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特征

信用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有:第一,客观存在性。信用风险是由于受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使企业有遭受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不确定性。信用风险是由于受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使企业有遭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征,不可能从总体上完全认识和把握其变化规律。第三,相关性。在企业交易活动中,交易一方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另一方的信用风险,而另一方的信用风险又可能导致第三方的信用风险,最终形成一个“信用风险链”,这就是信用风险的相关性。第四,双重性。尽管在研究企业信用风险时,更多地强调它的负偏离——即损失的可能性,但在经济生活中正偏离的存在——即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也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正是这种与风险伴随的收益激励着人们勇于去承担风险,富于竞争和创新精神,获取风险收益,这就是风险的双重性。第五,隐蔽性。企业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安排新的负债得到缓解,如“借新债还旧债”,使信用关系暂时得以维持。这样就使企业信用风险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显现出来。第六,可控性。虽然信用风险有以上特征,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构建了各种风险机制和管理措施,来控制和防范各种信用风险的发生。

(三)信用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信用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从企业内部、银行以及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来分析。

从企业内部看:对企业而言,遵守信用所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简单行为,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在市场中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市场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凭借这张“名片”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远的发展。信用缺失高首先冲击的就是企业的资金运行。其次,如果企业对内外部能讲诚信,那么将有助于凝聚力加强,众志成城,战无不胜。企业如果对外信口开河,失信行为严重,就会失去合作伙伴和银行的信任,破坏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从银行方面来看:当信用严重缺失时,与银行有借贷关系的企业会出现违约

行为,银行的不良债务将大量涌现,效益也将不断下降,这也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信用对它来说是生存的根本。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是公众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银行必须对其债权人承担和履行绝对的责任以维持自己的信用和社会稳定,这是重中之重。大量的不良贷款将导致亏损,效益降低,银行的信用中介身份将受到质疑,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最后造成了企业的融资缺口,制约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从对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来看:信用缺失将导致企业与银行之间互相不信任,充斥着怀疑的心态,一旦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就会迫使企业,银行甚至整个市场排斥信用,拒绝信用。银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将更加谨慎的发放贷款,也许对信用工具的使用会更加谨慎,对客户开户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信用工具时,要求客户提高保证金比例。当整个市场出现信用缺失,信用危机将在所难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会变高,损失将是重大的。

(四)我国企业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客户拖欠账款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管理造成的,但总体上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再加上我国的资信业尚不发达,资信的评估、查询、公示等尚未建成一个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从而使企业无法真实、全面、准确地获取客户的完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状况、盈亏状况、法人资信状况等信息资料。(2)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其次,内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企业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重视度不够

当前,我国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讨债务,就是应收账款管理,其实,追账只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而应收账款管理也只是企业信用管理的一个环节,应收账款管理并不等同于企业的信用管理。另外,对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不够,例如目前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业绩增长。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许多企业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通过赊销刺激销售的快速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逐步恶化,应收账款急速上升,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呆账、坏账上升,企业利润下降。此时若在企业扩张期,将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投入力度增大,企业可能背上高额负债,从而引发极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事实上,许多企业销售部门为了应付公司的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或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最终却偏离了企业盈利和合理的净现金流量这些企业最主要的财务目标。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之间不断博弈和均衡,以求二者的协调和一致,确保企业获取高质量收益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承担的。但实际工作中这两部门由于在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使它们都不能很好地承担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所以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在某些管理方面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现象。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销售和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单独由财务部或销售部负责信用管理,最后只能导致忽视或只强调财务或销售一方面,很难两全兼顾。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表明:成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增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不失为当前解决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企业不能适应以信用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着缺陷。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是诱发企业风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一整套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缺乏对国际国内客户风险防范的科学合理、系统的研究与评估。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7%的公司没有风险防范管理部门,31% 的公司没有具体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全面进行信用管理的仅占6%。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因合约不能履行或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在经营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导致企业不能正常开展交易,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目标滞后

管理目标滞后主要表现为:第一,在经营管理目标上。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发展上片面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而忽视现实工作中应收账款不断增加,销售费用不断上升,呆账坏账比例不断扩大的严重问题,使其既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点目标,甚至还会出现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第二,在信用管理目标上。我国目前许多企业在解决应收账款拖欠问题上大多采取“事后控制”的策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追账上,而忽视事前的调查分析和事中的跟踪与管理,致使管理目标严重错位。

(五)企业的诚信环境不够优化

诚信是我国企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积极应对和有效防范风险的有力武器。因此,积极营造诚信的投资环境,对于企业积极防范风险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我国企业诚信环境不够优化,必然导致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剧,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当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不讲诚信的企业就会受到惩罚。但当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受损害的就只有讲诚信的少数企业,在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的状况下,诚信的选择性表现得就更加强烈,因为诚信环境不够优化表明完全讲诚信的企业不多。目前,

我国企业的诚信环境不够优化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一方面有的债务人违背诚信原则,违约赖账。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对违反诚信经营的做法采取容忍态度,不少企业即便自己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但对于其他企业的不诚信经营行为,却没有加以制止。

三、改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切实增强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意识

由于转变思想意识不够,引起企业管理经营者的重视不够,对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力度不够。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防范、控制、处置与转移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切实搞好了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企业潜在风险,才能使企业以最少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切实增强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意识,着力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使命感、紧迫感,从大局上给予全面的组织与协调,从资源上给予人、财、物的充分支持,并且要不断发挥领导的带头与号召作用,努力强化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自觉性、坚定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潜在风险。

(二)建立与完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1.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传统上,与企业信用有关的应收账款分别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在职责方面既有重叠也有空挡,在管理上也难以协调。随着企业信用风险的加剧和规模的扩大,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它需要具有财务、营销、信贷、法律等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专门人才来组成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全面负责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和作业规范,并与企业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信息技术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共同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在具体的操作上,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应由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进

行管理。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的建立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通过设置一个独立于企业销售、财务部门的内部信用管理部门,通过专业人士对信用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

2.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企业信用的管理政策、客户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信用风险控制原则和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账款追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而按照流程化管理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原理,信用部门除应建立严谨的、科学的内部工作流程之外,还应从事前、事中、事后实施不同的信用控制策略。

首先,事前控制——做好客户资信调查及评级工作。在确定授信和交易达成之前,信用部门应充分收集与客户信用相关信息并作出合理的风险评估。为此,各企业可根据特点,借鉴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的经验,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客户偿债能力、偿债意愿、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交易能力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评级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要保证评级体系本身的合理性、评级分析与判断的可靠性以及评级工作的客观性,根据这些信息,信息部门对客户进行评估并采取经常性的管理和维护等措施。

其次,事中控制——审批授信标准及发货控制。在信用执行阶段,应建立如下控制点:(1)建立企业审批授信流程、各部门职责和权限,以防止个别部门或人员借管理上的控制薄弱环节谋私利,对特殊情况或客户实行高层领导特批制。(2)对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不局限于签单等单项指标,同时应将应收账款、销售费用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以便在销售前即减少应收账款风险。(3)在发货时对没有收到的货款延长发票开具时间,开票按实际收款金额开具发票。特别是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业务必须实施此项控制。

再次,事后控制——应收账款资金回笼监控。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为提高应收账款质量而作出的努力,除了做好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外,应收账款形成后还应做好下列工作:(1)从人员上,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应收账款专员,建立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进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惩激励机制,从人员上做好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2)从工作方法上,建立一套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如编写应收账款催收技巧手册并对收款专员进行培训;定期的账龄分析;定期与客户对账等方法,确保双方账面无误并动摇客户拖账的信心。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信用经济,需要一套完备的信用体系、信用制度加以保障。我国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中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在《刑法》中还有对欺诈等不讲信用的犯罪行为的惩罚规定,但这些并没有阻止失信行为的蔓延,这充分说明造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紊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法律惩罚不足。为有效整顿社会信用,必须改变单纯依靠法律惩罚的办法,而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1.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宏观对策

由于我国尚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受发展阶段所限,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都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在借鉴各国建立国家信用体系的经验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发展的初期通过制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引导建立行业协会等措施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的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初步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能自行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当前,应积极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信用资料数据库和实现信用资料的开放,并对信用资料的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通过立法的形式作出明确界定。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体系,如颁布《信用法》、《公平交易法》等,并对一些过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信用制度建设的法规特别是保护部门利益的规章要及时予以废止或修订。三是理顺监管体制,重建社会信用体系,确保向公众提供风险信息的中介服务机构能够健康发展,为社会信用的确立奠定基础。

2.促进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加快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也应蓬勃发展,与之呼应。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很容易地被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通过征信公司等信用服务机构得到,失信企业同其他企业开展业务的机会将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惩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信用的范围与功能在不断扩

大,在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客观需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加快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以社会惩罚作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使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信用融资和更多的交易机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我国信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必须强调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一方面通过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信用报告帮助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特有的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促进有效的社会惩罚机制的形成,使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要远高于其失信所获得的“收益”,以此来弥补法律惩罚的不足,确保社会信用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3.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建立失信惩罚制度

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先后制定了《公司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有关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不讲信用的一个主要原因。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经营者便会选择违约。而目前的状况是,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如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开的“游戏规划”,但做假的企业或中介机构受到惩处的仅是极少数,许多人和企业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账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争相聘请的“人才”。在这样一个失信不受惩罚的环境下“好人也会变坏”。要改变这一局面,一定要制定和推行使“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不敢冒失信的风险。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信用记录体系,为个人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使诚实守信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不讲信用者受到应有的惩处。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建立对信用记录和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此外,还需要出台有关制度或法规,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必备档案”,而不能让其成为一种“摆设”。

(四)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中要配备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另外,企业的财

务人员、业务经理和销售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者,都应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和技术。

1.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综合信用管理素质的培养

企业内部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各专业门类之间存在连动性。因此,信用管理人员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既要有业务经营的运筹能力,又要有财务收支的核算能力;既要有经营信息的开发能力,又要有果断裁决的判断能力;既要有动员组织协调的能力,又要有客户信用技术评估的能力等。

2.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法律素质的培养

信用管理活动必须构建于对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和对政策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经济、金融理论,密切观察经济、金融运行动态,这样制定信用策略才能合理、有效,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信用管理活动不仅要接受法律约束和监督,还要寻求法律支持和保护。作为信用管理人员,要指导好区域内信用管理工作,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识,精通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内外公关素质的培养

信用管理过程中,在外部必然与地方党政、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及客户等发生关系,在内部必然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之间发生关系,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正确妥善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保证信用管理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业务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作为每一位信用管理人员,必须与其他成员协调好关系,努力营造团结进步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全面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只有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去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才会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打造信用环境,提高社会道德素质,讲究诚信”是个日久天长、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不是个体所能控制的,我们所能做的,是从企业内控做起,采取增强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增加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来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如果能配合有效的监控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及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继玲,加强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与应收账款的管理,东方企业文化,2012,12:194.

[2]冯华,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经管视线,2010,07:19.

[3]程玲玲,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08,06:79-80.

[4]朱星文,论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控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6:27-33.

[5]凌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2:39-40.

[6]赵坤,张迪,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的行业风险研究,会计之友,2012,12:77-79.

[7]田柯,企业在赊销中的信用管理,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0:38-39.

[8]张美慧,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国商界,2008,08:138.

[9]韩力华,宋光兴,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科技信息,2011,05:805-807.

[10]常小兵,我国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对策研究,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8:79-80.

[11]王奕,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126-127.

[12]吕莱,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管理,国际市场,2010,02:39-40.

[13]谢彦,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0,10:53-54.

[14]何宜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财会通讯,2010,02:146-147.

[15]蔡熙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与预防策略,河北金融,2012,06:33-37.

[16]王焜,徐枞巍,企业信用风险的系统分析,资本市场,2009,11:12-15.

[17]Amy K. Dittmar, Why Do Firms Repurchas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0, 07:331-355.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事业部销售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事业部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其他重要资料。 1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将调查了解到的客户信息,填写《客户信息表》后签字,并将重要的原始资料附在表后,交给部门统计员。 (4)统计员将业务员提供的客户信息表中的信息录入到“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进行密码保护,并将相应信息及原始资料送财务部备案。客户信用管理档案中的信息如有变化,应及时更新。 (5)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事业部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由于信用管理在中国是个全新的课题,中国企业在信用风险的监控管理方面无疑与西方先进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数据看,中国企业的平均坏帐率高达6%左右,部分商业银行甚至高达40%以上,美国企业的平均坏帐率仅在0.5%左右,两者相差10倍。有人将原因归结于信用环境,这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这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内因,中国企业缺乏西方先进企业有效的信用管理和控制手段,这无疑使恶意者有机可乘,也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目前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销售前很少对客户作资信调查和资信评估;信用决策凭经验,凭感觉;惧怕风险,盲目追求"零"风险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业务萎缩;迁就客户,盲目相信老客户,没有动态跟踪其变化;没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不能分级授信,导致客户忠诚度不高,业务员的流失可能直接引起客户群的流失;出现逾期应收帐款处理方法不当和不力,导致帐龄很长,回收可能性降低,最终由于债务人逃逸,破产倒闭或转移资产而导致事实坏帐;把法人间的商业贸易行为等同于自然人间的行为,产生法律问题;没有“放帐额度”或“信用限额”的概念;相信并盲目期待一种可以转嫁或规避所有风险的方法存在;没有“避险管理成本”概念,也不计提坏帐准备;无法正确看待坏帐损失,害怕帐面明亏而迟疑,结果潜亏要远远大于明亏;缺乏法律意识,对合同、还款承诺、争议解决方式等维权性证据不重视。

如何掌控企业应收帐的风险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以外,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在应收帐款上适当的投入是必须的,关键是企业如何才能在实行赊销扩大销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我们大可不必谈"应收账款"而色变,问题是,企业是否对每笔“逾期”的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该笔逾期应收账款的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付诸实施——这正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 一笔应收帐发生逾期甚至走坏的原因有很多,专业上将这些原因归为三类:销售问题,也称为贸易纠纷;财务问题;道德或犯罪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所有的经贸往来中,99.99%以上的贸易是非常正常和健康的,涉及商业刑事欺诈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在中国,这样的问题似乎大了一点,但由于证据的原因,定性较难)。更多的是由于企业盲目追求销售量而忽略了买方实际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财务上承担债务的能力,一旦对方经营出现偏差,这将导致授信方对风险失控从而承受损失。 在中国企业中有着这样一种怪现象,很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人员更替时,由于继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账款而变为事实坏账,影响其业绩,对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宁愿将其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也不愿意去积极追收。而恰恰在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方面,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

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指引

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根据《人民国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等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用风险指因融资、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按照业务类型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一)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 (二)互换、场外期权、远期、信用衍生品等场外衍生品业务; (三)债券投资交易(包括债券现券交易、债券回购交易、债券远期交易、债券借贷业务等债券相关交易业务),债券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地债、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

(四)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 (五)其他涉及信用风险的自有资金出资业务。 第四条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部制衡、全流程风控”的原则组织进行相关业务。 (一)全面性原则: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应全面覆盖证券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包含所有表外和境外业务,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二)部制衡原则:证券公司应确保前、中、后台的职责分离,并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防利益冲突; (三)全流程风控原则:证券公司应对信用风险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谨、审慎判断,对业务信用风险的管理应贯穿业务全流程,完善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应对及全程管理,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保障可持续经营。 第五条证券公司应将所有子公司以及比照子公司管理的各类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纳入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信用风险管理全覆盖。 第六条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规要求,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与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可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讲解学习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陈育林 今年以来,银行业信用风险呈加快暴露趋势,对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重大挑战。为科学应对严峻的信用风险形势,笔者在对当前信用风险暴露表征、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找准各方定位、推进风险化解、危中寻机乃至化危为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特点 (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银行业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从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普遍呈加快暴露趋势,其中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二是地域上普遍反弹。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业信用风险从珠三角、长三角到黄三角,由南向北呈阶梯式蔓延;今年开始,信用风险又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而且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三是客户集中反弹。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以山东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山东大客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6%,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农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61%。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联保贷款,作为经济上行期解决企业

融资担保难题的创新方式,却随着互联互保的非理性扩张和经济面的调整,“意外地”使单体客户风险被放大并蔓延及整个担保圈(链),引发担保圈(链)企业的“火烧连营”。调查显示,担保圈(链)一般沿产业链或行业在区域客户集群内构建,经营规模、整体实力、贷款金额等接近的企业之间更易形成互保,并通过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人等形成层层担保圈,涉及银行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成为当前企业集群风险暴露的形象描述,甚至一家中小客户的突发风险即可诱发区域性群体风险事件。 (三)风险暴露的复杂化。当前银行信贷“大户情结”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扎堆追逐本地优质客户,部分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普遍跨区域授信,导致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而这些企业多为当地支柱企业,政府、银行、企业与职工各方利益错综交织、互相博弈,关系经济金融社会秩序稳定。风险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在“保银行”还是“保企业”中摇摆,涉及央企情况则更加复杂,由于央企在地方地位的相对超然性、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相对重要性,其地方子公司发生授信风险时,需理顺的关系更复杂多元、处置难度也更大。 信用风险加快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去产能化”中的金融阵痛。产能过剩是眼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5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务院专门印发化解指导意见,要求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但银行在化解过剩产能中对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普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作者:————————————————————————————————日期: 1

5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经销商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经销商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 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 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 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 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 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 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 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 其他重要资料。

5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3、主管总经理依据销售经理报来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及其附件,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4、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报送财务经理审核签字。 5、对超过授权批准金额的客户,主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初步评定后,再由老板对客户信用等级予以批准。 6、对于已经存在的客户,主管副总负责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客户资料,结合编制的客户黑名单、财务部提供的该客户的历史欠款情况、该客户与黑名单上的其

信用风险管理习题

信用风险管理 1、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中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 )进行分析。 A、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B、财务报表和损益表 C、财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 D、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答案】:A【解析】:P73。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中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 2、下列关于财务比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盈利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 B、杠杆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C、流动性比率用于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D、效率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 【答案】:A 【解析】:P75。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3、企业2000年流动资产合计为3000万元,其中存货为1500万元,应收账款15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2000万元,则该公司2000年速动比率为( )。 A、0. 78 B、0.94 C、0. 75 D、0.74 【答案】:C 【解析】:P75。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3000-1500)/2000=0.75; 4、企业的某年的税前净利润为6000万元人民币,利息费用为3000万元人民币,则其利息保障倍数为( )。 A、2 B、1 C、3 D、4 【答案】:C 【解析】:P74。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6000+3000)/3000=3; 5、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买卖其他公司的股票等投资行为属于( )。 A、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B、投资活动的现金流 C、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D、销售活动的现金流 【答案】:B 【解析】:P75。买卖其他公司的股票、债券等投资行为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6、在对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财务分析中,若企业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商业银行应重点考虑企业正常()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付贷款。 A、经营活动 B、担保活动 C、融资活动 D、投资活动 【答案】:A 【解析】:P76。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要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 7、过去3年,某企业集团的经营重点逐步从机械制造转向房地产开发。商业银行在审核集团法人客户的贷款申请时发现,其整体投资现金流连年为负,经营现金流显著减少,融资现金流急剧放大,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A、该企业集团投资房地产已经造成损失 B、该企业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C、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该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 D、投资房地产行业的高收益确保该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很强 【答案】:B 【解析】:P76。整体投资现金流连年为负,经营现金流显著减少,融资现金流急剧放大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8、针对企业短期贷款,商业银行对其现金流量的分析应侧重于()。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防范机制和策略 防范信用风险,应在充分发挥企业销售信用政策优势 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企业应建立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的信用评估机制、债权保障机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形成一整套的信用 管理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强化客户管理。 “客户即市场,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 的主要来源。”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必须从对客户的信用管 理开始,包括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确保销售过程规范操作,做 到有法可依。 谈判时注意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 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在谈判过程中从最初与客户协 商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应将各个方面都明确规定好。避 免由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的拖欠。签约时注 意寻求债权保障。 此外,为确保收回货款,要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等。充分利用信用保险、国际保理服务及其 他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债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部分: 1、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管理属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销售部门以放账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 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 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账龄分析”法是企业可选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监控 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加以分类,统计各 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收账款情况,从而监督每个客 户的应收账款支付进度,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 不同对策。 应用账龄分析技术,推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 的跟踪管理”,即从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便与客户建立 定期联系,监督其支付情况,直到账款被全部收回。 2、应收账款的到期催收管理属于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其核心内容是核实应收账款基础数据(包括时间、是 否逾期、业务概况、历史原因、责任人、金额、已采取的 措施等),建立催收基本资料,制定应收账款重点追讨对象,定期公布“黑名单”,以应收账款工作例会为机制, 对快到期应收账款、拖欠款和诉讼状况(特别是重点金额 款项)定期进行披露,从而进行监控。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三只眼 A公司是一家财务管理十分严格的公司,也有一套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公司的坏帐率和资金周转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财务部张经理颇为自己的管理有方而洋洋得意;但销售部的陆经理可不这么看:生意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坐在家里没有销售肯定不会产生任何呆帐,那样离公司倒闭大家回家也不远了。陆经理认为过于死板的信用政策影响了销售部的业绩,使公司损失了许多机会。 企业里的销售部和财务部似乎天生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部门,更有这种说法:财务部代表和维护公司的利益,而销售人员代表着经销商和客户的利益,这不今天发生在A公司一件事情似乎更能证明这个看法: 温州B公司是A公司在当地的经销商,虽然说A公司在整个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占绝对的优势,但偏偏在温州的销售却不温不火,落后其竞争对手。当地的经销商换了好几个,到今年B公司已经是第四家了。 A公司本来就是浙江的企业,家门口的市场哪能不抢,陆经理对浙江省经理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三个月内改变这种局面。乘着竞争对手出现质量问题的大好时机,陆经理亲自坐镇温州,集中全省的销

售力量,分区划片开发温州的终端, 陆经理还从公司争取到极优惠的 促销政策,准备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收复温州市场。 一时间A公司的产品在温州终端大量铺货,但问题来了,由于B 公司的销售额比往常增加了几倍,不到10天公司批准的信用额度就已经用完了,B公司只能用现金买货,但一个星期后就支持不住了。一时间终端客户频频要货,B公司却没钱继续下订单了,B公司老板急的双脚跳,把陆经理的电话都打爆了,请求公司无论如何再放几个订单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陆经理比谁都急,这次行动就是要趁竞争对手没有反应过来打他个措手不及,现在就好像仗打了一半子弹却没有了,如果竞争对手乘机反扑,这次行动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陆经理与财务部张经理多次协调,但张经理在通融放了一个订单后,再也不同意继续发货了,张经理的理由很充分,其一:公司所有客户的信用政策是年初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讨论后经总经理批准才决定的,现在要增加B公司的信用额度不是不可以,但要走程序不可能今天申请马上就批准。“销售成绩是销售部的,但由此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却要财务部来承担,当然不干了。”这只是张经理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陆经理历数了种种理由并以个人担保要张经理继续发货,但张经理就是不买帐,A公司的信用控制是财务部一票否决制,陆经理虽然在电话那头暴跳如雷,一时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财务部与销售部门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张经理是为了公司的资金安全,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陆经

企业战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文档资源★★★ 摘要:信用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绿色资源,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通行证。目前我国的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本文主要从企业运行的层面,着重探讨了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着眼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培养和长期客户资源的开发,为企业走出信用困境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信用的内涵是指一种建立在以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人(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基础上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债务人无须付现即可取得商品、服务或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和风险可以说是伴生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不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法律不健全,公司面临由客户带来的信用风险在环环相扣的债务链作用下,********达到空前的程度,恶化了整个信用环境。 近2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其超越公司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体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和利益,其四项基本的职能是客户资信信息的开发与管理;信用政策制订及信用额度审核;应收账款监控;拖欠账款的催收。中国企业完全以借鉴他们的办法,依托企业内部建立的信用部对风险控制进行全程跟进。 信用目标、政策与流程确立 这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的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的预期销售目标、市场开发计划、资金结构、利润率分析、客户类型与质量、组织机构、信用管理水平与相关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 客户管理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信用部门进行客户信息的全面调查。主要的途径有:通过客户信用申请表直接向客户调查,包含公司的基本资料、财务报表、信用资料等;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和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如从信用评估机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客户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或债权单位、相关的工商税务财政部门获得的有效信息。 企业在搜集信用资料后,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是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即:品质,指债务到期,客户愿意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能力,指客户的短期偿债能力;资本,指客户的净资产,即长期偿债能力;抵押品,指客户为获取信用可能提供担保的资产,是企业提供信用的安全保障;环境,指外部环境对客户履行债务而造成的影响。然后对客户可能的拒付风险进行定量化分析,进一步确认客户的信用风险程度。设定不同信用状况下客户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分布值,给出相应的风险系数,计算累计风险系数,用“四象限法”(见图1),确定是否向该客户提供信用及不同的授信额度和信用条件。 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作为信用风险的过程管理,就是在发生商业信用后,在接受既定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阻止或抑制不利因素的发展,使信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不仅要从签约之前开始关注客户,而且要在应收帐款存在伊始使客户一直处在受控状态,监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摘要:本文分析并归纳了发达国家在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积累的主要经验和成功做法,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实践进行了介绍,并以国外经验为参考,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信用;征信国家;信用管理;信用信息共享;国际经验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以及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一般来讲,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着手建立本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和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两种模式。由于所处发展阶段和各国国情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在建立本国的信用制度过程中,同发达国家的经历并不完全相同。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模式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方面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各国国情和立法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模式。 (一) 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征信国家,也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所谓征信国家,就是指一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独立、公正且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服务企业主体,从而确保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能够健康运行。美国信用体系具备了征信国家的基本内涵,不仅有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而且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还有对信用产品有着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2)市场化运作的各类信用中介服务机构;(3)信用产品的巨大需求和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4)规范的信用行业管理制度。 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 在美国,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都被纳入到法律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这些法律主要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电子资金转账法、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公司基本情况 1、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报表中的实收资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及公司章程披露的注册资本应当一致,不一致的应追究原因)、出资方式(货币出资要优于实物出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业务资格资质(是否有从事无业务资质的业务); 2、公司主要股东及股权占比,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股东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向、经营效率等有重要影响。股东背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有无外资分(外资控股企业要注意股东方撤资外逃风险和利润输送风险),2)按有无国有股份分(国有背景优于民营背景);3)按有无公开上市分(上市代表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表真是性高、具备再融资能力);4)按有无集团背景分(一方面反映股东方支持,另一方面反映关联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5)按有无家族背景分(家族性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健全,经营风格激进的特点)。对于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股东往往是比较深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实际控制者,有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实际控制者,应注意挖掘。

3、公司组织架构,主要职能部门,经营团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关联企业及投资企业。形成对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一个框架性认识,看企业是集团核心生产主体,还是只是一个车间,或者是投融资平台等。并从根据公司整体的资本实力、资源配置、人员素质,分析其产业链的覆盖、产业的扩张是合理的还是激进的,分析其投资扩张的动机,分析其投资扩张行为是否会对其资金链带来相应的影响、经营管理水平能否覆盖其投资领域。必要时我们甚至要对整个关联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作相应的调查和反映。 4、关注公司管理者的风险,要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融资动机及其道德水准、教育程度,历史经营记录及从业经验。管理层、股东层面的稳定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性企业更要关注这一点。 公司经营情况 1、行业背景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企业在这个行业的排名、在当地区域市场上的排名和占有率情况。企业行业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产品升级换代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行业壁垒(包括资金壁垒、技术壁垒、资源壁垒、政策壁垒)。对“两高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与控制

湖南信息学院毕业论文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与控制 学生姓名:龚顺午 学号:201204183853 年级专业:二〇一二级工程造价指导老师: 系别: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5年5月

目录 摘要 (2) 前言 (2) 1企业信用管理的含义、现状及现实意义 (3) 1.1信用风险的含义 (3) 1.2信用管理的现状 (3) 1.3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3) 1.3.1构建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3) 1.3.2适应当前国际信用经济的特点 (4) 1.3.3企业信用管理是基础和主体 (4) 2企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5) 2.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片面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 (5) 2.2观念陈旧,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5) 2.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6) 2.4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严重滞后 (6) 2.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6) 2.6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 (6) 2.7社会信用体制存在缺陷 (6) 3信用风险识别及衡量 (7) 3.1信用风险识别 (7) 3.1.1信用风险识别原则 (7) 3.1.2信用风险识别方法 (7) 3.2信用风险衡量 (8) 4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路 (9) 4.1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 (9) 4.2建立明确的信用政策 (9) 4.3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 (10) 4.4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10)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12) 5.1企业领导对信用管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5.2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部门 (12) 5.3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12) 5.4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2) 5.5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12) 5.6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13)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案例分析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关于“企业赊销管理”

案例分析: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关于“企业赊销管理” 案例分析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关于“企业赊销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Credit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引言如何进行理性赊销,实现销售最大、效益最大、风险最小?如何走出“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的困境?——这正是企业信用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现状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信用销售压力和帐款拖欠风险日益突出。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净利润大幅下降或资金不足。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如果过分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帐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容乐观,应收帐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帐坏帐增加。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的净利润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现金流不足。此时,企业将会遭受严重的经营危机,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下面,就来看一个相关的案例:摘要山东一家国有大型电器生产企业,前几年经营状况一直很好,销售额和利润每年都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然而最近两年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虽然销售额的增长率仍维持在20%以上,但利润却急剧下降。经调查研究后发现,问题主要出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案情近几年,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厂家除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进行竞争外,还竭力从付款方式上给经销商和用户以优惠条件。该企业为了保持其每年销售额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只好放宽信用政策,大量采用赊销方式向客户供货。然而该企业以往并没有对其客户群的信用状况进行很深入的了解,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许多客户信息分散在销售人员手中,财务部门无法掌握。结果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

关于企业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doc 5页

关于企业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doc 5页)

关于企业信用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信用无处不在,是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以资信、产品质量、服务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话:“切记,信用就是金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资源配置并非完全取决于价格因素,有时更多的取决于企业信誉。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 信用在实质上是一种有期限约束的融资行为,有付款承诺,但没有担保和抵押要求。因此,

在信用交易过程中永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即客户到期不能付款或不愿付款的风险,通常将其称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只能尽量避免,但不可能绝对消除。 信用管理,又称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对信用交易前期的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中期的债权保障和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与追收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科学。 二、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竞争。对于任何一个开放的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都会从供给不足逐步过渡到供大于求,即从卖方市场逐步

(一)成本 任何价值创造的过程都要占用和消耗资源,这种对资源的消耗表现在财务报表上就形成成本或费用。只要所能创造的价值能补偿成本或费用,这种增值活动就是必要的。企业在利用信用扩大销售的同时,也在占用消耗资源。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当一定时期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很大的变化的时候,管理成本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收账成本的提高。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成本是机会成本。企业为了促销而采取信用政策,便意味着不能及时收回贷

浅谈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理论,进而表述了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的信用管理经验,分析我国信用管理现状、成因和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是相当严重的,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瓶颈。其次,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提炼出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了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1文献综述 1.1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识别工作很早就备受重视,具体可追溯至1909年约翰.穆迪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之时。信用风险管理与识别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信用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及信用风险分析的数理模型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信用风险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且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学界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不对称性理论、累积性理论、系统性理论、内源性与行为因素理论等几种理论,这些理论致力于解释信用风险的特征,阐述信用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理解信用风险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对称性理论认为与信用风险相对应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承受信用风险的可能损失远大于其可能收益,即其收益率分布不对称。由于信用风险的收益和损失是非对称的,当经济形势较好时,信用市场的表现为过分借出,而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又会引起过分惜贷的发生,这会引起某些相关的行业、部门或企业出现信用风险高度集的现象,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将发生巨大损失,甚至最终破产、清算。 累计性理论认为信用风险不断积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在一定的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引起经济危机。企业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和企业间的信用是是信用网络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如果企业层面的信用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信用风险就会沿信用网络逐渐积累和传递下去,因此,管理好企业的信用风险是管理整个信用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和基础性工作。 系统性理论认为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信用风险状况。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会引起企业间应收账款的数量大量增长,且这部分增量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消化,因此,这些应收账款极易成为信用损失。宏观经济政策是企业间商业信用总

银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2020年最新]

ⅩⅩ银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第1章ⅩⅩ银行向前进富通贷款案例介绍 此案例为ⅩⅩ银行向辽宁省前进富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的全过程,自贷款目标 市场的定位级信用分析、贷时审查控制、贷后监控管理,直到贷款出现违约风险、 贷款处置转化的全过程。 1.1ⅩⅩ银行简介 1.1.1ⅩⅩ银行基本情况 ⅩⅩ银行(前身系ⅩⅩ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年6月。2011年6月获中 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ⅩⅩ银行”,由地方性商业银行转变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全 行现有6家管理支行,5家村镇银行,55个营业网点总行机关设19个部门。,并于7月荣登英国国际权威金融杂志《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榜;2012 年,在中国《银行家》杂志2012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ⅩⅩ银行在全 国性商业银行综合排名列66位,在全国资产规模300亿元以下城市商业银行综合 排名第19位,在全省资产规模300亿元以下城商行中综合排名第一。 1.1.2ⅩⅩ银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信贷业务规模发展稳健,中小企业信贷占比不断增加 截至2012年末ⅩⅩ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182100万元,比上年年初增加234570 万元。其中,向大企业贷款余额747508万元,比上年初845700万元下降98192万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80734万元,比上年年初227407万元增加153327万元;个人贷款余额53858万元,比上年年初47724万元增加6134万元。 2010年银行创新推出了一款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融金通”中小企 业流动资金循环贷款”。该产品是指在借款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内,根据借款人 的实际需求,一次性审批、在规定期限内可循环使用的流动资金贷款,具备手续简 便,资金周转灵活等特点,有效满足了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 截止2012年末,全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865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75%,较上 一年度不良贷款率下降0.5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不断减少,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2009年至2012年,银行贷款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3)银行贷款投向行业集中,存在潜在风险 ⅩⅩ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投向行业过于集中,多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建 筑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且自2009年以来,投入建筑业和房地产行 业的资金不断增加,2009年到2012年,ⅩⅩ银行贷款前五大行业情况如下:

浅析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控制

目录 1 引言 (4) 2 企业信用的现状 (4) 3 企业信用存在的问题 (5) 3.1 拖欠货款、贷款、税款 (5) 3.2 企业违约事件频发 (5) 3.3 造假、售假现象严重 (7) 3.4披露虚假信息 (7) 3.5质量欺诈 (8) 3.6商标侵权 (8) 3.7专利技术侵权 (9) 3.8价格欺诈 (10) 4 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建议 (11) 4.1建立应收账款科学管理机制 (11) 4.2 完善违约法律责任追究 (11) 4.3 全面落实信用意识 (12) 4.4企业信息披露控制方法 (12) 4.5强化质量监管 (13) 4.6商标侵权的控制方法 (14) 4.7专利技术侵权的控制方法 (15) 4.8严格治理价格欺诈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摘要 当下,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问题的重要问题之一了,由于当前我国的这些企业发展的都还不太完善,所以在其信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当然,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的信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这本身也大大的制约了我国这些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企业如何预防信用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剖析出了我国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预防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以及其适应市场环境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其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进而促进企业转变成大企业。 关键词:企业;信用缺失;规避信用风险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redit risk problem, now has become China's enterpri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because current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enterprises are not perfect, so in its credit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Of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these enterprises credi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risk, so it is great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on how to prevent credit risk carried out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analyz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redit risk causes, and then to the enterprise credit risk preventi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our enterprises in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adapt to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apac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maximum profits, and then promote the enterprises to change into a big enterprise. Key words: enterprise; credit; to avoid credit ris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