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一、概述

在通常意义下,桥梁的设计必须遵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基本原则,这在桥梁的初步设计阶段显得尤为突出。桥梁初步设计要解决桥型方案问题,即根据行车、通航等使用要求,选定合适的桥梁类型和立面布置,确定主要的结构尺寸。对于斜拉桥方案,需确定塔的个数、主跨大小、边跨与主跨比例、主梁的截面形式和高度、主塔的形式、斜拉索的布置、主梁与塔和墩的连接或支承方式等主要参数。这些主要参数的确定通常是先根据经验初拟。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出设计内力,进行截面设计确定配筋和验算应力或裂纹,如果内力和截面设计结果不合理。再修正有关参数重新作结构分析和截面设计,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计算设计内力时,通常采用一次落架法计算恒载内力,这对于结构体系比牧简单的桥梁(如简支梁桥,采用一次落架法施工的中小型桥梁)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斜拉桥,由于斜拉索需要进行预张拉,因此即使采用一次落架法施工,结构内力的计算也不是确定的。斜拉桥一般采用悬臂法施工,最终的成桥恒载受力状态是通过施工过程一步步形成的,施工过程中斜拉索要逐根安装并进行张拉。施工工序和张拉索力决定了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也决定了成桥的恒载受力状态。但张拉索力的确定又必须有一个已知的成桥恒载受力状态作为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斜拉桥的设计计算首先要解决成桥受力状态的问题。

前,桥梁的设计规范采用极限状态理论,分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两种极限状态。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结构刚度、截面应力或裂纹宽度: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截面的极限抗力。通常按弹性理论进行结构内力计算,按此内力进行验算。但由于斜拉桥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如果要分析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则必须考虑材料的塑性,充分计入材料和儿何非线性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才能真正求出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国内外在这方面有一些研究,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二、斜拉桥成桥受力状态确定方法

斜拉桥成桥受力状态包括成桥恒载内力状态和主梁线形状态,并且对于混凝土斜拉桥,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成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恒载内力状态和主梁线形状态会随时间变化,通常认为5年后才能基本稳定。成桥恒载状态应以混凝土收缩徐变荃本完成后的稳定状态为准,但在变化阶段桥梁也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主梁线形状态主要指成桥恒载状态下主梁的标高符合设计标高的要求。这通常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使用要求确定了桥下通航净空、桥面纵坡、竖曲线后就成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为了考虑活载的影响,通常还设里一定的预拱度。

成桥恒载内力状态可以按一次成桥(形成桥粱最终结构)的方法来确定,特别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可以暂不考虑具体的节段施工过程,只针对于最终的成桥状态来确定其内力状态。这实际上也是定出一个成桥的受力目标。

斜拉桥的成桥状态确定是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结构受力问题。现代斜拉桥从1955年瑞典修建的主跨182。6米的Stromsund钢斜拉桥以来还只有4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斜拉桥以稀索体系为特征,如1962年委内瑞拉的主跨235米的Maracaibo桥,每个塔上只有一对索,由于索的数量少,成桥方法也较简单,容易用试算的办法人工调整索力来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1967年德国波恩建成的Friedrich—Ebert桥,跨径280米,该桥采用了密索体系,它可以使索的锚固力减小,主梁受力均匀,易于悬臂施工,这个设计构思为以后的斜拉桥作出了典范,今天的斜拉桥几乎都是密索体系,主梁截面轻型,以受压为主。密索体系使斜拉桥成为了高次超静定,主梁受力对索力大小很敏感,为了寻求合理的成桥受力状态,各种方法应运而生,主要方法有: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内力平衡法;指定应力法;弯曲能量最小法;弯矩最小法;用索量最小法和影响矩阵法。

1)刚性支承连续梁法。该法是使用最早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把斜拉索提供的弹性竖向支承视为刚性的竖向支承,按普通连续梁求出这些刚性支承的反力,以此作为斜拉索索力的竖向分力。这种方法确定的索力可能导致索力跳跃很大,不均匀,但主梁有矩很小。对于不对称结构塔的有矩难以照顾,所得结果将难以应用。

2)零位移法。该法是通过合理选择索力使成桥状态结构在恒载作用下,索梁交点处位移为零。这种方法由于受力原理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类似,因此,结果也很一致,而此法由于计入了索的水平分力影响,更为合理些。此法同样有对于不对称结构,塔的有矩难以照顾的问题。

3)内力平衡法。该法是以控制截面内力为目标,通过合理选择索力,来实现这一目标,控制截面可包括主梁和塔,因此,主梁和塔的内力都可照顾到,如控制截面及相应的控制值选择合理,效果会比前两种方法好,但同样有索力可能不均匀的问题。

4)指定应力法。该法是以控制截面的应力为目标,方法和效果与内力平衡法类似。

5)弯曲能量最小法。该法是以结构(包括梁、塔、墩)弯曲应变能作为目标函数,如果不加任何约束条件(即无约束优化问题),则该法在应用时,可转变为作一次结构分析的问题,其中只要让梁、塔、索的轴向刚度取大数,梁和塔的弯曲刚度不变,把全部恒载加在结构上,所得的内力状态即为所求。这样求出的结果一般弯矩均比较小,但两端的索力不均

匀,如人为作索力的局部调整,容易将受力状态调乱,较难得到索力和梁塔内力均满意的结果。另外,由于未考虑活载的影响,因此,恒载弯矩小并非都合理。

6)弯矩最小法。该法是以结构(包括梁、塔、墩)弯矩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其结果与弯曲能量最小法接近。

7)用索量最小法侧。该法是以索力乘索长的累计值作为目标函数,一般要加约束条件,如索力均匀性约束,控制截面内力约束,用这种方法时,约束条件的选取至关,要,选取不合理,则难以获得理想结果。

由于实际的成桥状态是由施工过程一步步生成的,并且成桥后的前几年桥梁的内力和主梁线形还因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而变化,因此,这样确定的成桥主梁线形状态和恒载内力状态只能作为一个目标值,为下一步确定施工状态明确一个成桥目标。

成桥检测方案

杭州彩虹互通A、F匝道 静动载试验方案 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振华路320号电话:2

邮政编码:310030 传真:6 目录 1. 概述 0 1.1.桥梁概况 0 1.2.试验目标及内容 0 2. 试验依据及规范 (1) 3. 工作内容概述 (1) 3.1.1. 调查检测 (1) 3.1.2. 试验 (1) 3.1.3. 评估 (2) 4. 调查检测 (2) 4.1.整体调查 (2) 4.1.1. 伸缩装置 (2) 4.1.2. 支座 (3) 4.1.3. 排水设施 (3) 4.1.4. 桥梁外观 (3) 5. 静动载试验 (4) 5.1.静载试验加载思路 (4) 5.1.1. 静载试验内容及方法 (5) 6. 动载试验 (8) 6.1脉动试验内容及方法 (8) 6.2强迫振动试验内容及方法 (9) 7. 支承平台等辅助设施 (10) 8. 交通组织 (10) 8.1.试验车辆停放及布置 (10) 9. 结构评估 (11) 9.1.结构工作状况指标 (11) 9.2.桥梁结构动力性能评价 (11) 9.3.综合评定 (12) 10. 检测质量保证措施及服务承诺 (12) 11. 拟投入本项目检测的主要仪器设备 (12)

1.概述 1.1.桥梁概况 彩虹快速路是杭州“一环三纵五横”快速路网中的“五横”之一。它连接之江大桥,沟通富阳-滨江-萧山。建成后,将成为缓解滨江内部交通、联系主城区的便捷快速通道。 A、F匝道北侧至时代大道高架桥梁拼宽终点处,南侧至沪昆绕行线铁路南侧一联,总长度约1km,构造为标准一般段的连续梁及跨越铁路处的简支小箱梁结构。匝道设计车速40Km/h,设计荷载荷载:公路-Ⅰ级。 A匝道桥梁跨铁路处采用33m简支小箱梁构造,其余均采用现浇连续梁构造,总体配跨为:4×24.6m+33m(跨铁路简支段)+(25+27.2+29.5)m+(25.31+25+25)m+(25+30+25)m+(25+30+25)m+(25+30.4+29.4)m(拼宽段)=533.21m。 F道桥梁跨铁路处采用35m简支小箱梁构造,其余均采用现浇连续梁构造,总体配跨为:3×26m+35m(跨铁路简支段)+(25+25.8+29)m+(25+30+25)m+(25+25+30+25)m+(25+25+25.24)m(拼宽段)=453.04m。 A、F匝道上部结构采用斜腹板现浇预应力砼连续梁,下部采用Y型圆弧桥墩,设置2.2m厚承台,墩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直径1.5m,桩间距3.8m。 桥面铺装按两层设计,上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具体组成为4cm厚SMA (SBS)沥青+5cm厚AC-20C(SBS)沥青;下层铺装采用8cm厚C40混凝土铺装,在混凝土铺装层顶面喷涂1mm厚防水涂料。全桥横向伸缩缝均采用D120型伸缩缝,纵向与原时代大道拼宽处采用D40型伸缩缝。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少数采用四氟滑板支座。 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盖梁设计混凝土强度C50,桥面铺装混凝土、桥墩及立柱设计混凝土强度C40,承台及钢筋砼盖梁设计强度C30;普通钢筋采用R235及HRB335钢筋;预应力钢绞线采用fpk=1860Mpa,单根钢绞线直径15.20mm,截面面积A=140mm2,弹性模量Ep=1.92×105Mpa。 1.2.试验目标及内容 为了了解该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为验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委托方要求,结合工程实际,选择A匝道第二联及F匝道第一联进行静动载试验及评估工作。

斜拉桥结构体系

斜拉桥结构体系 一、结构体系的分类 1、按照塔、梁、墩相互结合方式,可划分为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 2、按照主梁的连续方式,有连续体系和T构体系等。 3、按照斜拉桥的锚固方式,有自锚体系、部分地锚体系和地锚体系。 4、按照塔的高度不同,有常规斜拉桥和矮塔斜拉桥体系。 二、结构体系介绍 1、漂浮体系:漂浮体系的特点是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有支承外,其余全部用拉索悬吊,属于一种在纵向可稍作浮动的多跨柔性支承类型梁。一般在塔柱和主梁之间设置一种用来限制侧向变位的板式活聚四氟乙烯盘式橡胶支座,简称侧向限位支座。 漂浮体系的优点:主跨满载时,塔柱处的主梁截面无负弯矩峰值;由于主梁可以随塔柱的缩短而下降,所以温度、收缩和徐变内力均较小。密索体系中主梁各截面的变形和内力的变化较平缓,受力较均匀;地震时允许全梁纵向摆荡,成为长周期运动,从而吸震消能。目前,大跨斜拉桥多采用此种体系。 漂浮体系的缺点:当采用悬臂施工时,塔柱处主梁需临时固结,以抵抗施工过程中的不平衡弯矩纵向剪力。由于施工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称,成桥后解除临时固结时,主梁会发生纵向摆动。 2、半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的特点是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成为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三跨连续梁。可以是一个固定支座,三个活动支座;也可以是四个活动支座,一般均设活动支座,以避免由于不对称约束而导致不均衡温度变化。水平位移将由斜拉索制约。 3、塔梁固结体系:塔梁固结体系的特点是将塔梁固结并支承在墩上,斜拉索变为弹性支承。主梁的内力与挠度直接同主梁与索塔的弯曲刚度比值有关。这种体系的主梁一般只在一个塔柱处设置固定支座,而其余均为纵向乐意活动的支座。 塔梁固结体系的优点是显著减少主梁中央段承受的轴向拉力,索塔和主梁的温度内力极小。缺点是中孔满载时,主梁在墩顶处转角位移导致塔柱倾斜,使塔顶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从而显著地增大主梁跨中挠度和边跨负弯矩。 4、刚构体系:刚构体系的特点是塔梁墩相互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 种体系的优点是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能满足悬臂施工的稳定要求;结构的整体刚度比较好,主梁挠度又小。缺点是主梁固结处负弯矩大,使固结处附近截面需要加大;。再则,为消除温度应力,应用于双塔斜拉桥中时要求墩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常用语高墩的场合,以避免出现过大的附加内力。

株洲湘江四桥部分斜拉桥设计

株洲湘江四桥部分斜拉桥设计 丁仁军1,陈 涛2,谢志恒1,谭跃飞3,李军辉3 (1.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14; 2.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 410015; 3.株洲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株洲湘江四桥主桥采用75m+2 140m+75m三塔单索面预应力砼部分斜拉桥。 文中着重介绍该桥主梁、索塔、拉索的设计与结构的整体计算。 关键词:桥梁;部分斜拉桥;构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68(2008)06-0119-02 株洲湘江四桥是跨越湘江的一座特大型城市桥 梁。湘江是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是航运、水利的黄金水道,在进行桥跨布置时要考虑多孔通航以适应中、枯水期及洪水期的通航要求,同时要考虑各型船舶和船队单向分孔和双向合孔通航的需要。基于以上设计要求,株洲湘江四桥最终采用三塔部分斜拉桥方案。部分斜拉桥是1988年法国工程师J.M atl-i v at提出的一种结构思维和桥梁结构形式。目前在世界上已得到诸多国家的认同和应用。 桥梁孔径布置(由西向东)为8 20m(现浇连续箱梁)+4 20m(现浇连续箱梁)+7 46m(顶推连续箱梁)+75m+2 140m+75m(部分斜拉桥)+4 42m(现浇连续箱梁)+5 20m(现浇连续箱梁),桥梁总长1265.2m。 1 主要技术标准 工程等级:城市主干道、特大型城市桥梁; 设计荷载:城市-A,人群荷载3.5kN/m2; 设计车速:40km/h; 设计洪水频率:300年一遇,S W1/300=45.29m (85黄海高程); 施工水位:H=32.50m; 通航标准:内河三级航道,通航水位为H= 42.348m,净宽 净高为60m 10m; 桥面宽度:29.0m 抗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2 主桥结构设计 株洲湘江四桥主桥采用三塔单索面预应力砼塔 梁固接支承体系部分斜拉桥,桥跨组成为75m+2 140m+75m,全长430m,主桥布置见图1。 图1 主桥立面布置图(单位:cm) 2.1 主 梁 主梁采用单箱三室箱形截面(箱梁断面见图2),外腹板斜置,箱梁顶宽29.00m,腹板斜率不变,箱梁底板宽度由20.37m渐变到19.42m。主墩墩顶根部梁高4.35m,向中、边跨方向63m范围内梁高变化采用二次抛物线,其余为等高梁段,梁高2.80 m。箱梁合龙段底板厚度0.28m,0号块端部底板厚度为1.20m,3~22号截面底板厚度变化采用二次抛物线。中室顶板厚0.60m(0号段处为0.90 m),边室顶板厚度0.28m,边腹板厚度由1.15m~ 0.80m~0.65cm变化,中腹板厚度由1.10m~ 图2 箱梁断面(单位:cm) 0.80m~0.55cm变化。墩顶横隔板厚3.00m,边跨端横隔板厚1.00m,斜拉索锚固区中室隔板厚0.60m,边室隔板厚0.30m。 主梁按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设计,边跨分24个梁段,中跨分22个梁段。0号块梁段长5.00m,1~ 119 公 路 与 汽 运 总第129期 H ighw ay s&A utomotive A p p lications

城际轨道交通某大跨度半漂浮体系斜拉桥静力分析

第28卷第4期 2012年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8No .4Feb .2012 城际轨道交通某大跨度半漂浮体系斜拉桥静力分析 王趁江 (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0) 摘 要:以城际轨道交通某主跨480m 的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为例,针对所选定的结构体系及构造,采用midas 软件进 行有限元静力分析。针对斜拉桥、主梁和桥塔主要受力构件进行了承载力检算,检算结果表明,所给定的尺寸及配筋满足承载力要求。所给出的研究结论可作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参考之用。关键词:半漂浮体系;斜拉桥;静力分析中图分类号:U445 1工程背景 以城际轨道交通某斜拉桥为例,研究高震区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规律。某桥为主跨480m 的结合梁斜拉桥, 全桥跨径组合为(200+480+200)m 斜拉桥,如图1所示。该桥主梁采用结合梁,斜拉索采用空间扇形索面布置, 桥塔采用“宝瓶”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180m ,根据其形态和位置,分为上塔柱、中塔柱和下塔墩。 图1桥型布置 2有限元分析模型 2.1 有限元模型 采用midas 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桥塔及桥塔横梁、主梁离散为梁单元,斜拉索离散为桁架单元。全桥共划分为1417个节点,2468个梁单元,152个桁架单元。 图2有限元分析模型 2.2边界条件 斜拉索与主梁和桥塔间采用刚性连接;桥台、辅 助墩处横向、竖向自由度按刚性连接模拟,不约束转 动、 扭转自由度和纵向自由度;考虑桩基的柔性约束刚度,将桩基对桥塔的约束作用等效为刚度矩阵形式进行约束,考虑线性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的耦合约束效应。桥塔横梁与主梁之间竖向和横向均按刚性连接模拟,不约束转动自由度,根据不同的减隔振措施约束纵向自由度。2.3 关于非线性效应的考虑 斜拉桥的非线性主要表现在斜拉索的垂度效应、主梁和桥塔的梁柱效应和结构的大位移效应。关于斜拉索的垂度效应问题,初步设计阶段按《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 /T D65-01-2007)规定的修正弹性模量法进行计算;主梁和桥塔的梁柱效应结合有限元程序、有关规范在结构内力计算和承载力检算中予以考虑;结构的大位移效应由程序自动考虑。 3静力计算结果 3.1 斜拉索 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斜拉索轴向应力包络如图3所示,图3水平坐标为拉索编号,斜拉索沿纵桥 向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编号(1 76号)。由图3可见,标准组合作用下斜拉索最大轴向应力为619.9MPa ,最小安全系数为2.7,大于2.5,满足强度要求。 图3 标准组合作用下斜拉索应力包络(MPa )

桥梁荷载试验方案

附件一:参考试验方案 吉祥路中桥荷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吉祥路中桥为1×25m正交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桥。桥宽28m,横断面布置:6.75m (人行道)+14.5m(机动车道)+6.75m(人行道),横断面布置如图1所示,全桥共21片小箱梁。设计荷载:城—A级。 图1 桥梁上部横断面布置图(尺寸单位:cm) 二、荷载试验 (一)试验目的及试验依据 1、试验目的 1)检验该桥整体结构的质量和结构的可靠性; 2)判断桥跨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状态和工作状态,评价结构的力学特性和工作性能,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能满足设计标准: 3)通过动荷载试验以及结构固有模态参数的实桥测试,了解桥跨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各控制部位在使用荷载下的动力性能; 4)进行梁的强度、刚度及承载能力评估。 2、试验依据:

1)《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以下简称《方法》); 2)《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吉祥路中桥施工图 (二)试验内容 1、试验部位 1)动载试验:试验项目为跑车、刹车和跳车。 2)静载试验:左辐和右幅主梁跨中最大弯矩加载。 2、主要试验设备 1)变形检测设备 精密水准仪(瑞士徕卡)二套,最小读数0.01mm ,精度0.4mm/km 2)应变检测设备 JMZX-2001综合测试仪(长沙金码高科)一套,精度为1με 3)动载试验设备 INV306动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一套(东方振动研究所) (三)结构理论分析原理及试验加载方案 1、 结构理论分析原理 吉祥路中桥,为1×25m 正交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桥横断面由21片小箱梁组成,4车道。 动载试验求动力增大系数时,将荷载布设在第2车道,求解第3车道拾振器处的静载理论挠度值f st 。根据实测动挠度幅值1y f ?,计算动力增大系数:1+μ=1+1y f ?/f st 设计荷载:用铰接板梁法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利用试验断面的弯矩影响线进行

桥梁现场荷载试验

桥梁现场荷载试验 目录 7.1 慨述7-1 7.2 桥梁试验的基本工作7-3 7.3 桥梁现场试验方法7-10 7.3.1 静载试验7- 7.3.2 动载试验7- 7.3.3 振动试验7-11 7.4 试验数据分析与评定 7-14 7.5 桥梁健康监测 7.6 桥梁现场试验实例 7-17 7.6.1 静、动载试验实例 7.6.2 动力特性试验实例 7.7 主要参考文献 7-

7.桥梁现场荷载试验 7.1 慨述 桥梁现场检测和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检定手段。而静、动载试验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测试方法,检测和试验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通常由实际的生产需要或科研需要所确定,一般分为组成桥梁主要构件的现场单梁(或节段足尺模型)试验或者是实桥试验,也可能是破坏性试验或者是非破坏性试验; 7.1.1 一般桥梁检测和现场试验的主要目的: 7.1.1.1 检验桥梁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对于一些新建的大中型桥梁或者具有特殊设计的桥梁,在设计施工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保证桥梁建设质量,施工中一般要求 做施工监控和监测。在成桥后一般还要求进行现场荷载试验,把试验 结果作为交工和竣工验收中评定桥梁工程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资料和 依据。 7.1.1.2直接了解桥梁结构承载情况,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早期建造的一些桥梁荷载设计标准等级均比现代荷载设计标准等级 低,但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和载重车的需要,必须在加固和改 建旧桥前后,通过试验判定桥梁的实际能否承受预计的荷载。有时因 特殊原因(超重型车过桥或结构遭意外损伤等)也要用试验方法确定 桥梁的承载能力,确保重要设备和桥梁的安全。 7.1.1.3验证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 新桥型和桥梁中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创新发展,对于一些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某种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实践,基本上都 需要现场试验的实测数据。 7.1.1.4桥梁结构自振特性及结构受动力荷载作用产生的动态反应的测试研 究; 对于一些桥梁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行人舒适性问题、大跨轻柔结构的抗风稳定以及地震区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等,均要求 通过实测了解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动态反应。 7.1.1.5 桥梁结构构件的鉴定抽检试验; 对于一些由基本构件(梁、板)经体系转换才能建成的桥梁结构有必要在架设前对于基本构件试行单件等效加载试验,以免整体结构 试验满足不了要求时再全部撤掉重建,那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7.1.1.6积累科学技术资料,充实与发展桥梁计算理论和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桥梁结构的型式日益增多。新型桥梁型式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实际的理论、设计、施工问题,成为桥

斜拉桥荷载试验方案

××大桥 成桥荷载试验方案 ×××××××××××××× 2012年6月18日

第1章概况 (1) 1.1 桥梁概况 (2) 1.2 试验目的 (3) 1.3 试验依据 (3) 1.4 项目实施内容 (3) 第2章结构初始状态检查 (4) 2.1检查目的 (4) 2.2 检查主要内容 (4) 2.2.1 桥梁有关资料的搜集 (4) 2.2.2 主桥跨结构外观质量检查 (4) 2.2.3 桥面标高测量 (5) 2.2.4恒载作用下斜拉索索力的测定 (5) 第3章静力荷载试验方案 (6) 3.1 测试截面的确定 (7) 3.2 测点布置 (7) 3.2.1 应变测点 (7) 3.2.2 主梁、主塔变位测点 (8) 3.2.3 索力测试 (9) 3.3 试验荷载 (9) 3.4 试验工况及加载位置确定 (10) 3.4.1 试验工况 (10) 3.4.2 试验荷载布置 (10) 3.5 加载效率 (13) 3.6 加载分级 (13) 3.7测试方法 (14) 3.7.1应变测试方法 (14) 3.7.2位移测试方法 (14)

3.7.3索力测试方法 (14) 3.8加载程序及试验规定 (14) 3.8.1加载程序 (14) 3.8.2试验规则 (15) 第4章动力荷载试验实施方案 (15) 4.1 动力荷载试验原则 (16) 4.1.1 试验目的 (16) 4.1.2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16) 4.2 动力试验测试内容 (16) 4.2.1脉动试验 (16) 4.2.2无障碍行车试验 (16) 4.3动力试验的测点布置 (17) 4.3.1 脉动试验 (17) 4.3.2. 无障碍行车试验 (17) 第5章试验分工协作、实施细则与计划安排 (17) 5.1 分工协作 (18) 5.1.1试验现场准备工作 (18) 5.1.2 试验测试准备工作 (18) 5.1.3 试验加载测试车辆的准备工作 (18) 5.2 试验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19) 5.2.1 试验进度计划安排 (19) 5.2.2 人员安排 (19)

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特点

斜拉桥结构体系及特点 斜拉桥亦称矮塔斜拉桥, 其构造特点是在连续梁中支点处设置矮索塔, 其塔高只有斜拉桥索塔高度的一半左右, 斜拉索通过矮索塔上设置的鞍座对主梁产生竖向支反力和水平压力。部分斜拉桥主梁自身刚度较大, 能够承担大部分荷载效应, 斜拉索对主梁只起到一定程度的帮扶作用。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新桥型, 兼具斜拉桥和连续梁桥的双重结构特征。 斜拉桥是由上部结构索、塔、梁三种基本构件和下部结构墩台、基础组成的结构体系, 影响部分斜拉桥结构各部分荷载效应最根本的因素是梁、塔、墩之间的结合方式, 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构体系。根据部分斜拉桥结构自身的特点和梁、塔、索、墩的结合方式, 可将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划分为三种型式: (1) 塔梁固结体系; (2) 支承体系; (3) 刚构体系, 见图1 所示。(4)半漂浮体系,见图2所示。 (1)塔梁固结体系及特点 塔梁固结、塔墩分离、梁底设支座支承在桥墩上, 斜拉索为弹性支承, 这是一种完全的主梁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结构。这种体系必须有一个固定支座, 一般是一个塔柱处梁底支座固定, 而其他支座可纵向活动。这种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取消了承受很大弯矩的梁下塔柱部分, 代之以一般桥墩, 中央段的轴向拉力较小, 梁身受力也很均匀, 整体温度变化对这种体系影响较小, 几乎可以略去。这种体系结构整体刚度小, 当中跨满载时, 由于主梁在墩顶处的转角位移导致塔柱倾斜, 使塔顶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因而显著增大了主梁的跨中挠度。上部结构重力和活载反力需经支座传递到桥墩, 因此需设置大吨位支座。 我国的漳州战备桥、小西湖黄河大桥、离石高架桥; 日本的蟹泽桥、士狩大桥、木曾川桥、揖斐川桥、新唐柜大桥均采用这种体系。已建部分斜拉桥采用这种结构体系较多, 与连梁体系相同, 符合部分斜拉桥的概念含义。塔梁固结体系的特点:塔、墩内力最小,温变内力也小,主梁边跨负弯矩较大。 (2)支承体系及特点 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 支座均为活动支座, 这种体系接近主梁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结构。支承体系与梁塔固结体系主梁受力性能基本相同, 塔墩底部承受较大的弯矩。 我国芜湖长江大桥采用的是支承体系, 该体系在部分斜拉桥结构中较少采用。支承体系的特点:支承体系悬臂施工中不需要额外设置临时支点,施工较方便。

大跨度桥梁考核作业详解

2016级大跨度桥梁考查题(每题10分,共100分) 一、简述悬索桥中主缆无应力索长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答:悬索桥中、边跨中,各索股由索夹紧箍成一条主缆, 因而,通过求解主缆中线再 求索股的无应力长度。但是,悬索桥不同于其他的桥型,其主缆线形并不能由设计者人为确定,而需根据成桥状 态的受力而定。所以,先确定成桥状态主缆各控制点(IP 点和锚点)的位置、矢跨比和主缆的截面几何形状参数、材料参数等,再采取解析迭代法,确定主缆的线形,并求解主缆的缆力和主缆中线的有、无应力长度,然后进一步求解包括锚跨在内的索股长度。 主缆自由悬挂状态下,索型为悬链线。取中跨曲线最低点 为坐标原点,则对称悬链线方程为: 式中:c=H/q ;H 为索力水平投影;q 为主缆每延米重。 主缆自重引起的弹性伸长量为: 主缆无应力长度为: 210S S S S ?-?-= 根据成桥状态主缆的几何线型、桥面线型,求得各吊索的

有应力长度,扣除弹性伸长量,即得吊索无应力长度。 二、简述悬索桥中主索鞍为何要设置边跨方向的预偏? 答:在空缆状态,由于桥塔相邻跨主缆的无应力长度不同,导致相邻跨主缆水平分力不等。此时,若索鞍仍保持在成桥位置,会使主塔承受较大的不平衡力,需要通过桥塔自身变形来平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靠主塔变形改变跨度,减小不平衡力是不现实的,需要通过索鞍的偏移或偏转来调整各跨主缆的张力,使相邻跨主缆在索鞍处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的偏移量或偏转量就是索鞍的预偏量。 悬索桥桥塔设计的合理成桥状态是塔顶没有偏位,塔底没有弯矩,此时塔顶相邻跨主缆水平分力相等。在空缆状态,由于桥塔相邻跨主缆的无应力长度不同,导致相邻跨主缆水平分力不等。此时,若索鞍仍保持在成桥位置,会使主塔承受较大的不平衡力,需要通过桥塔自身变形来平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靠主塔变形改变跨度,减小不平衡力是不现实的,需要通过索鞍的偏移或偏转来调整各跨主缆的张力,使相邻跨主缆在索鞍处保持平衡状态。 三、简述主缆和吊索的安全系数一般如何设计取值?

XXXX斜拉桥荷载试验方案

××斜拉桥 成桥荷载试验方案 ×××××××××××××× 2012年6月18日

第1章概况 (1) 1.1 桥梁概况 (1) 1.2 试验目的 (2) 1.3 试验依据 (2) 1.4 项目实施内容 (2) 第2章结构初始状态检查 (3) 2.1检查目的 (3) 2.2 检查主要内容 (3) 2.2.1 桥梁有关资料的搜集 (3) 2.2.2 主桥跨结构外观质量检查 (3) 2.2.3 桥面标高测量 (4) 2.2.4恒载作用下斜拉索索力的测定 (4) 第3章静力荷载试验方案 (5) 3.1 测试截面的确定 (5) 3.2 测点布置 (5) 3.2.1 应变测点 (5) 3.2.2 主梁、主塔变位测点 (6) 3.2.3 索力测试 (7) 3.3 试验荷载 (7) 3.4 试验工况及加载位置确定 (8) 3.4.1 试验工况 (8) 3.4.2 试验荷载布置 (8) 3.5 加载效率 (11) 3.6 加载分级 (11) 3.7测试方法 (11) 3.7.1应变测试方法 (11) 3.7.2位移测试方法 (12) 3.7.3索力测试方法 (12) 3.8加载程序及试验规定 (12)

3.8.1加载程序 (12) 3.8.2试验规则 (12) 第4章动力荷载试验实施方案 (14) 4.1 动力荷载试验原则 (14) 4.1.1 试验目的 (14) 4.1.2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14) 4.2 动力试验测试内容 (14) 4.2.1脉动试验 (14) 4.2.2无障碍行车试验 (14) 4.3动力试验的测点布置 (15) 4.3.1 脉动试验 (15) 4.3.2. 无障碍行车试验 (15) 第5章试验分工协作、实施细则与计划安排 (16) 5.1 分工协作 (16) 5.1.1试验现场准备工作 (16) 5.1.2 试验测试准备工作 (16) 5.1.3 试验加载测试车辆的准备工作 (16) 5.2 试验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17) 5.2.1 试验进度计划安排 (17) 5.2.2 人员安排 (17)

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

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 陈宝春1 ,黄 玲2 ,吴庆雄 3 (1.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002;2.日本九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日本福冈812-8581; 3.日本长崎大学,日本长崎852-8521) 摘 要:将波形钢腹板箱梁作为部分斜拉桥的主梁,有利于降低结构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减小地震反应;也有利于施工的合理化和工期的缩短,降低施工成本。介绍了日本栗东桥和日见桥这两座目前仅有的、正在施工的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的设计、施工与试验研究情况。 关键词:部分斜拉桥;波形钢腹板;箱形梁;预应力中图分类号:U 44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67(2004)04-0005-04 收稿日期:2003-12-25 作者简介:陈宝春(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路桥专业,工学学士,198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03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工学博士。 1 前 言 部分斜拉桥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就结构特性而言,部分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桥与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新桥型,如果说连续梁桥属于刚性桥型,斜拉桥属于柔性桥型,部分斜拉桥则为一种刚柔相济的新桥型。从连续梁桥、斜拉桥到部分斜拉桥,其发展过程与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混凝土结构从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填补了普通钢筋混凝土和全预应力混凝土之间的空白。同样,部分斜拉桥的出现将填补刚性桥型与柔性桥型之间的空白。 部分斜拉桥的结构思想由法国学者提出,199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部分斜拉桥 小田原港(Odaw ara Port)桥。迄今日本已修建了20余座此类桥梁,并将其推广到菲律宾、老挝等地。日本人称之为Extradosed Bridge,我国在介绍这种桥时有称之为部分斜拉桥的,也有称之为矮塔斜拉桥或低塔斜拉桥的,本文暂以 部分斜拉桥 称之。我国在这种桥型上起步稍晚,1999年建成的芜湖长江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部分斜拉桥,2001年9月通车的漳州战备桥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部分斜拉桥。这种桥梁的优越性价比已引起了国内桥梁界的重视,目前有逐渐兴起的趋势。由于它优越的结构性能、良好的经济指标,在一定的跨径范围内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波形钢腹板的结构设计思想也是由法国工程师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法国学者提出用钢 板代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混凝土腹板并配以体外索以减轻自重的设想,并将其应用于法国费圣 奥班(Fert -saint -Aubin)桥之中。但该桥在设计中发现,平面钢腹板对箱梁顶底板纵向约束较大从而造成施加在顶底板上预应力的损失较大。为此,法国学者Pierre Thrivans 提出将平面钢腹板改为波形钢腹板,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更为合理的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又简称波形钢腹板PC 梁。波形钢腹板PC 梁构造简单,结构受力明确。波形钢腹板不承受纵桥向的轴力,因此预应力施加的轴力全部作用在顶底板上;波形钢腹板主要承受由弯矩与扭矩产生的剪应力。除在顶底板中配置预应力束外,还配置大量的体外索,以减轻自重。与相同跨径的普通预应力箱梁相比,波形钢腹板的预应力箱梁其自重可减轻25%~30%。因此,波形钢腹板预应力箱梁出现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其中以法国与日本应用得最多。 部分斜拉桥与波形钢腹板箱梁这两种由法国人提出、在日本得到大量发展的新型桥梁结构,最近在日本新建的日见(Himi)桥和栗东(Rittoh)桥两座桥梁(见图1)中结合了起来,日本人称之为Extradosed Bridge w ith Corrugated Steel Webs,本文则称之为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在部分斜拉桥的主梁中采用波形钢腹板,有利于降低主梁的自重、增大跨径、减小地震反应;也有利于施工的合理化和工期的缩短,降低施工成本;波形钢腹板具有良好的折叠性,使施加在主梁上的预应力更有效地作用在箱梁的顶底板,不被腹板吸收,使预应力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52 成桥试验

云阳县G25公路高架桥荷载试验 1. 概况 (1) 2. 试验依据 (1) 3. 试验内容 (2) 4. 测点布置 (2) 4.1 静态试验测点 (2) 4.2 动力试验测点 (3) 5. 试验荷载及其布置 (4) 5.1 试验车辆的确定 (4) 5.2 静态试验荷载工况 (4) 5.3 静载试验加载控制 (6) 5.4 动载试验荷载 (6) 6. 试验仪器 (7) 7. 静载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7) 7.1 应变测量结果及校验系数 (7) 7.2 挠度测量结果及校验系数 (10) 8. 动载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11) 8.1 冲击系数测试结果 (11) 8.2 桥梁振幅测试结果 (15) 8.3 动力特性测定 (22) 9. 桥梁结构性能评定 (22) 9.1 桥梁静态性能 (22) 9.2 桥梁动态性能 (23) 附录一有限元分析结果 (24) 附录二部分试验照片 (34)

1.概况 G25号公路位于云阳新县城城东,是新县城滨江南路与云江大道的连接线,G25公路中的桥梁工程为一弧线形高架桥。桥梁工程起点桩号为0+442.98,止点桩号为0+663.98,桥梁全长221米,桥面全宽20米。全桥共有三联钢筋混凝土箱梁,桥梁基本情况如下: (1)结构布置:(3×20米)+(20.5米+27米+20.5米)+(4×20米)。 (2)结构形式: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其梁高为1.5米,顶板厚0.22米,底板厚0.2米,腹板为0.5米4条等厚肋,箱梁两侧对称设置3米悬臂, 端部板厚0.15米,根部厚0.4米;桥墩为钢筋混凝土板式墩,桥台为桩 基、承台支撑的混凝土桥台。设计采用《公路桥涵设计规范》(1989 合订本)。 (3)桥面宽度:15m+2×2.5m人行道=20米 (4)纵横坡:最大纵坡6%,横坡为单向2% (5)曲率半径:最小68米。 (6)行车道数:四车道双向行车 (7)荷载等级:汽-20,挂车-100,人群3.5kN/m2 受云阳县建设委员会的委托,我检测中心于2006年11月5日至2006年11月15日对该桥进行了静动载试验。通过试验,检验桥梁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检验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2.试验依据 (1)《云阳县G25公路高架桥工程设计文件》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规范》(JTJ023-85)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JTJ041-2000) (7)《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一、概述 在通常意义下,桥梁的设计必须遵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基本原则,这在桥梁的初步设计阶段显得尤为突出。桥梁初步设计要解决桥型方案问题,即根据行车、通航等使用要求,选定合适的桥梁类型和立面布置,确定主要的结构尺寸。对于斜拉桥方案,需确定塔的个数、主跨大小、边跨与主跨比例、主梁的截面形式和高度、主塔的形式、斜拉索的布置、主梁与塔和墩的连接或支承方式等主要参数。这些主要参数的确定通常是先根据经验初拟。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出设计内力,进行截面设计确定配筋和验算应力或裂纹,如果内力和截面设计结果不合理。再修正有关参数重新作结构分析和截面设计,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计算设计内力时,通常采用一次落架法计算恒载内力,这对于结构体系比牧简单的桥梁(如简支梁桥,采用一次落架法施工的中小型桥梁)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斜拉桥,由于斜拉索需要进行预张拉,因此即使采用一次落架法施工,结构内力的计算也不是确定的。斜拉桥一般采用悬臂法施工,最终的成桥恒载受力状态是通过施工过程一步步形成的,施工过程中斜拉索要逐根安装并进行张拉。施工工序和张拉索力决定了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也决定了成桥的恒载受力状态。但张拉索力的确定又必须有一个已知的成桥恒载受力状态作为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斜拉桥的设计计算首先要解决成桥受力状态的问题。 前,桥梁的设计规范采用极限状态理论,分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两种极限状态。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结构刚度、截面应力或裂纹宽度: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截面的极限抗力。通常按弹性理论进行结构内力计算,按此内力进行验算。但由于斜拉桥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如果要分析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则必须考虑材料的塑性,充分计入材料和儿何非线性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才能真正求出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国内外在这方面有一些研究,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二、斜拉桥成桥受力状态确定方法 斜拉桥成桥受力状态包括成桥恒载内力状态和主梁线形状态,并且对于混凝土斜拉桥,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成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恒载内力状态和主梁线形状态会随时间变化,通常认为5年后才能基本稳定。成桥恒载状态应以混凝土收缩徐变荃本完成后的稳定状态为准,但在变化阶段桥梁也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主梁线形状态主要指成桥恒载状态下主梁的标高符合设计标高的要求。这通常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使用要求确定了桥下通航净空、桥面纵坡、竖曲线后就成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斜拉桥方案图纸汇总

斜拉桥方案图纸汇总 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施工图纸 斜拉桥施工图纸 大桥主通航孔420斜拉桥施工图纸 大桥斜拉桥上部结构图纸 斜拉桥实例 斜拉桥的计算 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桥南汊斜拉桥施工控制设计图纸 大桥主桥斜拉桥主梁牵索挂篮施工工艺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如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均为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现代斜拉桥可以追溯到1956年瑞典建成的斯特伦松德桥,主跨182.6米。 斜拉桥(92第1版)大桥局

斜拉桥设计--刘士林,王似舜主编 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斜拉桥建造技术 斜拉桥125m部分斜拉桥方案设计图纸 某斜拉桥工程毕业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工程毕业设计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施工图集 MIDAS-斜拉桥成桥阶段和正装分析 独塔斜拉桥设计 铁路斜拉桥施工挂篮设计计算书 斜拉桥(cable stayed bridge)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第一座现代斜拉桥始建于1955年的瑞典,跨径为182米。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苏通大桥,主跨径为1088米,于2008年4月2日试通车。 小跨斜拉桥图纸 南京钢箱梁斜拉桥全套图纸

部分斜拉桥斜拉索设计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0451-0712(2005)02-0027-05 中图分类号:U443138 文献标识码:A 部分斜拉桥斜拉索设计方法研究 郑一峰1,2,黄 侨1,张宏伟2 (11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哈尔滨市 150090;21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长春市 130021) 摘 要: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具有斜拉桥和连续梁桥的双重结构特性,其主要承重构件斜拉索的设计与斜拉桥斜拉索有不同之处,本文介绍了部分斜拉桥拉索、索鞍的构造特点及锚固方式,研究了部分斜拉桥斜拉索静力强度的允许应力[Ρ]=016R b的合理性和以此值作为应力上限的200万次循环荷载作用下拉索的抗疲劳强度。通过两座部分斜拉桥拉索的疲劳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介绍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部分斜拉桥;斜拉索;疲劳 部分斜拉桥亦称矮塔斜拉桥,其构造特点是在连续梁中支点处设置矮索塔,其塔高只有斜拉桥索塔高度的一半左右,斜拉索通过矮索塔上设置的转向块——索鞍对主梁产生竖向支反力和水平压力。部分斜拉桥主梁采用刚度较大的箱梁或桁架梁结构,主梁自身能够承受大部分荷载效应(约占70%),而斜拉索只承担部分荷载效应(约占30%),对主梁起到一定程度的帮扶作用。部分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新桥型,这种结构体系使其具有斜拉桥和连续梁桥的双重结构特点。 由于部分斜拉桥拉索只承担大约30%的荷载作用,不同于承担全部荷载作用的斜拉桥拉索,活载对部分斜拉桥拉索引起的应力幅值(?Ρ=Ρm ax-Ρm in)较斜拉桥拉索活载应力幅值小很多,根据已建部分斜拉桥的分析计算,其拉索应力幅只有斜拉桥拉索应力幅的1 3~1 4。基于此原因,在国内外公路矮塔斜拉桥拉索设计中,拉索强度允许应力值大都选取[Ρ]=016R b,大于斜拉桥拉索强度允许应力值[Ρ]=014R b,R b为拉索材料的标准抗拉强度,其值等于破断强度。 我国《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J027-96)(以下简称《斜拉桥规范》)中未对部分斜拉桥拉索强度允许应力取值做具体规定,所以有必要对其合理取值进行研究。部分斜拉桥拉索在索塔上部构造设置与斜拉桥不同,对其构造措施应加以分析,确保其安全可靠。 1 索体、索塔上部构造 部分斜拉桥的拉索体系无论从构造设置和受力性能来看均类似于体外索结构,为了充分利用矮塔的有效高度,采用了适合该结构特点的索体系构造。111 索体 收稿日期:2004-09-13 D esign of Buttressed L ight Type Abut m en t CAO L i-m in (Zhejiang T ranspo rtati on P lanning A nd D esign Insititute,hangzhou310006,Ch ina) Abstract:T he bu ttressed ligh t typ e abu tm en t con sists of abu tm en t cap,side w all,bu ttress,b reast w all,group p ile cap,con ical slop e and sk irt w all1T he fram e,w h ich is fo rm ed by bu ttress,b reast w all and side w all bear the ho rizon tal loads,and group p ile cap bears the resu ltan t fo rce of vertical and ho rizon2 tal loads1 Key words:side w all;bu ttress;b reast w all;group p ile cap;con ic slop e;sk irt w all  公路 2005年2月 第2期 H IGHW A Y Feb12005 N o12

桥梁结构荷载试验

成桥动力荷载试验 三、桥梁动载试验 (一)检测项目和参数 桥梁结构动力荷载试验的项目内容包括: 1、检验桥梁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响应,如桥梁结构动位移、动应力等动 力响应,测试桥梁结构的位移冲击系数、应力冲击系数; 2、测定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如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的脉动试验或跳车 激振试验; 3、测定动荷载本身的动力特性,如动力荷载的大小、自振频率等。 (二)检测方案 进行桥梁结构动荷载之前,应编写试验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试验目的和依据; 2、试验项目和主要测试参数,确定试验荷载工况,并设计测点布置图,每一测点均应有 编号,给出测点布置图; 3、根据试验项目和要求,选择试验仪器设备,计划设备布置方案; 4、制定试验日程,明确人员分工,使测试过程做到统一指挥,有序进行; 5、提出试验过程中需要业主配合的有关事项,如:联系方式、提供电源、必要的脚手架 和及时的交通管制等。 (三)仪器设备 桥梁结构振动测试的测试传感器,主要包括:应变传感器和振动响应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可以采用和静态应变测试相同的应变片,振动响应传感器主要测试动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加速度传感器和拾振器。动载试验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精度和测量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桥梁结构动载试验常用仪器及技术参数 (四)作业指导书 1、桥梁结构振动测试的目的 桥梁结构的动载测试是研究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车辆动力荷载与结构的耦合振动特性,是判断桥梁结构运营状况和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2、准备工作 动载试验前,首先应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准备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1)搜集与试验桥梁有关的设计资料和图纸,详细研究确定试验荷载;

PST成桥桩病害检测方法(桥基桩声波检测方案)

PST成桥桩病害检测系统 —成桥桩桩体开裂、空洞、疏松等病害检测 检测对象与内容 用于具有上部结构的成桥桩和板墙桩的质量检测,可确定桩体(包括埋藏部位)的开裂、空洞和疏松等混凝土病害的部位,亦可确定桩长度,并可区分出地层、结构界面与桩基缺陷。可用于水下桩和深埋桩等隐蔽工程的检测,也可用于常规的桩基检测。 技术原理特点 桩体缺陷与连接结构为波阻抗变化部位,外界激励时,该部位相当于二次震源,可发生散射;截面变化越大、缺陷越大散射能量越强,散射波的频率越低;散射波的走时与缺陷的位置有关,距离越远,走时越长;散射强度、频率和走时是缺陷解释的三大依据,可判断缺陷体的位置。 PST系统组成 1)PST数据采集系统 主机采用北京同度工程物探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DMT公司联合打造的高分辨率高采样率多通道地震仪SummitII-TDEG。其最高采样率192Khz,24位A/D,16通道,为目前业界领先产品。 主机 防水封装 检波器为水陆两用检波器串。与传统的大线和插拔型检波器相比,检测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强,防尘防水,使用方便。

水陆两用检波器串 2)PST软件系统 具有检测记录拼合、区分上行波和下行波、方向滤波、偏移成像与缺陷识别等功能。 区分上行波和下行波 利用多点接收或多点激发组成的排列观测,可追踪上部结构的下行波和下部缺陷的上行波,确定各自的位置; 方向滤波 滤除上部结构的下行波,仅保留下部结构的上行波;或者滤除上行波,保留下行波;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偏移成像与缺陷识别 利用偏移成像技术,可充分利用多道记录的优势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使结果更加直观,容易识别缺陷。 与现有方法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