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381-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04269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0426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理解掌握人格基本概念、人格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包括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为考生学习相关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人格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从事心理学的专业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共包括十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侧重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和基本概念;第二章是人格研究方法,主要论述人格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测评问题;第三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四章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第五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重点介绍数位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大师的理论;第六章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阐述了新精神分析理论在焦虑及应对策略、攻击及依恋类型上的相关研究;第七章是特质流派,介绍了特质流派的理论要点及应用;第八章是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范围包括成就动机、A-B 型行为模式、社交焦虑、情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第九章是生物学流派,主要介绍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及应用;第十章是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人格特质的遗传、内外向和进化人格理论等;第十一章是人本主义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的起源、基本内涵和应用;第十二章是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阐述内容包括自我表露、孤独、自尊、独处;第十三

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主要介绍了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应用;第十四章是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相关研究,包括性别角色行为、攻击性的观察学习、习得性无助与控制点等研究;第十五章是认知流派,主要介绍了人格中的认知因素及其应用;第十六章是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认知流派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包括性别类型和性别差异、抑郁等研究);第十七章是结论,总结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从第三章至第十六章是教材的重点部分,涉及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具体地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理论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进展;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人格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达到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识记是指要求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人格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基本结论等;理解是指要求正确理解本大纲和《人格心理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基本结论的内涵及其联系,能够解释基本的概念,理解基本方法的适用范围、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的基本要点,鉴别各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应用是指运用所学的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和原则等,分析和解决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掌握人格心理的特征和基本规律,才能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它可以作为“心理咨询”等课程的先期课程。另一方面,学习本课程之前,考生需要首先学习“普通心理学”等课程,它们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或先期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需要识记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或范围,理解人格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关系,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能结合实际,理解人格心理学基本的研究原则;应重点掌握人格心理学基本流派的理论观点,在识记、理解各个流派特点的基础上,能实际地应用这

些流派的理论来研究各种心理现象。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人格的定义、人格理论的基本流派(重点)

识记:人格的定义及其内涵。

理解:人格的六大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的基本内涵。

应用:针对某种心理现象或问题,应用上述人格心理学流派中的一种或几种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人格与文化、人格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次重点)

理解:人格存在于文化背景之中;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人格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三)人与环境、人格的应用、评价与研究(一般)

理解:人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人格心理学的应用范围、评价方法和研究。

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理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常见研究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法、个案研究法,理解基本的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并掌握人格评价中的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自变量、因变量、交互作用、个案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信度、效度(重点)识记:自变量的定义;因变量的定义;交互作用的定义;信度的定义;效度的定义;个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个案研究法的优点、缺点。

理解:假设检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的适用范围;人格评价中信效度的区别。

应用:结合实际,识别心理学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二)操纵和非操纵的自变量、统计显著性、表面效度、相容效度、判别效度、行为效度、相关系数(次重点)

识记:表面效度的基本概念;相容效度的基本概念;判别效度的基本概念;行为效度的的基本概念。

理解:操纵和非操纵的自变量;统计显著性、相关系数的指标。

(三)事前预测与事后认识、重复实验(一般)

理解:事前预测与事后认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重复实验的必要性。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有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解并掌握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重点)

识记:意识的概念;前意识的概念;无意识的概念;本我的概念;自我的概念;超我的概念;利必多的概念;压抑的概念;升华的概念;替代的概念;拒绝的概念;反应生成的概念;理智化的概念;投射的概念;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的各种防御机制;人格发展的心理性欲各阶段;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理解: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的含义;人格发展的心理性欲各阶段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二)自由联想、了解无意识内容的七种技术、投射测验、精神分析、移情、反移情、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对投射测验的评价(次重点)

识记:自由联想的基本概念;投射测验的基本概念;了解无意识内容的七种技术;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理解:罗夏墨迹测验的基本内容;主题统觉测验的基本内容;画人测验的基本内容。

(三)生本能、死本能、能量有限说(一般)

识记:生本能的定义;死本能的定义。

理解:能量有限说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各种心理现象做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压抑、自居作用、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对催眠的解释(重点)

识记:压抑的概念;自居作用的概念。

理解: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从精神分析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解释催眠。

(二)对弗洛伊德防御机制的定义与测量(次重点)

理解:对弗洛伊德幽默理论的研究及解释;防御机制的定义与测量。

(三)防御机制发展的差异及个体差异、对梦的解释、梦的功能(一般)

理解:防御机制发展的差异及个体差异;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框架内,理解梦的功能并对梦做出解释。

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及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埃里克?埃里克森、凯伦?霍妮、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艾里克?弗洛姆的人格理论,理解并掌握新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与问题、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埃里克?埃里克森、凯伦?霍妮、艾里克?弗洛姆的人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荣格的心理类型说、新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重点)

识记:寻求优越的概念;自卑情结的概念;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原始意象的概念;女性原始意象的概念;男性原始意象的概念;自我认同感的概念;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新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理解: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各阶段特点,包括婴儿期、学步期、儿童早期、小学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的特点;荣格的心理类型说,包括内倾、外倾、感觉、直觉、思维、情感的特点。

应用:结合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人格的发展及问题。

(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人格理论、卡尔?荣格的人格理论、凯伦?霍妮的人格理论、艾里克?弗洛姆的人格理论、凯伦?霍尼提出的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艾里克?弗洛姆提出的三种逃避的手段、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次重点)

识记:凯伦?霍妮提出的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包括接近人群、反对人群、离开

人群的特点;艾里克?弗洛姆提出的三种逃避的手段,包括权威主义、破坏、自动舒适装置的特点。

理解: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人格理论、卡尔?荣格的人格理论、凯伦?霍尼的人格理论、艾里克?弗洛姆的人格理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各指标的特点。

应用:结合凯伦?霍尼与艾里克?弗洛姆的人格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神经症患者的交往风格与逃避自由的手段。

(三)哈里?斯塔克?沙利文的人格理论及其基本概念、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一般)识记:人格意象的概念;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提出的发展时期。

理解:弗洛伊德及新精神分析学家对宗教作用的不同解释。

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各种人格理论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焦虑的类型、应对焦虑的策略、挫折—攻击假说、亲子关系的三种类型、依恋理论(重点)

识记:弗洛伊德提出的焦虑的三种类型,包括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的特点;应对策略的概念;应对风格的概念;应对策略的类型;挫折—攻击假说的具体含义;亲子关系的三种类型,包括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特点。

理解:不同应对策略的类型的特点。

应用:能依据挫折—攻击假说,对攻击行为做出解释;能依据依恋理论,对婴幼儿依恋关系的发展做出解释。

(二)成人依恋的转换模型(次重点)

理解:成人依恋的转换模型,包括害怕背弃、害怕亲密两个维度的特点。

(三)替代性攻击、宣泄与攻击、对象关系理论、依恋类型和爱情关系(一般)

识记:替代性攻击的定义;对象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理解:宣泄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依恋类型对爱情关系的影响。

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特质论学派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奥尔波特、卡特尔的人格理论,了解特质论的发展情况,掌握对特质论的评价,理解并掌握特质论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高尔顿?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雷蒙德?卡特尔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及其特点、对“大五”模式的批评以及“大五”模式的局限性、情境论与特质论之争、特质流派的贡献与批判(重点)

识记:整体研究法的概念;个案研究法的概念;共同特质的概念;核心特质的概念;基本特质的概念;次级特质的概念;机能性的自主性的概念;本体性的概念;根源特质的概念;“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包括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的特点;对“大五”模式的批评以及“大五”模式的局限性;情境论与特质论之争;特质流派的贡献与批判。

理解:“大五”人格五个维度的特点并理解其局限性;对特质流派的批评及辩护。

应用:了解工作岗位上对“大五”的应用。

(二)特质流派的两个基本假设、特质流派的特征、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自陈式调查表存在的问题(次重点)

识记:特质流派的两个基本假设;特质流派的基本特征;自陈式调查表存在的问题;社会赞许性的概念;默认反应的概念。

理解: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基本内容。

(三)亨利?莫雷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一般)

识记:心因性需要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理解:亨利?莫雷的人格理论与主题统觉测验的关系。

第八章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各种特质理论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归因的三个维度、成就目标的两种类型、A型人格特质的主要特征、社交焦虑的

定义、特征和解释、防御性悲观者的特点及原因(重点)

识记:社交焦虑的定义;归因的三个维度的内涵;A型人格特质的三个主要特征;防御性悲观者的特点。

理解: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归因的三个维度,包括稳定性、控制点、可控性的特点;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区别;社交焦虑者的特征;对社会焦虑的解释;防御性悲观的原因。

应用:能依据归因的三个维度,对现实生活中的归因方式作出解释,并纠正人们不正确的归因方式。

(二)成就需要的定义、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情绪的情感性(次重点)

识记:成就需要的定义;成就目标的定义;情绪的情感性的定义。

理解:情绪的情感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成就动机对成功行为的预测、性别、文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A型行为与成就的关系、A型性格与健康的关系、情感强度的定义和特征、情绪表达的定义和特征、乐观主义与应对逆境的关系、乐观主义与健康的关系(一般)

识记:情感强度的定义;情绪表达的定义。

理解:成就动机与成功行为之间的关系;性别、文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A型行为与成就的关系;A型性格与健康的关系;高情感强度者与低情感强度者的区别;情绪表达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乐观主义与应对逆境的关系;乐观主义与健康的关系。

第九章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人格的生物学范型理论,主要包括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了解对气质的研究情况;进化人格心理学以及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气质的概念、气质的分类、生物学流派的贡献与批判(重点)

识记:内外向性的概念;神经质的概念;精神质的概念;气质的概念;气质的三个维度,包括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的不同特点;学步期儿童的三种气质类型,包括适应良好的儿童、难以控制的儿童、抑制性的儿童的不同特点;托马斯和切斯总结的三种气质类型,包括

易教养型儿童、困难型儿童、缓慢发动型儿童的不同特点;生物学流派的贡献与批判。

理解: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中提及的三种特质,包括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的特点;气质和人格的关系。

应用:了解工作岗位上对“大五”的应用。

(二)进化人格心理学、气质类型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儿童的特点(次重点)

识记:社会排斥的概念。

理解:进化人格心理学依据自然选择原理对人类心理机制做出的解释;不同的气质类型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儿童的不同特点。

应用:能运用进化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去解释社会排斥与焦虑的关系。

(三)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良好适应”模型、脑电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一般)

理解:人格的生物学基础的三个论据;“良好适应”模型的基本内涵;对大脑活动水平的测量;理解大脑的不对称性;理解大脑不对称性的个体差异。

第十章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生物学流派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各种生物学流派的理论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人格特质的遗传力、双生子研究法中的基本概念、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重点)识记:同卵双生子的概念;异卵双生子的概念;双生子研究法的概念;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理解:将环境与遗传的影响分离开来的方法。

(二)外向的遗传力、内外向性与唤醒水平的关系、外向型与快乐的关系(次重点)理解:外向的遗传力;内外向性与唤醒水平的关系;外向型与快乐的关系及其原因。

(三)进化人格理论和配偶选择(一般)

识记:亲代投资的概念。

理解:用进化人格理论去解释配偶选择的结论和局限性。

应用:在进化人格理论的框架内解释男女对配偶选择的不同要求。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自我实现论及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理解并掌握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卡尔?罗杰斯的人格心理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格心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人本主义流派的贡献与批判(重点)

识记: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心理和谐的人”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潜知觉的定义;“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定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定义;匮乏动机的定义;成长需要的定义;自我实现的定义;高峰体验的定义;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定义;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对心理健康者特征的描述;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要点;人本主义流派的贡献与批判。

理解: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对焦虑和防御机制的阐述;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之间的区别;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不同特点及进一步解释;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认为的自我实现者的特点。

应用:能结合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种种需要做出解释。

(二)乐观体验的概念、乐观体验的八个特征、契克岑特米哈依的快乐观;Q分类技术(次重点)

识记:乐观体验的概念;乐观体验的八个特征。

理解:契克岑特米哈依的快乐观;了解Q分类技术的基本内涵。

应用:能运用进化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去解释社会排斥与焦虑的关系。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工作满意度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一般)

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工作满意度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

第十二章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各种人本主义流派的理论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自尊的定义、自我价值感的定义、自我提高的定义、自我保护的定义、自我妨碍的定义、自尊的稳定性的定义、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自尊与文化的关系、对独处现象各个人格流派的解释(重点)

识记:自尊的定义;自我价值感的定义;自我提高的定义;自我保护的定义;自我妨碍的定义。

理解:不同水平的自尊者面对失败的不同反应及其原因;高自尊者在面对失败时的策略;不同自尊稳定性者的特点;自尊与文化的关系;对独处现象各人格流派的解释。

(二)自我表露的定义、自我表露的重要性、表露的相互性及其原因、孤独的定义、孤独的原因、经验取样法的定义(次重点)

识记:自我表露的定义;孤独的定义;经验取样法的定义。

理解:自我表露的重要性;表露的相互性及其原因;孤独的原因。

(三)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表露上的限制;创伤性经历的表露;独处偏好的个体差异(一般)

理解: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的特点;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表露上的限制;创伤性经历的表露及其益处;独处偏好的个体差异。

应用:在进化人格理论的框架内解释男女对配偶选择的不同要求。

第十三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理解并掌握行为学习论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观察学习的基本原理、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行为矫正、自我效能感、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贡献与批判(重点)。

识记:无条件刺激的定义;无条件反射的定义;条件刺激的定义;条件反射的定义;正强化的定义;负强化的定义;自我效能感的定义;结果期望的定义;效能期望的定义;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惩罚的局限性;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效能期望的四个来源,包括亲身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贡献与批判。

理解: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观察学习的基本原理;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行为矫正的特点,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在其中的应用;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中的运用。

应用:能结合对经典条件反射及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解,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做出解释,并依据行为矫正的原理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行为塑造的原理、泛化与分化的区别、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行为理论对心理障碍的解释、系统脱敏的定义、代币制的定义(次重点)

识记:“行为—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概念;行为潜能的定义;期望的定义;控制点的定义;强化值的定义;系统脱敏的定义;代币制的定义。

理解: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行为塑造的原理;泛化与分化的区别;洛特的预测行为的基本公式;班杜拉的相互作用论模型;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行为理论对心理障碍的解释。

应用:理解并能实际运用行为塑造;能运用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去解释不同的行为。

(三)行为观察法(一般)

理解:行为观察法的三种类型,包括直接观察、自我监控、他人观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各种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四阶段模型、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动物研究、老年人习得性无助的经典研究、控制点的定义、内控者的特点、外控者的特点(重点)

识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四阶段模型;控制点的定义;内控者的特点;外控者的特点。

理解: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动物研究;老年人习得性无助的经典研究。

应用:能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四阶段模型对攻击行为的习得做出解释。

(二)男性化—女性化测量的假设、双性化模型的基本内涵、性别类型和心理适应的关系、媒体中的攻击性和攻击行为、人类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和心理障碍的关系、控制点与幸福感的关系、控制点与健康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男性化—女性化测量的假设;双性化模型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理解:性别类型和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结论;媒体中的攻击性和实际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习得性无助和心理障碍的关系;控制点与幸福感的关系,包括与心理障碍、成就、心理治疗的关系;控制点与健康的关系。

(三)性别角色行为、性别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一般)

理解:性别角色行为;性别类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及其原因。

第十五章认知流派:理论、应用和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重点掌握认知论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罗特的行为预测论与控制点理论等,理解并掌握认知论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科学人”的假设、沃尔特?米歇尔人格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图式的概念、图示的作用、自我概念的定义、自我图式的概念、关于自我图式的经典研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认知流派的贡献与批判(重点)

识记:图式的概念;自我概念的定义;自我图式的概念;诱发经验的概念;情绪结果的概念;非理性观念的概念;认知流派的贡献与批判。

理解:“科学人”的假设;在沃尔特?米歇尔的认知模型框架内理解个体间行为的差异;图式的作用;关于自我图式的经典研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应用:能运用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观念进行识别和驳斥。

(二)乔治?凯利个人建构论的基本内涵、可能的自我的概念与功能、认知重组的定义、认知心理治疗的原理(次重点)

识记:认知重组的定义;可能的自我的概念。

理解:乔治?凯利个人建构论的基本内涵;可能的自我的功能;认知心理治疗的原理。

(三)生活空间的定义、自我不一致的理论、自我指导训练的基本原理、行为项目网的基本原理、行为项目网的局限性(一般)

识记:生活空间的定义。

理解:自我不一致的理论、自我指导训练的基本原理;行为项目网的基本原理;行为项目网的局限性。

第十六章认知流派:相关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了解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并可依据各种认知流派的理论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弗洛伊德对投射的描述、弗洛伊德对移情的定义、压抑的定义、归因的定义、对移情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对压抑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性别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对性别图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抑郁图式的概念、对抑郁图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习得性无助的归因模型的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弗洛伊德对投射的描述;弗洛伊德对移情的定义;压抑的定义;归因的定义;性别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抑郁图式的概念;习得性无助的归因模型的主要内容。

理解:对移情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对压抑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性别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对性别图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对抑郁图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

(二)男女对自我的不同认知表征(次重点)

理解:男女对自我的不同认知表征,包括在情绪性记忆和人际关系记忆上的不同特点。

(三)解释方式的定义(一般)

识记:解释方式的定义。

第十七章几点结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深入理解不同流派的人格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贡献,人格

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人格研究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不同流派的人格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

理解:不同流派的人格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各个流派的一般趋势及它们之间共同的发展趋势。

(二)人格研究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次重点)

理解:人格研究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包括与成就、人际关系、幸福、健康的关系。

(三)不同流派的人格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贡献(一般)

理解:不同流派的人格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贡献。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部分由省考委统一说明。

二、教材

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部分由省考委统一说明。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本部分1-7由省考委统一说明;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部分1,3,4,6项由省考委统一规定。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50%,“应用”为3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在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成年早期所面临的危机是:()

A.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B. 勤奋对自卑

C. 亲密对孤独

D. 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参考答案:C

(二)名词解释题

1. 行为潜能

参考答案:

行为潜能是指在某一特定场合作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

(三)简答题

1. 简述无意识的七种技术。

参考答案:

(1)梦;

(2)投射测验;

(3)自由联想;

(4)弗洛伊德口误;

(5)催眠;

(6)意外;

(7)象征行为。

(四)论述题

试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参考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的结构模型、人格的防御机制以及人格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1.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模型,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这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与直接满足个体需求的东西有关,不受物理的社会的约束;生命的头两年里,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人格中的自我逐渐发展起来,它遵循现实原则,即在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满足本我的冲动;儿童到了大约5岁的时候,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本我、自我、超我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

2.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有许多处理非期望的想法与欲望的技术,总称为防御机制。主要包括(1)压抑。压抑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具有威胁的东西排除

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2)升华。升华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升华是将无意识冲动转化为可为社会接受的行为的渠道;(3)替代。替代将无意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4)拒绝。拒绝是指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哪怕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5)反应生成。反应生成是指我们会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6)理智化。理智化是指用一种严格的理智的非情感的方式检查我们的意念,就可以把某些想法带入意识,或者把它们保存在意识中,不造成任何焦虑;(7)投射。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想法而非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投射。

3.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他认为,每个人在童年期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由于每一阶段的标志是主要的动情区,而且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人格,因此称为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每个孩子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口唇期,固着者会表现出对婴儿期口唇满足的需要;儿童长到18个月时,进入肛门期,具有肛门期人格的人会过分地爱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在大约3—6岁时,儿童进入性器期,这一阶段,儿童将经历恋父或恋母情结,即对异性父母产生性兴趣,儿童通过以同性父母自居的方式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恋父或恋母情结解决后至青春期前,儿童将进入潜伏期;青春期后,儿童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生殖期。

(五)案例分析题

小B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姐姐,而他自己却长相平平,身材矮小,也不像姐姐那样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处处招人喜欢。他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上高中时,有一次他偷偷注视班上一位漂亮女同学却被该生觉察,那女生当众瞪了他一眼并说:“看什么,讨厌!”,此事引起男同学的起哄。小B从此开始害怕与异性交往,并认为自己的目光是不正常的,不道德的,只要自己一看异性,周围人就会发现并鄙视自己。请为小B分析人格成因和问题实质。

参考答案要点:

小B的人格成因:自卑及补偿不足、人际挫折。

问题实质:异性社交恐惧。

计分说明:答对人格成因得分1/2,答对问题实质得分1/2。

(注:此案例分析题参考了广东省自学考试人格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在此表示谢意。)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人格心理学

1. 下列强化物中,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 )。 A 食物 B 空气 C 金钱 D 水 2. 计件工资属于(A )。 A 定比强化 B 定时强化 C 不定比强化 D 不定时强化 3. ( B )属于成长性需要。 A 安全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归属需要 4. 在Rogers的人格理论中,最主要的结构概念是(C ),它是个人经验中关于自己的所有知觉、认识和感受。 A 需要 B 行为 C 自我 D 知觉 5. 在Kelly的人格理论中,主要结构概念是( C ),即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 A 自我 B 动力 C 建构 D 认知 6. (B )型的人,相信凡事操之于已,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 A 自信 B 内控 C 外控 D 自我协调 7. 如果某行为被强化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其带来的强化对人的价值不大,那么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 B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8. Bandura认为,( C )比结果期望能更好地预测行为。 A 心理情境 B 观察学习 C 自我效能期望 D 强化值 9. Rogers创建了(A )。 A 当事人中心疗法 B 精神分析疗法 C 积极疗法 D 自我疗法 10. ( C )是指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二、名词解释 1.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 神经质焦虑:产生于满足本我的本能需要的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它恐惧的并非本我本身,而是受本我支配的行为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或惩罚。 3.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个人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4. 收养研究:是通过比较儿童与其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在人格上的相似性来进行的。 5.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人格心理学4之特质流派

第三章特质流派 特质流派假定人格特征:1.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 2.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流派的特征:1.特质流派不关注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而是关注怎样描述处在特质连续体不同位置上的人们的典型行为。 2.特质流派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 一、高尔顿·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整体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本体性等。 1937年,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级特质。 1. 人格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如,外向性 ◆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的特质,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 的概念。 ◇核心特质: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它的概括 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 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 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马基亚维里式 人物、荷马式人物、唐·璜式人物。 ◇次级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 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巴纳姆效应:人类个体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2. 人格的研究方法 —整体研究法:假设对所有人都可以描述其在一个单一维度上所处的水平,如果断性或焦虑。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质上的分数,并与其他受测者的分数进行比较。 —个案研究法:试图确定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归入预先确定的类别。 3、奥尔波特关于健康成熟的人格描述 什么是健全人格?马斯洛用“自我实现的人”来描述,罗杰斯则用“功能充分发挥者”来描述,而奥尔波特则用“成熟者”来描述。 成熟的人格必然具有一种自我扩张。他应该能够参加各种各样极其不同的活动并从中感到愉快。他对很多事都很满意,而不只限于极少种而且是老一套的活动。例如,自我扩张包括对未来计划与希望的形象化。成熟的个人必须能够和别人热情相处、情绪稳定和心安理得。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外界现实,他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他应该有幽默感和洞察力。说到底,成熟的人有一套统一的人生哲学。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格心理学”课程重考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的观点。 A. 认知流派 B. 行为主义流派 C. 人本主义流派 D. 特质流派 2. ()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 个性 B. 人格 C. 气质 D. 性格 3. 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是()。 A. 假设 B. 理论 C. 检验 D. 效度 4. 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 A. 理性 B. 替代 C. 投射 D. 升华 5. 自我的活动遵循()。 A. 道德原则 B. 现实原则 C. 快乐原则 D. 事实原则 6. 向受测者呈现模糊刺激,要求受测者根据呈现的刺激编故事,辨认物体,或画一幅这属于()。 A. 催眠 B. 自由联想 C. 象征行为 D. 投射测验 7. ()用寻求优越的概念来说明人的主要动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推动他们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A. 荣格 B. 阿德勒 C. 埃里克森 D. 霍尼 8. 按照荣格的观点,新生儿很快就能对他的妈妈做出反应,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中都保留着妈妈的意象。这种意象被称为()。 A. 阴影 B. 阿尼玛 C. 原型 D. 情结 9. 青少年进入成年初期,将会面临埃里克森模型中的()阶段。 A. 勤奋对自卑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亲密对孤独 D. 自我完善对失望 10. 对经验保持开放、探求的态度构成了大五人格的()。 A. 求新性 B. 尽责性 C. 外向性 D. 亲和性 11. ()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16种基本特质,并于1949年发表了第一个得到广泛运用的人格测量版本:16项人格因素调查表。 A. 默里 B. 卡特尔 C. 奥尔波特 D. 米歇尔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人格心理学考试

第一题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自我探索并结合人格测试结果及他人的评价,找出自己身上始终保持稳定的人格特点,分析是什么原因使这些特点一直稳定。就你而言,人格心理学不同理论流派中谁的观点更能解释你人格特点的形成。 我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是按内向,感觉型更强,思考大于情感。 综合来说,我认为我身上稳定的人格特点是有点挑剔又追求完美,缺乏信心,遇事思考再三,善于分析,更加理性一点,注重细节但有时过于保守。 人格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和社会认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认为认识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就我而言,我认为特质学派更能解释我的人格形成特点。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课上讲到,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觉得自己是抑郁质和粘液质的结合体,首先我的反应性比较低,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同时我也有较高的感受性,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因此,我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先天即遗传基础。人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周围都是淳朴的农民,因此我的性格比较内敛,善良,父母从小对我严格要求,教导我要诚实守信,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进入学校以后,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所以我做任何事都是循规蹈矩,不想让父母老师失望。所以这样的环境让我养成了做事谨慎的习惯,注重细节的分析。 第二题 结合课程所授内容及课后延伸阅读文献谈谈你对人格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有何现实意义。 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即他的学生阿费烈德 .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奥图。兰克,卡伦。杭妮,史塔克。苏利文等。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精神分析学派在协助当事人能够去发现,现行行为的潜意识基础。并认为内在的行为是受了过去的因素(潜意识) 所支配,即人类早期发展影响目前行为,帮助人了解过去,以便

艾森克人格理论1

艾森克人格理论综述 张保军081083015 摘要:本文简介了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即人格三维度和个性层次模型理论。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物学倾向性,简述了气质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最后文章简单总结了一下艾森克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字:人格三维度生物学倾向气质个性层次模型 艾森克出生于德国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他被形容为“知识界的斗士”。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类型”及其构成,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 艾森克的类型论不是传统上的类型论,而是用特质论的人格维度观点来改造类型论,他们说的类型不是一般的人格类型,实际上是更高层次,更是一般性的特质。艾森克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类型或特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既属于特质理论,也带有生物取向范畴。 1·人格三个基本维度 1·1内外倾 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艾森克认为,当处于一种无刺激、休息状态时,外倾和内倾的人有着不同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外倾者寻求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内倾者普遍拥有高于理想化的皮层唤醒水平,他们会选择一种孤僻静独或没有刺激的环境,以防止原本过高的唤起水平让人心神不宁。1976年,雷维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把外内向这一个性维度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联系(表10-7)。(《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239) 1·2神经质 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稳重、温和,并且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虑。当外向性和情绪不稳定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很容易在不利情境中表现出强烈的焦虑。艾森克进一步指出:情绪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 艾森克认为外内向和情绪性是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以外内向为纬,情绪性为经,组织起他认为是基本的32种特质。并且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成为许多个性心理学家所赞同的个性二维模型(图10-8艾森克的个性二维模型)。(《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版社,P241) 1·3精神质 精神质又称倔强性,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

人格心理学概念解读

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本主义观点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Humanistic)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c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人格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争奇斗妍,但现在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