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拟建地

项目名称:XX县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

项目拟建地:XX省XX县县城

1.2 项目建设单位:XX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5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XX县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及农村人口到县城发展第二、三产业,县城人口迅速增多,特别是XX县工业园的建设,将吸引大量外商来XX创业,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物流运输增密。但XX县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县城建成区域狭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大,人均建设用地、县城交通承载能力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

影响了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XX经济的发展,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县城)职能,提高县城对县域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协调、全方位发展县城经济。XX县委、县政府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决定实施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

1.6 研究依据及范围

依据:

a、《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b、《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XX县城道路交通规划图(2000—2020年)》

d、《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e、《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f、建设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

g、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h、有关各专业的国家规范和规程

i、建设单位的委托及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范围:

a、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b、XX县总体概况

c、项目建设条件

d、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

e、项目组织机构及定员

f、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

g、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h、经济评价

i、招标管理

1.7 研究结论

1.7.1 项目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小城镇、大战略”的原则。符合XX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有利于加快县城建设,完善道路体系和城市功能,缓解城镇居住、建设用地的紧张局面,促进县城经济发展。

1.7.2 项目的建设,受到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领导的重视,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得到了XX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内外部建设条件较好。

1.7.3项目建设内容:本次可研包含三条道路,第一条XX路的改造:东起XX大道,西连永乐路,

道路全长1919.9米,道路路幅40米,其中车行道20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2×5米(含绿化带),道路总用地120亩,其中绿化用地10.5亩;第二条XX大道:东连仁西路,西接永乐大道,道路全长1047.2米,道路路幅24米,其中车行道16米,人行道2×4米(含绿化带),道路总用地40亩,绿化用地 4.5亩;第三条工业大道:北至XX 大道,南接七一西路,道路全长1809.4米,道路路幅40米,其中车行道20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2×5米(含绿化带),道路总用地114亩,绿化用地9.5亩。三条道路总长4776.5米,总用地274亩。

1.7.4 项目总投资13264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8688万元,其它费3651万元,预备费235万元,建设期利息66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XX县工业园自筹。整个项目建设工期2年。

1.7.5项目经济评价:对本项目作出的国民经济评价看, 项目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土地增值>项目投资)。同时项目贷款的还款渠道可靠,还款资金基本有保证,项目从经济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1.7.6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本工程为市政道路建设,属社会公益性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定量分析并不能说明问题,而项目所产生的显著的社会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社会效益有:有利于提升XX城市品位,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县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电子、皮具加工、生物制药、生物发电、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及收入。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XX县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政策,符合XX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XX县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利于加快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有利于XX城区的扩容提质。完善和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为XX今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XX县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到县城发展,特别是XX县工业园的建设,将吸引大量外商来XX创业,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物流运输增密。但XX县城镇发展起步较晚,现有城区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均建设用地大大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已影响到XX县经济的发展。XX县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后,XX 县城城区将明显扩大,用地结构更为合理,基础设

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全面。道路建设与园区厂房同步进行,在促进城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

2.2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有利于加快和推进XX县城镇住房社会化和商品化的进程。项目的建设,将带动道路沿线房地产、厂房的开发,促进XX房地产业、商品流通业、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可以带动如建筑、建材、家电、家具、运输等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2.3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美化城镇面貌。项目的建设在规划设计上将沿路建设绿化带,提高城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2.4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吸引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激活城乡消费,减少打工流,减轻大中城市人口压力。

第三章 XX县总体概况

3.1总体方位及自然条件

XX县位于罗霄山脉西麓,XX省东南部,郴州市的“北大门”,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东界茶陵、炎陵县,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全县辖6个镇15个乡,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水量1430毫米,无霜期280天,日照1700小时。国土总面积219.17万亩(约1462平方公里),管辖6个镇,15个乡,225个村(居)民委员会,3005个村(居)民小组。

地理坐标:东经113°05′---113°36′,北纬26°17′---26°50′。

3.2综合

近年来(以2010年为基准),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

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增长14.7%。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1.62 :32.15 :36.22,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3.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1656万元,同比增长24.99%;其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64.59%,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3741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908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31户,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有数97人。

3.2.1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27.51

万吨,增加0.21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 2.03万吨,增长10.3%;茶叶690吨,增长1.5 %;烟叶2846吨,增长9.3%;水果27731吨,增长8.2%;出栏牲猪39.3万头,增长2.4%;出栏牛0.75万头,

与去年持平;出笼家禽150万羽,增长9.8%;水产品产量6077吨,增长7%。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企业销售收入59768万元,企业利润总额478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21%。安排农村劳动力6108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个,合作组织成员5100户。创建2个部级“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成为“全省油菜生产重点县”,被授予“XX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省烤烟生产重点县”、“中国食用菌百强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600处,投入资金7200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55 万个,完成土石方32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9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公顷。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新硬化通村通组公路63.2公里,新建通村水泥(沥清)公路35.8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乡镇卫生院3

所,建设农家屋48家,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139个,新建农村沼气池960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8个,新增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5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20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56处,解决3万余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行政村配电网24个。坪上乡桥石村被评为“XX 省文明村”。

3.2.2工业、建筑业和安全生产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和“工业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6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4%,比上年增长3.4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303974.7万元,比上年增长38.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9410.7万元,增长49.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84564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6.1%。全县形成了以冶炼、电子、建材、能源、物流、小水电、大米加工等特色行业,且具有一定规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资料表明,大米加工6.8万吨,增长56.2%;水泥23.3万吨,增长3.57%;发电量4173万千瓦小时,增长3.57%。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61662.8万元,增长38%。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实现利润10623.5万元,增长3.75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2.9万平方米,增长5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7万平方米,增长47.9%。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9起、死亡9人(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事故数增加2起、上升5.4%,死亡人数增加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人数死亡率为亿分之0.29,同比下降9.4%。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人数为8.15 人,同比下降1%。

3.2.4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XX 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只是较

上年增速有所放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2488

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城镇投资370682万元,增长44.1%;非农户投资48961万元,增长6.9%;农户投资22845万元,增长21.5%;房地产投资54313万元,增长1.09倍。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跨越发展,完成投资164504万元,增长1.52倍,其中交通投资29764万元,下降25.2%;民生投资34199万元,增长73.8%;生态环保投资22102万元,增长20.8%;产业项目投资180320万元,增长1.47倍,其中工业投资93038万元,增长83%;技术改造投资102868万元,增长65%。

房地产开发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县共有1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投资54313万元;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23177平方米,峻工面积95777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9876平方米,销售额18945万元,销售均价1459元/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5栋、966套、47327.2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销售额增长幅度均在1倍以上。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开展“两创建设”,投资分别达1200万元、2100万元的七一西路、五

一北路改造升级项目已基本完工;八一路、万福西路的动工兴建,状元洲街、凤岗路等背街小巷的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完成投资7.5亿元。县城城区面积已扩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33.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3.2.5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已完成县道17条206.175公里,乡道53条386.291公里;专用公路68条75.335公里;村道217条510.039公里;村道(2)1624条952.156公里,合计1970条2021.23公里,桥梁301座7574.95延米。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964万元,增长17.5%。全社会公路客运周转量2036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1265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97%、23.58%。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598.78万元,增长45%,其中邮政1110万元、电信6822万元,、移动18927万元,、联通8739.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153.83%、27.24%、

46.5%。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9万户,下降15.6%;手机用户10.2 万户,增长9.7%;互联网用户6087户,增长25.7%。

3.2.6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484万元,增长13.2%;其中县城零售额129966.3万元,增长12.0%;农村零售额42517.7万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0431.3万元,增长21.57%;住宿餐饮业12052.7万元,增长17.39%。全年家电下乡累计32485件,销售金额6493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375万元。

市场物价较快上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整体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9.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1.2%。

外经外贸取得新成绩。全年外贸出口50万美元,增长150%;实际利用外资886万美元,增长24.8%;实际利用内资80822万元, 增长11.8%;外派劳务845人,增长104.6%。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各类游客51.4万多人次,增长42.7%;旅游综合收入26600多万元,增长4.7%。

3.2.7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927万元,同比增长29.0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11万元,同比增长34.0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587万元,同比增长29.32%;财政总收入占GDP 比重为5.52%,同比提高0.39个百分点。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9524万元,同比增长33.3%,比年初增加3236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286万元,比年初增加17757万元,同比增长124%;中长期贷款余额73238万元,比年初增加14063万元,同比增长1.63%。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1501万元,比年初增加74495万元,同比增长18.5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972万元,同比增长22.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6822 万元,同比增长21.12 %。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7511万元,同比增加970万元,增长14.8%;保险理赔支出1470万元,同比减少149万元,下降9.2%。其中财险收入2118万元;理陪支出1093万元;人寿保险收入5393万元;理陪支出377万元。

3.2.8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全县科研项目中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1项,市级1 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开展科技下乡14次,组织科技培训52期。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3

万元,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20.2亿元,增长15.4%。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1 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 所,完全中学2所(含社会办学1所),普高3所,初中21所(含私立学校2所),小学132 所,县属幼儿园1 所。在校学生4865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240人。共有在职教职工3784人。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

提高。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8% 。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33 %以内,入学率达98%;小学生入学率达100%。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第四章建设条件

4.1 项目的建设条件

a、项目建设单位为XX县工业园。园区管委会是县政府下设的副处级专门机构,有着较强的融资、协调能力和精干的管理、技术队伍,这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利。

b、本工程作为XX县城扩容提质的前期项目,得到了XX全县社会各界的支持,项目也取得了XX 县给予的部分优惠政策,整个项目运作的外部环境较好。

c、XX县路用材料如砂、砾石、碎石、木材等资源均丰富且质地良好,运输也很方便,给道路施工带来有利条件。

d、项目用地范围内地质步勘良好,具体资料有待进一步勘察,用地区域地震烈度6度,按国家现行标准设防。

其他各项水文、气象资料如下: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合肥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权责结合”的原则,建设合肥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市已编制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 园区。工业园区包括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工业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标准所称的市政基础设施含道路、供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公共交通和绿地等设施。 第二章规划要求和建设目标 第四条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园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41”战略发展规划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明确园区内各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总量、建设时序等要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为:与园区产业开发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协调,与整个园区

建设同步,保证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前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建设到位。 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第五条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标准 (一)、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系统宜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快速路红线控制宽度60—80米,双向八到十车道,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45—60米,双向六到八车道;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双向四到六车道,支路18米—24米,双向二到四车道。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 (二)、工业园区道路用地占园区总用地比例10—18%。 (三)、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规划确定的园区道路交叉口,沿道路红线转角切点位置向主干道方向延伸80米范围,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其他道路延伸30米范围及立交路口向连接道方向延伸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左转方向出入口。具体见《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 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立交桥匝道入口应大于50米,距离交叉口应大于80米。 表1 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米)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道路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容大博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总论 一、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第二部分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一、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一)公司产业布局 (二)项目发起缘由 (三)…… 二、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国家十二五规划 (二)省及地区十二五产业规划 (三)产业指导政策 (四)行业准入政策及行业规划 三、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政策可行性 (二)市场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财务及效益可行性 (五)社会及区域可行性 第三部分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市场分析 一、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情况 表3.1 国内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情况

二、道路交通工程路网现状及道路交通工程服务水平评价 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交通工程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路交通工程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表3.2道路交通工程路网新增能力 (二)区域路网规划 说明国内各地区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情况并列表。见表 3.4。 表3.4 道路交通工程区域规划

注:一般要求过去5年数据,有条件时,历史数据越充分越好。 表3.5区域道路交通工程构成情况 注:一般要求过去5年数据,有条件时,历史数据越充分越好。 以研究项目的计算期为期限,预测设定产品世界需求总量以及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三、交通量预测思路 根据本项目影响区综合交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四阶段法”将交通预测的全过程划分成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四个阶段进行预测。 四、交通量预测内容 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包括交通调查和规划相关信息的专项调查。交通运输规划调查的目的是搜集人口,经济活动、出行特征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数据,用来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现状,预测未

工业园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技术导则汇总11.15CD

工业园区道路绿化建设技术导则 2011年11月

目录 3术语和定义 3.1道路分类与分级 3.1.1 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种类型。 1 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 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 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 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3.1.2 道路分级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3.2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3.2.1 单幅路(图)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 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着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是按规定的周期变换的。 3.2.2 双幅路(图) 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3.2.3 三幅路(图) 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3.2.4 四幅路(图) 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3.3 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为后退道路红线。 3.4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3.4.1 道路绿带 道路绿带是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 1 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20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考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方法中,不是路网规模研究方法的是()。 A.连通度法 B.类比法 C.效率曲线法 D.总量控制法 用户答案:[D]得分:6.00 2.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咨询资质。 A.国际咨询资质 B.甲级 C.乙级 D.丙级 用户答案:[B]得分:6.00 3.公路网布局方案影响因素,分析主体功能区、城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等经济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土地、()等限制因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A.资金 B.地理条件 C.运输需求 D.矿产资源 用户答案:[C]得分:0.00 正确答案可能为:B 4.布局研究技术方法中,()是以路网规模总量为约束条件,根据路段重要度,求解最优路网的方法。

A.动态规划法 B.节点布局法 C.交通区位法 D.总量控制法 用户答案:[D]得分:6.00 5.规划范围和期限应说明规划区域范围、()以及规划期限。 A.研究对象 B.规划对象 C.功能层次 D.规划依据 用户答案:[B]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作出修改,公路,包括:()。 A.公路桥梁 B.公路隧道 C.公路渡口 D.服务区 E.指示标志 用户答案:[ABC]得分:8.00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公路功能:公路在路网中为车辆出行提供()的交通服务能力。 A.畅通直达

B.汇集疏散 C.经济高效 D.出入通达 E.安全绿色 用户答案:[ABD]得分:8.00 3.综合运输体系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包括了()、科技、管理、政策等多个要素。 A.交通基础设施 B.运输装备 C.运输服务 D.支持保障 E.资金土地 用户答案:[ABC]得分:8.00 4.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和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A.评价公路网现状 B.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C.明确公路发展目标 D.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 E.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 用户答案:[ABCDE]得分:8.00 5.直接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规划实施后在()方面的效益。 A.节约运输时间

园区通信管网建设规划方案

园区通信管网建设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介绍 园区占地31.14公顷,地势较为平坦,交通条件便利,景观条件优越。地理位置位于南充市城郊工业区,紧邻市区,市政资源 丰富,网络、电力、通信、水源、交通等资源配套相对齐全。 园区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工业园区,内部涵盖厂房、办公、科研、居住生活、辅助等多个系统功能区。园区大致分四个功能区,分别为生产区、研发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整个工业园区强调整体性,园区内所有管理属于企业行为,必须要从集中管控的角度出发,所以园区通信一定要做到互联互通,消息高度一致。园区对接入的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此处的 资源包括能源、水源、信息等。 通信管道建设已经被国家提倡为战略投资,因为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园区等同于一个小型社会,所以通信 管网的建设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它将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 效益体现,比如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多样化的通信手段。 通信管网建设目前已经现对比较成熟,因为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信息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已得到广泛、成熟的应用。根据园区 整体规划,打造一个合理的管网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程,从精确 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把握通信管道的建设及其规模是保持企业健 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积极推动各项信息化基础建

设进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团体和政府组织都在直接或间接的 受到其影响。通信管道建设是所有信息化通信的基础,要建成一 个互联互通,信息高度一致的网络体系需要依靠强大的通信管道 来构建。在企业中使用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都需要 集中管理和异地管理,现代管理理念中提倡随时随地,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络来进行互联互通,所以建设一套完整的通 信管网体系是企业值得投资的一项大工程。 二、园区通信管网介绍 本规划为园区通信管网建设方案,主要对园区内的信息化系统需要使用到的管道网络进行规划,为后续信息化系统建设上 线打好基础。通信的基础是网络的建设,通信管网建设是为网 络提供基础线路通道,现代通信管道分有线和无线两种,本方 案只涉及到有线。 在现代工程理念中,网络是许多单一个体形成的集合,通信管网即大量通信管道组成的集合,它体现了高度集中和灵活 的网络特性。 设计参考: 1、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5007-200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园区内部通信管网的建设属于小型、功能较少的管道系统,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园区与外部的连接入口以及内部园区的 畅通和可扩展性,因此园区内管网的建设主要以符合企业需求 为主进行设计。

战备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乐平市战备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现状和发展 (10)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21) 第四章技术标准 (28) 第五章备选方案拟定 (29) 第六章环境评价 (34)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0) 第八章经济评价 (43) 第九章节能评价 (52) 第十章综合选定 (53) 第十一章实施方案 (58) 第十二章问题及建议 (59)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60)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建设必要性、建设目标、功能及建设规模 1.1.1 做好兼容文章提升公路战备效益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军队作战的生命线。交通战备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军队的战略机动、装备物资投送和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等活动,对战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覆盖面广、战场适应力强,是建设立体交通保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战备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兼容式发展思路,提升公路交通战备工作效益。 (1)与国家公路网建设相协调,做到平战兼容 战备功能是国家交通的重要功能之一,任何一条交通线都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战时更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生命线。公路交通战备工作要寓于国家交通建设之中,二者协调发展,要在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公路交通建设。当前,我国的公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幅较快,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但公路建设发展不平衡,公路建设的规划设计重经济建设需要而忽视军事需求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在一些战略位置重要、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基础建设还非常薄弱;不少非主干线路设计只能满足普通民用运输需求,在规格、承重、走向上满足不了军事活动需要。纵贯南北、横穿

工业园区绿化实施意见.pdf

为扎实推进全市“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全市工业园区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关的绿色生态景观,打造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品牌,现就我市工业园区绿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全市工业园区绿化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围绕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园区绿化工作,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工业园区绿色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是:到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创建园区绿化、美化、净化的优美环境,形成园区与城市、郊区相互协调的绿色生态系统。到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全面达到生态工业园区绿化要求,形成树种搭配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环境效益显著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与全市平原绿化相结合。将工业园区绿化规划纳入全市平原绿化规划范畴,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科学配置园区及周边地区的绿色植被,构建园区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绿色生态系统。 (二)坚持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结合。把工业园区绿化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扩大园区及周边植被覆盖面,优化园区绿色生态环境,促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三)坚持与城市及街道绿化相结合。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绿化建设,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工业园区与城市公园、绿地、街道、江河湖岸等城市绿化带建设的相互衔接,形成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共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四)坚持与工业园区特色相结合。充分考虑园区地形、土质特点、环境污染等情况,因地制宜,突出园区特色,以乡土植物为主,科学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栽植,增强园区绿化效果。 三、工作要求 (一)科学制订工业园区绿化规划。以林学、园林学、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为指导,把园区绿色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布局规划。绿化规划要纳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并与园区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市绿化相衔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规划要突出维持现有自然生态平衡,强化对园区内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体和原有林木的保护与修复。园区绿化要与园区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土建工程与绿化工作同时进行、同步见效。 (二)建设与城乡绿地相连的绿色生态体系。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区域特点,合理选择绿化树种。科学设计园区绿地配置模式,加强与城乡森林绿地点、线、面之间的协调,形成园区与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生态体系。在园区内,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充分利用空地和不可建用地,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建设各类绿地,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和谐,与城乡有机统一的园区绿化系统。 (三)加强园区内公共绿地绿化。坚持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相结合,科学配置公共绿地绿化树种。对不同区域,绿化侧重点要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各自绿化功能。行政管理区绿化要结合园区以及企业文化情况,体现人文艺术特色。生活居住区绿化要考虑职工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做到景为人用,体现人性化。休闲景观区绿化要合理运用各类造园要素,突出园区特色,创建园林绿化精品。 (四)积极构筑园区绿色廊道。重点加强对园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及河道等生态廊道的绿化。 1、主干道绿化。园区主干道是连接园区内外的主要通道,应把它打造成园区的景观大道,兼具景观观赏和生态防护等多重功能。道路两侧可选用乡土速生树种种植,常绿与落叶混交,并适当配置矮灌木或地被植物。道路中间隔离带以种植1-2行小乔木和花灌木为宜,并适当铺装草皮。 2、次干道和支道绿化。道路两侧宜种植生长健壮、树冠齐、分枝点高、遮荫效果好、抗性强的乔木树种,以利于遮荫、防尘,降低噪音和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根据道路两侧企业分布情况,实行一路一树、一街一景,采用成行成排德整齐栽植方式,把道路建成整齐简洁的景观通道。 3、河道绿化。水系是重要的生态廊道。有条件的园区,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湿地资源,尽量保持自然生态原貌,减少封闭式人工护坡,以利于水系与河岸之间物质交流通道畅通。河流两岸植被的营造,可选用耐水湿、抗污染且速生树种,并适当配置灌木、地被和草坪,以快速形成河岸绿化带。 (五)完善企业厂区绿化。园区企业要加强厂区绿化,把工厂绿化纳入厂区工程预算,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一般工厂的绿地率控制在20%以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并设立适当宽度的防护林带。 1、厂前区绿化。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布局,适当栽植大树、灌木、花草等,裸露地铺设草坪,行道树以观赏树木为主。 2、生产区绿化。该区域是厂区绿化重点。绿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和有吸附

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方案

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 方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拟建地点、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 承办单位: 建设地点: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1.2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深州市经济开发区泰山东路北侧 1.1.3编制的依据 (1)《深州经济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编制委托书; (2)《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2版;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

(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工程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1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 (1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CJ3082-1999;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1-2007); (24)《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标[2008]162号;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2.2项目建设内容 本工程项目内容包括: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

工业园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拟建地 项目名称:XX县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 项目拟建地:XX省XX县县城 1.2 项目建设单位:XX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5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XX县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及农村人口到县城发展第二、三产业,县城人口迅速增多,特别是XX县工业园的建设,将吸引大量外商来XX创业,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物流运输增密。但XX县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县城建成区域狭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大,人均建设用地、县城交通承载能力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

影响了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XX经济的发展,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县城)职能,提高县城对县域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协调、全方位发展县城经济。XX县委、县政府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决定实施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 1.6 研究依据及范围 依据: a、《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b、《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XX县城道路交通规划图(2000—2020年)》 d、《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e、《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f、建设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 g、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h、有关各专业的国家规范和规程 i、建设单位的委托及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范围: a、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道路工程可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任务依据及项目背景 1.1.1.任务依据 2009年1月中国X工程设计建设XX分公司受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三合路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本次所设计的三合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路幅宽30米,道路全长1024.755米。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如下: 1、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我院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 2、本区域路网交通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图。 4、《城市道路设计规》 CJJ 37—90。 5、三合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已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达市发改[2007]528号)。

1.1. 2.项目背景 1.1. 2.1.区域社会背景 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XX、、四大都市交汇的中间地带,将成为服务腹地承接辐射的重要承接点,具有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市城市历史悠久,从东汉和帝建制起,历经县、州、府等建制,中心地位十分突出,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行政区划虽有改移分合,但治址承袭至今。因“地处四达之地”而得名,历史上便是川东北的物资集散地。l999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消达川地区和县级市,设立地级市。 2000年前城市虽然也试图通过规划引导推动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但由于当时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缺少相关项目的拉动和政策的支持,城市空间的拓展步履艰难,造成城市建设发展始终跳不出旧城区及南外这个有限的空间,同时,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便加剧了城市空间由多密走向高而密的格局。 2000年以后,伴随着达成铁路作用的发挥及达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城市的经济

得到快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的强烈需求,市行政中心的适时西迁,终于突破旧城空间的束缚,引导并带动了西外组团的整体发展,使城市真正步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轨道。 2005年后由于天然气能源的重大发现及其开发,城市在空间上继续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道路,跨越翠屏山、火峰山,在大尖子山以南发展,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进而也为形成综合承载力更强的大城市空间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西外组团用地开发趋于饱和。根据城市发展变化的情况,大致分为l990年前、1990~1995年、l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年至今等五个阶段。 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成为城市扩容,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条件。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基本上是从中、小城市发展过来的,设施配置规模、标准都偏低,更与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将承担更多的区域发展功能,并且将对秦巴地区乃至更大区域产生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为此,随着城市的空间拓展,应同步对现有的部分设施进行扩容和改造,如道路等级的控制、市政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设施的新建与扩容。同时,还要按特大城市标准逐步强化城市各项功能建设,如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型专业市场、会展中心、市级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功能设施。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城市交通,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改建了很多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容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开发力度。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1.1. 2.2.建设背景 (1)培育成渝经济区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重新审视X省城镇体系发展。 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市和XX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加快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培育成渝经济区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同年,川渝两地政府签署了《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明确要求加

广东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导则 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新期广州市的产业发展目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有关发展规范及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应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现有工业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 本指引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香港、台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的建议引导,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 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要求。 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 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 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与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述的工业用地M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内(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清洗、

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或与上述程序项配套的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 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用来主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 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区用地。 2.2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关于工业用地选址及规划布局采取的主要原则有: 一般规划原则 选址应根据广州市战略规划纲要、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用地、环境要求综合加以确定。 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协调好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应按不同类型在城市中合理布局,其规划建设应当与周围土地使用功能及环境要求相协调,与城市居住区有适宜便捷的交通联系。 应根据土地价值的级差和区位条件,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发展不同项目。 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排水条件,不受洪涝威胁。用地宜为平地或大片平坦的阶地。

工业园区防护林道路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防护林及接线道路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防护林及接线道路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园区防护林及接线道路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概况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4)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5)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一节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7)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9)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6) 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18) 第一节建设地点 (18) 第二节建设条件 (18)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设计方案 (23) 第一节总体规划 (23) 第二节建设内容 (26) 第三节营造林技术措施 (27)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29) 第一节环境影响概述 (29) 第二节负面影响 (29) 第三节正面影响 (31) 第四节项目替代方案分析 (36)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2) 第七章消防 (44)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46)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47) 第十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49)

工业园区防护林及接线道路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3) 第一节投资估算 (53) 第二节资金筹措 (54)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评价 (56) 第一节概述 (56) 第二节国民经济评价 (56)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61)

工业园区防护林及接线道路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工业园区防护林及接线道路绿化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市**工业园管委会 三、建设性质:新建 四、建设期 建设期2年。 五、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市**工业园区基地北路(9公里)和基地路南(10公里)两侧;基地北路三条接线道路。 六、建设内容与规模 拟在园区基地北路(9公里)和基地路南(10公里)两侧各建40米宽化工园区防护林,占地2000公里。园区现有重点企业与基地北路三条接线道路的绿化。计划种植夹竹桃、法国冬青、高杆女贞、柳树、刺槐、香花槐、紫穗槐、竹柳等共计48万株。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总投资8612万元,包括防护林投资8342万元、接线道路绿化投资270万元。不包括每年200万元土地租金(采用土地流转方式,租金1000元/年亩)。 其中:前期工作350万元、建设资金约7992万元、接线道路绿化270万元。 2、资金筹措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篇:瓯海区高铁温州站至丽岙连接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篇:长兴洪桥至图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第四篇: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篇:国家交通运输部已将乌兰浩特至扎兰屯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报国家发改委(xx政务信息082) 更多相关范文 某市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过程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院于xx年8月成立了拟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在1:10000地形图上初拟了路线建设方案,并组成了交通经济和工程两个外业调查组,分赴项目影响区,对影响区域内的各地、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量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则,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并进行了交通量od调查,踏勘了路线走向,调查了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质、重要设施、水利工程等方面资料,征询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收集了上述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于10月上旬完成了此项目的工可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城建现状。 2、调查、研究路线走向方案,沿线主要控制点的合理性。

3、调查原有公路现状,利用原有公路的可能性,条件及利用程度。 4、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进行公路交通量的预测。 5、研究建设项目的公路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 6、研究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 7、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8、计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 9、征求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投资,贷款方式等问题的意见,提出了筹措资金的办法,并对拟建项目进行评价,财务分析。 10、根据资金筹措的可能,研究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11、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主要结论 一、建设的必要性 1、我省干/支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 据《江西省干线公路网规则(1991-xx年)》从我省公路网划分为四个层次:主骨架线、干线、连系线和覆盖线,规划中的“北京至福州”、“上海至瑞丽”、“赣粤”三条高等级公路,以及与之并行的三条国道316、320、105构成主骨架线,干线由206、319、323国道为主的“二纵三横”组成,连系线和覆盖线主要由一般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以提高主骨架线和干线的辐射能力,本工程系我镇覆盖线

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研究分析

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研究分析 【摘要】工业园区规划工作中道路交通规划是重点任务。由于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具有独特性,因此在进行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工业园区实际需要以及其道路系统特征,设计完善的交通系统。本文将以工业园区内涵为切入点,对工业园区交通特征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对如何对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展开进一步探讨。旨在通过本文论述为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管理中,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重要内容,对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工业园区的道路组织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政相关管线施工等都有着一定影响。在园区道路规划中,要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和需求,要满足客流、物流以及人流通畅,同时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保障。现阶段我国工业区发展迅速,面对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工业园区的交通设计要符合园区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本文将以工业园区内涵为切入点,对工业园区交通特征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对如何对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展开进一步探讨。旨在通过本文论述为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1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与传统城市的商业区或居住区不同,有其独有的特点。园区的土地一般面积较大,其功能组织由工业生产区、生产服务区、科学研究区、生活居住区和商业服务区组成,是一个综合的生产与生活区域。园区要充分发挥其功能,首要任务需要制定园区规划与发展战略,而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则是园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园区规划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只有具有合理顺畅的道路交通,才能正确引导工业园区的用地布局,以项目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工业园区的内涵。 2 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特征 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不同于城市道路交通,其复杂程度不及城市交通,园区道路有着自身独特特征,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 外部交通网络良好 针对我国工业园区统计调查来看,成功的工业园区都具备良好的外部交通网络。即使园区与城区距离较远,但良好的交通层次和形式以及一定的交通辐射力,都对吸引企业入驻有着积极作用[1]。 2.2 内部交通系统化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 1.2项目概况 (2)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3) 1.5研究范围 (4) 1.6结论 (4)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6) 2.1区域概况 (6) 2.2区域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 (7) 2.3项目提出的背景 (8)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11)

3.1项目建设地点 (11) 3.2交通条件 (11) 3.3自然条件 (11) 3.4地质地貌 (12) 3.5地震烈度 (13) 3.6施工条件 (13)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4) 4.1设计原则 (14) 4.2设计依据 (14) 4.3工程沿线现状 (15) 4.4建设内容与规模 (16) 4.5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17) 4.6道路工程 (18) 4.7排水工程 (20) 4.8景观环境工程 (21) 4.9照明工程 (22) 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 (24) 5.1环境影响预测 (24) 5.2评价标准 (24) 5.3环境影响分析 (24) 5.4环境影响评价 (29)

第六章劳动安全 (31) 6.1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31) 6.2防护及监控措施 (32) 第七章建设管理 (33) 7.1建设期项目管理 (33) 7.2建设期组织机构 (33) 7.3项目运营期管理 (34) 第八章项目进度计划 (35) 第九章项目招投标 (36) 9.1编制依据 (36) 9.2招标范围及内容 (36) 9.3招标方式 (37) 9.4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37) 9.5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38) 9.6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38)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0) 10.1投资估算 (40) 10.2资金筹措 (4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43) 11.1社会效益 (43) 11.2经济效益 (44)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要点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 当前,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是现代城镇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发展主要因素。在设计规划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应当运用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对工业园区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尤其要将园区绿化景观设计纳入日程,积极构建工业园区建设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模式。 1 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 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

浅谈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

浅谈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 发表时间:2018-06-01T11:05:22.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郎相红[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产业升级进程的加速,国内各类新兴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现今一般的传统工业园区已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步伐,大都面临着重新规划改造或者优化设计等问题。 中机国能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津南区 30035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产业升级进程的加速,国内各类新兴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现今一般的传统工业园区已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步伐,大都面临着重新规划改造或者优化设计等问题。道路可以说是工业园区的生命线,而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则可以保障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是工业园区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园;道路交通;规划工业园区与传统城市的商业区或者居住区不同,有其独有的特点。园区的土地一般面积较大,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园区要充分发挥其功能,首要任务需要制定园区规划与发展战略,而园区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则是园区交通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园区规划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只有具有合理顺畅的道路交通,才能正确引导工业园区的用地布局,以项目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工业园区的内涵。 1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工业园区的街区之间由于产业链的规划而有着紧密的上下游联系,不像城市的街区那样相对独立。工业园区在地块的划分上主要以满足生产装置的占地需求为主,而不同种类或是产能的装置对占地面积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某些大型一体化加工装置,其占地面积可以达到几十公顷而下游加工型生产装置有时只需几公顷,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具有以下特点:(1)与城市道路不同,工业园区的道路往往承担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职能,在管理或工程方面都有着特殊要求; (2)工业园区道路两旁的防护绿地内布置有工业管廊,所以道路的走向同时也就是园区内物料、水、电、汽管网的走向; (3)工业园区的道路以行走车辆为主,人员通行较少。在考虑道路断面形式的时候需要与城市道路进行区分; (4)工业园区物流出入口的车流量较大,为减少对过境道路的影响,园区对外的出入口不宜过多。 2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2.1道路网的规划应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必须与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综合配套。道路运输所具有的机动灵活、门对门服务等优越性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对原有道路应尽可能加以利用,并通过改善措施,逐步达到规划等级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3应能符合工程经济和运营经济及分期修建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运输的要求,又能适应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2.4道路网的网形布置与密度,应力求达到密度小、路线短及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的要求。 2.5道路网的规划应与农田水利、国土利用、城乡规划等相结合,以全面和长期的观点拟定道路路线规模和制订规划方案。 2.6规划道路网时,为获得最优方案,应选定若干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计算,最后加以比较确定。 3工业园区道路网规划布局工业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布局必须要满足车流和人流方面的安全和畅通,因此园区内的道路必须具备多种功能。在进行规划的同时必须要按照其功能的主次来进行协调管理,以此来形成道路分级系统。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交通分流体系,在这套分流体系当中,园区的道路系统要能够保证满足人流和车流所具备的安全和通畅的性之,要实现人与车的交通道路进行分行以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分行等方面的要求,也即是人车互为分流。这种分流主要是指保证两者能够自成系统,实现其自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局面。人车分流的规划工作,就需要在园区方面的主干道上设置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并以此来建设和规划人行道,规定好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以及工程管架等不得挤占人行通道。有一些工业园区为了增加园区内部的绿地面积,直接取消了人行通道,从而在人行通道上面种植草皮,甚至有的直接将人行道转移到了机动车道,这就直接增强了危机性。另外,在进行设计规划的同时,还应当充分的满足在救护、抗灾以及消防避灾方面的硬性要求,必须结合基础设施方面的布局来进行,要充分的考虑到地下管线及地上管廊的布局。并要求道路规划的基础设施中必须包含电力、电讯以及给水系统等地下管线及地上架空线路等设施,以此来减少对工业园区方面的干扰行为,必须保证园区内的各项设施之间要保持相互协调的性质,以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3.1沿线设施 3.1.1交通标志设计 对工业园区现有的道路沿线布置交通标志,标志设置以不熟悉本地路况的外地使用者为设计的参考对象,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参与者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综合考虑道路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环境及气候等因素,满足地方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需要;标志设置的地点和内容应能使交通参与者引起注意、迅速判读,且有必要的反应时间或操作距离;交通标志传递的信息,应优先采用图案,其次是数字符号,再次是文字信息;标志和标线所表达的信息在内容上互补,空间上对应或递进,不应产生矛盾和歧义。交通标志应该包括禁止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以及指路标志等。 3.1.2交通标线设计 对工业园区现有的道路进行交通标线设计,交通标线的设置应根据道路等级、路幅宽度、交通组成及其流量大小及交通管理措施等情况,合理地利用道路有效面积;交通标线应确保线型流畅、规则,符合车辆行驶轨迹的要求,路段和路口标线的衔接应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引导交通流的功能。 3.1.3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工业园区的动态保障系统,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之一。制定符合交通需求和道路路况的监控系统,具有特殊意义,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保障交通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件、进行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等方面。完整的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包括机动车信号灯、人行信号灯、倒计时器、一体化立柱灯杆件以及信号控制机。 3.2管理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