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特点

温州文化特点
温州文化特点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

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性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工商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同居全国首位。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性,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

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制度的灰色区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含着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性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温州文化习俗

温州文化习俗 永嘉四灵:代表人物(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现存最早的描写江心屿的诗。 《登江中孤屿》 东晋谢灵运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1、①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 ②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有要制作当令的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犒劳一家老少。元宵节炒槐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吃汤圆,过年时更要捣年糕、炊松糕、炒炒米,日子过得滋润红火。 ③温州传统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长寿面”;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头有尾” 2、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温州山清水秀,景观多姿,名山秀水遍布全境。请仿照示例,介绍一处家乡景观的特点。 示例:洞头岛美,美在滩佳,美在壁峭,美在鱼儿丰。 仿句:雁荡山美,美在洞悠,美在峰奇,美在溪水秀 (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 答:温州妇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3)民俗温州中谈到,每逢四季八节,温州的岁时风俗丰富多彩。像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有人认为这种习俗不好,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2分) 答:很可惜,这些民俗包含着浓农的人情味道,有一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要尽力保存。或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旧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尚。(正反面,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规划设计,温州新火车站的广场上将立一个名人塑像。为了更好地塑造温州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拟以以下四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塑像候选人物。你认为这四个候选人物中哪个最恰当?请从中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候选人物:(按历史年代先后排列)谢灵运、叶适、刘基、孙诒让 你的选择是:谢灵运 你的理由是:因为他在永嘉任职期间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对我们瓯越文学产生 了无人可比的影响。他的诗篇使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让温州名扬天下。 4、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温州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打造

温州特色文化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特地整理一些具有温州传统文化的活动及特色 拦街福 汉族祭祀旧俗。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 芥莱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 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是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五月忌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泰顺元宵百家宴 泰顺元宵百家宴有着浓郁民俗特色的泰顺元宵节如今名列浙江省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名单,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由古至今,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现状与问题 (2) 一、产业现状 (2) 二、存在问题 (6) 第二章总体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基本原则 (10) 第三章主要任务 (12) 一、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门类 (12) 二、加快建设一批大平台大项目 (23) 三、大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品牌 (24) 第四章空间布局 (26) 一、强化“一核” (26) 二、提升“两翼” (27) 三、发展“四副” (28) 四、全面推进 (29) 第五章保障措施 (31) 一、组织保障 (31)

二、财政投入保障 (31) 三、人才保障 (32) 四、土地保障 (32) 五、税收保障 (33) 六、投融资保障 (34) 附表1:温州市“十二五”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35) 附表2:温州市“十二五”拟发展文化产业项目 (37) 附表3:温州市“十二五”拟重点打造十大文化金名片 (40) 附表4:温州市“十二五”拟打造的展会项目 (41) 附图1:温州市“十二五”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分布图 (43) 附图2:温州市“十二五”拟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分布图 (44) 附图3:温州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总体布局图 (45)

序言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就业人数多、成长潜力大、创新性高和引领力强的现代新兴产业。 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浙江,省委于2008年10月决定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1年1月,《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又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指南,《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现代服务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作为构成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成份,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经凸显。 从趋势来看,当人均GDP超出5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迈进时,会出现文化产业发展的井喷现象。温州“十二五”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根据上述纲领性文件编制,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省委“两创”总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全力推进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产业规划,是温州市“十二五”时期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温州的过年风俗

温州的过年风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捣年糕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

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掸新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增]??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贴春联: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分岁酒,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

20162017年度温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园入驻

2016-2017年度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租金补贴 黎明92文化产业集聚区 序号入驻企业租赁面积 (m2) 租赁时间 (月) 补助金融 (元) 1 温州心行道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1527 24 366480 2 温州商道传媒文化有限公司266 24 63840 3 温州市绘迹光年动漫文化有限公司2080 2 4 499200 4 温州市优科礼品创意有限公司462 12 55440 5 温州佳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150 24 36000 6 温州市欧碧特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39 24 57360 7 温州心企领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32 21 48720 8 温州枫帆服装有限公司400 3 12000 9 温州市鹿城区方介堪美术培训学校1970 24 472800 10 温州市想象工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368 11 40480 11 温州中元传媒文化有限公司100 24 24000 12 温州市鹿城区黎明丽泽轩画廊333.8 24 80112 13 温州大墨空间设计有限公司115 19 21850 14 温州市鹿城区滨江茉礼文化创意工作室63 6 3780 15 温州市鹿城区停云书院390 24 93600

16 温州鹿城区瑞思新城培训学校有限公司850 24 204000 17 温州轶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87 11 41130 257 8 18 温州雅诺展览有限公司350 12 42000 19 温州市鹿城区米罗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380 13 49400 20 温州市泌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427 3 12810 21 浙江贝贝依依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 21 5250 22 温州市名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70 2 15400 23 温州尚瑞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130 24 31200 24 温州艺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80 24 43200 25 温州市鹿城区百年有园文化艺术培训有 限公司 479 5 23950 26 温州潮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350 4 14000 27 温州鹿城区天洲西洋乐培训学校有限公司488 24 164800 298 16 28 温州丝绸之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330 21 69300 29 温州幸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330 24 79200 30 温州市鹿城区正道乐行培训学校有限公司1200 24 288000 31 温州市漫享网吧470 24 112800 32 温州市鹿城区新迪教育培训中心740 24 177600 33 温州市鹿城区歆艺歌舞文化培训中心新 城分中心 640 12 76800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特征 自从中国迈进文明社会的门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了上下五千年,传播到纵横数万里。一个个王朝的毁灭,一次次残酷的战争,多少次外族的入侵,乃至无数次山崩地震、水旱、瘟疫等,都未能阻止它前进的步伐,这与它所具备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有着直接关系。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中国文化要义》,概括了中国文化的14大特征;台湾学者韦政通则说,中国文化有十大特征。其实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将它概括为八大特征,提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即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断,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外历史上,不少优秀的文化因为异族入侵而中断,如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沉睡了上千年;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则因入侵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曾经一度希腊化,后又罗马化,再后又伊斯兰化。这都是由于它们根基不深,站脚不稳。中国传统文化却大不相同,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的相继南下,乃至蒙古、满清入主中原,都未能中断中国传统文化,相反却是征服者最后被征服、被同化、被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反而增加了新的生命活力。它之所以有这种顽强的延续性,这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同化力与融合力,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近年来,千百万华侨都来关心中国的振兴,正是这种文化凝聚力在起作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海外广大同胞的爱国心,争取他们从道义上、物质上支持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早日统一,正是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 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也就是说,神本主义在中国不占统治地位,而人本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曾教导他的弟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又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处理人事与天道的关系时,不少政治家与思想家,都主张要先尽人事,然后再考虑天道。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人伦道德,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要求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兄友弟悌,朋友之间要讲义讲信,为人臣、人妻要守节,与一般人交往也要讲忠恕之道,要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君臣合力、朋友同心。在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时,中国传统

温州鼓词在瑞安已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

温州鼓词在瑞安已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 温州鼓词是一种以牛筋琴做伴的方言演唱艺术,是国家重点保护非遗项目. 瑞安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 据介绍, 温州鼓词演唱讲究“声,色,艺,外.”."声"是声音,"色"是表情,"艺"是内在的涵养和"艺术"表现."外"是肢体语言. 温州鼓词演唱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华历史上大多数的文学故事.封神榜,三国演绎,陈十四娘娘.水溥传等.现代的故事内容只要有人编(创作),也很方便地通过鼓词演唱出来。 我一直以来想用吉他与之融合.估计现在最多能搞点前奏,间奏,加花及尾奏,在其门外徘徊。 大凡说起瑞安的文化产业有什么,我们的办公室族们大约会说,是印刷业吧。----处温州中游水平的瑞安印刷行业自改革开放30年来,瑞安印刷业加快发展步伐,加大技改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兴建厂区厂房,形成了现在全市印刷企业318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值达11.3亿元,(去年的产值达到13个亿),产品远销美、法、韩、澳等国的较大规模的瑞安印刷行业,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而提起本地响当当的“非遗”品牌--温州鼓词的产业发展问题则不置与否,甚至有“这东西老土,让它自生自灭去吧”的想法。 可偏偏有人不让它“自生自灭”,并以此起家,发展温州鼓词文化产业。这方面的领军人物在温州非张瑞星莫属。 1993年,他申办瑞星音像制品有限公司,有10多个鼓词演唱高手受聘.每录一盘VCD一小时10000元人民币.每写1小时唱词的创作者得1000元.由公司版权买断.至今公司已有2400多合作品版权.10年前我随张瑞星到马屿的一个词师家玩,得知那位词师家的别墅式建筑就是他通过二三年的温州鼓词演唱所得所建。 去年温州图书馆一次性买断瑞星公司6片VCD版权,花了10来万。瑞安电视台近年来开办温州鼓词节目,诚邀了数十名本地的温州鼓词词师在电视台出演。为了提高节目品位,也出于弘扬民族文化需要,今年瑞安电视台与瑞星公司定协议,一年每天播30分钟.公司每年只收其10万元版权费。 至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10多个高手每年演唱收入100多万元.有人出每场1万元的出场费演唱者也不一定去唱.或要预定到明年.每月每人唱22天.8-9天休息.据析,有个村通过张瑞星先生请某位词师连演10场,看那位词师怎么说的:本要收你12万,看在张老师面子上,收你11万。 我欲拜师的我市文化名人温州鼓词艺术家阮世池词师现年80多岁,去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荣誉称号.而他曾有的最高出场费是每场2000元,与现在的高级词师出场费每场12000元.甚至20000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或许那时的2000比现在的20000差不多大小. 温州的城市年轻族爱时髦,其文化追求也时尚化。高雅文艺之钢琴、美术也;唱歌跳舞欧美日韩流行拉丁也。。。。。。而对于本地鼓词或越剧戏曲等则不屑一顾,大有闻音观色而觉晦气之感。岂料温州鼓词文化产业在温州农村大有市场,就连最贫困的山区,每每有人在村里的老人协会“会所”里放上一张盗版的温州鼓词VCD听听,以渡时日。几年前,一次由张瑞星组织的在瑞安陶山举办的温州鼓词演唱会,观众达6000余人。当地邻村或大老远赶来观摩的成群结对。那次前温州文化局瞿局长也去了.看得他乐开了怀. 再说说温州鼓词产品在海外的传播吧,数百万海外温州华侨对乡音的需求尤如一日三餐。温州鼓词更是他们的首选最爱。据称,台湾一位温州后裔想学温州话,叫了一个温州人学一周温州话花了1.5万台币,还是学不好,后来花200元RMB买了20多合温州鼓词,丫的,比老师好多了,潜移默化之下,学会了。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特点:1、“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悠悠岁月中,炎黄子孙养成了一种踏实诚恳敦厚笃实的性格。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却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是不行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文化的特色。如在科技方面,最突出的是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在人文方面,重视伦常日用,而不企求来世与天国;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精神。 农耕型文化把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作为理想目标。孔子高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民族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历来推崇文治教化,主张:“协和万邦”,形成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传统。小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是为了自给自足。为了保证这种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群体的利益,否定个体的独立意识,将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在天人关系上,不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强

调其同一的一面。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农生产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平均”思想。儒家讲“不患贫而患不均”,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都符合小农的“平均”思想。另外,小农生产规模小、狭,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秩序稳定,因而人们常常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缺乏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 2、“先祖者,类之本也”为血缘纽带的伦理型特点。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社会都是在血缘亲族的基础上形成的。敬祖孝亲、承宗接代、绵延世泽的“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的核心观念。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是从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脱胎而来的。周王自称天子,即上天的儿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们则受封为诸侯或卿大夫。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周朝分封的异姓贵族。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的关系,异姓贵族之间为甥舅亲戚关系。无论是同姓贵族或异姓贵族,都用血缘纽带联结起来,成为一铺坚韧的巨网。 孔子如此重视孝道,主要是要运用血缘纽带来维护传统社会的礼治秩序。汉武帝时,董仲舒根据他的“阴卑阳尊”的神学理论,提出了“三纲”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居主导地位,阴居从属地位。因此,君臣、父子、夫妇都成了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这样一来,就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温州:那些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

温州:那些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 温州古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民居建筑风格多样。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温州地处偏僻山区的浙南,过去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很多山区没有开发,造就了古村落民居的长期存在和得以保留,从年代上看保留下来的古民居一般为明清时期的遗存。 一、温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在温州,散落乡间的古民居数量相当庞大,目前永嘉、泰顺发现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数量较多,文成、苍南也保存得还好,而瑞安、乐清、平阳等地的古民居大部分已消亡。 温州古村落居民大都是外地迁来,居民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地居民或附近居民迁来。二是中原地区为躲避战乱或政治避难而来。三是福建浙江沿海居民为了躲避倭寇的骚扰迁居而来。村落居民在浙南这片热土落地生根以后,就开始繁衍生息,建造家园,通过不同的方式建造自己的住宅。根据建筑风格与特色、村落形态与功能,可以粗略地将浙南历史村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军事防御型(如永嘉楠溪江的屿北村、乐清黄檀桐村)、耕读文化型(如永嘉芙蓉、苍坡村)、手工艺生产型(如苍南县碗窑村、瓯海泽雅水碓坑村)、商贸流通型(平阳坡南老街、顺溪老街)、官吏府第型(如乐清南阁村)、商贾豪绅型(如平阳顺溪陈家大屋、泰顺胡氏大屋)。 古民居是温州的历史文化遗存,一砖一瓦都在形象地展示着温州的发展脉络。温州古建筑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和天

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对中国建筑及历史城镇村落的影响根深蒂固,反映在选址、布局、定位、朝向、结构、装饰、体量、色彩、绿化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方方面面,尤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合理利用自然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寄情山水,注重人伦和谐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归纳起来说:一是崇尚自然重生态,吸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做到呈生态之象、开画图之境,物兼育而道并行。二是讲究耕读礼传家,儒道礼乐交融,天人合一气象,宗法规制自有。三是建筑科学重和谐,建筑类型丰富,规划严谨和谐,空间布局合理。四是装饰美观重寓意,儒气野气交融并存,古式遗风匠心巧运,远近高低各有不同。五是穿街走巷利方便,宅院花竹秀,街巷达四方,文房四宝柴米酱油,一应俱全。 二、温州古民居结构布局 温州山区古民居一般多为木结构,临街(路)木屋层层外挑。木构架用料硕大,工艺精湛,有的房屋结构全不用钉,而是用不同的榫卯将各部件连接得天衣无缝。墙体只起围护作用,采用地方材料大仑砖或四寸薄砖砌空斗墙,亦有用木板作墙或用篱笆泥墙的。屋面荷载由柱直接传至地面。大户人家多用抬梁式,一般民居两端山墙多用穿斗式。山区穿斗式木构架山面上部普遍用竹篱糊上蛎灰筑成,既减轻了梁柱负荷,又给人以灵巧的结构感。屋顶多为悬山顶,挑檐很深,木桁条直接架于梁上,一般为小式木作。檐廊的梁、枋、楣、罩、柱头、撑栱、藻井是重点雕刻之处,表面一般施蜡而不涂漆,显露出木材朴素的肌理之美。温州民居还擅长砖雕、石雕装饰,精湛的砖雕和石雕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 浙江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7356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Introduction to Wenzhou culture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总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人。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0xx 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则诚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同时挂温州市文物局牌子)。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监察室、计财产业处、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文物管理处、文化艺术处、市场管理处、广播电视管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和机关党委等12个处室。局属单位分别为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艺术研究所、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书画院、市越剧团、市瓯剧团、温州大剧院、温州大戏院、市电影公司、东南剧院、新时代电影

温州古民居功能形式、文化与保护

温州古民居功能形式、文化与保护 The function、culture and protection of Wenzhou dwellings 摘要:温州的民居走过了数年的历程,我根据其功能、文化与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触摸她的古色古香,体会她的不尽魅力,就其发展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温州民居功能文化保护发展 Abstract:It has been plenty of years since Wenzhou dwellings appeared……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culture and protection,I did some research,touch its vaule,feeling its charm,and present some prospective comments. Key words:Wenzhou dwellings function cul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正文: 关于温州的那些古村落、古民居和古街区…… 这是一段温州民间对温州民居的评价:“温州过去虽然是个小地方,民居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和各地的山川形胜相适应相协调,构成一幅和谐之美,以小巧精致、装饰精美而取胜。温州民居依照地域特色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在国内也比较罕见。温州的民居中的各种装饰和京城、中原等大地方相比因为天高皇帝远而更加不拘一格,更加灵活和自由,于细微之处体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有种贴近生活的美感,往往让人惊叹它别出心裁的设臵和细致入微的精巧处理。” 温州古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民居建筑风格多样。温州地处偏僻山区的浙南,先前的迟缓经济发展使得山区迟迟没有开发,因而古村落民居长期存在,保留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文化、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根据考古发掘和史书记载,我们的祖先大约在7000年前就已经能用禽骨和陶土制作出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到伏羲时代,已经能发明丝弦乐器、古琴和瑟,黄帝时代已有笙簧创制和音律理论出现。这些发现都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对音乐相当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日臻成熟,形成了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内容丰富,理论完备,特色鲜明的中国音乐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还被传播到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

四域音乐(指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区)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风格的音乐。如中国西部的音乐具有高亢明亮的特征,东部的音乐则具有柔和抒情的特点,南方水乡的音乐则委婉动听。除此之外,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台湾等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各具风格。因此我们说,中国音乐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从音乐的创造主体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一种包括了汉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的音乐。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开始传入中国;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中国与西域各民族交往密切,大量西域音乐传入我国,对我国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近代,随着清朝末年“学堂乐歌”运动的开展,中国与西方等国家的音乐交流不断加深,大量西方音乐开始传入我国,如西方音乐中的交响乐、歌剧、舞剧,以及乐律中的大小调,乐器中的钢琴、小提琴,演唱方法中的美声唱法等。这些交流,进一步加强了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加快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

温州文化概况

温州文化概况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总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人。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则诚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同时挂温州市文物局牌子)。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监察室、计财产业处、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文物管理处、文化艺术处、市场管理处、广播电视管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和机关党委等12个处室。局属单位分别为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艺术研究所、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书画院、市越剧团、市瓯剧团、温州大剧院、温州大戏院、市电影公司、东南剧院、新时代电影大世界、新中国影都等21个。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46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297人,初级职称661人。 近年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系列工程,紧扣重点,突出特色,全面抓好建设、繁荣、发展、管理、保护、改革等各项工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各项事业得到平稳和较快发展。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全市达标文化馆、图书馆达12个,达标综合文化馆达223

温州文化特点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 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性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工商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同居全国首位。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性,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 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制度的灰色区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含着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性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 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 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心世界。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 “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诸侯国则要求保全江山社樱,不致被别国消灭,并进而要统一天下。为了解决问题,各诸侯国广罗人才,研究对策;具有见识的知识分子,或讲学,培养传治国人才,游说诸侯,并由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主以“仁义”治国,以“亲民”、“惟民所止”、“止于至善”为德。道家学说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主“爱民治国”、法家则主改革,实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墨家反对说空话,要“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对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百家争鸣”有一个共同点,主“尚贤”、“爱民”,因而都各有自己的先进性。到战国末年,就进人了取、存小异,进行全面总结的阶段,形成了“以民为本”、文道与德 二、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

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浙江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 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方面,先后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发展战略,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产业发展体系和目标任务、组织保障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安排,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又好又 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 GDP的比重为4.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详见表1),文化及相关产业总量不断扩 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持续提升。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8.79亿元;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50.01亿元;文化服务业增加值501.21亿元, 文化产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的比例为49.5:11.6:38.9。文化服务业(包 括文化产品批发零售)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核心 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增加值之比为29.8:25.1:45.1。 表1 2006-201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一)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2011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文化产品制造企业为1360家,实现增加值263.28 亿元,从业人员27.85万人。从行业情况看,文化制造业主导产业分别是工艺美术品制造 业、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文化用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和广播电视 设备制造,实现增加值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76.95、44.21、27.66、22.44、20.28和 20.07亿元,各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的29.2%、16.8%、10.5%、8.5%、7.7%和7.6%, 六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增加值的80%以上 (详见表2)。 表22011年分行业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