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作者:————————————————————————————————日期: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训练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二)、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

1.膈肌弹发:

在传统膈肌锻炼方法“狗喘气”的基础上改进后的练习。膈肌弹发与“狗喘气”的不同,一是变开口为闭口,这样可以减轻气流对喉部的摩擦;二是变无声为有声,在呼气的同时弹发“hei”音。膈肌弹发具体练法如下:

第一步,深吸气后,发出一个扎实的“hei”音。要求喉部、下巴松弛,似没有一样不用力,舌根在发H时,有前送弹动感;而胸前剑突下有明显的向上弹动感。在弹发“hei”时,必须注意膈肌的弹动与发音要协调同步。开始气与声可能会超前、先出气后出声,也可能会落后,出声了、气尚未弹出,还可能气弹出却未用在发声上,气弹了而声音仍用嗓子喊出来……等等现象,这在初练者是必然的现象.不要着急,可以慢慢地一声一声地找。

这时需注意三点:

一是,控制膈肌正确地上弹,既不是上腹部向外努(这样气不是外弹、而是内吞),又不是上腹部向内拙挤(这是送气而非‘弹气’)

二是,喉头部位一定要松弛,气弹出才可能弹发出hei音。否则气与声会脱节形成嗓子挤出的声;

三是,由于未经训练的人,有意识控制膈肌的能力较弱,在开始练膈肌弹发时,发出的 hei音并不强,但弹发正确的hei音,是音高稍低、圆润集中、松弛宽厚的声音。在开始练膈肌弹发时,首先要注意膈肌弹发与发音的配合要正确,不必贪多、贪快、贪连续发音,只有一声、一声练得有力了,才能连续发音。

第二步,在膈肌单声弹发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连续弹发hei音的次数,连发2个、3个、4个、5个、···直至可连续发7-8个hei音。连续弹发时,要注意给气的力量应该均匀,发出的hei音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音量、音高、音色应始终一致。在连续弹发时,还应注意将膈肌的力量控制集中到弹发的瞬间,而在弹发间隔时、膈肌要迅速放松还原到原位。不会放松,膈肌越弹越紧张,最终会因无气可弹而力竭。只有弹发后的迅速放松才能使气不断地进入、弹出,也有利于膈肌再次积聚力量弹发。

第三步,坚持第二步连续弹发练习,数日后会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以无限制的连续发出稳定hei音时,就可进行第三步练习:由慢到快、稳劲轻巧地连续弹发hei音。

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音量、音色、音长的隔肌弹发练习。

类似于京剧老生的大笑状。

2.随肌弹发喊操口令:

胸腹联合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

一、呼吸基本状态练习:

吸气:“沿纽扣”练习,沿后背、闻花香、毛细孔扩张、抬重物、半打哈欠

呼气:叹气、发ai音、吃桌面灰、发“a”音、数数、数葫芦

感情和声音是通过气息来连结的。

(一)、体会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时,呼吸肌的运动及与配合。

1、取坐姿,身体重心在臀下当中椅子的前部,需满臀坐。腰直、胸含、肩松;完全自然地象叹气一样,将体内分气全部吐出来,然后从容自然地吸气。注意体会吸气时,小腹自然的外凸、两肋后部及腰两例自然张开、撑起的感觉。吸到正常的程度自然地呼气,注意体会两肋下塌、腹壁渐松复原。

2、以慢吸慢呼的方式,在第一练习的基础上,以坐姿体会稍有控制的吸气和呼气。

在将体内余气全部吐出来之后,吸气时有意识地强调“吸到肿底、两肋打开、腹壁打开、”的感觉进行慢吸慢呼。在吸气的过程中,着重体会两助后部渐张、腹肌渐渐向“丹田”集中。腹壁从松弛状渐渐绷紧“站定”的感觉。当吸气至比日常自然吸气稍多的五、六成满时,调整吸气肌、呼气肌的控制感觉;屏气一瞬间立即慢慢的呼气。

呼气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尽量保持两助张开支撑感(实际仍会塌下收回一些);

二是,着重体会,在这种呼吸肌的配合中、靠腹肌收缩往外送气流的感觉。这一步练习主要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中,腹肌参与吸气、呼气控制、特别是收腹呼气的感觉。随着呼吸控制能力及隔肌与腹肌配合能力的增强,吸气量可加大到八、九成满,只需注意呼气时,仍不要有明显地“扼喉”感。

(二)、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

1、慢吸慢呼,数数儿,延长呼气控制。

保持正确的基本呼吸状态下、慢吸气至八成满,然后,以大约每秒一个数儿的速度数数儿:l,2,3,4.要吸一口气数数儿,中途不换气、不补气,并保证数字之间语音规整、声音圆润集中、音高一致、力度一致;出声则出气。不出声不漏气;开头的数字、气不冲声不紧,近尾的数字气不憋、声不噎。气竭则声停。注意数数儿时,声带喉头保持正常发声的通畅感,不因吸气较满呼吸肌紧张而扼喉。—般吸一口气数数儿持续时间达到30秒到40秒即完成训练要求。开始练习时,不要单纯追求所数数字的多少,重点应在锻炼呼吸发声的控制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呼吸控制力强了,数儿便会数得多了。

2.慢吸慢呼,数葫芦。

词如下:

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数葫芦的呼吸控制及用声要求,同上一个数数儿的练习。一般达到一口气能数十五个至二十个葫芦即可。由于数葫芦接近说话状态,难度较大。但是练好了更容易结合话筒前用声用气的实际控制状态。

3、练唱舒缓、抒情的歌曲,锻炼随旋律乐句延长呼气发声的能力。

这个练习是为了训练呼吸控制能力,歌唱时用本声、中低音、接近于通俗唱法练习。比如,《草原之夜》、《赞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练习

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实际运用中,吸气与呼气的配合有四种方式: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的训练一般是初学时采用,为了保证呼吸的基本状态能正确;在胸腹联合式呼吸有了一定基础后,则可以进行快吸的训练。而在这四种吸与呼的配合方式中,以快吸慢呼的配合方式,更符合说话

用声呼吸控制的实际状况。所以,在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中,应以快吸慢呼的训练为主。

(一)慢吸快呼的训练

保持慢吸的正确状态吸气之后,用一口气尽量说又多又快的话、可以用简单重复的绕口令来练。

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

2、班干部不管班干部。

(二)快吸快呼的训练

快吸时应注意保持慢吸时“两肋打开、吸到肺底、腹壁站定”的基本状态,只是将慢慢吸气,改为在不经意间一张嘴的一瞬即吸气到位。就象突然在远处发现了你正要找的人、准备喊他的瞬间吸气。

快吸慢呼的训练,可选练快板、戏曲、曲艺说白的贯口段子,要求呼吸控制急而不促、快而不乱、长而不喘。

1.快板儿书:

给诸位,道大喜,人民政府了不起!

了不起,修臭沟,上先儿先给咱们穷人修。

请诸位,想周全:

东单、西四、鼓楼前;

还有那,先农坛、天坛、八庙、颐和园;

要讲修,都得修,为什麽先管龙须沟?

都只为,这儿脏,这儿臭,政府看着心里真难受!

好政府,爱穷人,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

修了沟,又修路,好教咱们挺着腰板儿迈大步:

迈大步,笑嘻嘻,劳动人民又心齐。

齐努力,多做工,国泰民先安享太平,享——太平!

——选自老舍剧作《龙须沟》

要求;由一般速度的练习开始,逐渐加快速度。气息吐字要配合好。气息通畅不紧,吐字清晰利落,感情有起伏扬抑的变化。

2.贯口段子练习

大来朝文堰伯,幼儿倒有伏国之志,司马文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小黄香九岁温席泰香,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陷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风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了当中之魁首。

(三)快吸慢呼训练

选择发音响亮的音节组成的人名,比如:阿毛、阿花、小兰、小安、小刚……等。

假设这个熟识的“小安”在远处,你发现了他,要喊他,迅速地抢吸一口气,然后拖长腔喊他。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呼吸障碍的患者活动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长此以往患者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作为基本的呼吸类型的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一)缩唇呼吸: 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气息控制技巧】

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2)、团身起坐: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 1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一.呼吸功能锻炼的定义 呼吸功能锻炼,是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强呼吸机,特别是膈肌的肌力和耐力为主要原则,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治发生呼吸衰竭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二.呼吸功能锻炼适应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性肺疾病,只要包括胸膜炎后、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等。 4.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者。 三.呼吸功能锻炼禁忌症 1.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2.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3.呼吸衰竭。 4.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四.呼吸功能锻炼的分类 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1.缩唇呼吸 ①定义:缩唇呼吸是指先用鼻吸气在用口呼气,呼气时尽量将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呼气。其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

缩唇呼吸适用于重度COPD病人,这些病人常常有支气管痉挛或运动时肺内过度充气,对那些正接受运动康复或呼吸肌锻炼病人则作为一项辅助措施。无任何禁忌证。 ②方法:闭嘴经鼻子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 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每次10-20分钟,每日3-4次,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 2.腹式呼吸 ①定义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 ②方法:病人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尽力将腹部挺出,腹部的手有向上抬的感觉。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指导病人只能在疾病恢复期如出院前进行训练。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作者:————————————————————————————————日期: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训练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20201204172155)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 呼吸肌的训练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 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 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 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 秒钟。然后在5 秒钟之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 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 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 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 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 )、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 )、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二)、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 1.膈肌弹发: 在传统膈肌锻炼方法“狗喘气”的基础上改进后的练习。膈肌弹发与“狗喘气” 的不同,一是变开口为闭口,这样可以减轻气流对喉部的摩擦;二是变无声为有声,在呼气的同时弹发“ hei ”音。膈肌弹发具体练法如下: 第一步,深吸气后,发出一个扎实的“ hei ”音。要求喉部、下巴松弛,似没有一样不用力,舌根在发H 时,有前送弹动感;而胸前剑突下有明显的向上弹动感。在弹发“ hei ”时,必须注意膈肌的弹动与发音要协调同步。开始气与声可能会超前、先出气

呼吸训练及呼吸肌训练

呼吸训练及呼吸肌训练 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刘宏丽 腹式呼吸是怎样产生的?膈肌收缩膈下移时,腹腔内的器官因受压迫而使腹壁突出,膈肌舒张是腹腔内脏恢复原位,因为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随腹壁的起伏,所以种形式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一、呼吸训练 1.全身放松: 卧位下全身放松:患者安静仰卧,头、膝部和双上肢用枕头支撑,面向上方,眼睛轻闭或半睁。全身放松,意识集中在腹部,慢慢的呼吸至少10分钟,以进入半睡眠状态为好。 椅子坐位下:坐在椅子上,前臂置于大腿上,用肘支撑身体,手腕自然放松下垂,两膝稍分开。也可后背靠着椅背,臀部稍向前,呈圆背,重要的是肩和上肢放松(下垂),下颌不上仰,两膝稍分开,同样意识也集中在腹部,慢慢地安静呼吸。 椅后依靠:患者坐在非常柔软舒适的有扶手的椅子或沙发上,头稍后靠于椅或沙发背上,完全放松5-15分钟。 前倾依靠: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被子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至于棉被或枕头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立位下放松:双足稍分开,离墙约3Ocm,臀部抵墙,上身稍前倾,上肢下垂放松。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 前倾站立:也可前倾站立、两手支撑于前方的低桌上固定肩带,此体位不仅起到放松肩部和腹部肌群的作用,而且是腹式呼吸的有利体位。 2.暗示呼吸法: 双手置上腹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作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隔进一步抬高,反复练习可增加隔肌活动。 双手分置胸腹: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部(两乳间),一手置于上腹部,呼气时腹部的手随之下沉,并稍加压,吸气时腹部对抗此加压的手,使之缓缓隆起。呼吸过程中胸部的手基本不动。此法可以纠正不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 下季肋部布带束胸法:患者取坐位,用宽布带交叉束于下胸季肋部,患者两手抓住布带两头,呼气时收紧布带,吸气时对抗此加压的布带而扩展下胸部,同时徐徐放松束带,反复进行。 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解读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来源-中国播音主持网 | 作者- | 发表时间-09年07月13日| 查看评论 [0] 呼吸肌的训练(一)、腹肌的锻炼: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2)、团身起坐: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 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

呼吸肌功能锻炼

呼吸肌功能锻炼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呼吸功能锻炼对于改善早期肺功能症状及缓解期症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主要适用于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病人,急性加重期慎用。 三、实验主要设备和材料 氧气及吸氧设备。 四、操作步骤 见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 呼吸困难程度越重,所需卧位角度越大。 图2-3-3 肺气肿病人上身前倾位 图2-3-4 肺气肿病人站立位

(1)避免吸氧浓度过高。 (2)持续低流量吸氧。可通过鼻导管持续(或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以上)低流量吸氧,或文丘里面罩吸氧,一般吸氧流量为每分钟1~2L、浓度为25%~29%。 (3)注意观察氧疗效果。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或浓度。 (4)长期家庭氧疗护理。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1~2L、吸氧时间>15h/d。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尤其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 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 解质、酸碱平衡状况。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包括痰液的颜色、量、性状,以及 咳痰是否通畅。观察呼吸困难程度。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营养支持、环境舒适、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请病人做缓慢而深的呼吸,吸气动作尽量慢,腹部凸出(图 2-3-5),最好能持续3~5秒以上,至无法再吸气后再缓缓地呼气,以增强膈肌、 腹肌肌力和耐力。 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7~8次。呼气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 熄灭为宜。有条件也可以做吹水训练,以吸管对着水杯内的水(约1/3杯)吹气,每次3分钟。

MRC肌功能训练

一、呼吸训练(前3个月) 1、腹式呼吸训练:每天两次每次2分钟 腹式呼吸锻炼膈肌,可以帮我们增加肺通气,建立良好的鼻呼吸 要点:缓慢,柔和,连绵不绝 2、走步训练:自然地站立姿势,双唇闭合,鼻子正常呼吸一分钟后捏鼻子踱步走,直到憋不住气,松开鼻子按住嘴唇慢慢用鼻子呼吸,记录所走的步数,每天2组,每组2次。 3、鼻腔清洁训练:这个训练特别适合鼻塞比较严重的孩子。 身体坐直,嘴唇闭合状态,捏住鼻子做左右侧头运动,松开鼻子,同时按住嘴唇用鼻子轻轻呼吸,每天2组每组3次。 二舌肌训练类 1 冲浪舌训练 将舌头伸长尽量不能触碰嘴唇,将舌头伸长舌尖上卷成冲浪板形状,保持30S,每天两组,每组10次。 2 胖瘦舌训练 将舌尖伸出口腔外到极限,成瘦舌,将舌头收回口腔,成放松状态,为胖舌,早晚各一次。 3 舌位训练 舌尖放置上切牙后5mm处,舌腹吸紧上颚,大张口保持10s,做张闭运动,舌体始终保持在上颚,每天1组,每组5次。 4 弹舌训练 将舌尖放置N点位,将舌腹吸着紧贴紧上颚保持2秒,迅速将舌离开上颚发出“嗒”的声音,每天2组,每天100次。 5 滑舌训练 将舌尖放置N点位,将舌沿着上颚由前向后滑行至软腭交接处保持5秒,每天2组,每次20次。 6 饶舌训练 将舌尖卷起置于上牙与上唇之间,将舌头最大限度沿口腔前庭沟做顺时针逆时针绕动,每天2组,每组24次。 7 舔果酱训练 将果酱涂布在口周表面,以超出舌体伸展范围为限,将舌头尽力伸展,舔除口周果酱,方向及顺序不限,每天2组。 三吞咽训练类 1 戴入训练器喝水训练 戴入训练器,让患者喝一口水,慢慢吞咽,吞咽时舌尖仍位于舌标处。 2 咧嘴练吞咽 每日2组,每组20次。 3 口香糖摊饼训练 A将口香糖嚼软后成球体放舌体前部 B舌尖上抬将口香糖贴附硬腭部 C 舌体紧贴硬腭部的口香糖将口香糖面积扩大 D 舌体压住口香糖同时做吞咽动作

(完整word版)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 通过各种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来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 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的训练方式。 一、腹式呼吸训练 1、定义以训练腹式呼吸、强调膈肌运动为主的训练方法。以改善异常 呼吸模式,有效减少辅助呼吸肌的使用,达到改善呼吸效率,降低呼吸能耗的 目的。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脊髓损伤,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的脊柱侧凸或后凸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呼吸衰竭,训练时可导致病 情恶化的其它临床情况,严重的认知缺陷及影响记忆和依从性的精神疾病。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前倾倚靠位)。腹部放松,经鼻缓慢 深吸气,隆起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促进横膈上抬。 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刚开始练习时,一次练习1~2分钟,逐渐增加 至每次10~15 分钟,每日锻炼两次。 (2)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 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3)吹蜡烛法:坐位,蜡烛的火苗与口同高,然后缩嘴用腹式呼吸的方法 吹火苗,以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宜。 5、注意事项 (1)训练环境安静,避免患者受到过多干扰。 (2)教会患者放松的技巧,特别是吸气辅助肌的放松。 (3)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以免诱发呼吸性酸中毒。 (4)肺部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5)逐步增加运动量,量力而行,以不引起明显疲劳感为度,否则可能诱 发或加重肺部疾病的发作。 二、抗阻呼气训练 1、定义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呼吸训练方法。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减轻 或防止病变部位小气道在呼气时过早闭合,从而达到改善通气和换气,减少肺 内残气量的目的。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和囊性纤 维症)、脊髓损伤等。 (2)禁忌证: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呼吸衰竭,训练时可导致病 情恶化的其它临床情况,严重的认知缺陷及影响记忆和依从性的精神疾病。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可以采用缩唇呼气、吹瓶呼吸和发音呼吸等。这里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一、概述 1、呼吸 定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呼吸系统的构成:鼻腔、咽喉、气管、肺、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 3、呼吸类型 外呼吸 - 通过呼吸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呼吸练习有利改善 内呼吸 - 血液运输到组织(气体在血液和细胞间交换) - 呼吸练习效果不佳 4、正常呼吸实施的要素 完整而扩张良好的胸廓; 健全的呼吸肌; 富有弹性的肺组织及与之相匹配的肺血循环; 畅通的气道; 调节灵敏的呼吸中枢与神经传导系统。 5、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 解剖与生理方面的依据 呼吸节律的调控 肺的功能潜力 6、呼吸训练的作用 主观训练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 改善氧气的吸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改善胸廓和肺组织的顺应性; 放松过度紧张的辅助呼吸肌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7、呼吸训练的目标 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减少气道刺激因素,保持呼吸道卫生。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并发症。 提高患者心功能和全身体能,尽可能恢复活动能力,重返社会。 二、呼吸训练 定义:通过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运用有效呼吸模式,使吸气时胸腔扩大,呼气时胸腔缩小,促进胸腔运动,改善通气功能的方法。 (一)呼吸训练——目的 -改善和增进横膈膜及胸廓运动,形成有效呼吸模式,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改善呼吸协调控制,学会将呼吸与日常活动相协调 -建立“控制呼吸”的自信心,有助于精神放松 -帮助相关呼吸肌群放松,提高呼吸效率。 -增加咳嗽技巧的有效性 -辅助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防止肺不张

(二)呼吸训练——适应症 急性/慢性肺疾病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疾病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严重骨骼畸形 (三)呼吸训练——呼吸肌练习 作用:治疗各种急性或慢性肺疾病,主要针对吸气肌无力、萎缩或吸气肌无效率,特别是横膈及肋间外肌。 方法: 1、横膈肌阻力训练 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的姿势。 首先让患者掌握横膈吸气。 在患者腹部放置1~2kg(3~5lb)的沙袋。 让患者深吸气同时保持上胸廓平静,沙袋重量必须以不防碍膈肌活动及上腹部鼓起为宜。逐渐延长患者阻力呼吸时间,当患者可以保持横膈肌呼吸模式且吸气不会使用到辅助肌约15分钟时,则可增加沙袋重量。 2、吸气阻力训练 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 每天进行阻力吸气数次。 当患者的吸气肌力/耐力有改善时,逐渐将训练器的管子直径减小。 3、诱发呼吸训练 患者仰卧或半坐卧位,放松舒适姿势。 让患者做4次缓慢、轻松的呼吸。 让患者在第4次呼吸时做最大呼气。 然后将呼吸器放入患者口中,经由呼吸器做最大吸气并且持续吸气数秒钟。 每天重复数次,每次练习5~10下 (四)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 1、特点 *腹肌与膈肌运动 *气体交换容量大 *对内脏有按摩作用 *改善肺底部通气,有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恢复 *降低呼吸肌群的能耗,提高呼吸效率 2、要领: 思想集中,全身放松, 先呼后吸,吸鼓呼瘪, 呼时经口,吸时经鼻, 细呼深吸,不可用力。 3、方法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势,斜躺坐姿位。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患者的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只有腹部鼓起。 然后让患者有控制地呼气,将空气缓慢地排除体外。

第十二章 呼吸训练技术

第十二章呼吸训练技术 第一节基础知识 一、概述 呼吸训练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手术后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期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维持正常呼吸和胸廓、呼吸肌、肺组织、气道、呼吸中枢与神经传导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以导致通气或换气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一)解剖与生理学方面的依据 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不是直接作用于肺和支气管,而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肺泡的扩张和回缩,驱动气体出入。这些肌群主要为膈肌、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 1.膈肌 (1)解剖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向上的穹隆状,封闭胸廓下口,构成胸腔的底部及腹腔的顶部。 (2)神经支配C3~C5神经纤维组成的膈神经。 (3)作用膈肌收缩时,膈顶下移,同时肋骨向外、向上移动,从而增加胸腔的容量。(4)活动度正常活动度约为1.5cm;深呼吸时可达7~8cm,甚至10cm。 2.肋间肌 (1)解剖位置肋骨之间,由肋间内、外两层肌纤维组成。 (2)神经支配T1~T11神经纤维。 (3)作用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前端拾起,使胸廓向上、向外扩展,胸腔的前后径扩大;肋间内肌收缩时,肋骨下降,胸腔缩小。 (4)肋间肌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在深呼吸时才起作用。 3.辅助呼吸肌 (1)组成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等。 (2)作用可抬高和固定胸廓于最大前后径位置,并能提高膈肌的呼吸功能。 (3)在安静状态下,辅助呼吸肌不收缩,只有当呼吸困难时,才开始收缩,以便在原有呼吸肌收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呼吸效应。 4.腹肌 (1)组成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直肌。 (2)神经支配T7~L1神经纤维。 (3)作用收缩时压迫腹腔,把胸廓向下拉。 (4)肌电图眼镜表明,无论是正常人或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或在轻度用力呼吸时,腹肌均不活动。只在深度呼吸时,腹肌才增添辅助呼吸作用。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可受意识支配,因此可以进行主动训练。通常吸气时主动的,吸气时因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而被动完成的,在呼吸训练中应着重训练吸气肌。(二)呼吸节律的调控

呼吸训练及呼吸肌训练

呼吸训练及呼吸肌训练 腹式呼吸是怎样产生的?膈肌收缩膈下移时,腹腔内的器官因受压迫而使腹壁突出,膈肌舒张是腹腔内脏恢复原位,因为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随腹壁的起伏,所以种形式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一、呼吸训练 1.全身放松: 卧位下全身放松:患者安静仰卧,头、膝部和双上肢用枕头支撑,面向上方,眼睛轻闭或半睁。全身放松,意识集中在腹部,慢慢的呼吸至少10分钟,以进入半睡眠状态为好。 椅子坐位下:坐在椅子上,前臂置于大腿上,用肘支撑身体,手腕自然放松下垂,两膝稍分开。也可后背靠着椅背,臀部稍向前,呈圆背,重要的是肩和上肢放松(下垂),下颌不上仰,两膝稍分开,同样意识也集中在腹部,慢慢地安静呼吸。 椅后依靠:患者坐在非常柔软舒适的有扶手的椅子或沙发上,头稍后靠于椅或沙发背上,完全放松5-15分钟。 前倾依靠: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被子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至于棉被或枕头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降低腹肌张力,使腹

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立位下放松:双足稍分开,离墙约3Ocm,臀部抵墙,上身稍前倾,上肢下垂放松。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 前倾站立:也可前倾站立、两手支撑于前方的低桌上固定肩带,此体位不仅起到放松肩部和腹部肌群的作用,而且是腹式呼吸的有利体位。 2.暗示呼吸法: 双手置上腹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作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隔进一步抬高,反复练习可增加隔肌活动。 双手分置胸腹: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部(两乳间),一手置于上腹部,呼气时腹部的手随之下沉,并稍加压,吸气时腹部对抗此加压的手,使之缓缓隆起。呼吸过程中胸部的手基本不动。此法可以纠正不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 下季肋部布带束胸法:患者取坐位,用宽布带交叉束于下胸季肋部,患者两手抓住布带两头,呼气时收紧布带,吸气时对抗此加压的布带而扩展下胸部,同时徐徐放松束带,反复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