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4.3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4.3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材P45,例3)

数量

货币名称

欧元韩元港币

1万元人民币1304

1元人民币171.806

10元人民币11.342

1000元人民币

二、1g羊肉含蛋白质0.18g,脂肪0.142g,1kg羊肉中含蛋白质、脂肪各多少克?

三、一名7岁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0.8g钙,100天大约需要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四、一种花生,每100kg能榨油39kg,1kg花生能榨油多少千克?1t花生能榨油多少千克?

五、

一共要生产1万个这样的零件,没有达到一等品标准的大约有多少个?

六、(原创题)人们常选用吊兰净化室内的空气。据调查,一盆吊兰能够吸收空气中0.53kg的一氧化碳和0.096kg 的甲醛。100盆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多少千克?1000盆吊兰能吸收甲醛多少千克?

七、如图是一个游泳比赛的标准游泳池平面图,它是按照实际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画出来的,标准游泳池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

二、1kg=1000g0.18×1000=180(g)0.142×1000=142(g)

三、0.8×100=80(g)80g=0.08kg

四、39÷100=0.39(kg)1t=1000kg0.39×1000=390(kg)

五、10000÷100=10095×100=9500(个)10000-9500=500(个)

六、0.53×100=53(kg)0.096×1000=96(kg)

七、0.5×100=50(m)0.21×100=21(m)50×21=1050(m2)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0 页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解决连除应用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六一节的脚步声一天一天向我们走近,我们苍南实验一小为了欢庆“六 一”开展了各种活动。看!三(1)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图,图上画的是60 位小 朋友出场进行团体操表演) 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三(1)班的同学整理成漂亮的队形。出示图:(主题图)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每队有多少人?每个圆圈有 多少人?……) 2、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求每个小圆圈有多少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收集哪些有用的信息? 3、学生汇报,师引导。将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例2 三(1)班60个同学参加团体操比赛,平均分成 2 队,每队有 5 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几人? 二、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1、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算式,相信你一定能行! 2、组织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看,哪一组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60 - 2=30 (人)30 - 5=6 (人) ②60 - 2 - 5=6 (人) ③60+(2X 5)=6 (人) 每组方法师边听边板书,再由学生说说这种方法解答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课堂上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4。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吧! 2.出示例4主题图。 看看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课 1.从图中你了解到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求收银员应收多少钱是一个准确的数还是大概的数?(2)求爸爸应准备多少钱,这个数是准确数还是大概的数呢?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同时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列式并计算,最后组内交流、检查。 4.集体订正,然后师进行概括小结: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具体情况,想一想需要哪些信息,并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求准备多长的网就够了,要用到哪几个信息?该怎样解决呢? 小组内说一说,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然后自己独立解答。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4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读题,弄懂题意:每次最多运450千克的货物,把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第3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圆的面积知识的一个拓展,也可以理解为圆与正方形的特殊组合。本节课利用组合图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两种特殊的组合图形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借助经验,理解图形特点。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圆外切正方形与圆内接正方形都可以理解为圆和正方形的简单组合。借助主题图的演示,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特点。 2.尝试应用,掌握方法。 以半径为1m的圆为例,引导学生求出它与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面积的差,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体现了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圆、正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了解并掌握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图形的特征,以及相关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以旧引新(6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2.回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 2.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π 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 少? 5×5=25(cm2) 2.如果r=4cm,则圆的面积是多 少? 3.14×42 =3.14×16 =50.24(cm2)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6单元百分数(一)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百分数乘法列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371.45?0.996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以上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3.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 学生回顾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究 1.教学第85页例2。 (1)理解题意,择取信息。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定义一样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4)如何计算?讨论交流 (5)学生探究尝试。 (6)交流小结方法: 小数(观察:怎样转化?) 百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 最简分数 (7)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说一说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只要小数点向左移动…… (8)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下一排),指名练习,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8题。(先填后说算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题。(先填,后观察相等的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2题。(交流讨论) 4.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4题。(先计算,后比较) 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5题。(尝试后说出你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十八第9、10题。

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

第 3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 (3)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 ) 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8元,7个是56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2.课件出示汽车图。 谈话:老师想买这两小汽车,可是它的价钱被小红遮住了。小红这样提示我们: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求出小汽车的价钱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做? (3)反馈评价。 小结:小汽车的价钱,就是求24里面有6个几,像这样的问题也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24÷6=4(元) 引导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 (4)谈话:你能用解决上一题的方法自己检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检查方法。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互相提数学问题,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4.刚才我们解决的我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讨论。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第3课时 解 决 问 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6、47页内容及第48、49页练习十。 内容简析 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能借助画图正确分析题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巩固6、7的加减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所在。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帮助学生提取可用条件,充分理解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明问号在大括号上面与下面,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进而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法,把所求的问题与图中的条件联系起来,根据加减法的含义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式解答。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接连几天的阴雨终于停了,天空中太阳露出了笑脸,这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候,有4只小兔子一起到草地上,你采几个,我采几个,不一会儿就采了好多的蘑菇,这时兔爸爸和兔妈妈也来了,画面定格,教师导语:这 复习:6、7的分与 合,6和7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 学习:正确计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延学:总结6和7的计算方法,对比哪种方法更简便。

时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 ..........,.在教师引导下 ....... ......,.学生把关注点集...:.这种导入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到课本例题上 .......,.由此过渡到对解决问题的学习中。】 ................ 复习导入法: 1.教师出示复习题: 3+1= 4+2= 6-3= 7-5= 2+4= 5-5= 2+2= 6-2= 7-6= 2+5= 3+4= 3+3= 7-0= 4+0= 2.提问:2+5=7是什么意思? 3.师:我们已经掌握了7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加减法的应用,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 .... ..........,.激发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做好铺垫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 讲故事导入法:教师出示课本情景图,教师描述:7只小青蛙正在荷花池里欢快地唱歌,可好听了,可是天晚了,有2只小青蛙怕妈妈着急,急急忙忙地回家了,这时还剩几只小青蛙?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 ....... ............,.为后面开启生动...:.利用情景图给学生讲故事 ...........,.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活泼的课堂气氛做了铺垫。】 .............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46页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左边有4只小兔子在采蘑菇。 ②右边有兔爸爸和兔妈妈2只大兔子。 (2)提出的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认识大括号。 课件出示大括号: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大括号的意思。 师:大括号的意思是把图中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也就是题目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精品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会解答一些数学问题。 2、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通过小数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出示例4 。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 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 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魔方小布熊布娃娃 7.8元 3.7元 5.2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元。 (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元。 (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元)。 四、归纳总结 1、在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用来互相检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解决问题 (2)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23页例3,第24~25页练习五的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养过蚕宝宝没,养过多少呢?是怎么放的呢? 2.出示教材第23页例3情景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讲授】 1.应用提升。 (1)引导指出问题。 师:看着有关放蚕宝宝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相互评一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15只蚕宝宝,放到3个纸盒里,平均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一共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2)引导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生1:第一个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列式是:15÷3=5(只)。 师: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因为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15÷3计算求出每盒放5只。 师:说得真好!谁能说说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列式是:15÷5=3(个)。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15÷5=3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因为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求用几个纸盒,也就是求15只里面有几个5只,用除法计算,所以15÷5=3,求出可以分3个。 生3:15÷5=3,表示的意思是一共15只,每5只放一盒,求要用几个纸盒。 师:说得很有道理。 (3)引导比较小结。 师: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我们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问题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生2:我们发现这两道题的算式是有关系的。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者商,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4)引导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板书: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每个纸盒应有几只?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又拿来了3只,一共是15+3=18(只),把18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6只,也就是18÷3=6(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有15÷3=5(只);现在把又拿来的3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分1只,也就是3÷3=1(只),现在每组有5+1=6(只)。

陆义萱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笔记 第3课时解决问题 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 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习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 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 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3。

◎教学笔记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一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 元。玩具车的标价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需要知道地球仪的单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8元。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应 该用除法计算。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 【学情预设】56÷8=7(个)。(教师适时板书)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倒过来想一想:把计算结果当作已知信息,把 总钱数当作未知信息,用乘法来检验除法。一个地球仪8元,7个8元一共是56元,所以 结果是正确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课件出示教科书P42“想一想”。 师:你都知道了什么?圈一圈、画一画,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24元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 少。 预设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预设3:一辆小汽车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4. 3 列方程解决问题(第3课时)

4. 3 列方程解决问题(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线形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了解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找出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 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线形示意图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决 问题 【教学难点】用线形示意图、间接设元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通过线形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一、自学质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超过或者不足的问题,我国古代的数学书中把它叫做盈亏问题。 例如: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喜欢唱者支儿歌——“排排坐,吃糖果” 今天老师带来的糖果,如果每个小朋友发给2颗,就要剩下8颗,如果每个小朋友3颗,那么就差12颗,你能知道老师带了多少糖果?这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你能利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交流展示:〖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线形示意图: 根据上面的示意图,你如何设未知数?你能找出等量关系吗? 老师与学生互动,同学讨论。 【提示】设这个班有x个小朋友; 如果每个小朋友发给2颗,就要剩下8颗,说明老师带的糖果有(2x+8)颗。 如果每个小朋友发给3颗,就要少12颗,又说明老师带的糖果有(3x-12)颗。 由于糖果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可得:(2x+8)=(3x-12) (由学生写出解题过程) 三、互动探究: 汽车若干辆装运货物一批,每辆装3.5t,这批货物就有2t不能运走;每辆装4t,那么这批货物装完后,还可以装其他货物1t,问汽车有多少辆?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你能用线形示意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示】老师画出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上表明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若设有x辆汽车, 每辆装3.5t,有2t不能运走,说明这批货物有(3.5x+2)t;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