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完善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体制、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更加合理和全面的考核制度这几项策略的实施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81-02

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微生物实验则是对微生物学这一理论课程最有力的补充。学生通过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训练自身关于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不仅如此,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开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涉及面相对宽泛,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包括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测等等。随着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硬软件的完善、教学形式的灵活转换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基于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提出了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即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针对教学内容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教学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pp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ation, voc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aching statu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ideas, that is, to re-build course content modules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content module.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curriculum modules;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其概念抽象、结构复杂、知识点多且难记,使得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师,我们根据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该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从教材、教法、教师及学生等几个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努力提高生化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服务。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能力素质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与医学的其他基础课程相比,生化课程由于其概念抽象、结构复杂、知识点多且难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缺乏联系等,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生化学习的效果,也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根据医学院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从教材、教法、教师及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科发展为基础,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更新快、内容多,要使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且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我们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侧重,分别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做到“以人为本,以实用为纲”,力求将生物化学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笔者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最后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前言 结构力学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不但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而且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结构力学的先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知识、工程力学等,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联系基础力学课程与工程设计课程的纽带,是从力学基本理论过渡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桥梁。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抗震结构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在设计或施工工作中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因此,想要学生将大学的专业课程学习扎实,结构力学这门课程必须学好,这就对我们结构力学的教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将从这些问题着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该课程的教学的改革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结构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少 在教育部大力推行“大土木”专业背景下,学生的课程数量大幅

增加,导致各专业课分配到的课时不可避免的减少,结构力学也不例外。而结构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杆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具有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化等特点。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必须细细讲授,要耗费大量课时,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相当突出。因此,必须增加结构力学课程的学时。 (二)内容繁琐、零乱 在目前的结构力学的培养方案中,有一些内容较为繁琐、零乱。例如在理论力学中,桁架杆的内力计算已经被讲授过,而结构力学又要重新再讲一次,内容得不到很好的衔接,导致学生上课一头雾水。而像矩阵位移法这类本科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很少被运用到的内容,大纲却要求重点讲授,不仅浪费课时,也浪费学生学习的精力。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三)内容抽象 结构力学研究计算的是结构在各种效应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的计算及位移的计算。由于内力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很容易将内力等概念混淆,造成对知识点的模糊。且由于课程的内容抽象,这就造成学生在接触到这门课程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者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怎样去学习”、“知识点该如何运用”、“如何分析力学模型”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自然而然缺乏对结构力学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后不知道学习结构力学对今后工作有何帮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_陈柳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 柳,刘海英,郑宽磊,戴璐平,戴丽萍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 摘 要: 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详细说明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方面改革的原则与实践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组和设计选题,增强综合性与多样性;在教学模式改革中采用导师制,引入网络 和EDA辅助手段开展教学,增大学生的自主性,融入信息素养培养等。 关键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7-0007- 02收稿日期:2016-06- 14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5304);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2014040 )作者简介:陈柳(1979-) ,女,湖北丹江口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教学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刘海英(1976-),女,辽宁本溪人,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郑宽磊(1981-) ,男,湖北仙桃人,武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检测与处理;戴璐平(1969-),女,上海人,武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检测与处理;戴丽萍(1975-),女,湖北黄冈人,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教学。 1 课程改革历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和相关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围绕某个具体课题,完成一个小型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写出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基础课程,武汉工程大学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时间上,课程计划时间起初为两周;之后为强化模拟电路部分,分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两门课程,各一周时间,分两学期开设;经历几年的实践,再次合并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门课程,教学时间恢复为两周。在选题上,最初仅有少量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主的项目;在分成两门单独的课程时,单个课题系统规模减小,分别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设计,同时增加选题数量;再次合并为两周的课程后,教学组重新论证、选择、组织、设计了一批模拟和数字电路综合的题目,并改革了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教学内容改革 2.1 设计题目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课程开设多年,连续使用相同的题目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弊端 [1] 。重复的选题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 性,而且往届设计课题的资料积累较多,容易出现抄袭现 象,影响课程效果。此外,传统项目选题数量偏少,且往往一个题目仅偏重模电或者数电一门课程的知识,难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2.2 设计题目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应保证设计题目的综合性,扩展知识覆盖面。由于课程设计是项目驱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每组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课题来完成所有设计任务。因此,单个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最好应包含数字电路部分和模拟电路部分,有利于学生通过一个课题锻炼两个领域的综合知识。经电子学教学组讨论, 建议选题时主要强调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增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要求,可以适当引入传感器等扩展内容,但不建议引入后续课程知 识,如单片机、FPGA、 虚拟仪器等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2] 。(2 )题目需难度适当,在设计任务书中既有功能要求,也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同时设计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既可保证普通水平的学生可以在既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也能鼓励并给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3 )应保证设计题目的多样性,并应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应用。如果学生可以有更丰富的可选题目,题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强, 就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设计工作。而且选择不同课题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2.3 选题设计 在具体确定选题时,一方面增加新的课题,或者改编一 DOI:10.16735/https://www.360docs.net/doc/327557313.html,ki.jet.2016.07.004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形势]论新形势下高校《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论新形势下高校《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材料力学》是高校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材料等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同时又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它的任务是在保证构件既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为构件的合理设计提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材料力学》对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许多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提供必要的基础。 随着高校专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本课程的学时数逐渐减少,许多专业的教学时数缩减为48学时,而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教学要求却又有所提高。因此,为了在减少学时的情况下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依照课程教学内容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服务于课程教学内容、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针对新形势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教学内容改革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及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及压杆的稳定性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也是各专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由于课程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紧密,因此,按照课程教学内容服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不同的专业还应适当加入新的针对专业实际需求的内容,以使《材料力学》这一课程更好地与专业工程实际相适应。例如,对机械专业,应增加构件的疲劳与断裂等内容,同时可适当加入结构可靠性设计及优化设计等部分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本课程与现代设计方法的有机结合,增强他们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增加热应力和薄壁容器的设计与寿命预测等内容,以更好地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材料专业,可增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知识,使学生接触到完整的材料学性能的知识。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符合各专业实际需求的内容,构成了适合于不同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面向各专业实际工程应用的内容也能够提高他们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就是针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先在黑板上列出本部分内容的研究思路和步骤,然后提示学生按此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如基本变形问题的研究思路通常是:观察变形规律,提出变形假设;建立变形几何方程(协调方程);建立物理方程(本构方程);空间静力学平衡方程。在讲述扭转变形时,通过扭转变形平截面假设及扭转变形动画,在黑板上列出扭转变形问题的研究思路,并给出适当提示,然后让学生仿照轴向拉压杆件横截面上点的正应力的推导方法,从圆轴中沿轴线方向截取出一微段,根据扭转变形的平截面假设,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关系的顺序去推导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的切应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ZHONGGUOYEJINJIAOYU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张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教学的专题设计,多学科综合指导的“全程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寻找一条适应时代发展和新精英模式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论专题;实践建构;多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级教改项目(JY—B201022) 中国的建筑教育大致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学习引进,再到借鉴创新”的过程。近代中国兴起的早期建筑教育基本是由留学生回国创办发展起来的,这些早期的留学生给中国带回了建筑教育学科以及相应的建筑教育模式。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参照“布扎”体系,即巴黎艺术学院体系(Beaux-Arts)。“布扎”体系倡导经典设计法则和样式学习,其传统教学方式基于类型学建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相应技术要求安排教学顺序,通过几组单元模块的重复训练,力图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特点以及具体设计对策,希望学生能藉此悟出设计原则、方法[1]。 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对“布扎”教学模式的冲击,以及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需求和大规模培养学生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的‘建筑’正日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Art)转换为一门‘实用技术和工程实践’(Practice)”。[1]以类型学为主线的设计教学,过于重视图面表现的构图游戏,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计深度的降低,使得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靠最终图纸效果,成为只供欣赏的绘画艺术。并且,以类型学为主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设定,导致学生在近四年的设计过程中,对一些环节重复性地反复研讨,缺少对设计多样性设计思想的正确认识。 当前,建筑学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呈现增长态势,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不容乐观。受到国内市场急功近利的无序状态干扰和国外竞争的冲击,建筑学教育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受到建筑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影响,建筑教学的改革必然纷繁多样。在分析国内外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背景的前提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基础上探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以求在稳定中发展前进,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 一、研讨式课堂教学架构 现阶段实行的建筑设计教学以“精英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逐个辅导,直接导致“有效课时”这块大蛋糕被平均切成小块分配,教师每节课都在疲于奔命地辅导学生,而每个学生却收获甚微。同时,一些共性的问题反复出现,教师重复指导,极大降低了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效能,学生很难形成有效交流,无法获取更多设计信息和灵感,教学效果不佳。 设计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集中讲评方案,重点问题着重强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师对任一方案的评审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变单一辅导为集体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现象单个辅导,使得单个问题讲解透彻,重复解答机会减少,扩大了学生信息量,随时激发思维,促进思考。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研讨式课堂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转换教学角色,提 42 第页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在具备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选择思路 2.1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2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2.3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2.4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5 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顺序按测量工作的认知、地面点位的确定、小区域控制测量、地面点的测绘技术、地面点的测设技术、道路中线测量技术、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技术等七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介绍以够用为度,操作技能力求熟练。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小区域控制测量、地面点的测绘技术、地面点的测设技术、道路中线测量技术、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1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3.2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钢尺、GPS、罗盘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3.3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 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3.4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3.5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3.6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 能绘制纵、横断面图; 3.7能操作使用GPS进行控制测量和使用GPSRTK放样平面点位; 3.8能描述处理误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对测量成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4.课程内容和要求

不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对普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内容和教学改革途径。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专业人才培养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iochemistry Teaching//He Hai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iochemistr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of biochemistry teaching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and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Departer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Hechi University,546300,Yizhou,Guangxi,China 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多门专业课程的先修学科,也是化学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二级学科下新设专业逐渐增多[1],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重组,为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开设的生物化学专业课程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化学本科专业共4个专业。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的是结合地方特色,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就业目标也不相同。如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是“熟练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中学和中等学校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培养能在蚕业、农业、环保、生物技术等企事业或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及其与生物相关的行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生物技术专业重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强,能在工业、医药、农、林、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能够在相关领域自我创业”。此外,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由于学生就业需求与考研目标等人生规划的不一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的出发点和兴趣点也不一样,因而,如何针对这些区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2教学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2.1教学大纲修订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因此,具有不同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应有一定的差别,具体应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不同,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不同,教学深度、重点和难点也有所区别。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的做法是:在制定不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时重点考虑:一是课时区别;二是实践教学区别;此外还有理论基础知识的难度、深度区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班的生物化学教学因相关学科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教学的需要增加了理论教学的课时数、深度与难度,实践教学则关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互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要求的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重在实验实践技能的掌握与了解。而化学专业强调学生除了了解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外,着重掌握与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如有关物质的合成、物质分析测定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总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各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拟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2.2教材选择与教学参考书推荐 如上所述,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深度、不尽相同。如何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教材选择和教学参考书推荐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体现了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它是确保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2],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学科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还反映了学科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进展、研究前沿,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而教学参考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与延伸,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显著效果。在教材与教参选择上除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总体原则还要把握的是尽可能选择国家规划教材、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教材,此外还要注意教材、教参的更新与教参量的要求,不能应付了事而只随便列举一本两本教学参考书,也不能广而泛大量要求学生阅读,而应该是针对不同专业学习程度的需求尽量精而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3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 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多作者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甚至是不同院校的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笔者也曾对普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几点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4],可以说对各专业的生化教学都有一定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西·宜州546300)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127-02 127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3-1-7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上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体现职业性 、基础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本课程的学习模块是基于劳动部职业工种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分析研究,生物制药专业职业范围是在生物制药公司、发酵产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自主创办的各类生物药品综合实体等从事药品生产、检测、经营(擅长生物制品推销)等职业岗位。 国家发改委新增资金支持生物制药产业,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经济 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客观的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 这就求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整合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生物化学课程开设时间在第2学期 ,下一步将进入与专业目标定性更强的理论和技能模块,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由于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促进作用,将本课程定位为我院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必修职业基础课程。 前导学习领域:

《药用基础化学》 《医药基础》 《生物化学》 职业基础课 后续学习领域: 职业技术课 《生物化学》整合了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图 2 课程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运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技能 是关键,素质人格是根本。 2.1总体目标:适应生物制药生产、营销等一线需要,具备必要的生物化学 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2.2具体目标: 知识性目标:认识人体内重要物质功用及代谢,为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 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 的能力。 社会能力: 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心理素质。 方法能力: 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及分离技术等的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思维 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的核心问题是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问题. 高职生职业素养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篇 第一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探讨 1软件的选择 对于选用哪一种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教学,在本课程设计中作者有一 定的考虑。首先是学时比较短,只有一周时间;其次是软件的普适性,有些项目管理软件适用一定的行业,这种情况不适合教学。所以,作 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2010软件试用版作为教学 软件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是国际上 最为盛行与通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它适用于新产品研发、IT、房地产、工程、大型活动等多种项目类型。经过微软多年研发,Project软件已包含了经典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技术,所以通过对MSProject的学习可 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微软Project软件的用户界面,掌握MSProject制 订进度的最佳实践,优化项目进度和费用,能够按照项目干系人的要 求定制报告和视图,更新项目进度持续准确的预报项目结束日期和成本。同时,学会了该软件,再学习其他公司的项目管理软件上手会很快。 2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形势,主要原因是课时 太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内容。如果强 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必然打折扣。为此在这次课程设计 中我们采取了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 利用课余时间的办法来完成任务。总结起来为三大块:布置任务+教学 视频+绩效考核。在布置任务这一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利用课 程设计开始的2个学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大致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发 展历史。给学生明确强调任务、期限、考核标准、注意事项,从一开 始让学生明白课程设计是他自己的事情,要主动积极地去完成。在教 学视频这一块,学生处于“主导”地位。《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课程 设计完成的前提是会使用该软件,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操作要去学习。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授课的对象的专业特点,阐述了《测量学》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应数字化技术的新型实习模式和全新的实习内容,以求和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wit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teaching object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easurement study “practice reform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gital technology presented to meet the new practice mode and new internship content, in order to colleagues and exchange and study. key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工程测量》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以及必要的计算和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解决土木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有关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有关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知识的工作有极大的作用。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始终是高等院校所重视的,长期以来同行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及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生反映虽然理论听懂了,也完成了基本的作业内容,初步掌握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但是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显得不足。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材料力学教学实践提出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方案措施。作为引玉之砖,供同行参考。 1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产生原理及过程 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及归纳,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材料力学知识,形成教科书上的基本知识。 材料力学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知识产生的详细过程开始给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课堂教学中对力学的基本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渊源,当初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所面临的材料力学问题及解决该问题过程,对材料力学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及数据分析总结出的经典力学理论,最后又应用经典材料力学理论到实践过程中。这样学生在掌握一个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时候,对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原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产生的过程和应用等都能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学生学习力学的知识就能够真正变成活的知识并且形象生动有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运用材料力学知识的能力,也在学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时候真正感觉到了乐趣,体会到先辈们的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材料力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书本上以前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就能变成为活的知识。进而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头脑,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能够更加深刻。 在介绍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也对先辈们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非常钦佩,对进行书本上来之不易的材料力学知识产生敬畏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 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引用一些古代前辈们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创造出的优秀成果,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结合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在机械工程中的优秀成果介绍,例如:秦始皇时期的铜车马存在的力学知识及原理、兵马俑等优秀的作品展示,还有古代的战车的构造及春秋战国时中国人发明的弩等材料力学原理,结合历史人物张衡发明的浑天仪,西汉所发明的鼓车等装备,结合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先进成就等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机械的认识,也进一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力学实际应用及科研能力 材料力学知识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理论必然又指导于实践。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明确机器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对学生深刻理解材料力学知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机械零部件设计及制造很多都是符合材料力学基本原理的,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及课下观察常用的机械产品及构造,分析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学生对机械产品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也提高了学习材料力学兴趣和学习质量。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施教学改革背景 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视觉传达设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资料,我国已经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此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有十几万人,这门学科规模庞大。作为高校,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各个领域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对符号语言学、心理学、市场学、传播学等学科都有涉及,因此,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开展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时,要强调多学科的融合,并将多门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使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性及思考能力,还需要拥有深厚的修养和文化底蕴。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综合的,更是多维的。高校应该把这些教育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中,而遗憾的是,当前形势下,全国的各大院校由于师资、生源、管理模式、实验实习的各种限制和不同,很多院校在此专业的教育模式与理念上良莠不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对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显得太过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日益发展的时代需求,专业范围较为狭窄,与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冲突;有些院校是把平面设计专业直接命名为视觉传达专业,然后把平面设计所涉及的课程作为视觉传达的主干课程;而有些院校是把视觉传达课程作为一个综合的课程,在学完主干课程后,进行一个综合;还有些院校是根据自己院校的师资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是学生学有所获,得到更好的应用。而我们学院的课程设计属于最后一种,在学生学完基础的课程之后,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综合和补充。第二,教学模式上存在不足。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80 年代开始起步,当时,这个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吸收、引进、融合等模式发展起来的,从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到装饰教育,再到最后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其间是经历了跨越式的前进,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则是对西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模仿,对我国的国情没有进行相关考虑,也没考虑我国环境之下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都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逐渐积累起来的。对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只能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通过对这门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新的发展模式促

当前综合课程设计的难点与策略

当前综合课程设计的难点与策略 西南师范大学范蔚 综合课程建设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它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综合课程设 计难点和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综合课程的特点与优势 (一)综合课程的特点 综合课程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综合课程的目标通常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等。例如,广东省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开设了综合理科和综合文科课程。其中拟定的综合理科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科学知识,增进对自身社会和现代科技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能力。拟定的综合文科的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现象,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学习研究社会的基本方法,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综合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内容的组织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强调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整体性。与分科课程一样,综合课程也有自己的体系和结构,但不同于分科课程主要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线索,综合课程体系建构的依据有着一定的复杂多样性,由于目标的不同,不同的综合课程在结构上有松散和严密之 别。 3.综合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综合课程的类型是多样的,有融合课程、关联课程、广域课程、问题课程等,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单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上看,有的有固定的时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有的在时间安排上则比较灵 活机动,可以在课外和校外活动中开展。 (二)综合课程的优势 开设综合课程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容纳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新内容。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科目是有限的,各门学科内部的知识容量也是有限的,面对科技发展、知识激增的事实,及时地吐故纳新是学校课程建设必需解决的问题。开设综合课程,由于其结构体系可严密也可松散、相对灵活,给内容的组织安排创造了较为便利的条件,从而可以容纳较多的新内容,及时反映科技的新动态。特别是一些新的、跨学科的教育内容,以综合课程的形式开设比较方便,具体的实施也比较灵活。如人口教育、青少年性教育、生态平衡教育、环境保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规划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负责人:叶琴 系/部主任:叶琴 教学副院长:高娜娜 二级学院(盖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 1 - 二、建设目标.................................................................................. - 1 - 三、课程定位.................................................................................. - 2 - 四、课程团队建设 .......................................................................... - 2 - 五、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划 ........................................................... - 3 - 六、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步骤和安排............................................ - 6 - 七、课程管理.................................................................................. - 6 - 八、课程的保障与实施................................................................... - 6 -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1加强实验示范教学 目前,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接触很少,很多时候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实验课前很少预习,甚至不预习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按照教师的示范来做实验,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基本要求、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很多时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实验失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验教学加以融合,教师的实验示范能够使学生直观看清实验的具体操作动作、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教师在实验示范中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操作的榜样与依据,与学生实验技能能否提高息息相关,教师实验示范的好坏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强实验课程平台建设,提高教学示范的可见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的实验示范录像播放给学生,可以使学生看清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所需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开展研究性教学 2010年5月正式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中,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传统教育中,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单向程式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开展研究性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将学生探究实践知识的过程引入并结合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曾说:“一个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做习题,上课,而没有时间深深思考的话,三五年过去了,毕业的时候,只不过像是机械加工厂里加工出来的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及主动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将其“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导致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产生。学生的主动思考,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就要求学会悟道。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条件改变了,结果会有怎样的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发生此类现象的环境条件如何?”在学生思考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研究的方法和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做科学研究的思维。因而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1.3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生实验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和完善。针对基础性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规范基本操作技术。比如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实验。针对综合型实验,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每年可以申报创新计划项目,可以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经历理论-实验-实践的过程。如“郑州市农用地畜禽污染物调查及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