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报告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报告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报告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

实习报告汇总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0年10月

宝贝机器人实习

时间: 2010.10.30-2010.11.6 地点:工程训练中心203

一. 实习任务与要求

1、熟悉宝贝机器人的组成部分,组装并测试好宝贝机器人。

2、宝贝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单方向行走距离不小于10米,可以左转弯、右转弯,并在允许

范围内可调节速度。

3、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运动。

4、掌握宝贝机器人的控制部分和运动部分的供电方式,并画出这两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5、理清宝贝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关系,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如何实现人机交互。

6、陈述清楚宝贝机器人有哪些传感器,传感器的信息是如何传到单片机的。

7、完成宝贝机器人的LED电路检测、触觉导航、红外线导航、游校园这四个任务,并陈述清

楚其原理。

8、能在实验中迅速排除各种故障。

9、鼓励创新,在完成以上这八项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做出新的开发,如果现有硬件条件

不满足,可以陈述清楚创新原理。

二. 实习内容

1、熟悉宝贝机器人的组成部分,组装并测试好宝贝机器人。

2、时间跟踪和重复执行电路动作指令

3、安装并测试机器人的胡须。

4、搭建并测试IR发射和探测器对。

5、游校园。

三. 实习过程

1、时间跟踪和重复执行电路动作指令

LED测试电路元件:

1.红色发光二极管

2. 470Ω电阻(黄-紫-棕)

LED测试电路

搭建电路如图2-4所示。

确认发光二极管的短针脚(阴极)插入标有“GND”的圆孔插座中。

确认发光二极管的长针脚(阳极)插入白色面包板上图示的位置。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uart_Init(); //初始化串口printf("The LED connected to P1_0 is blinking!\n");

while(1)

{

P1_0=1; // P1_0输出高电平

delay_nms(500); //延时500ms P1_0=0; // P1_0输出低电平delay_nms(500); //延时500ms } }

2、安装并测试机器人的胡须

在编程让机器人通过触觉胡须自动导航之前,首先必须安装并测试胡须。

胡须的电路及装配

断开主板和电机的电源。

元件清单:

(1).须状金属丝

(2).平头M4-40螺丝钉

(3).?″圆形套管

(4).尼龙垫圈

(5). 3-pin公-公接头

(6). 220Ω电阻(红-红-棕)

(7). 10kΩ电阻(棕-黑-橙)

参考接线图5-3,搭建胡须电路。

确定两条胡须比较靠近,但又不接触面包板上的3-pin头。推荐保持3 mm

的距离。

74 图5-5 教学底板上胡须接线图

测试胡须

观察一下图5-3所示的胡须电路示意图,每条胡须都是一个机械式的、接地常开的单刀单掷开关。胡须接地(GND)是因为主板外围的镀金孔都连接到GND。金属支架和螺丝钉提供电气连接给胡须。

通过编程让微控制器探测什么时候胡须被触动。连接到每个开关电路的I/O脚监视着10K 上拉电阻上的电压变化。图5-3说明是如何工作的。当胡须没有被触动,连接胡须的I/O管脚的电压是5V;当胡须被触动时,I/O短接到地,所以I/O管脚的电压是0V。

TestWhiskers.c

#include

#include

int P1_5state(void)//获取P1_5的状态{

return (P1&0x20)?1:0; }

int P2_3state(void)//获取P2_3的状态{

return (P2&0x08)?1:0;

}

int main(void)

{

uart_Init();

printf("WHISKER STARTES\n");

while(1)

{

printf("左边胡须的状态:%d ",P1_5state());

printf("右边胡须的状态:%d\n",P2_3state());

delay_nms(150);

}

}

3、红外线导航

搭建并测试IR发射和探测器对

元件清单:

(1) 两个红外检测器

(2) 两个IR LEDs

(3) 两对IR LED套管

(4) 两个220 Ω电阻 (红-红-棕)

(5) 两个1 kΩ电阻 (棕-黑-红)

搭建红外线前灯

(1)如图2所示,将红外LED插入套管。

图--2

(2)确保LED摁入到大的套管中。

(3)将小的套管套在LED上,并摁进大的圈里面。

(4)电路板的每个角安装一个IR组 (IR LED和检测器) 。图7-4所示是IR前灯原理图,图7-5所示是接线图。

(5)断开主板和伺服系统的电源。

(6)建立如图3

的电路图

图—3

include

#include

int P3_5state(void) {

return (P3&0x20)?1:0; }

int main(void)

{

int irDetectLeft;

int counter;

int i;

uart_Init();

printf("Program Running!");

for( counter=1;counter<=1000;counter++ )//开始/复位信号

{

P1_3=1;

delay_nus(1000);

P1_3=0;

delay_nus(1000);

}

while(1)

{ for( counter=0;counter<38;counter++) { P3_6=0;

delay_nus(13); //for(i=0;i<1;i++) P3_6=1; /* for(i=0;i<1;i++) {;} */

delay_nus(13)

}

irDetectLeft=P3_5state();

printf("irDetectLeft=%d\n",irDetectLef t)

delay_nms(100);

}

4、游校园。搭建触须导航系统外,另加传感器检测电路。

五、实习总结

通过实习,对于51单片机编程及应用加深理解;对于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认识也深入了许多;对于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也有些认识。宝贝车机器人,它的微控制器(MCU)是由Atmel公司生产与51系列兼容的8位AT89S52单片机,是一种高性能CMOS、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 Flash,运用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其引脚结构。红外检测传感器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两个器件组成。宝贝机器人的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是具有一定脉宽和一定时间间隔的脉冲信号。当信号是1.3ms脉冲时电机全速顺时针转,1.5ms时停转,1.7ms时全速逆转。

不足之处有:自己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对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比如在宝贝机器人调试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将软硬件结合分析,忽视软硬件的匹配问题,使得调试中所犯的低级错误较多。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待提高。

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实习

实习任务: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

时间: 2010.11.7—2010.11.14 地点:工程训练中心203

一.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1.1目的

1.11学习机电控制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结构,控制方式和工业

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理。

1.12学习研究系统基础硬件构成。了解各部件名称、功能、选型依据和使用

方法。了解网络系统配置及操作特点。

1.13学习研究系统基础软件,了解控制软件平台,了解示教再现控制方式及

演示软件。学习对机器人控制中两种坐标空间运动模式的操作设计。

1.14通过机械臂的操作使用,了解部分控制器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和基本控

制原理。了解机械臂素描绘图控制的图像处理技术。

1.15通过编程训练,学习工业机器人控制绘图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了解机

械臂绘图的基本算法。

1.2任务及要求

1.21测定机械臂结构,描述机械传动部分的结构形式、运动模式及减速器的

结构原理。绘出机构运动示意图。

1.22了解机械臂控制系统电器控制部分的主要器件,绘制控制系统框图.标

注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型号及参数。

1.23学习使用鼠标、手写板和摄像头控制机械臂绘制图案文字和素描肖像。

1.24学习编写控制程序。设计绘图程序,控制机械臂绘出实际图形。

二、实习内容

2.1实习设备

硬件:GRB 2002机械臂系统一套、PC 机一台、GT-400-SG-PCI/ISA 型四轴脉冲型开环运动控制卡、GCB-100两轴驱动电气箱、彩色显示器、鼠

标。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

运动控制器Windows驱动程序和运动控制动态连接库、

机器人图形示教和语言编程软件。

2.2实习内容

2.21 测定机械臂结构

GRB200机器人关节1长度200mm,运动范围± 100°,关节2 连杆长度150mm,运动范围±50°。

2.22 机械传动部分的结构形式

二自由度机械臂只有两个旋转运动关节,在第二个旋转运动关节的末

端安装了笔和笔架便于验证机械臂末端的运动轨迹,主要使用交流伺

服电机和谐波减速器驱动,交流伺服电机运转平稳,输出力矩恒定,

过载能力强,加速性能好,可以取得很高的控制精度,交流伺服电机

轴后端带有标准2500线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控制精度远高于步进电

机。

2.23 机械传动部分的运动模式

机器人的空间坐标直接由各个关节的坐标来确定,所有关节变量构成

一个关节矢量。所有关节矢量构成的空间称为关节坐标空间。因此关

节坐标空间运动就是直接操作各个关节的来完成机器人动作的运动。

2.24 机械传动部分减速器的结构原理

谐波减速传动是一种依靠齿轮的弹性变形运动来达到传动目的的新型

传动方式,它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传动比大、承载力强、运转平

稳和运动精度高等特点。

谐波减速传动的工作原理:

谐波传动包括三个基本构件:波发生器、柔轮、刚轮。三个构件可任意固定一个,其余两个一为主动、一为从动,可实现减速或增速(固定传动比),也可变换成两个输入,一个输出,组成差动传动。

当刚轮固定,波发生器为主动,柔轮为从动时:柔轮在椭圆凸轮作用下产生变形,在波发生器长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啮合;在短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脱开;在波发生器长轴与短轴的区间,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有的处于半啮合状态,称为啮入;

有的则逐渐退出啮合处于半脱开状态,称为啮出。由于波发生器的连续转动,使得啮入、完全啮合、啮出、完全脱开这四种情况依次变化,循环不已。

波发生器在柔轮内转动时,迫使柔轮产生连续的弹性变形,此时波发生器的连续转动,就使柔轮齿的啮入—啮合—啮出—脱开这四种状态循环往复不断地改变各自原来的啮合状态。这种现象称之错齿运动,正是这一错齿运动,作为减速器就可将输入的高速转动变为输出的低速转动。

2.25 机构运动示意图

在PC机的控制下,程序通过一轴编码器、二轴编码器,分别驱动交流

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工作,再通过谐波齿轮减速器驱动大小机械臂转

动,小机械臂带动画笔工作,当画笔间断工作时,电磁铁便工作,提

起画笔,最终完成所做的任务。

两自由度机械臂自由度计算:

根据机构运动示意图可知空间机构共有6个活动构件,n=6,P5=5,P3=3.

则机械臂的空间自由度为:

F=6n-(5*P5+3*P3)=6×6-(5×5+3×3)=2

故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即两自由度机械臂。

2.26 机械臂控制系统电器控制部分的主要器件,控制系统框图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型号及参数。

(1)机械臂控制系统电器控制部分的主要器件有PC 机、GT-400-SG 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交流伺服电机。

(2)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3)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型号及参数

PC机:功能是发出位置和轨迹指令,负责人机界面的管理和其它管理工作。

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卡接收PC机发出的位置和轨迹指令,进行规划处理,转化成伺服驱动器可以接收的指令格式,发给伺服驱动器。其

型号为GT-400-SG-PCI/ISA。

特点:四轴最小插补周期为200微秒,单轴点位运动最小控制周期为

25微秒,运动方式:单轴点位运动、直线插补、圆弧插补、速度控

制、手脉输入、电子齿轮,可编程梯形曲线规划和S曲线规划,在

线刷新运动控制参数所有计算参数和轨迹规划参数均为32位用户

可定义坐标系,便于编程。

伺服驱动器:将变频信号源(微机或数控装置等)送来的脉冲信号及方向信号按要求的配电方式自动地循环供给电动机各相绕组,以驱动电动

机转子正反向旋转。

型号为Panasonic MADDT1205003 200V

输入输出

电压 200~240V 6 9.4V

电阻 1Φ 3Φ

电流 1.3A 1.2A

频率 50/60Hz 0~333.3HZ

功率 100W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出被测轴的相对转角和转动方向,并发出脉冲信号。

特点:增量式编码器转轴旋转时,有相应的脉冲输出,其计数起点任

意设定,可实现多圈无限累加和测量。编码器轴转一圈会输出固定

的脉冲,脉冲数由编码器光栅的线数决定。

CONT.TRQUE 0.16NM

RATING S1

INS.CLASS B(TUV)A(UL)

IP65

CONNECTION

SER.NO.05070028N 交流伺服电机:为系统提供驱动动力,其型号为松下交流伺服电动机。

型号为Panasonic MSMD5AZP1U

输入电压 3ΦAC 43V

输入电流 1.1A

输出功率 0.05KW

励磁频率 200Hz

额定转速 3000r/min

光电开关传感器:光电开关是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

发射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发光二极管(LED)

和激光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受脉冲调制

的光束辐射强度在发射中经过多次选择,朝着目标不间接地运行。接

收器有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

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的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

用该信号。

型号:日本欧姆龙 EE-SPY412

输入电压 5 ~ 24 VDC

输出信号 80mA/1V,10mA/0.4V

检测精度 5mm

2.27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机器人控制就是控制机器人各连杆、各关节等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各连杆、各关节的

运动速度以及输出力的大小,这就涉及到各连杆、关节工作对象、工作台、及参考基准等彼

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机器人运动学专门研究机器人的运动规律,而在研究中不考虑产生

此运动的力和力矩。机械手的位姿描述有两种——关节坐标空间和直角坐标空间。

当机器人各关节的坐标给定时,求解这些坐标在以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为基础的

基准坐标系中如何表示的问题是正向运动学;反之,当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在基准坐标系给定

时求出相对应的各关节的坐标就是机器人逆运动学研究的内容。其中逆运动学求解在机械手

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运动分析、离散编程、轨迹规划等。通常机械手的期望

轨迹都是在笛卡儿坐标系中描述的,因此逆运动学的求解更为关键。

机器人逆运动学解法:逆运动学的解法有封闭解法和数值解法两种。在末端位姿已知的情况

下,封闭解法可以给出每个关节变量的数学函数表达式;数值解法则使用递推算法给出关节

变量的具体数值,速度快、效率高,便于实时控制。下面用几何解法求解运动学逆解。

几何解法:因为机器人测量关节的编码器是增量式而不是绝对式的,因此在每次执行程序时首先必须进行机器人回零。为了在关节坐标空间与直角坐标空间进行转换,机器人回零后,认为其关节1 和关节2 与X 轴重合,关节1 与关节2 的关节坐标均为0°,这样可以方便的在关节坐标空间与直角坐标空间之间转换。

(1)运动学正解:(以GRB200 机械臂为例)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

x:关节2 末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的X 轴坐标值;

y:关节2 末端在直角坐标空间中的Y 轴坐标值;

q1 :关节坐标空间中关节1 的坐标值; q2:关节坐标空间中关节2 的坐标值;

l1 :关节1的长度,为200mm; l2 :关节2的长度,为150mm(GRB400 关节2 长度为200mm);根据关节1、关节2 的关节坐标值1 q , 2 q ,用运动学方程式(式1)可以计算出机器

人关节2 末端,即绘图笔末端点在XY 平面的位置,这是机器人运动学正解。

(2)运动学反解:

进行机器人末端点的轨迹控制,必须进行运动学反解,即:根据点P(x,y)计算各关节

的变量q1, q2 值。

用余弦公式根据图 2-33 上的关系及式1,可以得到:

得到运动学反解的计算公式:

三、实习过程

VAR

float i; float j; float k; float x; float y; BEGIN x=50;

y=50;

i=0;

while(i<2)

{

x=50;

y=50;

MoveTo(x+i,y+i);

LineTo(x+30+i,y+i);

MoveTo(x+15+i,y-20+i);

LineTo(x+15+i,y+60+i);

MoveTo(x+15+i,y+i);

LineTo(x+i,y+50+i);

MoveTo(x+15+i,y+i);

LineTo(x+30+i,y+30+i); MoveTo(x+40+i,y-15+i); LineTo(x+40+i,y+55+i); MoveTo(x+40+i,y-15+i); LineTo(x+60+i,y-15+i); LineTo(x+60+i,y+55+i); LineTo(x+80+i,y+55+i); LineTo(x+80+i,y+50+i);

MoveTo(x+105+i,y-20+i); LineTo(x+90+i,y+i);

MoveTo(x+97+i,y-10+i); LineTo(x+128+i,y-10+i); MoveTo(x+112+i,y-20+i);

LineTo(x+112+i,y+55+i); MoveTo(x+100+i,y+i); LineTo(x+122+i,y+i); MoveTo(x+97+i,y+15+i); LineTo(x+97+i,y+45+i); MoveTo(x+97+i,y+15+i); LineTo(x+128+i,y+15+i);

LineTo(x+128+i,y+45+i);

LineTo(x+120+i,y+38+i);

MoveTo(x+140+i,y+i);

LineTo(x+140+i,y+35+i);

MoveTo(x+155+i,y-15+i);

LineTo(x+155+i,y+55+i);

LineTo(x+150+i,y+52+i);

x=50;

y=120;

MoveTo(x+i,y+i);

LineTo(x+i,y+80+i);

LineTo(x+50+i,y+80+i);

LineTo(x+50+i,y+i);

LineTo(x+i,y+i);

MoveTo(x+70+i,y+i);

LineTo(x+120+i,y+i);

LineTo(x+90+i,y+80+i);

MoveTo(x+140+i,y+i);

LineTo(x+190+i,y+i);

LineTo(x+190+i,y+40+i);

LineTo(x+140+i,y+40+i);

LineTo(x+140+i,y+80+i);

LineTo(x+190+i,y+80+i);

i=i+2;

}

MoveTo(x+200,y+90);

LineTo(x+220,y+110);

MoveTo(x+220,y+90);

LineTo(x+200,y+110);

MoveTo(x+225,y+90);

LineTo(x+245,y+110);

MoveTo(x+245,y+90);

LineTo(x+225,y+110);

END

四.总结

机械臂提供了机器人系统开发平台,由通用运动控制器提供基本的电机位置和速度控制功能,数字IO功能;由PC提供的各种功能强大应用系统软件和丰富的硬件扩展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语言来进行设计开发。

持续好2周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到今天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在这个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平时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将其总结如下:

(1)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以前书上没学到的知识,了解到没有见到过的高科技产物;

(2)巩固了以前学到的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对机械的不了解的地方;

(3)加强了实践能力的锻炼,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实践很难结合课本学到的知识,理论知识总是无法运用到实践。

通过这次机电一体化实习,使我认识到在纯机械技术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增强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机械与电子技术完美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附加价值化目标,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节省材料和能源。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一点建议,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我认为本次实习的优点:具有一套两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供我们进行实物分析,并有PC机一台及相应的机器人图形示教和语言编程软件,能够编写自己的绘图程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这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首先,此次实习的两自由度机械臂服务器没有开启,同学们不能进行实际的机械绘图来验证程序;其次,同学们只能观察机械臂的外部结构形状,但其内部具体结构不能进行观察,因此提出两点建议:

(1)将机械臂服务器打开,实现机械绘图,这样更直观,效果更明显。

(2)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两自由度机械臂进行简单的拆装,搞清楚每一部件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模块化生产实习

实习任务:安装站

时间: 2010.11.20-28 地点:工程训练中心202

一.任务目的、任务与要求

1、目的。

同学们通过对模块生产系统的实际参观、操作、测绘、制图、编程设计和运行工作,掌握模块生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模块生产系统的设计训练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设计,是机械、气压和电子技术各专业协同合作的结晶,也是培养同学们团队精神的训练。

2、任务与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熟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2、剖析模块生产系统中各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机械结构和传动方式,绘制工作原理图、主要部图及其装配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3、剖析模块生产系统的气压传动过程,熟悉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和回路,绘制各工作站气压传动回路工作原理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正确的选择各组成元件;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4、测试、分析模块生产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绘制电路控制原理图和电气控制原理框图。

5、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核对各站控制程序及控制端口,剖析原设计编程原理,论述控制过程。

6、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设计新的控制方式,编制新的控制程序并能实现机构的合理运动。

7、剖析模块生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程序,论述该设计的优缺点,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8、增强团队精神

二.实习过程

1、系统介绍

该模拟生产线是由独立的六个工作站相互连接而成。它们分别是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检测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这六个站连接成生产线后可完成工件类别的检测、加工、搬运、安装和分类。

具体工件在生产线上从一站到另一站的物流加工的传递过程:

上料检测站将大工件按顺序排好后提升传送,搬运站将大工件从上料检测站搬至加工站,加工站将大工件加工并检测被加工的工件,产生成品或废品信息,通知下站,安装搬运站将成品送至安装工位,安装站再将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最后,由安装搬运站再将安装好的工件送至分类站,分类站将工件按类送入相应的料仓并统计工件的数量和总量,如加工站有废品产生,则安装搬运站将废品直接送入废品收料站。

各工作站工艺流程如下:

安装

2、本站结构

1. 控制面板结构及功能

本站控制面板有五个按钮开,二个选择开关和一个急停开关。 各开关的控制功能定义为: ?带灯按钮 绿色:开始 ?带灯按钮 黄色:复位 ?按 钮 黄色:特殊功能按钮 ?两位旋钮 黑色:自动/手动 ?两位旋钮 黑色:单站/联网 ?带灯按钮 红色:停止/报警 ?带灯按钮 绿色:上电 ?急停按钮 红色:急停

2.本站装配图

安装站(第四站)

17

104658

11

12

23

9

转动杆吸嘴上端盖8910坚撑杆座序号名称备注序号名称备注

1326

754吸嘴销轴1145

坚撑杆轴承圈12

气缸位置传感器压簧

同步带轮连板钢板3/Q235A 钢板3/Q235A 4545

本站为安装站,在接收前站的信息后,安装站将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

3 I /O 分配

第四站地址分配

X000:机械臂安装到位 Y000:机械臂复位 X001:机械臂复位到位 Y001:机械臂安装 X002:料筒缩进到位 Y002:料筒缩进 X003:料筒伸出到位 Y003:料筒伸出 X005:推料缩进到位 Y005:抽真空

X006:推料伸出到位 Y006:推料伸

5

6

78

9

1314

序号

备注序号

备注

45

位置传感器

气缸2推件块座工件挡块总线端控制信号端子

立柱名称

457

623 1控制电磁阀检测信号端子

侧板气缸1料架座料管撑杆名称钢板3/Q235A

LY12

钢管32x 5/LY12109811121314

铝合金4545

14

3

2

12

1011

第4站 编程框图(仅供参考)

开始

三站有无工件

送出?

是否为废品?

传送工件颜色信号

装配气缸上升

送料气缸向后或向前

3秒是否到位?

推料气缸工作

装配气缸下降抓工件

装配气缸送工件至5站

装配气缸下降返回送信号至5站报警

Yes

No

No

No

Yes

Yes

停止工作

第四站按装站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I/O 端子

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三菱的FX2N -48MR , 48点 继电器输出;主控设备输入接收各传感器、控制按钮和上站、下站通信信号;输出控制各气动电磁阀、电机和上站、下站通信信号。输入端子 I 为24点, 输出端子O 为 24点,供电电源为交流 220V ,控制电源为直流24V ;

1

1

2

2

3

3

4

4

D

D

C

C

B

B

A A

Title

Number

Revision

Size A4Date:2005-6-19Sheet of File:

E:\工作站\电路图\ST\ST4.Sch

Drawn By :

1Y1 下降

1Y2 上升2Y1 右移2Y2 左移3Y1 释放

3Y2 抽真空4Y1 推料L1 开始指示

L2 复位指示L3 特殊功能指示L4 停止指示

向后站输出数据D0

向后站输出数据D1向后站输出正次品信号向前站输出本站状态向后站输出本站状态从后站读入后站状态

从前站读入前站状态从前站读入数据D0从前站读入数据D1

从前站读入正次品信号1B1 上限位

1B2 下限位2B1 左限位2B2 右限位

4B1 后限位

4B2 前限位 开始按钮

复位按钮特殊功能按钮手动/自动切换

单站/联网切换停止按钮

上电按钮C O M 5

Y 0

Y 1Y 2

Y 3

Y 4

Y 5

Y 6Y 7Y 10

Y 11

Y 12

Y 13

Y 14

Y 15

Y 16

Y 17

Y 20

Y 21

Y 22

Y 23

Y 24

Y 25

Y 26

Y 27

C O M 4

C O M 2

C O M 3

C O M 1

=

=

=

==

=

X0

X1

X 2

X 3

X 4

X 5

X 6X 7

X 10

X 11

X 12

X 13

X 14

X 15

X 16

X 17

X 20

X 21

X 22

X 23

X 24

X 25

X 26

X 27

M I T S U B I S H I F X 2N -48M R

空五站X25空

G

N

L

24V

24V

24V 24V

空空

空空

C4-01C4-02C4-03C4-04C4-05

C4-06C4-07TO1-00

TO-01TO-02TO-03

CiO-00

CiO-01CiO-02CiO-03CiO-04空五站Y25

C O M

三菱 PLC I/O定义

第四站 安装站

C4-13

C4-14C4-15C4-16

C4-17C4-18C4-19C4-20TI1-I0TI1-I2TI1-I1TI1-I3TI1-I4TI1-I5

TI1-I6CIO-I0CIO-I1CIO-I2CIO-I3CIO-I4

5 第四站按装站I/O 地址表

1

1

2

2

3

3

4

4

D

D

C

C

B

B

A A

Title

Number

Revision

Size A4Date:2005-6-19Sheet of

File:

E:\工作站\..\第4站输出.Sch

Drawn By :

C4

TO4

1Y1

1Y2

2Y1

2Y2

3Y1

3Y2

4Y1

TO4Y0

Y1

Y2

Y3

Y4

Y5

Y6

Y7

1

2

3

4

5

6

7

8

00

01

02

03

04

05

0607

0V

0V 0V 0V 0V 0V 0V 0V 0V 0V

A1A2

A1A2

A1A2

A1A2

A1A2

A1A2

A1A2

第四站 安装站

输出I/O地址表

1

12

23

34

4

D

D

C

C

B

B

A A

Title

Num ber

Revision

Size A4Date:2005-6-19Sheet of

File:

E:\工作站\..\第4站输入.Sch

Drawn By :

TI4

TI4

1B11B22B12B23B14B14B2

I0I1I2I3I4I5I6I7

C41314151617181920

X0X1X2X3X4X5X6X7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24V

0V 0V 0V 0V 0V 0V 0V 0V 0V

24V 24V

0V

输入I/O地址表

第四站 安装站

本站 I /O 分配

X000:机械臂安装到位 Y000:机械臂复位 X001:机械臂复位到位 Y001:机械臂安装 X002:料筒缩进到位 Y002:料筒缩进 X003:料筒伸出到位 Y003:料筒伸出 X005:推料缩进到位 Y005:抽真空 X006:推料伸出到位 Y006:推料伸

三、总结:

我主要是学习了模块化生产的中的机械部分和气动部分,在研究机械部分时,主要对模块化生产的机械传动、机构的运动简图以及该站的机械部分装配图进行了研究。模块化生产的过程是料检测站将大工件按顺序排好后提升传送,搬运站将大工件从上料检测站搬至加工站,加工站将大工件加工并检测被加工的工件,产生成品或废品信息,通知下站,安装搬运站将成品送至安装工位,安装站再将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最后,由安装搬运站再将安装好

的工件送至分类站,分类站将工件按类送入相应的料仓并统计工件的数量和总量,如加工站有废品产生,则安装搬运站将废品直接送入废品收料站。其中机械传动主要是螺纹传动和以气缸推动的直线传动等,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和组员合作绘制了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械装配图。机械部分的学习使我们复习了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对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

在研究气动部分时,主要对气动回路和电磁阀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模块化生产的气动回路是由总气泵提供气动动力,然后进入空气滤清器,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经过电磁阀的控制,推动气缸运动使之推动工件工作,其中气缸运动距离的大小是通过PLC控制的。在这个部分了我和组员合作完成气动回路图,在学习电气部分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以对电子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是很充足,所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一一的克服,虽然我们可能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和组员合作研究了电路组成和接线方式。

四、实习总结

为期10天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到今天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在这个非常注重动手能力的实习过程中,我小组成员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书本中完全见不到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日常学习中也存在各种不足。

在对于二自由度机械臂的结构和控制分析中,由于对机电一体化知识不甚了解,一个可以算是很常见的光电开关传感器却把小组成员难住了,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铁抬笔机构也让人觉得新奇有趣。这显然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无法接触到的知识,所以这次机电一体化实习不仅是书本知识的延伸,更是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工作的衔接;

在这次实习中,小组成员首先对于机械臂的基本结构控制原理和运动传递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Robotdraw软件进行编程绘图之后发现了其运动轨迹与模拟绘图得到的理论轨迹相去甚远,其中圆轨迹图形的偏差最为明显、有x方向右偏和y方向扁平无法达到预定位置的现象,另外在第一伺服电动机顺时针转动的时候直线也有明显的波动。针对以上误差结果,小组成员进行了误差原理分析和推测,认为控制系统中监测的反馈信号与伺服电动机之间的传输延迟可能是巨大误差的直接原因;

在使用RobotDraw软件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小组复习了c语言程序的基本段落结构和公式化几何轨迹测绘的方法,绘制了很多图形,但考虑到公式化绘图的圆误差较大,所以最后尽量以直线、短直线构成图形。也既是在自动化加工中采取近似加工的方法避免较大误差的产生。

十天的实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的基本方式,也使小组成员对于机电一体化加工的实际应用有了初步的思路,对于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极大的帮助。

五.实习展望。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未来机械技术发展的趋势,学机械不能不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知识的学习。

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报告 机电产品简介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电子技术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

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群体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当前机械和电气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不同的设备、装置或系统中,机械、电器、计算机、气动或液压、传动器融为一体是及其常见的。 实验主要内容 本次实验是在德国慧鱼公司生产的示教模型上开展的,实验系统分为五大系列,能组合成数十种自动化工业设备模型,多功能的模拟机械装置,并实现电脑仿真运行。模型由许多形状各异的仿真的机械零部件与电子驱动控制元件组成,它把几何造型、三维拼装和计算机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于设置动态变量参数则可设定机构运动方向并建立运动学数学模型。通过系统自带的计算机语言对任务进行编程,使生成的指令数据作用于模型。它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是由一套完整的机械电子系统组成。 实验步骤: 1、了解各种元件的基本组成,分析机械装置的主要结构和部件机构的运动方式,根据装置图来组装“三自由度机械手” 2、按照电路连线图将机械手的电机,计数器,行程开关及限位开关与计算机数据线连接好。 3、用软件(LLwine)对机械手进行自动控制,同时验证编程语言与模型的运动状态的正确性。 4、观摩、测量并绘制机械结构运动简图 5、分析模型的装备设计及传动原理 6、创新设计,写实验报告 三自由度机械手分析 1.机械结构 主要结构: 底座、机械手臂、机械爪等运动机构

最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利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PLC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图分别为图2-1和图2-2 。图中:正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0,反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1,停止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2,KM5为正向接触器,KM6反向接触器。继电器KA5、KA6分别接于PLC的输出口Y23、Y24。 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合上QF1、QF5, PLC运行。当按下正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23有效,继电器KA5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5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正转;当按下反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24有效,继电器KA6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6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反转。 实验步骤: 1.在断电的情况下,学生按图2-1和图2-2接线(为安全起见,控制电路的PLC外围继电器KA5、KA6以及接触器KM5、KM6输出线路已接好); 2.在老师检查合格后,接通断路器QF1、QF5 ; 3.运行PC机上的工具软件FX-WIN,输入PLC梯形图; 4.对梯形图进行编辑﹑指令代码转换等操作并将程序传至PLC; 5.运行PLC,操作控制面板上的相应开关及按钮,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在PC 机上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同时观察继电器KA5、KA6和接触器KM5 、KM6的动作及变化情况,调试并修改程序直至正确; 6。记录运行结果。 图 2-1 主控电路 ~3~

图 2-2 控制电路接线图 三.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继电器KA5、KA6的线圈控制电压为24V DC,其触点5A 220V AC(或5A 30V DC);接触器KM5、KM6的线圈控制电压为220V AC,其主触点25A 380V AC。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是通过正、反向接触器KM5、KM6改变定子绕组的相序来实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正反向接触器KM5、KM6都不能同时接通,否则会造成电源相间瞬时短路。为此,在梯形图中应采用正反转互锁,以保证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3.本实验中,主控电路的电压为380V DC,请注意安全! 四.实验用仪器工具 PC 机 1台 PLC 1台 编程电缆线 1根 三相异步电动机 1台 断路器(QF1、QF5) 2个 接触器(KM5、KM6) 2个 继电器(KA5、KA6) 2个 按钮 3个 实验导线若干 五.思考题 1.试比较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异同点; 答:接触器有灭弧装置,而继电器没有。 接触器是在外界输入信号下能够自动接通断开负载主回路.继电器主要是传递信号,根据输入的信号到达不同的控制目的. 2.能否将接触器KM5,KM6的线圈直接接至PLC的输出端Y23、Y24(注:本实验所用

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三篇】

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三篇】 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一】 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 间军用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股份制民营企业,也是 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皮卡专业厂。目前,公司下属有“长城华北汽车有限公司”、“保定市信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长城内燃机有限公司”、“长城桥业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控股公司多家,。公司根据特 殊行业的要求进行“点菜式”生产,每年近万辆长城皮卡被各地的质量监督、公安、政法、工商、公路、电讯等系统选 为公务专用车。 (1)可靠性高,操作简单。采用机械传动方式,设置两套制动系统,可靠性高且结构紧凑;按钮控制,操作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对工人的操作要求,大大地减少了疲劳强度。 (2)一机多能,用途广。无极绳绞车既可使用在顺槽,又可 应用在采区上(下)山,还可布置在集中轨道巷,又能为掘进 后配套服务。 (3)布置灵活,适应性强。

①系统既能布置成双轨单运输,又能布置成四轨双运输,还能布置成三轨双运输。 ②无极绳绞车既可平行于轨道布置,又可垂直于轨道布置。 ③双轨单运输,可采用两根钢丝绳同在轨道内侧,也可采用主绳在轨道内侧,而副绳在轨道外侧的布置形式。 ④绞车采用双向出绳,进出绳方便且体积较小。既可利用原有硐室布置,又能靠巷道侧帮布置,可适应不同巷道工况灵活布置。 (4)可实现巷道水平转弯运输。根据巷道转弯角度配置必要的专用弯道护轨装置,达到水平曲线运输之目的。 (5)配置灵活,便捷安装。根据不同条件,选用不同方案,采用不同轮组配置方式,可适应起伏变化坡道的不同运输需求;采用灵活的固定结构,拆装便利;尾轮固定简单,适应运输距离的变化,可快捷地移动。 (6)容绳量大,运行费用低。采用张紧装置张紧钢丝绳,钢丝绳张力随牵引工况而变化; 采用导向轮分绳,避免钢丝绳咬绳,减少钢丝绳磨损,钢丝绳使用寿命长;梭车采用储绳结构,可减少有运距变化巷道钢丝绳浪费;部件采用可靠的机械结构,故障率低,维护量小。 (7)连续运输,安全高效。安装区段内直达运输,无需转载,减少人力倒车次数,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以及设备使用的事故率。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瑞安电大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 实训报告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实习单位: 岁月如流水般,一去不返。作为数控专业的一名学生,通过大学

提供的综合型学习平台,整合课堂中相关专业技能知识,从而具备了一名数控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素质。尤其通过最后这个阶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我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巩固深化课本理论,进一步整合对机电综合知识,对其一体化产品、设备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在实训中,走过了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阶段,加深了对数控技术的感性认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训提供的平台,得以窥探社会领域,开阔视野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社会交际水平。 一.实习目标 在XX公司进行实训,通过现场实习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机械设备,并在实训中,掌握工艺流程,与此同时,在实训的八大项目中,我选取了PLC应用技术以及单片机控制技术,通过投入到实践中,将专业知识储备应用到生产一线中。从而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有了实质性的认识以及看法。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控制方式、控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工作机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以及师傅引导下,完成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连接、调试,实现其基本控制功能。培养自身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一)PLC应用技术 PLC实指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器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进行存储

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及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出和输入,控制着各种类型的机器和生产。大致划分为扫描计数、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及输出刷新阶段。第一,扫描计数,当PLC 运行后,其工作过程划分为三阶段,1、输入采样,2、程序执行,3、输出刷新三个阶段。输入采样PLC以扫描方式按顺序读入所有的输入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像区中的单元内。输入结束后,转入到执行和刷新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输入的状态和数据发生了变化,I/O中相应状态数据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当输入的信号为脉冲信息,其扫描的周期要小于信号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该输入才能被读入。在执行阶段,PLC是按照从上而下的进行扫描程序。在进行扫描每条图时,先从梯形图左侧进行扫描由各点构成控制线路。从而形成了由左到右,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逻辑运算;在执行过程中指令与点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指令为I/O则直接存储I/O点,即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也不会更新;程序结束后,PLC进行了刷新的阶段,此阶段CPU按照映象区对应的状态和数据进行刷新锁存电路,再经过输出电路的驱动外部设备。最后,才是PLC的输出。 PLC系统设计时,常要根据其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要求进行设计选型。PLC和有关设备应为集成的、标准化,应按照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进行扩充。选型应根据相关工业领域有成熟可靠的系统,根据运营的情况进行选择。另外在系统硬件、软件方面和功能方面应与装置的规模和控制要求相结合相适应。最后在价格选择上,应选取高性能比的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报告材料(手写)

实验一四节传送带控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传送指令的使用及编程 2.掌握四节传送带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 三、面板图 四、控制要求 1.总体控制要求:如面板图所示,系统由传动电机M1、M2、M3、M4,故障设置开关A、 B、C、D组成,完成物料的运送、故障停止等功能。 2.闭合“启动”开关,首先启动最末一条传送带(电机M4),每经过1秒延时,依次启动一条传送带(电机M3、M2、M1)。 3.当某条传送带发生故障时,该传送带及其前面的传送带立即停止,而该传送带以后的待运完货物后方可停止。例如M2存在故障,则M1、M2立即停,经过1秒延时后,M3停,再过1秒,M4停。 4.排出故障,打开“启动”开关,系统重新启动。 5.关闭“启动”开关,先停止最前一条传送带(电机M1),待料运送完毕后再依次停止M2、M3及M4电机。

五、功能指令使用及程序流程图 1.传送指令使用 X0000为ON时,将源容向目标容传送,X0000为OFF时,数据不变化。 2.程序流程图 六、端口分配及接线图 序号PLC地址(PLC端子)电气符号(面板端 子) 功能说明 1X00 SD 启动(SD) 2X01 A 传送带A故障模拟3X02 B 传送带B故障模拟4X03 C 传送带C故障模拟5X04 D 传送带D故障模拟6Y00 M1 电机M1 7Y01 M2 电机M2 8Y02 M3 电机M3 9Y03 M4 电机M4 10主机COM、面板COM接电源GND 电源地端 11主机COM0、COM1、COM2、COM3、COM4、COM5、 接电源GND 电源地端 12面板V+接电源+24V 电源正端2.PLC外部接线图

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三篇】

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三篇】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 学校为了使我们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参观实习。为期五,六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邯郸汉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和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一实习地点 邯郸汉阳包装机械厂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实习时间 XX年3月 三实习目的

通过完成毕业实习过程,结合毕业设计或论文选题深入工厂企业实地参观与调查,达到以下的实习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了解机器人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形式及其类型 3. 汽车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企业基本生产状况 4. 汽车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各零件的作用 5. 了解与熟悉汽车生产的各工艺过程。包括整车装配部件生产等。 6. 了解与熟悉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组织过程。 7. 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8. 收集毕业设计内容的相关资料。 9. 了解与熟悉汽车生产的各工艺过程。包括整车装配部件生产等。 四毕业实习单位状况概述 汉阳(邯郸)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是韩国汉阳包装机械株式会社[公司总部在韩国仁川,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华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 (机电方向 (专科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2010年 9月 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 1. 方案制定依据 本课程实施方案依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大纲制定。 2.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结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实验。 3. 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通过实训,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课程学时和学分:本实训时间为 4周, 4学分,第四学期进行,。 二、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图 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以下流程图所示方式: 三、教学媒体资源

1.文字教材: 本课程暂无文字教材。 2.音像教材: 本课程暂无音像教材。 3.网上教学辅导:在电大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3719050589.html, 平台上,提供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说明等内容。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上网游览; 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每学期定期安排实时答疑活动, 具体时间和手段请见电大在线网上的安排表, 非实时答疑每天进行,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到 BBS 积极交流。另外本课程还将不定期安排教研活动,欢迎各地电大辅导教师积极参加(具体时间和手段请见电大在线网上的安排表。四、教学建议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能力, 根据面授教师的指导, 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部分内容的学习, 深化理解课程内容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实掌握教学内容, 学生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业。辅导教师应对学生作业情况全批全改, 并要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 以便学生正确理解作业内容和要求。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 可集中进行讲解。辅导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再补充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 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为保证学习效果, 建议教学单位把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由辅导教师指导、落实学生自学和学习小组活动内容,及时答疑。对于共性问题可适当安排集中面授辅导。 2.小组讨论: 各教学点可定期的安排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互相督促和帮助, 解决课程中的部分疑难问题。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由组长做好记录工作,统一反映到面授教师处,由面授教师在授课时统一解决。

机电一体化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验报告 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xx 年1 月12 日实验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实验目的:以XY简易数控工作台为例,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模块的特点。实验设备:l 台式PC机一台l 标准XY工作台一套l 运动控制卡一块l 游标卡尺一把实验内容:XY简易数控工作台是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许多数控加工设备和电子加工设备的基本部件,XY数控工作台主要由运动控制卡、DC24V 开关电源、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XY向运动平台、光栅尺和霍尔限位开关组成,其之间的关系如图 1、1所示。工作原理大致为:运动控制卡接受PC机发出的位置和轨迹指令,进行规划处理(插补运算),转化成步进电机驱动器可以接受的指令格式(速度脉冲和方向信号)发给驱动器,由驱动器进行脉冲环行分配和功率放大从而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经过联轴器、滚动丝杠推动工作台按指定的速度和位移运动。实验步骤:(1)在XY数控工作台系统中分别找到上述各个模块,并指出各模块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哪一模块的功能。 ①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卡是PCL、CPCL、PXL等总线形成的板卡,通俗地讲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单片机,有自己的算法,可以通过V C、V

B、labview、BCB等语言实现其功能,数控系统即通过运动控制卡来实现对机床运动轨迹的控制。②DC24V开关电源:对供电要求质量比较高的控制设备提供纯净、稳定、没有杂波的直流电源。③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数控工作台的X、Y两个方向的移动;步进电机通过驱动器细分,可减小步距角,从而提高步进电机的精确率,实现脉冲分配和功率驱动放大,此外还可以消除电机的低频振荡、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④XY向运动平台:分别传输X、Y两个方向的运动。⑤光栅尺:光栅尺是一种位移传感器,是利用光栅的光学原理工作的测量反馈装置。经常应用于数控机床的闭环伺服系统中,可用作直线位移或者角位移的检测。⑥霍尔限位开关:用于限制工作台的运动超出导轨的有效长度。(2)使用卡尺测量,计算其平均导程P=10 ;观察其循环器,可知其循环方式为内循环;预紧方式是螺纹调隙式。(3)观察导轨截面,并查阅《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可知其属于GGA,GGB,GGC,GGF中哪类? GGB 。 其适用场合机械加工中心、NC车床、搬运装置、电火花加工机、木工机械、激光加工机、精密测试仪器、包装机械、食品机械、医疗器械、工具磨床、平面磨床等。(4)查阅《DMC3000硬件手册》可知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卡可实现四 轴的联动,并具有16 个数字量输入和16 个数字量输出控制。(5)记录步进电机型号,网上查阅其详细技术参数,可知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

篇一: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系同学各自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在公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电器组当一名小小的电工。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在这个时候,我来到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机电安装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是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是于xx年由原广东省水电建筑安装公司与原广东省水利水电机械施工公司两家水电世家联姻而诞生的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 多年来,源天人一直奉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业主至上、恪守合同的经营宗旨,积极实施做强水利水电施工、地基与基础施工、机电设备安装三大板块业务的经营战略,承接了大批国家、盛市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施工足迹从广东辐射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辽宁、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十七个省市及国外的越南、巴基斯坦、缅甸、老挝等国家。打造了无数机电精品,承建了白天鹅宾馆基础工程、花园酒店基础工程、荔湾广场基础工程等一批精品基础工程;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水平和装机总容量、总台数以及单机容量一直以来雄居全国顶尖水平,创造了灯泡贯流机组单机容量世界之最的记录,被誉为南粤水电安装劲旅。是全国首家进入地铁盾构行业和广东省率先将薄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利施工企业。 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被广东省三防办授予广东省三防机动抢险四队。 品质为源,诚信为天。源天人竭诚希望与社会各界合作,实现超越,实现成功,共创美好未来。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20xx年的 9月,我离开了生活了差不多2年的三峡学院;20xx年9月20日,我第一天上班。在公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电器组当一名小小的电工。20xx年4月20日,我在写这份实习报告。回顾这将近一年的实习,有过欢笑有过泪水,酸甜苦辣尽在心头。在这一年脱离学校的锻炼中,我在社会中不断努力渐渐得以立足,并得到了最快速的成长。四、实习总结 我怀着美好的期盼来到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开始为期几个月的实习生活。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都能在工作中学到很多。这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觉得很多工作需要我去摸索和探讨,要不怕吃苦,勇于激流勇进,有的工作虽然单调又重复,但这是磨练意志最有效地方法,我告诫自己要认真完成,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的对待,做到每一件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一定要争取不放弃,坚持到最后。只要希望还在,胜利一定属于我。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理论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怎么样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成了我们克服的最大困难之一。而经理平时对我的不断教导让我在工作中将理论融合进去,提高了工作效率。看着那些同事忙忙碌碌的来来去去,坚定的态度是那么一点一滴在铸就起来,一个被人认可的人首先一定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总结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实习总结 一、舵机车总结 1、实习任务与要求 舵机车的实习任务主要是通过理解舵机运行的原理,提高自我的动手能力,编写程序使舵机车实现用传感器以探测周边环境、基于传感器信息作出决策、操作带动轮子旋转的电机控制宝贝车运动、与用户交换信息,从而更好的掌握89C52单片机。 2、总结实习内容 2.1巡航控制 编程使宝贝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向前、向后、左转、右转和原地旋转。 宝贝车向前走: P1_1=1; delay_nus(1300); P1_1=1; P1_0=0;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宝贝车向后走: P1_1=1; delay_nus(1300); P1_1=1; P1_0=0;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宝贝车原地左转: P1_1=1;

delay_nus(1300); P1_1=0; P1_0=1; delay_nus(1300); P1_0=0; delay_nms(20); 宝贝车原地右转: P1_1=1; delay_nus(1700); P1_1=0; P1_0=1; delay_nus(1700); P1_0=0; delay_nms(20); 2.2机器人触觉导航 2.2.1胡须电路原理 下图所示为胡须电路原理图,当胡须没有被触动,连接胡须的I/O管脚的电压是5V;当胡须被触动时,I/O短接到地,所以I/O管脚的电压是0V。微控制器启动或复位时,所有的I/O插脚缺省为输入。也就是说,连接到胡须的I/O管脚会自动作为输入。作为输入,如果I/O脚上的电压为5V(胡须没有被触动),则其相应的寄存器中的相应位存储1;如果电压为0V(胡须被触动),则存储0。 、 2.2.2胡须检测到障碍物时编程: if((P1_5state()==0)&&(P2_3state()==0))//两个胡须同时检测到障碍物时,后退,再向左转180度 { Back_Up(); Turn_Left(); Turn_Left();

机电一体化实训报告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 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_ 学号_ 班级 指导教师土克燕 年月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实习报告 1 概述 1.1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实习内容 量具当中百分表、千分尺在机加工中的使用。 百分表:一种量具,百分表是利用齿条齿轮或杠杆齿轮传动,将测杆的直线位移变为指针的角位移的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误差等。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为0-3、0-5、0-10mm。百分表的构造主要由3个部件组成:表体部分、传动系统、读数装置。. 百分表的工作原理,是将被测尺寸引起的测杆微小直线移动,经过齿轮传动放大,变为指计在刻度盘上的转动,从而读出被测尺寸的大小。百分表是利用齿条齿轮或杠杆齿轮传动,将测杆的直线位移变为指针的角位移的计量器具。 百分表的读数方法为:先读小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即毫米整数),再读大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即小数部分),并乘以0.01,然后两者相加,即得到所测量的数值。 2 实习过程 2.1使用前 使用前,应检查测量杆活动的灵活性。即轻轻推动测量杆时,测量杆在套筒内的移动要灵活,没有任何轧卡现象,且每次放松后,指针能回复到原来的刻度位置。 2.2测量时 测量时,不要使测量杆的行程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不要使测量头突然撞在零件上;不要使百分表和千分表受到剧烈的振动和撞击,亦不要把零件强迫推入测量头下,免得损坏百分表和千分表的机件而失去精度。因此,用百分表测量表面粗糙或有显著凹凸不平的零件是错误的。 2.3用百分表校正或测量零件时,应当是测量杆有一定的初始测力 即在测量头与零件表面接触时,测量杆应有0.3~1mm的压缩量(千分表可小一点,有0.1mm即可),使指针转过半圈左右,然后转动表圈,使表盘的零位刻线对准指针。轻轻地拉动手提测量杆的圆头,拉起和放松几次,检查指针所指的零位有无改变。当指针的零位稳定后,再开始测量或校正零件的工作。如果是校正零件,此时开始改变零件的相对位置,读出指针的偏摆值,就是零件安装的偏差数值。 2.4检查工件平整度或平行度 检查工件平整度或平行度时。将工件放在平台上,使测量头与工件表面接触,调整指针使摆动~转,然后把刻度盘零位对准指针,跟着慢慢地移动表座或工件,当指针顺时针摆动时,说明了工件偏高,反时针摆动,则说明了工件偏低了。 当进行轴测的时候,就是以指针摆动最大数字为读数(最高点),测量孔的时候,就是以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流水线实习报告(上料检测站)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总结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习小组: 实习指导教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二零一二年六月

目录 模拟生产线实习(第1站上料检测站) (3) 一、任务目的与要求 (3) 1.1目的 (3) 1.1.1了解模拟生产线的组成,建立生产线的概念 (3) 1.1.2学会安排生产训练工作计划 (3) 1.1.3了解生产线的机械结构和传动原理 (3) 1.1.4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接线 (3) 1.1.5学习各单元之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调试 (3) 1.1.6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 1.2要求 (3) 1.2.1 熟悉本站机械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 (3) 1.2.2 绘制本站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图 (3) 1.2.3 绘制所研究系统的“类装配图” (3) 1.2.4了解各模块控制信号的类型 (3) 1.2.5熟悉各模块所用传感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 (3) 1.2.6正确分析传感器信号与其它传感器信号的传的过程 (3)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3) 2.1机械部分 (3) 2.1.1作用 (3) 2.1.2系统介绍 (3) 2.1.3传递过程 (4) 2.1.4装配图 (4) 2.1.5机械原理图 (5) 2.2传感器部分 (6) 2.2.1 原理及功能描述 (6) 2.2.2 传感器的技术特性 (6) 三、任务总结 (7) 3.1问题及解决 (7) 3.2发展前景 (7) 3.3实习感想 (10)

时间: 一、任务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1.1.1了解模拟生产线的组成,建立生产线的概念 1.1.2学会安排生产训练工作计划 1.1.3了解生产线的机械结构和传动原理 1.1.4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接线 1.1.5学习各单元之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调试 1.1.6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1.2要求 1.2.1 熟悉本站机械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 1.2.2 绘制本站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图 1.2.3 绘制所研究系统的“类装配图” 1.2.4了解各模块控制信号的类型 1.2.5熟悉各模块所用传感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 1.2.6正确分析传感器信号与其它传感器信号的传的过程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2.1机械部分 2.1.1作用 机械部分是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基础设施,是机电一体化实现的必要条件。在生产过程中,机械部分主要承担运输、支撑、装夹等作用。 2.1.2系统介绍 该模拟生产线是由独立的六个工作站相互连接而成。它们分别是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检测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这六个站连接成生产线后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说明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施细则 2014.01.08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中央广播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科)(机电方向)的必修实践课之一。本实训环节是在课程试验的基础上,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连接、控制原理、控制软件编制、安装调试与操作的综合实训。 通过本环节的实训,能够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控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工作机理,有更进一步全面地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连接、调试,实现其基本控制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时数和学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开设一学期。 根据该实训环节的特点,建议采取集中方式进行,各办学点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和设备情况,总实训周数为4周。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控制对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运动与动作特征;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正确地选择控制系统,并掌握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维护;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四、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机电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以《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电器控制》等课程为理论基础。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课程及相应的实践环节为专业基础;并为《综合实训(机电)》的先行综合实践环节。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通过本实训环节的教学要达到3个层次的基本要求。

机电一体化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验报告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康东 姓名:许新 学号:200706050209 日期:2010-10-27

实验一:基于PC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传感器,USB2009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采集原理和香农采样定律,连接系统实现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完成对采样数据的时域波形显示和存储. 二,实验内容: 1,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 2,了解USB2009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工作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 3,了解数据采集原理和香农采样定律. 4,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进行时域波形显示并存储实验数据. 三,实验设备: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 1,USB2009采集卡和配有上位机软件的计算机; 2,FESTO气动综合实验台一套. 下图为USB2009采集卡.它包含14Bit分辨率A/D转换器,可以提供16路单端模拟信号输入,8路双端模拟输入通道,4路DA输出功能,1组计数器.提供了内外时钟和内外触发工作方式.A/D转换器输入信号范围为:±5V(USB2009),±10V(AD7899-1).硬增益范围:1,2,4,8(N6为PGA203时),1,10,100,10000(N6为PGA202时). 图1.1 USB2009采集卡 四,实验原理 将USB2009采集卡与FESTO气动综合实验台上传感器连接在一起,而后通过USB连接到计算机上.利用LabVIEW软件搭建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进行时域波形显示并存储实验数据. 五,实验步骤 1,由实验教师讲解FESTO气动综合实验台上传感器工作原理; 2,由实验教师讲解USB2009采集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由实验教师讲解数据采集原理和香农采样定律; 4,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实验电路连接; 5,在实验电路检查无误后,由学生利用LabVIEW软件搭建数据采集系统; 5,打开设备电源,观察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状况,纠正错误; 6,利用LabVIEW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进行时域波形显示并存储实验数据; 7,将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接线方式,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方法以及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思考的问题综合起来,写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践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时光匆匆,岁月流梭!转眼为期一周的车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铣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车工实习的有关的知识与我车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心又激动。担心的是,如果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耀眼的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激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车工实习就要开始了。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尊敬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我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一个星期,短短一个星期,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因为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会做得最好的!思想汇报车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车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车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

类的大学生,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车工实习 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 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通过老师的讲解。我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铣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铣工是 最累的!“铣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 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 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铣工的常用设备有铣工工作台、台虎铣、砂轮等。铣工的工 作范围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 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 其中铣工的实习安全技术为: 1、铣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 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 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3、台虎铣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 夹紧力。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工 作体会使用砂轮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在铣台上进行操作加工时 要有防护网。5、毛坯和加工零件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排列整齐、安放平稳,要保证安全,便于取放,并避免碰伤已加工的表面。6、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时,工件一定要夹牢,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方向)专业(专科)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 学生姓名:范澍萱 学号: 1461101451464 指导老师:万宏强 分校:莲湖分校 时间:2016年5月20日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 表面粗糙度测量计实习 一、任务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1.1.1了解表面粗糙度测量计的组成,建立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概念 1.1.2 了解表面粗糙度测量计的机械结构和传动原理 1.1.3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接线 1.1.4学习各单元之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调试 1.1.5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1.2要求 1.2.1 熟悉机械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 1.2.2 绘制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图 1.2.3 绘制所研究系统的图 1.2.4了解各模块控制信号的类型 1.2.5熟悉各模块所用传感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 1.2.6正确分析传感器信号与其它传感器信号的传送过程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1 绪论 1.1前言 机械加工中,表面特征的研究是控制机械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内容,而表面粗糙度是表面特种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随着机械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对零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凹凸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仍能观察到,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1.2题目背景和意义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它的大小对零件表面的摩擦磨损、疲劳强度、冲击强度、耐腐蚀性、接触刚度和抗震性、配合性质、测量精度和密封行等有很大的影响。粗糙度测量有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两大类方法。触针式接触测量粗糙度参数的方法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该课题就是针对触针式测量粗糙度的测量系统进行改造。 1.3国内外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的研制情况 表面粗糙度与零件表面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测量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性。但由于技术工艺水平的落后,最早只能单纯的依靠人的视觉和触觉来估计,即通过目测手触摸试件与标准样块进行比较,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又采用了比较显微镜进行比对。这些原始的测量方法只能对表面微观不平度做出定性的综合评定。自从1927年德国的施马尔茨(Schmaltz)发明了用光杠杆进行放大的表面轮廓记录仪后,人们就一直致力于表面质量的研究,从此开始了对表面粗糙度的数量化描述。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研制了许多三维表面微观形貌测量仪,使得在局部表面上三维评定表面粗糙度成为可行,而且国际上方兴未艾。 2系统方案选择与论证 2.1设计要求 本院实验室有一台“221-7”型SORTRONIC的粗糙度轮廓仪,本设计就是在对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型粗糙度轮廓仪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设计改造。如图2.1所示 图2.1表面粗糙度轮廓仪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成绩: 姓名:学号:组别:组员: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2)项目名称: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振动测量实验和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 1.实验项目名称 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振动测量实验和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用瞬态激振方式,进行机械阻抗测试的仪器组合及使用方法,了解瞬态激振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3)测出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3.实验原理 (1)振动测量原理 机械在运动时,由于旋转件的不平衡、负载的不均匀、结构刚度的各向异性、间隙、润滑不良、支撑松动等因素,总是伴随着各种振动。 机械振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的,振动往往会降低机器性能,破坏其正常工作,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事故。机械振动还伴随着同频率的噪声,恶化环境,危害健康。另一方面,振动也被利用来完成有益的工作,如运输、夯实、清洗、粉碎、脱水等。这时必须正确选择振动参数,充分发挥振动机械的性能。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除了对各种机械设备提出低振动和低噪声要求外,还需随时对机器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诊断,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为了提高机械结构的抗振性能,有必要进行机械结构的振动分析和振动设计。这些都离不开振动测试。 振动测试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测量机械或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振动,如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频率和相位等,了解被测对象的振动状态,评定等级和寻找振源,对设备进行监测、分析、诊断和预测。二是对机械设备或结构施加某种激励,测量其受迫振

动,以便求得被测对象的振动力学参量或动态性能,如固有频率、阻尼、刚度、频率响应和模态等。 振动的幅值、频率和相位是振动的三个基本参数,称为振动三要素。 幅值:幅值是振动强度的标志,它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等方法来表示。 频率:不同的频率成分反映系统内不同的振源,通过频谱分析可以确定主要频率成分及其幅值大小,从而寻找振源,采取响应的措施。 相位:振动信号的相位信息十分重要,如利用相位关系确定共振点、测量振型、旋转件动平衡、有源振动控制、降噪等。对于复杂振动的波形分析,各谐波的相位关系是不可缺少的。 在振动测量时,应合理选择测量参数,如振动位移是研究强度和变形的重要依据;振动加速度与作用力或载荷成正比,是研究动力强度和疲劳的重要依据;振动速度决定了噪声的高低,人对机械振动的敏感程度在很大频率范围内是由速度决定的。速度又与能量和功率有关,并决定动量的大小。 (2)YD-37加速度传感器简介 压电传感器的力学模型可简化为一个单自由度质量——弹簧系统。根据压电效应的原理,当晶体上受到振动作用力时后,将产生电荷量,该电荷量与作用力成正比,这就是压电传感器完成机电转换的工作原理。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测试领域中应用广泛,可以测量各种环境中的振动量。YD-37加速度传感器与DRBS-12-A型简易电荷放大器的综合灵敏度约是6080mV/m.s-2。 (3)CD-21速度传感器简介 CD-21振动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个惯性质量(线圈组件)和壳体,壳体中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用弹性元件悬挂在壳体上工作时,将传感器壳体固定在振动体上,这样当振动体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这就是振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CD-21振动速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10~1000Hz,灵敏度约是200mv/cm.s-2。 (4)悬臂梁试验台架由底座、悬臂梁、加速度传感器、激振捶等构成。悬臂梁结构总体尺寸为120*110*150mm(长*宽*高)。可进行悬臂梁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的测量。 实验时通过激振捶敲击悬臂梁,产生脉冲激振,通过安装在悬臂梁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悬臂梁受瞬态激励后输出的振动信号波形(信号触发采样方式),经信号调理设备处理后,通过数据采集仪输入计算机中,从悬臂梁脉冲响应信号波形或信号功率谱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