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为5学分。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2.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文学专业范围。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毕业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

7.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

(1)封面

封面既可以提供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封面可统一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上下载)

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

1)分类号

分类号要在封面的左上角标注,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也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的类号。

2)标题

要用大字号标于显著位置。

3)责任者

包括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及学位授予单位。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所在单位名称及其地址,应当一并注明;责任者如为单位或集体,应当写明全称和地址。

4)申请学位级别

学位主要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本科毕业生如果申请学士学位,要标注清楚。

5)专业名称

是指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6)工作完成日期

主要包括论文提交日期、答辩日期和学位授予日期。

7)印装日期

(2)衬页

封面之后和封底之前各有一张衬页。

(3)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首先,摘要应具有客观性。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反映,要避免主观评价,避免使用诸如“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其次,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最后,摘要应具有简洁性。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不宜写得过长。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

一篇论文应有3-8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5)正文

毕业论文的内容和结构要比交流论文复杂,为使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大都有章节之分,而且要尽可能加上小标题,标示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6)注释

毕业论文的注释一般采用尾注的形式。

(7)参考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目录是评定论文作者的研究状况及钻研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毕业论文的篇幅长、容量大,用作参考的文献多,所以毕业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的数目要多于交流论文。

8.毕业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装订。(正文宋体小四、标题黑体三号)

9.毕业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电大的本科毕业生合乎有关条件的,可以提出学士学位授予申请。

二、毕业论文的答辩

1.毕业论文的答辩,是审查论文的真实性并考察论文作者对课题的把握程度及综合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2.毕业论文的答辩过程主要由答辩人介绍研究概况、答辩组提出问题、答辩人回答问题及答辩组评议并评定成绩几项程序构成。

3.各试点电大应设立答辩委员会,负责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组。答辩组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设立,由5人以上单数。小组成员结构:答辩主持人1名,答辩教师若干名,秘书1名(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负责汇总答辩题目及答辩评语、成绩)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不少于两人。指导教师在其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时不得担任答辩组成员,但可以列席参加。答辩组应在认真审阅论文的基础上对论文作出初步评价,并在

论文的研究范围内,提出相关质疑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辩。答辩组成员的资格不得低于指导教师。

答辩主持人应当具有本专业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经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统一培训、考核取得。答辩主持人主持毕业论文的答辩及评定工作,并对评定意见和成绩签字负责。

4.完成答辩的毕业论文交由试点电大教务处集中存档、保管。

三、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1.评定内容

(1)论文质量

对论文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

1)学术性

2)独创性

3)逻辑性

4)规范性

(2)答辩情况

态度是否端正、认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到位;语言表述是否清楚、流畅。

2、.成绩评定的步骤与办法

指导教师和答辩组成员分别给出论文初评成绩,答辩组根据初评成绩和答辩情况给出论文综合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应在答辩结束时当场公布,论文综合成绩和评语一同记入学生成绩册中。

成绩评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为5学分。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2.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文学专业范围。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毕业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 7.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 (1)封面 封面既可以提供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封面可统一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上下载) 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 1)分类号 分类号要在封面的左上角标注,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也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的类号。 2)标题 要用大字号标于显著位置。 3)责任者 包括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及学位授予单位。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所在单位名称及其地址,应当一并注明;责任者如为单位或集体,应当写明全称和地址。 4)申请学位级别 学位主要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本科毕业生如果申请学士学位,要标注清楚。 5)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以讲授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备的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结合所学哲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大纲所列内容均为教学重点。 难点包括:处于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对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西方文学的主体接受;在东西方文学之间建立有效的参照框架;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美学与文学理论对具体的文学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文学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更是互相参照的。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内容。对外国文学发展规律的把握,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与分析,都须借助于先进的文学理论与美学理论。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中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学好外国文学。 五、学时、学分 126学时;7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 12学时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重点及难点 古希腊文学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征;《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俄狄浦斯王》及古希腊悲剧的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古希腊抒情诗、寓言、散文及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 二、古希腊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对欧洲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及重大意义。 第二节神话 一、古希腊神话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二、神的故事主要涉及到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故事、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等内容;神的故事中的旧神与新神;“奥林波斯神统”。 三、英雄传说的起源;赫拉克勒斯等英雄的事迹及意义。 四、希腊神话“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第三节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第四节戏剧 一、悲剧与喜剧的起源;戏剧的繁荣与奴隶主民主制的关系。 二、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创作;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现代汉语 课程编号:01124201 学时数:98 学分数: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1、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组成,分别从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和运用方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介绍与分析。第一学期讲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部分,第二学期讲述语法、修辞部分。 (4)教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8,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88,课外语言训练与欣赏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数为10o (5)教学方式 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吸收本课程和相近课程新的研究成果;注意木课程与相近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的内容分工和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4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木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而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 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追凶者也》复调叙事提纲 一、论文的基本观点 巴赫金在他的复调叙事理论中指出:小说的复调是“有着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 ,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也就是说 ,复调叙事的本质在于作品中多种声音的并存甚至对立 ,这些声音表现了同一语境中多种观念的叠加和冲突,透视出人物 内心的焦虑、困惑与分裂,有助于更丰富、更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作家的艺术思考。基于多种声音的独立存在 ,复调小说结构的特点是开放性包容性的 ,而非确定的单调的板滞的,其诸多叙述视角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但并没有一种权威性的评判声音。这种开放性的结构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而且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让读者自己透过这种多层的声音交响去作出判断和阐释,从而激活了读者审美接受的积极性。 《追凶者也》最为经典和最为艺术感染力之处几乎全部来自复调叙事,曹保平也凭借着这种鲜明的对形式主义的探寻而跻身于中国当代电影思维创新的前沿.影片即以此为切入点,从叙事复调、时空复调、情感复调等多方面分析推理,对“猫哥之死”这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中形成复调叙事。叙事者在安排刘警察在指定的时间里调查猫哥之死这一事件时,选择了推理的几种可能,这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可能形成了复调叙事,这不仅丰富了电影叙事的表现技巧,也传达出了导演对电影和现代生活的观点和看法。 曹保平一直以来在电影艺术上体现了对于底层的体察和叙事的偏好,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信息通讯不发达的西南地区:一个荒蛮的、混乱的、失控的、秩序之外的边缘场域,这是典型的蠕动的底层社会生活场景。影像空间中充斥着黄土飞扬的无人地带,狭窄压抑的村间小道,灯红酒绿的夜总会包房,河边停靠的废弃轮渡,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更容易生发出复杂的故事,也更容易揭露出深刻的人性。在电影《追凶者也》中,导演则更多地将现代性的思辨与人性的悖论带入到影像叙事层面。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底层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未受过良好教育,没有学历也缺乏专业技能的失业群体,他们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中逐渐丧失自我,而陷入存在感的危机之中,这也成为现代社会日益凸显的矛盾之一。他们或在私人工厂打工,受到超经济剥削,或在社会边缘游走,被排挤在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领域之外。然而与现实生存困境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们在现代性所带来的物欲享受的价值浸染下,产生了急于求富的浮躁心理,也造就了他们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电影《追凶者也》中的落魄游民王友全,终日无所事事,靠小偷小摸的黑色收入维持生存。亡命之徒董小凤更是游离于法制之外,为了买房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走向了杀人“致富”的不归路。无论是王友全还是董小凤,他们一心想去“昆明”,现代生活观念的浸染使他们产生了“向城而生”的心理诉求,城市似乎是他们想象中幸福的彼岸和精神的归属,然而无论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是在电影的影像呈现中,“城市”却从未出现。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于底层的苦难叙述不同的是,曹保平电影以黑色幽默的影像话语和类型片的结构方式建构电影文本,呈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反讽,影片并未因商业元素而消解意义的建构。正如曹保平谈到:“黑色荒诞的感觉源于人物的处境和命运,而不是表演带来的,这是种正经严肃的表达”。人的孤独感和荒诞的处境以一种戏谑的语气和戏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彰显出作为大众文化范本的电影并非因其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而与大众背离,而是将电影的社会性与商业性圆融合一。 二、论文结构: 1 、《追凶者也》叙事复调 复调式叙述是指在同一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憨包修车工宋老二为洗脱杀人嫌疑,独自上路寻找真凶。而段博文饰演的小混混王友全阴差阳错地

四年制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教学大纲

四年制普通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文学院 2017年2月 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英文名称:Class英al Chinese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句读与标点符号的差别和联系、古文注解的基本特点; 2、理解训诂学基本知识,能正 确地标点一般性难度的文言文; 3、掌握古文翻译的一般要求,能将一般文言文的句子、段落、篇章译成现代文。 二、教学内容(一)古书的注解。 1 .训诂学概述。 2 .古注的类别: ⑸显示修辞(6)分析句读(7)其他内容 4 .古注常用术语。 (二)古书的标点: 1.句读 2.古书标点的要求(三)古文的翻译: 1 .直译与意译2.信达雅 3.古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第八单元音韵与诗词格律一、教学基本要求: 2 .初步了解音韵学的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 3 .理解上古、中古、近代、现代的音韵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反切 及古代的注音 方法,以及音韵知识的运用; 4 .掌握律诗的格律知识,能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分析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及特 殊句式。本章点到为止,不必拓展。 二、教学内容 要点: (一)语言的变化与语音的变化: 1 .语音变化的缓慢性2.古今语音的不同 (二)音韵学与音韵学的分类。 (三)古代汉语的音节的分析: 1 .韵母的分析 2.声母的分析 3.声调的分析 (四)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 1 .譬况 2.读若、读如 3.直音 4.反切 (五)上古音研究简介。 1 .《诗经》与上古音研究。2.上古音研究的重要结论。 (六)中古音研究简介。 2 .《切韵》、《广韵》与中古音研究。 3 .中古音研究的重要结论。 (七)古音研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八)古音研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九)诗律、词律。 考虑到本科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目的,本课程对文字、音韵、训诂知 识的内容作了最大限度的精选,不涉及较深的内容。对古代汉语有特殊兴趣的学 生,可在若干后续课程(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中去选修。 ⑴传注类 (2)章句类 ⑷义疏类 (5)补注类 3.古注的内容: ⑴注音 (2)解释词语 (3)音义 类 ⑶疏通文义(4)阐释语法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水平和分析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20世纪的欧美文学以及亚非文学基本知识简要介绍。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文 上编欧美文学(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教学要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文学成就。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述(2学时) 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希腊文学(6学时) 希腊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 希腊神话的意义。 荷马史诗的形式和内容。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希腊戏剧的起源和发展。 悲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艺观点。 第三节罗马文学(2学时) 罗马文学对希腊文学的继承及其自身的特点。 罗马主要作家贺拉斯、维吉尔和奥维德的创作。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和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神话、史诗、戏剧、文艺理论)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体裁以及但丁的创作。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2学时) 中世纪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2学时) 但丁的创作及其思想、艺术特征,恩格斯对但丁历史地位的评价。考核要求: 1.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基本体裁和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2.了解但丁的创作以及恩格斯对其创作的评价。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要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及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2学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的内容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意大利文学(1学时) 彼特拉克及其《歌集》等十四行诗的创作。 薄伽丘及其《十日谈》的创作。 第二节法国文学(1学时)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 拉伯雷及其《巨人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散文题材的创始人之一一一蒙田的创作。 第三节西班牙文学(2学时) 流浪汉小说及其代表作《小癞子》。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维加的创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专业导论是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过渡适应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本科全程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专业导论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引导下,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建历史、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本年级培养计划的目的、精神核心以及教学进程概况做综合介绍,令新生对自己今后四年将要面临的学习条件、学科要点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尽快熟悉自己的专业,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尽快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一个阶段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深化专业知识,锻炼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学科素质和业务能力,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介绍本专业的发展、专业形成及基本专业知识 2.汉语言文学科学概述,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为以后专业学习做铺垫。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集中讲座为主和学生分散自学为辅的方式。集中实习环节主要是组织1-2次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系所情况、培养计划、大学学习要点等必要知识;分散自学,主要是给学生发放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内进行自主阅读,并以上交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察。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分别对应培养计划种的: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分析中外文学的能力。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系主任组织1次专业导论专题讲座,面对全体新生,介绍系所情况、培养计划、大学学习要点等入学须知知识;各新生班级班主任组织1-2次主题班会,对新生入学学习、生活、思想各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专业实习大纲

《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实习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切实地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培养方案预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以“文化+教育”为导向的专业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1 知识要求 1.4 注重观察和体验,善于积累生活经验。 2 能力要求 2.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的问题。 2.4努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要通过选修不同模块的课程,实现文学、语言、文秘、文化产业等不同方向的差异化发展,通过跨学科选修实现个性发展。 3 素质要求 3.3.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素养。

三、实习内容与目标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学生的实习诉求,本次实习从教师教育、文化产业管理等两个方向,安排相应的实习内容。 1、教师教育方向 实习内容: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科研。理论结合实际,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了解和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状况,写出教育教学论文。目标是培养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实习内容:传统文化培训;资料整理;手工制作;短视频策划拍摄等文创设计;非遗、文物、人物宣传等。目标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根据具体实习内容而定。 五、说明 (一)实习形式 原则上要求学生均应参加文化与传播学院安排的集中式毕业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选择实习岗位,再依据实习内容进行分组,最后由毕业实习单位集中安排实习岗位。集中式毕业实习由文化与传播学院派专人负责管理,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工作由文化与传播学院派出的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进行指导。个别学生确因自己或家庭关系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单位或岗位对口的实习单位,根据本人申请、凭单位接收意见并经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签字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篇1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冯梦龙及三言著作概述 第二节奇遇故事分类研讨的价值 第二章因果报应类 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二) 客观条件 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三章色欲考验类 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四章转世轮回类 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五章发迹变泰类 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创作心思剖析 第六章完毕语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篇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1 一、增加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做预演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三增设了学年论文写作的分散实践,要求学生第六学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选题完成一篇学年论文。学年论文的学分是1学分,实践时间为16周,即一个学期。与毕业论文相比,学年论文周期较短,过程较为简化,保留和强化了选题、指导和评分的过程,弱化了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的过程。具体要求方面,学年论文可以写相关问题的综述,篇幅较毕业论文略短,但是在逻辑和分析的正确性、论文框架的完整、合理等方面的要求,与毕业论文是一致的。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了解选题的基本要求和过程,了解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学术论文的语体进行写作。经过两个年级学年论文的演练,可以看到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避免了选题大而不当、不知道如何查找资料和处理资料等基本问题,具备了基本的学术论文规范意识。学年论文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预演作用。 二、编制和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 我院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些文件进行指导和规范,但是由于我院是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学科跨度和差距较大,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的具体操作及特点有较大差别,各专业需要更为具体和细化的指导规范。毕业论文指导书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性文件,通过指导书,学生应该做到知道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具体要求、需要达到什么标准、遇到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指导书可以建立和强化过程和质量规范观念,明确规范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3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3篇 《孟子》中的语用研究----以比喻为例 第1章引论 1.1百年《孟子》比喻的研究成果 1.1.1《孟子》比喻类型与喻体选材 1.1.2《孟子》比喻特色 1.2《孟子》比喻研究的缺憾. 1.3语料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第2章中国传统比喻理论下的《孟子》语用比喻研究. 2.1中国比喻研究概况. 2.2《孟子》比喻的类型. 2.2.1词句类比喻. 2.2.2篇章类比喻 2.3《孟子》比喻的特色 2.4小结. 第3章《孟子》语用认知性研究. 3.1认知隐喻研究概述. 3.2《孟子》比喻认知性研究的切入点—水喻 3.3《孟子》比喻的两种认知类型. 3.3.1实体隐喻. 3.3.2构造隐喻. 3.4小结 第4章《孟子》比喻的相关比较. 4.1《孟子》比喻与《庄子》比喻的比较. 4.1.1思想目的比较.

4.1.2比喻特色比较. 4.2《孟子》比喻与《韩非子》比喻的比较 4.2.1思想目的比较 4.2.2比喻特点比较. 4.3小结. 结论 流行歌曲与传统京剧(Peking Opera)修辞学研究 ----以采茶戏(Tea-Leaf Picking Opera)音韵修辞为例 引言 第一章流行歌曲与修辞学 第一节作为新的文化表达方式的流行歌曲 第二节流行歌曲的开展轨迹 第三节修辞与修辞学 一、古典修辞学的“说服论” 二、新修辞学的“认同说” 三、修辞与选择 四、修辞与修辞学 第四节流行歌曲与修辞学 第二章流行歌曲的文本修辞学 第一节怀旧 一、流行歌曲的怀旧模式 二、怀旧作为文本修辞 三、怀旧对于当代文化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爱情. 第三章流行歌曲的运作修辞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范文(建议25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范文(优选25篇) 一、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渗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 中国教育历来看重文化成绩,轻视实践能力,这一点在当下高校中也普遍存在。正因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都把时间花在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于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却缺乏热情。据笔者对一个毕业班55名同学的调查,有60%的同学表示在大三之前几乎没有主动练习过三笔字、简笔画,有70%的同学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法枯燥乏味,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没有主动思考过、练习过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针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务必让学生明白,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素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也是将来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端正了思想之后,全体教师也应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地制宜渗入到所有课程体系的教学之中。一般而言,学生的“三字一话”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却鲜有机会接触。因此,个人认为可以根据课程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亲自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以笔者所带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我将所带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月一个小组选4个同学主讲2节课,不讲课的同学也必须参与到找资料、做课件的过程中去。这样一来,通过一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整个班级的同学大都有了一次上课的经历,即使没有上讲台

的同学也充分体会到了备课上课的不易,学会了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前提下,学生们将有相当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的自信心。 二、建立健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与课程体系改G及思想教育相配套的还有具体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因为只有建立健全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我系学生的“三字一话”训练,教学实践训练还处于一种自发、无组织的状态。虽然系里会偶尔举行一些常规比赛(如粉笔字、普通话、说课等)激励学生,但并没有建立相应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所以,尽管个别学生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当堪忧。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教辅布门首先应该制定必要的考核规则,譬如规定本系布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技能、三笔字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项目的考核,方可进入教育实习阶段,最终完成学业。当然,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些技能的考核,教辅布门和全体教师还应采取课内课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譬如,在课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讲课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技能方面的训练。课外的话,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兴趣组织、寒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据了解,目前很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主要原因是兴趣不足,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依托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升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常见的几种文学体裁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文学阅读和鉴赏,达到提高文化素质,涵养人文精神的目的,进而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课时分配 1.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4课时,每学期72课时,其中讲授64-66课时,机动和复习6课时。课外阅读及练习不少于20课时。

四、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全书分为九章,包括汉语知识,日常应用文知识、文学史知识、诗词文体常识及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覆盖面广,内容庞杂,在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既要考虑课时限制,又要考虑内容的全面性。所以在处理教材的广度与深度上要慎重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打破中学仅仅微观讲授单篇作品的模式,而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现代思维方法,在讲授某一时代(如唐代),某一类型(如《诗经》),某一篇(如《蜀相》)作品前,先将该时代、该类型或该篇作品相关的人文思潮、整体特色或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了解宏观时代背景和艺术思潮的前提下理解单篇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辩证的,联系的,融会贯通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特点。 (二)注意结合作品向学生介绍文学欣赏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意象、意境,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由必讲的经典作品入手,带动学生阅读欣赏自读作品,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把握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作家的创作方法,理解并把握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由授之以知识逐步向授之以能力过渡 ................。 (三)注意结合对经典作品中典型段落、典型句子的分析,讲授语言的压缩现象及规律,传授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适度的演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注意结合汉语知识,讲授汉语复杂的规律与现象,并通过适度的演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生对汉语的准确运用。 五、教学内容分述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文学概论 Theory of Literature 课程代码:27410073 学分:4 学时:64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4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 先修课程: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 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文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在该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建立在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文学概论将为我系其他文学课如文学史、文学作品选、写作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该课程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把握理论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尤其要联系作品、作家和文学活动实际,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文化素质,思维素质、研究素质,培养学生进行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实际能力,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有关问题,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把握理论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建立较为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具有理论的自觉与敏感。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联系作品、作家和文学活动实际,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文化素质,思维素质、研究素质,培养学生进行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ﻫﻫ《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 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与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尴尬、灰色、无力的人生 ——方鸿渐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首先本文给方鸿渐定性,他是位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即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由于他的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和幼稚,他被鲍小姐引诱然后抛弃,被苏文纨羁绊然后报复,被孙柔嘉诓骗,然后驾奴,饱尝感情的折磨,其次,好心买假文凭,在事业上屡遭同事暗算,卷进各种莫名其妙的派系斗争和扯不清的恩怨纠葛中,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这就是方鸿渐形象所凝结的人生思考。 [关键词]软弱,尴尬,空虚 《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个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在书中钱钟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媛淑女、亦有商贾政客。钱先生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他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其中方鸿渐的形象是最丰满的一个。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由于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未来仗人的帮助)便 2

3

4

这个地方,他只是更多的描写他生活中尴尬的一面。例如钱钟书描写他的吃相,他吃饭没有一般中国人所谓的高贵的贵族,留过洋吃饭的典雅,所以他的吃相就受到一些人物的嘲讽。再比如他第一次演讲,人家叫将东西方文化,他根本就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只得大谈鸦片、梅毒。学生倒是愿意听,但是对那些正襟危坐,虚伪的士大夫看来,他是在胡闹,对于真正的学者看来,又是非常浅薄的皮毛之谈。所以钱钟书在描述这个人物时,处处让他表现出尴尬的境地。我们用普通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出丑的地方。比如说像那些教授,三闾大学也有个教授,他叫韩学愈,他也在克莱登大学弄了个假文凭,他骗人。方鸿渐在备课的时候,他那种心理,他就写道:“有人肯这样提拔,还不自振作。那真是器物了,所以方鸿渐预备功课,特别加料,渐渐做名教授的好梦,的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学生,鸿渐当年没哄过先生,所以未得学位,现在要哄学生不免欠缺依傍,教授成为名教授也有两个阶段,第一是讲义当著作,第二,著作当讲义,好比粗学的理发匠,先把傻子和穷人的头作为练习本领的实验品,所以讲义在课堂上适用,没出乱子就作为著作出版,出版以后,当然是指定教本,鸿渐既然格外卖力,不免也起名利双收的妄想。” 方鸿渐仿佛天生不是会成大事业的人,他总是处于中间状态,坏也坏得不够彻底,却又不是绝然意义的好人[1]。苏文纨评价方鸿渐的话极 5

(完整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学古代汉语有感 [ 内容摘要] 汉字是古代小学的学习重要内容,也是古代经典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古代,汉字曾经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学者研究汉字的历史悠久,当代围绕汉字进行研究,已经形成了有古文字学、现代汉字学、汉字构成学、汉字符号学、汉字文化学、汉字信息处理等学科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关键词] 学习,研究,收获 一、引子 以前我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没有接触过古代汉语。后来我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于古代汉语近距离的接触,有开始的对古代汉语避而远之,到后来的如痴如迷。现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写成文章于大家一同分享。 二、学习、研究在学习时我开始怎么也弄不懂,古代汉语到底是什么,在我多次接触多次学习后我终于明白了。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

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跟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 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 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课程代码:02171002 ) 一、基本情况 (一)学分:8 (二)周数:18 (三)性质:必修(实践环节) (四)执行学期:第8学期 (五)大纲执笔:徐慧文 (六)大纲审批:孙洪军 (七)制定(修订)时间:2008年10月27日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标: 毕业论文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是本科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的重要科目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系的教学质量,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 (二)任务 1.毕业论文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自研究、独立设计与独自完成的新认识成果,它可以借鉴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能直接照搬或重复已出版的文献资料。 2.毕业论文要以学生本专业所属学科领域内有价值或有意义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3.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它的内容必须是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与特征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即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做系统的论证。 4.毕业论文要作到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推理合乎逻辑,论述准确,章法严谨,行文简洁生动,尽可能使内容与形式达成有机的统一。 5.按标准的学术论文体式完成,篇幅一般在10000字以上。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选题 公布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参考题目及评分标准,配备指导教师,并指导学生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下达书》,并下达给学生。 参考:附件一《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附件二《中文系教师拟定200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二)调研 选题基本确定后,由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充分了解研究的对象,搜集与所选题目有关的材料,做好写作的准备。 (三)开题 学生接到《任务下达书》后,必须按照教学进程的要求参加论文开题,并填写《滨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递交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小组审核通过。开题未通过的,必须重新选题,重新递交开题报告,并获开题小组审定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四)论文撰写 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要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论述,要求论点突出、论据充分可靠、文理通达、格式规范。具体要求参考附件三《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定标准》。 完整的毕业论文结构必须包括:封面、独创声明、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具体上报材料包括: 1.论文手册 进程记录按照9次填写,分别为工作进程记录1-4,中期检查,工作进程记录8-11。 2.学生论文打印稿 严格按照教务处模版和论文手册要求进行格式调整,按序排列,单面打印,左侧用两个“长尾夹”固定,严禁用订书钉装订。具体的排列顺序为:(1)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