的制造、泡沫分离、润湿、脱色、乳化、催化等技术密切相关;而固液界面能主要在涉及固液接触的领域,如油漆、润滑、清洁、石油开采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表面能的测试方法 就测量方式而言,液体表面能可以直接通过仪器设备测得,而固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却只能通过其他方法间接地计算获得。而又因为固液界面能、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所以求得固体表面能后,固液界面能的计算问题会迎刃而解。目前测量固体表面能的方法主要有劈裂功法、颗粒沉降法、熔融外推法、溶解热法、薄膜浮选、vander Waals Lifshitz理论以及接触角法等。其中,劈裂功法是用力学装置测量固体劈裂时形成单位新表面所做的功(即该材料的表面能#的方法)。溶解热法是指固体溶解时一些表面消失,消失表面的表面能以热的形式释放,测量同一物质不同比表面的溶解热,由它们的差值估算出其表面能的方法。薄膜浮选法、颗粒沉降法均用于固体颗粒物质表面能的测量,而不适用于片状固体表面能的测量。熔融外推法是针对熔点较低的固体的测量方法,具体方法是加热熔化后测量液态的表面能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外推至熔点以下其固态时的表面能。此法假设固态时物质的表面性质与液态时相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Vander Waals Lifshitz理论在固体表面能计算方面虽有应用,但不够精确。接触角法被认为是所有固体表面能测定方法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基于描述固液气界面体系的杨氏方程的计算方法。 二、固体表面能测试原理 在非真空条件下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整个界面体系会同时受到固体表面能液体表面能和固液界面能作用,使得液体在固体表面呈现特定的接触角(见图1)。提出了著名的杨氏方程(1)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

表面能测试作业指导书[模板]

表面能测试作业指导书 对应的流程/规范 文件名称 信赖性实验管理规范 / 1. 目的 保障前壳点胶/粘胶面、后壳天线贴片满足点胶需求,避免由于结构件表能原因导致的翘起、脱落问题。 2. 概述 前壳TP粘贴面、后壳天线面,都需要测表面能。 3. 术语 名称定义 常规测试可以马上完成或时间较短的实验项目。如 RCA 测试,百格测试等。 环境测试环境条件或气候条件的模拟测试,如温湿处理,烘烤处理等的实验项目。 型式测试新品认定时规定需要完成的全部测试,它包括常规测试和规定的环境测试。 ORT 量产后的持续性信赖性测试 4. 操作说明 4.1测试用品:达因笔 2022-02-23 第1页, 共2页

2022-02-23 第2页, 共2页 4.2 试验条件: 4.2.1 达因笔要求:品牌为Arcotest ,保质期为半年,超过保质期之后需要更换新达因笔进行测试; 4.2.2 达因笔保养要求:常温下存贮(温度25±5℃),避免阳光直射,每次使用后盖紧笔盖; 4.2.3 测试要求:各材料在对应达因笔测试条件下,痕迹5S 内完全不收缩,达到A 级别。 4.3 试验步骤: 4.3.1 试验程序检查产品待测面,确保未被手指、汗液或其他介质污染; 4.3.2 将样品放在水平台上(如果产品粘胶部位有保护膜的,则撕掉保护膜)。随机选取产品点胶/粘胶位 置,使用Arcotest 的测试笔,笔尖与测试面成垂直90°角,施加0.5kgf 在2秒内画一条2-3cm 长的直线; 4.3.3 画完整条线5秒后观察笔迹收缩情况,完全不收缩为A ,收缩达到原来面积的70%为B ,收缩面积小 于原来面积的70%为C ,如下图。 4.4 合格判定: 5. 相关文件 6. 记录的保存 7. 文件拟制/修订记录

表面能测试标准

表面能测试标准 一、测试仪器 表面能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设备,它通常由一个可调节的支架、一个测量臂、一个样品池和一台精密电子天平组成。测试仪可以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评估其表面能。 二、测试原理 表面能测试仪的原理基于拉普拉斯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液体表面的力平衡。当液体表面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液体会产生一个相反的力以保持平衡。这个力就是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与液体的表面能密切相关。 三、测试步骤 1.将待测液体放入样品池中,确保液体表面平整。 2.将测量臂移动到样品池上方的合适位置,确保测量臂不会接触液体表面。 3.缓慢向下移动测量臂,直到其尖端接触到液体表面。 4.记录测量臂的位置和读数,以获得液体的表面张力。 5.重复步骤3和4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6.更换不同的待测液体,重复步骤1-5,获得所有待测液体的表面张力数据。 四、测试方法 表面能测试仪的测试方法通常包括以下三种: 1.最大泡法:将液体表面暴露在空气中的泡的最大直径测量出来,

根据公式计算出表面张力。 2.悬滴法:将一滴液体悬挂在测量臂上,然后缓慢移动测量臂,直到接触到液体表面。通过测量滴的体积和接触角,可以计算出表面张力。 3.旋转法:将液体放入一个旋转的圆盘中,测量圆盘的旋转速度和液体表面的波动情况,从而计算出表面张力。 五、影响因素 表面能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性质、温度、湿度、杂质等。为了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补偿。此外,测试人员的操作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六、测试标准 表面能测试仪的测试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1.测量臂的长度和直径应符合规定要求; 2.样品池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规定要求; 3.电子天平的精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4.测试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5.测试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资质认证; 6.对于不同性质的液体,应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7.对于同一性质的液体,不同测试人员得到的测试结果应具有可比性。 七、数据处理

giwax测试原理 -回复

giwax测试原理-回复 giwax测试原理,是指使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来测试物质的表面能,以及用于涂层和表面处理的材料的可涂敷性和附着性。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质量,尤其在涂层工业中。本文将从介绍giwax测试原理的基本概念开始,然后分步解释其具体过程和应用范围。 1. giwax测试原理的基本概念 giwax测试原理是基于表面能的测量,表面能是指材料表面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能力。表面能的大小决定了材料表面的特性,如润湿性、附着性和耐腐蚀性。giwax测试原理通过测量液滴在材料表面上的接触角来评估材料的表面能。 2. giwax测试原理的具体过程 (1)润湿液滴的制备:在giwax测试中,常用的润湿液为水。润湿液滴的制备需要保证其形状规则且容易接触到待测材料表面。 (2)液滴接触角的测量:将润湿液滴滴在待测材料表面上,通过显微镜或其他测量设备,在液滴与表面接触处测量液滴的接触角。接触角是液滴表面与垂直于表面的固体表面之间的夹角。 (3)表面能的计算:根据液滴的接触角和材料的表面性质,使用Young-Laplace方程或其他相关公式计算表面能。

3. giwax测试原理的应用范围 (1)材料表面性质评估:giwax测试可用于评估材料的表面能、润湿性和附着性。这些表征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涂层和表面处理的研究:涂层和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改变材料表面的特性,以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giwax测试可用于评估不同涂层和表面处理技术对材料表面能的影响,从而优化涂层和表面处理的工艺。 (3)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对涂层或材料的表面能进行giwax测试,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通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 (4)材料研究和开发:giwax测试在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表面能,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可能的应用领域,从而提供有关材料设计和优化的指导。 4. giwax测试原理的优缺点 (1)优点:giwax测试方法简单、快捷,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它能够提供有关材料表面性质的重要信息,帮助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能计算原理说明

表面能计算原理说明 表面能計算原理說明 表面能為固體與氣體間之界面張力的一般定義,如同液體的表面張力為液體與氣體間之界面張力以表示,同樣的固-氣間的界面張力以表示,然而表面能雖然可明確被定義,然而卻無法如液體一樣被直接測量. 由楊氏熱力平衡方程式如下: =+ :固體表面能, :液體表面張力, :固-液間界面張力, :接觸角 上述方程式右邊及可由儀器測量而得,然而尚有兩個未知數,因此無法直接算出表面能,因此表面能並無所謂正確或標準值,只能由一些模型中提供另一組方程式以便求出 ,這些模型皆有假設條件,因此所算出的結果只能算是表面能近似值. 目前常用的模型如下: 1. Zisman Plot (critical wetting tension) 2. Fowkes 3. Owens-Wendt-Rabel-Kaelble (OWRK) 4. Extended Fowkes 5. Wu harmonic mean 6. Equation-of-state 7. Lewis acid/base theory

使用上述方法各別計算,可能得到之結果彼此有高達25%的差異,然而每種方法皆有其適用的表面固體,然而卻無所謂正確或標準值,雖然如此,表面能仍具有原理的基礎性,可如液體表面張力般具備客觀性,同時對於一般所適用的模式,其誤差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臨界表面張力- Zisman Plot 由楊氏熱力平衡方程式如下: =+ 其中: :接觸角,:固體表面能, :液體表面張力, :固-液間界面張力 適用: 表面能< 100 mN/m(低能表面)的固體表面,液滴在表面形成的接觸角主要是液體表面張力的函數,對於給定的固體表面和同系列的相關液體(如烷? 二烷基脂和烷基鹵化物), 與有近似線性關係.對於非極性液體,關係十分相符,然對於高表面張力的極性液體,關係並不十分符合,直線開始彎曲. 從對的曲線中,在=1時,可以得到固體的表面張力,稱為潤濕臨界表面張力,它的定義是指液體剛好鋪展到固體表面產生完全潤濕時的表面張力, 即時,液體將鋪展,當時,液體將形成液滴,具有非零接觸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