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人分组标准

慢阻肺病人分组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根据COPD的临床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可被分为不同的组别。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慢阻肺患者分组标准,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GOLD 2019分组标准

根据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组织(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简称GOLD)的最新指南,慢阻肺患者的分组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下的结果。GOLD 2019分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症状分级

根据COPD评分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或临床阻塞性肺疾病问卷(COPD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简称CAPTURE)中患者的症状得分,将患者分为以下四个症状分级:

- 分级0:无症状或仅有非常轻微症状;

- 分级A:CAT评分<10或CAPTURE评分1-2;

- 分级B:CAT评分≥10或CAPTURE评分≥3。

B. 呼气过程受限程度(FEV1百分比预测值)

根据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简称FEV1)百分比预测值,将患者分为以下四个呼气过程受限程度:

- 分级0:FEV1≥50%预测值;

- 分级C:FEV1<50%预测值。

C. 总体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和患者死亡率风险,将患者分为以下四个总体风险评估:

- 低风险:分级A或B;

- 高风险:分级C或D。

D. 临床分组

根据症状分级和呼气过程受限程度,将患者分为以下四个临床分组:

- 分组A:低风险,低症状;

- 分组B:低风险,高症状;

- 分组C:高风险,低症状;

- 分组D:高风险,高症状。

2. 分组标准的参考内容

慢阻肺患者分组标准的参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症状评估量表

- COPD评分量表(CAT):包括8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分值范围是0-5分,总分范围是0-40分。较低的CAT评分表示较轻的症状。

- 临床阻塞性肺疾病问卷(CAPTURE):包括5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分值范围是0-5分,总分范围是0-25分。较低的CAPTURE评分表示较轻的症状。

B. 呼气过程受限程度评估

-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定:用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计算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较低的FEV1百分比预测值表

示呼气过程受限程度较高。

C. 总体风险评估参考内容

- 急性加重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急性加重史、过去一年

内加重次数以及最近加重的严重程度等。

- 患者死亡率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

因素。

D. 临床分组的相关参考内容

- 较低风险、低症状(分组A)的患者可以首选短效支气管扩

张剂作为治疗;

- 较低风险、高症状(分组B)的患者可以选择长效支气管扩

张剂、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等作为治疗;

- 高风险、低症状(分组C)的患者可以选择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舒利迭类固醇等作为治疗;

- 高风险、高症状(分组D)的患者可以综合评估行多种治疗

方法。

总之,慢阻肺患者的分组标准是根据症状、呼气过程受限程度和总体风险进行评估的,具体的参考内容包括症状评估量表、FEV1测定、总体风险评估以及临床分组的相关参考内容。这

些标准和参考内容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慢阻肺患者护理_查房

护理查房记录 科室:一科 时间:2015-06-17 地点:一科办公室 参加人员: 讨论性质:1.普通口 2.特殊口疑难口危重口 3.死亡口 查房对象: 1. 床号:3: _性别:男年龄:76岁住院号 2. 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2.肺心病3?心功能3级4.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组 主持者:职务:带教职称:主管护师 一、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护理情况: 1、简要病情: 患者因“反复咳嗽、咯痰、喘息2余年,再发加重伴心悸、双下肢浮肿1 月”于2015-6-9 9:43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收住我科。入院时生命体征T:36 C P96次/分R24次/分BP121/83mmHg SPO2:95。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亦觉喘息、气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近期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血压控制尚可。吸烟40余年,2-3支/天,已戒烟3 余年。患者自起病以来,饮食、睡眠稍差,小便量少( 600ml/d ),大便正常。 压疮评分19分,跌倒评分4分,导管评分0分。近2天24h入量:1600ml-1800ml (输液量:952ml),出量:1100ml-1200ml。 2、治疗原则: ①予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 2 升/分(22h/d),遥测心电监 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22h/d) o ②急查血气分析、血生化、心肌酶等,完善相关检查。 ③ .予“头抱甲肟”抗感染,“多索茶碱”平喘、“溴已新”祛痰、“谷红” 改善血供。控制液体量,呋塞米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利尿药应用后可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痰液黏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3、入院后辅助检查结果 ①2015/6/9 10:58:11 急诊血气相关参数分析:PH值:7.457、氧分压:96.9mmHg 二氧化碳分压39.8mmHg ②2015/6/10血化验结果示:超敏C反应蛋白:6.9mg/L (0-6)提示:感染。血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 1.慢性咳嗽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伴有排痰,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 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 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病人特别是重度病人或急性加重时可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病人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二、体征 早期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视诊有桶状胸,有些病人呼吸变浅、颏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病人可闻及湿啰音和(或)千啰音。 三、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症状评估可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问卷)评估。 2.肺功能评估可使用GOLD分级:慢阻肺病人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0.7,再根据FEV1下降程度进行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分级。 慢阻肺病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GOLD分级 3.急性加重风险评估上一年发生2次或以上急性加重或FEV1<50%预计值,均提示今后急 性加重的风险增加。

四、COPD病程分期 COPD的病程可以根据病人症状和体征变化分为:①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发热等症状。②稳定期:指病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较轻。 (五)COPD并发症 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定义及临床诊疗建议——基于2022年《柳叶刀》文件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定义及临床诊疗建议——基于2022年 《柳叶刀》文件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1]。截至2017年,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2],亦是2019年全球寿命损失的第八大原因[3],上述数据提示慢阻肺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广受关注。因此2022-09-05《柳叶刀》文件《消除慢阻肺之路》正式发布,从9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慢阻肺,(1)慢阻肺:一项全球健康危机;(2)慢阻肺:不仅是吸烟;(3)为什么要重新考虑慢阻肺的诊断标准;(4)诊断慢阻肺的建议;(5)有症状的慢阻肺患者的诊断;(6)慢阻肺的关键:急性加重;(7)慢阻肺的治疗如何才能更有效;(8)要实现慢阻肺的控制需要什么;(9)迈向消除慢阻肺[4]。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慢阻肺的各亚型分类尚无明确的推荐意见,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赖肺量计测定,这些局限可能无法为疾病表型差异巨大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治方案,从而难以实施精准治疗。此外,目前临床对慢阻肺患者的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缓解症状和减少急性发作,达不到控制疾病,更谈不上消除疾病。故本文重点对该文件中慢阻肺的分类、诊断标准及诊断建议、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和迈向消除慢阻肺5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解读,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并为广大慢阻肺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1 慢阻肺:不仅是吸烟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吸烟以外的危险因素也逐渐被证明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哮喘控制不良、环境二手烟、传染病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5]。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通过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发多种临床表现。提高对吸烟以外危险因素的认识,可为非吸烟所致新发慢阻肺患者的诊疗提供思路。因此《柳叶刀》文件系统地提出了慢阻肺的新分类(表1),其全面体现了慢阻肺病因的异质性,提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存在多种保护性干预靶点可进行慢阻肺预防,强调疾病分类有利于对高风险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要点汇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要 点 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慢阻肺诊治指南是临床防治诊治的重要指引,对规范诊治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定义及疾病负担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相关,遗传易感性、异常的炎症反应以及与肺异常发育等众多的宿主因素参与发病过程;严重的合并症可能影响疾病的表现和病死率。上述因素决定了慢阻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 (一)个体因素 1. 遗传因素: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 2.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 3. 肺生长发育:妊娠、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直接和间接暴露于有害因素时可以影响肺的生长,肺的生长发育不良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哮喘不仅可以和慢阻肺同时存在,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也参与慢阻肺的发病过程。 5. 低体重指数:低体重指数也与慢阻肺的发病有关,体重指数越低,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 (二)环境因素 1. 烟草: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 2. 燃料烟雾: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例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颗粒与多环有机化合物等。 3.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PM)和有害气体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专 家共识(最全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患者合并慢阻肺会使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心脏、肾脏等肺外器官并发症风险增加,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1]。为了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特制定慢阻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一、慢阻肺的定义、病生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一)慢阻肺的定义 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常见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吸入有毒气体或颗粒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慢阻肺特征之一的慢性气流受限是由小气道病变(如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导致,两者所起的相对作用因人而异[2]。(二)慢阻肺的病生理学特征 慢阻肺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气道和肺实质慢性炎症所致黏液分泌增多、气流受限和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以及全身不良反应。黏液分泌增多和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咳痰。小气道炎症、纤维化和管腔分泌物增加引起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降低。小气道阻塞后出现气体陷闭,可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过度充气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吸气量下降,引起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受限。过度充气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是引起活动后气短

的主要原因。随着疾病进展,气道阻塞、肺实质和肺血管床的破坏加重,使肺通气和换气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长期慢性缺氧可引起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内膜增生、纤维化和闭塞造成肺循环重构。慢阻肺后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发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不全[2,3]。 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肺部,亦产生全身不良效应。慢阻肺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抑郁、慢性贫血、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这些合并症均可影响围手术期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应进行评估和恰当治疗[2,3]。 (三)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1.诊断标准: 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和(或)慢阻肺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慢阻肺诊断。对于确诊或疑似慢阻肺的新患者,必须采集详细病史。确诊慢阻肺要求进行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0可确定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结合具有相应症状和有害刺激物质暴露史可诊断慢阻肺[2]。 2.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 评估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检查应在给予至少一种足量的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后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变异性(表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附件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慢阻肺的现状 (一)患病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9。9%. (二)疾病负担.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居前列。 (三)慢阻肺诊治情况。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由于慢阻肺症状隐匿,患者常于呼吸

道症状逐渐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到疾病的中晚期。对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患者,医疗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我国还存在慢阻肺漏诊、误诊、治疗不规范现象. 二、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慢阻肺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作用。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由于慢阻肺首诊大多在基层医院,所以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负有重要使命。主要包括慢阻肺预防、高危及疑似患者的识别、患者教育、稳定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为保证慢阻肺诊疗工作质量,应将疑似患者及时转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及早明确诊断,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 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总2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附件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 及服务流程图 一、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

【重磅发布】GOLD2023大幅修订,重新定义慢阻肺,分组改为ABE,一文速览更新集萃

【重磅发布】GOLD2023大幅修订,重新定义慢阻肺,分组改 为ABE,一文速览更新集萃 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官方网站于近期发布了2023 年最新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全球策略(GOLD 2023),最新版在GOLD2022的基础上,有重要修订,现将更新的修订内容进行概述整理。 GOLD 2023修订要点 1.COPD的拟议分类法(病原类型) 传统上,慢性阻塞性肺病被理解为由吸烟引起的单一 '疾病'。因此,大多数努力都致力于研究COPD的一个主要原因(吸烟)的病理机制。未能扩大视野,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可能导致其最终临床表现的异质性过程。总得来说,重要的是扩大COPD的分类法,包括非吸烟的COPD类型,以便为这些不同类型的COPD或etiotypes设计和进行具体研究。此次策略结合了最近独立开发的两个分类学建议。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在这些其他类型的COPD中探索当前和未来治疗方法的必要性。 建议的慢阻肺分类(病因型) 2.CT在稳定期COPD中的应用 策略提出,推荐对于持续恶化的、症状与肺功能提示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的,FEV1 低于45% 且伴有过度充气的,或对于符合肺癌筛查标准的 COPD 患者,应考虑行胸部CT。 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当前和拟议的外科和支气管镜干预措施概述 COPD与气道和肺实质的结构变化有关,这为手术和支气管镜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GOLD2023扩充了慢阻肺介入和外科手术的

内容,尤其对介入手术内容进行了细化叙述,包括: (1)肺气肿的外科治疗: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手术(LVRS);肺移植。 (2)慢阻肺支气管镜介入术:支气管镜介入减少严重肺气肿的过度充气;支气管内单向活瓣;气道旁路支架;封堵术;热蒸汽消融术;弹簧圈肺减容;肺移植前、后LVRS或ELVR序贯治疗;气道病变为主的治疗;过度动态气道塌陷(EDAC);液氮定量冷冻治疗;靶向肺去神经消融术。 慢阻肺患者的外科手术和支气管镜介入术概览 4.支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降低COPD死亡率的证据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在2019年造成323万人死亡。我们仍在了解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死亡的机制。在RCT中证明治疗方式对死亡率的益处在RCTs中证明治疗方法对死亡率的益处一直很困难,需要大量的人群和/或长期的随访时间和/或高度选择的人群。在随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群和/或长时间的随访,和/或高度选择具有较高但可预防的死亡风险的人群。此外,由于事件的数量较少,使得在大多数试验中难以分析特定疾病的死亡率(如呼吸系统或心脑血管)。策略中概述了有证据表明对降低COPD患者死亡率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证据。 5.增加了关于选择吸入器装置的部分,适当选择吸入装置的基本原则 大多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都是吸入剂型。因此,适当使用吸入装置对于优化吸入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至关重要。新版总结了应该考虑的主要原则,以指导对特定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吸入装置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吸入装置的基本原则 6.增加了一个关于诊断和评估的新表格

全球指导性文件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 2024更新要点解读

全球指导性文件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 2024更新要点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全球指导性文件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于世界慢阻肺日如期更新,GOLD 20241对文章结构和内容均有新的修订。 形式上,GOLD 2024共分为六章,原第三章(预防和维持治疗的支持证据)和第四章(稳定期慢阻肺的管理)合并为第三章(慢阻肺预防与管理)以减少重复内容。本次修订共新增文献148篇,更新要点共10条。GOLD 2024内容更新要点 (1)拓展保留比值肺功能受损(PRISm)的相关内容; (2)增加肺过度充气部分; (3)肺活量测定部分增加关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肺功能检查的进一步说明; (4)增加在目标人群中筛查慢阻肺的部分,包括利用肺活量测定筛查和其它异常影像中进行慢阻肺筛查; (5)慢阻肺初始评估部分,新增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评估; (6)增加肺间质异常部分; (7)修订戒烟部分; (8)慢阻肺患者疫苗接种建议已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现行指导意见进行更新; (9)拓展吸入性治疗的管理,包括患者正确 (10) 使用递送装置的能力及吸入装置的选择;新增戒烟药物疗法部分。

第一章慢阻肺的定义和概述 继GOLD 2023更新后,慢阻肺的定义未再发生变化,但对新术语保留比值肺功能受损(PRISm)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同时病理生理学部分增加肺过度充气相关内容。 (1)拓展保留比值肺功能受损(PRISm)的相关内容 GOLD 2023中首次提出“PRISm”新术语,患者表现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 ≥0.7但FEV1 和/或FVC < 80%预计值。GOLD 2024指出,PRISm与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全因或心血管相关病死率、住院风险、发生气流受限增加相关。另外,由于PRISm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表型,经过随访可恢复正常,也可发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约20%到30%的PRISm患者会转变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为基线FEV1%、FEV1/FVC偏低,高龄,当前吸烟,女性以及肺功能复查中更长的用力呼气时间。 今年ERS上发布一篇关于中国慢阻肺早期流行病学患病率及患者临床特征的摘要,对中国50991位≥20岁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PRISm 期年龄调整患病率可达4.81%2。因此,PRISm期在中国并不少见,本次相关内容拓展,为临床全面了解慢阻肺及早诊早治提供更多参考。(2)病理生理学增加肺过度充气 肺过度充气指肺内的气体容积与正常值相比在自然呼气末增加。肺过度充气可导致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受损、住院次数增加、呼吸衰竭和死亡率增加。

2019-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doc

附件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 及服务流程图 一、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明确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等。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流程。 初诊患者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附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慢阻肺的现状(一)患病率。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9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 9.9%。 (二)疾病负担。 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居前列。 (三)慢阻肺诊治情况。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由于慢阻肺症状隐匿,患者常于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到疾病的中晚期。 对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患者,医疗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佳。 1 / 20

目前,我国还存在慢阻肺漏诊、误诊、治疗不规范现象。 二、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一)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慢阻肺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作用。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慢阻肺首诊大多在基层医院,所以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负有重要使命。 主要包括慢阻肺预防、高危及疑似患者的识别、患者教育、稳定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 为保证慢阻肺诊疗工作质量,应将疑似患者及时转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及早明确诊断,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2.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医院主要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诊和管理慢阻肺患者,开展双向转诊,与三级医院专家研究鉴别诊断、制定疑难病例的诊治方案。 主要包括慢阻肺确诊、患者综合评估分组、戒烟干预、制定稳定期分级治疗方案。 如果二级医院具备相应的诊断设施和技术,可以独立进行慢阻肺的诊疗工作,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

20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全文)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加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并导致早期死亡的关键,但当前临床医师对AECOPD风险重视尚不足,忽视对AECOPD风险进行评估,在预防与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规范。为提升临床对AECOPD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领域的专家们共同编写了本共识,并根据最新研究证据,围绕AECOPD 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急性加重事件识别与动态监测、高风险患者特征及预防和管理核心策略等,提出了六大推荐意见,希望优化对AECOPD高风险患者的临床实践。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高风险; 识别; 动态监测; 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由于患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其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1-2]。根据我国最新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7%,约有1亿例慢阻肺患者[3]。慢阻肺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慢阻肺患者疾病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生活质量、疾病进展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加速慢阻肺早期死亡的关键因素[2,4]。准确识别AECOPD的重要意义包括:(1)及时

发现AECOPD高风险人群;(2)为患者准确分组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可以合理选择降低未来AECOPD风险的稳定期维持药物治疗;(3)有助于AECOPD早期干预;(4)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准确识别AECOPD是临床上慢阻肺管理关键问题。然而,AECOPD 涉及多维异质性,包括触发因素、严重程度、患者感知、对疾病的态度、医疗资源可及性等;再加上我国目前医疗信息管理“可溯源性”不充分,导致AECOPD识别存在明显不足[5],而未报告(未识别)AECOPD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存在与报告的AECOPD类似的不良影响。目前而言,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AECOPD风险重视尚不足,急性加重风险评估意识薄弱,急性加重事件存在大量漏诊、漏报,急性加重的预防及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因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专家共同编写了本共识,期望可以提高一线基层医务人员对AECOPD的重视,以及识别和评估能力,为实现降低AECOPD为导向的个体化预防与管理策略提供支持。 1 AECOPD 的管理现状 1.1 AECOPD流行病学与危害 文献报道我国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年会发生0.5~3.5次急性加重[6]。首次发生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后,急性加重将越来越频繁,即使仅发生一次中度急性加重事件,未来急性加重风险也会增加70%[7]。这不仅会导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合并症增多、生存期缩短,而且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慢阻肺患者25%肺功能下降可归因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SO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 社区管理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 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如果具有以下任何一项疑似症状或危险因素,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需为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以下简称肺功能检查)。 (1) 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症状; (2) 有吸烟史; (3) 有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 2. 对第一次发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70%可初步诊断慢阻肺。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由专科医帅制定治疗和十预方案。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纳入社区慢病管理。 3.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包括戒烟在内的生活方式指导。 高危人群包括: (1) 具有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或5年以上慢性咳嗽史或慢性支气管炎者。 (2) 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 (3) 长期职业性暴露于烟雾、拥挤、潮湿及通风不良环境中者。 (4) 出生时为低体质量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 (5) 儿童时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者。 (6) 有COPDSC族史者。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慢阻肺患者,应立即按以下内容和流程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慢阻肺综合评估,并在每次随访中重新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参考附件《慢阻肺患者随访记录表》。 1. 病史米集。 (1) 现病史: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气短等的出现时间、程度。1 年内慢阻肺急性加重史、1年内因急性加重住院史。 (2) 个人史: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暴露史,生物燃料接触史,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史。 (3) 既往史:了解有无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病史。 (4) 家族史:询问有无慢阻肺、哮喘等家族史。 (5) 社会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2. 体格检查。 (1)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