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例造假区长犯了串通投标罪样本

山西首例造假区长犯了串通投标罪样本
山西首例造假区长犯了串通投标罪样本

山西首例: 造假区长犯了串通投标罪

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经过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大肆贪污受贿, 被查处时又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 企图掩盖犯罪行为。然而, 纸包不住火, 她最终因身犯五罪获刑二十年

”造假区长”陈怀生身犯五宗罪

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她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 而大行贪污、受贿之实;她召集有关人员密谋策划, 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 制造虚假事件, 以应对检察机关的侦查。她就是被办案检察官称为”造假区长”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

7月25日, 临汾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串通投标罪判处陈怀生有期徒刑二十年。法院审理查明:陈怀生利用职务之便, 骗取公款348万余元据为己有, 收受她人财物共计189万余元, 挪用公款150万元;滥用职权,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1238万余元的损失;在招标投标过程中, 采用非法手段, 损害了国家、集体、她人合法利益。

一纸判决, 撕碎了陈怀生自诩从政27年没有任何腐败行为的假面具, 揭开了她的贪腐真面目。

1、对好处费来者不拒

只要有”好处”, 陈怀生在捞取钱财上可谓肆无忌惮。

下半年, 陈怀生当时任临汾市供销社主任。其弟弟陈怀信(另案处理)向王某承诺, 能帮她承揽到临汾市供销社曲沃购物广场项目, 条件是以工程总造价的3%作为好处费, 王某表示同意。可是在该项目招投标过程中, 王某未能中标。于是, 陈怀生向中标的临汾市三建一分公司经理段某施加压力, 迫其退出。段某慑于陈怀生的权势, 在无奈的情况下以聘请王某为项目经理的方式, 将工程交给王某承建。王某接手工程后, 陆续兑现了事先约定的好处费20万元。

4月, 临汾市洋洲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吕某为了办理尧都区物资局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土地使用证等手续, 送给已是尧都区区长的陈怀生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50.8万元)。对于这一大笔钱, 陈怀生是来者不拒, 心安理得收下了。初, 在陈怀生的关照下, 吕某很快就办好了土地使用手续。

陈怀生不但对送上门的好处费一一笑纳, 还主动伸手索要财物。7月, 已任尧都

区区长的陈怀生, 在已有公务用车的情况下, 仍以没有公务用车为由, 向临汾市公安

局尧都分局交警大队要车。交警大队只好为她购买了一辆帕萨特轿车, 花费33万余元。拿到车后, 陈怀生交给了妻子。

自至, 陈怀生直接收受或经过其弟陈怀信收受贿赂十余次, 共计189万余元。

检察机关还查明, 陈怀生在、, 两次指使下属将公款150万元借给其朋友、亲属进行营利活动, 截至当前仍有50万元不能追回。

2、编造虚假工程手续骗取公款

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陈怀生, 先后担任过临汾团市委副书记、临汾市供销社主任、临汾市尧都区区长等职, 她的仕途算是一帆风顺。

8月, 陈怀生任临汾市供销社主任。据一位曾在供销社工作过的尧都区工作人员说, 陈怀生上任前, 临汾市供销社是个”烂摊子”, 是”没人愿去的地方”。陈怀生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能力挑起了这个”烂摊子”。

就在陈怀生担任供销社主任不久, 全国房地产业风起云涌。想到供销社及下属公司拥有大量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 颇具经济头脑的陈怀生决心大干一番:凭借自身土地资源优势, 进行商业、房地产开发。从此, 昔日门可罗雀的供销社, 一下子红红火火, 找关系包工程的人络绎不绝。

在此期间, 陈怀生兼任临汾市供销社青狮北街西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东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曲沃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浮山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同时, 还分别兼任供销社下属3家公司的董事长, 可谓风光无限。然而, 当权力给人带来耀眼光环之际, 也是最易让人迷失之时, 陈怀生的腐败从此开始, 并一发不可收拾。

检察机关查明, 陈怀生在担任临汾市供销社主任期间, 利用职务之便, 共实施7次贪污犯罪, 骗取公款348万余元, 据为己有。

陈怀生贪污手法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造假。5月, 陈怀生为处理她在西片基建办的个人借款82万元, 安排西片基建办副总指挥景某、工地负责人徐某、会计孟某以及个体包工头任某、席某, 以任某挂靠的北京居泰隆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的名义, 制作了一套造价为58万元的虚假附属工程手续, 又以席某挂靠的侯马市建安总公司安装公司的名义, 制作了一套造价为37万元的虚假安装工程手续。

按照陈怀生的要求, 孟某用这两套虚假工程手续抽掉了陈怀生个人在西片基建办

的82万元借条, 并抽掉了景某的8万元借条, 其余5万元用于缴纳虚开发票的税款。至此, 陈怀生采取伪造工程合同的手段共骗取公款95万元。

另外, 陈怀生还利用虚假发票骗取公款共计109.8万元, 并将这些公款装入自己的腰包。

除骗取公款、索要财物外, 陈怀生还滥用职权, 将国家专项资金挪用于房地产开发谋求利益。

3、滥用职权将专项资金挪作房地产开发

、, 临汾市财政局共下拨给供销社供合连锁物流网建设资金200万元、物流配送网络道路修筑经费25万元、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项目资金80万元。根据规定, 这些专项资金应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物流网络等的建设上。可305万元专项资金到位后, 除47.9万余元用于物流网络建设以外, 其余的257万余元, 经陈怀生决定, 被陆续转入临汾市供销社下属供合房地产有限公司, 用于房地产开发。

5月, 陈怀生担任尧都区区长, 兼任临汾市供销社主任。从市供销社主任就任区长之职, 虽然同属正处级, 但区长的责任、职权显然要大得多, 能够说, 陈怀生是被组织委以重任。然而, 她并没有珍惜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 依然我行我素。

7月, 临汾市财政局向供销社下拨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民连锁店建设配套资金和供合连锁物流网建设配套设施资金共计1220万元。但除按专项资金用途拨付给各县供销社201.6万元外, 陈怀生指使临汾市供销社副主任任某, 将专项资金中的207万元、624万余元分别转入供销社下属公司——新供合商务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务公司)和供合房地产有限公司。

陈怀生擅自决定将国家拨付的多笔惠农专项资金挪作房地产开发, 使本应发放至农民手中的1525万元专项资金仅拨付到各县200余万元。据了解, 临汾市359家便民店基本没有得到该专项资金的扶持。而被挪用至商务公司、供合房地产有限公司用于营利活动的1000余万元已经流失无法追回, 国家专项资金因此无法按时足额发放至农

串通投标罪的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

串通投标罪的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规定 第二百二十三条【串通投标罪】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节录)(2010年5月7日公通字[2010] 23号) 第七十六条 [串通投标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三)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四)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的; (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八十八条本规定中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上述数额标准且已达到该数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第八十九条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追诉。 第九十条本规定中的立案追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中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 第九十一条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数。 一、串通投标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招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刑法第223条的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立案标准的第1项规定,“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行为人串通投标的行为给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所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立案标准的第2项规定,“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招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的”,应当立案追究。 所谓威胁,是指行为人对投标招标活动的其他参加人,采用精神强制的方法使其产生恐惧,而被迫接受行为人提出的招投标条件的行为。 所谓欺骗,是指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其他招标人、投标人“自愿地”接受行为人提出的招投标条件的行为。这种“自愿”,实际上是受行为人的欺骗而上当所致,并非真正自愿接受。 立案标准的第3项规定,“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应当立案追究。 二、相关说明 1、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投标人、招标人,包括个人和单位。 2、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三、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复杂客体,既侵犯其他投标人或国家、集体的合法权益,又侵犯

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西部地区基础建设迅速发展,大批公共设施、道路建设和改造、城建开发建设项目开工兴建。由于《招投标法》的实施,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普遍进入了招投标程序。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实现优胜劣汰,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但是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现状导致了招投标环节中职务犯罪的易发多发。笔者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通过对本地区建筑工程招招投标工作的调查研究,初步总结出了这一环节中职务犯罪的主要手段、特征及预防对策。 一、主要犯罪手段 从我们长期实践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主要采取以下手段实施: 一是利用招投标职权,收受承包商的贿赂,让资质不合格的企业参与投标,“暗箱操作”卡掉其他竞争对手,操纵招投标活动,从而使行贿企业如愿中标。 二是自行拆分工程项目,私自将工程总额拆分到国家规定招标的限额一下,规避招标的要求直接委托,使内定关系施工单位中标,从中收受贿赂。 三是与承包商内外勾结,泄露标的和相关的内幕信息资料,或串通招投标,使其非法获得承包权,从中收受贿赂。 二、主要犯罪特征 一是多为复杂共同犯罪,危害比较严重。建筑工程招标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单独犯罪难以实现或者容易被发现,所以犯罪往往采取内外勾结、上下联动

的手法。有的是用重金向多人行贿,层层打开关节;有的是共同贪污私分巨款。一个案件往往牵扯出施工单位、承接单位、监理单位乃至国家管理机关上到领导干部、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中层干部,下到具体经办人员的串案、窝案。贪污犯罪、渎职犯罪、涉税犯罪,经常是数罪交织,案中有案,对社会危害很大。 二是多为连续犯,连续作案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建筑领域的业务很强,工作的流程也比较复杂,而且透明度又较低,外人难以明了,犯罪不易暴露,隐蔽性很强。所以很多人得以长期利用手中职权连续作案,甚至出现虽然有的人职位不断升迁,但犯罪始终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职务越高犯罪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贿赂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形式日趋复杂。有的借逢年过节之机,以“红包”、“利卡”等形式行贿;有的承包工程方在承揽工程后,免费为掌握项目发包 和工程款支付的实权领导干部建私宅、装修、购买建筑材料;有的事发后以发票、付款等形式遮人耳目;还有的采取双方主要亲属互相借贷、联营的方式,用合法民事行为掩盖职务犯罪行为。更有一些建筑商通过高息融资的方式,吸收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有关执法部门人员资金并给以高息,变相行贿。 四是查处难度大。招投标过程中的贿赂犯罪,由于行贿、受贿人双方是对和犯,沆瀣一气共谋不义之财,往往是“一对一”的证据,除口供外缺乏其它直接证据,而且犯罪嫌疑人反侦察能力强,加之建筑领域业务性强,财务程序复杂,给侦破案件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预防对策 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职务犯罪的特点,检察机关应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惩办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更应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形成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串通投标与串通投标罪专题.doc

串通投标专题 一、串通投标是什么? 串通招标投标,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 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 行为。 二、会直接被判定为串标的 6 种情况 串通投标在法律法规中是明确禁止的,处罚也很严厉。但在实际操作中, 串标行为很难被发现,很难认定,也很难取证。 但这并不表示供应商可以放松警惕,随意串标,不管供应商是否串标,一 旦出现下列情形,直接就会被认定为串通投标,投标将被认定无效。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 2.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 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 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 5.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三、串通投标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一)投标人串通型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利益,并且情节 严重的行为。 相互串通投标的报价,是指投标人私下串通,联手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 价,以损害招标人的利益或者排挤其他投标者。 此种类型,仅限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报价的情况。陪标的行为较为多见。

参加投标的经营者彼此之间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约定,就投标报价互相通气,以避免相互竞争,或协议轮流在类似项目中中标,共同损害招标者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的行为,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投标报价; 2.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压低投标报价; 3.投标人之间约定,在类似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低价位中标。 所谓投标报价,是指投标者向招标者出示的愿意付出的价格。标价一般来说应当以招标者提出的工程量化表作为计算的基础,并考虑中标率、投标企业的未来、竞争人数、竞争者投标条件等因素,在投标总额预算中加入适当百分比的利润形成。 (二)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型 这里的串通投标,不限于对投标报价的串通,还包括就报价以外的其他事项进行串通。由于这种行为的法益侵害重于前一种行为,故其成立犯罪不以情节严重为要件。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是指招标者与特定投标者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以不正当手段从事私下交易,使公开招标投标流于形式,共同损害国家、集体、公民(包括其他投标者)的利益的行为。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行为主要表现为: 1.招标者故意泄露标底。即招标人有意向某一特定投标人透露其标底的行为; 2.招标者私下启标泄露。即招标人在公开开标之前,私下开启投标人标书,并通告给尚未报送标书的投标人; 3.招标者故意引导促使某人中标。即招标人在要求投标人就其标书作澄清事实时,故意做引导性提问,以促成该投标人中标;

最新 串通投标罪投标保证金是否为犯罪工具问题的探讨-精品

串通投标罪投标保证金是否为犯罪工具 问题的探讨 案例回顾: 2012 年 5 月 18 日,浙江省衢州市污水处理厂筹建办公室发布了衢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混合池纤维转盘滤池设备采购 ) 的招标公告,预算价700 万元。 本案的被告人之一曹某为达到中标目的,利用 3 家公司资质参与投标,开标后因有人投诉使得该项目重新进行招标。8 月 3 日,该项目采购公告再发布,被告人曹某再次准备参与投标,被告人张某利用 5 家企业资质也准备参与投标。后经同行劝说,曹某与张某决定合作投标,相互串通投标报价、约定利益分成等。因考虑到参与投标单位太少,曹某再借了 3 家单位资质,一共 6 家单位参与投标。之后这两个被告确定了 11 家单位的投标报价并分别制作了投标书,张某向 11 家单位中的 6 家公司的基本户分别汇款 12 万元投标保证金,曹某向其中的 5 家公司基本户分别汇款 12 万元投标保证金,上述投标保证金均交到衢州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衢州市监管办)。2012年 8 月 27 日,上述 11 家公司中一公司中标。后因案发被查办,2013 年 12 月 20 日,衢江区人院一审判决这两个被告犯串通投标罪。目前案件已结,但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就该投标保证金是否应认定为犯罪工具产生的分岐,值得深思。笔者现就该投标保证金是否为犯罪工具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犯罪工具认定和处理的现状 根据《》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如果该投标保证金被认定为犯罪工具,那么该保证金将被没收。关于犯罪工具的认定,目前无立法解释。由于对于犯罪工具,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各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在办案中存在扩大犯罪工具范围的问题。 (一)犯罪工具认定的各种学说 不同的学者对犯罪工具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认为,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有的认为,犯罪工具泛指供实行犯罪所使用的各种物品,可以是一般物品,还可以是违禁品;还有的认为,犯罪工具是指犯罪人为实行犯罪而利用的物和人。通说均认为犯罪工具要为犯罪者所用,且用于实行犯罪行为。 (二)犯罪工具的典型“三特征”

串通投标罪的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

合同订立原则 平等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③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自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的规定,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包括: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变更有关内容;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

六,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公平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善良风俗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指的就是善良风俗原则。包括以下内涵:第一,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精神和原则。第二,合同的内容要符合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 串通投标罪的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

山西首例造假区长犯了串通投标罪样本

山西首例: 造假区长犯了串通投标罪 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经过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大肆贪污受贿, 被查处时又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 企图掩盖犯罪行为。然而, 纸包不住火, 她最终因身犯五罪获刑二十年 ”造假区长”陈怀生身犯五宗罪 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她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 而大行贪污、受贿之实;她召集有关人员密谋策划, 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 制造虚假事件, 以应对检察机关的侦查。她就是被办案检察官称为”造假区长”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

7月25日, 临汾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串通投标罪判处陈怀生有期徒刑二十年。法院审理查明:陈怀生利用职务之便, 骗取公款348万余元据为己有, 收受她人财物共计189万余元, 挪用公款150万元;滥用职权,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1238万余元的损失;在招标投标过程中, 采用非法手段, 损害了国家、集体、她人合法利益。 一纸判决, 撕碎了陈怀生自诩从政27年没有任何腐败行为的假面具, 揭开了她的贪腐真面目。 1、对好处费来者不拒 只要有”好处”, 陈怀生在捞取钱财上可谓肆无忌惮。 下半年, 陈怀生当时任临汾市供销社主任。其弟弟陈怀信(另案处理)向王某承诺, 能帮她承揽到临汾市供销社曲沃购物广场项目, 条件是以工程总造价的3%作为好处费, 王某表示同意。可是在该项目招投标过程中, 王某未能中标。于是, 陈怀生向中标的临汾市三建一分公司经理段某施加压力, 迫其退出。段某慑于陈怀生的权势, 在无奈的情况下以聘请王某为项目经理的方式, 将工程交给王某承建。王某接手工程后, 陆续兑现了事先约定的好处费20万元。 4月, 临汾市洋洲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吕某为了办理尧都区物资局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土地使用证等手续, 送给已是尧都区区长的陈怀生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50.8万元)。对于这一大笔钱, 陈怀生是来者不拒, 心安理得收下了。初, 在陈怀生的关照下, 吕某很快就办好了土地使用手续。 陈怀生不但对送上门的好处费一一笑纳, 还主动伸手索要财物。7月, 已任尧都 区区长的陈怀生, 在已有公务用车的情况下, 仍以没有公务用车为由, 向临汾市公安 局尧都分局交警大队要车。交警大队只好为她购买了一辆帕萨特轿车, 花费33万余元。拿到车后, 陈怀生交给了妻子。 自至, 陈怀生直接收受或经过其弟陈怀信收受贿赂十余次, 共计189万余元。

公司职员常见犯罪

公司职员可能会涉及的几种常见犯罪 第一部分:公司职员常见的犯罪类型 (一)、职务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八十四条 [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二)、挪用资金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按职务侵占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八十五条 [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刑法》 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其中数额巨大指受贿10万以上)。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刑事犯罪若干问题分析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刑事犯罪若干问题分析 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刑法条文 第二百二十三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复杂客体,既侵犯其他投标人或国家、集体的合法权益,又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秩序。招标投标是市场交易的一种方式,一般为大宗商品买卖或建设大型建筑工程时常常采用的一种交易方法。这是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条件提出自己要求的价格和相应条件,开列清单向招标方投函的活动。到一定时期,由事主召集所有投标人当场开标,选择其中质量最精良、价格最合算者为中标人,再由招标方与之订立合同,进行交易。投标具有要约性质。其要件主要有:(1)应指向招标人;(2)须依据招标人要求进行;(3)须包括订立合同的基本条件,以招标人承诺为目的。招标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一般的竞争招标。只要具备一定条件都可以参加招标;二是指名的竞争招标。即指定两个以上的人参加招标,然后择优确定中标人;三是特定招标。即指定一个对象(声誉信用、技术较高者)来投标。除特定招标外,一般是招标投标。即以招标的表示,使投标人分别提出条件,由招标人选择其申最优者,并与之订立合同的一种法律形式。招标投标既然是市场竞争手段,必然竞争激烈。这样,就出现了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法律明令禁止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5条规定:“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串通投标的行为。 所谓串通投标是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违反有关程序所发生的限制竞争行为的统称,具体地说,就是指在招标投际的过程中,投标人之间私下串通,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共同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利益,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相互勾结,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投标者相互的串通投标

投标人在招投标中有哪些刑事法律风险

投标人在招投标中有哪些刑事法律风险 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提出“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促进廉洁政府建设。”并“要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因此,在作为审计机关重点关注的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必须严格依法行事,避免违反法律的规定,从而有可能导致触犯法律,构成犯罪,该等法律风险意识,不得不予以加强,以期合法中标。本文特针对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可能触犯的刑事法律风险,一一分析,以供参考。 一、涉嫌串通投标罪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涉嫌串通投标罪的行为 涉嫌串通投标罪的行为,主要有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以及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两大类。 1、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主要有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以及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行为,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等。 2、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主要有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投标人,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招标人与投标人为谋求特定投标人中标而采取的其他串通行为等。 (二)串通投标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并非只要投标人实施涉嫌串通投标罪的行为,就一定会被立案追诉,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被立案追诉。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六条规定:“【串通投标案(刑法第二百二

发人深省的串通投标罪案例

发人深省的串通投标罪案例 【案情介绍一】 某村于2008年4月对该村所属的一处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招投标。参加竞标的有6人。其中徐某虽认为80万元标底太高,无意竞标,却在投标数日前与几人商议让某人中标,其余人向中标者拿所谓的“香烟钱”。投标日的上午,徐某等数人商定由陈某中标,由陈分给每个参加投标人3万元人民币。下午,陈某以8l.088万元中标。随后,由陈某将“香烟钱”送给徐某等。 2008年5月,该村对村属的另一处土地使用权进行竞价投标。徐某,以及陈某等人参加投标。上午,投标人员到达后,几个投标者协商串通投标而无结果。开始竞标后,竞价主要在胡某与陈某之间进行,从180万元一直竞到220万元。期间,有人已多次在胡某与陈某之间牵线,要其中一方放弃竞标,另一方出钱付给其他人。当竞价至228万元中标。胡某遂停止报价,陈某则以228.1万元中标。此后胡某等人将陈某送的8万元分了。 此后,他们又多次串通,直至事情由检察院以串通投标罪对被告人徐某等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六被告人违反国家投标市场管理法规,在投标过程中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了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构成串通投标罪。 【案情介绍二】 2009年4月,因铁路建设需要,某村决定将村集体所有的500立方米树木以公开招标的形式予以出售。据当时的竞标者窦某称,当得知村民都可以竞标后,他和另外两名窦姓村民也都报名竞标了,但后来得知杨某也想购买。他表示,想通过竞标砍树的活挣点钱,但又怕杨某,所以他们三名村民一起和杨某、姜某吃了顿饭。据其称,席间杨某称“今天你们3个都在,砍树这事我干了,我手底下养了这么多人不干活怎么能行啊”,姜某也表示“这活你们别干了,干了对你们也不好。”随后三名窦姓村民表示退出竞标,杨某嘱咐他们一定要去,但不准往上抬价。三名村民只好同意,事后杨某给了他们3个每人1000元钱。2009年4月14日招投标现场,竞标开始后10分钟台下都无人说话,最后被告人杨某和

串标违法案例分析

招标投标领域串标违法案例分析 一、串通投标收报酬经理被判刑 日前,广州地区首例串通投标案经检察机关起诉后审结,某开发公司副经理罗某因帮助朋友成功中标,既“扫除”投标竞争对手又是透露最高限价,事成之后收取高额好处费等行为,被广州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 据公诉机关指控,罗某原是广州某物业开发公司工程部副经理,日常负责公司开发项目招标。罗某与包工头方某因业务往来而认识。2007年下半年,罗某负责公司一项大型商品展贸城工程招标,方某找到罗某,要求其协助自己挂靠的两间公司中标,并承诺事成之后向其支付介绍费,同时在日后的施工中,把其中的一些项目发包给罗某介绍的朋友运营。罗某答应了方某的要求,随后在招标过程进行暗箱操作:先是指定了某公司做招标代理,以便方某中标;而后在投标资格审查阶段,罗某又故意剔除了部分符合资质的应标公司;最后在工程最高限价公布前,提前把它泄露给了方某。最终,方某挂靠的公司根据罗某提供的资料,制作了标书,其报价只比最高限价降低了不到2%。由于有罗某的鼎力相助,方某挂靠的公司最终中标,拿到了工程项目。 据悉,该案所涉工程总造价近6000万元。案发后,工程进行第二次招标,最终中标价比第一次大幅下降,共为国家节约财政资金1900余万元。 二、无锡首例串标案宣判4公司构成单位犯罪 2006年1月11日,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无锡市金银拆房有限公司等10多家单位及个人犯有串通投标罪一案。 2005年10月9日,无锡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通知无锡市金银拆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金银、无锡市生龙拆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生龙以及顾冠声、过新伟、苗晓强、谢鹤皓等人参加原TCL数码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房屋拆房招标会。此外,其他有意参与投标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获悉此事后,以自己所在公司名义或者借用他人的资质凭其他公司名义缴纳保证金后报名参加招投标。 为了使自己公司能够低价中标,同年10月9日晚,无锡市金银拆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金银伙同邢忠贵召集王明刚、苏日东、谢鹤皓、尤伟栋等人,采用向各参加投标单位支付人民币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好处费的利诱手法,要求他们在填写标书报价时不得高于80万元。收取张某好处费的10名被告人当场允诺照办。投标时,其他单位标书中的报价均为81万元以下,无锡市金银拆房有限公司最终以92万元的低价如愿中标。中标后,张金银给了邢忠贵15万元,给了苗晓强、谢鹤皓各10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单位无锡市金银拆房有限公司、无锡市生龙拆房有限公司、无锡市长发拆房有限公司以及无锡市捷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被告人张金银、邢忠贵、何生龙、顾冠声、过新伟、苗晓强、王明刚、苏日东、谢鹤皓、尤伟栋以非法手段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扰乱了招投标活动秩序,损害了招标人的利益,实属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了串通投标罪,并为共同犯罪,被告单位构成单位犯罪,依法均应负刑事责任。各被告单位、被告人在串通投标中相互商讨,对串通投标行为的实现均起着重要作用,不能区分主、从犯。各被告人归案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所得赃款已经退出,并主动缴纳罚金,可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法院判处上述被告单位犯有串通投标罪,并处罚金十万元至十五万元不等的罚金;以串通投标罪判处上述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二年,缓刑一年至二年不等的刑期,并处十万元至十五万元不等的罚金。 启示:请各投标人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出现串标围标行为,会被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公告,被招标人列入禁止交易对象;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宝华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附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串标行为的规定: 1、《招标投标法》第53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第7条“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所作出的以下行政处理决定应给予公告: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

公司职员可能会涉及的几种常见犯罪

公司职员可能会涉及的几种常见犯罪

公司职员可能会涉及的几种常见犯罪 第一部分:公司职员常见的犯罪类型 (一)、职务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八十四条[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二)、挪用资金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 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挪用本单位资金案发后,人民检察院起诉前不退还的,按职务侵占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八十五条[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最新招投标围标串标罪

针对招投标涉及围标串标的行为该怎么处理? 1.中标无效; 2.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的罚款金额按照招标项目合同金额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比例计算。 3.情节严重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2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4.投标人自串通投标处罚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内又串通投标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5.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串通投标要负什么法律责任,这要对串通投标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情节的不同,可以判断其要负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 1、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4、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指: (1)以行贿谋取中标;(2)3年内2次以上串通投标;(3)串通投标行为损害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4)其他串通投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民事责任 串通投标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223条以及其立案标准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即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 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4.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的; 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6.本规定中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上述数额标准且已达到该数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7.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追诉。 8.本规定中的立案追诉标准,除法律、司法解释、本规定中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于相应的单位犯罪。 围标、串标在工程招投标中很普遍,但实际是一种犯罪行为。 一、串通投标罪: 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刑法的规定: 1、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串通投标案例

案例一: —、基本情况案由:串通投标被告人:王银明,男,建筑公司经理,45岁。被告人:何兵武,男,建筑公司经理,50岁。 二、诉辩主张(一)人民检察院指控事实:2003年7月,被告人王银明看到某市南城区高速公路工程招标广告,便以502建公司和501建公司的名义报名参加了投标。在2003年7月29日王银明参加完南城城建办举行的招标见面会之后几天,被告人何兵武打电话约王银明并通知另外几家投标公司到一家酒店商谈有关投标事项。王银明、何兵武和其他7家公司的人当晚在该酒店提出:哪个公司能拿出更多的钱给每家不中标的公司,就由该公司中标。商谈后,第二天晚上由何兵武提议,将工程交给其中3家公司做,让该3家公司中标,这3家中标的公司给没有中标的公司每家20万元。在取得参加会议的7家公司同意后,这3家公司当场先行支付给每家不中标的公司10万元,并将密谋确定不中标的7家公司的标书收走。第二天早上即投标的那天早上,该3家公司把写有T.程标段投标价的纸条夹在标书里交给不中标的公司,并要求他们按纸条上的价格投标,后这3家公司中标成功?招标结束后,该3家公司共同向其他7家没有中标的公司每家支付余下的10万元。(二)被告人辩解及辩护人辩护意见被告人王银明辩解自己的行为系正常竞标行为,不构成犯罪。其辩护人认为,招标投标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市场交易方式,其优越性在于优胜劣汰,最佳配置地使用人、财、物力。本案中,王银明所代表的502建公司和501建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中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行为不构成犯罪。被告人何兵武辩解自己完全是听王银明的指挥,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不认为自己犯罪。其辩护人认为,被告人何兵武虽然有串通投标的行为,但是情节并不十分严重,不构成犯罪。 三、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一)认定犯罪事实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03年7月14日,被告人王银明看到某市南城区高速公路工程招标广告,便以502建公司和501建公司的名义报名参加了投标。在2003年7月29H王银明参加完南城城建办举行的招标见面会之后几天,被告人何兵武打电话约王银明并通知另外儿家投标公司到一家酒店商谈有关投标事项。王银明、何兵武和其他7家公司的人当晚在该酒店提出:哪个公司能拿出更多的钱给每家不中标的公司,就由该公司中标。商谈后,第二天晚上由何兵武提议,将工程交给他的公司(401建公司),以及王银明所代表的502建公司、501建公司3家公司来做,这3家公司中标后给没有中标的公司每22?家20万元。参加会议的其他公司代表贺某和李某曾表示反对意见,王银明的保镖金某、孙某、顾某(均在逃)即以武力相威胁,扬言“如果他们不同意就别想好好地走出去”。贺某和李某被迫同意后,这3家公司当场先行支付给每家不中标的公司10万元,并将确定不中标的7家公司的标书收走。笫二天早上即投标的那天早上,该3家公司把写有工程标段投标价的纸条夹在标书里交给不中标的公司,并要求他们按纸条上的价格投标,后这3家公司中标成功。招标结束后,该3家公司向其他没有中标的公司每家支付余下的10万元。(二)认定犯罪证据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物证、15证注明标价的纸条7张,证明该3家公司的确把写有工程标段投标价的纸条夹在标书里交给不中标的公司,并要求他们按纸条上的价格投标,后这3家公司中标成功。某市南城区高速公路工程招标广告。401、501、502三公司的投标书。某市南城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委员会所作的中标决定书。某市南城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委员会出具的证明文件,证明本工程涉案数额多达5000多万元,仅设计费就有180万元。证人证言贺某和李某证明:王银明的保镖金某、孙某、顾某以武力相威胁,扬言“如果他们不同意放弃竞标,就别想好好地走出去”,因此,他们被迫放弃竞标。并证实各收到王银明和何兵武共同给的10万元人民币。肖某等5家公司代表证明:本公司收到过由王银明和何兵武共同提供的

招标代理机构这种情况属于串通投标罪

招标代理这种情况属于犯串通投标罪!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于2017年12月27日通过修改取消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行政审批认定以来,如何有效地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成为热议话题,加强招标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已成为行业共识。在行政监督、当事人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日趋严格的环境下,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加强自律,严格管控合规性风险。串通投标行为是招投标活动中最常见的违法行为,但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可能因串通投标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的串通投标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理论界和实务届对此存在一定争议。 1 关于串通投标罪的法律规定 1.1《招标投标法》关于串通投标行为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投标人不得

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五十三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2《刑法》关于串通投标罪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

串通投标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837357.html, 串通投标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我们在了解串通投标罪的时候,除了要知道其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外,还需要了解其立案标准。因为,一个行为是否能评价为串通投标罪,还需要看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接下来,就请跟随赢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串通投标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的有关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招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3条的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立案标准的第1项规定,“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行为人串通投标的行为给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所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立案标准的第2项规定,“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招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的”,应当立案追究。 所谓威胁,是指行为人对投标招标活动的其他参加人,采用精神强制的方法使其产生恐惧,而被迫接受行为人提出的招投标条件的行为。 所谓欺骗,是指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其他招标人、投标人“自愿地”接受行为人提出的招投标条件的行为。这种“自愿”,实际上是受行为人的欺骗而上当所致,并非真正自愿接受。 立案标准的第3项规定,“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应当立案追究。 二、相关说明 1、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投标人、招标人,包括个人和单位。 2、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