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统考842土壤学2006

中科院统考842土壤学2006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土壤学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根据构造特点和性质,土壤中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可分为四类,分别是: 组、 组、 组和绿泥石组矿物。

2、作为一个完整发育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最基本的三个发生层分别是:

、 、 。

3、土壤胶体上吸附的 、 离子所反映的潜在性酸量,可用交换性酸表示。

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 和 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分类。

5、由于加入了有机物质而使土壤原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加快或变慢的效应叫 。

6、土壤全部 容积与 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空隙度。

7、土壤在自然因子联合作用下所发展出来的肥力称为 ,在耕种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肥力叫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2, 同晶替代

3,潜育化和潴育化作用4,土壤呼吸系数

5,土壤环境容量6,土壤永久电荷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田间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可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2,简述水稻土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及提高施入土壤中化学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3,简述土壤中无机磷的形态与固定方式。

4,简述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主要因素。

5,简述南方(华南地区和长江领域)的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任选1题,40分)

1,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2,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2006中科院普通物理(乙)试题

中国科学院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普通物理(乙) 一、选择题(共60分): (1) 地球在一年(按365天计算)内自转多少角度: A. 728π B. 730π C. 732π D. 734π (2) 质点沿周向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其加速度a 与速度V 之间的夹角随时间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既有增大的过程,也有减小的过程 (3) 考虑到地面建筑随地球运动,有人就争论楼房的运动速率大小问题,请选择正确的说法: ①速率不变;②白天大于晚上;③晚上大于白天 A. ① B. ①③ C. ①② D. ③ (4) 一乒乓球以入射角θ与乒乓球桌发生碰撞,弹起时与桌面的出射角大小还是θ,这是什么原因: A. 动量守恒原理 B. 机械能守恒定律 C. 动能定理 D. 牛顿第三定律 (5) 水平面上有意直径为R 的圆孔,在同一平面上有物体以0.6倍光速远离此孔,如图所示,则站在此物体上观察,圆 孔的数学描述为: R y x O V 图R 0.8R R R 1 A B C D (6) 地球上北半球的重力方向指向: ①球心;②球心偏北方向;③球心偏南方向 A. ① B. ①② C. ③ D. ①③ (7) 陀螺仪是利用了普通物理中的什么原理: A. 动量守恒原理; B.角动量守恒原理; C. 电磁作用原理; D. 以上原理都有。 (8) 某电荷Q 分成 q 和(Q-q)两部分,并将两部分离开一定距离,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为最大时的条件是 A. q =Q/2 ; B. q =Q/4; C. q =Q/8; D. q =Q/16。 (9) 若将电介质插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则 A. 电容减小; B.电容增加; C. 电容不变; D. 如何变化不能肯定。 (10) 有一圆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作下列几种运动,哪种情况在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A. 线圈沿磁场方向平移;

2010年中科院土壤学复试题目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75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以下属于粘土矿物的是:( ) A.斜长石 B.石英 C.伊利石 D.正长石 2. 土壤的容重一般为()。 A. <0.8 g/cm3 B. 0.8-2 g/cm3 C. 2-2.5 g/cm3 D. >2.5 g/cm3 3. 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后,土壤中的pH值会发生变化,pH值会()。 A. 南方变高,北方变低 B. 南方变低,北方变高 C. 同时升高 D. 同时降低 4. 一般土壤中所含的主要原生矿物为()。 A. 石英 B.高岭石 C. 水云母 D. 蒙脱石 5. 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结构体为()。 A. 块状 B. 核状 C. 柱状 D. 团粒状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1页共4页

6. 土壤有效水的计算一般为()。 A. 凋萎系数减去田间持水量 B. 田间持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C. 饱和含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D. 饱和含水量减去田间持水量 7. 石灰可用于改良()。 A. 盐土 B. 酸性土 C. 碱性土 D. 中性土 8. 土壤缓冲性能最强的土壤为:() A. 壤土 B. 砂土 C. 粘土 D. 砂壤土 9. 土壤塑性出现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含水量的()。 A. 上塑限 B. 下塑限 C. 塑性指数 D. 流限 10.在水平状态下,水分在不(非)饱和流动中的主要推动力为()。 A. 溶质势 B. 温度势 C. 基质势 D. 压力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土壤科学三大学派中,其中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的最大贡献是产生并推动了______工业的发展。 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 3. 气候南涝北旱、土壤PH南_________北___________是限制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 4. 生产上秸秆还田时,往往需要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无机氮肥,其目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5. 土壤潜性酸可划分为pH NaCl表示的______酸度以及pH NaOAC表示的______酸度两种。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2页共4页

王-普通土壤学复习题(中农大)

普通土壤学复习题 期中复习题 一、概念题 1、土壤: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综合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 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活动,来完成生物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供给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 2、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 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3、土壤生态系统: 4、土壤肥力 5、自然肥力 6、原生矿物 7、次生矿物 8、粘土矿物 9、硅氧四面体 10、铝氧八面体 11、同晶替代 12、铝片 13、硅片 14、2:1型粘土矿物 15、有机质 16、腐殖质 17、胡敏酸 18、矿物化作用 19、腐殖化作用 20、腐殖化系数 21、激发效应 22、土壤微生物 23、土壤酶 24、菌根 25、根圈微生物 26、R/S比值 27、土粒 28、土壤粒级 29、质地 30、土壤容重 31、土壤孔度 32、当量孔径 33、粘粒 34、质地剖面 35、土壤结构 36、团粒结构 37、毛管持水量

38、毛管悬着水 39、毛管作用 40、土壤水势 41、基质 42、压力势 43、饱和导水势 44、土壤水吸力 4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46、SPAC 47、土壤水入渗 48、土面蒸发 49、土壤通气性 50、土壤导热率 二、问答题 1、土壤的本质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2、土壤有那些主要功能?如何看待土壤的重要性? 3、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基础? 5、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和独立的自然实体? 土壤同自然界其他物质一样,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实体,而且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因此,土壤使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实体。 6、土壤和土地有何联系和区别? 7、土壤在生态系统的地位如何? 8、试比较高岭石、蒙托石和伊利石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 9、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和蒙托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10、人们常把砂性土和粘性土看成不良的土壤质地,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11、改良砂性土和粘性土一般常用的有效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12、旱地的土壤质地剖面构型,一般认为以“砂盖垆”较为理想?为什么? 13、为什么砂性土是热性土?而粘性土是冷性土? 14、增施有机肥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质地,你认为对吗? 15、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16、如何将腐殖酸分离出来?17、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18、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19、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是什么? 20、什么叫土壤结构体?常见的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它们对土壤的是生产性状的影响是什么? 21、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22、用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时,为什么以烘干土为基数,而不采用湿土为准? 23、什么是土水势?它包括哪几个分势?土水势定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用土水势研究土壤水分的优点是什么? 24、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什么用途? 25、什么是土壤水的饱和流和非饱和流?其异同点有哪些? 26、为什么粘质土不饱和导水率高于壤土和砂土?而饱和导水率又低于壤土和砂土? 27、由土壤(面)蒸发所消耗的墒情有哪几个阶段?保墒措施应放在何时才能收效?为什么? 28、京郊农民有“锄头底下有火,锄头底下有水”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29、生产上为什么提倡一次灌足,比分次灌好? 30、“冻后聚墒”和土壤的“夜潮”的机制是什么? 31、粘土保水性大于壤土,抗旱力是否也大于壤土? 3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不同? 33、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842土壤学 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821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第五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复试原则 1.英语测试。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评分标准:从语法、词汇、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考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业务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包括: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专业知识问答。 评分标准: (1)现有专业知识与硕士期间计划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吻合程度(20分) (2)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20分) (3)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兴趣(20分) (4)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20分) (5)科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素质(20分) 3.复试成绩 = 英语测试成绩× 30﹪+业务能力测试成绩× 70﹪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录取原则以及录取名单(2018) 录取成绩= (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录取原则: 1.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 4.各专业按录取成绩择优录取。

2017年中科院土壤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 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 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 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 分布和土面蒸发

中科院07年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普通物理(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 选择题(共49分) 1. 以速度0V 前进的炮车,向后发射一炮弹,已知炮弹仰角为θ,炮车和炮弹的质 量分别为M 和m ,炮弹相对炮口的出口速度为'V ,并设炮车的反冲速度为V ,水平外力不计,则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方程为 (A) ()0'cos M m V MV mV θ+=?; (B) ()()0'cos M m V MV m V V θ+=??; (C) ()()0'cos M m V MV m V V θ+=?+; (D) ()0'cos M m V MV mV θ+=+。 2. 一辆汽车以10m/s 的速率沿水平路面直线前进,当司机发现前方事件后开始紧急刹车,以加速度20.2m/s ?做匀减速运动,则刹车后一分种汽车的位移是 (A) 30m; (B) 240m; (C) 250m; (D) 360m。 3. 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放置正电荷分别为,2,3q q q 。若将正电荷Q 从无穷远移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所需做的功是 (A) 0/(4)a πε; (B) 0/(4)a πε; (C) 0/(4)a πε; (D) 0/(4)a πε。 4. 一半径为R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体, 介电常数为ε, 体电荷密度为ρ。如果在圆柱体内挖去一个半径为/2R 的球状介质, 位置如图所示, 球的表面恰好与圆柱体表面及中轴线相切。已知真空介电常数为0ε,则球形空腔内A 处(A 距球 心O 的距离为 r , AO 连线垂直于中轴线)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发生土壤学指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风化的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 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而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为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为土壤剖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最大数量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原生矿物:指那些进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硅氧四面体: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的底,硅离子位于3个氧离子之上中心低凹处,第4个氧离子位于硅离子的顶部。 铝氧八面体: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构成。6个氧离子排成2层,每层都有3个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替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有机质土壤:把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humus):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到达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 激发效应:当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它分为正负激发效应,正激发效应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引起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加速原有有机质的分解。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根圈(rhizosphere)植物根系及其所影响的范围。 根/土比值: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菌根(mycorrhiza):存在于一些树木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菌根的共生联合体。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2.6-2.7g/cm3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空隙)的质量或重量,1-1.5g/cm3。浸水容重:干土质量除以沉淀体积,反映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度。 土壤孔隙度:全部空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空隙比:土壤空隙容积除以土粒容积。 单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的存在。 复粒: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 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结构: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土壤学与农作学

土壤学及农作物 第一章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空气)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土壤生产力是是指突然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3、农业土壤剖面构型: (1)耕作层。代号A,厚度一般20cm左右。(2)犁底层。代号P,位于耕层以下,厚度约10cm。(3)心土层。代号B,位于犁底层或耕作层一下,厚度20~30cm。 (4)底土层。代号C,位于心土层一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以下的深度。 4、土壤矿物质包括原声矿物和次生矿物以及一些分解彻底的简单无机化合物。。 5、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 6、土壤形成因素:五大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 8、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1)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残体均有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25:1,土壤环境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有机质的转化速度和方向。 9、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土壤空气主要是由大气进入土壤中的气体和土壤内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组成。特点: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则比大气中含量高十几至几十倍;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第二章 1、活性酸度:是与土壤固相出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潜在酸度:吸附在突然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平常不表现酸性,只有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酸性才显现(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物理1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普通物理(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一物体对某质点Q作用的万有引力 (A)等于该物体质量全部集中于几何中心处形成的一个质点对Q的万有引力; (B)等于该物体质量全部集中于质心处形成的一个质点对Q的万有引力; (C)等于该物体上各质点对Q的万有引力的矢量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天宫一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如果关闭所有自身动力系统,由于受到轨 道上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轨道高度将会逐渐降低,则其 (A)动能和机械能一定减小; (B)动能可能增加,机械能一定减小; (C)动能可能减小,机械能一定增加; (D)动能和机械能可能增加。 3.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滑块分别放置于三角形大滑块M的左右 两斜面上。滑块M放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忽略一切摩擦,当m1和m2同时从静止开始在斜面上滑下,则此刻M向右运动的条件是 m m2 1 M 12 (A)m1sin21>m2sin22;(B)m1sin21M;(D)m1sin21+m2sin22>M。

科目名称:普通物理(乙)第1页,共3页

a 4.一个带正电荷Q 、质量为M 的质点绕另一个带负电q 、质量为m 的固定质点 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这两个质点电荷间的距离与运动周期的2/3次方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无关。 5.真空中一半径为r 的单匝圆形线圈,通以电流I 。其中心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0I 4r 2;(B)0I ;(C)2r I 4r 2;(D)I 。2r 6.将电感为L 、电阻为R 的电感器连接到电动势为、内阻为零的理想电源两 端。在合上电源开关的瞬间,电路中的电流增长率是 (A)2/L ;(B)/L ;(C)/L R ;(D)R /L 。7.关于温度的物理意义,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B)气体的温度可用来度量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C)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D)平衡态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可由温度来反映。 8.斯特恩-盖拉赫(Stern-Gerlach)实验与下面哪个发现密切相关。 (A)原子的核式结构;(B)电子的波动性;(C)电子的自旋;(D)光的粒子性。 二、简答题(共21分,每小题7分) 1.如图所示,现需要将边长为a 、质量为m 的均质正方体移至虚线所示位置,已知正方体和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3。问平推做功小还是翻滚做功小。a a 2.简述基尔霍夫定律。 3.厚度均匀的薄膜形成的随倾斜角变化的圆形干涉条纹,称为等倾干涉条纹。它的特点是什么?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二、硕士点专业简介 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四、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 五、优惠政策 六、特色和优势

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6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7000余名。现有自然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三个硕士点,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全院教职工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精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学院现有9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600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XX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XX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XX 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4项,XX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XX省软科学项目15项;XX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项目6项。学院拥有XX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持XX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聊城市及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横向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科技开发的一个亮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11篇,外文期刊10篇,国家级学报23篇,核心期刊210余篇。获得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每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5%以上,一次就业率本科85%以上。近几年,先后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获得XX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教改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自然地理学》课程获得XX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专项资助;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浅谈自然辩证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然辩证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摘要:土壤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研究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本文通过对自然辩证法在土壤学研究中的应用,阐述土壤学中所蕴含的自然辨证哲学思想。揭示自然辩证法在土壤学研究中的指导性。 关键词:土壤学自然辩证法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是构成一切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在土壤学中,土壤是其研究的物质对象,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中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通过对土壤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以及在农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人们能更正确的认识土壤,认识自然。生态学家认为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最活跃的生命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中阐述了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

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土壤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圈与其他圈层有着频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连接各个圈层的纽带。土壤与大气之间也存在气体交换,也会对大气产生影响。基于土壤最基本的物质性质,人类对土壤在整个生态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阐述了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在土壤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个观点。土壤学建立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非生命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土壤中微生物与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人们对物理、化学从土壤学的角度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无疑对物理、化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对植物生长细胞等方面的研究对于生物细胞学又有着重要的作用等,这些都存在彼此联系之中。自然辩证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对土壤学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方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土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长期以来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研究方法,不仅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研究,而且常常使用各种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当在对土壤进行地带性分布分析时,就常常应用到观察法。在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等的测试分析时,就经常应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以此来探索和发现新现象或新规律,以及检验已有知识或理论的正确性。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结合是土壤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自然土壤具有时空变化特点,是一个时间上处

土壤学

土壤学

1.《土壤学》(第二版),西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土壤学》(上、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3.《区域土壤地理》,刘世全、张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国土壤》,席承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四川土壤》,四川省农业厅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7.《土壤学》,罗汝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8.《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9.《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候光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0.《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1.《土壤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96 12.《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13.《土壤发生与分类学》,张凤荣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土壤肥料学》,王介元,王昌全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5.《环境土壤学》牟树森,青长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6.《英汉土壤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5 17.《土壤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18.《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9.《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壤学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0.《土壤环境学》,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1.《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2.《土壤学》,朱祖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23.《The Natural and Properties of Soils(Eleventh Edition)》,Brandy,N.C. and Well,R.R, prentice Hall 24.《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Tan,K.H., Marcel Dekker,1994 25.《Soil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Paul,E.A.and Clark,F.E.,Academic Press,1996 26.《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陈文新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27.《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华孟,王坚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28.《土壤溶质运动》,李韵珠,李保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29.《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30.《土壤地理研究法》,赵其国,龚子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 31.《土壤学》,林大仪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2.《土壤肥料学》,范业宽、叶坤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3.《土壤肥料学》,吴礼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4.《土壤肥料学》,谢德体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讲授纲要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 第一章绪论 向上 目的要求: 使得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教学内容:

1999-2005年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 土壤学 考博真题

1999-2005年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土壤学考 博真题 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 199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土壤学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硅四面体 2. 胡酶酸 3. 土壤孔隙度 4. 塑性指数 5. 土壤缓冲作用 6. 达西定律 7. 硝化过程 8. 容积热容量 9. 土壤质量 10. 土壤圈 二、试述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四、压实(镇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影响,是否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 五、列出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种土壤学刊物,并说明其中一种刊物(SSSAJ)目录 中的学科分支。 六、从国家求和学科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未来土壤学发展方向和在可持续农 业中的作用。 ************************** 完 *********************** 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 200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土壤学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质量 2. 达西定律 3. 富里酸 4. 穿透曲线 5. 盐基饱和度 6. 粘化过程 7. 土壤通气性 8. 土壤圈二、论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在土壤水分运动中的作用, 画出同一质地扰动土和原状土的特征曲线并说明差别的原因。(20分) 三、阐明反硝化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12分) 四、叙述成土因素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5分) 五、从土壤学出发,论述对土壤侵蚀与干旱并重的黄土高原进行国土整治,生 态重建的关键何在,(15分) 六、列出至少三种国际土壤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中、英文名),介绍其中对 你专业上最有参考价值的一种刊物,谈谈你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可能发展趋 势。(8分) ************************** 完 *********************** 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 200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土壤学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20分,每小题4分) 1. 富铝化阶段 2. 土壤有机质 3. 无效孔隙 4. 塑性指数 5. 白浆化过程

《土壤学》参考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 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五、论述题 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1)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要点) 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a.营养库的作用; 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c.雨水涵养作用; d.起机械支撑作用; 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②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③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④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一、填空

806 普通物理(乙)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物理(乙)》考试大纲 本《普通物理(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科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是大部分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大学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二.考试要求: (一) 力学 1. 质点运动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 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5.狭义相对论基础: 理解并掌握: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 (二) 电磁学 1.静电场: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 原理。理解并掌握: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导体及电介质问题,电容、 静电场能量。了解: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2.稳恒电流的磁场: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 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理解并掌握:磁场对载流导体的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土壤学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土壤学真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计 30 分) 1、同晶替代 2、腐殖化系数 3、土壤萎蔫系数 4、土壤热容量 5、土壤自净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计 20 分) 1、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_________ 。 2、土壤微生物根据其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一般将其分为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

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和_________ 。 3、土壤孔度通常是根据土壤容重和密度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 4、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分别是饱和水流、非饱和水流和_________ 。 5、中国土壤质地分类中细粘粒的粒径是_________ 。 6、在强酸性土壤中,土壤活性酸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 。 7、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_________ 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8、一般来说,含高岭石较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较_________ 。 9、土壤的粘结性是指同种物质或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而土壤的粘着性则是指_________ 性质。 10、悬迁作用又称为_________ ,它是指土体内的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悬液的迁移。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2、简述土壤微生物在硫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及土壤硫素损失的途径。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试题13

河南科技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339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 (如无特殊注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以“0”分计算)农业综合知识(一)的试卷包括六部分内容,考生可任选三部分作答。 第一部分植物学试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无融合生殖 2. 凯氏带 3. 四强雄蕊 4. 世代交替 5. 核型胚乳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水绵“梯形接合”的有性生殖过程。 2.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通常说的树皮包括了哪几部分? 3. 描述蕨类植物原叶体的结构。 4. 简述蝶形花冠的结构特点。 三、论述题(15分) 论述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遗传学试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共显性 2. 从性遗传 3. 基因突变 4. 易位 5. 细胞质遗传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是什么? 2.什么叫交换值?影响交换值的因素有哪些? 3. 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有哪些? 4. 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三、论述题(15分) 试述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认识。 第三部分植物育种学试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种质资源 2、无性繁殖 3、复交 4、超标优势 5、供体亲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 2、简述品种产生自然变异的原因。 3、简述杂交育种的工作程序。

4、简述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三、论述题(15分) 试述目前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可能途径。 第四部分植物生理学试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易化扩散 2.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3. P/O 4. 光周期诱导 5. 渗透调节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可分为哪三个步骤?具体能量转变如何? 2. 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其生理意义? 3.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4. 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三、论述题(15分) 试述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第五部分农业生态学试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食物链 2. 生态金字塔 3. 生态效益 4. 人工调控 5. 次级生产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包含哪些内容? 2.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3. 土壤作为一个自然体有哪些重要生态作用? 4. 简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三、论述题(15分)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第六部分土壤学试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土壤热容量 2. 养分的被动吸收 3.土壤缓效钾 4. 土壤结构体 5.土壤孔隙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简述土壤胶体的种类及其性质。 3.试述秸秆还田技术。 4.普通过磷酸钙有何特性?怎样合理施用? 三、论述题(15分) 论述我国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