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要点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要点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要点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2008-01-04 19:11:32转载▼

标签:杂谈

所谓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而相对于第三产业来说,现代服务业也有其自己独特的领域,包括建立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改造“再现青春活力”的传统服务业两部分。借鉴国际产业划分标准,可将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

既然如此,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都有其各自独特的领域,那么,第三产业到底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们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一种较为微妙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他们可以理解为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讲法,内涵与外延基本是相同的,有时又可当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的区别有如下几点:第一,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即把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范围是以生产或提供服务来确定的,前者涵盖的范围更广;第二,从经济结构涵义来讲,第三产业主要针对国内经济而言,而服务业则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第三,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三产业是供给分类,它与第一、二产业间是单向依赖关系,而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第四,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服务业,但是他们却又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是相互联系又区别的。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六大趋势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1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产业特征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呈现服务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企业中间投入成本达到70%左右,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近70%来自于第二产业,其中研发、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邮政等行业的中间需求较高。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比重在43%左右。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经营呈现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品的附加值构成中,制造加工环节占比越来

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许多跨国公司制造商的主营业务、业务增值、管理模式、赢利来源均以服务为主,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企业。 服务业制造化倾向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服务业加强向制造业的渗透。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反映出金融、物流、研发等服务部门,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服务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是服务企业产业链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在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由于一些服务企业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业务,比如,研发企业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设计机构拥有自主创新设计、物流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利用自身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建立起自己的制造工厂。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就必须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而改变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尤其是服务业的比重。因为服务业对经济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往往具有较大的贡献。以绍兴为例,“十一五”期间,绍兴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50.59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全省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年均增长13.9%,增幅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5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8%,比“十五”期末提高4.2个百分点。2010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8个百分点。 其次,服务业以较低的能耗创造了较大的社会价值。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所消耗的能源量有着显著的差别,从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大大超过服务,工业增加值的能耗相对于服务业呈递增状态,第三产业用较少的能耗创造了较多的社会价值。 再次,服务业与各产业保持良性互动。绍兴地区的产业主要有柯桥的轻纺产业,兴昌的制药产业,诸暨的珍珠产业,嵊州的领带服饰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服务业。金融银行业、物流运输业、电信通讯业等服务产业都为绍兴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然后,服务业能够吸纳社会就业。服务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具有天然优势。服务业单位数的增加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就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也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消费水平指标也成为反映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个影响因素。 总之,服务业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增强国民经济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吸收社会劳动力等方面有更多优势,因而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加强服务业产业规划,并使产业规划要有可操作性。加快提升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提供各项服务的能力,建设服务性大城市。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有志之士从事服务业。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电子化、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功能和专业化水平。使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努力使经济健康快速的增长。

应用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r\n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证出发,通过计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一系列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出 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 缓慢的特征,揭示了保持机械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生产性服务高度化,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机械制造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 服务业从性质和组成来看,主要包括金融、 、房地产、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 培训等行业。也有人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八类行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旅馆业、交通仓储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公共及个人服务业、其他服务业。 服务业从作用来看,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 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性投入服务,用于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用于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消费性服务业指用于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服务业。若从服务业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看,服务业可分为传统的服务业和新兴的服务业。 一般来说,传统服务业包括运输、邮电、仓储、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等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通常提供的服务属于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广告、市场调查、会展、 事务,律师事务和 咨询等服务行业。论及服务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关系,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紧密 的,总体表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 产业关联分析 (一)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公式 感应度是指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它主要由感应度系数来反映。感应度系数是指当国民 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它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用公式表示:。式中,b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第j列之值。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某一个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 影响力是指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它主要由影响力系数来反映。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b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j列之值。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某一个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需求的波及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显然,影响力系数Fj越大,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因此,影响力系数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太小。 本文选取六个部门,他们分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根据这些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表计算得到这六个部门在1997、2000、2002年三个年份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见表1。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何深度融合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何深度融合 通过差别性税收政策,引导产业转型。鼓励制造业企业从一般的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延伸,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过渡,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通过差别性税收政策,引导产业转型。鼓励制造业企业从一般的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延伸,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过渡,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现实国情决定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互促共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

要路径。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的稳定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制造业和服务业缺一不可。 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当前中美贸易冲突下,中国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在此背景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突破困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协同效应,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进一步减少产业间进入壁垒,放大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这两大产业间的融合关系?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这个领域创新异常活跃,技术在不断突破,对外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随着服务业分工深化与服务创新,服务业领

域不断拓宽,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的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的比重达58%,GE(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模式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公司总产值的2/3以上。在产业边界被逐渐打破的同时,建立在信息技术细化分工基础上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互促共进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二是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当前,价值链以制造为中心正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被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在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中,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处于同一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服务业特有的设计、研发、销售渠道、管理等各方面优势,以及其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有利于实现技术与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通。

浅谈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浅谈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摘要在新经济中,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业增值、能级提升以及增加制造业竞争力作用凸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生产者服务 1 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2 现在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服务业是无烟产业,对环境损害程度很轻,对资源依赖性很低。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有利于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营销、研发、信息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主导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服务资源是工业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流、咨询、科技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将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许多企业可以把过去自己从事的一些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去完成。业务外包可以使复杂的业务得到更专业化的操作或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合算的成本构成,使企业可以在更具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中扩大竞争优势,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这种变化使得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生产

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贸易也逐渐的增多,而服务业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重中之重。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很多的方面,包括对GDP、就业、产业结构等。本文就根据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重要意义进行讨论,并根据国内外服务业之间的差距,找到适合我们自己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模式,根据我国现在服务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进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一条更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的服务业走向世界提供保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1、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1)服务业的概念 服务业泛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过行为或行式提供生产力并获得报酬的行业。服务业目前于发达国家的产业比重约占70%以上;于部分开发中国家比重大约55-65%。属于服务业的行业主要有:饭店餐饮、贸易、大众客运、会议展览、仓储物流、金融保险、商务顾问、房地产仲介、公共服务、民防、社区服务、电信通讯产业、个人化服务及社会各个工作层面等。其中的电信通讯产业亦因发展商机甚巨,有时另归类为第四产业。 (2)服务业的内容 服务业内容: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括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所有其它十五个产业部门。即,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3)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在一定时期内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这也是衡量其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标志。经济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有:劳动量、投资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GDP,反映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GDP来计算经济增长速率。 (4)经济增长主要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势,大致可分为两种:即粗放型和集约型。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区分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 选择经济增长方式应坚持三条有利于原则:(1) 应有利于经济的合理、持续、快速增长; (2) 应有利于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益;(3) 应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复旦大学第二版) 要点总结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第一章导论 1.生产管理: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 (制造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 2.运营管理 2.1目的: 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竞争力——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 2.2决策: 战略(长期)决策 战术(中期)决策 产品的选择与设计、设备与生产方式的选择、职务与作业的设计、厂址选择、厂区与设备的平面布置、编制定员、年度与进度计划 控制(短期)决策 生产作业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成本控制 3.系统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 4.企业管理的职能: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 (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处于基础和保证地位) 5.生产管理发展历程 科学管理——福特流水生产线——霍桑实验——管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与MRP ——JIT(准时化生产)、TQC(全面质量管理)、工厂自动化——服务质量和生产率——TQM(TQC)、质量保证——BPR(企业管理过程重组) ——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 6.生产管理的发展规律 (发展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 影响因素: 外部原因——顾客需求偏好变化、技术、竞争对手、政治和法律。内部原因——产品老化、设备老化、质量指标下降、成本上升、系统内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员工士气不高。 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竞争力 1.运营战略 (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支持长期竞争战略) 产品选择+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工厂设备+ 技术水平+ 协作化水平+ 劳动力计划+ 质量管理+ 生产组织 四个基本点:CQTF——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制造柔性 (制造柔性:企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 两个观点:…(P30) 2.生产系统的竞争能力 ①缺乏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_以上海市为例

2006年9月第20卷第9期 华 东 经 济 管 理 E ast China E conomic Management Sep.,2006 Vol 120,No 19 [收稿日期] 2006—03—13 [作者简介] 姚 耀(1982— ),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陈高森(1981— ),男,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骆守俭(1965— ),男,江苏灌云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华东经济?上海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姚 耀,陈高森,骆守俭 (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文章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三种类型的服务业在G DP 增长贡献方面上的差异。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与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 上海市G DP 增长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上海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6)09—0009—03 Economic G row th :T ake Shanghai Municipality for Example YAO Yao ,CHEN G ao 2sen ,L UO Shou 2jian (School of B usiness ,East Chin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 hanghai 200237,China )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pir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ributions in three kinds of service industries to economic growth of Shanghai 1The result shows that producer service has the greatest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hanghai πs G DP 1 K ey w ords :producer services ;economic growth ;Shanghai municipality 生产性服务业是目前西方大部分服务业体系中对 国民经济作用最显著的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加[1]。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一方面来自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直接的推动;另一方面,在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技术和知识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它们大多是通过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2]。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和核心因素,它的总量与结构正在成为衡量世界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具体标准[3]①。本研究将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近年来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关经济统计数据,并结合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理论回顾 11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把服务业(在我国通常称为第三产业)分成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分配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四类[4]对生产 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定义一般针对其服务的功能[5][6]和服务的对象[7][8]两方面进行的。强调服务功能的定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它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这一投入不断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5],并且它能够为其他部门在其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提高产出产品的价值[6]。强调服务对象的定义指出,生产性服务是中介性质的服务,主要销售给商业部门[7],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的服务[8]。 甄峰等学者在对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述评中指出,西方所指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等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行业[9]。香港贸易发展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和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在上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同时鉴于与上海市统计年鉴资料的统计口径相对应以及本文的研究需要,本文所指的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 — 9—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服务业一般指生产与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与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她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与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与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就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又可分为两部分;一就是流通部门,二就是服务部门。 服务业就是随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为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食宿、货物的运输与存放等问题,出现了饮食、旅店等服务业。服务业最早主要就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逐渐转向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主。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对全局有重大意义的作用。它集中表现为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全社会就业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发展前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地位。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

生产率与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就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与决定产品增殖的基本要素。同时,服务业与发展能为工业发展改善环境。 服务业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当今世界,服务经济越发达,劳动效率越高,而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现代经济增长实际上就就是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它不仅仅就是一场工业革命,它还就是一场服务业的革命。服务业的日益发展,作为沟通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与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联系纽带,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进程中,有着传统制造业根本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与重要地位。 首先,在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份额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中间或生产者服务的需求水平与形式,即售给其她生产者供其进一步增值活动所用的服务;(2)最终或消费者服务的需求水平与形式;(3)服务进入交换经济的程度;(4)增值链在生产过程中的长度以及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5)在诸如专业服务公司与非服务公司之间的服务生产组织状况;(6)国家的经济结构,即该国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类型以及它们的生产方式,这又取决于当地资源的可得性与组织这些资源的利用与配置体系等;(7)提供服务的技术水平。 其次,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就业中份额的增长,就是需求与供应双方力量相结合的反映。这些力量包括:(1)中间或生产者服务在增值过程中作用日益增加。特别就是技术进步有助于企业把以新的数

服务业和制造业比较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 要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而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首先,从横向方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 服务业与制造业是有区别的。 在帐务处理上:收入确认原则是主要的不同。制造业销售有形的产品,收入确认比较简单,只要货物交付、所有权和责任转移即可确认。而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服务阶段服务质量、服务层次的复杂性决定的服务收入确认的非简单性,一般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服务实施进程来确认收入的,可能包含更多的主观判断。 在费用控制上:重资产结构的制造业产品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和设备折旧费用,所以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采购和加工过程的资金效率控制。而轻资产结构的服务业产品如培训、咨询、应用软件等产品,其主要是以人力资源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的,服务业产品中的人力资源成本占了主要成本,服务业产品中涉及的制造业产品成本确认是依赖于客户对服务产品整体的满意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混合型的服务产品中,服务内容与制造业产品之间是皮与毛的关系,所以对服务人员的相关成本费用的管理就应该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比如工资、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对采购材料的成本核算可以依据服务实施进程的实施分阶段摊算。 然而,服务业与制造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制造业首先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扩张有助于引起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降低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的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最为明显。在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物价值的比重。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电子控制、信息系统、软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也称为“产品-服务包”。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等特征,使大量的服务物化,具有与产品同样的特征,如录像带、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从形态上已很难说它们属于产品还是服务。 再者,从纵向方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 一、泾渭分明: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第一阶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摘要: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增加工业附加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经济转型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0世纪特别是二战之后,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崭新的迹象,富克斯将其称为“服务经济”,可见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地位不断上升。服务业是西方国家对第三产业的一种普遍称法。 在我国,生产性服务又被称为“面向生产的服务”或“生产者服务”。它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而是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过程。生产性服务是指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服务,这一投入不断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应地,生产性服务业则指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合体。 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建立在成本因素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传统制造业企业是一系列生产性服务的重要生产者,包括企业内部的R&D部门、内部运输设施等。而且这些服务多由企业的总部来提供。生产性服务业是随着制造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一体化向模块化转变,使大规模定制和外包化成为可能,促进了服务部门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和独立出来,从而产生主要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新兴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增长力的部门。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和分类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中间投入特性。在产品或服务生产的投入中扮演中间需求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它的产出是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服务,体现为被服务企业重要的生产成本。第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体现在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向关联性。第三,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传送体。它能够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第四,布局具有集中分布性。生产性服务业常集中于城市,城市中所聚集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为生产性服务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要点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2008-01-04 19:11:32转载▼ 标签:杂谈 所谓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而相对于第三产业来说,现代服务业也有其自己独特的领域,包括建立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改造“再现青春活力”的传统服务业两部分。借鉴国际产业划分标准,可将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 既然如此,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都有其各自独特的领域,那么,第三产业到底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们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一种较为微妙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他们可以理解为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讲法,内涵与外延基本是相同的,有时又可当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的区别有如下几点:第一,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即把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范围是以生产或提供服务来确定的,前者涵盖的范围更广;第二,从经济结构涵义来讲,第三产业主要针对国内经济而言,而服务业则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第三,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三产业是供给分类,它与第一、二产业间是单向依赖关系,而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第四,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服务业,但是他们却又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第三产业与服务业间是相互联系又区别的。

最新发展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分析

发展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就业;城市化 论文摘要: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服务业发展加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转变时期。本文依据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出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的趋势,而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状,对发展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就业人数和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样化需要,同时也是关系到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1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 2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应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我国经济结构长期依赖传统工业的发展道路,但一些重要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铜等国内自给率日益下降,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同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等一系列优势,并且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新技术的应用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业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和岗位,如信息技术含金量较高的现代金融、通讯等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将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

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和就业结构。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在继续积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使其与经济整体发展相协调。 3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工业化的细分及深化。 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赖于工业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从而对工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医疗领域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在检测和治疗上的新突破要求有更高的生物化学技术、信息技术等,从而推动工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具有社会基础性质,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如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结合,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从而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金融业是投资的载体,而投资是工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金融业也就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行业作用,它的运营状况直接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因此以商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织、持续运行在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未来几年,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业压力十分巨大。

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的区别

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的区别 生产运作管理的主要对象 ●成本:与产出直接相关的各种耗费。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 特征总和。 ●交货期:产品与服务为顾客获取的时间。 ●速度:响应或满足顾客需求的效率。 ●柔性:产出本身在种类上的合理适应范围。 ●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 ●针对客户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把握转换的质量、时间和成本(QDC)关系,满足市 场需求。三个基本问题: ●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性能等特性,相应地转化为生产管 理中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 ●如何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入市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生产所涉及到的人员、 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成千上万,如何将全部资源要素在它们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也是生产运作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个最主要问题——进度管理Delivery Management ;

●如何才能使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这涉及到人、 物料、设备、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部署和利用,涉及到生产率的提高,还涉及到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努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第二节生产运作的分类与特征 根据输出物的性质分类: ?制造型生产(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服务型生产(Service Operations) 服务型生产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不制造有形产品,但有时为实现服务而必须提供有形产品。 一、制造型生产的分类 (一)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分类:流程式生产(连续型)和加工装配式生产(离散型) ?1、流程式生产(Flow Production):以流水生产方式组织连续的生产方式,工艺过 程连续的生产,没有严格的工艺路线。 例如:药品,食品,饮料,炼油、化工、冶金、造纸 流程式生产特点: 地理位置集中,按产品布置生产线; 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专用; 协作与协调任务少; 品种固定、批量大、设备投资高; 管道式物料输送,连续性强,流程比较规范。 2、加工装配式生产:工艺过程离散的生产 机床、家用电器、计算机、汽车等 特点: 地理位置分散; 协作关系复杂; 生产管理任务重。 (二)根据满足需求的方式分类 ·1、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 MTS) 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家用电器、标准件、汽车等的生产。 ·2、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 MTO) 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用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包括产品性能、数量、等,经过协商确定出价格和交货期等要素,然后组织设计和生产。如船舶、大型工业锅炉等。 可按为顾客定制的制造阶段进一步分为: 工程生产(Engineer To Order, ETO) 定货组装(Assemble To Order, ATO) 定货制造(Manufacturing To Order, MTO)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分析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分 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态势,这种融合趋势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过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应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融合 以往将既不属于农业和采掘业,又不属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行业统称为服务业,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已经形成交集,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业和服务业互相渗透、融合,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已经显现。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一、服务型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不同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传统观念认为,制造就是生产加工。实际上,生产并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部分,制造=生产+服务。 在价值实现上,服务型制造强调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作业方式上,由传统制造模式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在组织模式上,服务型制造的覆盖范围虽然超越了传统的制造及服务的范畴,但是它并不去追求纵向的一体化,它更关注不同类型主体相互通过价值感知,主动参与到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协作活动中,在相互的动态协作中自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涌现出具有动态稳定结构的服务型制造系统;在运作模式上,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