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41例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术前充分进行肠道准备,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饮食、管道的护理,特别是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的护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1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在我国,75%左右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造口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却需要患者终身贴造口袋来收集粪便,这种排便方式的改变,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41例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患者,通过系统地精心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均为低位性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3~70岁,经过有计划系统地治疗与护理,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造口术,并正确使用造口袋,积极配合治疗,预防了并发症,促进了早日康复。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直肠癌后,本身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并且得知手术是将肛门移至腹部排便,心理上难以接受,担心排便习惯的改变,影响自身形象,更担心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协助时遭到厌恶,容易产生抵触、自卑及绝望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心理护理。首先专业护士、护士长术前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讲解这是经过周密考虑采取的最佳治疗手段,是治疗此类疾病最好的方法,讲解手术配合的重要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有条件时可以安排同种疾病术后恢复理想的患者与其交谈或现场演示,以便让患者体会到手术不仅可以减轻痛苦,正确的使用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多陪伴患者,从各个环节上打消患者的顾虑,愿意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术前若病情允许,应尽量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食物,术前3 d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 d全流食饮食,术前1 d 禁食,并行全肠道外营养。同时常规检查评估患者全身各主要脏器的情况,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

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大作业 学习中心:重庆学习中心专业:护理学(专科)学生姓名:黄红梅学号:09114510701121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直肠癌术后手术的价值。据我科2009年至2011年1月19例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措施,严密的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完善各项基础护理,结果19例患者中生存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肺栓塞。加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直肠癌生存率手术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的60%,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约在45岁左右为多,亲年人发病有升高的趋势。 直肠癌的病因:1.直肠慢性炎症使肠黏膜反复破坏和修复而癌变。2.直肠腺瘤癌变,特别是家族性腺瘤和绒毛腺瘤癌变率最高。3.饮食和致癌物质,脂肪.肉食和低渣饮食可使肠道细菌组成改变,胆盐.胆酸的增多,被肠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多环羟等致癌物质。 直肠癌好发于直肠腹部,腹膜反折一下,距肛门较近。 直肠癌临床表现;1.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无规律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后期可由于肠腔狭窄而大便变细。2.血便是直肠癌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出血量从少到多,但癌肿侵犯到大血管时可出现大出血和休克。3.慢性肠梗阻4.直肠癌晚期,当癌细胞侵犯到其他脏器时,会出现其他受累脏器的相应症状。侵犯骶尾神经时,可由骶尾部持续性剧痛,膀胱受累时出现排尿不畅等,还会出现恶病质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肝脾肿大,黄疸以及腹水等。 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切除直肠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前后配合放疗、化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手术治疗:1.根治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门7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由于不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必须在左下腹作一个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称Miles手术。2.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离肛门10cm以上的高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时可留下足够的直肠,并可保留肛门。3.姑息性手术。对有此病例可作癌肿肠 ③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患者护理应用

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患者护理应用 发表时间:2012-05-28T15:35:39.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左慧肖吕海英岳文娟[导读] 化疗前讲解化疗方案,疗程及可能出现反应,介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左慧肖吕海英岳文娟(包头市肿瘤医院腹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283-02 【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且以4%的年增长率迅速上升,在部分大城市已跃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们对98例结直肠癌患者,在入院检查,治疗,护理康复过程进行健康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关键词】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男性50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0岁,平均住院25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个体教育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针对病情及对知识不同要求,提供一对一的教育,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2.2群组教育的方法:这是一种快捷又简单的方法。将患者集中在一起,针对共性问题,采取集中讲解,知识解答,护士演练的方法,使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建立友谊桥梁,消除紧张,恐惧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随机教育法:利用宣传栏,小册子宣传疾病健康知识,对患者的问题耐心回答。 2.4家属教育法:家属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关注家属健康知识,满足身心需要。降低家属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帮助患者树立对未来信心。 2.5计划教育法:根据疾病综合治疗,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评估预期目标,达到预期的目的。有计划教育如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康复指导。 2.6示范性教育:让患者掌握基础护理,如深呼吸,咳痰,床上大小便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入院指导: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病人角色,认真解答患者提出问题,缓解病人焦虑,恐惧心理。护士与患者交谈,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3.2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常规工作,讲解各项检查注意事项,目的。术前3天控制饮食,以减少粪便产生,口服肠道抗菌素并口服番泻叶泡茶饮用。术前晚术晨清洁灌肠,留置胃管,配血。 3.3术前心理指导:向患者讲解手术必要性,以良好心态治疗,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深入交谈,保护患者隐私,提高参与意识,帮助患者认识治疗重要性,增加对手术治疗信心。 3.4术后康复指导 3. 4.1饮食:术后禁食。待肠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进流食,逐渐半流食,再普食,循序渐进。 3.4.2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3.4.3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堵塞,受压。定时做尿管护理,避免尿道感染。 3.4.4 结肠造口护理:造口开放前,用凡士林纱布外敷造口,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开放时应取左侧卧位,造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周围用氧化锌软膏涂抹。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及时更换。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产气或刺激性食物,以勉腹胀或腹泻。 3.5术后心理指导:患者带造口袋,情绪不稳定,应教会修正自我形象,主动参加自我护理,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社会及家属理解与支持。 4 化疗知识指导 4.1化疗前讲解化疗方案,疗程及可能出现反应,介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4.2化疗时不良反应知识:呕吐时采取松弛注意法,呕吐后仍需进食,观察血管局部情况,保护血管。 4.3化疗后预防感冒,感染,减少探视人员,少去人员密集地方,注意多休息。 5 饮食指导 术后饮食应均衡,多食高蛋白低脂,高纤维食物。 5.1减少饮食中油脂的摄取,包括饱和脂肪和不饱和油脂,饮食中的油脂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使正常细胞早期变异,而演变成肿瘤。无论是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性油脂,都尽可能减少。 5.2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摄取:食物中的纤维主要作用是使肠子蠕动正常,增加粪便的体积,并减少粪便停留在直肠内的时间。当饮食中缺乏纤维,结肠内的粪便会变得干硬,再加上通过速度迟缓,腹壁肌肉变弱,使得排空时间延长。 5.3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头,以及不喝含气的碳酸饮料。 6 出院前指导 参加社会活动及做些家务活动,做力所能及事情,不可劳累,注意休息。逐渐总结出适合自己饮食。如果有腹胀,排便不畅,及时到医院就诊。化疗应坚持,定期来医院检查。 7 讨论 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各个阶段健康教育,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有利病人恢复,增强患者健康意识和行为,提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应有丰富理论知识,较好沟通技巧和方法,才能做好健康工作,护士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现代护理需求。

结肠癌直肠癌围手术期宣教

结肠癌直肠癌围手术期宣教 一、结肠癌直肠癌术前宣教 (1)心理护理:要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尤其对需作人工肛门者,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及意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同时注意社会、家庭的相互配合,从多方面给病人以关怀和心理支持。 (2)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采取输液、输血、输蛋白等支持疗法。 (3)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前3日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每日3次,口服甲硝唑0.4g,每日3次,以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日控制饮食,给流质饮食,以减少粪便产生和保证肠道的清洁;术前晚及术日晨作清洁灌肠。也有人用大量含盐溶液口服,在数小时内作全肠道灌洗。(4)术日晨安置尿管、胃管。 (5)术前备皮、皮试、配血等常规准备,并做好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透、心电图等常规检查。(6)备好术中所用抗癌药物(如氟脲嘧啶250mg3支)。 二、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宣教 (1)一般护理: ①术后平卧6h,如无禁忌可改半卧位; ②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和吻

合口瘘迹象; ③加强术后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④胃肠减压一般使用48~72h至肛门排气或结肠造口开始开放,起初少量进流质,如无腹胀改为半流质,2周后改为少渣饮食; ⑤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和甲硝唑预防感染; ⑥术后化疗期间,随时防止和处理化疗副作用。 (2)引流管护理:骶前引流管接负压装置,观察和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2~3日后如无引流液排出者可拔除引流管。肛门部切口手术后4~7天,可开始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日1次,同时更换敷料。 (3)直肠癌术后导尿管护理:①留置导尿一般需1~2周; ②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导尿管;③数天后关闭导尿管,每隔4~6h或有尿意时开放尿管一次,训练膀胱收缩排尿功能;④拨管后如排尿困难,可先试行针刺、按摩、热敷等。 (4)人工肛门(结肠造口)护理:人工肛门一般于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开放,开放时宜取左侧卧位,并预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腹部切口用特制胶布封闭,以防粪便污染;造瘘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并以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免浸渍糜烂;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净皮肤并揩干,及时更换敷料。病人可起床时,适当使用人

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5-14T14:08:21.6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朱桂玲 [导读] 良好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朱桂玲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采取有效措施均顺利出院。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2-0093-02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colon cancer Zhu Guiling, Mudanjiang tumor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es rect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29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summarizes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29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 case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discharged smoothly. Conclusions Goo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recovery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ensure the patient's life and health. 【Key words】Rect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有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根治性手术是结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结直肠癌术后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精心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做好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手术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4岁~67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腹痛以及大便性质、性状与习惯改变,存在排便不止的情况。 1.2 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术前准备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3 d,要求患者口服石蜡油、灭滴灵,同时食物要从普通食物改换成流食,在手术前一晚,让患者服用大约50 mL的磷酸钠盐和500 mL的温开水,在之后的2 h内还需饮用大约1 300 mL的温开水,注意患者排便情况,如果患者大便呈水样,则说明术前的肠道准备工作完成。术前要对患者的体温、血压进行测量,将患者手术区多余的毛发剔除,对手术区的皮肤进行擦拭和消毒。 1.2.1.2心理护理直肠癌手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患者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与术后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焦虑情绪,常表现为对手术担心、害怕、紧张不安、睡眠障碍等。焦虑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困扰,还会降低疼痛阈值,增加麻醉药的需要量,延缓术后康复[2]。研究表明,尤其是需在腹部做永久性肠造口的Mile S术患者,手术不仅改变了病人原来的生理构造,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更加影响病人的自我形象,病人焦虑、抑郁、自卑症状更为明显。因此,应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的方法可以采用心理评估、情绪干预、音乐干预、家庭干预、认知干预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减轻其焦虑不安,并可控制由情绪而影响血压和心率的异常波动,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顺利度过围术期。我们在心理干预过程中,主动与其交谈,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针对来自直肠癌患者自身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供有关信息和应对策略,教会他们自我护理、调整身心,并进行健康教育,要鼓励患者自强、自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和充分准备应对疾病带来的种种问题,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1.2.2术后护理 1.2.2.1生命体征的观察根据术中麻醉采取适当的卧位,全身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硬膜外麻醉者平卧6 h,予吸氧,严密监测BP、P、R、ECG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坐位,有利于腹腔引流,但行Miles术后平卧5~7d,防止小肠因动力作用撕裂盆腔腹膜。 1.2.2.2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管道,防止受压、扭曲、折叠、脱出,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①胃管: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有排气后拔出,负压袋每天更换;②尿管:术后保留7~10天,尿量、颜色、性状正常可拔管。拔管前试行夹管1~2天,每4小时开放1次,训练膀胱张力,接尿袋每天更换1次,预防逆行感染。 1.2.2.3并发症的预防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观察体温变化,测体温每4小时1次,如果术后3天内体温正常,改为1~2次/日。造口肛管回缩和脱垂均是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拆线过早或感染、肥胖、瘢痕形成都会造成肠管回缩。而皮肤切口过大或由于长期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均可造成肠管脱出。因此除了提高医疗水平外,对护理而言,更重要的是针对患者自身素质和生活习惯,设置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数量。②保持手术切口敷料干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留置导尿管,避免尿液对会阴及手术切口的污染,尤其是女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应相对延长,尽可能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腹部切口与人工肛门(造瘘口)之间用塑料薄膜妥善隔开,患者稍向造瘘口一侧侧卧,避免流出的肠液、粪便污染腹部切口,及时配用一次性造口袋。③褥疮的预防:直肠癌手术后5~7天因引流管较多及切口疼痛等因素,患者活动受限,骶尾处受压而缺血,红肿以至破溃。因此,手术后在做好其他护理的同时,定时按摩局部,每2~3小时翻身1次,尽量减少局部受压,注意观察局部的皮肤,以防褥疮的发生。术后1周内根据病人病情及需要给予床上洗头、床上擦澡等使患者舒适,积极预防并发症。 1.2.2.4肠造口的护理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可涂用氧化锌软膏。观察瘘口的形状、颜色变化以及大便排出情况等。术后尤其注重观察吻合口瘘发生的表现:引流管中有无粪汁样液体引出、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有无间歇性的发热、有无腹痛等。一定要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 二、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 癌前病变:肠道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饮食结构: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有关。 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直肠癌的发生率较结肠癌高。 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所差异。 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大肠癌病人的性别差异不大。 型态分型 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组织学分型 腺癌(最常见) 腺鳞癌 粘液癌 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Duckes分期 A期:癌肿限于肠壁内,且无淋巴结转移。

B期:癌肿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C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 D期:已有淋巴广泛转移或肝、肺、骨等远处器官转移。 扩散和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最常见) 血行转移 直接蔓延 种植转移 结肠癌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癌肿造成部分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癌肿表面破溃、感染等,会出现脓、血、黏液便。 (2)腹痛早期症状,疼痛部位不明确,为持续隐痛。出现肠梗阻时,痛感剧烈。 (3)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也可为粪块。可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属晚期症状,属低位、慢性、不完全性梗阻。有肠梗阻表现。 (5)全身症状因长期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出现恶病质。 左、右半结肠癌的比较 右半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肿块等为主要表现。 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便秘、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09T14:59:36.8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姚丽霞[导读] 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我院对41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手术,精心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直肠癌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结论: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键词:直肠癌;mile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其治疗方法较多,手术治疗是彻底根治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1]。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大,需行广泛的淋巴结清除,部分患者需要造瘘,术后并发症多,由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护士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严格保证护理质量。我院对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1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1例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44~76岁,平均64.5岁;全部患者术前经结肠镜、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直肠癌;所有患者直肠肿瘤距离肛门内缘<7㎝,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 2.护理 2.1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得知需要手术治疗后,都会有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反应。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且影响手术与麻醉的医疗活动顺利进行,从而间接影响治疗效果[2]。所以术前护士应体贴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流,甚至可以请手术效果较好的患者谈亲身体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2.1.2肠道准备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对于手术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指导患者术前3 d低渣半流质饮食,术前3d告知患者服用诺氟沙星+甲硝唑控制肠道菌群。术前2 d进流质饮食,术前1d禁食(药物除外),予补液,口服甘露醇250 mL,术前晚及术晨予1%~2%肥皂水清洁灌肠,至无粪渣为止。肠道准备被广泛用于外科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护理工作中,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腹胀、促进肠蠕动和吻合口愈合,减少肠道细菌,其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住院时间和预后[4]。 2.1.3术前合并疾病护理术前2周禁烟,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护士要监督患者每餐进食食物,再加用胰岛素保证血糖测在8mmol/L以下手术。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按入院前有效用药方法控制血压,每天早晚静卧30min后监测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140/90 mmHg以下,术晨舌下含服降压药,禁止喝水,术后尽早恢复用药。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监护护理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及患者意识状态,同时观察尿量的变化,预防心功能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持续中流量吸氧,提高血氧含量,促进CO2排出,提高PaO2。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全麻未完全清醒时取平卧位,术后6h若病情稳定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吸收渗出液,并根据患者不同体征鼓励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血液循环,缩短手术恢复期,防止肠粘连,避免腹胀,减少因卧床而产生的并发症。对于身体状况不允许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2.2伤口及造瘘口护理 Miles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距造口较近,易被污染,一般术后2~3d肠功能恢复后,患者宜取左侧卧位,应用塑料薄膜,将腹部切口与造口隔开,防止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部切口。术后早期勤换药,肠管周围皮肤予凡士林纱布保护。会阴部切口要保持外层敷料的清洁干燥,如被污染或血液渗透,及时更换。结肠造口可在术后2~3d开放,开放后用氧化锌软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以免糜烂,以后粪便逐渐变稠只用温水洗净擦干即可。袋内有粪便时,应及早倾倒、清洗,注意保护腹部切口,在造瘘口与腹部切口之间,用薄膜妥善隔离开,以免切口污染。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造瘘口肠管有无坏死、回缩、出血、狭窄、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等。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人工肛袋做好永久性人工肛门的护理[5]。要定期扩肛,以防肠道狭窄影响排便,持续2~3个月。 2.2.3引流管护理术后患者常放置多根引流管,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骶前引流管等。护士于术后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标记,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随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胃肠减压一般放置2-3天,待结肠造口开放后即可拔除,带管期间每隔3~4小时挤压胃管以保持其通畅,每日做口腔护理1-2次,并保持鼻腔的清洁和湿润。导尿管约放置2周,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并按医嘱作膀胱冲洗,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拔管前先进行间歇性夹管,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加强骶前引流管的护理尤为重要,因术中对盆腔创伤较大,术后渗液、渗血较多,引流不畅可诱发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特别是术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浓度及颜色的改变,以了解有无出血及吻合口漏现象,如发现引流液量过多或呈黑绿色,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有效处理,并经常由上而下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床头抬高25度~30度以利引流。 2.2.4并发症的护理 2.2.4.1出血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 min 1次,至病情稳定为止;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术后若2 h引流量超过200 mL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2.4.2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密切观察下肢是否肿胀,并询问患者有无肿胀感,发现异常立即与医生沟通进行处置。 2.2.4.3肠梗阻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液体积聚腹腔继发感染,进而导致肠粘连。 2.2.4.4呼吸系统感染护士应注意给病人拍背,协助病人排痰,并鼓励病人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增加呼吸功能,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6]。 3结果

142系统精讲-肿瘤-第五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1.结肠癌的普查方法是 A.超声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 D.大便潜血试验 E.X线钡剂灌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辅助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患者男性,58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下列哪一临床表现其最不可能出现 A.贫血 B.乏力 C.消瘦 D.腹部肿块 E.肠梗阻 【答案】:E 【解析】:考察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3.患者男性,58岁,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人工肛门开放初期,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中凹位 【答案】:A

【解析】:结肠造口护理,应保护腹壁切口:手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结肠造口排出粪样物增多。一般宜取造口侧的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而引起感染。此病人左侧人工肛门故应左侧卧位。 4.患者男性,68岁。经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手术能否保留肛门取决于 A.肿瘤的大小 B.左半结肠的长短 C.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D.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E.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答案】:D 【解析】:考察直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5.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多见于 A.降结肠 B.盲肠 C.升结肠 D.乙状结肠 E.横结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6.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腹腔内种植转移 C.腹腔内播散 D.淋巴转移 E.血行转移

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41例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术前充分进行肠道准备,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饮食、管道的护理,特别是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的护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1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在我国,75%左右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造口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却需要患者终身贴造口袋来收集粪便,这种排便方式的改变,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41例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患者,通过系统地精心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均为低位性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3~70岁,经过有计划系统地治疗与护理,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造口术,并正确使用造口袋,积极配合治疗,预防了并发症,促进了早日康复。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直肠癌后,本身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并且得知手术是将肛门移至腹部排便,心理上难以接受,担心排便习惯的改变,影响自身形象,更担心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协助时遭到厌恶,容易产生抵触、自卑及绝望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心理护理。首先专业护士、护士长术前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讲解这是经过周密考虑采取的最佳治疗手段,是治疗此类疾病最好的方法,讲解手术配合的重要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有条件时可以安排同种疾病术后恢复理想的患者与其交谈或现场演示,以便让患者体会到手术不仅可以减轻痛苦,正确的使用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多陪伴患者,从各个环节上打消患者的顾虑,愿意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术前若病情允许,应尽量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食物,术前3 d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 d全流食饮食,术前1 d 禁食,并行全肠道外营养。同时常规检查评估患者全身各主要脏器的情况,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 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01T08:45:12.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林卉[导读] 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 林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桃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600)【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342-02 【摘要】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细、排便费力,甚至出现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行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如直肠癌位置较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后需作人工肛门(将结肠在腹壁上造口)。并配合化疗、放疗,提高疗效。【关键词】直肠癌手术护理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发病与饮食习惯、直肠慢性炎症、直肠腺瘤癌变、遗传等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1~69岁,手术时间2~4.5h。手术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症状、体征 1. 2.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的改变,下坠感、里急后重感。 1.2.2直肠腔狭窄表现粪便变细、变形,梗阻症状的出现。 1.2.3肿瘤表面破溃、感染表现便血、脓血便,黏液血便。 1.2.4根据病程的进程有以下症状出现: (1)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随着肿瘤的增大,肠腔狭窄,粪便逐渐变细。 (2)便血:为直肠癌常见的症状。在癌肿浸润至黏膜下血管时开始有出血,开始量少,见于粪便表面,有时出血呈间歇性,癌及大血管时,偶见大出血,出现休克症状。癌肿溃烂感染后有黏液排出。 (3)腹部不适:病变在直肠上段,随着肠腔的逐渐狭小出现梗阻症状,如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腹痛。 (4)全身恶病质:癌肿晚期,癌细胞已侵及其他脏器,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腹水及排尿不畅,骶部、腰部有剧烈疼痛。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对低位的直肠癌患者需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护士应耐心解释人工肛门的必要性,并说明术后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定时排便,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手术前后的治疗。 2.2维持足够的营养:术前应尽量多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必要时静脉输液,纠正水、电酸及碱失衡,以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2.3肠道准备:饮食要求:无肠梗阻者,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术前2日进流食,术前1日禁食,以减少肠道内有形成分的形成。术前1日给予口服泻药(中药泻剂或20%甘露醇)清洁肠道。遵医嘱术前3日给予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患者有肠梗阻症状时,术前肠道准备应延长。肠腔有狭窄时,灌肠应选择粗细合适的肛管轻轻通过狭窄部位,禁用高压洗肠,防止癌细胞扩散。女患者如肿瘤已侵犯阴道后壁,术前3日每晚冲洗阴道。手术当日晨禁饮食,留置胃管、尿管。由于直肠癌切除直肠后,膀胱后倾或骶前神经损伤易导致尿潴留,术后导尿管需保留较长时间,按留置尿管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禁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保留肛门的患者术后1周进半流食,2周进普通饮食。术后7-10日内不可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施行人工肛门的患者,人工肛门排气后即可进半流质及普食。 2.2.2会阴部伤口的护理 1)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2)换药:创口内填塞纱条于术后5日开始慢慢拔除,观察无出血后再全部拔除,每日1次至伤口全部愈合。 3)负压吸引护理:若会阴部切口做一期缝合时,给予留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吸引,保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引流管一般术后5-7日待引流液量减少后方可拔除。 4)会阴部的开放伤口:因伤口闭合需较长时间,应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合作。 2.2.3导尿管护理:按留置导尿护理。 2.2.4人工肛门的护理 1)人工肛门用钳夹或暂时封闭者,术后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 2)卧位:因最初排便时粪便稀薄、次数多,患者取侧卧位。 3)皮肤护理:初期粪便稀薄,不断流出对腹壁周围皮肤刺激大,极易引起皮肤糜烂并污染切口,需用塑料薄膜将切口与人工肛门隔开,用凡士林纱布在瘘口周围绕成圆圈,周围皮肤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 4)勤换粪袋保持腹部清洁。 5)训练定时排便:患者术后1周应下床活动并教会患者使用粪袋的方法,训练定时排便,定期经造瘘口灌肠以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6)防止腹泻或便秘:患者术后容易腹泻或便秘,应注意饮食调节,进少渣半流质或软食。当进食后3-4天未排便或因粪块堵塞发生便秘可插入导尿管(一般不超过10cm),常用液状石蜡或肥皂水灌肠,但注意压力不能过大,以防肠穿孔。为防止便秘,鼓励患者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多运动。 7)防止瘘口狭窄:观察患者造瘘口有无水肿、缺血、坏死情况,术后1周用手指扩张瘘口,每周2次,每次5-10分钟,持续3个月,以免瘘口狭窄。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肿瘤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占10.2%,居第3位[1]。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万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2]。50%CRC病人可出现体重丢失,20%出现营养不良[3]。营养不良导致CRC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辅助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并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4-6]。CRC病人的营养治疗已成为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治疗对改善CRC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7-9]。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CRC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营养支持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及中国和国际营养相关学术组织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综合我国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 CRC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 营养摄入不足与癌症病人的体重减轻有关;肌肉蛋白质的丢失是癌症恶液质的主要特征,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肿瘤病人常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10]。CRC常引起营养不良,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CRC的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病人整体康复与预后。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与国家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报道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CRC 病人术后病死率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18.5显著相关,仅低白蛋白血症一项即可预测术后并发症[11]。 营养治疗在CRC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拟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充足的营养治疗被证实可以通过增加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减少并发症来改善病人短期结局,加速康复时间,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鉴于营养治疗对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营养治疗应该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图1)。 建议:CRC病人的治疗应实施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除手术外还可能涉及新辅助放化疗、辅助放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营养治疗应贯穿于从首诊到完成整个综合治疗的全过程。 2 CRC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 CRC病人实施规范化营养治疗首先要筛查营养风险,进而准确评估营养状况,并及时给予营养治疗。2003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颁布的《营养风险筛查指南》[12]指出,营养风险筛查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 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 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 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B期:癌穿透肠壁浆膜或侵犯临近组织,尚能整块切除。 C期:C1期癌肿邻近肠旁淋巴结转移;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发表时间:2015-11-13T14:51:33.9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姚芳 [导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快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引起的应激反应。 姚芳 湖南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需实施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快速康复组(200例)与常规组(200例),常规组患者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引起的应激反应,缩短患者康复时间[1],本文旨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需实施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需实施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本组患者均排除合并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肾等其他器官重大疾病者,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快速康复组(200例)与常规组(200例),快速康复组中男117例,女83例,年龄34岁-81岁,平均年龄(55.42±20.66)岁;常规组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5岁-82岁,平均年龄(56.68±2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在手术前晚十点钟开始禁食禁饮,并按照手术要求进行备皮等准备,并常规实施灌肠处理,为患者放置鼻胃管;其次是在完成手术未对患者下次活动时间强制性要求,进食时间为完成手术后排气排便后,先将鼻胃管拔出,然后再进食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未给予患者限制补液;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首先是在手术前加强健康宣教,不给予备皮、灌肠以及口服肠道抗生素处理,术前六小时开始禁食,术前两小时禁饮;术前一天应用两包聚二乙醇电解质散剂,与2000ml温开水混合口服,未给予患者留置鼻胃管;其次是在完成手术后尽早的将各种导管拔除,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要求患者术后六小时开始禁食流质食物以及半流质食物,饮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在手术后给予限制性补液。所有病人围手术期中均实施全麻,并做好保温处理。患者的出院标准为:无发热等表现、导管拔除、能够正常下次活动以及进食半流质食物,病人自愿出院回家。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2-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相比,快速康复外科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病人围手术期应激,从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尤其是对于结直肠癌等手术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大量的临床研究均报道称,给予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往往会对病人的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分析其原因,不给予患者留置胃管、同时在手术后尽早将各种导管拔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避免了留置的导管产生的刺激,病人能够在术后早期积极的下床活动以及经口进食,从而有效的促进术后康复[5-6]。临床表明,在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饮食中,早期经口进食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由于进口进食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从而避免或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便经口进食,不仅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本次研究中,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52±5)h、(65±7)h,常规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69±7)h、(80±9)h,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便证实了以上结论。 当然,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而定,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表明,快速康复外科也不是一成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