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1. 车联网网络安全范畴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于“云”、“管”、“端”三层架构,车联网主要包括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5 类要素。其中,“人”是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服务使用者;“车”是车联网的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路”是车联网业务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主要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施;“通信”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服务平台”是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体、数据载体。车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防护对象,分为智能汽车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通信安全,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贯穿于车联网的各个环节,也是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2.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关系

1 )安全防护对象

传统网络安全防护的对象往往是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或服务器。而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保护面广,任何一环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

重的后果。大量的车联网终端往往存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受限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暴露在户外、野外,为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2 )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传统安全和车联网安全常见的攻击手段有篡改、伪造、拒绝服务,但在车联网中,因车辆节点通常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高速动态变化,且存在错综复杂的V2V,V2I,V2N 等各种传输介质(无线或有线)、协议(TCP/IP 和广播)、结构(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网络等,使得车联网攻击一般针对信息的网络架构的安全完整性和时效性。为应对常见的攻击,传统安全和车联网一般采取设置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等防火措施,对于车联网安全而言,首先要根据其不同的场景以及功能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形成“检测-保护-响应-恢复”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

3 )安全后果

传统网络安全事件往往集中在网络服务中断、信息泄露、数据完整性破坏等方面,但对于车联网来说,出现网络安全事件,轻则会造成汽车失窃、数据泄露,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汽车的控制权,危害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

3.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防护并非仅指车辆本身信息安全,而是一个包含通信、云平台和外部新兴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安全防护,同时安全防护需要长期进行,需要定期对整个生态做安全检测以便发现潜在的风

险。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安全隔离、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数据签名、数据备份等技术。国内方面关于车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腾讯科恩实验室、360、中汽数据、天融信等纷纷在车联网安全领域投入布局,提供车联网安全方案。

目前,车联网安全管理与防护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普遍对于传统网络安全领域,如APP、云平台以及机房及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较关注,拥有较为成熟的测试与开发经验,人员配备较为充足,同时定期开展渗透测试以及漏洞扫描以保障安全。针对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较为薄弱,车载零部件以及汽车数据等相关安全防护以及车联网安全管理上暴露了一些问题,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意识有待提高,安全防护技术亟待完善,但企业重视车联网产品发展,对于整

车企业来说,未来车联网是必然趋势,对于车联网服务企业来说,扩展和延伸车联网服务领域,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4.车联网网络安全面临突出问题与挑战

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据Upstream Security 发布的2020 年《汽车网络安全报告》显示,截止2020 年初,已有 3.3 亿辆汽车实现互联,预计到2020 年末,互联汽车数量将进一步大幅提升,联网汽车数量的提升加大了遭受网络攻击之后的潜在破坏力,针对联网汽车的大规模袭击可能会破坏整个城市,甚至导致灾难性的生命损失。

自2016 年以来,发生的年安全事件数量增加了605%,仅在2019 年就增加了一倍以上。2019 年,有57%的事件是由网络罪犯进行的,

目的在于破坏业务、窃取财产和索要赎金,仅有38%是研究人员的结果,其目的是警告公司和消费者发现的漏洞。在所有事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无钥匙进入攻击,从汽车公司到消费者,人人都会受到影响,过去十年中,安全事件造成的后果位列前三的分别是汽车盗窃、入侵(31%),对汽车系统的控制(27%)以及数据、隐私泄露(23%)。当前车联网产业发展迅速,车联网网络安全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业内的广泛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正在积极部署推进。《网络安全法》于2017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要求包括车联网运营商在内的网络运营者需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18 年12 月发布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强化管理、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并从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推进安全技术手段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2020 年2 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保障车联网网络安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在车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车联网数据安全管理、车联网重要数据出境等方面仍缺少政策抓手,要继续推动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政策规范的出台落地,构建适应我国车联网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随着车联网网络攻击风险加剧,公众在期待智能汽车尽快落地的同时,也对其安全保障能力心存疑虑。由于车联网企业开展技术攻

关和应用落地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障碍,完整的系统级安全解决方案建设有一定难度,安全技术缺口依然存在(例如,车联网检测技

术方面,缺乏完善的安全测试方法和专业工具,缺乏专业的通信协议分析和威胁预警工具,对车联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缺乏有效的利用方法)和收益明确的应用场景,因此尚未形成覆盖应用场景的车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目前,车联网技术相关企业通过挖掘漏洞,建立安全防护知识库,发布车联网安全防护情报等手段,正在加强自身车联网威胁预警、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但是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其产业链覆盖“两端一云”,主要围绕安全、智能出行和信息娱乐,涵盖元器件供应商、设备生产商、整车厂商、软硬件技术提供商、通信服务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由于车联网产业链较长,且网络安全防护对象多样,安全防护环节众多,不可避免存在产业链某一环节,如元器件供应商,无法在产品中实现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存在薄弱环节。同时,车联网还面临网络安全需求复杂,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建设缺乏针对性

和系统性等问题。技术平台建设尚处起步阶段。

目前,车联网安全方面的检测方法和评判标准尚未实现专业化统一,漏洞库样本数量较低,威胁情报不能互通,致使各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以及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等无法有效验证其产品、工具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不能有效预防车联网安全攻击。在车联网系统运行监测方面,相对于传统交通网络,车联网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行驶数据,一旦所提供服务、工具如果存在任何漏洞,都有可能导致用户隐私和商业数据被盗取,甚至对人身财产、社会安全造成威胁。但是国内尚未建立具备较高公信力和丰富数据资源的车联网

监测平台,检测结果和监测数据不能有效互认和共享,造成供需对接存在信息不对等以及技术和数据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确保车联网产业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5G+金融”应用发展白皮书(2019年)

前言 5G 作为当前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引领技术,对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打造智慧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G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重点和竞争焦点。当前,国内5G商用处于关键起步期,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之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5G技术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5G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助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特组织编制了本次白皮书,希望为金融与技术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本次白皮书第一章总结了不同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特征,突出1G到4G时代、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行业影响的变化。第二章重点解析了“5G+金融”应用发展路径、作用模式,分析5G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作用、路径、业务模式变化等。第三章结合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剖析5G 将对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体系带来哪些实际变化,并详细解析可落地的应用场景。第四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5G在金融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第五章对未来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后续落地推动相关的策略建议。

目录 一、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概述 (1)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简介 (1) (二)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进程 (3) 二、“5G+金融”应用发展模式分析 (6) (一)5G对金融领域影响路径分析 (6) (二)“5G+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变化 (9) 三、“5G+金融”典型应用场景 (10) (一)“5G+银行”应用场景 (10) (二)“5G+证券”应用场景 (18) (三)“5G+保险”应用场景 (24) 四、5G在金融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 (29) (一)行业监管挑战 (29) (二)网络技术挑战 (29) (三)技术支撑挑战 (31) (四)标准规范挑战 (33) (五)安全防范挑战 (34) 五、策略建议 (35)

车联网之APP安全

车联网网络安全之APP 安全 背景: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正在被数字化、移动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手机APP 的快速发展,小到沟通聊天、车票预定,大到银行理财、支付交易,各种APP 层出不穷。人们对APP 的功能性、多样性的积极态度远远超出了对信息安全的担忧,APP 的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APP 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经常被爆出。正在兴起的车联网也未能幸免,据统计车联网信息安全约50%安全漏洞、风险,来自于车载APP。针对APP 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做到杜渐防萌,确保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 车载APP 攻击手段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指的是对APP 安装文件的安全漏洞检测。首先获得应用程序安装包文件,即APK 文件,然后通过逆向工具(如APKIDE、Dex2Jar 等)进行反编译,将APK 文件逆向为Java 源文件或JAR 文件,对其进行源代码级的解析。 常见的Java 层逆向工具:Android Killer 和APKIDE Android Killer 是一款可以对APK 文件进行反编译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对反编译后的Smali 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进行打包形成APK 文件。一旦APK 文件被逆向,那么很容易对其进行篡改和注入攻击。 APKIDE 也是可视化的、用于修改安卓APK 文件的工具。该工具集成了ApkTool,Dex2jar,JD-GUI 等APK 修改工具,集APK 反编译、APK 打包、APK 签名为一体,是非常便利的APK 修改工具。

常见的NATIVE 层逆向工具:IDA pro IDA pro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众多的插件成为了很多逆向分析师的首选。IDA pro 是商业产品。使用IDA 反汇编二进制文件的目的,是利用工具得到反汇编之后的伪代码,另外,再结合file 、readelf 等指令使用,可以说如虎傅翼,准确还原出源代码并非难事。 以上是Java 层和Native 层逆向的常用方法。静态分析的优点是无需运行代码,无需像动态分析那样改写Android 系统源码,或要求用户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定制和安装定制版的ROM,因此静态分析具有速度快、轻量级的优点。但是静态分析的缺点是因为无法真实模拟程序的动态运行,所以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 ?动态分析 由于静态分析难以满足安全人员的分析要求,天生对软件加固、混淆免疫的动态分析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轻量级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重量级的程序运行时的分析。在一般情形,需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与改写,包括改写安全机制;在原生Android 系统中加入监视器,实时监视数据的流向;在危险函数调用时,检测所需权限等。 常见的动态分析的工具:TaintDroid TaintDroid 是变量级和方法级的污点跟踪技术工具,可对敏感数据进行污点标记,污点数据在通过程序变量、方法、文件和进程间通信等途径扩散时,对其进行跟踪审查。如果污点数据在一个泄露点(如网络接口)离开系统,TaintDroid 就在日志中记录数据标记、传输数据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目的地,实现对多种敏感数据泄露源点的追踪。 动态分析的优点是,检测精度较高,缺点是需要修改Android 系统源码,形成用户全新裁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概述: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已引起学术 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在智能交通车载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车联网,较之传统的互联网,因其应用环境更加特殊、组网更复杂、管理更困难,其安全威胁更突 出。 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从数据角度出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保存提出车联网的安全架构,重点从APP 应用、算法、链路连接、安全存储、车域网、车载自组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7 个方面分析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重要性:安全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车联网也不例外。 车联网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在车辆中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使我们提前知晓前方路况,同时车联网也是安全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前提。尽管车联网将给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风险和潜在威胁。如果车联网不安全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互联网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电脑瘫痪,如果车联网被黑客攻击了,往小了说,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都塞,整个区域交通瘫痪;往大了说,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操作整个停车场所有车辆的镜头并非不可能出现。 现状: 近年来,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邻域的工程师们 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竭尽全力完善漏洞技术。 o 2015 年两位美国黑客远程破解并控制了克莱斯勒的JEEP 汽车,克莱斯勒因此召回了140 万辆汽车,损失巨大;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Internet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高歌猛进的 同时,物联网背后隐藏的安全危机正日渐显现。同TCP/IP网络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网络的可管、可控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网络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更何况分布随机的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是为各种网络攻击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安全隐患更加严峻,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将面临威胁。 物联网的“网” 物联网是TCP/IP网络的延续和扩展,将网络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形态,物联网时代又称为后IP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其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如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其主要作用是采集各种信息;网络层,如三网融合的计算机、Internet、无线网络、固网等,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控制决策,以便实现用户定制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最 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相联,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网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的技术基础。网络及管理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4G技术、SOA等。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智能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而不论它的基础架构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还是什么别的网络基础设施。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因为在于网,所以复杂。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已有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如果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整合,就谈不上深入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就没有意义。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堪称复杂巨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融合析取及分门别类、数据的有指导性的传输和交互等等,它的复杂性、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 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 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1. 车联网网络安全范畴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于“云”、“管”、“端”三层架构,车联网主要包括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5 类要素。其中,“人”是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服务使用者;“车”是车联网的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路”是车联网业务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主要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施;“通信”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服务平台”是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体、数据载体。车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防护对象,分为智能汽车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通信安全,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贯穿于车联网的各个环节,也是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2.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关系 1 )安全防护对象 传统网络安全防护的对象往往是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或服务器。而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保护面广,任何一环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

重的后果。大量的车联网终端往往存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受限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暴露在户外、野外,为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2 )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传统安全和车联网安全常见的攻击手段有篡改、伪造、拒绝服务,但在车联网中,因车辆节点通常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高速动态变化,且存在错综复杂的V2V,V2I,V2N 等各种传输介质(无线或有线)、协议(TCP/IP 和广播)、结构(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网络等,使得车联网攻击一般针对信息的网络架构的安全完整性和时效性。为应对常见的攻击,传统安全和车联网一般采取设置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等防火措施,对于车联网安全而言,首先要根据其不同的场景以及功能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形成“检测-保护-响应-恢复”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 3 )安全后果 传统网络安全事件往往集中在网络服务中断、信息泄露、数据完整性破坏等方面,但对于车联网来说,出现网络安全事件,轻则会造成汽车失窃、数据泄露,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汽车的控制权,危害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 3.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防护并非仅指车辆本身信息安全,而是一个包含通信、云平台和外部新兴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安全防护,同时安全防护需要长期进行,需要定期对整个生态做安全检测以便发现潜在的风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5762928.html,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分析 作者:刘伟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2期 【摘要】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商品供应链提供服务而建立的平台,互联网的 安全性对物联网的开发和使用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使用者本身的安全以及他们自身隐私信息的安全。因此加强物联网网络安全,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措施,提高自身抗攻击能力,采用数据安全认证、建立客户的隐私保护机制、健全法律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保证,从技术和法制上对物联网加强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安全;隐私权;网络安全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应用,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指定的协议,把客户、商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平台,实现网络对商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业务拓展和网络应用。[1] 2 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为人和人、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相互联系的网络,这样就可能存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被泄露问题。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它的发展和建设都要涉及到海量的隐私信息和数据保护,然而当前还是缺乏认可的统一的技术的手段以及基于安全隐私保护监管法规,导致对物联网应用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只有在隐私信息受到安全保护,在提供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保障的前提下,物联网才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汇聚、融合以及传输和控制等进程,这其中每个环节都决定了物联网安全的特性与要求。[2] (1)信息采集传输中的安全。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可能对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密保护,导致在广播或多播等方式的传输过程中特别无线模式下,传输的信息可能会遭到诸如恶意节点中断、中途拦截、篡改路由协议以及伪造虚假的路由信息等方式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另外,网络中节点多源异构性、多样性,网络节点中电池的续航能力,耐高温、高寒的能力以及道路导航的自动控制能力,数据传输和消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也关系到网络安全。这些对物联网的发展的安全保护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联网业务安全。物联网运行中存在着不同的与业务相关的安全平台,像云计算、海量信息处理以及分布式计算系统等,这些支撑物联网业务平台必须为它们相应的上层服务管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

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第六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车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车联网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来自车联网及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安全产业发展、安全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积极建言献计。 专家认为,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工作的支撑,车联网发展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车联网安全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业界的共同参与和相关产业的联动配合,凝聚行业力量,从技术、标准、管理甚至到产业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和投资力度,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终端(车端)链路数据的安全。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 2018年,车联网产业迈入快车道。这一年,我国陆续发布多个促进车联网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更多实际道路测试。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辅助驾驶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支持国家经济特区、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2018年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9月6日,在2019物博会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9月7日,苗圩与吴政隆在江苏无锡共同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揭牌。 苗圩提出,要结合5G商用部署,发挥我国在网络技术、试点示范、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聚焦车用芯片、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环节,逐一实现突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先行先试;推动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强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探索,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保障车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物联网互联网和安全

物联网互联网和安全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应该象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范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 网络攻击 (1)主动攻击:包含攻击者访问所需要信息的故意行为。 (2)被动攻击。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数据的合法用户对这种活动一点也不会觉察到。 被动攻击包括: 1、窃听。包括键击记录、网络监听、非法访问数据、获取密码文件。 2、欺骗。包括获取口令、恶意代码、网络欺骗。 3、拒绝服务。包括导致异常型、资源耗尽型、欺骗型。 4、数据驱动攻击:包括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 病毒木马 木马病毒一般都是在下载安装一些不安全的软件和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的时候侵入到电脑中的,建议您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网站和不要安装不安全的软件。 伪基站

伪基站”即假基站。设备是一种高科技仪器,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5] APT攻击 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长期持续性网络攻击的攻击形式。APT攻击的原理相对于其他攻击形式更为高级和先进,其高级性主要体现在APT在发动攻击之前需要对攻击对象的业务流程和目标系统进行精确的收集。在此收集的过程中,此攻击会主动挖掘被攻击对象受信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组建攻击者所需的网络,并利用0day漏洞进行攻击。[6] 无线网络 随着移动设备的爆炸式增长,2011年各种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将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例如咖啡厅、宾馆等公共场所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也会成为关注焦点。黑客可以很轻易的通过公共无线网络侵入个人移动设备,获取隐私信息等。技术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从而保护网络资源。其他安全技术包括密钥管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智能卡技术和访问控制等等。 [8]

物联网信息安全考试题

物联网信息安全考试 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防火墙的功能是什么防火墙的不足是什么 答:防火墙: ①过滤进、出内部网络的数据。②管理进、出内部网络的访问行为。 ③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④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 ⑤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报警。 防火墙的不足是:(任选5个) ①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②不能防止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和安全问题。③由于防火墙性能上的限制,因此它通常不具备实时监控入侵的能力。 ④不能防止策略配置不当或错误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胁。⑤不能防止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传输。⑥不能防止利用服务器系统和网络协议漏洞所进行的攻击。⑦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的攻击。⑧不能防止内部的泄密行为。⑨不能防止本身的安全漏洞的威胁。 1.请你利用认证技术设计两套系统,一套用于实现商品的真伪查询,另一套用 于防止电脑彩票伪造问题。 答:(1)系统产生一随机数并存储此数,然后对其加密,再将密文贴在商品上。当客户购买到此件商品并拨打电话查询时,系统将客户输入的编码(即密文)解密,并将所得的明文与存储在系统中的明文比较,若匹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真货;若不匹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假货。 (2)首先,系统给彩票编好码,习惯称之为条形码;然后,将条形码通过MD5运算,得到相应的消息摘要;接着,对消息摘要进行加密,得到相应密文;最后,系统将条形码与密文绑定在一起并存储。若需要查询时只要查看条形码与密文是否相关联即可。这样,即可实现电脑彩票防伪,因为伪造者是无法伪造密文的。

3.用置换矩阵 ??????=1340201234K E 对明文Now you are having a test 加密,并给出其解密矩阵及求出可能的解密矩阵总数,据此说明置换密码的特征。 答:由置换矩阵可知明文划分长度L=5,经过置换后,得到的密文为 yno owe uha rnagvi s atte 将Ek 两行互换,再从小到大排列,既得Dk ,其解密矩阵为 0123430412K D ??=????(2分) L=5时可能的解密矩阵总数为 5!= 120 (2分) 置换密码的特征是位置变,字符不变。 4.对经凯萨密码加密的密文“Stb bj fwj mfansl f yjxy ”解密,写出明文。据此说明代换密码的特征。 答:假定f 为a , 推出key=5(1分), 明文为:now we are having a test (2分)。代换密码的特征是字符变(1分),位置不变(1分)。 的两种用法是什么RSA 为什么能实现数字签名 答:RSA 的两种用法是: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用于发送方身份认证和验证消息的完整性,要求具有唯一性、不可抵赖、不可伪造等特性。 RSA 的私钥是仅有使用者知道的唯一密钥,具有唯一性;使用该密钥加密消息(既数字签名)加密者无法抵赖,具有不可抵赖性;RSA 加密强度保证了私钥破译计算不可行,因而难于伪造,具有保密性。因而RSA 符合数字签名的要求,能够实现数字签名。 6.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和明确的含义。 信息是有价值的,保证信息安全的目的是有效使用信息的价值。 7.信息是对数据不确定性的消除,可用信息墒度量。 数据加密是增加数据的不确定性,解密是减少数据的不确定性。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导读:本文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原创:陈粱 ■ 国际关系学院陈粱 车联网是面向车辆通信的网络,由在道路上行驶的具有感知和通信能力的汽车与路边通信单元以及后端服务器共同构成。特点是通信节点具有较高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是一种无限分布式的自组织网络。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一、车联网安全风险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车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众多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领域的从业者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研究完善相关技术。2010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对汽车电子胎压监测系统(TMPS)的攻击。研究人员实现了远程控制胎压警告灯的开启与关闭,这将会误导驾驶员对于车辆胎压状态的判断,从而达成某些非法目的。2011年,由于斯巴鲁运用验证短信的方式对汽车执行互联服务存在漏洞,在DEFCON会议上,技术人员利用截获的车主发送

的验证短信解锁了车辆。2013年,DEFCON会议上黑客通过福特翼虎、丰田普锐斯的软件漏洞,实现了在车内连入车辆网络,从而控制车辆的油门与刹车等关键系统。2014年,360公司利用特斯拉汽车应用程序的流程设计漏洞,实现了远程解锁、开关车灯等一系列操作。2015年,Jeep 大切诺基由于车载娱乐系统的漏洞,其刹车与转向系统被远程控制,最终导致克莱斯勒公司召回140万辆问题汽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实现对特斯拉的远程入侵,他们将特斯拉的主屏幕更换成科恩实验室的标志,且车主无法进行操作。随后,又实现了远程解锁汽车,行进中控制车辆部分功能,例如刹车、后视镜、后备箱等。2017年伊始,车联网的安全风向标又急转至客户的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6月,美国某经销商集团数据库遭到攻击,涉及多个品牌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销售数据泄露。12月,日产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的金融公司数据库数据信息遭到黑客窃取,客户的个人信息、贷款信息等都在窃取范围内。 纵观这几年的车联网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安全威胁在逐步升级,其规律是按照车联网架构层级逐级而上的。先由感知层的各路传感器信号被攻破开始,再通过利用处于中间的通信层和计算层的车载网络和车载设备漏洞攻击,之后向更高层级的控制层和服务层发起挑战,最终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窃取用户数据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车联网的安全威胁贯穿整个网络架构,每个层级都面临着众多问题,车联网安全形势有待改善。 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总结,车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

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分析方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 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名称:物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名称:大红鹰学院软件学院 调研成员名单:夏梦丝 调研日期:2018.6.27 二○一一年 6 月 27 日 摘要:物联网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等相关技术的演进和延伸,其核心共性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关键应用是物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物联网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环境,并且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物联网技术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工业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当前物联网的定义、内在原理、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技术文献和应用实例的分析,探讨了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网络化物理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系。提出了物联网的服务类型和结点分类,设计了基于无源、有源和互联网结点的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在总结物联网特征基础上,对物联网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相关概念 1、基本定义 基本内涵 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