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区域地理资料库) 廖书庆编

近几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北京出现多次沙尘

暴天气,使人们又一次关注我国北方的土地沙漠化

问题,我在中国地图上凝视良久,对阿拉善----

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进行了

一些研究,编成此文,意在使我们地理老师理更加

关注我国已不容乐观的地理环境。

阿拉善——沙漠中的贺兰山

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

于《蒙古秘史》,是关于阿拉善的词义,

有几种解释,此处为汉语贺兰山的音

转。)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经

97°10′-106°52′,北纬37°21′

-42°47′,西与甘肃省酒泉地区、张掖

地区、武威地区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吴忠市、银

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

盟、乌海市接壤,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

交界。国境线长733.48公里,总面积

27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专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之后由于区划变更,先后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管辖。1969~1979年,阿拉善地区三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管辖。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地巴彦浩特镇。

三大沙漠齐聚内蒙古高原最西部

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

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

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

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

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著名的

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

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

的29%,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第二位。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称,绝大部分为复合沙山。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20米,向内逐渐增高到200-400米,最高达500米。高大沙山互不连接,峻峭陡立,巍巍壮观。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多为新月形流动或半流动沙丘链,一般高10--200米。沙漠中分布有500多个咸、淡水湖泊或盐碱草湖,其中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头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辉图高勒、巴彦霍勒、乌日图霍勒、图兰太湖、通古勒格淖尔、英格田、特莫图、通湖音高勒、树贵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北部戈壁分布较广,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33.7%。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贺兰山、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连绵环绕,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体分为两大块。贺兰山呈南北走向,长250公里,宽10--50公里,平均海拔2 700米。主峰达郎浩绕和巴彦笋布日,海拔分别为3 556米、3 207米。贺兰山巍峨陡峻,犹如天然屏障,阻挡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削弱来

自西北的寒流。是外流域与内流域的分

水岭。

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

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

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

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

大。年均气温8.5℃,1月平均气温-9 —

—-14℃。极端最低气温-36.4℃; 7

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

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

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 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 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 600 - 3 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黄河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索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达85公里,年入境流量300多亿立方米。额济纳河是盟内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至巴彦宝格德水闸分二支。西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顺淖尔(亦称西居延海);东为鄂木讷高勒(东河),下记分数支,注入苏泊淖尔(亦称东居廷海)、京斯田淖尔(又称古居廷海、天鹅湖)和沙日淖尔。额济纳河在盟境内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lO亿立方米。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许多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积1.07万平方公里,集水湖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这里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牧场。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86种,分布在540多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盐、煤、硝、碱、花岗岩、大理石、萤石、水晶石、石墨、金、银、冰洲石、铁、铅、铜,膨润土、稀土、钨、锑等共54种、416处,尤以俗称"两白一黑"的盐、硝、煤最具优势。阿拉善盟是自治区最主要的湖盐产地,在全国湖盐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吉兰太、雅布赖、浩坦淖尔、查干布拉格等盐池,总储量达1.6亿吨,占全区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煤的储量13.08亿吨,其中被称为"黑宝石"的太西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产率、高机械强度之特点,储量达3.9亿吨,是阿拉善盟和自治区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属典型的荒漠干旱地区。植被区系贫低,植物有旱生、超旱生和耐碱性的灌木、半灌木,主要有梭梭、红柳、白刺、蒙古包大宁、柠条、花棒、沙拐枣、霸王、芦苇、碱柴、棉鸡尔、珍珠、红沙、芨芨、沙蒿、沙鞭、沙米、糙隐子等。饲用价值较高,

适宜发展骆驼和山羊。还有中草药苁蓉、锁阳、麻黄、黄芪、甘草等。野生动物和飞禽有鹿、獐、猞猁、大头羊、青羊、黄羊、狐狸、獾、野驴、野骆驼、天鹅等。光、热、风能资源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沮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

阿拉善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强风: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

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

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

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

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

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

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

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

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阿拉善是蒙古国冷气流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每年超过八级大风天数达80天以上。

沙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

阿拉善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

不稳定的空气: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

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阿拉善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

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扩大速度最快。7年间扩大了1237平方公里,年均扩大177平方公里,年扩大速度为3.50%。

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扩大速度仅次于巴丹吉林沙漠。7年间扩大了472平方公里,年均扩大 67.5平方公里,年扩大速度为2.04%。

阿拉善的沙尘暴到底有治没治?

当我们遭受了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袭击时,当我们了解到这里就是沙尘暴的主要起源时,伴随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阿拉善还有治吗?在采访中,一些人士也曾谈到放弃阿拉善的设想,说即使我们把不多的黑河水放到下游,那里的生态也不会恢复,倒不如把这有限的

水资源用在更需要水的地方。听起来这种说法也

不是没有道理,而阿拉善人却不这样认为

到阿拉善采访,当人们看到无情的大漠和戈

壁日渐侵蚀着人们的美好家园时,应该想到,发

生在这里的一切不仅仅是与阿拉善自己有关,也

与我国北方甚至是大半个中国都紧密相关。

阿拉善盟的一位领导和我讲了这样一个"段

子":说北京在刮沙尘暴的时候,随风飘来的一张

报纸落到了中南海,一位中央领导看了后发现,

报纸竟是《阿拉善日报》。尽管"段子"只能让人一

笑了之,但阿拉善的生态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北京。

阿拉善地处内蒙最西部,这里面积辽阔,一

个县的面积就达1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为全国陆

地国土面积的1%。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

里却属于干旱荒漠地区,降雨量平均在40-200

毫米之间,蒸发量却在3500毫米以上。这里沙漠

戈壁多,植被极为稀少,巴丹吉林、腾格里、乌

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据介绍,在过去的居延郡,"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这里生态资源丰富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随着草场的退化和多年的垦荒,阿拉善的土地变成了浅绿色,有些地方甚至凸现了土地的原色---黄色。阿拉善盟生态原有三大天然屏障:贺兰山原始森林、额吉纳胡杨林、荒漠草原上的梭梭林。经过历年不顾后果的开发,原来的绿色屏障已残缺褪色。目前,贺兰山原始次生林仅剩35万亩,胡杨林由最盛时的170多万亩锐减到50多万亩,梭梭林由原来的1700多万亩减少到300多万亩。

当我们遭受了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袭击时,当我们了解到这里就是沙尘暴的主要起源时,伴随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阿拉善还有治吗?近年来,一年紧似一年的沙尘暴不仅吹走了许多宝贵的绿色,也吹散了一些人对阿拉善生态恢复的信心。在采访中,一些人士也曾谈到放弃阿拉善的设想,他们说即使我们把不多的黑河水放到下游,那里的生态也不会恢复,倒不如把这有限的水资源用在更需要水的地方。听起来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而阿拉善人却不这样认为。

"阿拉善的沙尘暴到底有治没治?"面对这一问题,"阿拉善人说:今天我们如果失去阿拉善,明天我们必将为此付出的惨痛的代价。到那时,不仅阿拉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也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

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态资源衰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而另一种事实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草牧场的退化沙化,意味着贫困和落后。然而,沙化退化草牧场只要找到了好的办法,加以有效地治理,茫茫荒原上也同样孕育

着希望和财富。我们这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生态移民、恢复植被、退牧还草等措施,阿拉善不是不可救药的,而是大有希望的。

阿盟生态的恶化与人口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解放初期阿盟有4万多人,而现在到了18万人,人多了对草场的需求就大,因为不增加牲畜老百姓就无法生存,不过人们的牲畜多了,对环境的破坏就会加大。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有大树,因为小树都被牲畜吃掉了。人们前些年的确也开垦了不少地,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不过这里的土地确实也太少了,居延郡原来60多万亩地,而现在只有1万多亩地。

造成阿拉善生态恶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严重缺水,天上下来的水很少,黑河的来水也少得可怜。由于缺水,古弱水连续多年断流、古居延海已经消失、阿拉善大地上的绿洲面积逐年缩小,盟行署所在地巴彦浩特用水告急…… 据了解,巴彦浩特原来靠一个水源就可以解决吃水问题,而现在来水减少,多个水源也不够用了。

阿拉善几乎关系到全国的生态问题。黑河水不仅是阿拉善盟的需要,也关系到北京、河西等地区。按照黑河分水方案,我们每年得到的黑河水应该是9.5亿方水,而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进入额济纳的水只有1个多亿,如果8亿方水下来,36万亩不会枯死,200多万亩草场就会得到灌溉,水可以到达东居延海。当然水到东居延海不是目的,主要是保护这条绿色生态线。

阿拉善的命运时时敲击这人们的心,为了生存、为了保住这条生态线,阿拉善人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经过反复调研和试验,阿拉善盟提出:把人口和牲畜撤出仅存的绿洲,把绿洲交还大自然自由延伸和扩展;请求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部署黑水河分水方案,给额吉纳绿洲以充分的滋养;找回绿色,启动"五步走"退牧还草的生态恢复工程。这一工程除" 三大屏障"的禁牧封育以外,还包括了腾格里沙漠东缘200万亩飞播封育区的退牧,最终将扩展至占全盟国土三分之一、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原区的全面退牧。

阿拉善——神舟飞船升起的地方

虽然没有到过额济纳旗,对它却早有耳闻。

一是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曾在这里

成功发射;二是张艺谋的影片《英雄》中张曼玉

和章子怡身穿火红长袍在一片金色中漫天飞舞

的场景就是额济纳旗的胡杨林中拍摄完成。这些

都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位于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2003年

10月,“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这里发射升空后,额济纳便成了圆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地方,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

阿拉善盟是神奇的,它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盟。走进阿拉善,使您置身于神秘、奇特、雄浑、古老的畅想与惊奇之中。素享世界沙漠“三最”(最高沙丘、最大响沙区、最密集沙漠湖群)之美誉的三大沙漠,使您领略浩瀚的大漠风光;巍峨的贺兰山森林景观、珍稀的额济纳河谷胡杨、壮观的吉兰泰盐湖,使您走进中国西部独特的景观;世界三大宇航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使您如同遨游在宇宙之间;久负盛名的黑城遗址等历史遗产景点和“八大寺”展示的佛教文化,使您流连忘返……

大漠风蚀山:阿拉善自然条件虽差,但却拥有

着多种特有物产,饮誉中外的双峰驼数量居全

国之首,赢得“中国驼乡”的美称;阿拉善山

羊绒的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居世界同类

产品之首,被称为“纤维宝石”;“沙漠人参”

肉苁蓉、锁阳等名贵药材和系列产品,倍受世

人青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阿拉善奇石,

给这块神奇的土地谱写了“奇石之都”的绝妙

乐章;数以百计的野生动物和沙生植物,把阿拉善造就成著名的“沙漠动植物王国”……

山羊是蒙古草原的主要放牧品种珍贵的沙漠白驼

沙尘暴的作文

沙尘暴的作文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quot;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现氐奈鞑抗纹鹄矗 芸炀头⒄钩梢惶醭?400公里⒖?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我国北方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责任人:岳发元李延明审核人:刘学美刘日升 2010-1-6 考纲解读: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东北地区农业、森林、湿地的开发 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 一、重要知识点梳理 1、概况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高原以东, 高原以南,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20%,人口占全国40% 少数民族:聚居在东北的族、族;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 2、旱地为主的种植业 主要农产 品耕作制 度 开发利用 中的问题 黄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冬小麦、棉 花、 花生、小米节约农业用水改造中低产田 黑土地东北平原春小麦、玉 米、 大豆、高 梁、甜菜 沼泽地的 保护 3、丰富的矿产资源 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煤矿——鹤岗、鸡西(黑龙江);阜新(辽 2

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 东);平顶山(河南);大同、阳泉、 西山(山西);徐州(江苏);神府 (陕西) 铁矿——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4、稠密的铁路网 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骨架,以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铁路以为中心,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线、线、京九线、线、线等。 运煤专线:①西起山西,东到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②神黄线:陕西神府——河北黄骅港; ③焦石: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 5、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 ①辽中南地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有:鞍山钢铁、沈阳机 械、大连的化工和船舶工业。 ②京津唐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有:首都钢 铁、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 滦煤矿、唐山钢铁等。 ③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普遍存在 的问题:高科技产业发 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 单一、技术落后、污染 严重、淡水资源不足等6、北方人民的生活 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的居民以小米为主食; 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黄土高原窑洞既省建筑材料,又冬暖夏凉。 行——陆路交通为主,过去多马车;现代以铁路、公路为主; 玩——溜冰、滑雪 7、北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3

《沙尘暴》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尘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现氐奈鞑抗纹鹄矗?芸炀

头⒄钩梢惶醭?400公里⒖?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的含义。 罪魁祸首: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孙然好1刘清丽2 (1.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福建师范 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email:sunra02@https://www.360docs.net/doc/3918609876.html, 摘要:沙尘暴是一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地关系恶化的体现。根据对甘肃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强沙尘暴区和内蒙古中部北京沙尘天气的尘源区作出科学分析,以此来研究近期我国沙尘暴频频发生的原因,追寻沙尘暴的源区,提出减轻沙尘暴危害的对策。 关键词:沙尘暴沙尘源区现状对策 1 沙尘暴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1.1 沙尘暴定义与等级划分 沙尘暴(Sand-dust storm)是沙暴(sand storm)和尘暴(dust storm)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人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面气层所形成的捎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对沙尘暴强度的等级划分,一般采用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我国对沙尘暴的划分为:4级<风速<=6级,500m<=能见度<1000m,称为弱沙尘暴;6级<风速<=8级,200<=能见度<500m;称为中等强度的沙尘暴;风速>=9级,能见度<200m,则称之为强沙尘暴,在强沙尘暴的等级范畴内,又划分出了特强沙尘暴,即50m<=能见度<200m时,称为强沙尘暴,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m/s,能见度<50m,甚至降到0m时,称为特强沙尘暴)。[1] 1.2 我国沙尘暴出现的特征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 沙尘暴的发生一般需要强劲的风力、丰富的沙尘源和不稳定的空气层结三个条件。裸露地表富有松散、干燥的沙尘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和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气象动力和热力条件。 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3~5月,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1000~2500米,严重时可达2500~3200米。 上述源区是生态保护、防沙治沙、沙尘暴监测和预测的重点地区。春季和午后应是监测 - 1 -

校园大型活动策划书[详细]

校园大型活动策划书 校园大型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背景 在迎接了植树节之后,我们的环保意识被唤醒,美丽的校园,干净的环境,不能只靠环卫工人的辛苦工作,更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地球是全人类休养生息的地方,但是随着植被破坏,臭氧层空洞的变大,气候变暖,沙尘暴来袭.自愿的环保意识变得更加关键.如果我们能把握这次的时机,能够积极推动环保型校园建设,使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更加提高,将有助于全面建设清洁环保型校园. 二、活动目的 目前社会好多人已经注意到环保的必要性,但还有好多人并不看重环保.自从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的提出,掀起了全国上下一股环保节约之风,环境大有改善,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后奥运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这次的活动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改善学校风气,提高全校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宣言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志愿者,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个人; 让节约与环保成为一种时尚 四、活动简介

“建设绿色校园”主题活动旨在让广大同学提高环保节约意识,尽力让每个人把环保作为一种时尚,真正做到主动去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这次活动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和学校各个部门在全校开展.具体的活动有: ㈠以身作则 青协所有成员以及一切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以身作则,自身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活动开展之前将会对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开展一个关于环保和活动的培训,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㈡宣传 1、制作宣传展板 展板具有内容广泛、艺术表现丰富的特点,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能够让人们对节约环保的知识一目了然,在大学校园里是最忠言的消息通道之一.通过与学校组织宣传大队的合作在校园中摆放关于倡导建设“绿色校园”与环境破坏内容的展板 2、组织“建设绿色校园”宣讲团 通过与生活大队、纪检大队、DV社的合作,组织“建设绿色校园”宣讲团进到各班宣传节约环保知识.这样离同学们更近一步,面对面跟大家讲讲环保的必要性,可以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3、通过媒体方式宣传 通过与学校的广播站、校报以及学校网站的负责方合作,在学校大力宣传环保理念.作为学校最主要的三个宣传部门,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当同学们在看报纸、听广播以及上网的时候都会看到关于提倡

沙尘暴资料查询方法

一、如何采集该类数据,这类数据是随时间改变的吗? 沙尘暴(sand duststorm) 是沙暴(sandstorm) 和尘暴(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1)沙尘暴监测网络 中国是一个沙尘暴多发的国家。每年春季,长江以北地区都会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中国近年来大大加强了防治沙尘暴的努力。不仅遍及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气象站被用来协助监测沙尘,而且通过卫星和雷达系统来搜集数据资料。 通过几年的监测研究,中国已基本摸清了沙尘暴分布地域、影响范围和时间,以及主要影响路径、危害形式等。目前,随着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中国的沙尘暴监测水平逐步增强。即将出台的“国家沙尘暴技术规范”,将进一步统一规范各地对沙尘天气的监测技术要求及数据统计处理,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 沙尘暴监测网络运行是通过网络内各监测站不间断地采集沙尘天气各时段的相关监测数据,然后在最短时间内汇总到国家沙尘暴监视网络中心,由网络中心分析沙尘的粒度、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发生强度和规律、传输途径等基本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沙尘暴的形成、传输机制、辐射强迫特征及演化规律,揭示沙尘来源和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具有的特点和规律,为沙尘天气的预防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已建成的沙尘暴监测网络,能够实时获取沙尘暴形成、移动、分布及有关环境变化的数据,从而有效监测、准确预警、客观地定量分析评估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它还可为全国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三北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为一个深受沙尘暴之害的国家,中国最近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尘暴监测站。这个监测站位于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占地2平方公里。据称,这个监测站将在沙尘和沙漠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治理沙尘暴

如何治理沙尘暴 沙尘暴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频繁发生的强灾害性天气,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治理沙尘暴呢? 一、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在每个城市的周围植树造林,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建立生态屏障,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入侵! 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沙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有自己的独特的适应在沙漠环境的生存能力,是防御沙尘暴的有效屏障,所以我们人类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得到恢复。 三、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目前有许多草原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急剧退化和减少,所以应该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让草原得以修养生息,减少土地沙漠化。 当然,防治沙尘暴的办法不能只靠这些防治技术以及植树造林,我们更需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唤起全民全社会的忧患意识、防护意识。只有每个人都进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才能最有效的防止沙尘暴的袭击!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当然,防治沙尘暴的办法不光是靠这些防治工程技术以及植树造林,我们更要加强科技教育和法制教育,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纳入科技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唤起公众的忧患意识,加强全民生态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意识。 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沙源, 二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 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天气。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差别在气象上是以能见度加以区分的: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出现浮尘天气时,空中弥漫的是一些细小颗粒物,沙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天气卷起的尘土是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它们基本是本地产生的。而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就是沙尘暴天气,它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 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程度加剧。气象专家提醒,人类对风沙天气最积极、最有效的行为是:首先要加强对大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前期干旱的情况更要重视。其次,对于西安这样一个旅游大都市来讲,在突发性灾害来临之前,要有相当有效的应急对策,加强管理和强化预防措施。对全省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建设。每个公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应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真正做好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我们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应当把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为主要措施,争取早日实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使三秦大地山绿、水清、人富。逐渐恢复自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样,也许再过几十年,沙尘暴将淡化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将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沙尘暴的发生是有一定条件的,沙尘暴是大风与沙漠、沙漠化土地及松散地表沉积物作用的产物;风是产生沙尘暴的动力,毫无遮掩地松土是产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因此每当春季强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天气。对季节变换的这个外因,目前人类是无法改变的,而对地表状况这个内因,我们则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但问题也恰恰出在内因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人口过快增长、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局部地区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所以才接连不断地发生沙尘暴天气。 黄沙在步步进逼,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我真想大声亟呼:请记住沙尘暴给我们的警告吧,要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再也不能乱砍、乱挖、乱采、乱开荒了!

大风/沙尘暴应急处理预案

B-0 大风/沙尘暴应急处理预案 1.0 目的 通过建立本应急预案,确保春、秋季风沙天气来临之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并在大风、沙尘暴来临之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证物业设施安全和环境卫生整洁。 2.0 范围 适用于春、秋季风沙天气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 3.0 职责 3.1 保洁主管负责风沙天气应急准备工作的计划和落实情况检查; 3.2 设备主管负责安排工程人员进行室外设施、装置的检查和加固; 3.3 保洁领班负责应急人员的组织和监督应急措施落实; 3.4 保洁员负责按照本预案进行应急措施的具体实施。 4.0 处理预案 4.1 应急准备 4.1.1 风沙季(每年10 月至第二年5 月)来临之前,管理处应准备挡风布袋 (长条状,内装木屑),并保证可随时取用; 4.1.2 设备主管应安排人员检查楼宇公共区域外门窗的完好状况,对关闭不严 或破损门窗进行维修;检查室外灯箱、标识牌及其它设施并进行必要的 加固; 4.1.3 保洁主管注意每日收集北京市气象台36 小时天气预报,一旦接收到4 级以上大风预报,应于第一时间通报管理处经理,以便做好防风沙各项 准备工作; 4.1.4 管理处可将大风预报提前张贴于公告栏,提醒业户注意关闭门窗,防止 风沙侵袭造成损失。 4.2 大风、沙尘暴来临应急措施 4.2.1 大风、沙尘暴来临之前,区域保洁员和巡楼安保员提前检查楼层公共通 道的门窗并及时关闭,防止大风刮进楼内,使楼层积尘或打碎玻璃;

4.2.2 各出入口玻璃门、卷帘门下铺放挡风布袋; 4.2.3 外围摆放的交通指示牌示及其它可移动标牌统一收放到避风处,或放倒 于适当位置,避免损坏或大风吹倒砸伤行人、车辆; 4.2.4 外围设施如大堂外门禁设施、停车场计费机等进行适当遮盖以防沙尘侵 入; 4.2.5 室外摆放绿植尽可能移入室内; 4.2.6 提示业户检查、关闭外门和外窗,搬走外窗附近置放于高处的物品等。 4.2.7 大风来临之际,大堂玻璃门向内开启,避免风大刮碎玻璃; 4.2.8 随时检查外围灯箱、标识牌及高大绿植,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4.2.9 大堂及室内公共区域随时保洁,清除积尘; 4.2.10 在楼宇周边作业注意高空坠物。 4.3 大风、沙尘暴后清理措施 4.3.1 全面清除室内外积尘; 4.3.2 外围保洁员注意清扫窝风地段落叶、杂物等; 4.3.3 已转移或放倒的标牌等重新竖立或恢复原位; 4.3.4 撤除室外设施遮盖物; 4.3.5 室外摆放绿植恢复原位; 4.3.6 固定标识、标牌及其他室外设施要进行擦洗除尘。 5.0 相关文件 6.0 工作记录

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北美、澳洲、中亚、中东

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北美、澳洲、中亚、中东 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在与沙漠接壤的荒漠干旱区,沙尘暴时有发生,甚至在大平原上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黑风暴。北美洲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等。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沙尘暴,被称为黑风暴,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中,大平原损失了3亿吨的肥沃土壤。浩劫之后,几百万公顷的农田废弃,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众多城镇成为了荒无人烟的空城。许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亚迁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澳大利亚是个干旱国家,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沙尘暴最为频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于许多地方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了土地的逐渐沙化,一旦刮起大风,沙尘暴就会发生。亚洲中部的荒漠区也在不断扩大,中亚五国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总面积有近400万平方公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沙漠化十分严重。中亚地区盐土面积非常辽阔,达到15万平方公里,所以造成了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混合发生。中东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于连年旱灾以及过量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化土地蔓延,

沙尘暴加剧,人们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频繁的沙尘暴还殃及其他地区,有的沙尘被风带过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亚马逊地区,还有的沙尘被吹到了欧洲。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 刘洋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2班吉林四平 136000) 指导教师:夏宇旭(副教授) [摘要] :沙尘天气在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很多史籍有相关记载,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与原因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它主要发生在春季,并且,它的集中区域在北方,主要是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与人类的破坏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它会加速沙尘天气暴发的频率,加重它的发生程度。 [关键词]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成因;分布特点 Analysis of dust weather in China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Liu Yang (Class2 Grade2008 in History Culture School,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136000,China) Directive Teacher: Xia Yu-xu (Vice-professor) [Abstract] Sand-dust weather has appeared many times in ancient China,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records, it can be said that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sand-dust weather in history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we found that it mainly occurs in the spring, and it concentrated region in the North, mainly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haihe basin. History of sand-dust weathe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lso some of the sabotage activities of human Association, it will accelerate the outbreak of sand-dust weather frequency and extent increased it. [Key words] Historical period;Sand dust weather ;Genesi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阿拉善----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区域地理资料库) 廖书庆编 近几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北京出现多次沙尘 暴天气,使人们又一次关注我国北方的土地沙漠化 问题,我在中国地图上凝视良久,对阿拉善---- 一个被遗忘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源地进行了 一些研究,编成此文,意在使我们地理老师理更加 关注我国已不容乐观的地理环境。 阿拉善——沙漠中的贺兰山 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 于《蒙古秘史》,是关于阿拉善的词义, 有几种解释,此处为汉语贺兰山的音 转。)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经 97°10′-106°52′,北纬37°21′ -42°47′,西与甘肃省酒泉地区、张掖 地区、武威地区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吴忠市、银 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 盟、乌海市接壤,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 交界。国境线长733.48公里,总面积 27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专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之后由于区划变更,先后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管辖。1969~1979年,阿拉善地区三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管辖。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地巴彦浩特镇。 三大沙漠齐聚内蒙古高原最西部 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 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 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 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 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著名的 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 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1927年6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天空湛蓝,草原青翠。一只草地鹩从过膝高的草丛中窜出,擦过几朵淡粉浅紫的白头翁和野马鞭草花,越过大片金黄色的麦地,掠过一幢当地石灰石垒砌的三层房屋的烟囱,飞向高远处的几缕游云。一阵嘹亮的新生儿啼哭声,让院子里水井边打水的父亲猛地扔下水桶,飞跨过门廊,掀开白色木门后的白门帘,抢步进入室内,余下一桶清凉的水晃荡着金色的阳光。 1935年3月15日上午,同样的地点,一场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而来。当年的小婴儿,没有迎来他的八岁生日。他在黑色尘暴中迷了路,被打着手电的搜索队找到时,他已在狂泻而下的尘土里窒息而死。他没像后来《绿野仙踪》里堪萨斯大草原上的桃乐丝小姑娘那样幸运地劫后余生。他死的时候绿野无仙踪,他最后一眼没见到天使,见到的是恶魔。而这还只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灾难高潮的前奏。此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一样,被沙尘暴恶魔疯狂袭击。 白天比夜晚要黑 1935年4月14日上午,堪萨斯州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阳光,庆幸肆虐数周的沙尘暴终于停止,可以大口呼吸下早春的气息。他们没想到,就在几小时后,气温骤降,狂风大起,美国30年代最可怕的一次沙尘暴降临在他们身上。 高达几千米的黑色尘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快速吞噬蓝天白云(数据来自《气候的历史》一书)。真实的蒙太奇快切,超过了《木乃伊归来》中沙尘暴的电影特技。几秒之内,昼夜颠倒,刚刚还明亮清新的世界瞬间变得比夜晚还黑暗窒息。 风中的沙尘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就像用铁锹直接往脸上扬沙一样。户外的人们,脸被沙砾打得直疼,眼睛根本不敢睁开,鼻腔很快被尘土塞满,胸腔中也好似涌入大量沙土,呼吸成为一种巨痛。人们深恐窒息而亡,急匆匆地寻找藏身之处。在自家庭院的人们,漆黑之中,找不到几米之外的自己的家,得匍匐爬行摸着台阶进门。 一篇文章中写道:“行进中的汽车必须停下,世界上没有一只车灯可以照亮那漆黑的沙尘漩涡……” 这场巨大的“黑风暴”,在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及德克萨斯六个州的部分地区,形成一个9700多万英亩大、3千多米高的移动尘土带,宛如恶魔撒旦大施魔法,在高空用一个巨大的“灰碗”,扣住美国中南部的广阔地区(灰碗,Dust Bowl,记者罗伯特·盖格,在报道中为沙尘暴重灾区赋予的名字)。灰碗之下,万物如刍狗,命运飘零。 被沙尘毁掉的生活 美国人用“黑色星期日”(Dimanche nior)来特指这一天。实际上,自1930年9月14日得克萨斯州大斯普林沙尘暴起,此后十年间,很多美国人很多次经历这种“黑色的日子”。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风潮波及范围非常广。南部平原1934年5月12日的沙尘暴甚至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尘土最远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沙尘暴问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众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讲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我国沙尘暴的现状、危害以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近几年,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给我国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事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现象尽达东亚的韩国、日本远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文: 1、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

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2、我国的沙尘暴现状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 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 1 000—2 500 米, 严重时可达2 500— 3 200米。 3、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

沙尘暴

沙尘暴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近4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卢琦杨有林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北京

特别鸣谢 ACKNOWLED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 提供研究和出版资助 T HIS R ESEARCH AND P UBLICATION IS FUNDED BY M INISTR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UNESCO B EIJING O FFICE, AND T HE S ECRETARIAT OF UNCCD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编写人员 主编:卢琦杨有林 编写(译)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F ADHIL A. H. A L-F ARAJII L EAH O RLOVSKAYA N IKOLAI O RLOVSKY V ICTOR R.S QUIRES 王森王式功卢琦田裕钊 任国玉吴波杨有林杨根生 肖洪浪陈惠忠尚可政拓万全 林光辉赵爱云贾晓霞董光荣 慈龙骏鞠洪波

序言 本书研究的对象——旱地,约占地球表面的43%左右。其特征可用降雨稀少且变异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巨大来概括。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应运而生并有120多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签署了该《公约》。《公约》的任务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尽力遏制荒漠化的扩展。 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城镇所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普通经历已成为荒漠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并由此成为政府和公众采取治理行动的动因。 沙尘暴是广泛发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自然事件;在中纬度的旱地区域更是家常便饭。但更多情况下沙尘暴发生在受人类干扰严重的干旱地区。一旦长期干旱导致表土干化,大风一刮沙尘暴必起无疑。 土地管理与沙尘暴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的减少同样可以通过植被重建和其它补救措施得以逆转。该书记述的许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通过良好的土地管理实践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地最低限度,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事例。 这本重要著作中记录的许多事实源自中国科学家,这是由中国的沙情所决定的:中国作为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58%的土地归属于干旱、半干旱类型,几乎1/3的国土遭受荒漠化影响;其影响形式包括耕地或草场遭到沙埋和侵蚀、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华北和西北地区大面积遭受沙尘暴侵袭等。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65亿美元以上,占全球经济损失的16%。 50年代以来,中国沙化面积扩展已经吞噬掉70万公顷农田、235万公顷草牧场、640万公顷林地。现有荒漠化土地超过260万平方公里,且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同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和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相比,扩展速率明显加快。由于沙漠蔓延和风沙尘暴的威胁,为数不少的村庄(估计达24000个)受到流沙埋没,1400公里的铁路线、3万公里的公路、5万公里的灌渠、引水渠等时常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风沙尘暴埋没了众多村社,袭击了城市,广大公民受害非浅。荒漠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态环境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可持续的人类活动,诸如过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加剧了荒漠化发生和扩展的速度。 令人欣慰的是,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地区所做的一些实例研究表明,人类在防治荒漠化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协助各国政府扭转荒漠化扩展的趋势正是《公约》的职责。本书的编辑出版恰恰适逢了秘书处希翼交流全球各地防治荒漠化经验的契机。 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惠及全球的旱地居民,而且对旱地管理者和决策者也有所裨益。 哈玛·阿巴·迪亚洛(Hama Arba Diallo)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常设秘书处执行秘书 2001年5月于波恩

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测试题(区域地理)_

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测试题(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0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剧烈降温,东北哈尔滨降下鹅毛大雪,下图为此时我国各地季节分布状况图,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D.各地经度差异 2.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B.南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3~4题。 3.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 4.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 5.下列选项中,反映珠江三角洲农业特点的是() A.盛产棉花,商品率高B.天然橡胶产量高 C.劳动力集约化程度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6~8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 7.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A.矿物质含量低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D.酸性较强 8.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2009·重庆文综)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12.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