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历史文化名村

温州历史文化名村
温州历史文化名村

温州市历史文化村落普查数据统计

县(市、区)合计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鹿城区 1 藤桥镇驿头三村

龙湾区 6 永中街道新城村

瑶溪街道皇岙村、瑶溪村

海滨街道宁村村

永中街道普门村、双岙村、

瓯海区 6 泽雅镇黄坑村、水碓坑村、吴坑村、唐宅村、上潘村

瞿溪街道桥下村

乐清市7 乐成街道黄坦硐村

淡溪镇黄塘村

仙溪镇南阁村、北阁村

柳市镇后西村

虹桥镇蒲岐村

芙蓉镇前(后)垟村

瑞安市10 南滨街道林南村

仙降街道山皇村

湖岭镇黄林村、均路村

高楼镇上泽村、东源村

陶山镇东寺前村

马屿镇霞岙村、碗窑村

马屿镇曹村

永嘉县30 桥下镇茗岙村

沙头镇花坦村、廊下村

鹤盛镇蓬溪村、罗川村

乌牛街道西湾村

大箬岩镇埭头村、水云村

岩坦镇屿北村、黄南林坑

村、龙园村、张溪林坑村、

溪口村、岩龙村

枫林镇枫二村

岩头镇苍坡村、岩头村、

五尺村、芙蓉村、石匣村

碧莲镇梧岙村

巽宅镇盛山村

岩坦镇前溪村、

深龙村

枫林镇里龙村

桥下镇瓯渠村

碧莲镇应界坑村

东城街道浦东村

岩坦镇小长坑民族村

枫林镇枫一村

洞头县11 北岙街道海霞村、白迭村

大门镇小荆村

东屏街道金岙村、外埕头

村、松柏园村

元觉街道花岗村

北岙街道东沙村

东屏街道东岙村、垅头村

元觉街道沙角村

县(市、区)合计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

文成县14 南田镇九都村

西坑镇梧溪村

百丈漈镇篁庄村、上石庄

村、下石庄村

黄坦镇稽垟村

峃口镇东方村

珊溪镇朱川村

大峃镇岭脚村、

坪头村、垟丼村、

村头村

黄坦镇培头民族村

珊溪镇街头村

平阳县15 腾蛟镇腾带村、龙腾村、

平棋村

青街畲族乡青街村

南雁镇东门村、南雁村

顺溪镇下顺溪村、顺溪村

昆阳镇南丰村

山门镇大屯村

水头镇缸窑村

万全镇陈岙村

昆阳镇前爿村

昆阳镇雅村村

南雁镇五十丈村

泰顺县25 筱村镇徐岙底村、东洋

村、库村

雅阳镇和平村、百福岩

村、埠下村、国岭村

罗阳镇周湾村、上交洋

村、瑞岭村

仕阳镇桥西村、溪东村

泗溪镇下桥村、西溪村

三魁镇庵前村

百丈镇林岙村、阳山村

司前镇台边村

罗阳镇村尾村、

仙居村

竹里乡茶石村

竹里乡竹里村

三魁镇张宅村

彭溪镇峰文村

雅阳镇新联村

苍南县21 马站镇金城村、龙门村、

南坪村、中魁村

钱库镇护法寺村、岭脚村

桥墩镇矴步头村、碗窑村

龙港镇鲸头村、麟头村

金乡镇城中村、金星村、

狮山村、五一村

赤溪镇白湾村

藻溪镇九堡村、建光村

钒山镇内山村

灵溪镇五亩村

岱岭乡富源村

桥墩镇桥南村

浙江省第五批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

省第五批(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遂昌黄沙腰氏大屋(含氏宗祠)修 缮工程 施工招标文件 招标序号: 招标人(盖章):遂昌县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签章):。 招标代理人(盖章):至伟工程管理咨询 法定代表人(签章):。

编制时间:二〇一九年七月十日 目录 招标公告.................................................................... 第一章投标须知............................................................. 一、投标须知前附表.......................................................... 二、招标活动日程安排表...................................................... 三、总则.................................................................... 四、投标人资格.............................................................. 五、招标文件................................................................ 六、投标报价................................................................ 七、投标文件................................................................ 八、投标文件的编制及递交.................................................... 九、开标.................................................................... 十、评标.................................................................... 十一、其他.................................................................. 十二、授予合同.............................................................. 第二章合同主要条款及附件...................................................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魏晋风度,以及它的现代人生意义问题。主要谈两个问题:一、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二、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 这几种人生哲学虽然旨趣不同,角度各异,但都是探讨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像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来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这种生命精神在《世说新语》这部记载名士轶事的笔记小品中有着生动的表现。收入这部笔记中的大都是汉末以来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最典型的则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雪夜访戴的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

温州文化习俗

温州文化习俗 永嘉四灵:代表人物(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现存最早的描写江心屿的诗。 《登江中孤屿》 东晋谢灵运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1、①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 ②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有要制作当令的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犒劳一家老少。元宵节炒槐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吃汤圆,过年时更要捣年糕、炊松糕、炒炒米,日子过得滋润红火。 ③温州传统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长寿面”;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头有尾” 2、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温州山清水秀,景观多姿,名山秀水遍布全境。请仿照示例,介绍一处家乡景观的特点。 示例:洞头岛美,美在滩佳,美在壁峭,美在鱼儿丰。 仿句:雁荡山美,美在洞悠,美在峰奇,美在溪水秀 (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 答:温州妇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3)民俗温州中谈到,每逢四季八节,温州的岁时风俗丰富多彩。像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有人认为这种习俗不好,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2分) 答:很可惜,这些民俗包含着浓农的人情味道,有一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要尽力保存。或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旧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尚。(正反面,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规划设计,温州新火车站的广场上将立一个名人塑像。为了更好地塑造温州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拟以以下四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塑像候选人物。你认为这四个候选人物中哪个最恰当?请从中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候选人物:(按历史年代先后排列)谢灵运、叶适、刘基、孙诒让 你的选择是:谢灵运 你的理由是:因为他在永嘉任职期间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对我们瓯越文学产生 了无人可比的影响。他的诗篇使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让温州名扬天下。 4、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温州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打造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海南省三亚市保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海南省三亚市保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则 规划范围 本保护规划的规划研究范围为保平村的村域范围,共计约1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区老村,面积37.91公顷。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保护、整治及其它各种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 本保护规划期限与崖城镇总体规划一致,为2009~2020年。规划近期为2009~2015年。 指导思想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 规划原则 (1)历史真实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原则; (4)区域系统保护原则; (5)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原则; (6)居民参与原则。 规划目标 通过保护规划和村庄建设相关规划,要使保平村同时满足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为: “历史风貌完整、生态环境优美、革命传统悠久、以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旅游发展的热带传统明清古村落”。 规划总体策略 (1)重点保护、修复保平村内具有历史价值和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遗存,保持保平的历史真实性。 (2)保护保平内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海南古村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3)保护保平的历史风貌、传统肌理以及整体山水格局,使其成为中国海南传统古村落的活化石。 (4)整治保平居住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舒适的村庄聚落。 (5)合理利用保平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三亚传统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第二章价值特色评价 村落特色 保平古村历史悠久、遗存众多、风貌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特色可概括为:(1)明清海南传统民居群的活标本 (2)中国最南古城的州治海门 (3)山水倚望、防灾避害的选址典范 (4)尊礼重教的文明古村 (5)三亚红色革命的策源地 历史价值 保平古村山水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村是古代保平港的要塞村镇、南海崖州大疍港的重要门户;儒学礼教、宗族文化底蕴深厚,流传至今;更是海南地区近代红色文化的摇篮。保平村保留了古村落选址、聚落结构、建筑形制以及古代海防等方面大量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古代琼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古村落选址于河岸北部,形成临水望山景观格局,极具特色;村内院落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而富有变化,院子布局正房与照壁为核心;建筑外形独具特色,是崖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筑群;建筑风格是民族融合和中西合璧的体现,屋顶为“一剪三坡三檐”的接檐风格,其结构多为插梁式构架;民居建筑又不乏装饰,木雕、彩画、灰塑等工艺纯熟、内涵深刻,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古毕兰村受洪水灾害侵袭,北迁至宁远河北岸高地,是古代堪舆学中聚落选址“龟背”理论的极佳诠释,这对研究古代村落选址原则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从毕兰村到保平村的发展过程是一部移民建村史,为研究海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变迁、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提供了历史佐证,对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内涵 保平村自古以来文教昌盛,保平书院是古崖州重要的书院,历史上曾有保平多贡生的美誉,村中传承着较为浓郁的儒学文化与宗族文化,是琼州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保平村是一个具有八十多年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村,是革命烈士的故乡、重要的革命与战争纪念地,是三亚红色革命的策源地,具有极为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同时,保平村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最重要的传承地。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温州特色文化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特地整理一些具有温州传统文化的活动及特色 拦街福 汉族祭祀旧俗。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 芥莱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 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是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五月忌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泰顺元宵百家宴 泰顺元宵百家宴有着浓郁民俗特色的泰顺元宵节如今名列浙江省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名单,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由古至今,

瑞安名人介绍

瑞安名人介绍 1、汉代安乡侯——蔡敬则 蔡敬则(151-约221),字文庄,生于东汉元嘉元年辛卯,建罗阳县前已是本地土著。历经东汉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及三国东吴等朝代。 东汉建安中,朝廷授官蔡敬则为会稽部东部都尉,镇守永宁,并创立“都尉衙署”于邵公屿(原瑞安县治所在地)。他在都尉任内,治绩显著,朝廷以公论赏,晋爵为“安乡侯”。 蔡敬则墓在今锦湖周岙山腰(少艺校旁),即“蔡忠义之墓”所在,现有墓碑立于民国廿六年,墓况为一弧形土堆,青草葱郁,墓旁有高树数竿,外有水泥院墙围成小院,但院外现为拾荒 者居住,观瞻不雅。 2.永嘉学派先声人物——谢佃 谢佃,字用休,一名天申,谢岙人(今潘岱桃花村)。继许景衡之后,为永嘉学派先声人物。曾与潘旻远赴伊洛向程颐问学,又拜蓝田吕大临门下,以贤良荐知阁门事,为尹炖所器 重。 谢佃墓位于潘岱桃花村,始建于北宋年间,圈椅式,坐东南,朝西北,原为青石垒筑,由墓室、墓坛、拜坛三部分组成,现存墓碑一方,八角额,云头纹,正面刻楷书“皇宋理学名臣谢佃公乡贤之墓,敕封知阁门事,葬梅垄山,入于圣庙,春秋丁祭,子孙乡贤世奉祀。”墓前粗石柱4根,为原享亭遗构。 3、南宋著名学者——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南宋瑞安人,《宋史·儒林》有传,永嘉学派代表人物。 陈傅良墓位于塘下镇凤山村凤凰山南坡上。墓始建于开禧年间(1205—1207),叶适铭其墓。但地面上宋代原设置不知何时坍毁,今墓为清咸丰元年(1851)重建,1986—1988年间,陈氏后裔集资进行全面维修。墓修建成圈椅形式,神座牌楼建在,墓室后面,青砖砌筑,正面隐出四柱与额枋、斗拱,上盖重檐悬山顶。有墓碑一方,碑文刻“宋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 待制止斋陈公之墓,合族嫡派裔孙立。” 4、南戏鼻祖——高明 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阁巷人,在他任官期间,经常为人民着想,替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所著《琵琶记》“成了戏文中第一部伟大不朽的作品”(郑振铎),被誉为“南戏鼻祖”,他死于宁海,归葬在家乡柏树桥南岸。生平著作《柔克斋集》20卷。 高明墓原在集善堂东侧,方形台基,坐北朝南,四隅立石栏杆,中设石级,墓室居台基中心,正面嵌石制隔扇门,前立青石墓碑一通,据说在“文革”中毁为平地,荡然无存。现有高则诚纪念堂,掩映在松柏之中,墓外青青阡陌,别有一番水乡滋味。 集善院位于飞云镇柏树村上桥南岸。高则诚纪念堂位于集善院西侧,相互连通,砖木混土仿木歇式建筑,曹禺题署“高则诚纪念堂”匾额,堂内锓木楹联,多为当代知名人士撰书。 5、英敖之才——韩伟 韩伟(1385—1445)字英仲,瑞安罗南八水里人(今属塘下镇)。其先祖于韩寓自五代间从闽之赤岸(今福鼎)避战乱徙罗南,将其所居之处称为韩田、上韩。等到明初,后裔韩山童迁 八水,生韩伟。 韩伟自幼聪颖好学,13岁入县学。训导黄潮光为他讲学,经明行修,文翰兼美。1418年韩伟成为贡生,入京太学。升试优等,由太学试事。1427年入狱史泰台见习,后巡按广西、河南。九年授文林郎、四川道察御史。次年巡按京师真定府。所到之处,励精图治,风 纪肃然。1445年六月中暑而死。 韩伟墓在韩田山上,现今墓道依山而建,新建花岗岩牌坊确有些雄伟,新铺石级也足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精讲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4、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 5、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 7、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1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 12、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个镇、12个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 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32、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34、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名单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2、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3、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5、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6、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 8、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 9、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

温州八中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温州八中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实施方案 《感受瓯越文化》、《瓯越民俗和民间工 艺》校本课程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形成 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 课程,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 我特”的办学路子,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 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并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组织管理 我校建立了四个层次级别的组织机 构,加强领导,形成管理网络。 第一层级——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 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 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制定,决定 实施该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 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 宏观上保证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 发等。

第二层级——教务处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和专家指导;政教处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层级——教研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计划和落实;建立课题组,研究和引领学校的实践活动; 第四层级——建设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任课与指导教师队伍,形成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教学指导网络。 二、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师生共同学习校本课程《流逝的文化》和《瓯越民俗和民间工艺》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同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温八中校本课程Ⅰ——《感受瓯越文化》

2、温八中校本课程Ⅱ——《瓯越民俗和民间工艺》

三、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施步骤 校本课程《流逝的文化》和《瓯越民俗和民间工艺》实施过程中,同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为了顺利地完成实践活动,你必须:⑴制订的计划,分步骤进行; ⑵需要阅读有关书籍、储备一定的知识底蕴,才能较好完成任务;⑶学会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类、综合;⑷集思广益,不断修正完善你的方案;⑸查访地方民间艺人,带上相机、录音机、笔、纸等,真实记录你看到的、听到的,你觉得有意义的资料;⑹准备应对各种困难、突发事件的对策,若遇到困难无法克服或力所不能及的,可以请老师、校团队、家长委员会、社区人员帮助;⑺小组之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第一-第六批)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32、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34、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4、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 5、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 7、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8、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1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12、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名单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2、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3、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5、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6、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8、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 9、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12、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3、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14、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15、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16、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7、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1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21、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22、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23、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杨家沟村24、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名单 1.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2.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3.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4.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 5.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编制人员名单 法人代表:吴崇友 项目负责:吴崇友 审定:施俊杰(高级工程师、院长)审核:程万里(高级工程师) 校对:潘丽微(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写:吴崇波(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第五章环境影响 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2、建设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3、法人代表:吴崇友 3、项目负责人:吴崇友 4、项目概况: 4.1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项目总投资约2847.2万元。 4.2保护设施建设: 1)、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青石板和卵石进行整修。 2)、对街巷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埋地敷设,消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 3)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4)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

5、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 6、编制单位: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2、 计划建议的通知》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3、 计划的通知》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浙政函【2011】26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列》(2008) 7、《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前仓镇位于永康市西南端,北 靠石柱镇,东临舟山,西有新店,南与缙云县新碧镇交界。距永康市 区13.5公里,330国道通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分别在 村落的西部、东部通过,交通便利,是与温州、丽水等县交往的主要 窗口,素有永康“南大门”之称,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了不起家乡人》(2课时)优秀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了不起家乡人》(2课 时)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了不起,家乡人》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4篇课文,是属于我与家乡这一单元主题的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热爱家乡这一主题。这一单元教学的前3篇课文分别通过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景色,了解家乡的物产,来激发对家乡热爱之情。本篇课文通过了解家乡名人和普通劳动者的优秀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激发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课文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文介绍了几位了不起的家乡名人,以及说明家乡的建设凝结着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家乡人的辛勤汗水。第二部分是介绍学生去采访名人要制定计划、选择工具、注意事项,以及采访中的收获和困难。第三部分是对整单元的一个总结: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路线图。 学情分析: 家乡人,课文中主要体现名人和普通劳动者,对于普通劳动者,学生耳濡目染,相对而言能够激发孩子去感受他们为家乡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而“名人”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名人与学生生活相对有一定的距离,对这些名人勤奋努力、艰苦创业的精神比较难以体会,可以说三年级的孩子,对家乡的名人了解很少。因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拉近将学生与名人的距离,去感受家乡名人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从而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课文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古今名人优秀事迹,向他们学习; 2、了解普通劳动者为家乡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尊敬、感激这

些创业者,为他们自豪; 3、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4、在采访身边的家乡人过程中,初步学会采访的注意事项和简单方法。 课时安排:课文教学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这一生活的群体,知道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2、以永昌堡为切入点,感受在家乡的古贤名人事迹和当时普通人们的英勇对敌和勤劳智慧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掌握参观博物馆获取信息的方法,能主动去了解家乡事迹。了解采访身边的家乡人应注意的事项和基本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在家乡的古贤名人事迹和当时普通人们的英勇对敌和勤劳智慧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难点:学会采访身边可爱的家乡人。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各种资料 学生:参观学校对面的永昌博物馆,搜集家乡的名人故事和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预设: 一、乡音无改——谁是我的家乡人 1、方言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用家乡话导入课堂,进行师生问好。 (2)笑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感受或想法? (3)你知道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2、创设情境,感悟乡情。

温州文化名人墓葬

xx文化名人墓葬 东瓯王墓东瓯王(生卒年不详),名驺摇,字毋余,因灭秦佐汉立下汗马功劳,被汉高祖刘邦晋封为海阳齐信侯,到了汉惠帝时,跳过“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顺序,被封为东海王,因都城在东瓯,俗称“东瓯王”。作为温州历史上最早的名人,驺摇无疑也是地位最显赫的名人。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里为之立传。 据南宋《绍定旧编》记载,东瓯王墓原有五处,现仅存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村一处。2005年的清明前夕,笔者驾车穿行在瓯浦村拥挤曲折的街路里,隔着车窗,且行且停问了三四位村民,欣喜都知道东瓯王墓的具体位置。一个人,过了两千多年还能被人记住,该需要什么样的“底心”? 在瓯浦村东瓯路得尽头,瓯浦岭的山脚,东瓯王墓巍然矗立,墓高三层,两翼展开,龙吻脊、高低檐,俨然一派王者气象,享受着准金銮殿的待遇。最高层的拜坛上,砌着“汉东瓯王之墓”的隶书墓碑。作为市级文保单位,整个墓地保护得尚好,可惜的是第二层拜坛上,右侧的清碑《重修汉东瓯王墓记》字迹磨蚀难认,裂纹多处,若假以时日,风雨寒暑,这块清代文物有成为“无字天书”的危险。时值双休日,墓左一条直通山上公墓的水泥山路上,不断有男女老少祭扫完各自先人回家经过。流连在空无一人的东瓯王墓,清明将至,这位越王勾践的后代,估计也只有笔者来上坟了。 xx墓 名人墓通常是豪华的石墓,作为温州市名人墓葬里唯一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刘基墓却是个土坟。据说刘基临终前,儿子刘琏、刘王景呈上石马、石狮、石将军把门,条块石铺成石墓图,被刘伯温撕得粉碎,劝诫道: “墓字上草下土,若用石铺,怎么生草?古人造字,大有讲究,人不能靠造坟墓立牌坊流芳百世。” 在文成南田镇西陵村,刘基墓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呈扶梯式,墓室为半圆形,前立“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之墓”碑,十分简朴。史载刘基告老回乡后,被权相胡惟庸构陷其霸占有“王气”的文成谈垟,想作为墓地,导致朱元璋夺禄。刘基临终对墓地低调处理应该缘于他后半生的惶惶避祸之心。刘基生前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2013-10-10 13:13:5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十位) 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1.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 《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名句 《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入彭蠡湖口》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七里濑诗》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覩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2.词学宗师夏承焘 夏承焘先生说: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拼命。无论什么事业,要准备付出一生心血才会有成就。 3.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夏鼐为就任社科院副院长写的“打油诗”:伏案终期老未休,无端被召上高楼。樗材聊作补丁用,时人错认作封侯 4.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 “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 叶适认为理财是“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聚敛则是“务以多取为悦”。叶适认为理财才是政府之本。 叶适千年以前就看到了理财和聚敛的区别,而就是举办“叶适学术研讨会”的那届温州政府,最以聚敛为乐,以搜刮为乐。今天温州实体性企业面临穷途末路,而温州曾经是改革先锋。导致今天的局面就是温州政府采取聚敛的政策,处处与民争利。 5.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 千万不要歌功颂德,因为古今中外,能留传下来的,没一首是歌功颂德的。 6.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 幼爱聊斋听说书,长经世故渐生疏。老来尝尽风霜味,始信人间有鬼狐。夜读聊斋——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小诗 7.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 8.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高则诚 千金买邻,八百置舍。——高则诚 乐人易,动人难。[高则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