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

学基础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部指定的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全面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以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文化。其中重在了解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民族生存发展能发挥着伟大作用。主要采用经典阅读和文献研究法。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基本轮廓。儒、释、道思想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进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人格。

3、教材教参 1.《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5年11月 3.《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中华书局 2021年5月 4.《国学概论》章炳麟岳书

社 2021年1月 5.《国学概论》刘毓庆北师大出版社 2021年8月 6.《论国学》刘梦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 4、教学方式本课程一讲授为主,学生诵读、阅读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1.

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国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

重点: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难点:国学的定义 2.

第一章儒家思想(9学时)第1节孔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孔子的仁、礼、中庸和谐等文化思想。

重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难点:中庸的哲学内涵第2节孟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孟子的仁政、性善等文化思想。

重点:孟子关于仁政的思想难点:仁与仁政第3节儒家文化精神和理想人格基本内容:介绍儒家伦理政治型理想人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重点:儒家理想人格要求难点:儒家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3.

第二章道家思想(6学时)第1节老子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道德经》中的文化思想。

重点:老子关于道和德的阐释难点:道的哲学意蕴第2节庄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庄子对社会人生的超常认知。

重点:庄子思想的哲学内涵难点:庄子思想中的相对论

第三节道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基本内容:介绍道家修生养性、顺应自然的理想人格及其对显示生活的影响。

重点:道家理想人格的内容难点:道家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 4.

佛家思想(9学时)第1节佛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全面介绍佛家的五谛五蕴、明心见性等思想重点:佛家思想对人事的现实意义难点:明心见性等思想的深刻内涵第2节佛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基本内容:全面介绍佛经中蕴含的高等哲学思想重点:了解佛经哲学难点:佛经与一般哲学第3节佛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基本内容:如家处逆为顺。清静真诚的理想人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重点:佛家理想人格的内容难点:佛家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 5.

其他思想(6学时)第1节韩非子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韩非法家思想重点:韩非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文化思想难点:韩非文化思想的影响第2节墨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墨子的文化思想重点:墨子兼爱、非攻的意义难点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第3节其他思想基本

内容:全面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百家思想重点:阴阳家的思想难点: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6.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融合与演变(4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演变轨迹基本内容:全面介绍玄学、佛学、理学融合演变过程。

重点:玄学、理学、佛学的融合难点中国思想的演变轨迹第二节中国古代思想的反思与总结基本内容:全面介绍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总结重点: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难点:启蒙思想的影响 6、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 学基础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部指定的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全面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以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文化。其中重在了解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民族生存发展能发挥着伟大作用。主要采用经典阅读和文献研究法。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基本轮廓。儒、释、道思想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进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人格。 3、教材教参 1.《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5年11月 3.《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中华书局 2021年5月 4.《国学概论》章炳麟岳书

社 2021年1月 5.《国学概论》刘毓庆北师大出版社 2021年8月 6.《论国学》刘梦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 4、教学方式本课程一讲授为主,学生诵读、阅读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1. 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国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 重点: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难点:国学的定义 2. 第一章儒家思想(9学时)第1节孔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孔子的仁、礼、中庸和谐等文化思想。 重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难点:中庸的哲学内涵第2节孟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孟子的仁政、性善等文化思想。 重点:孟子关于仁政的思想难点:仁与仁政第3节儒家文化精神和理想人格基本内容:介绍儒家伦理政治型理想人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重点:儒家理想人格要求难点:儒家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3. 第二章道家思想(6学时)第1节老子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道德经》中的文化思想。

自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复习要点

“书读三遍,其功自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报考、购买教材等等前提工作已经做好后,看着越来越临近的考试时间,许多考生都抱着厚厚的教材慨叹。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专本一共24门,抛去公共课的7门,我们先来说说文学。《文学概论》里面说“研究文学的科学叫做文艺学”,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我们来看看它们又分别跟哪三个课程相对。 1、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共4门) 2、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写作。(2门) 3、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美学。(6门) 然后是语言学这方面,建议大家先学语言学概论,它应该和专科的文学概论一样是比较系统化的课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语言学包括的东西比较多,涉及的面儿很广,是比较枯燥的学科。自考365提示广大考生,就语言学来说,古代方面的要占的比重大一点,更应该多重视些。 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三方面的问题:文字、词汇、语音。现在还要涉及到语法、修辞等内容。 1、比较系统的阐述语言学的理论:语言学概论。(1门) 2、全面的、系统的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2门)

3、深入研究的课程:文字学概论、训诂学(词义)。(2门) 这样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共是17门,整个汉语言文学的雏形也出来了,我想,应该还是对大家有帮助的吧,至少能使大家制定一个有序的学习计划。 话说回来,自学考试,鼓励自学成材。但是,除非你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理解力很强,属于那种无师自通的高人,否则我还是建议你在必要时参加自考助学班。主要学习那些平时较难自学的科目,或者自认为读起来十分枯燥乏味的科目、如文字学概论,训诂学、文学批评等。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些不同班次的课程,对考试有很大帮助。考试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最新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 说明:本考试内容为文学概论(60分)、中国现代文学(70分)、现代汉语(70分)三个部分,共计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文学概论 (一)1、文学的真实性、文学的倾向性; 2、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3、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与科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区别; 5、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6、语言艺术的特征。 (二)1、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题材、主题、表现手法; 2、文学作品主题与一般文章的主题的区别; 3、“形象大于思想”; 4、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关系; 5、文学作品语言的基本特点; 6、诗歌的基本特征; 7、散文的基本特征; 8、小说的基本特征; 9、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1、典型形象、典型环境、典型化、意境、形象思维、文学风格、文学流派; 2、举例论述典型形象的特征; 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4、举例论述意境的审美特征; 5、阐述创造意境的方法; 6、论述形象思维的特征。 (四)1、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阐述艺术的起源; 3、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原因; 5、论述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6、现实主义的特征; 7、浪漫主义的特征; 8、阐述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 (五)1、文学鉴赏、文学批评; 2、论述文学鉴赏的性质; 3、简述文学鉴赏的过程; 4、阐述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 5、文学鉴赏的意义和作用; 6、阐述文学批评的性质; 7、论述文学批评的标准. 参考教材:《文学概论》,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 一、文学史基础测试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业发展。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备受青睐的专业,而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专业概述、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专业概述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涉及语言、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和文学素养,能够在文化、教育、媒体、出版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翻译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操作。 二、课程设置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 基础阶段:该阶段的课程主要涵盖了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基础知识。其中,语言学主要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等方面的知识;文学理论主要包括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文化研究主要包括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播、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阶段:该阶段的课程主要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鉴赏、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文学创作主要包括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散文

创作等方面的知识;文学鉴赏主要包括古代文学鉴赏、现代文学鉴赏、外国文学鉴赏等方面的知识;翻译主要包括口译、笔译、文化翻译等方面的知识。 三、就业前景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文化、教育、媒体、出版、翻译等多个领域。具体的职业方向包括: 1.文化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文化机构从事文化管理、文化传媒、文化推广等相关工作。 2.教育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教育机构从事教学、教研、教务等相关工作。 3.媒体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编辑出版、广告策划等相关工作。 4.出版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出版机构从事编辑、策划、销售等相关工作。 5.翻译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翻译机构从事口译、笔译、文化翻译等相关工作。 总之,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为广大专升本考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山东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是这个省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包括汉字、古文、现代汉语、文学欣赏、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山东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一、专业特点 1.强调对汉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和文学的深 入研究能力。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汉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现代汉语的规范用法,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如《茶馆》、《围城》、《活着》等。 2.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汉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还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学生将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如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文学创作、文化活动策划、文化传媒等方面的实践。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将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文化、教育、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领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文化机构、文化企业、文化传媒等领域就业。他们可以从事文化活动策划、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传媒等方面的工作。 2.教育领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学校、培训机构等教育领域就业。他们可以从事语文教师、文学教师等方面的工作。 3.传媒领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传媒领域就业。他们可以从事文化新闻编辑、文化评论员等方面的工作。 4.出版领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出版社、图书馆等领域就业。他们可以从事图书编辑、图书馆员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广泛的选择空间,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一定语言文字、史学和文学研究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适应性的汉语言文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大专科毕业生,以及具有相当汉语语言文字基础者。 三、培养方案 (一)课程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史学、文学三个方面的课程,在此基础上还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习课程等。 1、必修课程 (1)公共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文学与文化、国民经济学、现代信息技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2)专业课程: 1) 语言文字:中国语言文字史、中国语言文字学概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现代汉语词法与句法、现代汉语语音,汉字文化等。 2) 史学: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纲、史论,史学研究方法等。 3) 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西方文论概述、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格律与写作等。 包括从事语言文字的研究、文学、史学的分支与交叉学科,如现代汉语演变、汉语方言、外国语言文学,人文综合课程,创意写作等。 (二)实践教学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专业实习等,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较快地融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方式。学校将根据专业特色及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就业实习、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文化体验等实践环节,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四、毕业要求 1掌握汉语语言文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汉语语言文字,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熟悉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献分析能力。 3了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现代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学习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汉语语言文学研究和实践。 4能够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中从事汉语语言文学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服务意识。 5了解国内外汉语语言文学领域的前沿发展状况,了解相关文化政策,具备进一步深化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评价标准 1学习成绩取得优良水平,大体绩点达到2.5以上,各科成绩均不应有任何不及格或挂科。 2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环节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学术研讨等活动,积极展示自身学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5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理想和计划,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2023年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

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 《中国现现代文学名著导读(1)(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阐明 一、课程旳性质和教学目旳 《中国现现代文学名著导读(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旳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旳教学目旳,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旳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到达对现现代文学成就旳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旳能力。 本课程课内课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学习小说部分和散文旳现代部分(至张爱玲《更衣记》止);第二学期从散文旳现代部分(起自汪曾祺《午门忆旧》)一直到戏剧部分。 二、教学内容及规定 本课程按中国现现代文学旳发展脉络,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不一样体裁,精选有代表性旳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旳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规定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旳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旳所有内容。

三、教学媒体旳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北大钱理群主编旳《中国现现代文学名著导读》为基本教材。中央电大李平主编《中国现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学习指导》为重要辅导教材。此二种教材为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旳重要根据。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重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旳重点、难点问题,拟拍6讲(12课时),于本学期完毕并投入使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或录制光盘。 (三)CAI课件 本课程CAI课件正在制作中,重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课件拟由四部分构成:一是作家基本生平及成就简介;二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三是各篇练习与自测,四是知识辐射点。拟于04秋投入使用。 四、教师教学提议 (一)主教材《中国现现代文学名著导读》是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有关旳内容,尽量使复杂旳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紧围

2021年湖南第一师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纲

2021年湖南第一师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纲标题:2021年湖南第一师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纲 正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是湖南省高校的一种重要考试,旨在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科阶段深造。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我们特别制定了2021年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纲,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考试内容 1. 文学史理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等。 2. 文学作品选: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等作家的代表作品。 3.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 4. 文字学:汉字学、书法、书写技巧等。 二、考试形式 1. 考试时间:2021年9月1日。 2. 考试形式:笔试。 3. 考试内容: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文学史理论、文学作品选、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考试重点 1. 中国文学史:重点考察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等作家的代表作品和文学理论。 2. 外国文学史:重点考察莎士比亚、狄更斯、莫泊桑、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代表作品和文学理论。 3. 文学理论:重点考察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4. 语言学:重点考察现代汉语、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 四、备考建议 1. 熟悉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考生应认真阅读考纲,了解考试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2. 多读书,多写作。考生应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参加培训班。考生可以参加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提供的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培训班,由专业的老师授课,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旨在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科阶段深造,考生需要熟悉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练习,积极备考,取得好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05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要求学员通过函授本科的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全日制四年本科毕业生水平,能够胜任中等教育的教学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以及相近专业的有关知识,并积极探索教育和教学改革; 2.具有文学修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古今汉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文科教学的能力等; 3.了解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前景,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新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富有开拓进取精神; 4。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掌握古籍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熟悉我国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 3年 四、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 六、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语文课程教学论。 八、教学环节及说明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国学经典导读 The R eading Guidance of Chinese Classics 课程代码:27410043 学分:2 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材:《国学经典导读》,卞新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国学经典导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共32课时。该课程主要讲授国学经典的概念、精神要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国学经典,了解大道至简和正本清源的精神要义,提升人文素养和人生智慧,以期知行合一,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进而有益于家庭和社会。这是该专业学生理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面貌,明了其精神要义,懂得大道至简、正本清源、孝悌仁爱、宗经明道、万法一源、天人合一等大道理,确立正知正见。 课程目标2:指导学生在了解国学经典原理的基础上,努力践行,将国学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成为富有、中国智慧、中国美德的现代青年。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关于国学经典的学习 (一)课程内容 1.知识点:国学的概念经典的概念国学经典的意义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

2.能力点:理解概念含义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国学的概念;经典的概念;国学经典的意义;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 2.理解:国学和经典的含义;掌握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 3.了解:学术界对国学的阐释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 重点 理解国学和经典的含义和意义 2. 难点 切实懂得国学经典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国学经典的精神要义 (一)课程内容 1.知识点:大道至简;万法同源;正本清源;趋吉避凶 2.能力点:对大道至简、万法同源、正本清源、趋吉避凶的融通理解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大道至简、万法同源、正本清源、趋吉避凶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理解:大道至简、万法同源、正本清源、趋吉避凶的关联性 3.了解:古圣先贤的有关论述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 重点 理解大道至简、万法同源、正本清源、趋吉避凶的关联性 2. 难点 体悟古圣先贤的有关论述的深意 第三章国学经典的价值探寻 (一)课程内容 1.知识点:国学经典在智慧开启、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国泰民安方面的意义 2.能力点:把握国学经典与世俗观念在诸问题上的异点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22016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 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二、中文摘要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XX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探讨语言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1) 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语言的结构;3) 语言的发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是XX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文学社团、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就某一文学现象作重点阐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小说流变〔或诗歌创作、或文学思潮〕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学期,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思潮〕作比较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XX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外国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扩大文学视野。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讲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重点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主要流派的理论主X、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影响与评价等。 4、汉语专题 (1)(2)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年。 《汉语专题(1)(2)》是XX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涉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方面。 现代汉语专题,通过现代汉字的语音、词汇、语法以与方言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学习,使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 二、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三、考试时量:120分钟 四、卷面分数:总分100分 五、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20%;填空题:10%;判断题:10%;名词解释题:16%;简答题:24%;综合分析题:20% 六、参考教材 [1]季水河主编.文学理论导引.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王先霈、孙文宪主编. 文学理论导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七、考核内容 1、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研究对象等(4分) 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和研究对象;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中西文学理论的学科生成及现代发展。 2、文学本质(8分) 生活反映论文学本质观、情感欲望论文学本质观、语言形式论文学本质观;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学的审美属性与语符属性。 3、文学活动(10分) 文学活动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文学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虚拟性、非功利性特征;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媒介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摹仿说(感物说)、表现说、客观说、实用说的文学观。 4、文学语言(8分)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与区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与语言翻译之间的关系;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审美性、模糊性、暗示性、陌生化。

5、文学审美(8分) 作家创作与文学价值的实现;读者阅读与文学价值的实现;传统接受理论与现代接受理论的区别;西文论史上关于文学价值的论说;文学价值的性质与构成;文学价值实现的方式;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审美活动发生的条件;审美活动展开的过程。 6、文学文本(8分) 俄国形式主义文本理论、英美新批评文本理论、结构主义文本理论、解构主义文本理论、接受反应文本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本理论;文学文本的内涵;文本与作品的联系和区别;文本结构层次的划分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7、文学体裁(10分) 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及文学体裁的特点;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散文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文学体裁的现代发展;影视文学、摄影文学、绘本、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微信文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微信文学的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8、文学形态(8分) 典型理论的发展;文学形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语言性特征;文学意象与意境的含义及特征。 9、文学潮流(8分) 文学风格的内涵及特点;文学风格的形成及表现;文学流派的涵义、成因及类型;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创作方法等之间的关系;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10、文学创作(8分) 中西文论史上关于文学创作主客体的学说;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机制中的各因素在创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灵感。 11、文学接受(6分) 接受机制;想象、联想、期待视野;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两种接受方式;审美体味、艺术领悟和理性评析的接受过程。 12、文学的传播视域(10分) 文学媒介的定义;文学媒介的类型及其发展;口语媒介、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的特点;文学场;新文学场的文化权力;电子传播媒介影响下的文学形态。 13、文学的文化研究(4分) 文化研究、媒体文化、青年亚文化、香蕉人;文化主义的重点;文化研究的批判性议题。

《国学概论》复习大纲

《国学概论》复习大纲 一、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专业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之一,为进一步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国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较 全面地理解国学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学习国学的各种知识,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课程要求学生正确的认识国学,理解国学的基本精神。 三、课程考核方式和题型设置: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题型包括五种,即填空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各种题型的分值为:填空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不定项选择题20分,包括20个小题;判断题10分,包括10个小题;名词解释题30分,包括5个小题;简答题30分,包括3个小题。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四、课程知识要点: 绪言 重点内容: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的基本意思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我国的国学是指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 (二)“国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万世太平。西方文化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休止的发展科技与经济。中西文化是互补的。 (三)学习国学的目的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2、建设新的精神家园。

3、提升精神境界 4、修复中华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筹划、构想能力 5、为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观做准备 (四)国学的基本分类 传统上分为四部:经、史、子、集,我了便于讲述,我们分为五类: 小学、经、史、子、集。 (五)国学的学习方法 建立国学的观念,由小学通经学,由经学通文史,然后出入诸子百家。 第一章小学 第一节文字学 重点内容: (一)什么是小学 古代的小学生习六书,发展到今天我们称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学。 (二)文字学 1.小学的内涵:“文”指象形字,“错画”而成;字是合体字,“孳乳”而成。二者混言文字。 2.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汉字的原义;一是古今字形的变化。 (三)汉字与中国文化 1.汉字形义中蕴藏着一个世界 2.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富性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一种文字。 3.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4.汉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以及博大的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四)六书 1.“六书”是后人研究古人造字规律时归纳总结出来的条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