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认知聚焦方式

本文基于隐喻和转喻理论,立足量词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汉英身体名词作量词的认知机制及其搭配原则的异同。研究发现:第一,汉英身体名量词都存在隐喻性和转喻性的认知聚焦方式;第二,汉英身体名量词的隐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主要有外聚焦和单聚焦两种;第三,汉英身体名量词的转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主要表现为部分聚焦和容器聚焦两种。

标签:身体名量词认知聚焦方式隐喻构建转喻构建

一、引言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以身体名词作量词这一现象都十分常见且颇具异曲同工之妙。正如中国古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西方哲语“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然界是人化了的自然界,人作为认知主体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人体词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刘志成,2004)。根据体验主义哲学观,世界上所有语言的数量表达方式,其认知基础都是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张媛、刘振前,2011:1)。正如Denny(1976:125)所言:“名词与外部世界的事物密切相关,而量词则跟人与世界交往的方式关系紧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人体部位名词或人体器官类名词,还包括一些动物的身体部位或器官。

二、认知隐喻、认知转喻及其认知聚焦方式

认知语言学不同于传统修辞学把隐喻和转喻作为两种修辞手段,而是把两者视作重要的思维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束定芳(2004)指出,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转喻常常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Lakoff & Johnson采用“target domain”和“source domain”分别定义隐喻中的“域”,说明这两个领域互动关系方向性是单一的,因此,把两个领域间的这种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为“mapping”,即映射。隐喻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种跨域映射。无论从修辞角度还是认知领域,转喻研究一直限于隐喻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发现转喻的作用愈发重要,转喻甚至比隐喻的地位更为基础(朱建新、左广明,2012)。转喻是一种概念映射,是人们自发地、无意识地利用两事物相邻的常规关系的认知过程。(Lakoff & Turner,1989:118)

王文斌(2006:1-3)在其《施喻者的认知聚焦方式》一文中提出隐喻性认知聚焦方式。他认为,在隐喻构建过程中的跨心理空间映射主要在于施喻者对源域和目标域中彼此相容焦点的选择。汉英身体名量词中的隐喻聚焦方式是为了激活量词所修饰事物的某种属性并使其得到凸显。而Langacker(1991)认为凸显原则是解释转喻的理论依据。属性自身特征越明显、越凸显,越容易成为人们注意力的焦点(毛智慧、许鸿敏,2014:45)。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转喻中也存在认知聚焦方式。隐喻是一种始源域和目标域中彼此相似点的聚焦方式,转喻则是同一认知域中始源域和目标域间邻近性或凸显性的聚焦方式。(陈佳玲、毛

量词

论量词超常搭配的一般手法 摘要:量词是一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左右主要在于计量。但我们在阅读中,特别是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有大量的量词并不在于计量,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一种主观感情,或是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一般量词的这种非常规搭配实现表达效果飞跃的内在机制和途径。 关键词:量词修饰方法表达效果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作用主要在于计量。汉语量词在汉语大词类中是最后划类和定名的词类。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运用却更为普遍。量词是根据表达事物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丰富而复杂的汉语量词系统不仅是现代汉语跟其它民族语言相区别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原始汉语的一大特征。这一成熟的量词系统的形成也是我们汉语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在我们的阅读和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的量词不但有计量的作用,同时量词重叠时,也可以不再是表示数量,可以修饰名词(个个孩子,滴滴汗水),也可以离开名词,单独冲任句子的主语(个个都有本事/张张都是好的),而且量词单用的时候还有很明显的修辞功能。而这种表现,往往在诗歌或者一些散文中非常常见。如: (1)谁把她从洗衣桶里拎出来头脚倒置,吊在阳台上从她惊讶的眼中流出一滴滴迷惘(张新泉《问题:如何晾晒布娃娃》,载《诗刊》1998年 6月) (2)突然,一撮阳光射到矮树丛的光秃枝桠上。(卢岚《两重节奏的春天》,载于《散文》1996年12月) 在这里,计量液体的量词?滴?在这里修饰的却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迷惘?,?阳光?用计量具体事物的量词?撮?来表示,很显然,在这里的量词已经超越了一般量词和名词的常规组合,但这种搭配却有一种美感,体现了一种比较强烈的修辞色彩。 那么量词是如何临时性地用本来计量一种事物的量词来计量和修饰另一事物,并实现这种超越语言规范的修辞功能的呢?很显然,量词的这种功能并不是毫无章法的。如果概括起来,其途径和方法主

英汉数量词对比

英XX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分析 一、引言 现代英语中词类有10种,即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汉语被认可的词类有11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没有汉语所具有的量词。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类,而在英语中只有数词词类,没有量词的划分。 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数量概念在文字表现形式上的及数量词组结构上的差异。两种语言的数量词组在结构上是各有特色的。本文拟从英汉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入手,对英汉数量词组结构及其句法特征作些许的对比分析和探讨。 二、英汉数量词一般规律 汉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量词+名词,如: 他给陈政沏了一杯茶,也在藤椅上坐下来,眯着眼睛问:“最近怎么样?——选自《夏雨》节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XX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

两个黄耐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亦或是名词+数词+量词,如: 小菜一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徐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乘B不备,A突亮出刮刀一把,连续向B猛刺,致B当即死亡。 英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名词,如two apples、three chairs , twelve cakes,或者是数词+量词+of+名词,如a bottle of water,two pieces of bacon, three slices of bread。(当数词是one时,常用“a”表示)。 三、英XX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 1.英汉数量词构成对比 在汉语中,既可以是数词+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将名词提前变为名词+数词+量词的形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加强节奏感,多用于口语中,这是汉语所独有的而英语中则没有此结构。例如: 一壶酒与酒一壶: 新郎家要拿一壶酒、一方肉、十个粑粑交给新娘带回去酬谢父母。(选自《布依族风俗志》) 罚酒一壶!(选自《虹》节录) 只要你们留我一条命,我就说!(选自《新儿女英雄传》) 要命一条,要米办不到。(选自《X介梅》)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 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 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 (一)意义标准 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 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这里的语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名量词的发展流变

名量词的发展流变 摘要:具有丰富多彩的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从上古到近代,量词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名量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名量词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而反映出量词的演变轨迹及其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名量词;特征;演变轨迹;发展原因 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粘着于数词之后的词类,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数量单位的词。用来计量事物单位的叫名量词,计量行为单位的叫动量词。名量词从计量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量衡词;从名量词本身的职能情况来看,可分为专用量词、兼用量词、临时量词①。本文将对名量词作历时性研究,以揭示量词的演变轨迹及发展原因。 一、不同阶段名量词的发展状况及特征 ㈠上古时期:萌芽阶段 上古时期指太古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夏曾佑先生把它们分别称作传疑时代和化成时代。②这一时期处于名量词发展的萌芽阶段。名量词起源很早,我们在殷虚卜辞中看到度量衡量词“卣”和“升”,集体量词“朋”和“丙”,个体量词并未出现。如: ⑴鬯三卣.。(殷虚文字甲编,1139) ⑵车不其示十朋.。(合集,11442) ⑶马十五丙.。(合集,11459) “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这里以鬯的盛酒器为单位计其数,“卣”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结构。“朋”像串贝形,其数《诗·小雅·菁菁莪者》笺以为五贝。“丙”殷代驾车马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体量词已经出现,但仍处在初级阶段。度量衡量词大量出现。 个体量词有“人”、“乘”、“两”、“匹”、“品”、“”、“编”、“个”、“札”、“言”、“章”、“枚”③ ⑴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非子·外储说右下) ⑵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庄子·列御寇) ⑶用币必百两.,百两必千人.。(左传·昭公十年) ⑷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左传·襄公二年) ⑸楚子入飨于,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⑹子产以幄幕九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⑺或取一编.营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⑻庙门容大扃七个.。(周礼·考工记) ⑼夫子语我九言.。(左传·襄公四年) ⑽《静女》之三章.。(左传·襄公四年) ⑾(二步置)枪二十枚.。(墨子·备城门) “人”表示人的个体单位,由名词“人”沿用而来;“乘”表示车的个体单位量词,相当于“辆”;“两”表示车的个体单位量词,相当于“辆”;“匹”表示马或牛的个体单位量词;

汉英数词对比

汉英数词对比 摘要:数词,作为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汉语和英语中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语用表达理解功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方面体现了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相互贯通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两种语言词汇的对比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同时具有异同点的交叉现象。 关键词:数词,汉语,英语,词汇,对比 数词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来表示数目或者顺序。除此之外,数词还经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被赋予各种内涵和特殊的意义,比如引申义,比喻义,色彩义;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这一环境。 对于数词而言,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异同的对比可以解释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也有助于不同民族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本文结合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词汇中翻译技巧以及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和探索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 中的异同。 汉英数词翻译的异同――是否使用量词 1.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要有量词连接。 在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往往要有量词起连接作用,这样表达才通顺,也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例如,“一个苹果”,“两本书”,“三个人”,“一群犯罪分子”,“几袋粮食”,“写几遍”,“走一趟”;等等。根据赵元任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九类(《汉语口语语法》p263);根据黎锦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三类(《新著国语文法》p84);根据朱德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七类(《语法讲义》)。此处不做深入阐述。关于汉语量词的起源,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观点,在上古已经可以见到。在《汉语史稿》中,王力先生讲单位词时谈到“第三种方式在上古也是比较少见的,就是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面,兼带单位词。”(《汉语史稿》,王力,p235)此处所谓的“单位词”就是指量词。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转·昭公十三年》),“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战国策·秦策》)。由此可见,量词连接数词和名词的用法,在汉语中自古就有。 2.英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不需要量词连接。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Comparison betweenChinese Wo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ir English Equivalents) 量词是现代汉语11类词中的一种,运用非常普遍,大约有500多个量词。除了表“量”以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习惯搭配。即使是华人也有弄错的时候,学中文的外国人更是头疼。所以正确认识量词,准确翻译汉语量词也是很重要的。英语中没有像汉语这样的“量词”分类,但有类似的用法和修辞结构,如quantitive determinatives(量词限定词),portative (量词),quantifiers(量词)。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因而,本节以一定的版面来分析其不同结构和用法,不过,更多的还是靠读者自己潜心收集认识,才能掌握如何翻译。 1、一群 一群人a crowd/group/multitude/throng/army/team/class of people;a gang/swarm/horde/pack/band of people(in a derogatory way) troop通常指聚在一起活动的、生气勃勃的一群人。如: a troop of demonstrators/shoppers/visitors bevy特指女性的“一群”,有时指鸟类,尤指鹌鹑或云雀。如: a bevy of actresses/young women/ladies/shop girls/quails 表贬义的“一群”有:a mob of angry people/rioters/slaves/liars/blackguards horde原意为游牧部落,通常含有轻蔑色彩: a horde of lazy-bones/swindlers/locusts/hooligans band;gang常指“帮”: a band of robbers/gangsters/thieves/outlaws a gang of criminals/slaves/prisoners 一群牛、象、马、天鹅a herd of cattle/elephants/horses/swans 一群鸟a flock of birds/geese/hens/goats/swallows/sheep/chickens 一群猎狗a pack of hounds/wolves/grouse 一群狐狸a skulk of foxes 一群狮子a pride of lions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英美制到公制转换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inch 英寸= millimetres 毫米 1 foot 英尺=1 2 inches 英寸= metre 米 1 yard 码=3 feet 英尺= metre 米 1 (statute) mile 英里=1760 yards 码 = kilometres 千米 1 nautical mile 海里=185 2 m. 米 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inch 平方英寸= 平方厘米 1 square foot 平方英尺=144 .平方英寸 = 平方分米 1 square yard 平方码=9 . 平方英尺 = 平方米 1 acre 英亩=4840 .平方码= hectare 公顷 1 square mile 平方英里=640 acres 英亩 =259 hectares 公顷 Cubic Measure 体积 1 cubic inch 立方英寸= 立方厘米 1 cubic foot 立方英尺=1728 . 立方英寸 = 立方米 1 cubic yard 立方码=27 . 立方英尺 = 立方米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British 英制 1 pint 品脱=20 fluid oz. 液量盎司 = . 立方英寸=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s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 2 gallons 加伦=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 litres 升 1 quarter 八蒲式耳=8 bushels 蒲式耳 = hectolitres 百升 American dry 美制干量 1 pint 品脱= . 立方英寸=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8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 litres 升 American liquid 美制液量 1 pint 品脱=16 fluid oz. 液量盎司= . 立方英寸=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Avoirdupois Weight 常衡 1 grain 格令= gram 克 1 dram 打兰= grams 克 1 ounce 盎司=16 drams 打兰= grams 克 1 pound 磅=16 ounces 盎司=7000 grains 谷 = kilogram 千克 1 stone 英石=14 pounds 磅= kilograms 千克 1 quarter 四分之一英担= 2 stones 英石 = kilograms 千克 1 hundredweight 英担=4 quarters 四分之一英担= kilograms 千克 1 short ton 短吨(美吨)=2000 pounds 磅 = tonne 公吨 1 (long) ton 长吨(英吨)=20 hundredweight 英担= tonnes 公吨 公制到英美制转换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millimetre 毫米= inch 英寸 1 centimetre 厘米=10 mm.毫米= inch 英寸 1 decimetre 分米=10 cm. 厘米= inches 英寸 1 metre 米=10 dm. 分米= yards 码= feet 英尺 1 decametre 十米=10 m. 米= yards 码 1 hectometre 百米=100 m. 米= yards 码 1 kilometre 千米=1000 m. 米= mile 英里 1 mile marin 海里=185 2 m. 米= mile 英里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centimetre 平方厘米= 平方英寸 1 square metre 平方米= 平方码 1 are 公亩=100 square metres 平方米 = 平方码 1 hectare 公顷=100 ares 公亩= acres 英亩 1 square kilometre 平方公里= 平方英里 Cubic Measure 体积 1 cubic centimetre 立方厘米= 立方英寸 1 cubic metre 立方米= 立方码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1 millilitre 毫升= pint (British) 英制品脱 1 centilitre 厘升=10 ml. 毫升= pint 品脱 1 decilitre 分升=10 cl. 厘升= pint 品脱 1 litre 升=10 dl. 分升= pints 品脱

古汉量词的发展

汉语发展的时间很长, 当然颇有演变。 例如中国人说养狗养猪, 日本人就说是犬 养猪饲,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中国人听了总要发笑,因为「狗养的」乃是骂人 的话。可是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现象并不罕见,如《论语.子罕》:「吾谁欺? 欺天乎?」就同时用了两种语序,有宾语在前的,也有宾语在后的。又如汉语中 量词极为发达,一个人、一张床、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羊、一扇门、一根葱、 一尾鱼、一叶舟、一方塘、一口刀、一把枪、一锭金、一泡尿、一坨屎,都有不 同的量词, 印欧语系语言便不如此丰富。 但古汉语的量词使用原先却较简单, 与 印欧语系差不多。再者,印欧语系中复声母的现象甚为普遍,汉语古亦有之。依 古音学家之推考,古汉语中辅音接合的可能性,甚至更多於现代的印欧语,如 dg-、 tp-、 dm- 、 ml-、 nd-、 mbl-、 nh- 等均为现代印欧语所不习见者。但后来复 声母语终被淘汰了,汉语只以单音来表示。故由语序、量词、复声母等等这类事 来看,汉语之演变不可谓不大。 然纵观汉语史,又可发现汉语的基本特质古今并无大异。 其变化者, 一 是古有而渐丰,如量词在先秦,虽已有之但尚不发达,魏晋才大量出现。这种 变,其实只是发展,只是踵事增华。在古人说:「孚马四匹,孚车卅两」(小孟 鼎)「卯五牛于二珏」(殷虚文字乙编, 7645 )「其礻登新鬯二升,一卣」(殷 契粹编, 525 )「予光赏贝二朋」(三代吉金文存,十三卷)时,早已注意到每 一物事之特殊性, 故其后才会广泛地以不同计量词去指称每一不同的物事。 另一 种变化,则是选择的结果,例如上文所谈到的词序和复声母。词序渐渐稳定,以 宾语放在动词后面为主, 复声母则遭放弃,都是有意识的作为, 故是变本而加厉。 这也就是说:语言虽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中国人也认为用语出於 自然,但 对语言的意识, 各民族并不一样。 各民族语言之所以不同, 即肇因於此。 本於这种「对语言的思维」,各民族分别创造了他们的语言。汉语相较於其他语 系,所具有的特色, 便可显示古人在造语时特具的思维状态或倾向。 顺著这些状 态或倾向发展, 后来汉语遂越来越与其他语系不同了。 某些与其他语系类似的语 言现象,则也已逐渐淡化或改变。语言,为人禽之分的界限,人文起始於此。故 对语言的思维,也是思想史的起点。中国思想史,即应由中国人如何看待语言、 如何创造语言、如何发展语言特色讲起 O 薛培】:正一量词丰富多样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量词在古代汉语里的运用 ,虽然比不上在现代汉语里来得普遍、细致 ,但在先秦时期已略具雏 形和变化。 《诗经》作为这个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 ,使用的量词已有一定数量 ,正好用作语例 , 分析量词的使用情况 ,带出量词的一些发展。 [作者简介]薛培,女,河北石家庄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士。 古代汉语中数量词的发展演变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 古汉语数量词的用法古今有很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地方, 概念就已产生,其历史远比文字的历史悠久得多。先民经历了从“有” 与 “少”,到从中分出具体的“一” “、二”、“三”等数。本文试从数、量概念的产 生,古代 汉语中表示数量的方法、 数词量词合用的过程以及数量词的形成等方面来探讨古代汉语中数 量词的发展演变, 以便更清楚的了解古今汉语数量表示方法的异同, 从而对现代汉语 数量词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数词;量词;数量词;合用 语言文字修辞 一、古代数、量概念的产生在汉字产生之前人类就有了数的概念。只是由于文字尚未产生, 也就没有任何的书面文献流传下来。 在人类开化的初期,古猿人以捕猎为生,一旦在江河湖 海中捕到了鱼,或在崇山峻岭中打到了猎物,开始“有”了食物,便饱餐一顿,而后尽情歌 2007 级汉语言文字学硕 在人类的远古时期数量 到“无” ,到“多”

英汉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英汉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任课教师:陈敬玺 学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号:201131249 姓名:黄璐 考试日期:2012/2/21 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

摘要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量词十分丰富,而英语词类中却并没有明确划分出这样的一种词类。而正是这个原因,量词成了许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汉英表量词汇分类和词汇语法特征对比,为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尽量降低量词的学习难度。 关键词:量词; 汉英对比; 量词教学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 which have different forms in the concept of the number.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grammar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at it has abundant quantifiers. However in English, such a certain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doesn’t exist. By comparing of the Chinese-English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and the vocabulary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ends to offer a basis for redu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learning Chinese qualifiers for foreign learners. Key words:quantifier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解读汉英量词的认知模式

解读汉英量词的认知模式 本文通过对汉英量词认知主体视角的转换分析,发现了汉英量词在把名词范畴化的同时,自身也被视角的聚焦方式所范畴化为完形计量、侧面描绘和选择凸显。这三个范畴由共性到个性,分别对应了认知的四种模式:命题模式和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由于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些范畴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类认知的需求发展变化的。 标签:汉英量词完形计量侧面描绘选择凸显 一、引言 人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人类理念上普遍认识的事物的机制和方式就是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是人们组织其经验的方式。认知的主体是具有客观能动性的人,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量词和其他词类一样,都是人们在漫长的认知过程中对世界经验的储存。 语言学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汉英量词的视角。王文斌(2009、2008)对汉英中“一物多量”“一量多物”和“表量结构中的异常搭配”等问题在认知缘由、意象图式、隐喻构建机制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释,他在《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中说,人们可以通过“局部放大”“侧面延伸”“整体把握”等不同,撷取有形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全部,删除事物的其他细节,形成不同的意象图式。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祖林(2009)研究了汉英量词的概念意义形成的认知机制。我们认为,量词的选择反映了认知视角的选择:从整体上描绘事物的数量、种类、属性、此事物和彼事物之间的关系等,这是完形(gestalt: the idea of“perceives whole”)计量(E.Ungerer,2008);认知主体从事物的一个方面描述事物,这是侧面描绘;认知主体聚焦于事物的一个特征,借他物来达到凸显此特征的效果,这是选择凸显。本文论证汉英量词自身被认知主体视角范畴化,而且这三个范畴是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产物。 二、量词的范畴化 莱考夫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表现为四种子模式: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命题模式表明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意象图式模式涉及空间结构;隐喻模式是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模式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相应结构;转喻模式是在以上模式的基础上,使其中某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发生联系,从而使部分得以替代整体的模式。认知语言学更重视后三种非命题话语的性质和意义,本文认为命题模式是认知所有模式的基础,它渗透于每个模式中,不易割分。 王文斌(2008:258)认为,量词所描述的诸种对象由于具有客观上的相似

小班数学游戏-认识量词

小班数学游戏-认识量词 XX课件小班数学游戏:认识量词幼教们不必担心孩子不知道数字,其实许多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已经让孩子们熟知数字了。 但是关于量词,宝宝们就比较欠缺了。 今天小鱼哥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认识量词的小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量词,不同的量词要如何正确使用。 一,游戏目标通过直接的游戏过程,实物的操作过程,老师的讲解,孩子自我的感官过程,发展孩子对量词的概念和感知,并加深孩子对数字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游戏刺激孩子并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二,游戏道具由红,黄两种颜色的纸剪出来的小红旗样子,再用小棍子做成小旗子的模样来。 准备几个空的饮料瓶子。 三,游戏过程,先在各个空瓶子上贴上号码牌,记得,瓶子不能过多,否则数字太大,孩子们可能就糊涂了。 建议最好是五个瓶子,分别贴上一到五的号码牌。 ,老师安排小朋友排好队,按先后顺序,听从老师的话,按拿旗子的数量,以及放旗子对应的瓶子的号码,把正确的颜色,并数量正确的旗子放到贴有正确号码牌的瓶子里。 ,每次小朋友插旗子的时候,要让小朋友念出来她插了几只旗子,插的是什么颜色的旗子,插到了几号瓶子里。

例如,完整的句子就是:我在一号瓶子里插了两只红色的旗子。 ,等列队的小朋友插完旗子后,老师和孩子们一一数插到瓶子里的旗子,然后老师根据不同的旗子数量,开始给孩子们说量词。 例如,插了好多的旗子的瓶子,老师可以说,这个号码的瓶子里插了许多旗子。 另一个号码的瓶子里一个旗子也没有插。 ,同样道理,让孩子们自己找一些可以用量词表达的句子。 例如,教室里如果有花,则让孩子们说花朵的数量,或者是用总结性的量词来概括。 其实幼教对于孩子的授课来讲,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 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上课,就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孩子的兴趣。 如果能次次从游戏的方式入手,还担忧小朋友爱不上学习吗?(XX 课件

汉语常用量词

汉语常用量词 数量类---匹、张、座、回、场、尾、条、个、首、阙、阵、网、炮、顶、丘、棵、只、支、袭、辆、挑、担、颗、壳、窠、曲、墙、群、腔、砣、座、客、贯、扎、捆、刀、令、打、手、罗、坡、山、岭、江、溪、钟、队、单、双、对、出(戏)、口、头、脚(临门一脚)、板(前三板)、跳、枝、件、贴、针、线、管、名、位、身、堂、课、本、页 重量------丝、毫、厘、分、钱、两、斤、担、铢、石、钧、锱、忽、 长度------毫、厘、分、寸、尺、丈、里、寻、常、铺、程 容积------撮、勺、合、升、斗、石、盘、碗、碟、叠、桶、笼、盆、盒、杯、钟、斛、锅、簋、篮、盘、桶、罐、瓶、壶、卮、盏、箩、箱、煲、啖、袋、钵 时间--年、月、日、季、刻、时、周、天、秒、分、旬、纪、岁、世、更、夜、春、夏、秋、冬、代、伏、辈 形状--丸、泡、粒、颗、幢堆、 ———————————————————————— 名量词(一) 中文里有很多量词,常见的如“只”、“个”,其中有几十个量词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这些量词使得在描述事物时显得丰富多采.为了帮助在美国学中文的学生掌握这些量词,现把它们按功能归类说明,以词组形式出现. 1 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 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一条虫一峰骆驼 3 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量词

一.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二.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三.修辞方式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四、词语

汉英量词对比

汉英量词对比分析 摘要:有些人认为英语是一种缺少量词的语言,数词和名词之间是直接修饰的关系,如“a book”“some students”,但我们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现象,如“a piece of paper”“a cup of tea”,那么英语中的这些量词和汉语的量词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以期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量词、对比、差异 1、前言 所谓量词,就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具体地说就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汉语中拥有较丰富的量词,且一直以来,中外学者都认为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相对于印欧语系各语言而言,这一特点就显得更为突出。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到了先秦,就有了“匹、两、乘、张、个”等个体量词。在以后的汉魏六朝、元明时期量词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体系与用法已经接近现代汉语量词。量词在汉语中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且被公认为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不是说明作为印欧语系的英语不存在量词的使用现象呢?答案是否定的,英语虽然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表达量的概念的形式是一直存在的。下面我们就对汉英两种语言的量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2、量词分类 关于汉语量词的分类,国内语法学家各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因而其分类体系也略有差异,但无论语法学家们如何分类,其实际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本文且采用二分法将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英语虽然没有独立的量词类,但它的某些表量结构与汉语量词也是基本对应的,因此,为方便两者对比,我们暂且将英语的量词结构也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英美制到公制转换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inch 英寸=25.4 millimetres 毫米 1 foot 英尺=1 2 inches 英寸=0.3048 metre 米 1 yard 码=3 feet 英尺=0.9144 metre 米 1 (statute) mile 英里=1760 yards 码 =1.609 kilometres 千米 1 nautical mile 海里=185 2 m. 米 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inch 平方英寸=6.45 sq.centimetres 平方厘米 1 square foot 平方英尺=144 sq.in.平方英寸 =9.29 sq.decimetres 平方分米 1 square yard 平方码=9 sq.ft. 平方英尺 =0.836 sq.metre 平方米 1 acre 英亩=4840 sq.yd.平方码=0.405 hectare 公顷 1 square mile 平方英里=640 acres 英亩 =259 hectares 公顷 Cubic Measure 体积 1 cubic inch 立方英寸=16.4 cu.centimetres 立方厘米1 cubic foot 立方英尺=1728 cu.in. 立方英寸 =0.0283 cu.metre 立方米 1 cubic yard 立方码=27 cu.ft. 立方英尺 =0.765 cu.metre 立方米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British 英制 1 pint 品脱=20 fluid oz. 液量盎司 =34.68 cu.in. 立方英寸=0.568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1.136 litres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4.546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 2 gallons 加伦=9.092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36.4 litres 升 1 quarter 八蒲式耳=8 bushels 蒲式耳 =2.91 hectolitres 百升 American dry 美制干量 1 pint 品脱=33.60 cu.in. 立方英寸=0.550 litre 升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1.101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8 quarts 夸脱=8.81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35.3 litres 升American liquid 美制液量 1 pint 品脱=16 fluid oz. 液量盎司=28.88 cu.in. 立方英寸=0.473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0.946 litre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3.785 litres 升Avoirdupois Weight 常衡 1 grain 格令=0.065 gram 克 1 dram 打兰=1.77 2 grams 克 1 ounce 盎司=16 drams 打兰=28.35 grams 克

量词大全

量词 (一) 中文里有很多量词,常见的如“只”、“个”,其中有几十个量词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这些量词使得在描述事物时显得丰富多采.为了帮助在美国学中文的学生掌握这些量词,现把它们按功能归类说明,以词组形式出现. 1 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 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一条虫一峰骆驼 3 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一条尾巴一颗心 4 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一株树一株小草 5 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一个梨一个李子 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6 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大都表示形状. 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一片叶子一条根一颗种子一粒米 7 表示食物的量词. 一顿饭一顿早饭一份早餐一份午餐一份晚餐 一份中餐一份西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一个包子 一个馒头一根鸡腿一个鸡蛋一片肉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一片面包一块蛋糕 一根冰棒一片饼乾一粒糖果一片西瓜一根棒棒糖 8 表示餐具的量词. 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一张餐纸 9 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一个桶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一个冰箱一根香一帖膏药一服药 10 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 一件衣服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个口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只手套一只袜子一只鞋一只眼镜一只耳环一枚胸章一枚戒指 11 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 一座城一座桥一条路一栋房子一座别墅一座高楼一幢楼房一座塔一座庙一扇窗一扇门一面墙一堵墙一间房 12 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一辆车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条船一枚火箭一艘军舰 13 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一把锤子一把锁一把剪刀 14 表示文具的量词. 一支笔一枝笔一张纸一块墨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5 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

人称代词的发展

人称代词的发展 (一)殷商时代 1.甲骨文的人称代词: ⑴ 第一人称: 吾我卬言 余予台朕 ⑵ 第二人称: 女汝尔若而戎乃 2.甲骨文的指示代词:之、兹 (二)春秋战国时期: 1.之:最初是指示代词,春秋战国已开始指代人,表现: ⑴作定语的频率的减少。 在定语位置上的“之”一定是指示代词。定语位置上的指示代词为别的指示代词取代,如“此、是、斯”。如,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 充当定语的“之”:《诗经》38例,《墨子》4例,《庄子》5例。 ⑵宾语位置上的“之”: ①指代具体事物、抽象事物、不明确的事物 具体的事物: 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隐公元年)

抽象的事物: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指代不明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②人称代词:不仅是第三人称:他、我、你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我,知罃),以赐君之外臣首(知罃父亲,荀首)。(左传) 谏而不入,则莫之(你,赵盾)继也。(左传) 2.兹:泛指性指示代词,未见指代人的用法。 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尚书.盘庚) 3.其:特指代词 ①春秋战国时期:“其”一般作定语。 A特指代词--那、那个、那里的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 B人称代词--他、他的——定语 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左传) ②取消独立性,一般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很少见到用于句子主语。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32年)

师之入=定语 ③汉代开始作主语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史 (三)汉代之后 “其”开始取代“之”,可以指代第三人称。表现:“其”的功能增多: ⑴介词宾语: 不忍与其战。 (说苑) 上古时期在上述例句的“其”的位置上,应该是“之”,汉代之后,才可以用“其”。 ⑵双宾语的间接宾语:有人遗其双鹤。(世说新语.言语) ⑶兼语:可率勉之,令其为善。(论衡.率性篇) ⑷句子主语:南北朝 其为阿谁?子以言之。(吴越春秋,27) 小结:汉代之后“其”继续向第三人称代词转化,南北朝时已成为第三人称代词。能充当句子主语(但还不能做单宾语),取代了“之”的介词宾语、双宾语、兼语的位置。“之”不能做主语,可以做单宾语。 (四)南北朝时期:渠、伊 1.渠:第三人称代词。南北朝少见,初唐流行。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三国志) 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殷勤着口心。(游仙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