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DOC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解析】C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答案】 C

2.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A.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承认土地私有

C.井田制的瓦解

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解析】从春秋时期改革变法的趋势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B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解析】本题要明确社会制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措施是建立封建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4.北魏统治者实施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土地贫富不均的问题

B.为受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C.获得维护封建国家政权必要的财政来源

D.为证实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明取得的成果

【解析】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这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当时北魏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答案】 C

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改革过程中,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并没有改变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状态。

【答案】 A

6.属于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是()

①改革自身的问题使其陷入困境②对外无休止的战争消耗了经济力量③赋税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灾难

④导致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阿里改革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因此排除④。

【答案】 A

7.下列表述不符合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状况的是()

A.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的状况,又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

B.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D.耕地不足现象得以解决

【解析】农奴制改革后,地主占据大部分优质土地,随着农村人口迅速增加,耕地不足现象日益严重。

【答案】 D

8.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农民反幕府斗争兴起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原因的认识与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而A、B、D三项都是具体原因或外因。

【答案】 C

9.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解析】题干要求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后的主要贡献。洋务运动是由封建统治者发起的,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局限性。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治运动,康、梁等人是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洋务运动所没有达到的高度,B、C两项在洋务运动中就已经提出,D项在辛亥革命中才被提出。

【答案】 A

10.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解析】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维新志士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使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维新派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很大,它所开创的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是留给后人的最可贵的精神遗产。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计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实施这一措施的前提条件。

(3)请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材料)

(4)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难度不大。从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等,即可判断出是“均田制”。第(2)问通过教材知识,可以知道,政府是将无主荒地和政府所控制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并未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第(3)问主要从材料中归纳,需要注意的是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能漏掉要点。第(4)问通过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要注意从国家和农民两个角度思考。

【答案】

(1)均田令。

(2)政府掌握、支配大批无主荒地。

(3)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或年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植一定数量的桑。露田不得买卖。政府官员就近授给一份公田,离职移交给继任者,不得买卖。

(4)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民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材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以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为了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御,北宋大大扩充军队。

材料三欧阳修曾经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

(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答案】

(1)“三冗”原因: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北宋“恩荫”制度实行,受到“恩荫”的对象过滥。这使官员数量增加,形成“冗官”。为了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御,北宋大大扩充军队,同时北宋还采取“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以稳定社会秩序。宋代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二积”原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2)关键问题: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指导思想: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

具体措施: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精简军队,缩减编制等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也节省了国家的开支。

(3)成效: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失败原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13.(2015·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所同意的观点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2)①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②(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近代化一环:提倡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民主思想。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

(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DOC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解析】C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答案】 C 2.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A.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承认土地私有 C.井田制的瓦解 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解析】从春秋时期改革变法的趋势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B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解析】本题要明确社会制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措施是建立封建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4.北魏统治者实施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土地贫富不均的问题 B.为受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C.获得维护封建国家政权必要的财政来源 D.为证实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明取得的成果 【解析】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这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当时北魏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答案】 C 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改革过程中,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并没有改变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状态。 【答案】 A 6.属于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是() ①改革自身的问题使其陷入困境②对外无休止的战争消耗了经济力量③赋税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灾难 ④导致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由此可见,分封制()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C.注重构建森严的血缘等级 D.树立了周王的至尊权威 解析:根据题干中“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可以看出,分封制的推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可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血缘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周王的权威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2.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如“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 A.使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控 B.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 D.具备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 解析:据材料中的“‘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可知是为了保证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握,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不是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有效控制地方的作用,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排除C项;秦朝通过对中央机构的分权,使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3.钱穆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钱穆认为郡县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2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 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 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 【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B 2.公元前8世纪以来,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 【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他们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雅典人的经商活动主要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当时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答案】 B 4.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实行僭主政治 B.实行寡头政治 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实行温和的改革 【解析】当时雅典各阶层均不主张实行僭主政治,A项首先排除,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答案】 D 5.下列对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②“海岸派”③“山地派”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公元前8世纪雅典公民的分化及三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平原派”代表氏族贵族利益,主张维持现状,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而由工商业奴隶主组成的“海岸派”和由下层平民组成的“山地派”,尽管内部阶级利益不同,政治主张相异,但二者都反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反对贵族特权,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 B 6.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原因是() A.他同情下层平民 B.他顺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潮流 C.他个人的主观努力与雄才大略 D.他率军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梭伦在当时雅典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树立起振兴城邦的理想,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A、C、D三项都是片面原因,主要原因是B项。 【答案】 B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二)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孙膑兵法》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亦载:“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当时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社会根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而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 2.《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 解析:选A。注意题目中的“管子”这一关键信息,材料反映了管仲改革提高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3.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解析:选A。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是以保护封建土地制度来反对土地国有制的革命,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军功是发展经济和壮大军事实力的措施,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属于管理地方的措施,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4.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2021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九) 戊戌变法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15分)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7分)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维新派要求、科举制存在弊端、社会需要方面归纳。第(2)问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方面辩证思考即可。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且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况以君权积久如许之势力,苟得贤君相,因而用之,风行雷厉,以治百事,必有事半而功倍者。……先生之议,谓当以君主之法,行民权之意。 ——《南海康先生传》 (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6分)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

《高中新课标学案与测评》 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专题一梭伦改革 一雅典往何处去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 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 4.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5.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贵族和平民 6.对早期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期制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7.雅典贵族剥削平民的方式有 ①高利贷②债务奴隶制③直接处死④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下列关于雅典的“六一汉”的状况,表述准确的是①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②失去了人身自由③依然保留着平民的政治权利④不仅自己而且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9.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与此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 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梭伦改革C萨拉米危机D.基伦暴动 10.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将第I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 涂抹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 48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 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恢复议制度

答案:A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改革 答案:A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答案:A

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答案:A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答案:D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 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C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 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期末测试

选修一模块测试题 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是() ①“平原派”②“山地派”③“海岸派”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人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6、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Α、攻打南朝B、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C、与汉族通婚 D、进一步实行改革 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②推行均田制③易服装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9、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 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1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3、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14、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 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D、先定论 16、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战争开始于() A、1811 B、1812 C、1820 D、1805 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废除了包税人的土地权 B、打击了宗教长老势力 C、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C、确立了土地么有制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有哪些相同点() ①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②废除包税制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训练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班级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2.公元前7世纪,雅典农民埃斯庇罗斯不可能 A.参加公民大会 B.因欠债沦为奴隶 C.入选长老会议 D.参加反抗贵族的暴动 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 5.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斯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6.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文中的“他们”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外邦人 D.奴隶 8.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9.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10.“解负令”的颁布使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雅典非债务奴隶主要来源于A.国内平民 B.破产的“六一汉” C.破产的农民 D.奴隶市场和海外掠夺 11.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测试题

平顶山试验中学2011—2012学年其次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冲突非常尖锐,主要表现在 A、平民与贵族的冲突 B、奴隶主与奴隶的冲突 C、奴隶主与平民的冲突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冲突 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激励工商业发展 3、梭伦改革后事实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会议” C.首席执政官 D.公民陪审法庭 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允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同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 C、平民民主政治 D、奴隶主民主政治 6、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歼灭奴隶制残余 7、《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 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非常关切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起先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8、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确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嘉奖军功、按功受爵 C、重农抑商、嘉奖耕织 D、废分封,行县制 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全部 D、嘉奖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10、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贵族保守势力 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农夫阶级 1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2、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 ...的是 A、创建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变更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沟通融合创建了有利的条件 13、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同步习题:2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北京模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井田制瓦解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③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④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衰微,分封制走向崩溃,故③明显不正确。 【答案】 B 2.(2015·台州高二检测)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 A.秦穆公与秦始皇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 C.秦孝公与秦始皇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 【解析】秦孝公重用商鞅,使其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使其走投无路,兵败被杀。 【答案】 D 3.(2015·青岛高二检测)下列四位同学关于下图的看法错误的是() A.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 B.扩大了农业垦荒的规模 C.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D.直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解析】A、B、C符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的作用和影响,D错在“直接确立”,直接确立土地私有制的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起到的是间接推动作用。 【答案】 D 4.(2015·汕头模拟)下列关于下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 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 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答案】 D 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各诸侯国势力扩张,建立霸权,故B项错误;当时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但并未彻底瓦解,故C项错误。 2.(2021·黑吉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 A.奖赏开国功臣 B.拱卫王室统治 C.防止外族入侵 D.团结同姓诸侯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离为守臣扞(捍)城”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分散开来的诸侯就是守卫疆土的臣子、朝廷的捍卫者,故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奖赏功臣的信息,且分封功臣并非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防止外族入侵也是为了拱卫王室,排除C项;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虽以同姓居多,但也有异姓的诸侯,且团结同姓诸侯不是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模块测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综合模块测试 1.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 2.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只是部分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至于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仍旧很高,民主对底层人民来说依旧遥不可及。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进入到了权力中心B.民主政治需进一步完善 C.仍属于贵族政治D.国王统而不治 4.南宋学者陈傅良说:“自国初以行举,诱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以此得人。”这反映出,宋代”() A.官员的政治素养高B.科举制冲击了门第观念 C.官员选拔标准宽松D.科举选拔官员公平公正 5.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对罗马法的“世界征服”是至关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据此推断,《法国民法典》() ①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①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6.成文法的出现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下列关于古代成文法叙述正确的是()A.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共和国晚期的《十二铜表法》 B.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始于战国时期的子产铸刑书 C.古希腊克里特岛早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出现成文法

【金版学案】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1)

【金版学案】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四)岳麓版选修1 (测试时刻:60分钟评判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与其等农人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人”,与上述材料有关的事件是( ) A.中国戊戌变法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这是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熟悉到农奴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时发布的言论。 答案:C 2.“……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人”。这一转变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阻碍是( )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进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那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此题要紧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农人无条件地取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再也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这为俄国资本主义进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答案:B 3.穆罕默德·阿里熟悉到,应向西方寻觅进展的金钥匙。以下改革方法中,最能表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大力推行改良工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材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进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高作并开办报纸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明白得。依照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其改革方法中,最能表现这一思想的是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材和资金。 答案:B 4.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的近代化作出的最重要的奉献是( ) 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成立近代工业 B.改革后成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 C.改革中大力进展军事工业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二)岳麓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图二商鞅舌战图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材料四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5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4分) (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6分)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3)问要依据材料作答。 【答案】(1)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2)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孝文帝迁都和汉化政策。 (3)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秦国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公元前227年,南郡郡守腾通告各县、道:“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这反映出秦国( ) A.国家统一推动法律实践 B.郡县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法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D.以法为教的历史必要性 2、西周时期产生了“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天”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重视教化作用,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这表明,西周时( ) A.确立了重德仁政的立法传统 B.神权法色彩日渐浓厚 C.儒家思想开始影响立法司法 D.继承了前代立法经验 3、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争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B.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

C.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 D.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 4、唐律规定:徒刑以上的案件审结后,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如不服判决的,可以提出要求,由原审判机关重审。若仍不能改判的,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但一般不得越级。唐朝的上诉规定( ) A.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B.从制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完善 C.成为唐朝盛世出现的核心因素 D.说明皇帝处理了很多的错案 5、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 A.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B.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C.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D.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6、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7、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对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是 A、促使土地国有制转向私有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确立了封建制度 2、春秋时期,管仲改革和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3、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 D、奖励耕织 4、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6、重农抑商的经济指导思想形成于 A、秦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两汉时期 7、〔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 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开展的要求 9、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李悝 C、商鞅 D、王安石 10、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成认土地私有 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顶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 A、加速井田制瓦解 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D、促进了社会经济开展 1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确实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期末综合复习练习试卷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期末综合复习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计60分) 1、雅典梭伦改革措施中,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的是()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②规定公民的儿子必须学会一种手艺③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④国家政权机构民主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雅典的民主改革中,最能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的措施() A.“贝壳放逐法” B.限制战神山议事会的职权 C.取消财产资格的限制 D.选举采取抽签方式 3、春秋时期,管仲改革和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 B.管仲改革—齐国C.魏文侯变法—魏国 D.吴起变法—楚国 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根本标志是() ①宗法分封制崩溃②封建生产关系确立③井田制瓦解④集权政治形成 A.①②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能够证明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的史实() ①公元前312年打败楚国②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打败前秦③公元前340年左右打败魏国④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7、体现商鞅变法的根本任务是措施是() A.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B. 废井田,开阡陌 C. 统一度量衡 D. 加强思想控制 8、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 A.均田制B.俸禄制C.三长制D.迁都洛阳 10、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11、导致北宋中期“三冗两积”局面的主要因素() A.科举考试使官员数量激增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 C.“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所致 D.辽、西夏等长期侵扰 1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 13、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B.增强军队战斗力C.改革官制和选拔适用人才 D.惩治腐败 14、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③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 路④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⑤促使宗教宽容理念形成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剑桥古代史》对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 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特产,因此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海外贸易发达。 【答案】 B 2.“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表明梭伦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限制谷物出口 C.划分财产等级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信息“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可知梭伦采取的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答案】 A 3.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查雅典公民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梭伦改革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占有的财产不同,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 【答案】 A 4.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促进了政治制度转变的有()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③废分封,行县制④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政治制度”。①属于经济措施,没有促进政治制度的转变,排除;④是商鞅为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而实行的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转变,排除。 【答案】 C 5.《汉书·食货志》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作者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对商鞅变法给予肯定 B.认为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于商鞅变法 C.正确地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影响 D.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要根据材料来分析。从《汉书》作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分析的角度出发。 【答案】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