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请大家猜猜谜语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广告修辞大擂台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电冰箱)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

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

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

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

18、赤橙黄绿表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E、对偶

F、排比

H、设问G、反问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5、比喻的作用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

(没有相似点)

(喻体不当)

(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最多的题目类型——仿句

仿造例句,用“橡皮.圆规.直尺”各写一句话.

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延长了.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如“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

“刀法”喻“教育方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二、借代

(4)借部分代替全体。

例1:樯橹灰飞烟灭。例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结果代原因例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例2: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6)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1:我买了一台“康佳”。

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借喻还是借代

练习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喻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借代借用事物:黃口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借代借用事物:烽火代替事物:战争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分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见课本)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C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四、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比”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_____祖国日日新___

②满园春色好

_____神州面貌新__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___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_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五、排比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它可能是一片海

让你体会壮阔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片海,

让你体会壮阔;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夸张的类型: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扩大的夸张:

超前的夸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缩小的夸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六、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3、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七、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例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例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1: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

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十、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2、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3、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例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例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排比最少三句,反复最少两句。

十、双关

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2、类别

(1)谐音双关:

例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例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语意双关:

例: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十、摹状(摹拟/摹绘/仿拟)

1、概念: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色彩和情状。

2、分类

(1)摹形

例:旱獭……到了夏至后,发青的酥油草把它们养得胖墩墩、圆滚滚的。

(2)摹声

例: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3)摹色

例: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十一、镶嵌

1、概念: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郑重些,有时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镶在一个词里。

2、一般以镶加虚词和数词最为常见。

例:……便自己开了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

十二、顶真(顶针/联珠)

1、概念: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例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

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例2: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

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

十三、回环(回文)

1、概念: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例1: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例2: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例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搏,博者不知。——老子

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

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

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上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前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对偶夸张借代拟物拟人借喻

⑦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片片银色的羽毛。( )

⑧稚嫩的孩子看见小草上的露珠,说是小草的眼泪,妈妈告诉她,那不是眼泪,那是长夜遗落的夜明珠,是晨雾

可子馈赠的头饰,是太阳洒下的七彩球。( )

比喻

比喻、排比

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使文章流动;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有活泼之趣,,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用口语②排比

③多用些文言成分④散句

⑤偶句⑥反复

A. ②③⑤①⑥④

B. ⑤③④⑥①②

C. ②④⑤①⑥③

D. ⑤④②⑥①③

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1、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你自己。

2、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却耗尽了自己。

原作: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示例)1、中华大地是一个奋斗不屈的巨人,珠穆朗玛峰是高昂的头颅,万里长城是挺直的脊梁,黄河、长江是沸腾的血液。

2、油画是描绘在油布上的音乐,线条是活动的思想,色彩是绚丽的旋律,山川、人物是跳着欢快舞蹈的音符。

3、人生像一个饺子,事业是饺子皮,家庭是饺子陷,亲情、爱情是饺子的味道。

在以下各句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基本相同。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

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失短暂的香。

预祝它将留下甘甜的果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

为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实指________________,

暗指________________,

其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

晴雨的“晴”

恋情的“情”

起一语双关之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一、专题详解 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溪水》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对象+特性。 (4)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北京的小胡同》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突出了孩子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那种兴奋和快乐的心情。(5)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注意——不仅有夸大还有夸小: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4.排比:作用——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加强语气、增强内容,加重感情(抒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有什么写什么) (6)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 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以下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例如: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五)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例句: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例句:鬼是什么呢?神是什么呢?他们都是我们外界强力在我们心理留下的影子。 3、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应邀在北大发表演讲。在回答一名学生的提问时,麦克风突然出现了故障,场面十分尴尬。这时,这位74岁的老人像孩子般做了个顽皮的鬼脸,耸了耸肩说:“________ 。”一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尴尬气氛顿时消散。 想象一下,这位74岁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请补写在横线上。 (2)下面是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a.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c.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________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 ③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 【答案】(1)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2)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了解具体的语境,最后要明确要表达的内容,根据希拉克曾当时的情景,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2)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句话有前后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中有一个双面词“是否“,但后一个分句中却没有一个双面词与其对应,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即可。③语句赏析的最常见的角度是修辞,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我们不仅要知道常见修辞的分类,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甲段中的“为我擦泪、为我鼓掌”把汉字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段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把汉字比作“根、血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甲段写出了我与汉字密不可分的关系,乙段写出了汉字的重要 故答案为:⑴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⑵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 练习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精品】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xī)戏,憨态可(jū),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________ 笨拙________ (xī)________戏憨态可(jū)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ǐ;zhuō;嬉;掬 (2)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3)排比;拟人 【解析】【分析】(1)注意“倚”读“yǐ”,不要读成“qǐ”。嬉戏,xī xì,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读音为màn bù jīng xī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舞蹈、神情悠然自得、在草地上玩耍”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yǐ;zhuō;嬉;掬; ⑵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⑶排比;拟人。 【点评】⑴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辞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和比喻。 【答案】(1)他不说实话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从修辞手法鉴赏古诗

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古诗 汉中市新民中学孙志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中修辞手法种类。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修辞种类,分步骤解答古诗鉴赏题。 教学过程 一.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2、拟人;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设问; 7、反问; 8、双关 9、互文;10、反复; 二.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讲解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借代 借代即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 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用在记叙、阐明、形貌中,能使事物生动、抽象、详细,给人以光显的印象;化有形为无形,使笼统的事物更抽象详细,使深奥的原理变得粗浅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尚。送人一枝玫瑰,给人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人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触冬日的酷寒,有了你,人们时辰感触春天的暖和。诚信,人类肉体的创造者,有了你,人间少一些钩心斗角,少一些人情冷暖。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黑色的大党羽。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发生光显的印象,发生激烈的情感,惹起共鸣。 如:腾踊时,容貌像是高兴;打旋时,容貌像是眩晕;倾斜时,容貌像是害怕…((张比方《信心——看帆板扮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炎天辞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感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顺起来;金风抽丰,变得凉快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抽象,使之详细、生动的结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盼望寄予在你们身上。反动加迷信将使你们为虎傅翼,把老一代反动家和迷信家扑灭的火把接下去,后来居上而胜于蓝。” 4.夸大:可以惹起丰厚的想象,更好地突失事物的特性,惹起读者的激烈共鸣。 如:青丝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方式上音节划一匀称、节拍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会合,归纳综合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反句式组成排比,添加语抛,起夸大作用,激烈表达作者的头脑情感。谈论文每每添加语势,起到了夸大论证观念的作用。可加强言语的气魄。用来说理,可把原理论述得更紧密、更透彻;用来抒怀,可把情感抒发得极尽描摹。 如:人生旅途中有几多携手相伴的冤家,几多次披肝沥胆,几多次礼尚往来,又有几多优美暖和的回想 漫漫长路,总有旦夕相处的亲人,几多叮嘱,几多庇护,几多孝心,几多无私。

(完整)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完整)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修辞手法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常见修辞手法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判断、能运用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明确修辞手法特点和判断方法(2)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三年级授课教师刘** 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教学难点细致审题,能运用修辞进行表达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2 比喻作用: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注意不是比喻句的情况】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故答案为:⑴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轮廓(________)涟yī(________)刹(________)那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之比喻与比拟》教案

修辞方法:比喻和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与比拟的概念。 2.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3.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2.学会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时间】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来看一个这两个句:“今天的太阳好像个大红灯笼。”“柳条高兴起来,在空中跳起舞来。”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个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呢?(找学生回答)对,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同学们究竟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吗?我们今天就来上一节修辞课――《比喻与比拟》(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比拟。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甲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乙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如“这块草地平坦得就像是一块大绿地毯”,这个句子,“草地”是甲事物,是本体,“地毯”是乙事物,是喻体,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像”是喻词,所以这是一个比喻句。 (2)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小鸟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曲”,这个句,唱歌是人的行为,用在小鸟身上,这就是拟人;再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个句子,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这就是拟物。 2.比喻的分类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八年级语文上 阅读指导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教案人教版

一. 教学内容: 阅读指导——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初中阶段的常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 3、品读修辞句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解答比喻作用的基本方法。 三. 学习重点与难点: 品读修辞句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解答比喻作用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美文欣赏,让学生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二、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即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三、了解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以及中考的考试方法。 1、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即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2、《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来中考的一大趋势。 四、辨析修辞格,了解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 例1. 在括号内写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A.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 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D. 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E.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F.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 教学目标: ..... 1.、.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 ..... ..修辞手法。 ............三种 2.、.了解修辞手法的不同特征。 ............ 3.、.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让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体会情............................... 感。 .. 4.、.拓展练习。 ..... 教学重难点 ..... 1.、梳理 ........... ..修辞手法,了解其特征。 ...三种 2.、领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我们复习,就是为了温故知................................... 新。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 ................... ..修辞温故。老师筛选了一些句子,请你们看..............—— 看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二、 ................... ...故.”.板块:回顾本册书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温 PPT ....................... ...出示本册书本中五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辨析 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一会儿手牵手,并排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 将山路拦腰 .....斩.断.。.(.). 3.、啊,升旗!升起火辣辣的希望之旗,升起昭示中华强盛之旗,升起炎黄儿女.................................. 灵魂之旗,升起共和国兴旺 .....(.).............发达之旗。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资料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 2、了解修辞手法的不同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让学生结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体会情 感。 4、拓展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梳理三种修辞手法,了解其特征。 2、领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我们复习,就是为了温故知新。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修辞温故。老师筛选了一些句子,请你们看看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二、“修辞温故”板块:回顾本册书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PPT出示本册书本中五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辨析 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一会儿手牵手,并排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斩断。() 3、啊,升旗!升起火辣辣的希望之旗,升起昭示中华强盛之旗,升起炎黄儿女灵魂之旗,升起共和国兴旺发达之旗。() 4、而这会儿,我就在云雾中,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 1、自由地读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修辞手法。

(评价:你不仅能说出修辞手法,还能说出句子的表达效果,真棒!) 3、生交流比喻句(句子一)。 (1)把什么比做什么?而“好像”就是比喻词。 (2)除了这些比喻词,还有哪些?(像、犹如、宛如、好似、仿佛、似的、如…… 一般、)这种比喻,我们叫明喻。 (3)出示句子: ①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②雨过天晴,广场上成了一片汪洋。 师: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对,这些句子也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而 它们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这样的比喻叫做“暗喻”。 (4)有些句子中也有“好像”,如:他好像喝醉了。 所以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 (5)ppt出示比喻的特征及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特征表达效果 比喻 把事物比作事物;本体、喻体、比喻词; (明喻、暗喻)。 将内容写得形象、生动、具体3、生交流拟人句(句子二)。 (1)拟人就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神态、情感、意志。让 事物亲切生动、有生命力。 (2)ppt出示: 修辞手法特征表达效果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情感、意志、 动作、神态等。 将事物人格化,生动、亲切有 生命力 4、生交流排比句。 ①生读句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三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第(5)次课 共(17)次课 课时:3课时 教学课题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点:修辞手法 考试重点: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题型分析+解题技巧+例题讲解 教学重点与 难点重点:修辞手法的判断难点: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之多音字运用与识记 【知识点】(另带复印件)40个 一、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概念阐释】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常考的共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知识细化】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①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一种比喻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犹如”等) 例句: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却没有比喻词的一种比喻 例句: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关注。 1.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句: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2.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句: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3.本体和喻体是解释关系。例句: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只有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的一种比喻 例句:调皮的小花猫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 ④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比喻 例句: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作用:①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②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句:“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也 称“换名”)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分类: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冻死骨(借代贫苦的大众)与朱门(借代有钱人(或权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 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应用到写句子中去。 目标 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写句子。 难点 一、导入 先给学生几句关于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猜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二、教学内容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作用: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一

修辞手法专题 ☆【修辞手法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的题型。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一、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是: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1)在群众的呼喝声中,老周夹着尾巴逃跑了。(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二、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每到中午,杨老师总喜欢买回七八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呼呼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小周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三、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是增强气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