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体系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创新教学体系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创新教学体系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创新教学体系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摘要】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机制的变化着手,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微生物学是涉及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众多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同其它生物学科一样,微生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技术的发展是微生物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直接基础[1]。因此,在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实现其教学目标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创新性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好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既是从事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的基本保证,也是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细心观察、严格操作的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未来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2]。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例如,为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先后安排了“细菌形态观察”、“放线菌形态观察”、“霉菌形态观察”和“酵母菌形态观察”4个实验;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又分别安排了“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鞭毛染色”和“荚膜染色”4个实验。这些基础性实验,一方面和教师的理论课教学有相当的重复率,另一方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点滴---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点滴 龙海中学贺海琼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验是则是生物学的根本,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因此,生物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在遵循因地制宜、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佳的原则下,敢于挑战经典实验,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引导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积极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与改进 生物实验课是探究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开好生物实验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操作和思维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生物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利用生物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利用实验教学创新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借此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积极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是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点滴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因地制宜,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每个实验中非常必要的辅助工具。实验材料的选取对实验能否开设、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教材中有些实验的材料比较常规,课前准备简单,效果也非常好,我们可以直接采用书本介绍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而有些实验的材料受季节、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并筛选出一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观察效果好的实验材料。如上“观察花的结构”一课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种是冬季开花且长得跟桃花相似的鲜花,同学们想到了梅花,却因为地域限制难以找到梅花,也有想到去鲜花店选购相似的鲜花的,可毕竟学校在乡村,购买鲜花并不方便。事实上,龙海这边种植山茶比较普遍,几经提示,马上就有同学想到了冬季漫山遍野盛开的山茶花,如此一来,既突破地域季节的限制,又节省了实验成本,也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所以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教材上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能获得一些有关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实验教学改革综述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述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发展主要依赖知识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这就需 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标准主要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为主, 其中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 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大任,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基础知识教育模式,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 力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认真分析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 学的弊端,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索,获取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 高校物理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的验证,实验项目都是一些系统物理性 质测定,实验课对学生要求很低。一个实验往往简单重复测量一个物理量,实验课内容单一, 缺乏综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并且随着现代教学仪器的改进,目前高校实验设备大多是厂 家组装好的成品,学生操作简单,基本上是按键操作。学生对仪器构造、工作原理仅通过看图 和听教师讲解,仍是不甚了解。在实验方式上,采取的是“保姆式”方法:即在确定时问内, 让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统一方法和既定仪器设备进行简单操作,获 取一串相关数字,实验即可完成,而且所有学生做同一件事。实验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 态,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探索创新。学生对反复测定一个物理量麻木、厌烦、应付,不认 真观察实验现象,甚至相互之间抄袭数据,减少测量次数,以拼凑的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使得 物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没有起到应有作 用,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毫无体现。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规律, 很难培养出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必须从单纯验证理论转化到加强学 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训练上来。必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内容、充实及开发 新的实验,使其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改 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科学设定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传统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一些过去属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实验技能转化来的实验项目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般性、常规 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在今天来看已经缺少探索性、创新性。虽然物理化学实验提出的目 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实验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管理决策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面临诸多挑战,这使得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开展并不顺利,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提出应从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机制、实验教学学习考核机制、实验教学配套机制等三个方面建设面向管理决策能力的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 标签:管理决策能力;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 1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联结管理学基础理论与管理学具体学科的重要桥梁,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按照目前国内外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的共识,其共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大板块,个体部分主要阐述个体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心理基础对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础;群体部分主要阐述群体属性及行为对绩效的影响机制,因而引出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组织部分主要阐述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从而引出组织结构结论和企业文化理论。 由上可以看出,组织行为学的实质是一门探讨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从中挖掘有利于改善组织绩效的具体行为,以服务于企业管理实践。学习、积累、并挖掘因变量(组织绩效)与自变量(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主干。然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已初步形成结论,或尚无研究证实,都需要在深入体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只有如此,才能使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提高他们的决策咨询能力。在组织行为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开展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即通过实验设计或模拟实验学习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一方面,针对很多能够理解但容易忘记的结论,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度,另一方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并不高的现实状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他们掌握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开展有利于改善所在企业绩效的实验本领,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决策能力,也会进一步改善工商管理专业就业不容乐观的现实局面。 2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管理决策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面临诸多挑战,这使得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开展并不顺利,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 这次历时一周的上海培训转眼间结束了,这次培训内容很丰富,让我们在轻松与欢笑中享受了一场教育变革的盛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接受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升华。 在此次培训中无论是张民生老先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还是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无一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地位由主角降为配角,通过此次学习使得自己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简单做以总结。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等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面向社会,包括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面向个人,包括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科学、人文以及审

美。这三层含义就构成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以效能为主导,通过_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自由、宽松、愉悦、和谐,这是“茶馆式”教学的特色。这与我校近几年来实行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是一致的思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角色,起到引导辅助学习的角色。 那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有应该如何体现以上精神呢?生物教学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生物学史上每一个科学的发现,理论的产生,无一例外的和生物学实验紧密联系。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权重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增加了自主性很强的观察性实验、需要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以及“动动手”、“实践活动”等活动,这为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方面提供了素材。 虽然创新教学无定法,但是创新教学也有其规律。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紧扣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提高创新意识,在自主体验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实验总结反思,发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实现了 “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从教材设置出发遵循能力培养原理, 初中生物实验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仿式实验、分段式实验和独立式实验。 1.1模仿式实验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边示范操作过

程,学生边听,边看,同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这种方法是针对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的学生,教会他们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模仿,使学生很快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1.2分段式实验是把实验分成几部分,完成一部分后,再进行下一部分。把实验分成几段,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时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矫正。例如在观察“蚯蚓”一节的实验时,应把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学生对蚯蚓的外部观察;第二,观察蚯蚓的运动;第三,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1.3独立式实验阶段 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但在学生独立实验之前,一定要经过模仿式实验,再到分段式实验,最后过渡到独立实验,只有遵循这种层层递进的指导方式,才能更好的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萌发,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准备做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资料展示、播放一小段视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布置相关实验的预习作业。实验预习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标准 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全县教学质量 垫江县牡丹中学校杨明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否满意的“晴雨表”。对此,就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在任何时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而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我们的学校校长都必须坚定地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核心的思想,切实处理好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真正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中去。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抓好教学管理,理直气壮地抓好教学质量。 纵观我县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让我们值得冷静而严肃的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环境条件较差的部分学校能够逆势而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什么环境条件较好的学校不思进取,教学质量每况愈下?为什么同处一样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其中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经久不衰?而另一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甚至不断下降?为什么有的乡镇一直以来,通过扎实的措施管理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全镇就读生源稳定,整体教学质量蒸蒸日上?而少数乡镇管理松散,措施不力,导致教学成绩在低效管理和内耗中萎靡不振?。。。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认为完整的教育,既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也要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命运(至少在现行社会背景下)的几天(中考或高考)服务,没有前者,是鼠目寸光的教育;缺乏后者恐怕也不能说是对孩子负责的教育。如果学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以后的生存能力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此,谈何幸福一生?”。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全县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规范办学狠抓常规建设是提高全县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狠抓学校常规建设是提高全县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各校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学科类课程,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强化课程标准意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不得任意增减课时或某些课程形同虚设,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不得突击教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为此,教委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各校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检查、管理力度,对不按教委要求的诸如:乱办班、跨区域乱招生、人为破坏全县教育均衡、统筹发展的行为,坚决进行从重从快的打击。同时,教委及各校要狠抓学校常规建设,想方设法调动全县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的环境。 其一、教委将切实施行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奖励制度。各校要建立并逐步实施岗位竞聘主要同教学质量挂钩的联动机制。同时,教委要在全县教育资源配置上统筹安排,尤其注重在职称指标的投放上,努力做到各类学校的低、中、高职称的比例相对合理,切实体现教育均衡并形成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生物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以其丰富多彩的直观形象博得了学生的喜爱。探索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心理,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造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小实验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境。如:教学《叶的蒸腾作用时》时,教师首先演示实验现象,再介绍实验装置要求,然后问学生“干燥塑料袋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可能从下面的瓶里上去吗?可能从外界的空气中进去吗?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做出大胆的猜想并回答,也就是开始了探索创新。这时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已经被激发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马上转移到教师的课题中来。 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植物的向性运动原理,使幼苗的主根呈多种几何图形;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在一片叶子上印出自己的头像。当有人问他们苦不苦时,他们却回答:“一点不苦,正相反,我很高兴,因为我有兴趣。”的确,兴趣能让学生废寝忘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创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以引导,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疑、善疑和释疑。在质疑和释疑及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物实验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心理素质,如不懈的进取精神,对现有知识的不满足,对已有结论的不轻信,富于好奇,善于幻想,勇于探索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都是极其可贵的。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课堂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课堂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课堂张艳玲学校课程的有效载体是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素质教育的重心只有落实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但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过程规范性不强、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等问题。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就必须要大力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由传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为教师和学生减负,也能确保在有效的时间里使教和学获得最佳效益。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向(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知识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真正地实现教师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二、明确学习目标,合理掌控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要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要努力建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地合作,积极地思考。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而不是为完成老师提出的一个个的问题而上课。要做到这些,教师精心地备课,合理地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地分工学习,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要及时发现学生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的火花,抓住契机引导和鼓励学生,点燃起积极思维和探究的热情。但当学生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有偏离学习目标和对知识把握不够准确的时候,教师更是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而不是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谈,这样方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三、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集体备课,编制导学稿和改写导学稿,让导学稿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课前教师要收取一部分导学稿进行批改,做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上有选择地布置学生的展示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再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堂堂清,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总之,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五中学)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提倡生物实验创新式教学教育论文

提倡生物实验创新式教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生物 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生物 实验课堂教学已向传统实验教学提出了挑战。生物实验体验教学 模式是以初中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 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运用教学理论,以实验活动为基础,以改进、完善、设计实验为切入点,发展初中生的实验操作 能力,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一种教 学模式。 1.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构成学 习动机的最真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向初中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 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如以真实的生活展示情境;以直观的实物(如模型、标本、录像、示范操作)演示情境;以优美的画面 (包括简笔画、动画、图片)再现情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等。 2.独立探索,设计实验。教师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学生对实验材料和用具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步骤安排、设计观察等进行整体考虑,并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实验,尽量做到方法合理、器材简单、步骤简短、现象明显、结论正确。教师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案包括的内容,设计实验的一 般程序和遵循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寻找、筛选出最 佳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

3.协作学习,操作实验。学生通过组内协作,操作实验,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此时,教师应深入到各小组巡回指导,起到点拨、纠错、辅助作用。 4.分析总结,综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总结:首先,以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尽快 说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由小组集中以后向全班 公布。然后,集体讨论各小组报上来的设想或方案,让学生自己 判断正误。不论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学生都要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学会与同学交流。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以 提示(不是答案),给学生讨论以正确的导向,引导他们将感性 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继续新的实验探究。 【教学实例——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合 作与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种子 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 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改实验方案

“思想品德课地方课程资源和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改实验实施方案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本次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思想品德教材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主题之中,注重校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需要许多有效的课程资源来扶助。但目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缺乏多样性的课程资源来保障。 长期以来,在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自我约束性”太强,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习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对教材、教参依赖性强,对于课堂以外的课程资源很少涉及,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薄弱。新课程实施后,有些教师以为能使用多媒体,开展些课堂活动就是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而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1”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计划将推行“‘1+1’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确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正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在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和再前进的路上。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面对我校成绩不尽如人意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更应该深入地反思和积极地探索,凝心聚力地谋划一种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正所谓“穷则思变”,“危机的深处是转机”。在抓内涵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新形势下,上级领导部门也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不能一味地进行“满堂灌”。因此,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势在必行。 一、“1+1”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和市、区教研部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型学习的学习方式。要侧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师讲授多长时间?学生课上是否有时间内化学习重点?如何检测学生学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40分钟的课堂效率。 二、“1+1”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1+1”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师生投入同等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能够收获较高的工作效益和学习效益。学生层面要达到:领会目标、自主学习(课前)、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应用提升、归纳内化的目标;教师层面要做到:教为主导、精讲拓展、训练评价、总结升华。 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是“教学+管理”、“主导+主体”、“课外+课内”、“教材+导学案”、“自主+合作”。“自主+合作”是指学习方式,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采用“捆绑互助学习小组”的方式,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在互帮互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从而争取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三、“1+1”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课堂教学“1+1”(即教学+管理) 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好的课堂管理基础之上,很难想象没有良好纪律保证的课堂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活而不乱的。既不是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也不是乱而无序,各行其是。要想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课堂加强管理,关注每个学生、关

科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科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然而,目前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科学老师都只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学校经费紧张,仪器设备不足、陈旧、简陋,地方狭小拥挤,只有科学仪器室而无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桌,不重视科学课,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紧缺等等。主观上科学老师科学素养低,某些科学知识老师也无从知道,实验仪器无法运用,工作忙根本无法抽出时间去研究教材,学习科学知识,准备科学实验仪器等。正因如此,科学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水平甚至没有下徘徊,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普遍较低。 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知识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形象直观地为学生提供感谢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 一、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的学科,能做的实验尽量创造条件和学生一起做或演示给学生看或由学生演示给同学看,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都会触动学生的神经,激起他们探求的渴望。根据学生需要还可以优化课本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老师让学生拿来一瓶汽水,塞上带橡皮塞的导气管,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就自然地记住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就利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还有,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并不局限于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让学生用鸡蛋壳与稀盐酸或食醋反应看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鸡蛋壳的成分有碳酸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博雅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9年)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县教育局“榆中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围绕“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引领教师教法转变”的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主动发展和学生学会学习为标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师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工作目标 (一)以动力培植为抓手,树立信念、改变观念,确立目标、明确角色,点燃激情、唤醒责任,倾力于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学校的理念,打造一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信仰之师。 (二)开展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线上线下大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校本研修模式。 (三)以课堂建设为抓手,通过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培植全县校长队伍、教学校长队伍、教科研队伍、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建成博雅小学“新名师、新名校长、新教育家”人才资源库,示范引领学校教育人整体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自觉。

(四)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师生发展的组织平台,分类指导学校内涵提升,建构与高效课堂相对应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实现校园外显文化与师生精神文化的高度契合,形成学校教育合力,力争使学校成为内涵式发展示范校。 (五)举办“博雅小学课改成果展示会”,开展优质课、精品课评选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参加指导,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教育改革新资讯,展示教育质量提升新成果。 (六)收集教师典型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自创教学课件,精品课例,通过云平台完善本校教学资源库。总结提炼课改成果,并通过报纸、网络、视频等平台推广博雅教育改革经验。 三、实施内容 (一)转变教育观念,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教师因“课”制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会积极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充分展示和大胆质疑,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学习先进课改理论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三)构建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支持系统。 (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日期:2008-05-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结合本科生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教学学时和实验教学内容,打破原有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实验单独设课,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为实验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基础实验项目、提高型实验项目、研究型实验项目和综合型实验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研究开发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运输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车辆工程四大模块。 根据四个模块的软、硬件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特性建立了四个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类、工程管理类、车辆类实验教学平台。 各教学平台结合自身的特点划分实验教学层次,建立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和建设,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即“四大平台、四个模块、三个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及模块如图1,实验教学层次如图2。

图1 实验教学平台及模块 图2 实验教学层次 2、实验课程 中心面向全校14个专业设立实验课程38门,在实验内容体系上,设置了1 35个实验项目。覆盖了全校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类、工程管理类、车辆类等四个专业大类,形成了运输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车辆工程等四个实验模块,构建了基础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及探索创新性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体系。 中心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有汽车构造、物流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交通系统工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测试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事故工程、交通机电系统、道路运输安全、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集装箱运输、港口装卸组织与工艺、货代业务模拟实验、交通运输商务管理。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决定在总结近年来“三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以下进一步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实施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 以构建和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以“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 特色在课堂, 名校在课堂”的理念为指导, 推动我县基础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任务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平等交流、多维互动、具有生命发展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让教师幸福工作, 让学生快乐成长;力争用 2到 3年的时间实现“校校有模式,人人有方法”。 1、要使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快得到转变。教师的专业化 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把“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要原则,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等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和研究水平, 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评价者。 2、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让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