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选择题专项训练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 )

A.安徽

B.浙江

C.广西

D.湘赣交界地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萍浏醴起义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下面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6.“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B.孙中山组建兴中会

C.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D.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民国四年是( )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8.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

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表述的核心是 ( )

A.中华民国成立

B.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C.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9.下列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是( )

①逼迫清帝退位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意义主要在于 (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2、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13、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事件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

B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宣传变法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C

是”诏书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

D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法法令

14、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5、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6、“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都嘟》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18、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民投票’的形式。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那是片面的。”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 )

A.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20.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参考答案

1.D 本题是一道考查再现历史事件能力的选择题,属于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拓展。解答本题只需学生熟记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萍浏醴起义,发生在湖南、江西交界处。湖南、江西分别简称湘、赣即可。故选D。

2.A

3.A 材料中提到“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4.B

5.D 本题是一道考查历史事件再现与影响的选择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故选D。

6.D

7.C 本题考查历史时间的计算。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年份加1911可得公元年份,所以中华民国四年是1915年。故选C。

8.D 根据材料中的“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可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9.B

10.D

11.B 本题是一道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史实能力的试题。A项本身是错的,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因为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等。B项正是这部法律颁布的目的,它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肯定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制度。C项与此题没有必然联系。D项是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之一,与题目的设问不符。故选B。

12、A

13、B

14、D

15、B

16、C

17、C

18、B

19. B

20. C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一)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 一、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

关于辛亥革命起因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辛亥革命起因问题的文献综述 学号:09313242 姓名:吴威其实,对于辛亥革命起因的问题史学界早就开始研究讨论了,无论是中国大陆学者,还是台湾学者,甚至是海外学者都有瞩目的研究成果。他们一致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虽然有部分的偶然性,但其爆发是大量历史因素累积起来的共同结果。其中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思想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这里我想着重总结有关思想及政治因素的论述,至于其中的具体内容接下里我会仔细阐述。 一、引起辛亥革命的思想因素 一场革命的发生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基础,各种思潮推动了并诱导了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前出现了的大量社会思潮,包括反清排满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国粹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思想因素为其中的三个内容。 1、反满排满思想。对此研究较好的有刘大年的《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他更多的从阶级利益方面分析了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认为“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直接目标,具有浓厚的反满民族斗争色彩······辛亥革命中的反满问题是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1高明和高燕军的《辛亥革命中的反满问题》2赞同并延续了刘大年的观点,将反满与阶级斗争进行联系。钟珍维的《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反满问题》3、钟卓安的《辛亥革命与反满思潮》4和张振铎的《论章太炎与孙中山的反满革命思想》5则都从当时危亡的民族局势来分析,反满思想的提出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使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起来的目的。 2、民主共和思想。郑克强在其《略论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一文中认为“民主共和国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性、先进性和实践性”6这种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有力的。美国学者沙培德在《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之共和思想—国家与社会的制衡》7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情况的新视角。刘义辰的《论清末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直接认为民主共和思想是“反对封建、反对复辟的思想武器”8,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思想准备。 3、国粹主义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有杨天石的《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9、房德邻的《论国粹主义》10认为“它鼓吹‘排满革命’,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其实是狭隘落后的一种思想,是反满思想的极端化表现,很快就退出了历史。此外,郑师渠则有专著《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11一书,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0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赴省城培训后向全县初中历史老师所作的汇报-------- 3月6日—8日,我受县教研室和学校派遣,去太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xxxx年中考历史科的培训。说是三天,去时用了一天,回来用了半天,实际培训时间只有天半。7日上午,省教科院副院长李金碧作了开班讲话,省教科院副院长贺斌针对今年的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科目的说明、今年的中考方向、复习策略、今后的课改等方面,宏观上作了一个专题讲座;7日下午,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蒲丽萍老师作了《xxxx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8日上午观摩了太原师范学院附中李虹桥老师关于中国现代史第一课时的复习课,太阳市教研室田向洲老师作了评课;8日下午坐车返回。时间虽短,但是收获很大,尤其是蒲丽萍老师的解读和李虹桥老师的示范课。现就我的记忆和理解,从解读和示范课两方面,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蒲丽萍老师关于《xxxx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

解读》 、考试依据、性质、题型、各部分的比例 中考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中考是毕业、升学并用,既要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需要。因此考题难度要降低,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但要有少量难题,来适应招生竞争的现实需要。考题要有梯度和坡度,整体的难度系数控制在。历史卷75分,六大部分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山西历史。 题型上讲,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在非选择题型中,去年的探究题是去年的一个新发明要继续保留,材料题继续有。阅读判断题虽说是山西的传统题目,出题的立意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是对近几年的教学和课改带来了负面影响,今年是否采用有待进一步商榷。想用一下改错题,又违背了我省试题正面引导学生的命题宗旨。 2、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应体现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应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阶段:5月25日之前(二模后到三模前),第二轮复习,搞专题,提能力。 打破教材体系,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专题复习也就是归纳知识的复习,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界限进行比较对照、求同找异、纵横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也可以与时政结合起来复习。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纵”或“横”地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另外,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现举例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近代侵略专题:⑴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中的暴行(英军强占香港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侵略军的血腥与残暴。⑵其他侵略事件(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阿古柏侵略新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把非法侵占加以合法化,把侵略成果扩大化。让学生清楚哪些条约有割地内容,哪些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哪些有赔款内容,哪些条约侵略出现新形式。 2、反抗专题 反抗专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经常弄不清人物的身份,为此把它们分成这几类型。清朝官员将领: 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共产党员:杨靖宇、彭德怀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民间团体及代表: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义和团。我们让学生以历史人物联系相关事件,从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优良品质。 3、探索专题 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弄清时间,领导阶级派别,代表人物,目的,内容,结果性质,意义) 4、中共专题 (1)中共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

复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二)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备人葛涛 一、学习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三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成果及作用。戊戌变法的背景,措施及作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阅读、分析、对比、列举、图示法等 四、学习流程 (一)导入 近代化主要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在思想上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先后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我们本节课学习后两个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课本,根据课堂笔记构建知识结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袁世凯上台后尊孔复古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识记基础知识】 1.辛亥革命的背景、时间、重要战役、指导思想、性质、结果,影响,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孙中山的重要活动。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性质、影响。 5.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6.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思考讨论,能力提升】小组讨论,分组展示,互相借鉴,教师点评总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滨州模拟)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 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 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 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 3.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4.(2012·济南月考)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5.有人认为,中外史学家历来所讴歌的所谓《天朝田亩制度》,事实上这宗社会主义的土改方案,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这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A.从来没有能够实行 B.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无法实现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

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影响及于后世,非同小可。可以说,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至于怎样看待二者的价值与作用,后世研究者也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纭。纵观各文献,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无意义,认为清朝再过几年就有立宪,便废除君主专制;也有人否认清末新政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无非是清朝快崩溃前的苟延残喘,与辛亥革命并无直接联系。 我认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是息息相关的,无论从经济、文化、法律……辛亥革命的发展都是与清末新政极有关系的。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下面我分别阐述下我的观点: 一、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控制力 1901年开始的仿行立宪对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表面看来,君主立宪似乎既能让屡战屡败的清政府恢复体面,维持君主统治,又能稳定社会,强国富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比较稳妥的渐进式改革。 但政治改革风险极大,它尤其需要最高领导人(层)在长期执政经历中形成的领导权威。这种权威是攻克改革难点,稳定改革成果的关键所在。而清政府在与外敌入侵的较量中却一败再败,大失人心,1900年与八国联军开战前,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四川总督奎俊、闽浙总督许应骁、福州将军善联、巡视长江李秉衡、江苏巡抚鹿传霖、安徽巡抚王之春、湖北巡抚于荫霖、湖南巡抚俞廉三、广东巡抚德寿等重臣合奏: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端不可开。山东巡抚袁世凯也提出:朝廷纵乱民,至举国以听之,譬若奉骄子,祸不忍言矣。紧接着抗旨发兵救京,实行东南互保。反击八国联军的失败使慈禧的执政能力受到极大质疑,而1908年光绪、慈禧的相继去世,使得形势更加恶化,清政府也失去了稳定和控制社会政局的最有力法码。这样,君主立宪的主要领导权就落到了以醇亲王载沣为代表的皇族手里,而政治资历和权威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政治改革中困难重重,也迫使他们更多地依赖本族亲信,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来维系满族高层的实权,而这恰恰同君主立宪要求的权力开放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改革中的许多做法使一大批被点燃改革热情的有识之士感到失望与不满,清末的政治新政进入了不改不行,越改各种政治势力越不满的怪圈之中。 而与君主立宪配套的中央官制改革加剧了更多官员的离心倾向。1906年,“五大臣”组成的政治考察团结束日、美、欧访问回国,在随后的考察报告中,他们明确指出“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而随后的改革事实也验证了这一观点,这也是相当多的官员在君主立宪与共和之间采取骑墙态度乃至最终抛弃清朝的原因。1906年起,中央官制改革开始实施,三权分立、分职专任、责任内阁等西方先进的行政体制初露端倪:实行内阁成员大臣制,做到“分之为各部,合之皆为政府,入则同参阁议,出则各治部务”;中央机构则通过留、改、并、增,使设置更合理;官员人数采取以事而定,以职而定的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清末的官制改革却使部分汉族官员丧失了一定权力,而对满族官员影响较弱,因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大权不旁落满族之外。如政府规定凡涉及皇族、宫廷事务的机构,如宗人府、内务府等或予保留,或改换名称,导致在军机处和11个部中,满人、王公亲贵占

第十讲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第十讲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高二历史组 【考题再现】 1、(2010年山东)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2、(2010年全国)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2011年全国)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4、(2011年全国)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考纲要求 课标要求 1840年至1900年间 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捉弄个过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2019年中考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和复习进度表 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复习内容较多,共涉及七八九年级六册教材内容,但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梳理教材,细化知识点,夯实基础。 内容:1-----4册历史课本内容时间安排:3月4日---5月6日 根据每一单元内容多少不同,预定一节课复习2-3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制度政策等,对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上,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热点讲解时间安排:5月9日---6月3日 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千丝万缕。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 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专题的设计要灵巧、细小。切记不能设计过大的专题,进行大的专题知识梳理;要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角度、重点问题的角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一些轻巧灵便的小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知识结构归纳使学生对本专题涉及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训练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搞好热点问题的梳理,找准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通过热点讲解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提高能力。时间安排:6月6日---6月15日 将四册课本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例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具体复习方法措施安排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以2019《中考指导》为参考,依其规定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进行复习。具体做法,依据内部资料(历史复习资料)为主,备课时结合考纲、历届中考试题,将重点补充到复习资料上,讲、练、背相结合,以背为主,随机考察学生背诵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在复习时教师既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同时还要大胆取舍,去粗取精。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选择题专项训练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 ) A.安徽 B.浙江 C.广西 D.湘赣交界地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萍浏醴起义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下面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6.“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B.孙中山组建兴中会 C.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D.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民国四年是( )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8.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汇编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一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以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建立对整个世界的统治、危机与调整恢复这一发展过程为主要线索。主要内容包括: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时期(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 治维新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意德日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与两极格局、美日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思想领域(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政治领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经济领域: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要实现中国梦,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启示)呢? ①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②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③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或酝酿时期) 考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①新的生产经营方式:13、14世纪西欧社会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②新的社会阶层:富裕农民、工场主(商人)——早期资产阶级诞生。 考点二: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1)背景①天主教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②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概况: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持续了近300年,蔓延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时代精神):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①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是《神曲》。②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人民版辛亥革命练习

13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人民版 一、选择题 1.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缓和统治者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目的主要是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其自身统治,故选D项。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A项错误;清末“新政”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C项错误。 2.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答案:A 解析: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清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B项错误;依据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在誓词中陈述了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的条件,但没有信息反映出他一定要让位于袁世凯,C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错误。 3.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 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

2019年一轮专题复习历史练习: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一举措() 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 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 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解析:材料中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诸王向洪秀全建议,军队人数增加,为了筹集军粮,安徽、江西应该“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得到洪秀全的赞同,说明他们主张维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与《天朝田亩制度》中要求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是背道而驰的,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的这一举措是由于当时军事斗争的需要(筹集军粮),并不是为了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依然保留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D项错误。 答案:A 2.洪仁玕认为,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并进而认为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这说明了() A.主张学习西方的新思潮萌发 B.鸦片战争战败对外交的冲击 C.重振太平天国威风实际需要 D.傲岸自大的观念发生新变化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中洪仁玕的观点代表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没有涉及“鸦片战争战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得出洪仁玕只是为重振太平天国威风创造有利的环境,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得出太平天国外交观念的转变,故D项正确。 答案:D 3.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钱穆说:“若太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材料题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材料题 1、中国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材料: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是1936年2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写的,词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 材料四: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 材料五:“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考点: 秦: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 2、各朝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奔巴瓶(金瓶) 材料三材料四 考点: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后来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①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②设立驻藏大臣。 3、五次侵华战争: 材料: 图一:中英代表在签订条约

图二:致远舰冲向敌舰图三: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考点: 五次侵华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 图1 “师夷长技”图2变法图强图3 孙中山图4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 考点: 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资产阶级改革)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两 次转 折性 会 材料 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草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

2018-2019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3课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答案】B 2.(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B。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D。 【答案】A 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辛亥革命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热点专题10中外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精讲试题 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精讲试题 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专题线索 考点串讲 中国近现代化探索的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 中外历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代表人物 领导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

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年,领导埃及人民进行斗争,取得民族独立。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 (2)1927 邓小 年,与刘伯承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美国历史历山大二世 近现代科学技术代表人物 中外近代思想文化、艺术代表人物 鲁迅

伏尔泰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 重点拓展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总的原则是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2)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相结合。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用辩证的方法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不足。 (4)应从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要看主流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5)不要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概述中外杰出历史人物具有的相似的优秀品质。 (1)中外杰出历史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都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不怕牺牲的勇气。 3.反殖民侵略人物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品质。 为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精神;热爱祖国,为正义事业献身,反抗侵略的勇气等。 4.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引领社会的发展;是重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推动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 5.反动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给人类带来灾难,改变历史发展轨迹,改变人们的命运,延缓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巩固,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 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 第二次历史巨变: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关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思想解放,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4、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新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新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新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革命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成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5、孙中山事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894年,兴中会——“振兴中华”;1905年,中国同盟会,任总理,提出三民主义; 组织革命武装起义;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 1924年,国民党一大,联俄联共…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