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研习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研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教育研习(Education Traineeship)

课程代码:06E08808

面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学时分配:2

赋予学分:2

开设学期:8

先修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

二、性质与任务

教育研习重在对师范生实习过程的反思与研究,应该结合学科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通过实习经验交流、教学设计研讨、课堂观察评议、主题班会研讨和教育科研报告研讨等多种途径,对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分析、探究与评价,以达到经验交流与反思、合作分析与探讨、及时总结与提升的目的。

三、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实习的主要功能与特点,知道自身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收获与不足。

2、通过教学设计研讨、课堂观察评议和主题班会研讨等途径,反思自身在教案编写、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板书图示、资源开发、媒体运用、应变技巧等教学技能、方法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弥补专业知识的缺陷,提升教育教学的理念。

3、通过教育报告研讨,发现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及相应的调查、研究方法,提升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的意识。

4、应用相关的评价分析表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并及时反思改进。

四、内容与安排

(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

1、教学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2、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3、教育调查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4、小组实习指导与管理的成就与不足

(二)教学设计文本研讨

1、教案文本规范性分析

2、教学思路及理由研讨(导入、展开、强化、收束及过渡语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研讨(重点难点的合理性,突出重难点的方式方法等)

4、教学目标与理念研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理念的运用与体现等)

(三)课堂教学观察评议

1、教学技能研讨(语言、板书图示、教态、课件运用、资源运用、课堂提问等技能的合理性)

2、教学方法研讨(讲授、提问、阅读指导、材料分析、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过渡、方法引导、机智应变、偶发事件处理等策略的合理性)

4、教学效果研讨(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的渗透)

(四)主题班会评议

1、班会设计探讨(主题、思路、课件辅助、活动准备等)

2、教学方法研讨(讲授、提问、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过渡、方法引导、机智应变、偶发事件处理等策略的合理性)

4、教学效果研讨(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理念的渗透)

(五)教育科研报告研讨

1、选题意义探讨

2、研究(调查)设计研讨

3、研究(调查)过程研讨

4、结果表述研讨

五、考核与评估

1、考核目的

使学生在教育研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促进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技能。

2、考核形式与方法

(1)、研习指导教师要对实习生的研习情况进行宏观把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课堂教学的不同效果以及科研报告中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方法与效果,并据此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以增进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实效。指导教师必须对每位学生给予一个课时的指导,工作量以学生数量为单位进行计算。

(2)、研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单位时间,具体安排所负责小组的研习内容。一般而言,研习的侧重点在于教学设计文本研讨与课堂教学观察评议两大部分,即对学生上交的教案文本与教学视频进行研究。原则上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实习生的教学视频都进行一次讨论、剖析。研习结束后,实习生需要上交研习报告一份,指导教师上交指导纪要一份。

(3)、教育研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优(90-100分,

一般不超过实习生总人数的30%),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3、考核成绩构成

(1)、教育研习成果,占80%。

(2)、教育研习表现,占20%。

4、考核内容与要求

(1)、教育研习成果包括教学方案设计文本研讨、教学观察评议、听课记录、教学视频研究报告等。

(2)、教育研习表现主要指学生的研习态度、研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以及遵

守研习纪律方面的情况等。

教育研习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由指导老师评定。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为5学分。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2.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文学专业范围。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毕业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 7.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 (1)封面 封面既可以提供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封面可统一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上下载) 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 1)分类号 分类号要在封面的左上角标注,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也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的类号。 2)标题 要用大字号标于显著位置。 3)责任者 包括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及学位授予单位。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所在单位名称及其地址,应当一并注明;责任者如为单位或集体,应当写明全称和地址。 4)申请学位级别 学位主要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本科毕业生如果申请学士学位,要标注清楚。 5)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现代汉语 课程编号:01124201 学时数:98 学分数: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1、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组成,分别从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和运用方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介绍与分析。第一学期讲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部分,第二学期讲述语法、修辞部分。 (4)教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8,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88,课外语言训练与欣赏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数为10o (5)教学方式 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吸收本课程和相近课程新的研究成果;注意木课程与相近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的内容分工和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4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木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而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 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研习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研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教育研习(Education Traineeship) 课程代码:06E08808 面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学时分配:2 赋予学分:2 开设学期:8 先修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 二、性质与任务 教育研习重在对师范生实习过程的反思与研究,应该结合学科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通过实习经验交流、教学设计研讨、课堂观察评议、主题班会研讨和教育科研报告研讨等多种途径,对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分析、探究与评价,以达到经验交流与反思、合作分析与探讨、及时总结与提升的目的。 三、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实习的主要功能与特点,知道自身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收获与不足。 2、通过教学设计研讨、课堂观察评议和主题班会研讨等途径,反思自身在教案编写、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板书图示、资源开发、媒体运用、应变技巧等教学技能、方法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弥补专业知识的缺陷,提升教育教学的理念。 3、通过教育报告研讨,发现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及相应的调查、研究方法,提升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的意识。 4、应用相关的评价分析表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并及时反思改进。 四、内容与安排 (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 1、教学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2、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3、教育调查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4、小组实习指导与管理的成就与不足 (二)教学设计文本研讨 1、教案文本规范性分析 2、教学思路及理由研讨(导入、展开、强化、收束及过渡语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研讨(重点难点的合理性,突出重难点的方式方法等) 4、教学目标与理念研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理念的运用与体现等) (三)课堂教学观察评议 1、教学技能研讨(语言、板书图示、教态、课件运用、资源运用、课堂提问等技能的合理性) 2、教学方法研讨(讲授、提问、阅读指导、材料分析、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过渡、方法引导、机智应变、偶发事件处理等策略的合理性) 4、教学效果研讨(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的渗透) (四)主题班会评议 1、班会设计探讨(主题、思路、课件辅助、活动准备等) 2、教学方法研讨(讲授、提问、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过渡、方法引导、机智应变、偶发事件处理等策略的合理性) 4、教学效果研讨(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理念的渗透) (五)教育科研报告研讨 1、选题意义探讨 2、研究(调查)设计研讨 3、研究(调查)过程研讨 4、结果表述研讨 五、考核与评估 1、考核目的 使学生在教育研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促进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技能。

语文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XXXX 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XXX级)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教学法 Chinese Teaching Methodology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72,其中,讲授学时:50,实践学时:22。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走上中小学语文教学岗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 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本课程对于树立学生对语文教育的正确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系统的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教学实践很重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实习,具体要求主要有: 1.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教学录像等; 2.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小实习(微格教学)等; 3.读——通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专著、杂志等),通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参等; 4.写——作业、心得、听课评议、论文、教案、作文等; 5.练——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朗读、写作等)、课件制作、模拟教学等; 6.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文课程改革的现实扫描(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了解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形成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新课程的目标重建,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果。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梳理,力求使学生了解到语文课程发展的新观念、新经验和新趋势。 (二)教学内容 1.1新课程改革初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CHINESE PEDAG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类型:考试 课时数:54课时 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刘永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既注重理论建构又密切关注教学实践,具有理论上的综合性与实践上的应用性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语文“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与一般课程与教学论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等,旨在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通过名课研习、教病诊治、模拟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基本从教能力。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教育事业,为祖国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专题讨论: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范围、教学重点、围绕特定的主题来进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深层次的知识。 案例研习:研究教学案例,既要研究成功的,也研究失败的,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的能力。 微格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从备课、上课再到评课,以小组的活动方式进行。加强学生的授课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体系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本内容、学习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结构框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必修课,这门课是在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以及其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内容和特点建立起来的,它是课程论与教学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它主要揭示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的特点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等,旨在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性质。 第二,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三,明确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任务。

文史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文史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见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见习(Educational Probation)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教育实践必修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 见习时间(学时):每每学期36学时,共见习3学期(二、四、六学期)学分:1学分/学期 编制部门:文史系 课程负责人:冯铁山 编制日期:2010年5月 一、教育见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准备与积累阶段,是中文教育方向实践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置身于中小学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亲眼目睹常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切身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实地吸收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有益营养,掌握常规教学程序,了解教学改革情况及教师的素质要求,从而明确师范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要求,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见习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通过专家讲座、参观、教学观摩、评教、教材分析、备课、班主任工作和课外活动等形式,了解中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生动的事例和亲身经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体会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增强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培养教学和管理的创新意识。 二、教育见习的组织 1.领导机构。教育见习由分管教学工作的系副主任直接领导,指导小组具体指导教育见习计划的制定,指导教育见习过程、评价和总结。指导小组由文史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中小学兼职导师、带队教师、年级辅导员等组成。

2.指导教师队伍。中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担任师范生兼职导师并指导见习。指导教师通过规范、系统的示范和指导,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运用各种教育因素对师范生进行职业信念教育。带队教师由文史系相关语文学科教育专业教师担任,组织、启动和落实见习各项工作,组织见习评价和总结工作,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每所见习学校都有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育教学见习。 3.每次见习召开系见习指导教师会议,布置见习指导任务及见习前的准备工作。 4.召开见习动员大会,对见习生进行动员教育,组织学习有关规定,使学生明确见习目的和任务。 5.系见习指导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经常与见习学校取得联系,随时了解见习生的各方面情况。 6.见习结束后,召开见习总结会。 三、教育见习内容、具体要求及时间安排 (一)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实行三阶段见习制度:其一,“了解性见习”阶段。要求一年级学生通过教学观摩进行“自我教育”,主要方式是深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听语文教师的示范课、常规课,初步感知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安排、课堂师生间互动、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其二,“实践性见习”。要求二年级学生在校备课试教,结合课堂教学、课前讲话以及微型课比赛等方式训练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然后深入中小学语文科组,参与集体备课,见习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设计教学计划、备课、写教案、说课、评课等内容,熟悉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基本规律。其三,“研究性见习”阶段,要求三年级学生根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学习以及前两个阶段见习的经验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深入中小学见习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了解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内容分析,参与语文拓展型课程、语文研究性课程、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准备和设计等。 教育见习第一阶段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安排在二年级第四学期,第三阶段安排在三年级第六学期。每学期36学时。可采取集中一周见习和分散在学期中见习两种形式。 第一阶段“了解性见习”:第二学期第三周开始见习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专业实习大纲

《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实习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切实地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培养方案预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以“文化+教育”为导向的专业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1 知识要求 1.4 注重观察和体验,善于积累生活经验。 2 能力要求 2.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的问题。 2.4努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要通过选修不同模块的课程,实现文学、语言、文秘、文化产业等不同方向的差异化发展,通过跨学科选修实现个性发展。 3 素质要求 3.3.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素养。

三、实习内容与目标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学生的实习诉求,本次实习从教师教育、文化产业管理等两个方向,安排相应的实习内容。 1、教师教育方向 实习内容: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科研。理论结合实际,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了解和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状况,写出教育教学论文。目标是培养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实习内容:传统文化培训;资料整理;手工制作;短视频策划拍摄等文创设计;非遗、文物、人物宣传等。目标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根据具体实习内容而定。 五、说明 (一)实习形式 原则上要求学生均应参加文化与传播学院安排的集中式毕业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选择实习岗位,再依据实习内容进行分组,最后由毕业实习单位集中安排实习岗位。集中式毕业实习由文化与传播学院派专人负责管理,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工作由文化与传播学院派出的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进行指导。个别学生确因自己或家庭关系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单位或岗位对口的实习单位,根据本人申请、凭单位接收意见并经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签字审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见习2》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见习2》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见习2 课程编码:3250160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实训学时:1周 一、课程介绍 教育见习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它在高等院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检验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讲授和练习,深入中学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印证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促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培养语文教育能力打下基础。通过实地见习,印证、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切实了解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规律、难点;了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早经历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实际的教育工作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体验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过渡。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感受语文课堂,了解语文课堂教学整个过程。 2.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联系语文教育理论认真思考,吸取成功经验 3.了解教学情况,学习教学方法 (二)实训内容 1.课堂教学见习, 以随堂听课为主,至少见习中学语文指导老师一篇课文教学的完整过程。 2.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认真体会指导老师处理教材的意图、组织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要作好听课笔记,认真组织评课活动,如果听不同语文老师的课,还应认真进行比较、分析。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教育见习基地 实训二班主任工作见习(12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全面地了解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实训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ﻫﻫ《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 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与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

汉语言文学毕业实习 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毕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70152Z11 课程名称(中/英文):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环节必修 学时/学分:8周/8学分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加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明了毕业设计或论文所要达到的效果和要求,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做准备,确保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完成,为即将走出社会打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根据本人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定毕业实习的具体单位及项目,在实习时,要针对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在实习过程中努力完成指导教师下达的实习任务,完全熟悉实习项目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要提交详实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 四、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习时间与安排 实习时间总共为8周,安排第八学期初。用一周的时间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拟定实习计划。第八学期第二周至第八周进入具体实习单位实习。 (二)实习场所的选择 根据本人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分选定毕业实习的具体单位及项目,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可以是中小学,也可以是各种媒体。 (三)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应详细记录当天的实习情况,也是学生知识积累的一种方式,它是考核学生实习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根据实习大纲的基本要求,每天认真记录当天的实习情况,具体应做到:日记中应详细记录当天的实习内容、心得体会以及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与看法; 根据每天的实习情况,认真做好各种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包括听讲座、情况介绍的笔记、有关资料等;日记应做到字迹端正、语句通顺,简单明了。 (四)实习报告 整个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根据毕业实习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实习全过程进行认真地总结回顾,并写出完整的书面报告,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实习概况: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实习单位、参观学习的工程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LLI1036 课程名称:实习 英文名称:Practice 课程学时(周数):8周实践学时(周数):8周 课程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2011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作为实践性的教育环节,毕业实习是汉语言文学(文秘)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训练。毕业实习的目的是: 1、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现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制,熟悉秘书和文书制度,熟悉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消化和深化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等,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三、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加深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文秘工作的适应性。 2、要求学生了解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的实际运作过程,掌握文秘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对秘书工作实践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3、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培养起观察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公关能力等,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4、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公文写作、会务管理等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技能,能初步应付秘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四、实习内容 1、机关工作 (1)熟悉去基层调研的过程; (2)熟悉信息采编工作; (3)熟悉机关公文处理程序; (4)熟悉机关公文起草。 2、事业单位工作 (1)熟悉事务文书的起草; (2)了解单位日常事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3)熟悉会务管理工作。 3、企业工作 (1)了解市场调研工作过程; (2)熟悉企业公关工作的具体要求; (3)熟悉市场调查的技术分析方法。 五、实习形式及方法: 1、实习形式 采取实习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和院系统一组织去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的形式。 2、实习方法 (1)听取专业人员的介绍; (2)到各实习单位跟班学习; (3)查阅有关的资料; (4)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观座谈。 六、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工作成绩和实习调查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其比例为0.8:0.2,分别评定。成绩评定采用评语和百分制打分两种形式。实习单位工作成绩评定主要由实习单位指导人员承担,我院指导教师协助;调查报告成绩由我院指导教师承担。我院实习指导组对实习成绩评分作统一平衡和调整,优秀率控制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七、实习调查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1、总结实习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会;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水平和分析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20世纪的欧美文学以及亚非文学基本知识简要介绍。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文 上编欧美文学(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教学要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文学成就。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述(2学时) 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希腊文学(6学时) 希腊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 希腊神话的意义。 荷马史诗的形式和内容。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希腊戏剧的起源和发展。 悲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艺观点。 第三节罗马文学(2学时) 罗马文学对希腊文学的继承及其自身的特点。 罗马主要作家贺拉斯、维吉尔和奥维德的创作。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和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神话、史诗、戏剧、文艺理论)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体裁以及但丁的创作。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2学时) 中世纪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2学时) 但丁的创作及其思想、艺术特征,恩格斯对但丁历史地位的评价。考核要求: 1.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基本体裁和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2.了解但丁的创作以及恩格斯对其创作的评价。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要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及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2学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的内容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意大利文学(1学时) 彼特拉克及其《歌集》等十四行诗的创作。 薄伽丘及其《十日谈》的创作。 第二节法国文学(1学时)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 拉伯雷及其《巨人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散文题材的创始人之一一一蒙田的创作。 第三节西班牙文学(2学时) 流浪汉小说及其代表作《小癞子》。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维加的创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教育见习课程标准

教育见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教育见习(Educational Probation) 课程代码:06E08606 面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学时分配:2周 赋予学分:2 开设学期:6 先修课程:本专业理论课程 后续课程:教育实习、教育研习 一、见习性质与任务(黑体/小四)(一级标题,下同) 教育见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之一。教育见习是学生到教育部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文化机构、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的见习岗位从事专业见习工作。 二、见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熟悉和了解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文化应用的相关工作,形成明确的专业岗位角色意识,明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提高专业技能与思维水平,促进和提升专业学习,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三、见习内容与安排 教育见习以参观、走访、调查等方式为主进行。根据专业方向,由全院统一组织实施,配备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相应单位的见习岗位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等。教育见习为期2周,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二周。 见习单位主要以中小学校、教育机构等部门为见习单位,进行语文教学与班级教育管理方面的见习工作。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使学生在教育见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促进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和提升专业学习,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考核形式与方法 教育见习的考核包括教育见习成果与教育见习表现两个方面。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见习完成后提交的方案计划、日志图影、总结报告等相关成果以及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代码:06E09014 课时分配:36 赋予学分: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2) 后续课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学生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这门课程旨在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下生动有效地启发和帮助。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讲解知识时,多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分析教学实例时多联系学到的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观察课堂教学的各种现象,从中探寻语言运用的规律并且自觉地掌握。 本课程与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有密切联系,后续课程有《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等。总课时为36学时。学分为1分。每周2学时,具体分配见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课堂会就教学案例开展讨论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绪论(2课时) 教师语言概说 第一章教学语言(10课时)

一、导语 二、提问语 三、阐释语 四、应变语 五、结语 第二章教育语言(10课时) 一、说服 二、疏导 三、鼓动 四、批评 五、表扬 第三章交际语言(14课时) 一、家庭访问 二、工作交谈 三、思想劝勉 四、座谈发言 五、专题对话 六、备稿演讲 七、即兴演讲 八、报幕串词 九、命题说话 五、实践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 1、课堂讨论。安排4课时,分散到教学讲授环节中进行。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老师讲授以后,布置讨论题目,以加深或拓展教学内容。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普通话的发音,教师语言的特点等的相关问题。 2、课堂练习。安排4课时,采取练习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基础理论解决语言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合理运用教师语言的方式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

(2)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的 本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学及其它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师与社会文史工作者。并为毕业生成长为语文教学战线的骨干和教育管理人员打下根底。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具有坚决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 2、具备结实的专业思想和安康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并有为开展社会语文事业效劳的精神。 3、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根底知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有良好的专业造诣和人文素养。 4、掌握教育科学的根底知识和根本理论,掌握教师职业的根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独立进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才能。并初步理解学科指导和教育管理的根底知识。 5、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初步掌握汉语言文学及其教育教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并理解本学科的开展趋势,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开展关系,关心本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络。 6、掌握英语,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到达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具有现代信息观念,具备现代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才能。 7、具有安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教师及社会语文工作者的职业重任。 三、方案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1、方案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四年,允许提早或推延毕业,详细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2、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课程修读要求 1、学生必须修读全校性公共必修课41学分;学科根底课13学分;专业必修课39学分;共93学分。其中体育、军事和计算机根底课试行通过性考试。 2、专业必修课中带☆号的为综合性课程。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按学校规定的学分数修读,详细为:社会科学类 2学分,自然科学类 4学分,艺术类 4学分,教育类2学分;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展,开设4—6个讲座,1学分。共计13学分。 4、“学科导论〞以讲座形式安排在各个学期,及时介绍学科研究前沿信息。 5、专业选修课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学生须按以下规定至少修读45学分: 〔1〕限选课修读30学分,其中,主选课程组为全体学生必须选修的课,共18学分。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本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0501536027 总学时:48学时(讲课16学时,实训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预修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的选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本课程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分专题进行阐述,为学生讲授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实践性。 教学基本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下学生到微格教室,课内外学时比大约为1:1。学校内网BB平台上有课程讲授的全部资料,还有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纲的使用说明:按照大纲要求执行。 大纲正文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6学时) 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语文教学法的概念;树立从事语文教师职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了解语文教学法的概念; 难点:树立从事语文教师职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内容: 为什么选择教书? 教书的职业魅力何在? 语文教学法的概念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教学法? 第一章:语文教师的素养学时:5学时(讲课1课时)基本要求: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理念;掌握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理解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重点:语文教师的素养 难点: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师的理念转换 1.以学生为本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1.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 2.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3.单项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 4.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 第三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1.专业知识 2.专业技能 3.专业情意 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学时:1学时(讲课1课时)基本要求:了解语文课程百年沿革的历史;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区别 重点:了解语文课程百年沿革的历史; 难点: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百年沿革的历史 1.独立设置国文学科的起步 2.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推行 3.战争环境中的曲折发展 4.新中国语文学科的定名和17年曲折道路 5.新时期语文学科改革建设进程 第二节: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 1.建国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 2.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区别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新理念学时:5学时(讲课1课时)基本要求: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掌握语文课程的目标;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重点:从三个纬度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素养”模型 难点: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正确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

教育研习课程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研习”本科课程大纲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教育研习课程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以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是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课程形态,是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实施:教育研习主要通过观摩优秀中学教师教学现场或视频案例、师范生教育实习之后的授课现场或录像,以及实习经验交流、教学设计、中学生主题班会和基础教育调研报告等开展研讨,结合教育科学和学科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对师范生实习过程以及中学名师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分析、探究与评价,初步探究教研教改。 教学预期:学生具备深度交流与反思、合作分析与改进、回顾总结与提升的能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三、课程目标 1.了解教育实习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知道自身在教育实习中存的主要收获与不足,积极主动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促进专业发展。 2.初步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教学案例观摩、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3.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教育科研报告,发现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及相应的调查、研究方法,提升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的意识。

4.初步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反思,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录像、交流讨论、课堂观察等反思方法与技能。 5.理解教师工作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从教信念。 6.了解语文学科有效学习的路径和方法,能够利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学科问题。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课内实践教学大纲.doc

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池州学院中文系编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1 《现代汉语》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2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14 《古代汉语》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5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27 《语言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大纲37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39 《形式逻辑》课内实践教学大纲49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选》教学大纲51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选》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03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品选》教学大纲107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品选》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21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教学大纲123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33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35 《外国文学史》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44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146 《比较文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52 《写作》教学大纲154 《写作》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63

《美学》教学大纲165 《美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75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177 《文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90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192 《文艺心理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197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199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07 《语文学科教育学》教学大纲209 《语文学科教育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20 《教师口语》教学大纲223 《教师口语》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29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232 《民间文学》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38 《秘书学概论》教学大纲240 《秘书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48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250 《秘书实务》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57 《档案管理学》教学大纲259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268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82 《秘书写作》教学大纲284 《秘书写作》课内实践教学大纲2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