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授课教案

学年学期: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

称:

食品微生物学

主讲教

师:

蔡柏岩、张岚

授课对

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基本内容备注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文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

共性,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本

章教学使学生能够辨证的认识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激发

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4 学时(二次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提供,复习和思考题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概念,共性,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Ⅰ.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1. 概念

1.1 微生物

1.2 微生物学

(讲清概念的同时,阐述概念的发展)

内容

任务

(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引出微生物学的根本任务,并结合自己的科研进行讲解)Ⅱ.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

1. 二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3. 四界系统通过列举事实,如非典,鼠疫,艾滋病,疯牛病,抗生素的使用,我们使用的日常用品,食品,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各种微生物制品等,引出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你死我

活” 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和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性,引出微生物的概念,类群,共性等问题。

阐述界级演化,二界说,三界说,四界说,五界说,六界说,三原界说,启发学生总结出:(1 )除早已确立的动物界和植物界之外,其余各界都是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后才出现和发展的(2 )

第1 教学周(第1 次

课)

第页

启发学生思考为 什么将这个时期 从 1676 年划

启发学生思考 “历 史悠久 ”应从哪几 个方面证

通过讲历史事件

为列文虎克对微 生物初步认识 (分 析)

注重引导学生学

习巴斯德和柯赫 是怎样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 激发 学生学习本门

课 的兴趣。 在学生总结的基 础上教师进行总 结

从名人论述讲起

小结本章内容

举一些应用方面的

例子与历史事件增

加授课的趣味性第2 教学周(第3 次课)第页

第2 教学周(第3-4 次课) 第页

第3 教学周(第5 次课)第页

第3教学周(第6次课)第页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

体,支原体,蛭弧菌的基本知识,明确这些原核微生物的 分类地位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这些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放线菌

Ⅰ. 概念

Ⅱ. 放线菌的重要性 Ⅲ. 放线菌的分布 Ⅳ. 形态构造

Ⅴ. 菌落特征 Ⅵ. 放线菌的繁殖

第三部分 其他原核微生物

Ⅰ . 立克次氏体

Ⅱ. 支原体 Ⅲ. 衣原体 Ⅳ. 蛭弧菌

三类菌丝 “小,干, 密,色 ” 强调现代分类地 位和美国学者立 克次氏的贡献 强调大小

强调不能在人工 培养基上生长的 原因

讲解细胞膜特征 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样的特征会造 成什么样的后 果?

形态特征: 小,膜 特殊,培养特征 强调我国学者汤 飞凡的贡献

4

教学周(第

7

次课) 第页

第教学周(第次课)第页

第二部分 酵母菌

概念

单细胞蛋白

讲解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酵母作为单细胞蛋白的优点,并指出核

酸含量为什么不能过高的机理,最后举例)

强调典型的真核 细胞细胞壁与细 菌,霉菌进行比 较,并指出制备原 生质体三大类菌 所用的酶

第 4 教学周(第 8 次课) 第页

在讲解概念的基 础上,提出为什么 将其称为 “第一

种 家养微生物 ”,讲 解酵母菌与人类 的关系

1. 形态和构造

2. 繁殖方式

3. 菌落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病毒学的发展简史及病毒的 概

念和主要特征,掌握真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结构及 病毒的繁殖过程。

教学重点:病毒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 教学难点:病毒的核酸和病毒的繁殖过程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四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三)非细胞结构

绪论

Ⅰ. 病毒的发现

(从现象的描述,推测 --- 工具的发明,植物病毒 --- 动物病毒 ---瘤病毒

---细菌病毒 --- 化学组成)

Ⅱ. 概念

Ⅲ.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部分 病毒

Ⅰ . 病毒

1. 形态

2. 病毒的化学组成 A. 核酸

类型

功能

B. 蛋白质

重点讲述贝哲林 克,方斯等人的实 验 启发学生科学家 是如何发现问题 和通过实验解决 问题的, 从小,简 单,专性寄生等进 行讲解

先概括再分别讲 明 在讲 RNA 病毒 时,阐明正负链的 概念特征

无感染性核酸和 非感染性核酸的 概念,重点讲述其 功

第 教学周 / 第 节(第 次课) 第页

3. 病毒的结构

4. 病毒的繁殖 A . 吸附 B . 侵入 C . 脱壳 D . 生物合成

E . 装配

F . 释放

首先讲明病毒粒 子的概念,并指出 为 什 么 称 为 “粒 子” 结构和构型主要 通过图示进行讲 解 用

SARS 冠状病 毒图对病毒结构, 组成进行总结

强调专性寄生需 要适当的宿主, 并 介绍不同病毒所 需的各种宿主, 然 后概述繁殖过程

分别介绍 phage , 动,植物病毒的侵 入过程

介绍早期转录, 次 早期和晚期转录, 并启发学生思考 各期合成的蛋白 质应有哪些作用

介绍各类病毒的 释放过程

5

教学周(第

9

次课) 第页

第5教学周(第9次课)第页

第5 教学周(第10 次课)第页

第5教学周(第10次课)第页

第6 教学周(第11 次课)第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