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加工论文__正文

第一章绪论

1.1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的发展历程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两极见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电器开关的触点开闭时,因为放电,使接触部位烧蚀,造成接触面的损坏。这种放电引起的电极烧蚀现象叫做电腐蚀。起初,电腐蚀被认为是有害的,为减少和避免这种有害的电腐蚀,人们一直在研究电腐蚀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办法。当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之后,便创造条件,转害为益,把电腐蚀用于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当两极产生放电的过程中,放电通道瞬时产生大量的热,足以使电极材料表面局部熔化或汽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熔化或汽化的部分能抛离电极表面,形成放电腐蚀的坑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液体介质中进行重复性脉冲放电时,能够对导电材料进行尺寸加工,因此,创立了“电火花加工法”。

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最早应用于二战时期折断丝锥取出时的加工。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加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控性更高,数字化程度更好。

电火花加工技术经历了手动电火花加工、液压伺服、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一系列过程。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从单轴数控到3轴数控、再到多轴联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3轴电火花机在国内还是空白,主要是从日本和瑞士引进。直到90年代中期,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才和日本沙迪克公司合作开始制造3轴电火花加工机,也可以说开始步入国内电火花加工机的真正快速发展轨道,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生产研发了4轴4联动电火花加工机。以该合作为例,可以看出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制造主机,也就是机械部分,相对较为简单;此后是数控系统部分,可以理解为引进;之后是整个电源,是消化阶段。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是吸收,最后是再创新。对电火花加工而言电火花成形机下一步的发展空间在精密微细和特殊材料两个方面。特殊材料(如航空航天领域用的材料)专机,窄槽窄缝、异型腔的加工,精密模具等领域都是发展重点。在精加工方面,曾经有过高速铣要代替电火花的传言,现在证明这是不现实的。现在粗加工、大电流的火花机又有回头的趋势,在家电、汽车很多行业中应用。人类新开发出来的导电的特殊材料都可进行放电加工,而高速铣通常很难实现。精密微细加工比如喷丝板等微小型零件都离不开电

火花加工;航空航天领域中很多零部件需要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我们国家在专用机型上有创新的能力,有很大的空间。

1.2模具电火花的发展趋势

模具电火花加工技术正不断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方向发展。如今新型数控电火花机床层出不穷,如瑞士阿奇、瑞士夏米尔、日本沙迪克、日本牧野、日本三菱等机床在这方面技术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1.2.1精密化

电火花加工的精密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尺寸精度、仿形精度、表面质量的要求。时下数控电火花机床加工的精度已有全面提高,尺寸加工要求可达±2-3μm、底面拐角R值可小于0.03mm,最佳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低于Ra0.3μm。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可达到镜面加工效果且能够成功地完成微型接插件、IC塑封、手机、CD盒等高精密模具部位的电火花加工。从总体来看,现代模具企业在先进数控电火花机床的应用上,还没能很好地挖掘出机床的精密加工性能。因此有必要全面推动已有数控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模具加工精度。

1.2.2自动化

目前最先进的数控电火花机床在配有电极库和标准电极夹具的情况下,只要在加工前将电极装入刀库,编制好加工程序,整个电火花加工过程便能日以赴继地自动运转,几乎无需人工操作。机床的自动化运转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但自动装置配件的价格比较昂贵,大多模具企业的数控电火花机床的配置并不齐全。数控电火花机床具备的自动测量找正、自动定位、多工件的连续加工等功能已较好地发挥了它的自动化性能。自动操作过程不需人工干预,可以提高加工精度、效率。普及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是当前数控电火花机床行业的发展趋

1.2.3智能化

智能控制技术的出现把数控电火花加工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新型数控电火花机床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是数控电火花机床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它的智能性体现在精确的检测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两方面。专家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根据加工的条件、要求,合理输入设定值后便能自动创建加工程序,选用最佳加工条件组合来进行加工。在线自动监测、调整加工过程,实现加工过程的最优化控制。专家系统在检测加工条件时,只要输入加工形状、电极与工件材质、加工位置、目标粗糙度值、电极缩放量、摇动方式、锥度值等指标,就可自动推算并配置最佳加工条件。模糊控制技术是由计算机监测来判定电火花加工间隙的状态,在保持稳定电弧的范围内自动选择使加工效率达到最高的加工条件;自动监控加工过程,实现最稳定的加工过程的控制技术。专

家系统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机床操作更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低。目前智能化技术不断地升级,使得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随着市场对电加工要求的提升,智能化技术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势之一。

1.2.4高效化

现代加工的要求为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提供了最佳的加工模式,即要求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粗、精加工效率。如手机外壳、家电制品、电器用品、电子仪表等领域,都要求将大面积(例如100×100mm)工件的放电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又要降低粗糙度。从原来的Ra0.8μm改进到Ra0.25μm,使放电后不必再进行手工抛光处理。这不但缩短了加工时间且省却后处理的麻烦,同时提升了模具品质,使用粉末加工设备可达到要求。另外减少辅助时间(如编程时间、电极与工件定位时间等),这就需要增强机床的自动编程功能,配置电极与工件定位的夹具、装置。若在大工件的粗加工中选用石墨电极材料也是提高加工效率的好方法。最佳的加工模式是企业扩大市场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资本,其开发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亦愈受欢迎。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两极见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电器开光的触点开闭时,以为放电,使接触部位烧蚀,造成接触面的损坏。这种放电引起的电极烧蚀现象叫做电腐蚀。起初,电腐蚀被认为是有害的,为减少和避免这种有害的电腐蚀,人们一直在研究电副食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办法。当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之后,便创造条件,转害为益,把电腐蚀用于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当两极产生放电的过程中,放电通道瞬时产生大量的热,足以使电极材料表面局部熔化或汽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熔化或汽化的部分能抛离电极表面,形成放电腐蚀的坑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液体介质中进行重复性脉冲放电时,能够对导电材料进行尺寸加工,因此,创立了“电火花加工法”。

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最早应用于二战时期折断丝锥取出时的加工。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加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控性更高,数字化程度更好。

第二章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英文简称EDM 。

2.1 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及特点

2.1.1 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

电火花加工基于电火花腐蚀原理,是在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相互靠近时,极间形成脉冲性火花放电,在电火花通道中产生瞬时高温,使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气化,从而将金属蚀除下来。那么两电极表面的金属材料是如何被蚀除下来的呢?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如图2-1所示):

图2-1 电火花加工原理(1) 极间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如图2-1(a)所示)。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缓缓靠近,极间的电场强度增大,由于两电极的微观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因此在两极间距离最近的A 、B 处电场强度最大。

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之间充满着液体介质,液体介质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杂质及自由电子,它们在强大的电场作用下,形成了带负电的粒子和带正电的粒子,电场强度越大,带电粒子就越多,最终导致液体介质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放电通道是由大量高速运动的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以及中性粒子组成的。由于通道截面很小,通道内因高温热膨胀形成的压力高达几万帕,高温高压的放电通道急速扩展,产生一个强烈的冲击波向四周传播。在放电的同时还伴随着光效应和声效应,这就形成了肉眼所能看到的电火花。(2) 电极材料的熔化、气化热膨胀(如图2-1(b)、(c)所示)。液体介质被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后,通道间带负电的粒子奔向正极,带正电的粒子奔向负极,粒子间相互撞击,产生大量的热能,使通道瞬间达到很高的温度。通道高温首先使工作液汽化,进而气化,然后高温向四周扩散,使两电极表面的金属材料开始熔化直至沸腾气化。气化后的工作液和金属蒸气瞬间体积猛增,形成了爆炸的特性。所以在观察电火花加工时,可以看到工件与工具电极间有冒烟现象,并听到轻微的爆炸声。(3) 电极材料的抛出(如图2-1(d)所示)。正负电极间产生的电火花现象,使放电通道产生高温高压。通道中心的压力最高,工作液和金属气化后不断向外膨胀,形成内外瞬间压力差,高压力处的熔融金属液体和蒸汽被排挤,抛出放电通道,大部分被抛入到工作液中。仔细观察电火花加工,可以看到桔红色的火花四溅,这就是被抛出的高温金属熔滴和碎屑。

(4) 极间介质的消电离(如图2-1(e)所示)。加工液流入放电间隙,将电蚀产物及残余的热量带走,并恢复绝缘状态。若电火花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蚀产物来不及排除和扩散,产生的热量将不能及时

(a )(b )(c )

(d )(e )

传出,使该处介质局部过热,局部过热的工作液高温分解、积炭,使加工无法继续进行,并烧坏电

极。因此,为了保证电火花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在两次放电之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间隔让电蚀产物充分排出,恢复放电通道的绝缘性,使工作液介质消电离。上述步骤(1)~(4)在一秒内约数千次甚至数万次地往复式进行,即单个脉冲放电结束,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即脉冲间隔)使工作液恢复绝缘后,第二个脉冲又作用到工具电极和工件上,又会在当时极间距离相对最近或绝缘强度最弱处击穿放电,蚀出另一个小凹坑。这样以相当高的频率连续不断地放电,工件不断地被蚀除,故工件加工表面将由无数个相互重叠的小凹坑组成(如图2-2所示)。所以电火花加工是大量的微小放电痕迹逐渐累积而成的去除金属的加工方式。图2-2 电火花表面局部放大图2.1.2 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1.共同特点

(1) 二者的加工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热来熔解去除金属的,所以二者加工材料的难易与材料的硬度无关,加工中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

(2) 二者的加工机理、生产率、表面粗糙度等工艺规律基本相似,可以加工硬质合金等一切导电材料。

(3) 最小角部半径有限制。电火花加工中最小角部半径为加工间隙,线切割加工中最小角部半径为电极丝的半径加上加工间隙。

2.不同特点

(1) 从加工原理来看,电火花加工是将电极形状复制到工件上的一种工艺方法(如图2-3(a)所示)。在实际中可以加工通孔(穿孔加工)和盲孔(成型加工)(如图2-3(b)、(c)所示);而线切割加工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做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切割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如图2-4所示。

图2-3 电火花加工

(a ) 单脉冲放电凹坑(b ) 多脉冲放电凹

(b ) 穿孔加工(c ) 成型加工

1—工件;2—脉冲电源3—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4—工具;5—工作液;

6—过滤器;7—工作液(a ) 电火花加工原理示意图

图2-4 线切割加工

(2) 从产品形状角度看,电火花加工必须先用数控加工等方法加工出与产品形状相似的电极;线切割加工中产品的形状是通过工作台按给定的控制程序移动而合成的,只对工件进行轮廓图形加工,余料仍可利用。

(3) 从电极角度看,电火花加工必须制作成型用的电极(一般用铜、石墨等材料制作而成);线切割加工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做电极。

(4) 从电极损耗角度看,电火花加工中电极相对静止,易损耗,故通常采用多个电极加工;而线切割加工中由于电极丝连续移动,使新的电极丝不断地补充和替换在电蚀加工区受到损耗的电极丝,避免了电极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 从应用角度看,电火花加工可以加工通孔、盲孔,特别适宜加工形状复杂的塑料模具等零件的型腔以及刻文字、花纹等(如图2-5(a)所示);而线切割加工只能加工通孔,能方便地加工出小孔、形状复杂的窄缝及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如图2-5(b)所示)。

(a) 电火花加工产品 (b) 线切割加工产品

图2-5 加工产品实例

2.2 电火花加工机床简介

2.2.1 机床型号、规格、分类

我国国标规定,电火花成型机床均用D71加上机床工作台面宽度的1/10表示。例如D7132中,D 表示电加工成型机床(若该机床为数控电加工机床,则在D 后加K ,即DK);71表示电火花成型机床;32表示机床工作台的宽度为320 mm 。

(a ) 加工示意图1—绝

缘底板;2—工

件;3—脉

冲电源;4—滚

丝筒;5—电极丝

(b ) 线切割加工原理示意

在中国大陆外,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型号没有采用统一标准,由各个生产企业自行确定,如日本沙迪克(Sodick)公司生产的A3R 、A10R ,瑞士夏米尔(Charmilles)技术公司的ROBOFORM20/30/35,台湾乔懋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JM322/430,北京阿奇工业电子有限公司的SF100等。

电火花加工机床按其大小可分为小型(D7125以下)、中型(D7125~D7163)和大型(D7163以上);按数控程度分为非数控、单轴数控和三轴数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已经大批生产三坐标数控电火花机床,以及带有工具电极库、能按程序自动更换电极的电火花加工中心,我国的大部分电加工机床厂现在也正开始研制生产三坐标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

2.2.2 电火花加工机床结构

电火花加工机床主要由机床本体、脉冲电源、自动进给调节系统、工作液过滤和循环系统、数控系统等部分组

1. 机床本体

机床本体主要由床身、立柱、主轴头及附件、工作台等部分组成,是用以实现工件和工具电极的装夹固定和运动的机械系统。床身、支柱、坐标工作台是电火花机床的骨架,起着支承、定位和便于操作的作用。因为电火花加工宏观作用力极小,所以对机械系统的强度无严格要求,但为了避免变形和保证精度,要求具有必要的刚度。主轴头下面装夹的电极是自动调节系统的执行机构,其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进给系统的灵敏度及加工过程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机床主轴头和工作台常有一些附件,如可调节工具电极角度的夹头、平动头、油杯等。本节主要介绍平动头。

电火花加工时粗加工的电火花放电间隙比中加工的放电间隙要大,而中加工的电火花放电间隙比精加工的放电间隙又要大一些。当用一个电极进行粗加工时,将工件的大部分余量蚀除掉后,其底面和侧壁四周的表面粗糙度很差,为了将其修光,就得转换规准逐挡进行修整。但由于中、精加工规准的放电间隙比粗加工规准的放电间隙小,若不采取措施则四周侧壁就无法修光了。平动头就是为解决修光侧壁和提高其尺寸精度而设计的。

平动头是一个使装在其上的电极能产生向外机械补偿动作的工艺附件。当用单电极加工型腔时,使用平动头可以补偿上一个加工规准和下一个加工规准之间的放电间隙差。

平动头的动作原理是:利用偏心机构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平动轨迹保持机构转化成电极上每一个质点都能围绕其原始位置在水平面内作平面小圆周运动,许多小圆的外包络线面积就形成加工横截面积,如图2-7所示,其中每个质点运动轨迹的半径就称为平动量,其大小可以由零逐渐调大,以补偿粗、中、精加工的电火花放电间隙δ之差,从而达到修光型腔的目的。具体平动头的结构及原理可以参考其他书籍。

目前,机床上安装的平动头有机械式平动头和数控平动头,其外形如图2-8所示。机械式平动头由于有平动轨迹半径的存在,它无法加工有清角要求的型腔;而数控平动头可以两轴联动,能加工出清棱、清角的型孔和型腔。

(a ) 电极在最左(b ) 电极在最上(c ) 电极在最右

图2-7 平动头扩大间隙原理图

(a) 机械式平动头(b) 数控平动头

图2-8 平动头外形

与一般电火花加工工艺相比较,采用平动头电火花加工有如下特点:

(1) 可以通过改变轨迹半径来调整电极的作用尺寸,因此尺寸加工不再受放电间隙的限制。

(2) 用同一尺寸的工具电极,通过轨迹半径的改变,可以实现转换电规准的修整,即采用一个电极就能由粗至精直接加工出一副型腔。

(3) 在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的轴线与工件的轴线相偏移,除了电极处于放电区域的部分外,工具电极与工件的间隙都大于放电间隙,实际上减小了同时放电的面积,这有利于电蚀产物的排除,提高加工稳定性。

(4) 工具电极移动方式的改变,可使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大有改善,特别是底平面处。

2. 脉冲电源

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脉冲电源的作用是把工频正弦交流电流转变成频率较高的单向脉冲电流,向工件和工具电极间的加工间隙提供所需要的放电能量以蚀除金属。脉冲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火花加工的加工速度、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工具电极损耗等工艺指标。

脉冲电源输入为380 V、50 Hz的交流电,其输出应满足如下要求:

(1) 要有一定的脉冲放电能量,否则不能使工件金属气化。

(2) 火花放电必须是短时间的脉冲性放电,这样才能使放电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扩散到其他部分,从而有效地蚀除金属,提高成型性和加工精度。

(3) 脉冲波形是单向的,以便充分利用极性效应,提高加工速度和降低工具电极损耗。

(4) 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歇等)有较宽的调节范围,以满足粗、中、精加工的要求。

(5) 有适当的脉冲间隔时间,使放电介质有足够时间消除电离并冲去金属颗粒,以免引起电弧而烧伤工件。

电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性能,所以电源往往是电火花机床制造厂商的核心机

密之一。从理论上讲,电源一般有如下几种。 1) 弛张式脉冲电源

弛张式脉冲电源是最早使用的电源,它是利用电容器充电储存电能,然后瞬时放出,形成火花放电来蚀除金属的。因为电容器时而充电,时而放电,一弛一张,故又称“弛张式”脉冲电源(如图2-9所示)。由于这种电源是靠电极和工件间隙中的工作液的击穿作用来恢复绝缘和切断脉冲电流的,因此间隙大小、电蚀产物的排出情况等都影响脉冲参数,使脉冲参数不稳定,所以这种电源又称为非独立式电源。

弛张式脉冲电源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加工精度较高,粗糙度值较小,但生产率低,电能利用率低,加工稳定性差,故目前这种电源的应用已逐渐减少。图2-9 RC 线路脉冲电源2) 闸流管脉冲电源

闸流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管,当对其栅极通入一脉冲信号时, 便可控制管子的导通或截止,输出脉冲电流。由于这种电源的电参数与加工间隙无关,故又称为独立式电源。闸流管脉冲电源的生产率较高,加工稳定,但脉冲宽度较窄,电极损耗较大。

3) 晶体管脉冲电源

晶体管脉冲电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晶体元件作为开关元件的用途广泛的电火花脉冲电源,其输出功率大,电规准调节范围广,电极损耗小,故适应于型孔、型腔、磨削等各种不同用途的加工。晶体管脉冲电源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电火花加工机床上。

目前普及型(经济型)的电火花加工机床都采用高低压复合的晶体管脉冲电源,中、高档电火花加工机床都采用微机数字化控制的脉冲电源,而且内部存有电火花加工规准的数据库,可以通过微机设置和调用各挡粗、中、精加工规准参数。例如汉川机床厂、日本沙迪克公司的电火花加工机床,这些加工规准用C 代码(例如C320)表示和调用,三菱公司则用 E 代码表示。

4. 工作液过滤和循环系统

电火花加工中的蚀除产物,一部分以气态形式抛出,其余大部分是以球状固体微粒分散地悬浮在工作液中,直径一般为几微米。随着电火花加工的进行,蚀除产物越来越多,充斥在电极和工件之间,或粘连在电极和工件的表面上。蚀除产物的聚集,会与电极或工件形成二次放电。这就破坏了电火花加工的稳定性,降低了加工速度,影响了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了改善电火花加工的条件,一种办法是使电极振动,以加强排屑作用;另一种办法是对工作液进行强迫循环过滤,以改善间隙状态。

工作液强迫循环过滤是由工作液循环过滤器来完成的。电火花加工用的工作液过滤系统包括工作液泵、容器、过滤器及管道等,使工作液强迫循环。图2-11是工作液循环系统油路图,它既能实现冲油,又能实现抽油。其工作过程是:储油箱的工作液首先经过粗过滤器l ,经单向阀2吸入油泵3,这时高压油经过不同形式的精过滤器7输向机床工作液槽,溢流安全阀5使控制系统的压力不超过400 kPa ,补油阀 11为快速进油用。待油注满油箱时,可及时调节冲油选择阀10,由阀8来控制工作液循环方式及压力。当阀10在冲油位置时,补油冲油都不通,这时油杯中油的压力由阀8控制;当阀10在抽油位置时,补油和抽油两路都通,这时压力工作液穿过射流抽吸管9,利用流体速度产生负压,达到实现抽油的目的。

R (a ) 原理图(b ) 波形

图2-11 工作液循环系统油路图5. 数控系统

1) 数控电火花机床的类型

数控系统规定除了直线移动的X 、Y 、Z 三个坐标轴系统外,还有三个转动的坐标系统,即绕X 轴转动的A 轴,绕Y 轴转动的B 轴,绕Z 轴转动的C 轴。若机床的Z 轴可以连续转动但不是数控的,如电火花打孔机,则不能称为C 轴,只能称为R 轴。

根据机床的数控坐标轴的数目,目前常见的数控机床有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四轴三联动数控电火花机床、四轴联动或五轴联动甚至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三轴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主轴Z 和工作台X 、Y 都是数控的。从数控插补功能上讲,又将这类型机床细分为三轴两联动机床和三轴三联动机床。

三轴两联动是指X 、Y 、Z 三轴中,只有两轴(如X 、Y 轴)能进行插补运算和联动,电极只能在平面内走斜线和圆弧轨迹(电极在Z 轴方向只能作伺服进给运动,但不是插补运动)。三轴三联动系统的电极可在空间作X 、Y 、Z 方向的插补联动(例如可以走空间螺旋线)。

四轴三联动数控机床增加了C 轴,即主轴可以数控回转和分度。

现在部分数控电火花机床还带有工具电极库,在加工中可以根据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更换电极。

2) 数控电火花机床的数控系统工作原理

数控电火花机床能实现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的多种相对运动,可以用来加工多种较复杂的型腔。目前,绝大部分电火花数控机床采用国际上通用的ISO 代码进行编程、程序控制、数控摇动加工等,具体内容如下:

( ISO 代码编程ISO 代码是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的用于数控编码和程序控制的一种标准代码。代码主要有G 指令(即准备功能指令)和M 指令(即辅助功能指令),具体见表2-1。

表2-1 常用的电火花数控指令6. 电火花机床常见功能

2

1—粗过滤器;2—单向阀;3—油泵;4—电极;5—安全阀;6—压力表;7—精过滤器;8—压力调节阀;9—射流抽吸管;10—冲油选择阀;11—快速进油控制阀;12—冲油压力表;13—抽油压力表

电火花机床的常见功能如下:

(1) 回原点操作功能。数控电火花在加工前首先要回到机械坐标的零点,即X 、Y 、Z 轴回到其轴的正极限处。这样,机床的控制系统才能复位,后续操作机床运动不会出现紊乱。

(2) 置零功能。将当前点的坐标设置为零。

(3) 接触感知功能。让电极与工件接触,以便定位。

(4) 其他常见功能(如图2-15所示)。

图2-15 电火花机床常见功能

2.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简介

2.3.1 机床分类、型号

1.分类

线切割加工机床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通常按电极丝的走丝速度分成快速走丝线切割机床(WEDM-HS)与慢速走丝线切割机床(WEDM-LS)。 Center searching (Inside)

Center searching (Outside)Z-axis machining(Z -)Z-axis machining(Z+)Repeat machining Corner machining 角落加工

重复加工Z 轴垂直加工(Z+)Z 轴垂直加工(Z -)寻找中心(外部)寻找中心(内部)旋转加工旋转加工旋转加工旋转加工旋转加工旋转加工

Rotation machining

Rotation machining Rotation machining Rotation machining Rotation machining Rotation machining 旋转加工Rotation machining Side machining Fan shap machining Step machining C-axis positioning machining(optional)C-axis helical gear

machining(optional)

侧面加工扇形加工等级化加工C 轴标示加工(特殊)C 轴螺旋齿轮加工(特殊)

1) 快速走丝线切割机床

快速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电极丝作高速往复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为8~10 m/s,是我国独创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模式。快速走丝线切割机床上运动的电极丝能够双向往返运行,重复使用,直至断丝为止。线电极材料常用直径为0.10~0.30 mm的钼丝(有时也用钨丝或钨钼丝)。对小圆角或窄缝切割,也可采用直径为0.6 mm的钼丝。

工作液通常采用乳化液。快速走丝线切割机床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生产率高,但由于运行速度快,工作时机床震动较大。钼丝和导轮的损耗快,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就不如慢速走丝线切割机床,其加工精度一般为0.01~0.02 mm,表面粗糙度Ra为1.25~2.5 μm。2) 慢速走丝线切割机床

慢速走丝线切割机床走丝速度低于0.2 m/s。常用黄铜丝(有时也采用紫铜、钨、钼和各种合金的涂覆线)作为电极丝,铜丝直径通常为0.10~0.35 mm。电极丝仅从一个单方向通过加工间隙,不重复使用,避免了因电极丝的损耗而降低加工精度。同时由于走丝速度慢,机床及电极丝的震动小,因此加工过程平稳,加工精度高,可达0.005 mm,表面粗糙度Ra≤0.32 μm。

慢速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工作液一般采用去离子水、煤油等,生产率较高。

慢走丝机床主要由日本、瑞士等国生产,目前国内有少数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外企合作生产慢走丝机床。

2.型号

国标规定的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型号,如DK7725的基本含义为:D为机床的类别代号,表示是电加工机床;K为机床的特性代号,表示是数控机床;第一个7为组代号,表示是电火花加工机床,第二个7为系代号(快走丝线切割机床为7,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为6,电火花成型机床为1);25为基本参数代号,表示工作台横向行程为250 mm。

2.3.2 快走丝线切割机床简介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在生产中使用的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几乎全部采用数字程序控制,这类机床主要由机床本体、脉冲电源、数控系统和工作液循环系统组成。1.机床本体机床本体主要由床身、工作台、运丝机构和丝架等组成,具体介绍如下:

1) 床身

床身是支承和固定工作台、运丝机构等的基体。因此,要求床身应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一般采用箱体式结构。床身里面安装有机床电气系统、脉冲电源、工作液循环系统等元器件。

2) 工作台

目前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上采用的坐标工作台,大多为X、Y方向线性运动。

不论是哪种控制方式,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最终都是通过坐标工作台与丝架的相对运动来完成零件加工的,坐标工作台应具有很高的坐标精度和运动精度,而且要求运动灵敏、轻巧,一般都采用“十”字滑板、滚珠导轨,传动丝杠和螺母之间必须消除间隙,以保证滑板的运动精度和灵敏度。

3) 运丝机构

在快走丝线切割加工时,电极丝需要不断地往复运动,这个运动是由运丝机构来完成的。最常

见的运丝机构是单滚筒式,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并由丝筒作周期性的正反旋转使电极丝高速往返运动。储丝筒轴向往复运动的换向及行程长短由无触点接近开关及其撞杆控制(如图2-16中的5、4),调整撞杆的位置即可调节行程的长短。这种形式的运丝机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因而应用广泛。其缺点是绕丝长度小,电动机正反转动频繁,电极丝张力不可调。图2-16 快走丝线切割

机床结构图4) 丝架

运丝机构除上面所叙述的内容外,还包括丝架。丝架的主要作用是在电极丝快速移动时,对电极丝起支撑作用,并使电极丝工作部分与工作台平面保持垂直。为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上、下丝架之间的距离宜尽可能小。

为了实现锥度加工,最常见的方法是在上丝架的上导轮上加两个小步进电动机,使上丝架上的导轮作微量坐标移动(又称U 、V 轴移动),其运动轨迹由计算机控制。2.脉冲电源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脉冲电源与电火花成型加工作用的脉冲电源在原理上相同,不过受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电极丝允许承载电流的限制,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脉宽较窄(2~60 μs),单个脉冲能量、平均电流(1~5 A)一般较小,所以线切割总是采用正极性加工。

3.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 轨迹控制作用。它精确地控制电极丝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使零件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 加工控制。它能根据放电间隙大小与放电状态控制进给速度,使之与工件材料的蚀除速度相平衡,保持正常的稳定切割加工。

目前绝大部分机床采用数字程序控制,并且普遍采用绘图式编程技术,操作者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要加工的零件图形,线切割专用软件(如YH 软件、北航海尔的CAXA 线切割软件)会自动将图形转化为ISO 代码或3B 代码等线切割程序。4. 工作液循环系统

工作液循环与过滤装置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包括工作液箱、工作液泵、流量控制阀、进液管、回液管和过滤网罩等。工作液的作用是及时地从加工区域中排除电蚀产物,并连续充分供给清洁的工作液,以保证脉冲放电过程稳定而顺利地进行。目前绝大部分快走丝机床的工作液是专用乳化液。乳化液种类繁多,大家可根据相关资料来正确选用。

2.3.3 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简介

同快走丝线切割机床一样,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也是由机床本体、脉冲电源、数控系统等部分组成的。但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性能大大优于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2

3

1—上丝机构;2—工作台;3—丝筒电机;4—撞杆;5—接近开关;6—运丝启停开关

1.主体结构

1) 机头结构

机床和锥度切割装置(U ,V 轴部分)实现了一体化,并采用了桁架铸造结构,从而大幅度地强化了刚度。

2) 主要部件

精密陶瓷材料大量用于工作臂、工作台固定板、工件固定架、导丝装置等主要部件,实现了高刚度和不易变形的结构。

3) 工作液循环系统

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大多数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工作液,所以有的机床(如北京阿奇)带有去离子系统。在较精密加工时,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采用绝缘性能较好的煤油作为工作液。

2.走丝系统

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电极丝在加工中是单方向运动(即电极丝是一次性使用)的。在走丝过程中,电极丝由储丝筒出丝,由电极丝输送轮收丝。慢走丝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储丝筒、导丝机构、导向器、张紧轮、压紧轮、圆柱滚轮、断丝检测器、电极丝输送轮、其他辅助件(如毛毡、毛刷)等。

图2-18为日本沙迪克公司某型号线切割机床的电极丝的送出部分结构图,其中某些部件的作用如下:

2—圆柱滚轮 可使线电极从线轴平行地输出,且使张力维持稳定3—导向孔模块 可使电极丝在张紧轮上正确地进行导向

5—张紧轮 在电极丝上施加必要的张力

6—压紧轮 防止电极丝张力变动的辅助轮

7—毛毡 去除附着在电极丝上的渣滓

8—断丝检测器 检查电极丝送进是否正常,若不正常送进,则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发生电极丝断丝等故障

9—毛刷 防止电极丝断丝时从轮子上脱出

图2-18 电极丝送丝装置

1—储丝筒;2—圆柱滚轮;3—导向孔模块;4、10、11—滚轮;5—张紧轮;6—压紧轮;7—毛毡;8—断丝检测器;

9—毛刷;

12—导丝管;

13—下臂;

14—接丝装置;

15—电极丝输送轮;

16—废丝孔模块;

17—废丝箱

2.3.4 线切割机床常见的功能

下面简单介绍线切割机床较常见的功能。

(1) 模拟加工功能。模拟显示加工时电极丝的运动轨迹及其坐标。

(2) 短路回退功能。加工过程中若进给速度太快而电腐蚀速度慢,在加工时出现短路现象,控制器会改变加工条件并沿原来的轨迹快速后退,消除短路,防止断丝。

(3) 回原点功能。遇到断丝或其他一些情况,需要回到起割点,可用此操作。

(4) 单段加工功能。加工完当前段程序后自动暂停,并有相关提示信息,如:

单段停止!按OFF键停止加工,按RST键继续加工。此功能主要用于检查程序每一段的执行情况。

(5) 暂停功能。暂时中止当前的功能(如加工、单段加工、模拟、回退等)。

(6) MDI功能。手动数据输入方式输入程序功能,即可通过操作面板上的键盘,把数控指令逐条输入存储器中。

(7) 进给控制功能。能根据加工间隙的平均电压或放电状态的变化,通过取样、变频电路,不断定期地向计算机发出中断申请,自动调整伺服进给速度,保持平均放电间隙,使加工稳定,提高切割速度和加工精度。

(8) 间隙补偿功能。线切割加工数控系统所控制的是电极丝中心移动的轨迹。因此,加工零件时有补偿量,其大小为单边放电间隙与电极丝半径之和。

(9) 自动找中心功能。电极丝能够自动找正后停在孔中心处。

(10) 信息显示功能。可动态显示程序号、计数长度、电规准参数、切割轨迹图形等参数。

(11) 断丝保护功能。在断丝时,控制机器停在断丝坐标位置上,等待处理,同时高频停止输出脉冲,丝筒停止运转。

(12) 停电记忆功能。可保存全部内存加工程序,当前没有加工完的程序可保持24小时以内,随时可停机。(13) 断电保护功能。在加工时如果突然发生断电,系统会自动将当时的加工状态记下来。在下次来电加工时,系统自动进入自动方式,并提示:

从断电处开始加工吗按OFF键退出按RST键继续

这时,如果想继续从断电处开始加工,则按下RST键,系统将从断电处开始加工,否则按OFF 键退出加工。

使用该功能的前提是:不要轻易移动工件和电极丝,否则来电继续加工时,会发生很长时间的回退,影响加工效果甚至导致工件报废。

(14) 分时控制功能。可以一边进行切割加工,一边编写另外的程序。

(15) 平移功能。主要用在切割完当前图形后,在另一个位置加工同样图形等场合。这种功能可以省掉重新画图的时间。

(16) 跳步功能。将多个加工轨迹连接成一个跳步轨迹(如图2-20所示),可以简化加工的操作过程。图中,实线为零件形状,虚线为电极丝路径。

(17) 任意角度旋转功能。可以大大简化某些轴对称零件的程编工艺,如齿轮只需先画一个齿形,然后让它旋转几次,就可圆满完成。

(18) 代码转换功能。能将ISO代码转换为3B代码等。

(19) 上下异性功能。可加工出上下表面形状不一致的零件,如上面为圆形,下面为方形等。

图2-20 轨迹跳步

2.4电火花加工条件

(1).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必须维持合理的距离在该距离范围内,既可以满足脉冲电压不断击穿介质,产生火花放电,又可以适应在火花通道熄灭后介质消电离以及排出蚀除产物的要求。若两电极距离过大,则脉冲电压不能击穿介质、不能产生火花放电,若两电极短路,则在两电极间没有脉冲能量消耗,也不可能实现电腐蚀加工。

(2).两电极之间必须充入介质在进行材料电火花尺寸加工时,两极间为液体介质(专用工作液或工业煤油);在进行材料电火花表面强化时,两极间为气体介质。

(3).输送到两电极间的脉冲能量密度应足够大在火花通道形成后,脉冲电压变化不大,因此,通道的电流密度可以表征通道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足够大,才可以使被加工材料局部熔化或气化,从而在被加工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腐蚀痕(凹坑),实现电火花加工。因而,通道一般必须有105-106A1em}电流密度。放电通道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峰值电流,通道才可以在脉冲期间得到维持。一般情况下,维持通道的峰值电流不小于2A。

(4).放电必须是短时间的脉冲放电脉冲。放电持续时间一般为10-1^-10-3s。由于放电时间短,使放电时产生的热能来不及在被加工材料内部扩散,从而把能量作用局限在很小范围内,保持火花放电的冷极特性。

(5).脉冲放电需重复多次进行,并且多次脉冲放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散的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时间上相邻的两个脉冲不在同一点上形成通道;其二,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脉冲放电集中发生在某一区域,则在另一段时间内,脉冲放电应转移到另一区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积碳现象,进而避免发生电弧和局部烧伤。

(6).脉冲放电后的电蚀产物能及时排放至放电间隙之外,使重复性放电顺利进行在电火花加工的生产实际中,上述过程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方面,火花放电以及电腐蚀过程本身具备将蚀除产物排离的固有特性;蚀除物以外的其余放电产物〔如介质的气化物)亦可以促进上述过程;另一方面,还必须利用一些人为的辅助工艺措施,例如工作液的循环过滤,加工中采用的冲、抽油措施等等。

第三章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3.1电弧火花加工的工艺特点

电火花加工是与机械加工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工艺。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强度、高脆性,高粘性和高纯度等性能的新材料不断出现。具有各种复杂结构与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件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不能加工或难于加工。因此,人们除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机械加工法之外,还努力寻求新的加工方法。电火花加工法能够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在应用中显示出很多优异性能,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如下:

1.脉冲放电的能量密度高,便于加工用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特殊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工件。不受材料硬度影响,不受热处理状况影响。

2.脉冲放电持续时间极短,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扩散范围小,材料受热影响范围校

3.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材料不接触,两者之间宏观作用力极校工具电极材料不需比工件材料硬,因此,工具电极制造容易。

4.可以改革工件结构,简化加工工艺,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基于上述特点,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项1)制造冲模、塑料模、锻模和压铸模。

2)加工小孔、畸形孔以及在硬质合金上加工螺纹螺孔。 3)在金属板材上切割出零件。 4)加工窄缝。 5)磨削平面和圆面。 6)其它(如强化金属表面,取出折断的工具,在淬火件上穿孔,直接加工型面复杂的零件等)。

第四章电火花加工工艺流程

数控电火花加工是一门重要的特种加工技术,它在模具制造、航空、电子、核能、仪器、轻工等部门用来解决各种复杂形状零件和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问题。电火花加工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艺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1模具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确定

模具零件在制造前,根据本身的特点、加工要求来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一般来说,为了使模具零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加工出来,减少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应尽量选用铣削加工、线切割加工等工艺来加工零件。当在铣削加工、线切割加工等加工不到或工件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进行电火花加工,如刀具难以够到的复杂表面,需要深度切削的地方,长径比特别大的地方,精密小型腔、窄缝、沟槽、拐角,不便于切削加工装夹,材料硬度很高,规定了要提供火花纹表面等的加工场合。

电火花加工前要对零件图进行分析,了解工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明确加工要求。根据加工对象、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和机床功能选择采用合适的电火花成形工艺方法。

4.2对工件轮廓进行预加工

一般在电火花加工前,需要对工件轮廓进行预加工,如上图所示。预加工一般使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如加工中心、普通铣床等。预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电

火花加工中的材料去除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火花加工速度,电极的损耗减少,使得电极的数目减少。粗加工电流可以较小,从而使加工表面受影响小。

4.3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加工首先要进行电极的设计、制造。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那些高端的CAD/CAM软件,像UG、Pro/E、CimatronE、MasterCAM等都提供了强大的电极设计、编程功能,减少了手工拆电极的繁琐工作,与传统的电极设计、制造相比,提高效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根据企业的工艺水平,考虑电极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成本等工艺要点来安排电极的制造工艺。目前模具企业已广泛使用加工中心来制造各种型面复杂的电极。加工中心比传统铣削加工速度快,全自动,重复生产的精度很高,可得到较复杂的形状。最近推出的高速加工中心,能胜任形状更复杂、精度要求更高类电极的制造,为制造电极提供了完美的技术解决方案。线切割加工也是很常用的一种电极加工方法,非常适合2D 电极的制造,可用来单独完成整个电极的制造,或者用于铣削制造电极的清角加工。另外,薄片类电极用机械切削加工很难进行,而使用线切割加工可以获得很高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使用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可以加工有斜度、上下异形的复杂电极,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表面质量。

一般使用的电极材料有石墨和纯铜。一般精密、小电极选用纯铜材料,而大的电极选用石墨材料。

采用快速装夹定位系统来制造电极是电火花加工的一种先进工艺方法,它是将电极坯料装夹在加工机床的装夹系统上来制造,制造完成后,可直接将电极装于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快速装夹系统上进行放电加工,给加工操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电极的制造效率,也保证了电极的装夹、定位精度。

4.4工件、电极的装夹与校正

电火花加工将工件安装于工作台,并要对工件进行校正。由于电火花加工中电极与工件并不接触,宏观作用力很小,所以工件装夹一般都比较简单。通常用永磁吸盘来装夹工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工件加工的需求,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来进行装夹,如平口钳、导磁块、正弦磁台、角度导磁块等。工件装夹后要对其进行校正,以保证工件的坐标系方向与机床的坐标系方向一致。在实际加工中常用校表来校正工件。

电极安装在机床主轴上,应使电极轴线与主轴轴线方向一致,保证电极与工件在垂直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电极的装夹方式有自动装夹和手动装夹两种。自动装夹电极是先进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一项自动功能。它是通过机床的电极自动交换装置(ATC)和配套使用电极专用夹具(EROWA、3R)来完成电极换装的,使用电极专用夹具可实现电极的自然校正,无需对电极进行校正或调整,能够保证电极与机床的正确位置关系,大大减少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装夹、重复调整的时间。手动装夹电极是指使用通用的电极夹具,通过可调节电极角度的夹头来校正电极,由人工完成电极装夹、校正操作。如下图4.1

图4.1电极的校正

4.5加工的定位

当工件和电极装夹、校正完成后,就需要将电极对准工件的加工位置,才能在工件上加工出准确的型腔。模具制造电火花加工最常用的定位方式是利用电极基准中心与工件基准中心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加工位置,称之为“四面分中”。利用电极基准中心与工件单侧之间的距离确定加工位置的定位方式也比较常用,称之为“单侧分中”。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定位方式。

各种定位方式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通常运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接触感知功能来获得正确的加工位置,它可以直接利用电极的基准面与工件的基准面进行接触感知实现定位;精密模具电火花加工采用基准球进行接触感知定位,点接触减少了误差,可实现较高精度的定位;另外,还有千分表比较、放电定位等定位方法。使用快速装夹定位系统,可省去重复的定位操作,当配备ATC 装置时,则完全可以实现长时间无人操作的自动化加工,可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的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都具有自动找内中心、找外中心、找角、找单侧等功能,这些功能只要输入相关的测量数值,即可方便地实现加工的定位,比手动定位要方便得多。

4.6 电参数的配置

在完成校正、定位等基本操作以后,就要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理的电参数。电参数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加工的各项工艺指标。选用电参数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选用电参数时,基本上要考虑:电极数目、电极损耗、工作液处理、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电极缩放量、加工面积、加工深度等因素。粗加工参数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电极缩放尺寸的大小。粗加工电极的缩放尺寸一般都比较大,可以选用其安全间隙接近电极

电火花加工论文__正文

第一章绪论 1.1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的发展历程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两极见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电器开关的触点开闭时,因为放电,使接触部位烧蚀,造成接触面的损坏。这种放电引起的电极烧蚀现象叫做电腐蚀。起初,电腐蚀被认为是有害的,为减少和避免这种有害的电腐蚀,人们一直在研究电腐蚀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办法。当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之后,便创造条件,转害为益,把电腐蚀用于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当两极产生放电的过程中,放电通道瞬时产生大量的热,足以使电极材料表面局部熔化或汽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熔化或汽化的部分能抛离电极表面,形成放电腐蚀的坑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液体介质中进行重复性脉冲放电时,能够对导电材料进行尺寸加工,因此,创立了“电火花加工法”。 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最早应用于二战时期折断丝锥取出时的加工。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加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控性更高,数字化程度更好。 电火花加工技术经历了手动电火花加工、液压伺服、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一系列过程。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从单轴数控到3轴数控、再到多轴联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3轴电火花机在国内还是空白,主要是从日本和瑞士引进。直到90年代中期,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才和日本沙迪克公司合作开始制造3轴电火花加工机,也可以说开始步入国内电火花加工机的真正快速发展轨道,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生产研发了4轴4联动电火花加工机。以该合作为例,可以看出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制造主机,也就是机械部分,相对较为简单;此后是数控系统部分,可以理解为引进;之后是整个电源,是消化阶段。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是吸收,最后是再创新。对电火花加工而言电火花成形机下一步的发展空间在精密微细和特殊材料两个方面。特殊材料(如航空航天领域用的材料)专机,窄槽窄缝、异型腔的加工,精密模具等领域都是发展重点。在精加工方面,曾经有过高速铣要代替电火花的传言,现在证明这是不现实的。现在粗加工、大电流的火花机又有回头的趋势,在家电、汽车很多行业中应用。人类新开发出来的导电的特殊材料都可进行放电加工,而高速铣通常很难实现。精密微细加工比如喷丝板等微小型零件都离不开电

电火花加工技术论文

电火花加工的历史 1943年,苏联学者拉扎连科夫妇研究发明电火花加工,之后随着脉冲电源 和控制系统的改进,而迅速发展起来。最初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电容 回路。 50年代初,改进为电阻-电感-电容等回路。同时,还采用脉冲发电机之类的所谓长脉冲电源,使蚀除效率提高,工具电极相对损耗降低。随后又出现了大 功率电子管、闸流管等高频脉冲电源,使在同样表面粗糙度条件下的生产率得 以提高。 60年代中期,出现了晶体管和可控硅脉冲电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降 低了工具电极损耗,并扩大了粗精加工的可调范围。 到70年代,出现了高低压复合脉冲、多回路脉冲、等幅脉冲和可调波形脉 冲等电源,在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和降低工具电极损耗等方面又有了新 的进展。在控制系统方面,从最初简单地保持放电间隙,控制工具电极的进退,逐步发展到利用微型计算机,对电参数和非电参数等各种因素进行适时控制。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在加工过程中,使工具和工件之间不断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靠放电时局部、瞬间产生的高温把金属蚀除下来。又称放电加工和电蚀加工,英文称(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EMD)。

按照工具电极的形式及其与工件之间相对运动的特征,可将电火花加工方 式分为五类: ①利用成型工具电极,相对工件作简单进给运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 ②利用轴向移动的金属丝作工具电极,工件按所需形状和尺寸作轨迹运动,以切割导电材料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③利用金属丝或成形导电磨轮作工具电极,进行小孔磨削或成形磨削的电 火花磨削; ④用于加工螺纹环规、螺纹塞规、齿轮等的电火花共轭回转加工; ⑤小孔加工、刻印、表面合金化、表面强化等其他种类的加工。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1)极间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 放电通道是有大量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以及中型粒子组成,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相互碰撞,产生大量热能,使通道温度相当高,通道中心温度可达到10000摄氏度以上。由于放电时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又反过来对电子流动产生向心的磁压 缩效应和周围介质惯性力压缩效应的作用,通道扩展受到很大阻力,故放电开 始阶段通道截面很小,而通道内有高温热膨胀形成的压力高达几百万帕,高温高压的放电通道以及随后瞬间气化形成的气体急速扩展,产生一个强烈的冲击波向四 周传播。在放电的同时还伴随着光效应、声效应和热效应等,这就形成了肉眼所 能看到的电火花。 (2)介质热分解、电极材料的融化,汽化热膨胀 极间介质被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后,脉冲电源使通道间的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电能转化为动能,动能通过相互碰撞转化为热能。正极 和负极表面形成瞬间热源,使通道瞬间达到很高的温度。通道高温首先使工作 液介质气化,进而进行热分解。并且使两电极表面的金属材料开始融化直至沸腾

特种加工论文(电火花)

特种加工论文 电火花线切割优缺点及发展 姓名:韩子元学号:100104112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0机电三班

电火花线切割优缺点及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特种加工中电火花线切割技术,首先介绍了它的原理,然后分析了它的优点及其缺点,接着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主要应用方向,最后对线切割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陈述。 关键字:特种加工技术,电火花线切割,优缺点,发展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special processing, firs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its, and then analys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n illustrates its main applications in the actual direction,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ire-cutting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statement. Key words: 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wire cutt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evelopment 电火花线切割机(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WEDM),属电加工范畴,是由前苏联拉扎林科夫妇研究开关触点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作为一种特种加工技术,具有许多传统加工所不具有的优点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法几乎可加工具有任何硬度的导电金属材料,且加工过程中不受宏观力的作用,从而可保证较好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一.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钼丝或铜丝)作为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靠放电时局部瞬间产生的高温来除去工件材料,以此进行切割加工的方法。电极丝作为工具电极,被切割的工件作为工件电极。当来一个

特种加工论文电化学加工

目录 摘要: (2) 前言 (2) 1电化学加工的特点 (2) 2电化学加工的分类 (3) 2.1电解加工 (3) 2.2电解磨削 (3) 3电化学加工的设备 (4) 3.1电解液 (4) 3.2机床 (4) 3.3直流电源 (5) 4电化学加工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5)

电化学加工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化学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研究,以及分析电化学加工的各种特点,对电化学加工的前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电化学加工包括从工件上去除金属的电解加工和向工件上沉积金属的电镀、涂覆、电铸加工两大类。虽然有关的基本理论在19世纪末已经建立,但真正在工业上得到大规模应用,还是20世纪30~50年代以后的事。目前,电化学加工已经成为我国民用和国防工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特点发展趋势 前言 电化学加工的基本理论建立与19世纪末,但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还应该是在20世纪30~50年代。目前,电化学加工已经成为我国民用、国防工业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电化学加工是一种重要的特种加工方法, 已被广泛应用于难加工金属材料、复杂形状零件的批量加工中。它利用金属的电解现象,在通电的电解液中,使离子从一个电极移向另一个电极,从而实现对工件材料的双向加工,即阳极溶解去除 (如电解、电化学抛光)和阴极沉积生长(如电镀、电铸)。无论材料的减少或增加,加工过程都是以离子的形式进行的,而金属离子的尺寸非常微小,因此,从原理上讲,电化学加工可以实现加工精度和微细程度在微米级甚至更小尺度的微加工。只要采取措施精确地控制电流密度和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区域,就能实现电化学微加工,达到对金属表面进行微量“去除”或“生长”加工的目的。 电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一般公认电化学起源于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解剖刀或金属能使蛙腿肌肉抽缩的“动物电”现象。1800年伏特制成了第一个实用电池,开始了电化学研究的新时代。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后,电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应用,从理论到方法,都有许多重大突破。电化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交通、材料、环保、信息、生命等问题,已经作出并正在作出巨大的贡献。 1电化学加工的特点 电化学加工工艺与一般的机制工艺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能同时进行三维的加工,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型面、型腔、异形孔;电化学加工的工件表面

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关键部件设计

沈阳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电火花打小孔机床关键零部件设计 所在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摘要 本次设计是对高速电火花打小孔机床的设计。在这里主要包括: X轴传动系统的设计、Y轴传动系统的设计、Z轴传动系统的设计、动力头系统的设计。这次毕业设计对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一般机械的设计创造了一定条件。 整机结构主要由电动机产生动力通过联轴器将需要的动力传递到丝杆上,丝杆带动丝杆螺母,从而带动整机装置运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自动化水平。更显示其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本论文研究内容: (1) 高速电火花打小孔机床总体结构设计。 (2) 高速电火花打小孔机床工作性能分析。 (3)电动机的选择。 (4) 高速电火花打小孔机床的传动系统、执行部件设计。 (5)对设计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和校核。 (6)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设计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7)绘制整机装配图及重要部件装配图和设计零件的零件图。 关键词:高速电火花打小孔机床,联轴器,滚珠丝杠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high-speed electric spark pinhole machine. Here mainly includes: the X axis drive system design, Y axis drive system design, Z axis drive system design, power system design. The graduation design on the design of the basic skills training, enhancing the analysis and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reate a certain condition for general mechanical design. The structure is mainly produced by the motor power through the coupling will need to transfer the power to the screw rod, the screw rod drives the screw rod nut, so as to drive the device,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automation level of production. But also show its superiority, there are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1) a small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speed electric spark machine tool. (2) analysis of small hole machine tool working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 electric spark hit. (3) the choice of motor. (4)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system, execute parts of the high-speed electric spark eyeleting machine. (5) the design of components for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 (6) the use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3D modeling on Design of parts. (7) to draw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s assembly diagram and parts diagram design. Keywords:high speed EDM drilling holes on the machine, coupling, ball screw

电火花加工

庄智辉机102 1010013045 【摘要】电火花加工又称为放电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为EDM),是一种直接利用电能和热能进行加工的新工艺。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一门重要技术,本文从电火花加工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特点、加工规律、新技术进展等五方面入手加以论述。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特点、规律、技术进展。 一、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两极见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电器开光的触点开闭时,以为放电,使接触部位烧蚀,造成接触面的损坏。这种放电引起的电极烧蚀现象叫做电腐蚀。起初,电腐蚀被认为是有害的,为减少和避免这种有害的电腐蚀,人们一直在研究电副食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办法。当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之后,便创造条件,转害为益,把电腐蚀用于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当两极产生放电的过程中,放电通道瞬时产生大量的热,足以使电极材料表面局部熔化或汽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熔化或汽化的部分能抛离电极表面,形成放电腐蚀的坑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液体介质中进行重复性脉冲放电时,能够对导电材料进行尺寸加工,因此,创立了“电火花加工法”。 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最早应用于二战时期折断丝锥取出时的加工。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加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控性更高,数字化程度更好。 在中国电火花加工技术起步稍晚。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始创新是很困难的,只能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因为这套系统集成了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如计算机的软硬件、微电子、数控、电力半导体、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等,是多方面、多学科集成的产品,是比较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国内现在显然还没有一个能够独立进行原始创新的团队,因此注定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痛苦的积淀过程,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电 火花技术创新之路别无选择。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高校已经不再是创新的主战场,必须依托企业才能实现。 制造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一个国家的发展终归要落脚于制造业,因此作为基础工业,制造业必定拥有永久的生命力,而电加工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加工技术也在进步,至于一项技术能够发展多久,也要看这个行业中的人怎样去尽心敬业、钻研并推进它。 众所周知,模具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许多批量生产的产品都离不开模具,而电火花加工是制造模具的最主要技术之一。电火花加工仿形逼真以柔克刚,只要是导电的材料均可加工,而不受硬度、脆性、粘性等材料特性的限制,这是其他加工方法无法比拟的。电火花加工的另一个特点是可进行精密微细加工,微小孔、异型腔等的微细加工是其他设备无法替代的。 从技术发展过程来看,电火花加工技术经历了手动电火花加工、液压伺服、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一系列过程。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从单轴数控到3轴数控、再到多轴联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3轴电火花机在国内还是空白,主要是从日本和瑞士引进。直到90年代中期,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才和日本沙迪克公司合作开始制造3轴电火花加工机,也可以说开始步入国内电火花加工机的真正快速发展轨道,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生产研发了4轴4联动电火花加工机。以该合作为例,可以看出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大概

电火花加工

1.电火花加工发展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英文简称EDM。1943年,苏联学者拉扎连科夫妇研究发明电火花加工,之后随着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改进,而迅速发展起来。最初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电容回路。50年代初,改进为电阻-电感-电容等回路。同时,还采用脉冲发电机之类的所谓长脉冲电源,使蚀除效率提高,工具电极相对损耗降低。随后又出现了大功率电子管、闸流管等高频脉冲电源,使在同样表面粗糙度条件下的生产率得以提高。60年代中期,出现了晶体管和可控硅脉冲电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了工具电极损耗,并扩大了粗精加工的可调范围。到70年代,出现了高低压复合脉冲、多回路脉冲、等幅脉冲和可调波形脉冲等电源,在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和降低工具电极损耗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在控制系统方面,从最初简单地保持放电间隙,控制工具电极的进退,逐步发展到利用微型计算机,对电参数和非电参数等各种因素进行适时控制。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在放电的微细通道中瞬时集中大量的热能,温度可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压力也有急剧变化,从而使这一点工作表面局部微量的金属材料立刻熔化、气化,并爆炸式地飞溅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体的金属微粒,被工作液带走。这时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个微小的凹坑痕迹,放电短暂停歇,两电极间工作液恢复绝缘状态。紧接着,下一个脉冲电压又在两电极相对接近的另一点处击穿,产生火花放电,重复上述过程。这样,虽然每个脉冲放电蚀除的金属量极少,但因每秒有成千上万次脉冲放电作用,就能蚀除较多的金属,具有一定的生产率。在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恒定放电间隙的条件下,一边蚀除工件金属,一边使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最后便加工出与工具电极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来。因此,只要改变工具电极的形状和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就能加工出各种复杂的型面。工具电极常用导电性良好、熔点较高、易加工的耐电蚀材料,如铜、石墨、铜钨合金和钼等。在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也有损耗,但小于工件金属的蚀除量,甚至接近于无损耗。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在加工过程中还起着冷却、排屑等作用。常用的工作液是粘度较低、闪点较高、性能稳定的介质,如煤油、去离子水和乳化液等。按照工具电极的形式及其与工件之间相对运动的特征,可将电火花加工方式分为五类:利用成型工具电极,相对工件作简单进给运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利用轴向移动的金属丝作工具电极,工件按所需形状和尺寸作轨迹运动,以切割导电材料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利用金属丝或成形导电磨轮作工具电极,进行小孔磨削或成形磨削的电火花磨削;用于加工螺纹环规、螺纹塞规、齿轮等的电火花共轭回转加工;小孔加工、刻印、表面合金化、表面强化等其他种类的加工。电火花加工能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方法难以切削的材料和复杂形状工件;加工时无切削力;不产生毛刺和刀痕沟纹等缺陷;工具电极材料无须比工件材料硬;直接使用电能加工,便于实现自动化;加工后表面产生变质层,在某些应用中须进一步去除;工作液的净化和加工中产生的烟雾污染处理比较麻烦。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用于加工具有复杂形状的型孔和型腔的模具和零件;加工各种硬、脆材料,如硬质合金和淬火钢等;加工深细孔、异形孔、深槽、窄缝和切割薄片等;加工各种成形刀具、样板和螺纹环规等工具和量具。一、电火花成形电极材料选择从理论上讲,任何导电材料都可以做电极。不同的材料做电极对于电火花加工速度、加工质量、电极损耗、加工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加工中,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做电极。目前常用的电极材料有紫铜(纯铜)、黄铜、钢、石墨、铸铁、银钨合金、铜钨合金等。这些材料的性能如表3-1所示。 表3-1 电火花加工常用电极材料的性能

电火花线切割的优缺点及应用

本科课程论文 题目电火花线切割的优缺点及应用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_____2008级_____ 学号_222008322222107 姓名__陈________玺__ 指导教师 _邱______ 兵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1前言 (3) 2正文 (3) 2.1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 (3) 2.1.1工作原理 (3) 2.1.2机床种类 (3) 2.2电火花线切割的特点 (4) 2.2.1优点 (4) 2.2.2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4) 2.3电火花线切割的应用及发展 (4) 2.3.1加工范围 (4) 2.3.2未来发展的展望 (5) 2.4总结 (6) 参考文献 (6)

电火花线切割的优缺点及应用 陈玺 邱兵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火花线切割的优缺点及应用的概述,阐述了电火花线切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电火花线切割将应用更广。 关键词:电火花线切割线切割走丝 1. 前言 电火花加工作为一种现代的特种加工方式,具有许多传统加工所不具有的优点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2. 正文 2.1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 2.1.1工作原理 电火花线切割机(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WEDM),属电加工范畴,是由前苏联拉扎林科夫妇研究开关触点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工作原理是自由正离子和电子在场中积累,很快形成一个被电离的导电通道。在这个阶段,两板间形成电流。导致粒子间发生无数次碰撞,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并很快升高到8000到12000度的高温,在两导体表面瞬间熔化一些材料,同时,由于电极和电介液的汽化,形成一个气泡,并且它的压力规则上升直到非常高。然后电流中断,温度突然降低,引起气泡内向爆炸,产生的动力把溶化的物质抛出弹坑,然后被腐蚀的材料在电介液中重新凝结成小的球体,并被电介液排走。然后通过NC控制的监测和管控,伺服机构执行,使这种放电现象均匀一致,从而达到加工物被加工,使之成为合乎要求之尺寸大小及形状精度的产品。 2.1.2机床种类 电火花线切割机按走丝速度可分为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Reciprocating type High Speed 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俗称“快走丝”)、低速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Low Speed one-way walk 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电火花线切割毕业论文

电火花线切割毕业论文 电火花线切割,也称为电火花加工,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切割技术,可以在硬度高、热处理后的材料上进行加工。电火花线切割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极丝经过工件表面时产生的离子化气体放电作用,将工件表面切割成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形状。本文将从电火花线切割的工作原理、加工参数、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旨在说明该技术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原理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喷水式的电极丝作为切割工具,通过高频放电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在局部区域将工件材料分解和蒸发,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切割加工。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1)放电原理 通过高频电压放电的方式,在电极丝与工件表面之间产生一个弱化电弧,引发气体离子化和局部区域加热。随着电极丝向下移动,电弧和气体等离子体也随之向下延伸,逐渐形成一条形状沿着工件表面进行切割加工。 (2)工作流程 由计算机控制放电电路,根据加工要求制定相应的切割程序和加工参数,通过高频电压产生放电信号,控制导电体与工件表面间的闪电放电,使电极丝和工件表面间产生高温的离子

化气体,并将材料蒸发和分解,使材料形成一条形状实现切割加工。 二、加工参数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具有高速、精度高、加工表面光洁度好等特点,其加工参数的控制对于切割质量的影响较大。下面从荧光干涉仪、电极和工作气压等方面探讨其主要加工参数的控制。 (1)荧光干涉仪放电电压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荧光干涉仪放电电压是影响加工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要注意荧光干涉仪放电电压不要过高和过低,否则都会影响加工质量。荧光干涉仪放电电压过高,容易导致放电电极和工件表面局部区域产生过高的电弧和气体等离子体,从而使工作表面烧伤;荧光干涉仪放电电压过低,则影响电弧强度,加工效果不佳。 (2)电极丝直径 电极丝直径会影响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直径过小,精度低,表面粗糙,过大则会导致切割区域变宽。因此,根据加工零件的要求和材料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电极直径。 (3)工作气压 既要注意工作气压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过高,会导致气体发生击穿而烧毁材料;如果过低,会导致电弧加热效应不足,而产生局部烧伤现象,影响加工效果。 三、应用领域

电火花加工论文

电火花加工论文: 浅析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合理使用工作液 摘要: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工作液的使用对加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了解工作液的影响特性,正确合理选择工作液,保证加工质量。 关键词:工作液合理配制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电火花加工中的一种,是用移动着的金属丝(钼丝或钨丝)作工具电极,按预定的轨迹作进给运动。电火花放电是在电极丝进给方向的周边与工件之间进行,当两者按照规定的轨迹作进给运动时,便形成了成形切割。放电部位的电极丝必须用流动的工作液充分包围起来,将电极上的热量和电腐蚀物随电极丝的移动和工作液的流动被带出放电部位。 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工件是加工的目的,一般用加工工艺指标来衡量,主要包括切割速度,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等。影响工艺指标的因素很多,如机床精度,高频电源的性能,工作液状况,变频跟踪快慢,切割工艺路线等,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又互相矛盾的,本文就工作液的使用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工作液是脉冲放电的介质。它应具有如下几个性能:①有一定的绝缘性;②较好的洗涤性能;③较好的冷却性能;④无环境污染对人体无害。目前我国快速走丝线切割机床所使用的工作液基本上都是线切割专用油基乳化液,加一定比例的水配制而成。在使用中,其乳化液质量、水质、配制比例,都将对切割速度,表面

粗糙度,加工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要求合理配制工作液。 合理配制工作液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对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加工时一般工作液浓度应 相对提高,可在10%-20%左右,主要是因为浓度大,电极丝阻力增大,可减小电极丝的抖动,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2.对加工件质量要求不高,为达到高速度加工时,工作液浓度应适当降低,一般5%-8%左右,其主要是因为浓度低工作液电阻小,容易形成火花放电通道。工作液易进入放电间隙,冷却好,易排屑,加工稳定性好,因此加工速度提高。 3.在工作液中加入少量添加剂,如洗涤剂、高锰酸钾等,改善洗涤性,有利于排屑,可提高加工稳定性。 4.同一种乳化液,由于水质不同,所配制的工作液使用效果差距很大。其主要表现为:加工速度低,当工件厚度较大时,加工不稳定,易断丝,加工件表面质量差。因此在配制工作液时要注意所使用的水质情况。 5.对于一些线切割机床难加工材料的状况,除合理选用高频电源参数外,工作液的选用配比尤为重要。应根据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合理配制。 6.工作液的脏污程度也对加工工艺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纯净的工作液并非能达到最好的加工效果,这是因为纯净的工作液介质高,不易形成放电通道,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液中存有一定的金属悬浮物, 这时容易形成放电通道,加工速度有所提高。工作液使用太久太脏时,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论文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论文 浅析电火花线切割一般工艺 摘要:电火花线切割加工Wire Cut EDM,简称WEDM也叫数控线切割加工,它是在电火花成型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自诞生以来,获得 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一种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加工方法。它在模具制造、成型刀 具加工、难加工材料及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电火花线切 割加工的工艺浅析,提出一般工艺处理与编排,从而指导初学者实际加工过程,可使学者 提高生产效率和零件表面加工质量。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电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工艺编排 中图分类号:TG4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加工全称为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属于特种加工的方 法之一,该项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线切割放电机于1960年发明于苏联。电火花 线切割加工Wire Cut EDM,简称WEDM也叫数控线切割加工,它是在电火花成型加工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自诞生以来,获得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一种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加工方法。它在模具制造、成型刀具加工、难加工材料 及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简介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利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作为工具线电 极负电极,被切割的工件为工件电极作为正电极,在加工中,线电极和工件之间加上脉冲 电压,并且工作液包住线电极,使两者之间不断产生火花放电,工件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工 作台相对电极丝按预定的轨迹运动,从而使电极丝沿着所要求的切割路线进行电腐蚀,完 成工件的加工。 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艺的选择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实现工件尺寸加工的一种技术。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合理制定 加工工艺路线是保证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一般作为工 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要使工件达到图样要求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应 合理控制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参数,同时安排好零件的工艺路线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2.1 加工路线的选择 对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在选择加工路线时应尽量保持工件或毛坯的结构刚性,以免 因工件强度下降或材料内部应力的释放而引起变形,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论文(1)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09机电3班 学生:高小欢 学号:090122025 指导老师:杨汉嵩 内容摘要: 随着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加工精度的需要,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也就顺利成章, 及其主要内容。 发展趋势 关键字: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电火花切割 前言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元化,世界各国都把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发展, 其他学科的高技术成果引入机械制造业中。因此机械制造业的内涵与水平已今非昔比,它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现代制造产业。纵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其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机械制造行业不断遇到高硬度,高韧性,高熔点等难切割加工材料以及特殊结构特别市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难题。

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表现,扩大了电 火花线切割加工的适用范围。电火花切割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在机械生产 中应用范围广,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我 国特有的单向(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构简单,价格低廉,各方面指标都有了 较大的提高。 因此,进一步研究高速走丝电火线切割加工技术,扩大其加工范围,尤其是 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工具和先进的科学方法来提高我国电火花线切割技术 水平,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 1 高速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的现状 有我国特色的数控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自60年代末研制成功以 来,经过30年的不 断完善和发展,现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目前,高速走丝线切割 机的切割速度已由过去的20~40mm 2 /min 普遍提高到100mm 2 /min 以上,有的可达到260mm 2 /min,机床的加工精度为±0.01mm,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为 R a 1.25~2.5 μm,因而可满足一般模具加工和其他复杂零件制造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类产品的制造要求越来越高,对线切割加工技术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欧美、日本等)研究发展的数控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 割机为适应对制造加工技术的要求,采用闭环数字交(直)流伺服控制系统,确保 优良的动态性能和高定位精度,加工精度可控制在若干微米以内。同时机床具有 数字自适应控制电源、自动穿丝、自动卸除废料、短路自动回退等自动化技术, 此外对电极丝张力和工作液压力也可进行控制。

电火花加工技术论文

电火花加工 机电一体化专业3班于新伟 37号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二、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一)概念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是基于工具和工件(正、负电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的加工要求。 要将电腐蚀现象用于金属材料的尺寸加工,设备装置必需以下三个条件: 1)工具电极和工件被加工表面之间经常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通常约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间隙过大,极间电压不能击穿极间介质,因而不会产生火花放电。间隙过小,会形成短路,不能产生火花放电,而且会烧伤电极。 2)火花放电必须是瞬时的脉冲性放电,放电延续一段时间后,需停歇一段时间,放电延续时间一般为10-7~10-3s。这样才能使放电所产生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扩散到其余部分,把每一次的放电点分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否则,象持续电弧放电那样,使表面烧伤而无法用作尺寸加工。为此,电火花加工必须采用脉冲电源 3)火花放电必须在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中进行,例如煤油、皂化液或去离子水等。液体介质又称工作液,它们必须具有较高的绝缘强度(103~107Ω·cm)以有利于产生脉冲性的火花放电,同时,液体介质还能把电火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小屑、碳黑等电蚀产物从放电间隙中悬浮排除出去,并且对电极和工件表面有较好的冷却作用 图1 电火花加工原理示意图 1-工件;2-脉冲电源;3-自动进给调节装置;4-工具; 5-工作液;6-过滤器;7-液泵

(三)电火花加工特点 电火花属于不接触加工 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是有一个火花放电间隙,这个间隙一般是在0.05~0.3mm之间,有时可能达到0.5mm甚至更大,间隙中充满工作液,加工时通过高压脉冲放电,对工件进行放电腐蚀。 加工过程中没有宏观切削力 火花放电时,局部、瞬时爆炸力的平均值很小,不足以引起工件的变形和位移。 可以“以柔克刚” 由于电火花加工直接利用电能和热能来去除金属材料,与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等关系不大,因此町以用软的工具电极加工硬的工件,实现“以柔克刚”。 可以加工任何难加工的金属材料和导电材料 由于加工中材料的去除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的可加工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及热学特性,如熔点、沸点、比热容、导热系数、电阻率等,而几乎与其力学性能(硬度、强度等)无关。这样可以突破传统切削加工对刀具的限制,可以实现用软的工具加工硬、韧的工件甚至可以加工聚晶金刚行、立方氮化硼一类的超硬材料。目前电极材料多采用紫铜或石墨,因此工具电极较容易加工。 可以加工形状复杂的表面 由于可以简单地将工具电极的形状复制到工件上,因此特别适用于复杂表面形状工件的加工,如复杂型腔模具加工等。特别是数控技术的采用,使得用简单的电极加工复杂形状零件成为现实。 可以加工特殊要求的零件 可以加工薄壁、弹性、低刚度、微细小孔、异形小孔、深小孔等有特殊要求的零件。由于加工中工具电极和工件不直接接触,没有机械加工的切削力,因此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三、电火花加工的一些规律 (一)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1.极性效应 能量在两极上的分配对两个电极电蚀量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电子和正离子对电极表面的撞击则是影响能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电子撞击和离子撞击无疑是影响极性效应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正的电极表面能吸附工作液中分解游离出来的碳微粒,形成碳黑膜(覆盖层)减小电极损耗。

毕业论文--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发展趋势

-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在电火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由于放电过程本身的复杂性、随机性以及研究手段缺乏创新性,迄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加工工艺和控制理论研究领域,由于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已成为目前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效加工技术、高精密加工技术(如镜面加工技术)、低损耗加工技术、微细加工技术、非导电材料加工技术、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专家系统等)以及操作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工艺设备开发方面,目前的新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在加工功能、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可靠性等方面已全面改善,许多机床已具备了在线检测、智能控制、模块化等功能,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种加工机床,而更像切削加工中的数控机床甚至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微细化、安全化、环保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电火花;线切割;发展;现状

- 引言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 (1)它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2)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3)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5)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然而电火花线切割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在机械生产中应用范围广,它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形状复杂和精密细小的工件,例如冲裁模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等,成形刀具、样板、电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属电极,各种微细孔槽、窄缝、任意曲线等,具有加工余量小、加工精度高、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已占电加工机床总数的60%以上。 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航空和航天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也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虽然一些传统加工技术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与其它相关技术的融合,在一些难加工材料加工领域(尤其在模具加工领域)表现出了加工效率高等优势,但这些技术的应用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复杂型面、模具等加工领域中的地位。相反,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通过借鉴其它加工技术的发展经验,正不断向微细化、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便携式电火花加工机设计毕设论文

摘要 电火花加工技术是特种加工技术的一种。从电火花创立至今,己经有61年的历史,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不断努力,电火花加工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基础理论和技术装备都日趋完善。电火花加工技术发展已成为现代生产上极其重要的加工手段,在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目前,便携式电火花加工装置己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医学、光学以及模具等各个领域中,有许多零件采用常规机床加工困难,甚至无法加工,特别是对狭小空间内的加工,还有微细孔的加工以及特殊加工材料的加工等,采用便携式电火花加工装置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为了适应当今电火花加工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设计了一台便携式电火花加工机,设计内容包括:电火花加工机的机械结构设计,电火花加工机的自动进给调节系统与机械装置设计,并且详细的陈述了电火花的基本工艺规律。

Abstract EDM technology is a 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unded from the electric spark, has 61 years of history, through the continuous efforts of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ED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creasing scope of application, basic theory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are maturing. EDM technology has become extremely important modern production process mean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we need to solve. At present, the portable device EDM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aerospace, microelectronics, medical, optical, and mold and other fields, there are many parts using conventional machining difficult, if not processing, particularly for small space processing, as well as micro-hole machining and special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using EDM equipment will be portable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To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M technology, the paper design of a portable EDM machine, the design includes: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of Mechanical Design,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of automatic feed-conditioning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design, and a detailed statement of the basic technology of EDM la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