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画十八种线描笔法

传统国画十八种线描笔法
传统国画十八种线描笔法

十八描

因为线条有自己的魅力,大家可以可以这样划分:直线(有力肯定)、抖线(软绵绵)、曲线(生动活泼)。然而,通过线条可以去表达心情的所在,我就不必要再说技法上的东西了。根据我自己的手绘经验,可以提高对线条把握能力的:1、每天都要至少一张线条练习(特别是直线)2、多动脑去想线条3、可以学习中国画之中的十八描。在此,与大家分享下十八描的特性与手法的表现: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用之。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

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古今服饰不同,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加各种化学纤维衣料的衣褶,为古代所无。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的十八描传统技法 中国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以线勾取物象的外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 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当然,十八描并不仅仅是人物画的基本画法,同样也是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宗教画 【游丝描】 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纯用尖圆匀齐之中锋笔尖画出,有起有收,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

性,画人物如春蚕吐丝,后人也称之为“ 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所运用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具有非常均和的节奏感,被认为是典型的游丝描。后来,曹仲达、李公麟、赵孟畹热嘶械南咛酰彩粽饫嘞呙栊问健U庵制交⒃踩蟆⒘鞒⑹嬲沟拿璺ǎ屎嫌诒硐治娜搜俊⒐笞甯九⑹伺蜗蟮取【铁线描】 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在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都有“铁线描”的特征。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服饰都用中锋细笔勾勒,顿起顿收,笔势转折刚正,如以锥镂石,唤起挺劲有力之感。它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这种描法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清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人物山水画 【琴弦描】 与高古游丝描属同一类型的描法,中锋悬腕用笔,画出的线条比高古游丝描更为粗劲而有韧性,宛若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丝弦,五代周文矩擅用此法。为了强调柔软的丝

人物画线描基础

人物画线描基础 作者:朱北堂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人物画线描基础 课程类别:实训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理论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工笔人物画的理论基 础,在实际绘画中得以熟练运用,让学生能够完成一张线 描作品。 教学重难点:实际训练中解决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作品展示、作范画。 教学内容 一、白描 从中国人物画发展来看,其中有一些词语留传了下来,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等。他们不仅代表一个风格,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推到了一个高的高度,也成就一代大师。在“以书入画”和“书画同源”论的出现,则是进一步的提升了线的审美地位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线的运用由来已久,一直到宋代以“白描”的形式确定下来,在经过一代代画家的传承积淀后,总结和概括出了“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其中最常用的有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枯柴描等等。中国画发展到现在,其画面内容的立意、构图、造型等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唯独以线的表现模式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中国画人物白描,来开始人物画的旅程。 二、临摹 学习中国画线描,需从前人的优秀作品中去研究摹写。是学习中国画技法一个重要的入门途径,咱们采用以临为主,以摹为辅,先从局部开始,再到整体。临摹的范本可选那些优秀的工笔线描作品,如:《捣练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八十七神仙卷》、《五马图》等等。 (这时要把这些作品的图片或书籍拿出让学生观看)

国画基础教程:工笔蝴蝶画法与线描画谱

国画基础教程:工笔蝴蝶画法与线描画谱 蝴蝶色彩绚丽,舞姿轻盈,为我国历代文墨客所喜爱。“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生动地描绘了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的美妙情景;“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与相知者,同心终莫违”,诗人将蝴蝶看作美好爱情的象征,表达了忠贞的感情。 蝴蝶入画历史悠久,古代名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杰作:五代黄筌绘有《花荫蝶阵图》,北宋赵昌有《写生蛱蝶图》绘三只蝴蝶,色彩艳丽典雅用笔精确,画面秀雅平和。明朝戴进的《葵石蛱蝶图轴》用工笔重彩画法绘制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形象生动逼真,勾画细腻传神。郎世宁《荷花蝴蝶》,绘两只蝴蝶飞舞在荷花间,设色艳丽,蝴蝶描绘细致逼真,立体感强。当代更有名家绘出的形态各异、形神兼备的蝴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着艺术的发展。明戴进葵石蛱蝶图1 蝴蝶概述蝴蝶,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量递减。蝴蝶白天活动,成虫取食花粉和花蜜。 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躯体表面密披着整齐的鳞片和鳞毛,头部有一对圆圆的复眼、一对球杆状的触角,一对翘起的下唇须和卷曲的口器。胸部分为前中后三节,以

中胸节最为发达,各胸节腹面生有一对足,在中胸和后胸各生有一对翅膀。蝴蝶的腹部细长,雄性可见8节,雌性仅7节。 蝴蝶翅膀的形状和色彩千变万化,翅膀的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变化。我国人民常将蝴蝶作为一种观赏类昆虫采集和收藏。蝴蝶的种类很多,我国蝴蝶的各类主要有凤蝶类、绢蝶类、粉蝶类、斑蝶类、蛱蝶类、环蝶类、眼蝶类、灰蝶类等。2 工笔画蝶所需工具与材料由于工笔蝴蝶画的技法、特点及艺术要求,对笔墨纸砚等绘画材料也有一定的选择。 笔:工笔蝴蝶所使用的毛笔可分为勾线用笔和渲染用笔两大类。勾线笔要求锋长健挺,染色笔选择大中小号白云即可。此外还可准备几只山水画笔或用过的秃笔,以备勾皴树、石之用。 墨:大致可分为油烟墨、松烟墨两种。油烟较光泽,用于勾线,渲染鸟类羽毛、点睛之类,可浓可淡,用途甚广。松烟无光,用于渲染蝶翅和某些底色,用途较少。画工笔蝴蝶画要使用新研磨的墨,切忌使用宿墨或墨汁,因为其中的颗粒浮在纸面上,遇水会洇开,弄脏画面。 纸、绢:工笔蝴蝶画一般先用熟宣和熟绢。熟宣以纸质细密均匀、纹理清晰、绵韧,耐湿耐擦者为上好;绢的质地以细密均匀者为佳。

浅谈美术作品中线条的特征

浅谈美术作品中线条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的总类繁多,长的短的,弯的直的,我们都把它称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

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线描艺术

中国画线描的艺术 线描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线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西方传统绘画的素描(drawing),虽然可以纳入广义的线描范畴,但其概念却似乎比线描(line drawing)宽泛,甚至近代人们通常把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白描也归为素描的一种。尽管作为绘画技法,素描无所谓中西,东西方画家都可以采用,但在历史上东西方传统绘画毕竟属于不同的造型艺术体系。一般说来,东方传统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西方传统绘画以素描造型为主。西方传统绘画的素描,固然也是以单色线条描绘物体,但更加注重模仿对象的写实性塑造,注重明暗光影的立体感形式结构;而东方传统绘画的线描,则更加注重线条自身的程序化表现,注重虚实疏密的平面化装饰效果。印度壁画和细密画、波斯细密画、日本浮世绘,都属于以线条造型为主的东方传统绘画体系,中国画更是东方传统绘画的最典型的代表。 中国画线描又称“白描”。它是运用线的粗细、方圆、浓淡、转折变化以及用笔的快慢、轻重、顿挫等来描写物象的一种技法。我们观察物象的时候首先感知的是体积,以及构成这个物象体积的各个部位的轮廓边缘,经过我们的艺术加工最后才提炼出线。 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鸟。这种纯粹的毛笔墨线画法,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骨干,用笔与书法相通,“运墨而五色具”(张彦远),富于传神写意的表现力、单纯空灵的抽象美和黑白交响的韵律感,堪称中国美术独特的创造。在中国美术史上,顾恺之、曹仲达、吴道子、武宗元、李公麟、梁楷、赵孟坚、王绎、张渥、陈洪绶、任伯年诸家都擅长白描,其中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密体)、盛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疏体)笔法最负盛名。历代名家传世的白描作品,包括寺观壁画粉本和木刻版画插图,至今仍是初学线描者临摹的模板。明清时期的绘画启蒙读物,把历代白描人物衣纹概括为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折芦描、柳叶描等十八种描法(有人又归纳为铁线描、兰叶描、减笔描三类),坊间还刻印了不少白描花卉图谱。这些从自然生活和书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线描程序,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规范,标志着中国画线描技法的高度成熟,但也束缚了中国画线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如现代中国美学家宗白华所说:“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精选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勾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

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如图中的钟馗奋髯挥袂,怒目圆睁,手挥宝剑,显得正气逼人,英武挺拔。身上线条简洁,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突出了头部和手,使其更为传神。注意画须发的线要飘逸,衣服的线条要刚劲有力,产生一种对比。5)柴笔描是一种粗大的减笔画描法,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作画时须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选择人物题材上应以刚猛、豪爽性格的为主要表现对象。图中李逵线条坚挺有力,繁简有致,人物造型舒展,画面颇有张力。6)蚯蚓描蚯蚓描,需柔而有骨,有骨而不弱。笔力内含,用笔圆润,可用篆书圆笔为之。孔子形象安静、端庄,服饰宽大飘逸,采用

中国画线描——高二美术教案

中国画线描——高二美术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 目的:通过结构素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以线来造型的能力,逐步掌握中国画的造型的专业语言。 要求:经过六周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结构素描的要领,并使用这种语言用在造型方面,做到准确合理得当。 难点:学生由已掌握西画的素描基础,为线描为主的结构素描,在观察方法、表示方法方面均有较大区别,如何由明暗调子转化为以线为主的画法是主要难点。 过程:该学习节段计六周时间,第1周讲授素描概述,演示方法,第2周练习结构素描的写生,第3、4两周在写生对象方面加强变化,第5、6两周,进行速写练习。 方法: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一、素描的发展及技法演变概述 当今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对素描含义的理解各有所见,但作为绘画艺术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念在美术界已成为共识。在高等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并作为各种造型艺术基础的依然是素描。 “素描”这一概念是西方绘画范畴的产物,是指绘画中的单色画,是运用点、线、面、明暗艺术处理形体结构的最

基本的绘画。它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门科学。 欧洲14、15世纪的美术创作多的壁画为主,造型富有装饰时,以线描绘形体为主,往往人物和背景脱节,16世纪意大利有了美术学院,出现了正式的课堂 素描美术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以及后来的提香,他们作品解剖准确,结构关系很好,到了17世纪素描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荷兰的伦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一些著名肖像画家,他们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进行艺术创作,造型、比例结构准确,画面与环境的刻画浑然一体,统一和谐,真实感人。画面人物与环境空间的处理,光的运用已成达到理想的效果。17世纪的素描已经摆脱了14、15世纪的装饰效果,形体的光色之中尚有线的因素存在,人和背景的关系也更加统一和谐,从造型因素来讲,这时期的素描和我们现在的素描有许多共同之处,已经很成熟了。绘画艺术进入19世纪,由于光学,色彩学的产生和透视、解剖学的发展,这时期产生的印象派的素描具有色彩感,并加强了画面的外光虚实的关系。 中国素描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我国的素 描教学引进了俄罗斯19世纪以后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要求结构准确,整体感强,有体积感、色彩感、厚重感、虚实空间感强,讲究透视,解剖关系的正确,这种方

线描校本课程

绘画校本课程

目录前言 第一单元认识点、线、面第二单元点、线、面的运用第三单元白描花卉临摹 第四单元线描风景画

前言 美术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介于我校开展美术校本课程的情况,针对初学绘画的学生进行线描造型基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线描,是用线条来描绘事物,它是绘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线条又是最能概括提炼事物的外形轮廓,即很抽象,又特别具体。线描画能激发和发散思维,可以从生活的原型中找到艺术的源泉。线条作为意志神奇的符号,以直线,曲线,折线为形式,通过起伏,回转,放射等运动方式,可以在画面生产生或刚或柔,或疏或密,或畅快或持重,或平静或跳跃的效果。在纸上画时,仿佛置身幻想的境界里,欣赏着世间万物。 线描画用到的工具有:铅笔,橡皮,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以及一些彩色工具等。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初中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有思考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好的耐心和毅力,磨练孩子的意志。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引导学生画线描画,不但可以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引导他们争取观察事物,善于发现美,大胆表现美,然后将技法形象的深入浅出的游戏般的潜移默化地融会其中。

线描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是锻炼绘画技巧和搜集素材进行创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线描绘画把自己用眼睛观察到的事物生动的表现出来,并能将自己的感受、理解融合进创作对象之中,再现物体的美感。 第一单元 认识点、线、面 点、线、面这三种元素是人类在绘画发展历程中运用的永恒语言。点,作为绘画艺术中的最小视觉元素和语言元素,它的产生是必然的。“点”在现代几何图形中没有长、宽、厚的限制,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点,是两线的相交处。但从造型意义上说,却有其不同的含意。点,必须有其形象存在才是可见的。因此,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它对画面产生的视觉冲击,对活跃画面气氛,平衡画面组成显得那么不可或缺。它是画家在创作画面时,从具象到抽象,从复杂的视觉世界中提取出来的最为简单的视觉语言元素。“点”在画面上的突出抹掉了空间在画面上的价值,使得空间变得更加意象了,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点”的各种形式的排列可以产生不同肌理效果的“面”,这时点作为装饰绘画里略显单一的表达语言开始活跃起来,这是“点”作为画面语言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段,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思维组合形式的体现。作为装饰画面里最小的语言单位,“点”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流露,同时“点”作为一种符号,也就传达给我们一种独特的视觉信息,就像一段悦耳乐曲的音符,传达着一种视觉的慰藉。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意义;加深对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2、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分析现象、

工笔画的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十八法

工笔画的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十八法 1冲染法。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2撒盐:特技的一种。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当然还是其它特技的。

关于用具 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见附录图1) 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制工笔也挺不错。我常用一得阁墨汁,颗粒比较细腻,色彩上也能满足墨分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画技法

课程名称:中国画技法:白描、工笔淡彩 课型:理论、技能 周次:3周 授课时间: 课时:6课时 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通过白描花卉练习,熟悉中国工笔画线条的魅力,掌握勾线的运笔特点。并通过讲授工笔花 卉的着染技法,演示工笔花卉的作画步骤,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基本 的分染、罩染、勾填、反衬等传统技法并学习一些特殊技法,能独立 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工笔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特性;运用线条表现出力感和快感,运用笔墨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掌握分染、罩染、统染等技 法的表现。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不强调光影,用线表现结构,用色丰富画面,“以形写神”、“以线造型”。表现白描用线的形式美感;线 条与花卉形象、质感、空间感的结合处理。 教学过程: 一、中国画概述: 1、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说说看 2、概述: 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被一起称为东方瑰宝,它不同于西方的水彩画和油 画,它是使用中国传统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们根据画法把它分为工笔和写意二类,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 工笔画:工笔画是使用中国特制的绢或熟宣,这二种材质不太吸水,再 加上使用中国特制的矿物质原料,就可以画出工笔画。(具体技法见后

面的教学内容) 写意画:写意画是用毛笔画在生宣纸上,它和书法所使用的工具和纸张 是相同的。 (通过一个小实验:不吸水的纸是熟宣,吸水的纸是生宣。绢是由丝制成,宣纸是 用一种特殊的树皮制成,所以它们具有我们普通的纸所不具有的性能。) 二、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1、版面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 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 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 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 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 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 绢是捶砸后的绢。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 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 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 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 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 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 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复评结果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复评结果 来源:本站2014-3-25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复评结果261件(含优秀59件) 序号作者题目省份备注 1 毕学军出山沈阳优秀作品 2 卜现泉蜜语山东优秀作品 3 陈兰卿秋日优秀作品 4 程建军黄昏又入炊烟湖南优秀作品 5 程平花在旧时红处红广西优秀作品 6 程晔、徐卫国高原新绿北京优秀作品 7 都立春老家的春天北京优秀作品 8 封子贺鱼浙江优秀作品 9 付元东福音甘泉山东优秀作品 10 关奇边塞晨梦北京优秀作品 11 韩书阁雪融寒林又一春北京优秀作品 12 韩萧油盐酱醋茶山东优秀作品 13 何树林乐园山东优秀作品 14 贾杰功云去空山清优秀作品 15 贾文民版纳系列-3 河北优秀作品 16 蒋才旋律北京优秀作品 17 蒋运连万山苍翠锁云烟北京优秀作品

18 孔令海九曲黄河第一镇天津优秀作品 19 孔庆臣金满坡山东优秀作品 20 李培裕芙蓉香细秋风凉北京优秀作品 21 李平原赶会北京优秀作品 22 李瑞芬清清版纳情北京优秀作品 23 李素艳记忆河北优秀作品 24 李晓东根的礼赞北京优秀作品 25 李晓霞李国勇浮云亦生花河北优秀作品 26 刘东彦梦在晨风中流动河北优秀作品 27 刘龙生·息辽宁优秀作品 28 刘秋阳为有暗香来北京优秀作品 29 刘同顺往事一黑水靺鞨辽宁优秀作品 30 刘芝秋韵北京优秀作品 31 鲁刚曦.兮北京优秀作品 32 吕进成云南印象山东优秀作品 33 吕生德桂山春暖广西优秀作品 34 孟雪岁月讴歌山东优秀作品 35 欧来荣花肆广西优秀作品 36 齐宏伟大河惊涛优秀作品 37 宋丹青城中村的记忆北京优秀作品 38 宋庆假日优秀作品

中国画赏析

中国画赏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讲究写实写意,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传统中国画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博大精深的丰厚内涵。它源自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经过青铜器的铸就,发展到战国的壁画、帛画时已趋成熟。受过秦砖汉瓦的熏陶,与中国特有的书法同源,有盛唐的青绿丹青,有着篆、隶、楷、草、行的线条之美,有五代、北宋的工笔花鸟之妙,有宋、元的山水之神韵,有明、清文人之笔墨胸襟,有中国与域外交流碰撞的艺术火花,有民间艺术的装饰风情,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更有着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陶冶之魂,现在,又在经历着新时代文明的洗礼。所以,传统的中国文化既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着的长河,又是一条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与时俱进的东方之龙。它的生命之树长青。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只要中国的笔墨纸砚还存在,只要中国的炎黄子孙还存在,只要中国人的审美情节还存在,中国画就会永远存在、发展下去。传统的中国绘画,在新的世纪

中仍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画狭义地说是用毛笔、墨、颜料画在宣纸或绢(帛、壁)上的,广义地说包括漆画、木刻版画、民间年画等不同绘画形式。题材一般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各有蹊径,自有特色。人物画从晚周至两汉、魏晋、唐、五代、两宋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始独立形成画种。五代、两宋期间,中国画流派繁多,成为高度发展的阶段。元代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兴盛。明、清和近代,重视笔墨,大体承袭前规。在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不少革新创造的画家。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超的表现力,并与诗、书法和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它还有独特的装裱形式(卷轴画、册页、扇面)。 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就是用笔和用墨的问题。宋以后,“笔墨”的含义已经不是单纯的笔或墨的名称,笔墨之中反映画者的思想情趣,因而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这是符合中国绘画传统的发展和特征的。丰富而优秀的绘画遗产可以证明传统的形式技法主要是一个笔墨问题。 所谓“笔”是指线、点、面,而线条是主要的;所谓“墨”是指浓淡深浅(包括色彩),而水墨是主要的。线条和色彩(墨分五色)原是构成中国绘画的主要因素。 怎样描画线条,即是怎样用笔;怎样掌握水墨(色彩),即

中国画线描的教案

中国画线描的教案 素描教案 素描(中国画线描) 目的:通过结构素描(或中国画线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以线来造型的能力逐步掌握中国画的造型的专业语言 要求:经过六周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结构素描的要领并使用这种语言用在造型方面做到准确合理得当 难点:学生由已掌握西画的素描基础为线描为主的结构素描在观察方法、表示方法方面均有较大区别如何由明暗调子转化为以线为主的画法是主要难点 过程:该学习节段计六周时间第1周讲授素描概述演示方法第2周练习结构素描的写生第3、4两周在写生对象方面加强变化第5、6两周进行速写练习(全身人物动态写生) 方法: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一、素描的发展及技法演变概述 (2学时) 当今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对素描含义的理解各有所见但作为绘画艺术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念在美术界已成为共识 在高等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并作为各种造型艺术基础 的依然是素描

“素描”这一概念是西方绘画范畴的产物是指绘画中的单色画是运用点、线、面、明暗艺术处理形体结构的最基本的绘画它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门科学 欧洲14、15世纪的美术创作多的壁画为主造型富有装饰时以线描绘形体为主往往人物和背景脱节16世纪意大利有了美术学院出现了正式的课堂 素描美术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以及后来的提香他们作品解剖准确结构关系很好到了17世纪素描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荷兰的伦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一些著名肖像画家他们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进行艺术创作造型、比例结构准确画面与环境的刻画浑然一体统一和谐感人画面人物与环境空间的处理光的运用已成达到理想的效果17世纪的素描已经摆脱了14、15世纪的装饰效果形体的光色之中尚有线的因素存在人和背景的关系也更加统一和谐从造型因素来讲这时期的素描和我们现在的素描有许多共同之处已经很成熟了绘画艺术进入19世纪由于光学色彩学的产生和透视、解剖学的发展这时期产生的印象派的素描具有色彩感并加强了画面的外光虚实的关系 中国素描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我国的素 描教学引进了俄罗斯19世纪以后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要求结构准确整体感强有体积感、色彩感、厚重感、虚实空间感强讲究透视解剖关系的正确这种方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艺术家但也有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形式风格体裁内容的单一性

中国画基础教案

中国画基础教案 课程:中国画基础 课时 26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辅导+实训讲评讨论 教具与学具:画稿、教材画册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示范染色方法与作画步 骤,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勾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技法特点,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的工笔花鸟画或工笔人物画入手,逐步解决重彩花鸟画或人物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等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融会贯通,使其真正应用到作品中去。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从临摹传统工笔重彩画,掌握其勾线、设色等技法; 2、体会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虚实等关系; 3、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难点1、如何将西方的明暗素描的造型转到东方以线造型方面来; 2、色彩观念的转变; 3、体会勾线中什么是见笔及用笔的起收、承转; 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基本内容:一、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二、白描花卉技法 ?三、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四、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五、鸟类的工笔画法 ?六、《簪花仕女图》的临摹 教学过程:讲授(3课时)示范(3课时)辅导+实训(40课时)讲评(1.5 课时)讨论(0.5课时)具体讲授如下: ?第一单元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求:对传统和现代工笔画所需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属性、特点。 ?教学重点:传统工笔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现代与传统工笔画使用的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工笔画风格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版面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 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绢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 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就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云母宣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清末

绘画中的线条

绘画中的线条 内容摘要:线的使用早于形体与色彩语言的使用,是表现客观世界力度、韵律及境界的必要手段。画家们用线条来创造物型,并用线条和物型来表达情感,用线来创造“美”。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由古至今,线在绘画中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用线的特点及西方油画中用线的特点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的不同点与相似点,以求西画中用,中西融合,以寻求中国油画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绘画差异相似线条 Abstract:The line use is earlier than the physique and the color language use,Is performance objective world dynamics, the rhythm and the boundaryessential method. The painters come with the line Creation Object shape, and thething expresses the emotion with the line, creates with the line “isbeautiful”. The line has the rich performance strength and the multi-colors artistic esthetic sense, by ancient until now, the line holdsthe status in the drawing which cannot be shaken. This article through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drawing in with theline characteristic and in the western oil painting with the linecharacteristic, seeks different spot with Similar Spot , Western drawing centeruses in order to, the China and the West fusion, seeks the Chinese oilpainting rec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Drawing Difference Similar Line 线与点是艺术史上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形式,流传下来的最初绘画作品主要是以线的形式表现,如中国原始的象形文字,彩陶绘画,西方原始人的岩画,无不用线条来勾画,这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的模仿,它展现先民们作画时随意轻松的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的哲学思维以及欣赏习惯。体、面、光影、透视成为西方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线条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线条绝不是中国画的专利,线条在西方绘画艺术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一.关于线条 线条具有比形更强的抽象性,同时有着较强的动感、质感、速度感,它由点的运动产生,其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称曲线。直线和曲线是线构成的两大系列。线条是绘画艺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绘画技能,同时也是一种绘画语言,能反映出画家们当时的心情。线条在绘画中不但用来勾画外形,而且用来表达不同的质感和情感。如它有长短、粗细、方圆、曲直、轻重、浓淡、干湿、虚实、疏密、聚散、顺逆、徐疾、起伏、顿挫等无穷的变化。且线条的表现形式不同,给人的情绪的感觉不同。水平线以人感觉沉稳,垂直线让人感到昂奋,曲线给人轻柔委婉,斜线让人有进取搏击,圆线有永恒团圆的感觉。线条集造型、传情、达意等多功能于一身,自由驰骋,充分展示其无穷的魅力。有的画还以线条为表现形式而成为独立画种,如线性速写和中国的白描等。 二.中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差异 1.对线的认识不同 随着中西方各社会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绘画观念等因素的不同影响,产生了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各有的特点,形成了中西方对“线”的认识上某些差异。 宇宙观的不同。西方人将线看做是宇宙的一个构件,而强调外力的作用,而中国人将线看做是一个“宇宙”,看到的是线的内部运动和规律,强调内部丰富的运动,讲究的是线条的力度,内涵,韵律等线的深层次的美感潜质,中国画家通过线条的不用书写形式,来表现不同的生命感觉,主观情感,意趣与韵味。 由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造成对线的认识差异,历代的中国画家由于其自己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线”的风格和个性化表现主要是历代画家通过对“线”的不同修饰表现来实现的。这

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考查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历史艺术类知识是常考的内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给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顾恺之是中国画的奠基者。首创了“铁线描”的画法。铁线描是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而得名。顾恺之代表作:《女士箴图》《洛神赋图》。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知识链接:顾恺之-洛神赋图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唐朝 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代政治家、画家。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阎立本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知识链接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禄东赞来长安觐见太宗的画面。 吴道子——画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