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大集合

悖论大集合
悖论大集合

悖论大集合

(1)米堆悖论。如果一粒米不算一堆米,两粒米不算一堆米,三粒米不算一堆米……那么照此逻辑,一万粒米也不算一堆米。与之相对的是(2)沙丘悖论。如果有一堆沙,拿走一颗沙这还是一堆沙,拿走两颗沙这还是一堆沙,那么,拿走n颗也算是一堆沙,所以一颗沙也叫一堆沙。和我们的认识抵触。

(2)赌徒的谬误。假设有一个赌徒,他在赌博中连续赢了9次,请问第10次他会输还是赢?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答案,第一,他会赢,因为很多人觉得前9次赢了,说明他运气来了,下一次要赢了。第二,他会输,因为风水轮流转,不可能一直好运,这样才能平衡。这和买彩票号码是一样的,有人认为要买前几次出现过的号码,觉得这是热门号码。而有人则认为应该买其他号码,因为既然前几次是那个号码,那么后来就肯定不是了。这种对不确定的事情以前面的结果进行推测就叫赌徒的谬误。其实,第10次赌徒到底是输还是赢还是一件未知的事情,所谓运气楼主也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这种东西。你们呢?觉得运气存在么?

(3)怕老婆悖论。电台举行节目,要求所有男性出场。要求怕老婆的就站左边,不怕的站右边。中国男性以怕老婆为荣。于是纷纷走向左边。只有唯一一个男性在右边。主持人不解问他是不是不怕老婆,他说:“我老婆不让我去人多的地方。”这下主持人犯了难。到底他是怕老婆还是不怕呢?

(4)万能溶液悖论。(很多经典的悖论有可能大家见过就当复习吧,蹭)一位科学家的弟子好高骛远,于是有一天他非常骄傲的对老师说,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任何东西的万能溶液。他的老师只是轻轻的说:那你用什么容器装它呢?

(5)鳄鱼悖论。一头鳄鱼抓住了一个小孩,它对小孩妈妈说:“你猜我吃不吃他?猜对了我就不吃他。猜错了我就吃了它。”小孩妈妈说:“我猜你要吃了我的孩子。”鳄鱼说:“哈哈,那我要吃了它。”小孩妈妈说:“我猜对了那你就不应该吃他。”鳄鱼这下糊涂了,如果还给她孩子,那他就猜错了我应该吃了它,但是我吃了他她就猜对了不应该吃他,最后鳄鱼还给了她孩子。

(6)部分等于整体悖论。请问偶数的个数和整数的个数相等么?可以知道当取任意整数n总会有一个对应的偶数2n。所以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整数包括偶数和奇数,所以不等。

(7)飞箭不动悖论。将飞箭运动过程分成无限个短过程,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这样是可以的。那么每一个过程都可以看成静止的,所以飞箭没有动。但是事实上飞箭动了。这是我国古代的悖论哟。支持。

(8)告示悖论。很多景点被人乱涂乱画。所以有工作人员就在墙上喷上请不要乱涂乱画字样。结果换来的是更多的乱涂乱画。有的人在那句话下面写你为什么乱涂乱画。有的人写我就乱涂了你打我呀。=_=。这种告示自己本身就违反了自己的原意。说不要乱涂乱画但是本身就在乱涂乱画。那应该怎么办呢?

(9)上帝万能者悖论。有一个问题问上帝如果是万能的,那他可以造出一块他自己搬不动的石头么?如果回答可以,造出来了以后他自己搬不动说明他无法搬动这块石头。说明他不是万能的。如果回答不可以那他就不是万能的。

(10)草原上的狮子悖论。说有一片大草原,上面生活着一群狮子和一群羊,狮子的食物可以是草和羊。但是羊肉的味道比草的味道好的多这是常识。但是呢,每当狮子吃了羊之后他自己就会变成羊。那么这时候当狮子遇见羊,狮子会吃羊么?如果狮子吃了,证明这片草原上的羊会被狼吃,那么他变成羊也会被吃掉。如果狮子没有吃,证明羊在这片草地上是安全的。那么变成羊就没有风险。就应该吃掉。

(11)理发师悖论及其解析。一家小镇上的理发师在门口挂了一个店规。“我只给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看似拗口的句子确实是说的通的。但是有一天有人问到你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理发师陷入困境,该不该给自己刮呢。解析如下,利用区分与规定法区分同一个体。理发师可以说,作为村民我一直没有给自己刮胡子。作为理发师,再给作为没有给自己刮胡子的村民也就是自己刮。与这个悖论类似的是(12)班长填表悖论。班长对大家宣布,大家迅速填这张表。如果实在不想填的,可以交给我填。有人就问,那你自己的表该怎么办呢?如果你自己填,那和不想填的交给你填冲突,如果你不填那也和不想填的交给你填冲突。请问,班长该怎么回答他们呢?

(13)苏格拉底柏拉图悖论。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很不满。于是对外说了这么一句话。“苏格拉底说的话全是假的。”大家都想知道苏格拉底怎么回答这个。于是去问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只是说了一句“柏拉图说的话是正确的。”这些人立刻糊涂了起来。到底谁说的话是对的呢?(不愧是伟人,对话这么有深度。)

(14)龟兔悖论及其个人解释。古希腊有学者认为,如果我们将一只兔子和乌龟放在不同的起跑线。乌龟比兔子的起跑线远,也就是在兔子前面。那么当兔子跑向当时乌龟所在的地方的话。乌龟已经爬向了前面一点。当兔子再跑向这时乌龟所在的地方,而乌龟却又跑前去了一点。这样虽然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兔子永远不可能追上乌龟。=_=明显和生活经验相悖。那么个人解析如下,我们可以通过相对运动来解释,因为兔子运动速度比乌龟快,所以以乌龟为参照物那么兔子还是有相对速度而乌龟静止,所以可以追上乌龟。下面请看专业见解。数学观点,这是芝诺悖论的典例。意在告诉我们当一个正无限小存在时,取到无限那么就可以取到0。下面物理观点有关另一个中国古代的话。“取木一尺,日取其半,取之不尽。”物理上认为物质的分割是有尽头的。物质可以被分割成虚无,虽然人力并无法到达不代表自然界也无法到达。在龟兔赛跑这里,这个无限小的差距最后被缩减为0,于是兔子追上了乌龟。大家觉得呢?

(15)测谎仪悖论。有人说世界上不可能有测谎仪。假设测谎仪分为红灯和绿灯,一个人说一句话,测谎仪判定。如果是对的就亮绿灯,如果是错的就亮红灯。但是一个人面对测谎仪说了“你的下一次判定会显示红色。”如果测谎仪显示的红色,那么就说明他这句话是错的,可是测谎仪的确是亮的红灯。如果亮的绿灯,就说明他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测谎仪却亮的绿灯。所以测谎仪悖论由此产生。谁来解释一下?由于这个悖论延伸了许多悖论,所以楼主决定在下一个悖论中发布自己的见解。大家努力讨论哟。

(16)一句话悖论。这个悖论是基于15的悖论产生。一个孩子对他爸爸说,我能猜的中你下一句话想说什么。猜中了你就给我奖励。我要蛋糕。爸爸说:“哦?是么,猜猜看。”

小孩说“你下一句话要说不。”爸爸这下糊涂了。他该怎么回答呢?个人见解如下,这种悖论在于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搞错。元语言就是不表达此字的本意只是单纯的讲出来。对象语言表达了本意。所以对于测谎仪悖论我想说破解的方法是,测谎仪先亮绿灯表示他说的话是正确的。然后再亮红灯说明他的话。或者先亮红灯说明他说的话是错的,再亮绿灯表示亮的是绿灯。而悖论16则差不多,也是爸爸说“是,不。”或者“不,是。”大家觉得呢?

(17)手表类比悖论。有一个人看见了一块极其漂亮的手表,于是感叹道“哇塞,这么美丽的手表一定是由一个有能力的手表匠制造的。”很多人都同意。后来他又感叹“这么美丽的世界,那一定由上帝才能创造出来吧。”以手表类比世界,这样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下一个悖论将解释一下这一个悖论。

(18)过去人口比现在人口多悖论。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说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计划生育因为过去的人口比现在要多。他的推论如下,每人都有双亲,双亲又有双亲。追溯20世纪中,你的祖宗将会有1048576个。每个人都是这样。那么过去的人口将会是现在的100多万倍。与现在事实相反,问题出在哪里呢?PS,接上面悖论个人见解。我们都知道类比是需要有联系的几件事物,漂亮手表和钟表匠有联系无可厚非但是漂亮世界和上帝的联系也许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关联所以不能类比。

(19)绕圈悖论。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棵树周围有一个猎人和一只松鼠,这不是重点,他们站在树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也就是恰好看不见对方,这个时候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往相反方向走,那么这个时候请问,当猎人绕树一圈时他是否绕了松鼠一圈?有人表示当然。他绕了树一圈也就绕了松鼠一圈。有人表示没有,因为绕一个物体一圈应该是可以看见物体的全部面,除上下方向,但是猎人没有,所以不算绕了一圈。你们觉得呢

(20)落体悖论极其证明方法。这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是被伽利略推翻,很多人知道这个,但是我想还是由楼主再普及一下吧。很早以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这被当时的人们普遍接受,因为生活经验告诉他们一片鹅毛和鹅卵石一起从高楼落下,不可能同时落地。但是伽利略却提出了质疑,这就是落体悖论。若有4千克和8千克的两个物体,分别放置,一起从同一高度落下,那么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应该是8千克的速度更快,4千克较慢,此时将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那么速度快的会被速度慢的带慢。所以整体的速度在中等水平。但是两个物体结合的总重量是12千克,应该比8千克还快。两个推理结果相反。呵呵,其实楼主小时候是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哟。

(21)节约悖论。很多中国人有这样一个理念,将钱放在银行可以钱生钱。但是在另外一个国家这样的行为却被抵触,因为他们的总统禁止他们这么做,认为他们越是节约越是贫穷,这和我们的认识相悖。总统这样说“你们若是将钱装进银行,或者少吃一点,少买一点东西,你们看做的节约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灾难,因为你们不购买商品,商品销售量降低,工厂被迫削减工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你们每节约0.8美元,每天就会有1个人失业。”节约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么?为什么会有节约悖论的出现?

(22)囚徒悖论兼博弈论。两个罪犯被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房间询问。规则是这样的,要是一个人说是,另一个人说否,那么说是的人立即释放,说否的人判5年,如果两个人都说是那就都判3年,如果两个人都说否,那么两个人都判1年。假设故事的主人公是甲乙,那么甲会想,如果我说是,对面说否那么我会立即被释放,对面说是也是一起被判3

年,但是要是我说否的话,对面如果说是,那我就得判5年,这样看起来我说是对我好处最大,同样的,乙也这么想,楼主认为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说是,所以一般的结果就是两人一起被判3年。但是有没有想过,要是两个人一起说否的话就是两个人只判1年了,为什么要两个人都说是呢?这引发了博弈论,也就是当你面对一场博弈你会怎么办。大多数人会由于并不相信对方从而考虑到了对自己并不是最好的结果还是他们会想即使我得不到最好的结果但是我的选择绝对不是最差的结果,比如说是的结果是释放或者3年。说否的结果是5年或者1年,肯定说是更有好处。那么大家,你们遇到这种情况是说是还是否呢?

(23)坏钟悖论。有这样两座坏钟,一座是完全不动的钟,就是指针不动的钟,另外一座是每天慢一分钟的钟,请问,那一座钟的准确性更好呢?很多人认为是每天慢一分钟的钟准确性更好因为他会动而且每天只慢了1分钟。那么我们假设,从现在开始两座钟从相同起点且此刻时钟指时间正确。那么我们可以推算,下一次,不走的时钟指针指正确时间的是12小时以后,而每天慢一分钟的是1440天以后,得出的结果大吃一惊。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认为每天慢一分钟的更加准确呢?因为人有主观意识,看钟表的时候既然知道他慢了1分钟,第一天看的时候基本无影响。而第二天看的时候就知道要减去1分钟或者干脆不减。而另一个钟根本不会动,你会去相信他的时间么?

(24)英语翻译悖论。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My young brother is older than me.问这句话应该怎么翻译呢?有两种翻译方法哦,第一,我的弟弟比我大。第二,我的年轻的哥哥比我大。悖论出现了,第一种方法翻译出来的是我的弟弟比我大但是我的弟弟怎么会比我大呢?说明了第一种翻译方法是不对的。但是不怪有人会翻译成这样因为英语中young brother确实有弟弟的意思。那么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说出这句话的人至少有两个哥哥,他的意思应该是我的年轻的哥哥比我大或者说我的小哥哥比我大。这个悖论旨在说明悖论前提的重要性。还有,英语等西方语言的缺点可见一斑。楼主作为中国人,还是要说,我大中国的语言迟早成为世界第一语言。

(25)长生不老药悖论。一位国王想要长生不死,于是派很多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并且国王说要是不找到长生不老药就杀死他们。所有人都害怕得四处打听,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没有找到。那怎么办呢?于是,一位男子在约定交药的那一天拿出了一颗药丸,国王看到后心动不已,于是说,快呈上来。这时男子直接将长生不老药吃掉了,国王很生气下令处死他。他对国王说“国王,请给我说几句话的机会。”国王准许了。他说“国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药,如果有,刚才也被我找到而且被我吃掉了,那么你就不应该杀我,因为我吃了长生不老药。”国王听了,觉得在理。于是将他释放了。这个悖论用来证明没有长生不老药如何呢?

(26)投票悖论。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多赛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也称做是“孔多塞悖论”: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下图的偏好排序:甲A>B>C 乙B>C>A 丙C>A>B

由于甲乙都认为B好于C,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社会也应认为B好于C;同样乙丙都认为C好于A,社会也应认为C好于A。所以社会认为B好于A。但是,甲丙都认为A好于B,所以出现矛盾。投票悖论反映了直观上良好的民主机制潜在的不协调。

在得多数票获胜的规则下,每个人均按照他的偏好来投票。大多数人是偏好x胜于y,同样大多数人也是偏好y胜于z。按照逻辑上的一致性,这种偏好应当是可以传递的(transivity),即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z。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以投票

的多数规则来确定社会或集体的选择会产生循环的结果,这就好像一只狗在追自己的尾巴,会没完没了地循环下去。结果,在这些选择方案中,没有一个能够获得多数票而通过,这被称作“投票悖论”。它对所有的公共选择问题都是一种固有的难题,所有的公共选择规则都难以避开这种两难境地。

(27)老鼠体重等于大象体重悖论。这是一个很数学的问题,记得在初中的教科书上的思考就有这样一道题。证明是这样的,假设老鼠的体重是x,大象的体重是y,且他们的平均体重的二分之一是A,那么就可以有这样的式子,x+y=2A①,变形有x=2A-y②,x-2A=-y ③。那么②×③有,x∧2-2Ax=y∧2-2Ay④。④的两边同时+A∧2,整理变形得到,(x-A)∧2=(y-A)∧2⑤。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A=y-A。所以有x=y。所以得到老鼠的体重等于大象的体重。哇哦。多么神奇的结论。各位,动动聪明的脑袋。你有初中生聪明么?来,求解释!楼主在下一次发布悖论前公布答案哟。

(28)吃不完的巧克力悖论。上图。这个图好像在本吧看到过。希望有冒犯的地方别介意。如图,图中的巧克力经过几次分割以后面积没变但是居然多出了一块巧克力。要是真的有这样的巧克力那楼主绝对买个一块再也不用担心吃的问题了。楼主记得这也是初中数学书上的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原因在初中书上解释是这样的,因为将巧克力切割以后几块图形看似可以拼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几块分割的巧克力之间存在缝隙,而且恰好这些缝隙的面积是1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多了一块面积为1的巧克力了。有哪位盆友在读初中,书上应该有彩图的,求拍照求真相。

(29)双生子佯谬。这是一个相对论问题,所以楼主不说双生子悖论。解释一下,佯谬就是看似是谬论但是实际上不是。好,现在阐述双生子佯谬。有两个孪生兄弟甲和乙,其中甲乘坐飞船做太空旅行,乙留在地球上等甲,甲的飞船经历很短时间的加速以后到达接近光速的速度,然后作匀速直线运动,飞行很长一段时间后,甲开始掉头,一直到回到地球。甲只在启动,掉头,减速的时候具有加速度且时间短。那么这种情况适合狭义相对论的惯性系,在乙的角度,甲作近光速的直线运动,根据狭义相对论,那么甲回来的时候就该比乙年轻。但是在甲的角度,站在地球上的乙同样是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所以回到地球上应该是甲比乙老。(有关谁比谁老的问题不懂得朋友可以参考一下狭义相对论)。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呢?是甲比乙年轻?还是乙比甲年轻?还是两个人一样年轻呢?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佯谬。也是相对论提出的时候的一大难题。各位盆友快来解答。

22、无悖论

23、“准确”一词的概念问题

24、相对论破,弟弟在理论上可以比哥哥老。

25:这如何证明长生不老药不存在?

26:没错。

29:加速度不相对。

(30)黄油猫悖论。可以说这是楼主看到的最好玩的一个悖论了。这个悖论也是有人证明永动机的存在的时候所使用的悖论。下面开始阐述。我们都知道,半空中的猫如果释放,落地的时候绝对是脚先落地,这是猫的自然习惯。现实生活中,有人发现拿一块面包片,一边涂上黄油,也是拿到半空中释放,那么一定是涂了黄油的那一边先落地,结果就是吧唧一声。于是有人有了疑问,当把涂上黄油的面包片和猫捆在一起,而且黄油对着天,猫脚对着地这样子。那么在半空中释放的时候,会怎么样呢?这时候,两个物体无法满足同时落地,于是

有人猜想,猫与面包片就会在半空中不落地,并且一直翻滚,有人质疑能量不守恒,但是也有人说是空气和猫的摩擦提供的能量。楼主当时一听就吓尿了。这种事情是真的么?楼主不信。但是昨天楼主看了视频,请大家百度“黄油猫悖论”就可以看到了,看起来好像真的。楼主有必要去买猫来做实验了。大家觉得呢?

(31)祖母悖论。楼主表示很不愿意拿出这个悖论,因为很多人都各种讨论这个悖论这样看起来这个悖论好像是悖论的基础哦。楼主去各种搜集了一下资料才发的。祖母悖论即如果一个人可以回到过去,那么回到过去他杀死了他的祖母,那么他祖母死了,他就不会存在,既然他不会存在那么是谁杀死的他的祖母的呢?=_=这个问题有以下观点。第一,著名的霍金先生提出,即使我们能够回到过去,那么,你一定无法改变历史,因为物理定律不允许发生这种悖论。第二,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以后,证明时间是相对的,但是时间和空间有关,即使你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你还是会衰老而死,但是时间过得再慢你也不可能时光倒流。第三,平行时空的说法。认为你回到过去杀死的祖母是你另一个时空的祖母,你那个时空的祖母仍然还活着,所以你杀死的祖母的时空的你不存在了。但是你所在的时空你还在。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楼主怎么可能会懂。求赐教。

(32)不可阻挡的力量与不会移动的物体悖论。这个悖论好像矛和盾的悖论哦。楼主阐述一下吧。问,当不可阻挡的力量碰上不会移动的物体,结果会怎么样?矛和盾的悖论差不多啦。解释就留给你们吧。楼主在发下一篇悖论之前发来自己的见解。干巴爹。

(33)领带交换悖论。有两个人,他们打着领带,然后遇到了对方,这时上帝出来了。(这个设定就这样吧,楼主就不吐槽了。)上帝说,你们将自己领带的价格实话说出来,价格低的哪一位可以得到对方的领带。两人一听,心里想,我要是价格比他低就会得到一款高级领带。要是我的价格比他高,也不过损失一条低级领带。可是两个人都这么想,认为这个游戏对自己有利。那么,同一个游戏怎么会对两个人都有利呢?

(34)信封难题。在你面前有三个信封。分别装有50,100,200人民币。你不能通过眼睛识别三个信封的区别。现在你开始抽一个信封,恰好抽到了100的信封。那么,如果在给你一次机会,你是换还是不换呢?楼主就会换。

(35)电车难题。具有伦理道德意义的一个难题。你的伦理道德素质到底过不过关呢?来试试吧。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是扳动还是不扳动呢?很多人的选择是扳动,毕竟一个人的性命能换来5个人的存活是值得的。但是,当你明明知道扳动把手会导致另一个轨道上的人死亡你却还是扳动了,也就是说他本来不会死,可是你却杀死了他。你成了杀人凶手。但是你若是不扳动,你看着5个人死亡却见死不救。怎么办?要是楼主遇到这种先自己去死好了,

(36)绞死犯人悖论。一座孤岛上有一个国王,他规定所有人上岛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他回答的答案让国王不满意,那么他就会被绞死,回答得让国王满意,就会拥有这个岛的一日旅游权。这个岛上的风景非常美丽,所以很多人都想去旅游。但是他们似乎总是不能给国王满意的答案。(国王:对,没错,我就是故意的)后来就再也没有人踏足这里了。再后来有个年轻人来到了这座岛上,国王照例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来这座岛上干嘛?年轻人回

答:我是来被绞死的(觉悟很高嘛)。国王震惊了一会儿,然后大笑说:好,很好,那我就成全你吧。这时,年轻人说,那么国王你就不能绞死我。国王这下瞢了,现在如果他的答案让国王满意,那么他应该被绞死才能让国王满意,但是满意了就不应该被绞死。怎么办呢?

(37)点构成线的疑问。这个疑问,我看数学吧有人在说到。问,点没有体积,没有长度,没有大小,那么为什么点可以构成线这个有长度的东西呢?0加0无限,为什么可以构成线继而面,继而体?

(38)破窗谬论。这是一种犯罪心理学。是这样讲的,如果有一栋房子的窗户破了,如果长期不修理,那么过了一段时间后,这栋房子的其他玻璃也一定七零八落。如果有一面墙,干干净净,没有人愿意画,但是一旦有一个人涂鸦,那么几天后绝对这面墙就变得花枝招展。如果在一条干净的街道,人们肯定不愿意往地上丢垃圾,可是当有人第一次往地上丢垃圾以后,这里很快就会变成一堆垃圾的聚集地,人们往这里丢垃圾基本不会感到耻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谬论旨在说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排除那么就会有人效仿引发犯罪。但是也有人会说这是引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窗子破的话,那么修窗子的人就没有工作,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有这样的现象,一段道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发现路面上有许多碎玻璃或者图钉,而前面就有一家自行车修理厂,没错,这就是修车厂的老板干的。但是这种经济的增长是真的增长么?无疑为经济增长带上了犯罪的帽子。

(39)绕硬币悖论。将两枚硬币放在水平桌面上紧挨着。最好初始状态一样,就是摆的图案的方向一样。然后将其中一枚硬币按住,另一枚硬币开始无滑动的绕按住的硬币滚动半圈。神奇的事情出现了,按理说硬币滚动了半圈,现在应该在按住的硬币的另一边,而且图案方向相反才对,但是事实上是图案并没有反向,而是和原来图案方向相同就像转了360度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只转了半圈呀。为什么硬币旋转了360度?PS楼主亲自做了实验的,和结论是一样的,楼主就被吓到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快来解答。

(40)宾馆无限房间悖论。在浩浩荡荡的宇宙中,有一家这样的宾馆(不要吐槽设定),宾馆现在有无限个房间,但是住满了人。但是这时候有一个来自星星的旅客要一间房间,这下怎么办呢?于是聪明的店小二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把1号房间的客人请到2号房间,2号房间的客人请到3号房间,3号房间的客人请到4号房间......这样下去就多出了1号房间!这位来自星星的客人满意的住下了。只是这样换了换房间就多出来了一间房间,店小二要是再聪明点还会多出n个房间。这是为什么呢?又再一次扯出了无限。

(41)老虎悖论。有一位国王处置犯人,但是为了表示他是一个仁慈的国王,于是他给了犯人这样一个机会。国王准备了5个相同外观的房间,其中一间房间里有一只老虎,于是他对犯人说:在你打开任意一扇门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那里面有没有老虎的。犯人心想:如果我打开了前4扇门都没有遇见老虎,那么我就知道老虎在第五扇门里,但是国王说我不可能在打开门之前知道门里有没有老虎,所以,第五扇门证明没有老虎,那么如果第五扇门里没有老虎,继续这么推下去,第4,3,2,1扇门都不可能有老虎,所以说明5扇门里都没有老虎。于是犯人冒冒失失的去开门,但是在第二扇门老虎跳了出来,将犯人咬死了。国王说:你没开门之前是不会想到老虎在第二扇门里吧,我说的没错吧。还有该悖论的另一个版本是

(42)教授考试悖论。教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在下周要进行考试,但是你们绝对不知

道下周哪一天考试。学生们想:如果下周1.2.3.4都没有考试,那么毫无疑问应该是星期五考试,但是教授说我们不可能知道哪一天考试,这样就不可能是星期五考试,那么同理推论下周根本就不会有考试。结果下周二教授抱着试卷来了教室。既然犯人和学生的推论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43)有关运动是绝对的讨论。读过初中物理的盆友都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运动不是绝对的。理由如下,我们如何认知一个物体是在运动,我们需要选择参照物,没有参照物就不能进行物体动还是静止的判断。那么我们在选择参照物时,是以假想参照物静止来判断另一个物体的情况。但是,你所选的参照物时什么情况并不知道。那么我们选本身就不清楚状态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的状态,不是有些牵强么?还有,没有参照物就不能判断物体状态,那么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

(44)空地上的奶牛悖论。这个悖论是用来让我们明白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而且世人所公认的事物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下面开始阐述,,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 (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怎么样,还是蛮励志的一个悖论吧。

(45)"定时炸弹"思想实验。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如果他对酷刑无动于衷,你是否愿意对他的妻子儿女用刑?

(46)(引用)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 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思想试验,是在一个日本人写的小册子里。名字忘了,是《五角丛书》中的一本。十年前翻箱倒柜找这本小册子,未果。谁如果保存着二十年前那本五角丛书的话,不妨转让给das,你五毛钱买的,我出一枚袁大头,或者一个紫砂壶也行。不需要无限多个猴子,不需要无限长的时间,房间里放一台打字机,然后关一只猴子进去,猴子碰巧也会跳到打字机上,碰巧也会打出几个字母,有人计算过,假以2000亿年,从概率上讲,猴子会打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这道理很简单:猴子随意踩踏打字机,总会打出一些字母,这些字母随意组合,只要字

母足够多,总会有一些单词,只要单词足够多,总会有一些句子,只要句子足够多,总会有一些有意义的句子,有意义的句子足够多,总会有一首诗,诗足够多,总会有一首十四行诗,十四行诗足够多,总会有一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摸一样。

这道理简单明了,就是一些概率和排列组合的简单计算。

但是我有一点想不通,猴子比大自然聪明多了,人体比十四行诗复杂多了,猴子胡蒙瞎碰,打一首十四行诗都要2000亿年,大自然胡蒙瞎碰,打造个人体却只用了50亿年。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达尔文疯了?现在还不清楚,反正两个人总有一个疯了。

大学生创新基础满分题库(单选题)

【单选题】著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B)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 A、概念 B、创意 C、意识 D、思维 【单选题】心理学家托兰斯对二战期间有过种种艰难经历的幸存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条件是(D)。 A、体力 B、运气 C、接受的教育和训练 D、创造力 【单选题】(B)是人类出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进行的探索性、创造性活动。 A、技术创新 B、科学发现 C、技术发明 D、生产实践 【单选题】钻木取火的发明是摩擦生热经验的启示,轮子的发明源自圆木滚动省力经验的启示,这表明(A)。 A、创造发明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或向自然学习的结果 B、创造发明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C、创造发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D、创造发明不需要任何思考 【单选题】创造发明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其中不包括(B)。 A、青铜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奴隶社会的出现 B、铁制工具的出现为生活带来便利 C、蒸气机和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 D、现代交通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了全球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是指(D)。 A、个人创业 B、机会型创业 C、创新型创业 D、自主型创业 【单选题】屠呦呦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创造?C A、技术发明 B、艺术创造 C、科学研究 D、医学发明 【单选题】(D)是创新的灵魂,必须对其加以发挥并使之形成合力。 A、创新领导 B、创新文化 C、创新制度 D、创新人才 【单选题】任何使现有财富创造能力发生改变的行为或活动都可以称为(B)。

悖论的产生和意义

对于悖论存在及其意义的探究 摘要:悖论的存在已有数千年历史,悖论到底如何定义的?是为什么会存在的?历史上人们又是怎么对待悖论的?悖论能够怎样被解决?悖论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这一切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 关键词:悖论;逻辑哲学;存在;本体论;形而上学 一、什么是悖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谜题与悖论,它们对人类理智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许多大家、巨擘以及无名氏前仆后继地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古希腊、中国先秦时期到现代数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中,已经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悖论或怪论,悖论已经成为数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的课题,谈论“悖论”几乎成为时髦。那么,到底什么是悖论呢?悖论,亦称为吊诡或诡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悖论的英文paradox一词,来自希腊语paradoxos,意思是“未预料到的”,“奇怪的”。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二、悖论与逻辑哲学 说谎者悖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悖论,由公元前六世纪的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提出:“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个悖论最简单的表述形式是:“我在说谎”。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 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悖论的存在显然是因为某些命题正在逻辑上存在不合理性从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究。 虽然逻辑不能等同于逻辑哲学,但是逻辑哲学基本上是和逻辑同时产生的,任何逻辑学家都在无形中进行着对逻辑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极其讲究严密的逻辑性的研究领域,逻辑哲学的研究根本无法避免。著名的“罗素悖论”的出现甚至引起了第三次数学危机。所谓的罗素悖论是罗素针对当时建立不久的集合论体系提出的一个基础上存在的矛盾:“定义两个集合:P={A∣A∈A} ,Q={A∣A?A} 。问题:Q∈P 还是 Q?P?”。显然,无论是指定哪个判断为真,最后都能够推断出与其相反的结论。为了使其更容易被理解,罗素悖论又被称为“理发师悖论”:“有一个理发师说:‘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那么这个理发师要不要给自己刮脸呢?无论他怎么做,最后都一定会违背自己当初的话。 悖论的流行引发了世界上的思想风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现有社会中存在的不完美,思维方式不能再局限于既定逻辑,而要尝试打破规则,因为悖论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现有的规则有着无法忽视的漏洞,甚至会动摇社会根基。 三、悖论与本体论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以研究世界的本原为己任, 形成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本体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研究存在问题, 即关于什么样的实体存在, 以及作为实体在资格

世界十大驳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当为这种行为负责。 行为并不是行动,你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选择,因而也是一种行为。 我们将这个思想实验稍作修改,就可以看到什么也不干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加入电车的前方帮着5个人,你拉动一下拉杆就能使将电车驶向岔道——而岔道上什么也没有,不会造成任何危害。这时候你动不动拉杆呢?如果你不拉,你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五个人被轧死,这显然是不道德行为——你本来有选择的余地,轧死五个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结果,你只要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五个人的生命,但是你选择了什么也不干,你就应当

数学智力题大全_高难度题目集锦

数学智力题大全_高难度题目集锦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数学智力题大全_高难度题目集锦》的内容,具体内容:激活高数课堂、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故事、游戏、智力题、笑话、悖论、口诀、诗文等。数学智力题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数学智力题的资料,仅供参考。... 激活高数课堂、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故事、游戏、智力题、笑话、悖论、口诀、诗文等。数学智力题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数学智力题的资料,仅供参考。 数学智力题【经典篇】 (一) 谁把零钱拿走了? 姐姐上街买菜回来后,就随手把手里的一些零钱放在了抽屉里,可是,等姐姐下午再去拿钱买菜的时候发现抽屉里的零钱没有了,于是,她就把三个妹妹叫来,问她们是不是拿了抽屉里的零钱。 甲说:"我拿了,中午去买零食了。" 乙说:"我看到甲拿了。" 丙说:"总之,我与乙都没有拿。" 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在说谎,那么到底谁在说谎?谁把零钱拿走了? 答案:丙说谎,甲和丙都拿了一部分。假设甲说谎的话,那么乙也说谎,与题意不符;假设乙说谎,那么甲也说谎,与题意不符。那么,说谎的肯

定是丙了,只有甲和丙都拿零钱了才符合题意。 (二) 题目: 姐姐和弟弟在做一个游戏:他们在桌上摆10枚硬币,轮流从中取走1枚、2枚或者4枚硬币,谁去最后一枚硬币算输。请问:该怎么做才能获得胜利? (三 ) 题目: 四对夫妇坐在一起闲谈,四个女人中,A吃了3个梨,B吃了2个,C吃了4个,D吃了1个; 四个男人中,甲吃的梨和他妻子一样多,乙吃的是妻子的2倍,丙吃的是妻子的3倍,丁吃的是妻子的4倍.四对夫妇共吃了32个梨。 问:丙的妻子是谁呢? (四) 每个囚徒发一个答题板,在上面写一个自然数。监狱长检查答题板。首先察看是否有相同的数字,如果有,那么,所有填写这个数字的人都要死。察看其余数字,选出其中最小的,填写这个数字的囚徒释放,其余的死。如是三个囚徒,应该怎样填写数字? (五) U2合唱团在17分钟内得赶到演唱会场,途中必需跨过一座桥,四个人从桥的同一端出发,你得帮助他们到达另一端,天色很暗,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次同时最多可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过桥的时候必须持有手

数学史选择题集锦知识分享

数学史选择题集锦

1、首先获得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数学家是( D )。 A. 塔塔利亚 B. 卡尔丹 C. 费罗 D.费拉里 2、最先建立“非欧几何”理论的数学家是( B )。 A. 高斯 B. 罗巴契夫斯基 C. 波约 D. 黎曼 3、提出“集合论悖论”的数学家是( B )。 A.康托尔 B.罗素 C.庞加莱 D.希尔伯特 4、( 泰勒斯 )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开始了命题的证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 位数学家 A. 阿基米德 B. 欧几里得 C. 泰勒斯 D. 庞加莱 5、数学史上最后一个数学通才是( B ) A、熊庆来 B、庞加莱 C、牛顿 D、欧拉 7、当今数学包括了约 A 多个二级学科。 A、400 B、500 C、600 D、700。 1、秦九韶是“宋元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是()。 (A)九章算术(B)九章算术注(C)数书九章(D)四元玉鉴 2、下面哪位数学家最早得到了正确的球的体积公式()。 (A)欧几里得(B)祖冲之(C)刘徽 (D)阿基米德 3、古代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几何学的实践来源不尽相同,古代埃及的几何学产生于

(A)测地(B)宗教(C)天文 (D)航海 4、“零号”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它是由下列国家发明的()。 (A)中国(B)阿拉伯(C)巴比伦(D)印度 5、最早发现圆锥曲线的是下列哪位数学家()。 (A)欧几里得(B)阿波罗尼奥斯(C)毕达哥拉斯 (D)梅内赫莫斯 6、下列哪位数学家提出猜想:每个偶数是两个素数之和;每个奇数是三个素数之和()。 (A)费马(B)欧拉(C)哥德巴赫(D)华林 7、下列哪位数学家首先证明了五次和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的根式不可解性()。 (A)拉格朗日(B)阿贝尔(C)伽罗瓦(D)哈密顿 8、在非欧几何的先行者中中,最先对“第五公设能由其他公设证明”表示怀疑的数学家()。 (A)克吕格尔(B)普罗克鲁斯(C)兰伯特(D)萨凯里 9、下列数学家中哪位数学家被称作“现代分析学之父”()。

创新经济学

第一讲:技术创新基础理论1.熊彼特对创新的理解是怎样的,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熊彼特对于创新的理解: 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要素来源创新) 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组织创新) 【熊彼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主要观点: 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2)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3)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4)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5)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6)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2.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区别。 技术是指能用于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和交付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技巧和手艺。 技术的关键要素可能是隐含的,只以隐藏形式存在(如以技术诀窍为基础的商业秘密)。

技术的成功标准也是技术上的(能否执行任务),而不是商业上的(能否通过执行任务盈利)。 技术创新的成功标准是商业上的,而非技术上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创新的不确定性,创新的市场性,创新的系统性。 处于技术创新过程源头的时发明或发现。 技术发明是指在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并创造出与已有产品原型或方法完全不同或有很大改进的新产品原型或新的方法。(发明不一定是创新) 技术发明仅指技术活动,只考察技术的变动性,不考察是否应用和产生经济效益。在科学研究和运用发明、发现得到成功创新之间,可能有相当长得时间滞后。 3.技术创新动力有哪些? 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政府作用;企业家的精神; (1)技术推动模式:科学家作出不可预见的发现,技术人员应用于开发产品创意,然后工程师设计师把这些创意变成样品进行测试,制造部门设计出有效生产产品的方式。最后,营销部门把产品推销给客户。 (2)需求拉动模式强调技术创新起源于社会的技术需要,需求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 (3)企业家管理也是一种“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 (4)政府干预技术创新过程,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知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外部性,这是市场失灵要求政府通过制度、立法形式干预。政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得作用,为创新者、计划着、裁判、立法者。 第二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1.创新有哪些分类?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 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

2.5龟兔赛跑悖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Zeno提出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

2. 5 龟兔赛跑悖论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Zeno 提出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是针对当时的对时空的两种对立观点: 1. 时空无限可分(故运动是连续的平稳的); 2. 时空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故运动是不连续的,跳动的,象放电影似的)。 Zeno 的第二悖论:领先者无法被追上。 Zeno 原话:“Achilles (希腊的神行太保)追不上乌龟”。 演绎成如今的“龟兔赛跑悖论”: 设乌龟跑步速度50 m/分,兔子跑步速度100 m/分,乌龟领先100 m ,现赛跑开始。兔子跑了100 m 追到乌龟的领先点,乌龟已经又领先50 m ,兔子再跑了50 m 追到乌龟的第二领先点,乌龟又领先25 m ,如此一直无限追下去,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 Zeno 的上述第二悖论是攻击“时空无限可分”的哲学观点的。 即:若时间无限可分,从而有限时间含无限段,无限段时间无法走完。 或者:若空间(长度)无限可分,从而有限空间含无限段,无限段无法走完。 事实上,兔子追了n 次后, 用时: 11111...2(1)222 n n n t -=+++=-(2)<,2n t →分钟, 行走距离:11001001100...200(1)(200)222 n n n s -=+++=-<,200n s →m 。 将2分钟时段分解成无限段:111{1,,...,,...}22 n -,每时段内追不上。 将200m 长度分解成无限段:1100100{100,,...,,...}22 n -,每段内追不上。 但跨过2分钟时间界限(或跨过200 m 的距离界限),兔子就追上乌龟了。 事实上,有限时间2分钟内可以跨越有限长度200 m 的无限可分的无限段。 Aristotle 在驳斥Zero 时也指出:无限性有两种意义:无限可分与无限宽广。有限时间内是可以接触可分意义上无限的东西。 参考书:《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40-42. ? ? ? ? ? 龟 兔 100m 150m 175m

《四次数学危机与世界十大经典数学悖论》

《“四次”数学危机与世界十大经典数学悖论》 “四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集宗教、科学和哲学于一体,该学派人数固定,知识保密,所有发明创造都归于学派领袖。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对于无理数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原来是指整数,他们不把分数看成一种数,而仅看作两个整数之比,他们错误地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该学派的成员希伯索斯根据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所能表示。希伯索斯的发现被认为是“荒谬”和违反常识的事。它不仅严重地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使当时希腊数学家们深感不安,相传希伯索斯因这一发现被投入海中淹死,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 最后,这场危机通过在几何学中引进不可通约量概念而得到解决。两个几何线段,如果存在一个第三线段能同时量尽它们,就称这两个线段是可通约的,否则称为不可通约的。正方形的一边与对角线,就不存在能同时量尽它们的第三线段,因此它们是不可通约的。很显然,只要承认不可通约量的存在使几何量不再受整数的限制,所谓的数学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认为第一次危机的产生最大的意义导致了无理数地产生,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都无法用来表示,那么我们必须引入新的数来刻画这个问题,这样无理数便产生了,正是有这种思想,当我们将负数开方时,人们引入了虚数i(虚数的产生导致复变函数等学科的产生,并在现代工程技术上得到广泛应用),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智慧。但我个人认为第一次危机的真正解决在1872年德国数学家对无理数的严格定义,因为数学是很强调其严格的逻辑与推证性的。 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其实我翻了一下有关数学史的资料,微积分的雏形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阿基米德的逼近法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无限小分析的基本要素,直到2100年后,牛顿和莱布尼兹开辟了新的天地——微积分。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焦点是:无穷小量是零还是非零?如果是零,怎么能用它做除数?如果不是零,又怎么能把包含着无穷小量的那些项去掉呢? 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Weistrass创立了极限理论,加上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建立,从而把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 而我自己的理解是一个无穷小量,是不是零要看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是静止的,我们当然认为它可以看为零;如果是运动的,比如说1/n,我们说,但n个1/n相乘就为1,这就不是无穷小量了,当我们遇到等情况时,我们可以用洛比达法则反复求导来考查极限,也可以用Taylor展式展开后,一阶一阶的比,我们总会在有限阶比出大小。 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在1902年,罗素悖论的产生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号称天衣无缝,绝对正确的数学出现了自相矛盾。 我从很早以前就读过“理发师悖论”,就是一位理发师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

色盲悖论

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 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绿色”。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 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注:有人说让他水彩画画,比如说画蓝天绿草,他画出来的肯定是绿天蓝草,而别人的是蓝天绿草。 这个回答是错误的,因为:画蓝天时,他脑中想的是绿色,而他拿起的笔也是他脑中的绿色,也就是别人眼中的蓝色,所以他画出来的仍然是大家眼中的蓝天绿草。———————————————————————————————————————— 下面是我见过的一些的解法,由浅到深一一罗列出来,逐个分析。注:为了方便区分,以下凡是用英语标出的颜色,是脱离概念的,是人眼中感觉到的颜色,例如他听到“蓝色”这个词,脑海中浮现的是Green,然后拿起了蓝笔。

1. 首先,这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低水准问题”,以为拿个绿色的牌牌,告诉他“这是绿色”就OK了?人家本来就把绿色的牌牌叫做“绿色”,还用你告诉?像某安焱那种自以为是又到处鄙视别人的,大家无视。2.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他画的就应该是“绿天蓝草”,认为题目的那个“注”是错的。所以我有必要把那个注解再解释一下: 题目说的很清楚,正常的“蓝色”在他眼中是“Green”,但由于这个倒霉蛋对颜色的认知是从别人得来,所以在他口中依然是“蓝色”。 也就是说,正常的“蓝色”,无论是颜色还是字符,他都称之为“蓝色”,只是在他眼中是Green。 结论来了,蓝色的天空、蓝色的画笔、“蓝”这个概念,在他眼里都是同一种颜色(Green)。 同样也有,绿色的草地、绿色的画笔、“绿”这个概念,在他眼里也是同一种颜色(Blue)。 所以让他画天,他心里想的是Green,当然就会拿蓝笔,口中说的也是“拿蓝笔”这句话。绿草也是一样,他画草的时候会拿绿笔。 3. 然后再排除部分人的那种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给他个绿色的东西,告诉他,这个其实叫做蓝色” 这根本不可行,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与常人不同,也无法从眼中观察到。

贝特朗奇论悖论

贝特朗奇论 2 . 1 “贝特朗奇论” 的 数学表示 在单位圆内随机取一条弦,弦 长超过3(单位圆内 接等 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有三种解法, 答案互相矛盾 。 解法一:设弦AB 的一端A 固定于圆周上,另一端B 任意(图1)。对于等边三角形ACD , 若B 落在劣弧CD 上,则AB > 3 , P = CD 弧长圆周长 = 13 解法二 : 设弦 AB 垂直于直径 EF , C D = DO( 图 2) , 若 AB 的中点落在线段 C D 上 , 则 AB> 3 , 故 P = CD EF = 12 。 解法三 : 作半径为 1/ 2 的 同心圆( 图 3) 。 若 A B 的中 点 落在此圆内 , 则 AB> 3 , 故 P =小圆面积大圆面积 = 14 。 2. 2 “贝特朗奇论” 的数学辨析 同一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究其原因, 是在取弦时采用了不同的等可能性的假定。解法一假定端点在圆周上的落点处处等可能 , 解法二假定中点在直径上的落点处处等可能, 解法三假定中点在圆 内的落点处处等可能。三种答案对于各自的假定都是正确的。这样的

解释显得似是而非, 但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故名奇论。其实弊病出在概率定义本身。 我们先看看有关概率的三个定义: 概率的统计定义: 在条件相同的n 次试验中事件 A 出现m 次, 如果加大n 时, A 的频率m n逐渐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 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 的概率。概率的古典定义:如果一个试验满足两条:(1)试验只有有限个基本结果;(2)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这样的试验,成为古典试验。对于古典试验中的事件A,它的概率定义 为:P(A)= m n,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 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这种定义概率的方法称为概率的古典定义。概率的几何定义:若试验结果只能出现于区域Ω内的某一点,且出现于每一点的可能性相等,又区域A包含于区域Ω中,那么试验结果出现于区域A的概率,即事件A R 的概率P( A ) =区域A的测度/区域Ω的测度。 概率的统计定义虽然直观, 但据此计算某事件的概率是困难的, 仅能以A的频率作为P( A) 的近似值。然而n要多大,准确到什么程度,都没有确切的说明,在概率的古典定义中,不需要试验即可直接根据公式求出事件的概率, 这是它的最大优点,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 因为它要求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的数目是有限的, 而且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如果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是无限的,古典定义就不适用了。概率的几何定义虽然不要求试验结果有限,但同样强调

大学生创新基础期末答案

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是()。 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我的答案:ABCD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 A、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个性灵活、开放 C、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我的答案:ABD 高智商即等于高创造。(√) 人类创造发明简史 着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 A、概念 B、创意 C、意识 D、思维 我的答案:B 心理学家托兰斯对二战期间有过种种艰难经历的幸存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体力

B、运气 C、接受的教育和训练 D、创造力 我的答案: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智力资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创造发明改变了世界 创造发明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其中不包括()。 A、青铜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奴隶社会的出现 B、铁制工具的出现为生活带来便利 C、蒸气机和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 D、现代交通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了全球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 我的答案:B 钻木取火的发明是摩擦生热经验的启示,轮子的发明源自圆木滚动省力经验的启示,这表明()。 A、创造发明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或向自然学习的结果 B、创造发明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C、创造发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D、创造发明不需要任何思考 我的答案:A ()是人类出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进行的探索性、创造性活动。 A、技术创新 B、科学发现

D、生产实践 我的答案:B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是指()。 A、个人创业 B、机会型创业 C、创新型创业 D、自主型创业 我的答案:D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的举措包括()。 A、创业实验室 B、创业孵化基地 C、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D、校外任意创业顾问 我的答案:ABC 什么是创新 屠呦呦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创造? A、技术发明 B、艺术创造 C、科学研究

悖论大全

老虎悖论是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逻辑悖论。 故事 国王要处决一个囚犯,但给他一个生还的机会。囚犯被带到5扇紧闭的门前,其中一扇后面关着一只老虎。国王 对囚犯说:“你必须依次打开这些门。我可以肯定的是,在你没有打开关着老虎的那扇门之前,你是无法知道老虎是在那扇门后。”显然,如果囚犯有可能在打开有老虎的那扇门前知道,就证明国王在撒谎,那么就可以活命。开门之前,囚犯进行了如下分析:假如老虎在第五扇门,那当他把前四扇门打开后都没发现老虎,那他肯定猜到老 虎在第五扇门中,因国王说过不论何时他也料不到老虎在哪扇门后,那国王的说话就错了。因此,老虎肯定不在 第五扇门中。同样道理,老虎也不在第四道门中,否则囚犯打开三道门后,只剩两道门,老虎既不在第五扇门后,那就会给他料到在第四扇门后;依次类推,老虎不存在任何一道门后;囚犯这时就不再多想,冒冒失失依次推门,结果老虎从第二扇门中跳了出来,把囚犯咬死了。国王看见了说:“不是跟你说了老虎在哪扇门后总是出乎你的意料了吗?现在你就是万料不到了。” 悖论分析 如果囚犯的推理成立,那么就算国王把老虎放在第五扇门后,也是“料想不到”,学者们争论的重点在于:这个推理究竟错在第几步? 1.主张错在第一步 如果第一步是正确的,那么后面几步为什么是错的?所以第一步就错了。错在囚犯把国王的思路作为论据。 首先必须定义怎样算国王所谓的“知道”(或“意料”),如果投机猜测算的话,那国王不论怎样放都不能保证不被猜中,所以带投机成分的猜测不能算“知道”(国王为了自身利益也会这么定义),设“知道”定义为“在即有事实下的逻辑推

理”,那么囚犯不仅要正确预测老虎,还要对其预测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才行。本例中不考虑没有老虎的情况,即 囚犯已知必有1老虎。作为囚犯,他在每次打开一个门前都会进行逻辑推理,如果能推出老虎是在即将打开的门 里就赢了,如果不能推出,他就只能打开这个门,如果打开后没有老虎就继续推理下一个门是否有老虎,依此类推。 然后,把问题从5个门简化为只有2个门,囚犯会在打开第一个门之前,对第一个门里是否有老虎做逻辑推理: 由于囚犯要引用国王的思路,故须先考虑国王思路是否是会错。 A.如果相信国王是不会错的,那么你不可能推测出第一个门里有没有,因为如果推测出就说明国王会错,所以在 这个前提下不可能知道。囚犯无法推测出第一个门里有没有老虎,必然要打开第一个门。 B.如果相信国王是会错的: 囚犯首先认为国王放第二个门是错的,但国王既然是会错的,他为何不会按囚犯认为错误的思路放第二个门呢? 所以国王的思路就没法唯一的推测了。囚犯失去国王的思路做论据,无法推测出第一个门里有没有老虎,必然要 打开第一个门。 因此,国王应且只应放到第一个门中,则国王必胜。 推广到n个门的情况,只要国王不把老虎放到最后一个门,则国王必胜,囚犯必败。 2.主张错在第二步 故事中的囚犯最后决定相信“没有老虎”。但,国王并不知道囚犯是否会这样,所以的确不可能把老虎放在第五扇门。如果囚犯决定相信“一定有老虎”,那么在前四扇门都没有老虎之后,第五扇门后的老虎的确就变成“可预料的”了。 既然老虎在第五扇门的话,它一定是“可预料的”,那么当你已经开了三扇空门时,情况是怎么样?我们可以试着写成逻辑式子:前提一、老虎不可预料。前提二、老虎如果在第五扇门时,可预料。前提三、老虎不在第五扇门时,就一定在第四扇门。前提四、老虎如果在第四扇门时,可预料。结论:前提互相矛盾。 请注意:这时的逻辑推理中,既然前提互相矛盾,必定有一个以上不成立,那么可能性就是以下四个其中之一、 或是更多: A.老虎可预料。 B.老虎如果在第五扇门时,不可预料。 C.老虎不在第五扇门时,也不一定在第四扇门。 D.老虎如果在第四扇门时,不可预料。 二和四自身是矛盾命题,不考虑,三会导致老虎变成薛定谔的猫,也就是既存在亦非存在的状态(囚犯把老虎往 前门推是错误的,因为前提中包含“已经开了三扇空门”)。所以可能性只有一个:老虎可预料。但若老虎可预料,那么显示国王说谎,如果国王可能说谎,那么老虎也真的有可能消失。 这时的正确结论是:国王一定说谎,但他的谎言可能是“老虎可预料”,却也可能是“根本没老虎”,囚犯只是偏心于 一个可能性,结果帮国王圆谎罢了。 3.主张错在最后一步 如果“不可预料”并不是一种保证,而只意味“高机率”,“有老虎”才是保证,那么情况又整个改观。可以列成以下状况: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来自: 哔。黑猫警嫂。(Dream maker, heart breaker.) 2011-11-30 18:34:34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 (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 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具有自由意识,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并且他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一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础。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行为”是什么意思:行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一个唯一的选择。 今天早晨你可以选择吃包子,也可以选择吃油条。结果你吃了包子,这是你的行为、你选择的结果。问题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条,这并不是“所有可能性”,你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吃,选择饿肚子减肥。作为一个理性人,你应当预见到饿肚子减肥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你选择了饿肚子减肥这种行为,就应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 1三元悖论概述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g)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从而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 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 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根据 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 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 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 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 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 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 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 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2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

贝朗注射泵(注射器设定)

兼容的注射器 (Compatible Syringes) 下表中列出的注射器类型可与 Perfusor?压缩 S 一起使用。这些表包括了注射器品牌的代码 Number1), 可以通过注射器选择键选择(详见.“特殊功能”)。 请参考以下表格, 以获得特定注射器品牌兼容性 (如 Cat)。Nos2))。注意还提供了有关注射器的 "近空" 警告的其他信息注射器的大小。 该表显示最小灌装量 (最小 vol.3)) 和最大交货率 (最大值)。Rate4)) 要求保证3分钟注射器 "近空" 警告 (预先注射器报警)。 在自动减少后闭塞丸后, 在最低和最高压力设置 (P1\/P3) 中测量了追加量 (丸卷5))。Occlusion6) 报警的测量时间为5.0 毫升\/小时。测量数据是典型的平均值, 可能因注射器公差的不同而异。 制造商:B.Braun (Manufacturer: B. Braun) Syringe Type B. Braun Omnifix 2mL 5mL 10mL 20mL 30mL 50mL Code No1) 2 5 10 22 30 52 Cat. No.2) 461 7029 461 7053 461 7100 461 7207 461 7304 461 7509 Min. Vol.3) [ml] 0.5 1.2 2.1 5.3 5.9 7.2 Max. Rate4) [ml/h] 7.0 19.2 32.0 93.4 97.9 117.0 Bolusvolumina5) Typ. Typ. Typ. Typ. Typ. Typ. P 1 [ml] 0.032 0.058 0.057 0.128 0.123 0.225 P 3 [ml] 0.079 0.096 0.173 0.233 0.272 0.264 Time to Occl.6) Typ. Typ. Typ. Typ. Typ. Typ. P 1 [mm:ss] 00:38 01:01 01:03 02:26 02:49 06:25 P 3 [mm:ss] 01:36 02:00 03:29 05:23 08:20 18:13 制造商:B.Braun (Manufacturer: B. Braun) Syringe Type B. Braun OPS OPS Proinjekt 20mL 50mL 50mL Code No1) 20 50 51 Cat. No.2) 872 8615 872 8810 872 8917 Min. Vol.3) [ml] 4.4 9.6 7.1 Max. Rate4) [ml/h] 78.5 164.4 127.0

关于贝特朗悖论

关于贝特朗悖论 从法国学者贝特朗(JoSePh Bertrand)提出贝特朗悖论"至今,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一百多年中,贝特朗悖论得到了各层次数学爱好者的热切关注,人们穿越时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悖论进行了争论、辨析及交流…… 首先来看一下贝特朗悖论: 在圆内任作一弦,求其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此问题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答: ⑴由f???可预先指定弦的方向???Sf此方 向的直径,只有交直径f 1/4点与3/4点间的弦J 其长才大于内接正三角形边也所有交点是等可能的 '则所求概率为1/2 * (3)弦被其中点位置唯一确定. 只有当弦的中 (2〕由干对■称性T可预先固定弦 的—端"仅当弦与过此端点的切线的 交角在60°?120°之间,其长才合乎 要求?所有方???可能的,则所求 概率为1/3 * 点落在半径缩小了—半的同心圆(圆内接正三 角形的内切凰)内,其长才合乎要求?设中点 位置都是等可能的'则所求概率为H 面对同一问题的三种不同的答案。人们往往这样 来解释: 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在取弦时采用了 不同的等可能性假设:

在第一种解法中则假定弦 的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在第二种解法中假定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而第三种解法中又假定弦的中点在圆内均匀分布。这三种答案是针对三种不同的随机试验,对于各自的随机试验而言,它们都是正确的。 三个结果都正确!一一这就是让老师和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的原因。 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上述解法看似是用了严密的理论来论述,但有的解法与问题的本质是脱节的,即理论是正确的, 但却不合题意:因为不同的解法所阐述的相应点的均匀分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此问题的条件是在圆内任作一条弦(或是从圆内任取一条弦),所以只有任取的弦与这些相应的均匀分布的点一一对应时,才能使整个的随机试验过程具有等可能性,否则,运用几何概型思想方法求出的结果一定是错误的。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我们就容易分析上面三种解法中,哪种解法是错误的了,实际上,找出错误,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下面我们把目光指向圆心: 第一种解法中,除了圆心外,圆内的点都和唯一的一条弦(与相应的直径垂直)对应,即一一对应。但是,圆心却与无数条弦(即与直径垂直的任何方向都有过圆心的弦,其长度满足题意)对应。这样,圆心一一这个圆内的点与相应的弦就不是一一对应了,为此,用此种思想所构造的试验过程中的基本事件就不是等可能的了,所以运用几何概型思想方法求出的结果也一定是错误的。 有了这种认识,大家会马上发现第三种解法也是不正确的。 而第二种解法,所构造的均匀分布的点是在圆周上,没有圆心,用此种思想所构造的试验过程 中的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所以结果是正确的。

十大著名的哲学假设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哲学家或科学家们常常用它来论证一些容易让人感到迷惑的理念或假说,主要用于哲学或理论物理学等较为抽象的学科,因为这类实验往往难以在现实世界中开展。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其间却蕴含着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哲理。它们就像是一顿丰盛的精神盛宴,等待餐客前来饕餮。然而,这类盛宴往往菜式复杂,并非人人都能“饱餐一顿”。因此,我们列出世界上最有名的十大思想实验,并在哲学、科学或伦理方面对这些实验进行了阐释: 10.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十分有名的伦理学思想实验,其内容如下:一个疯子将5名无辜的人绑在一条手推车轨道上,而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向他们冲去。幸运的是,你可以拉动操纵杆将电车转至另一轨道。然而,该名疯子在那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此时此刻,这根操纵杆,你拉,还是不拉? 深度解析: 这道“电车难题”由哲学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提出,目的在于批判伦理学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此类理论认为,“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道德的。根据功利主义哲学,牺牲1个人可以挽救5个人,则毫无疑问应该拉动操纵杆。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拉了操纵杆,你就成为杀死“1个人”的同谋,那么很明显你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因为你对此人之死负有部分责任。同时,还有人认为,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有所作为,不作为同样会被视为不道德。简而言之,不管你做不做、怎样做,都无法让自己在道德的世界里无懈可击,而这正是问题之关键。很多哲学家都以“电车难题”来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通常会让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断妥协,因为真实而完满的道德,并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9. 奶牛在田野(The Cow in the Fie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