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1 绪论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客观会计信息失真与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实性、模糊性等造成会计信息与实际运行不符;而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或称为“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的行为。而后者正是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方面,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及其作用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1.2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

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靠性集中体现在“如实反映”里。“真实和公允”即可靠性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3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1.3.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会计造假问题由来以久,并且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直以来,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从会计理论界到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他们从理论上讨论会计造假问题的根源,到实践中采取多种手段来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然而,会计造假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近几年来,中外会计造假的现象十分严重。研究如何治理会计造假至今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鉴于近一段时间以来财务造假丑闻愈演愈烈的严峻情况,与以往相比,更显迫切。

为此,本文从揭示当前国内外会计造假的严重状况入手,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巨大的危害。着重分析我国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机理,并对应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一严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1.3.2 本文的基本结构

本文共分五章,基本框架是:第一章为引言,先介绍了一些与本文写作有关的概念,接着概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先介绍了当前各国会计造假现状,接着揭示了会计造假的巨大危害性;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会计造假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产权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会计造假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第四章则根据这些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方法。

2 国内外会计造假的状况及其危害性

众所周知,治理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中外会计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呢?本章将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对此进行解释:首先介绍一下当前中外会计造假的状况,其次具体分析会计造假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2.1 国外会计造假的状况

在国外,人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由于公司管理当局的虚报会计信息而使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遭受巨大损失的事件,如二十世纪最著名也是最极端的例子是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市场的崩溃。那时候,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危机,公司纷纷破产倒闭,股票和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被大量抛售,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股东和债权人蒙受巨额损失。造成此种局面的原

因多方面的。但松散的会计实务是1929年市场崩溃和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经历会计造假带来惨痛教训的同时,西方也一直在探索治理会计造假之路,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这一体制并非完美无缺,仍存在许多问题与漏洞,会计造假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并且在近几年又出现了严重的趋势,其中尤以近期的美国“安然事件”为代表。

2.2 我国会计造假的状况

与当前国外愈演愈烈的会计造假相比,我国的会计造假行为更为普遍。一些见利忘义、知法犯法的企业(单位)主管和会计人员,受利益的驱动,钻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空子,造假帐,编假报表,欺骗国家和人民。近年来,这种现象已发展到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

2.3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会计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的扭曲、失效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可见,会计造假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已成为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造假产生的一些问题;损害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3 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

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会计造假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以下试作分析。

3.1 产权不明晰

目前,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仍占决定地位。我国当前会计造假问题之所以会如此

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不少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会计造假现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改革仍比较缓慢,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是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而实际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其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仍不明晰。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产权缺少明确归属;产权界定不明确。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明确,当其产权受到侵害时,产权主体之间便可通过交易行为达成协议,以确定损害方应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现代会计就是现代公司会计,是围绕以现代股份公司为对象而建立的、直接为现代股份公司服务的会计。现代公司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公司治理,现代会计或者说现代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它包括外部治理:通过竞争的市场和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这种治理结构也称为公司的间接控制;而人们常提到的公司治理往往指的是内部治理: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又称直接控制。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能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差异所造成的损失尽可能降低,把这种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所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在这套制度安排中扮演信息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会计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显然系统要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这样才有助于系统,特别是人造系统的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

3.3 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

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建立该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牵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内部控制包括: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然而,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运行,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因此,我以为,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助于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公司却不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公司中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公司虽有设立,但内部审计机构却是向公司的经理层或由经理层掌握实权的董事会报告工作,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抑制了其对治理会计造假问题所能起到的作用。

3.4 会计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

现实生活中,任何经济行为都十分讲求成本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是其至上的原则,会计行为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受制于投入产出规律的经济行为。因此,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

3.4.1 会计造假成本低廉

当前,我国会计造假收益远大于会计造假成本,造成会计造假成本低廉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会计造假被揭露出来的概率很小;其二是会计造假成本太小,也就是说会计造假一旦被发现,造假者所承受的代价太低。

3.4.2 会计造假收益巨大

当前我国社会频频出现的会计造假行为,与其所能带来的巨额收益是分不开的。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会计造假收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经济收益,二是政治收益。

4 治理会计造假的审计方法

企业存在会计造假问题,在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明了会计造假的具体原因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会计造假问题,从而规范我国的会计制度,重拾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信心。那么,应如何治理会计造假问题呢?

4.1 明晰产权,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

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会计规范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就会是有效率的。我认为,要有效治理会计造假,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

第二,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的同时,对于国家需要退出的一些竞争性领域的上市公司,应创造条件促使国有股上市流通,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将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地位让位给社会公众或企业法人,由他们根据自身利益强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

第三,形成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

第四,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

4.2 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而当前,我国的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我认为,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抑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4.2.1 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针对当前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这一事实,关键在于要进一步改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功能、法律责任和职权,构建科学合理的权、责、利平衡和激励兼容机制。通过理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领导、考核和监督,规范经理人的行为,有效约束内部人权力,制止内部人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组织上保

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就具体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从股东大会来看,应该切实采取措施,尽可能多地使广大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通过对其投票权的行使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事务中来,以保护其自身利益,避免股东大会受到大股东过度操纵的局面出现。第二,从董事会来看,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使其进一步完善。

4.2.2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第一,尽快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使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第二,改革现行企业领导任免制度,逐步培育经理市场。

4.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治理会计造假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已是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那么该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呢?首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其次,强调内部控制框架中的“软控制”与人的重要性;其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其四,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通过审计促使内部控制功能发挥;其五,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树立起内部控制理念。

我以为,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时,不应过分强调内部会计控制,而忽视了其管理控制职能。内部控制可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前者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然而,如果局限于会计流程控制,则很难发现虚拟销售业务、备齐假财务手续和会计假账真算等手段。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双轨并重,使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有效地防范会计造假和经营风险。

4.4 加大会计造假成本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完全分离。那么,为了减少和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就应将管理工作深入到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有效地监督和指导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同时应完善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会计造假的成本,以此来减少和防止会计造假的发生。

4.4.1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

加强企业会计监管,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参与会计监管的各部门之间应当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及时发现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注意会计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和协调,可以考虑通过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并给予必要的权力,使它能够对监管部门之间的扯皮问题做出裁决,分清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首先,从政府监管来看,应在合理确定监管规模的基础上,转变监管方式,主要包括: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管除保持必要行政性约束外,应逐渐从行政性监管为主向行政性监管与产权约束相结合方式转变,政府对企业的要求应尽可能体现所有权要求,对国有企业经济上只承担有限责任,接受委托的主体必须在制度上有能力也应当承担足以约束其权利的资产责任;根据改革进程和市场机制发育水平,推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从以往的实物型监管为主向实物与价值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转换,一方面提高国有企业资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同时也使国有企业资产能够得到市场的确认,规范各种监管形式的主要内容,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监管、多重监管的不经济行为,又要力戒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实施监管的偏差。

其次,从社会监管来看,主要是一些具有独立性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鉴于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的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着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执业工作粗糙等问题,要想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质量,就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独立审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而最为关键的便是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4.4.2 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第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创造良好的信息真实环境。

第二,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

4.4.3 加强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订工作

加强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订工作,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可以更好地发现和限制会计造假行为,对治理当前我国的会计造假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我以为,在研究和制订我国会计准则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订工作,尽快出台新的具

体会计准则,解决那些由于技术革新和市场交易创新所引发的问题,并且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订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比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应注意完善会计准则,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从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此外,我以为为了避免会计准则颁布后有关各方对其采取抵触和抵制行为,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其正式颁布前,给予各有关方面充分表达意见的时间,注意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使他们的利益都能够在有关准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增强他们对会计准则的认同感。这样既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实施,降低执行成本,也能够保证会计准则的高质量。

4.4.4 加强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通过提高经理人员素质,形成职业企业家阶层,进行声誉评价来进行。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应依靠会计人员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

我认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客观公正、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等。其中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灵魂。我们的职业一直有一个信念,即必须去探求和说明事实真像。我们必须坚持这一信念,并为之实现而持续奋斗。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必须强化自身品德修养和坚守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除依靠会计人员自我教育,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不能指望良好道德在短期内能自发形成,而应该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各类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重视会计教师的师德建设,言传身教;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理所当然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摆在突出位置;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内容中应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正反面典型,加以舆论引导;道德教育形式不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大力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

5 结论

会计造假问题的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探讨,但一直未能完全解决。可见,这不仅仅是会计本身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两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从宏观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等。总之,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不能单纯就会计论会计;它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立中、任鹏.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与失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会计研究.2000.5

[3].孟凡利、周经昌.《会计信息论》.中国物价出版社.

[4].张云.浅析会计目标及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财会月刊.

[5]. 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经济研究.2000.8

[6].李尚荣.会计信息呼唤去伪存真—评美国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事件.中国证券报[7].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国际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孙续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

[9].郑红亮.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研究.

[10].谢德仁.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02.2

[11].石本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角色.会计研究.2002.4

[12].沈烈.浅析会计控制的几个问题.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13].何建国等.会计舞弊的经济博弈思考.经济师.2001.8

[14].谭劲松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

[15].张炎兴.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会计研究.2001.8

[16].陈铃.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

[17].杨昌宗.会计信息揭示的博弈论分析.财会月刊.2001.22

[18].赵嘉姝.论会计信息质量与继续强化教育.上海会计.2000.8

[19].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会计研究.2002.5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秦怡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的榜样;她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她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舞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论文评语: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院(部)意见:

院长(签字):

年月日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审计精准度分享性 【内容摘要】:审计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得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大规模推广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将人类从许多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延伸。许多领域诸如会计、工程量计算、工程清单计价均已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审计,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得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大规模推广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计算机审计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 一、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 1,精准度不高。由于审计工作涉及极大量的数据处理,复杂而繁琐。操作人员在长时间的审计工作中稍不注意便会在数据录入、处理等环节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进而引发连锁恶性反应。同时传统审计方式下,即使发现有误,通过人工查询到错误源也是极为困难的工作。 2,数据分享度不高。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各个审计单位之间的数据难以得到共享,有利资源也难以得到分享。大量的数据没有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想实现远距离的共享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对于国家的数据汇总和审计数据库的建立都是极为不利的。 3,审计结果效度与信度不高。由于传统审计方法人工计算精度得不到有效保证,复查困难,各个审计单位资源又难以共享,这样的审计结果其说服力的权威性显然不够,效度和信度自然也得不到较高的保障。 二、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精准性 计算机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远远低于人工处理,同时计算机系统良好的交互模式又使得专业审计人员能对整个审计工程加以监管和控制。计算机能对数据行高速、正确的运算处理使得审计人员能从烦琐枯燥的数据处理中得以解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计算机审计的监控当中。如此一来,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二)有助于加强审计工作的管理 如前文所述,传统审计模式下的复查十分困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文书、审计档案越来越多,给保管特别是查阅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要清楚了解多年前的审计数据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保管过程中审计资料也容易遭到破

财务会计与审计自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会计与审计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发生多种货币业务计价核算的会计主体,必然要选择一个统一的货币成为会计计量尺度的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表述和处理经济业务,这种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称为()A.记账本位币力 B.记账外币 C.记账人民币 D.记账货币 2.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称为() A.预计汇率 B.即期汇率 C.远期汇率 D.成交汇率 3.甲公司于2007年购买新设备,2008年该设备会计上计提折旧35万元,税法上允许计提折旧55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甲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应该是() A.0万元 B.5万元 C.35万元 D.55万元 4.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一般应选择的是在() A.财务报告公布日 B.财务报告审计日 C.税务稽查日 D.资产负债表日 5.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称为() A.永久性差异 B.收益性差异 C.暂时性差异 D.税务性差异 6.对上市公司而言,下列各类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是() A.中期财务报告 B.年度财务报告 C.季度财务报告D.月度财务报告 7.外币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报表时,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当()A.按历史汇率折算 B.按现行汇率折算 C.根据折算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其他项目数额计算确定 D.按平均汇率折算 8.出租人的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购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这类租赁业务称为() A.转租赁 B.杠杆租赁 C.售后租赁 D.直接租赁 9.在融资租赁业务中,若未续租,承租人在向出租人支付违约金时,承租人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营业费用 10.下列各项属于基础金融工具的是() A.商品期货 B.普通股 C.远期外汇合约 D.货币互换 11.2007年,A公司向B公司股东定向增发1000万股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4元,并于发行当日取得B公司70%的股权,B公司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500万元。设A与B的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则A公司应确认的合并商誉是() A.750万元 B.850万元 C.960万元 D.1000万元 1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其中一个企业保留法人资格,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随着合并而注销,这种企业的合并方式称为() A.新设合并 B.控股合并 C.创立合并 D.吸收合并 13.在售后回租业务中,如果属于经营性租赁,则未实现售后回租损益的正确会计处理应该是() A.作为租赁资产折旧费用的调整B.按租期内支付租金比例进行分摊 C.列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D.列出“应付产权转让款”科目 14.下列项目不属于货币性资产性质的是() A.现金 B.银行存款 C.无形资产 D.应收账款 15.集团内部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不会引起整个集团会计要素总额增减变动的是 ()

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摘要 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随着世界经济的井喷式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同样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大小型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壮大起来,同时国有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在国防建设、科技发展、农技民生等关键行业和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优势。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及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和法规的滞后,在利欲熏心的作用下,企业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的财务报表造假工作成为了即得利者及即得利团体最好的掩护方式,因此财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企业虚假财务报表在效益管理的制度下进行财务造假,为企业或个人谋福利。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国家和投资者无法取得真实的公司财务信息,使公司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损失,为了预防和治理财务造假,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预防财务造假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 财务造假;中介机构;内控。 目录 摘要 (1) 绪论 (4) 一、财务造假概述 (4) 二、财务造假手段 (4) 三、财务造假的案例 (4) 四、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4) 1、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从严执法,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 (5) 2.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5) 3.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5) 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 5.增加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6.建立社会检举制度.......................................................................................................................................... 五、结语 (4) 参考文献 (4) 绪论 目前,已经处于全面信息化的财务信息管控时期,企业对费用的管控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财务基础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将对企业高层的决策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内部的财务防控一直是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现在已全面淘汰手工帐,电子帐也仅仅是辅助,识别虚假财务报表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国家审计人员和中介机构必须尽快提高自身技能,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一、财务造假概述 财务造假是指有关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个人需求、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需求,或者要达到某种目的,运用相关经济法规和制度以及尚未发现的漏洞,或者利用法律、法规中的漏洞及不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故意使用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资料进行随意的更改及变动,利用一些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掩饰,不能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广义的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 企业领导人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个人利益或者股东利益,保住昔日的殊荣,又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要求财务人员账上添彩,虚报产值和收入、利润,做几套不同的财务账目,用来应对不同机关的检查或上交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为了小团体的私利默许或者有意识地引导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进行造假行为,伪造虚假购销合同、伪造免税文件、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极力的做到平帐,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以及会计本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通过编造虚假经济业务,或者贿赂合作伙伴取得原始凭证,或者自制劳务费、招待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收入挪作它用而滞后将收入计入公司账目,又或者因为个人的疏忽而造成账目信息的不准确或者相关证据的不完整,等等以上行为属于财务造假。财务造假将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公司高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误导投资人和债权人,破坏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影响国家机关对于企业法人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和对企业收入的把控,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滋生大量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社会蛀虫,为他们的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 二、财务造假手段 在当前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之下进行财务工作的造假,其造假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收入的违规记录上,还包含了虚报资产、虚报支出等等情况,或者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以及评估数据等文件来隐瞒资产,造成实际与账面不符。我国企事业单位的造假常用手段: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 范 一、会计造假的涵义及其构成 (一)会计造假概述 国内相关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式。吴联生(2003)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以及违规性失真。李爽(2002)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有的学者还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以及制度性失真等等。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分被动性失真和主动性失真。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1)被动性失真。被动性失真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会计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容易被误解,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 (2)主动性失真。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本文主要提到的会计造假就属于会计失真的一种,称为主动性失真。当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时,将会通过会计信息所生成的报告中进行造假和伪造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会计造假主要的特征如下:所谓会计造假,就是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进而隐瞒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是主观性的行为,会计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虚假信息,进而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得损失。

(二)会计造假的主体 会计人员是会计造假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之一,由于会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会计资料,所以会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领导施加的压力和工薪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因此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会计人员新型做假账的行为,包括了参与到会计造假行为的所有人员。根据职位和部门的不同,对于会计造假主体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董事长以及监管机构等。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 (1)资产不实。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高估企业资产进行提升股票的价格,包装企业的整体形象。资产高估的主要行为手段包括:第一,将当期确认的费用进行资本化管理,进而计入相应的资产类科目中。第二,对于低估的资产,应该计入到减值准备或者摊销中,在进行计提和摊销折旧,将具体的资产减值进行及时的处理。第三,虚构企业资产项目,例如虚增应收账款项目等。 (2)负债不实。第一,虚增负债,当企业不按照规定进行确认负债时,将债务重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虚假处理,进而使企业高估负债的情况,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纳税义务等。第二,虚减负债,例如,企业随意更改经济业务、资产和负债科目对冲等。虚减负债在一定成为上就是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做出的行为。 (3)利润不实。第一,虚增利润,例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制造虚假收

瑞华科目审计具体要求

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实质性程序关注重点提示 一、报表及会计科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执行分析性程序、函证、盘点、复核、检查等程序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1、本年报表审计前,首先要取得上年度审计报告,将年初数与上年审计报告进行核对。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核程序,关注期初数的审计,特别是上年的重点项目、重点科目,底稿中应有期初数的审核记录。 2、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至少包括程序表、导引表、明细表。 底稿中要有相关情况的审计说明:(1)执行的程序;(2)获取的合同、函证等证明资料的情况;(3)证明资料和财务资料核对是否相符;(4)审计抽查的情况,抽查中是否发现异常;(5)对抽查凭证后附的复印件要写明索取事由,是否有异常;(6)审计结论及审计调整的原因,对增减变动超过20%的报表项目要在科目审计底稿进行小结,各科目均要有审计人员小结性文字:简明额要的描述审计轨迹、取得的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审计结论(意见); 3、提请大家注意,在审计抽查凭证中,应对各科目当年发生额进行分析,对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异常、大额等分别抽取一定的凭证进行检查,抽查表所列示抽取的凭证一定是检查过的凭证,宁可少抽取凭证,但不得只是根据账面列示抄录而不进行实际凭证检查,使审计过程流于形式。 4、科目审计开始前,应根据报表分析性测试结果,对各科目进行风险判断,确定重点审计范围,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审计重点,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5、各科目审计前均需首先核对明细账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符,与明细表、科目余额表、会计报表附注是否相符(集团内单位还需进行与久其附注的核对工作)。 6、涉及的实物性资产,在取得被审计单位盘点表(已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盘点,并有相关人员签字)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抽盘,包括现金、应收票据、存货、固定资产等,并在抽盘表上要求企业负责人员、审计人员签字。 7、函证: (1)银行存款、借款须取得函证,并取得企业贷款卡证明(是否存在抵押、担保、账外贷款等事项); (2)往来函证的问题

财务会计与审计论文选题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财务会计与审计》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 2. 关于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3. 浅谈电子商务与会计发展 4. 浅议我国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5. 现金流量表智能化方法分析 6. 浅谈商誉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7.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 8. 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方向--战略成本管理 9.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 10.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 12. 无形资产: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冲击和挑战 13. 试析WTO对会计改革的影响 14. 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 15. 无形资产内容新探 16. 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7. 强化内部审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 试论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19. 试论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20. 无形资产会计: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1.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22. 论稳健性原则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 23. 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24. 浅谈敏感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 25. 略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选择 26. 刍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 27. 攻克财务电算化的难题——通用成本核算于管理系统 28. 关于坏帐损失及会计核算的探讨 29. 透视关联交易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30.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披露 31. 略论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异同 32. 面对知识经济的思考——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挑战与机遇 33. 浅谈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理解 34. 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35. 网络经济下会计主体的再认识 36. 资本结构的形成动因和制度因素分析 37. 浅谈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38. 流转税转嫁现象分析 39. 浅析编制合并报表中的三种差价 40. 改进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建议 42. 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管理 43. 关于设备最佳更新期决策 44. 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刍议

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1 绪论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客观会计信息失真与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实性、模糊性等造成会计信息与实际运行不符;而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或称为“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的行为。而后者正是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方面,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及其作用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1.2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 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靠性集中体现在“如实反映”里。“真实和公允”即可靠性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3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1.3.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会计造假问题由来以久,并且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直以来,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会计存在的目的是为真实记录经济活动,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成果,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或单位运营成果和会计工作质量集中体现,但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会计记录和结果被篡改,被利益方所利用,欺骗公众、监管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方,一旦谎言被揭露,就形成财务丑闻。但是越来越多的财务丑闻,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财务信息质量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实这就是财务造假问题。对于造假问题,从会计这个职业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左右,对投资者的伤害也是惨痛的。 从国际上看,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环球电讯、凯马特,英国的巴林银行、意大利帕拉玛特公司等赫赫有名的国际大公司均因为财务造假败露,而轰然倒下,其中,安然公司的投资者所受损失高达790亿美元,世通公司投资者所受损失高达1140 亿美元,帕拉玛特 案给意大利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纳斯达克公司前主席麦道夫利用虚构事实,粉饰财务数据,骗取大量投资者约500亿美元,事情败露后,造成投资者巨大损失,如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损失约23.3 亿欧元、汇丰银行损失约15 亿美元、瑞士银行业损失约42 亿美元、法国巴黎银行损失约4.7亿美元、日本野村证券损失约3.06亿美元、加拿大皇家银行损失约6.01亿美元等等。从国内看,银广夏、蓝田股份、郑百文、琼民源、亿安科技、秦丰农业、科龙电器等大量上市公众公司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让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2002 年银广夏连续16 个跌停、蓝田股份股价从22.95 元(复权后)跌到3.02 元,琼民源在一年时间里,股价由最低1.55元(复权后),直冲至26.4 元,最大涨幅达到1528%,停牌前股价为23.49 元,套牢大量投资者。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行为的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一旦缺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将无从谈起,这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曾有人这样评论:“会计人,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于高贵的灵魂”。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已经不是个别或者说是少数问题,而是成为影响会计 工作健康开展的普遍反映。据2006年《经 济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中国80%以上企业信息存在不同程

(完整版)会计造假的危害

一、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危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的评估、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会计造假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

展,简直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怎指望他们把好经济活动的“关口”?怎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相信他们的会计资料呢?又怎能让我们会计业和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呢? 3.虚假会计信息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会计信息真实性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了会计行业可信度的高低。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计师受迫于企业与企业管理当局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由于会计师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财务丑闻一旦曝光,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其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和经济损失,使得社会公众利益无以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无信可言,人们首先就会对会计师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感,导致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这无疑会危害到会计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会计科目审核要点

会计科目审核要点 1、审核要点: ①资产类科目应审查其是否实际存在、所有权的归属以及计价是否合理; ②负债类科目应审查其金额是否正确、负债到期日以及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事项; ③权益类科目应审查其来源的合理性、确认的合法性、计价准确性; ④收入、成本和费用类科目应审查其确认的合法性、是否当期发生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相互之间是否配比。 2、审核细则 ①根据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确定重点科目并审核。审计报告的意见有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以及其他情况,如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不为无保留意见,要求对解释段的意见作详细分析,并根据解释段中所提事项的真实性确定其对评级的影响。 ②根据金额确定重点科目并审核。重点科目分为必查科目和条件审核科目。必查科目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资产中通常占有较大份额的科目,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条件审核科目是指当有关科目达到一定数额比例时才予以审核,包括短期投资、待摊费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审核要点

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核实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准确反映企业真实偿债能力。 A、应收账款的审核。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存在较大数额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较大数额且已判定不能回收的应收账款而未核销;是否由于经营效益下降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而数额增加;是否存在收款期大于一年的大额应收账款,是否提取足额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虚列应收账款以虚增销售收入现象;是否为了刺激销售,降低信用政策标准,导致应收账款大额增加;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问题。 B、存货的审核。核实存货的主要组成;是否存在少列、多列存货现象,核实存货的真实存在;核实说明存货收入、发出计价方法及其一贯性,是否存在多计存货,少计成本的现象;存货是否大量积压变质,而未提取足额的跌价准备;核实是否由于该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存货销不出去导致存货数额较大;通过对存货的审核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C、固定资产审核。主要核实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并确认固定资产划分是否准确、产权是否归企业所有,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现象;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真实公允,是否及时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期限是否合法合理并遵守一贯性原则,是否存在少提折旧、不提折旧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已经过时报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还列入账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事项,若有,就其事项要求作具体说明;是

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审计的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它同传统审计在方法和实践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探讨了计算机审计各种理论的发展,并对计算机审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审计风险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的审计方法。我国相关部门曾经对计算机审计作如下描述:“简单地讲,计算机审计包括对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对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进行检查。”根据日本会计检察院计算机中心的观点,计算机审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审计,包括系统安装、使用成本,系统和数据、硬件和系统环境的审计;二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包括用计算机手段进行传统审计,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审计数据库,帮助专业部门进行审计。 李学柔和秦荣生编写的《国际审计》中作如下定义:“计算机审计与一般审计一样,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其特殊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即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概括起来说,无论是对计算机进行审计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都统称为计算机审计。”至于电算化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在内涵上人们的理解基本相同。 可见,对“计算机审计”一词的理解普遍存在两个方面,即对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1 计算机审计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计算机审计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从计算机审计理论到具体的计算机审计技术都有研究。 在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傅元略在《会计发展的新领域——Cyber Accounting(计算机网络会计)》中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会计的概念,以反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吕博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的基础研究》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认定分析入手,对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以及审计基础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加以综合论述等。来明敏在《浅谈计算机审计模式》中介绍了可以从国际上借鉴的四种计算机审计模式,分别是绕过计算机审计模式、穿过计算机审计模式、利用计算机审计模式、在线实时(网络)审计模式;并认为应寻找对策,从促进审计人员更新观念、积极应用审计新技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的制定、规范会计软件设计,以及加大审计软件开发力度等方面努力,尽快建立新的审计模式,从绕过计算机审计转变为穿过或利用计算机审计,最终建立在线实时审计模式,加快我国审计现代化进程。唐飞兵在《关于构建我国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中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地分析了审计环境和审计本质作为计算机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合理性,并对计算机审计基本理论内部层次关系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讨。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一、会计和审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具,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计算、记录和分析,并加以考核、控制和指导的一种管理活动,其作用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借以维护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可见,会计与审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从二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二、会计与审计的联系 1.会计与审计的客观基础 会计与审计都是根据同一企业已实现了的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依据国家方针、政策、财经制度和会计原理,通过会计凭证、账薄和报表等来掌握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情况,反映和监督同一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原理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活动;而审计人员则在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审核检查后,以国家方针、政策、财经制度和会计原理为依据,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

2.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存在关联性 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性,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以会计信息为工作对象,通过对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加以揭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利益各方的合法权益。其中会计通过分析事项和交易、计量和记录交易事项、分类和汇总已记录的资料、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编制会计报表,生成可靠的会计信息;审计通过取得和评价有关财务报表的证据、确定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进行了公允表述、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从而对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再次验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会计与审计的业务存在依赖性 会计与审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其业务的顺利开展都要利用对方的某些资料。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核算单位的经济往来,通过生成会计资料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量化纪录;审计就是看会计在做账、核算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违法行为出现,即对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因此,审计必须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展开工作。 4.会计与审计都借助会计方法 会计需要灵活运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产品成本计算、坏账准备计提、利润结算等基本会计方法完成会计工作;而审计同样需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处理-会计-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处理 姓名: 000000000 班级、学号: 0000000000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000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9-06-08 完成时间: 2009-11-02 2008 年 11 月 02 日

目录

课题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处理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措施 00000000 中文摘要:朱镕基总理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要求财务人员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就是要求大家要保证报表数据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及体制背景下,会计造假的低廉成本与高额收益导致了会计造假动因到行为的转换。本文在此基点上,首先对会计造假的概念做了介绍,接着对造假产生的手段、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会计造假的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法律制度;对策;防范;治理 0.引言 会计造假行为是造假主体为达到造假目的而违反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所实施的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其复杂,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对多种防范和治理措施综合利用。 1.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 1.1根本原因——两权分离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拥有的投入资产权)和资本运作权(表现为管理者经营、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会计造假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如果透过表象来思考这一问题,不难发现,“两权分离”才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盈余的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南方保健 摘要: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案例曝光,国际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不力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学习意义。使其充分认识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信息而且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南方保健造假案例的剖析,探究其造假原因和方式,从而提出如何治理会计造假的建议。 关键字:会计造假南方保健契约调整 正文:一南方保健案例回顾: 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日前对其前任审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称安永违背了合约且由于疏忽未能发现该公司高达27亿美元的会计舞弊。 上世纪80年代初,斯克鲁西创建了南方保健公司(Health-southCorporation)。他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将理疗和恢复性治疗等手术辅助环节从医院中独立出来运作的构想,并探索出一套低成本、高疗效的诊所运营模式。1986年南方保健完成新股发行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以后的十年,南方保健疯狂购并,2002年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私立保健医疗公司。在全球拥有了1229家诊所,203家外科手术中心和117家疗养院,成为全美最大的保健服务商。正是这几年疯狂的扩张速度使南方保健消化不良,加上首席执行官斯克鲁西在董事会中的独断专行和过分追求个人成就感,最终使南方保健走上了财务舞弊的不归路。2003年3月南方保健的财务舞弊丑闻浮出水面,创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涉案人员最多的纪录(11名高管人员涉案)。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更使其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然而,南方保健至少从1997年开始就使用各种会计造假手法对经营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科目进行操纵,以满足华尔街的盈利预期。2002年8月,南方保健的CEO理查德·斯克鲁西和CFD威廉·欧文斯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宣誓他们向SEC提交的200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宣誓后,欧文斯慑于安然和世界通信造假丑闻曝光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压力,于2003年3月18日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供出南方保健的会计造假黑幕。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虚假利润使南方保健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南方保健是在阿拉巴马州杰斐逊县的巡回法院提出上述起诉的,而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还是安永的起诉对象,当时安永指控南方保健使其受到了诉讼案的牵连并导致其名誉受损。路透社的消息称,南方保健对安永的反诉意在寻求对其损失的收入、利润、商业机会、诉讼费用以及了结舞弊案和重述收入的成本的赔偿金。南方保健在反诉陈述中说,“安永要么是有意对南方保健前任CEO故意操纵的会计舞弊、不当行为以及要求查明此事的管理人员和雇员们视而不见,要么是由于疏忽违背了合约和法定职责,以致未能发现会计舞弊行为并将其报告给南方保健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言人对美联社说,南方保健舞弊案“是该公司前任管理人员和雇员为了欺骗外部审计者而精心谋划的骗局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安永认为“南方保健的索赔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应该通过仲裁而非诉讼来解决问题”。 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假公司会计造假原因与手段 斯克鲁西是南方保健的缔造者,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是个开拓进取的创业者,却也是个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之徒。在南方保健,他实行独裁式的强权管理。曾

会计科目审计重点

抽查凭证注意内容:发票有无跨期,有无原始凭证的涂改、金额和账户不符、所附单据有缺的,账户处理不正确。 审计底稿:帐表、账账、账证,一步步审核,记录结果。 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目标:认识2010年的审计底稿,探索审计思路。将松岗污水处理涉及的科目全部熟悉及完成预审底稿编制。 货币资金注意事项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其中其他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在南海发展见过信用卡保证金。 两期比较很重要,看到大额、异常支出要慎重检查。 现金 明细表—监盘---抽取大额现金支出(抽凭测试) 1、货币资金是否真实存在 监盘现金,现金日记账与实存数是否相符,不符的原因是什么,寻找支持原始文件。白条抵库-如职工借款条、无发票的费用、银行个人存折、个人信用卡等。须在盘点表中注明,如有必要应作调整。 私设小金库的主要手法有--截留各种收入款项;非法侵占其他收入;虚列支出,虚报冒领;私自将投资、联营所得转移,存放于外单位或境外;隐匿佣金、回扣等;截留企业的各种罚没收入; 审查方法--检查“固定资产清理”、“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明细账,察看这些账户中所反映的有关残值收入的记录;检查并核对“产品销售收入”、“产成品”等账户明细账中的记录,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销售收入未入账的情况;检查“长期投资”账户的明细记录及相关资料,查看被审计单位是否足额、及时地收回投资利润,如果存在不及时、不足额收取投资利润的现象,则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后附凭证注意点:对被审计单位自制原始凭证的审查,主要是审查有无批准手续、计算的正确性及防止虚报冒领。 抽查大额现金支出,注意审核是否存在现金坐支现象。 2、是否存在跨期现象,截止测试 资金负债日前后几天的现金收入凭证进行审计、审核是否存在跨期事项。 银行存款 审定表—明细表---银行对账单----函证---余额调节表----抽凭测试 1真实性 银行存款较去年差异很大,查找原因 银行对账单,检查未达款项是否合理,编制检查表 函证 抽凭测试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一)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一)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业务领域逐步深入与发展,在企业的实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审计信息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审计人员要了解计算机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在审计技术方面的应用,也就不可能进行深入审计,就谈不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要了解掌握相应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审计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方式受到新的挑战,核算手段和相应的程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注册会计师审计:①描绘客户系统的流程图,有专门的流程图软件可以使用。②估计审计风险。③准备审计程序。④分析性复核。⑤准备审计工作底稿。 2、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审计手段向计算机审计方向发展也成为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复杂,控制范围从对人的控制、扩展到对人和计算机两方面的控制。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性、连续性,使大部分职权分离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数据存储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会计中的账簿控制体系失去作用。因此、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不仅要加强,而且要采用新的方式。 2.2对审计接口设置的要求 为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进一步深加工会计信息的需要,各种会计软件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并把预先设计的一部分审计软件嵌入会计系统中。审计人员以后利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时,就可很方便地把需要的数据下载到微机上,使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据,从而能完整、精确地验证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 2.3对数据保留时间的要求 每年的审计一般都要到会计年度结束后酌几个月内才能完成。在此期间,审计小组要检查所有的会计记录,因此、新系统购一个重要功能是充分保留一个时期的交易和相关审计线索,以便完成审计工作。这些数据至少要保留到审计结束。 2.4对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要求 新系统必须具有方便的会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可以选择系统的任意部分进行备份和恢复。系统应确认被修改的数据文件得到保存,尤其是在进行记账、结账等数据的成批处理时,应当提供强制备份功能。新系统还必须提供一个灵活的、界面友好的数据恢复工具。使审计人员在以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时,能方便地获取包括被审计的报表在内的数据。 3、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内容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审计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系统基本情况测评 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有比较规范的经有关部门认证的,也有企业自己开发或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及软件开发者自主开发的财务软件,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将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