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胫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进展非常顺利,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0.5±10.5)min、(100.8±50.3)min、(13.6±7.8)d、(4.8±3.9)个月;观察组20例效果为优,4例为良;对照组15例效果为优,8例为良,1例效果为差;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较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标签: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临床效果

胫骨骨折在长管状骨折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建筑、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胫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胫骨骨折患者48例,均经X线片确诊,且均为新鲜骨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齡22~62岁,平均(39.68±8.4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高空坠伤4例,重物压砸伤5例,跌伤4例;其中闭合骨折19例,开放骨折5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双侧1例;5例合并胸、腹部、颅脑损伤或其它部位骨折。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39.7±8.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高空坠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跌伤4例;其中闭合骨折19例,开放骨折5例;左侧10例,右侧14例,双侧0例;7例合并胸、腹部、颅脑损伤或其它部位骨折。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消肿,开放性骨折患者先清创缝合闭合伤口。入院后均行跟骨骨牵引。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术前根据X线片和测量对侧肢体长度选择合适的髓内钉。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于骨折部前外侧取一合适长度小切口,显露骨折处,牵引复位后,用持骨钳维持复位。于胫骨结节至髌骨下极间作一约4cm纵行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胫骨结节上部骨皮质,在胫骨平台下0.5cm稍偏内侧开孔,在保持复位的情况下扩髓,选择合适长度及大小型号的髓内钉链接好固定架,置入髓内钉一枚,骨折远端及近端分别置入2枚锁钉,螺旋形和粉碎性骨折断端加压后再锁近端锁钉。本组均行小切口复位及固定,尽量少剥离骨膜。对照组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以骨折为中心,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胫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进展非常顺利,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0.5±10.5)min、(100.8±50.3)min、(13.6±7.8)d、(4.8±3.9)个月;观察组20例效果为优,4例为良;对照组15例效果为优,8例为良,1例效果为差;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较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标签: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临床效果 胫骨骨折在长管状骨折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建筑、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胫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胫骨骨折患者48例,均经X线片确诊,且均为新鲜骨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齡22~62岁,平均(39.68±8.4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高空坠伤4例,重物压砸伤5例,跌伤4例;其中闭合骨折19例,开放骨折5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双侧1例;5例合并胸、腹部、颅脑损伤或其它部位骨折。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39.7±8.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高空坠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跌伤4例;其中闭合骨折19例,开放骨折5例;左侧10例,右侧14例,双侧0例;7例合并胸、腹部、颅脑损伤或其它部位骨折。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消肿,开放性骨折患者先清创缝合闭合伤口。入院后均行跟骨骨牵引。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术前根据X线片和测量对侧肢体长度选择合适的髓内钉。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于骨折部前外侧取一合适长度小切口,显露骨折处,牵引复位后,用持骨钳维持复位。于胫骨结节至髌骨下极间作一约4cm纵行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胫骨结节上部骨皮质,在胫骨平台下0.5cm稍偏内侧开孔,在保持复位的情况下扩髓,选择合适长度及大小型号的髓内钉链接好固定架,置入髓内钉一枚,骨折远端及近端分别置入2枚锁钉,螺旋形和粉碎性骨折断端加压后再锁近端锁钉。本组均行小切口复位及固定,尽量少剥离骨膜。对照组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以骨折为中心,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72例临床效果分析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72例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 科室2009年2月~2010年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72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3~12个月。术后摄片查关节功能及其他不适症状。其中优62例,良6例,一般4例,差0例,优良率达94.4%。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不愈合,无一例内固定物断裂及再骨折者,患者膝关节及踝活动功能均达正常。本组发生感染1例,5个月后拔除髓内钉行髓腔冲洗外支架固定后伤口及骨折愈合。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常规推广。 标签: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愈合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胫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和直接暴露复位方式从而保证骨折稳定,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1]。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减少对骨折部位血运干扰,降低对软组织剥离,恢复骨折解剖结构的手术方式成为临床不断探索的重点。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强度大、控制骨折部位的旋转剪力及轴向加压、可早期功能活动等特点[2],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2月~2010年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72例,疗效可靠,随访3~12个月,成功率达100%,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2±2.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0例,坠落伤19例,平地跌伤6例,压砸伤7例。手术时间伤后5 h~7 d。骨折类型:胫骨中1/3骨折14例,中上1/3骨折28例,中下1/3骨折19例,中1/3粉碎性骨折11例。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合并颅脑损伤7例,合并休克6例。 1.2手术操作 术前量取健侧胫骨结节上端到内踝上0.5~1.5 cm间长度,以确定髓内钉的长度。同时根据X线片髓腔的宽度,选择大小1~2 mm粗的钉子。主钉直径9 mm 46例,10 mm 17例,11 mm 11例。术前X线片检查,以确定骨折情况,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患者取仰卧位,于患肢大腿上段绑扎气囊止血带。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或有限切开复位。均用硬杆扩髓器手动有限扩髓,顺行置入髓内钉,大碎骨块行不游离钢丝绑扎。用三维瞄准器先锁远端2枚锁钉,加压骨折端,再锁近端2枚锁钉,被动活动膝、踝两关节,检查骨折处的稳定程度,清洗并缝合切口[3]。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 d开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肿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它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早期 的手术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而内固定技术在骨折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 将重点讨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一、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交锁髓内钉是一种康复装置,可以通过手术植入到受伤部位,它可以提供内固定和支撑,有助于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交锁髓内钉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恢复期短,术后的康复效果会更好,也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和并发症的风险。 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1. 促进骨折愈合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通过早期的动力化治疗,可以促进 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痂的形成,从而提高愈合速度,减少非愈合的风险。相比于 传统的固定治疗,动力化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后骨折部位的不稳定性,有助于提供更好的 愈合环境。 2. 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交锁髓内钉的早期动力化在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动力化内固 定通过逐渐增加负重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刺激骨折部位的愈合,同时也能够保持骨折部位 的稳定性。而且在患者进行重量负荷的情况下,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有助于缩短骨折部 位的康复周期。 3. 减少术后并发症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的动力化治疗可以促进骨折 部位的愈合,减少术后的不适感和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于传统的非动力化内固定,动力化 内固定减少了对骨折部位的二次创伤,同时也降低了骨折部位周围的软组织的损伤风险, 减少了感染和愈合延迟的可能性。 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早进行动力化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前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三、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在临床中的应用

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4字体位的疗效

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4字体位的疗效 目的: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4字体位的疗效。方法:将20例胫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4字体位,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20例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4字体位行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骨折复位率高、骨折愈合时间短。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采用4字体位,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体位。 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已被广泛应用,手术体位也甚多[1],但广大骨科医师采用常规体位(患者仰卧位,患肢在纵行方向屈髋屈膝体位)较多,其疗效也较好。2003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采4字体位(即4字试验体位:患者仰卧,患肢屈髋膝,并外展外旋,外踝置于大腿上,两腿相交成4字)对20例患者行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发现4字体位疗效好,优于常规体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4字体位,对20例胫骨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7例,女3例,左8例,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7岁;根据AO分型(骨干骨折AO分ABC三型:A 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A型11例,B型7例,C型2例,20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1.24字体位手术方法患者患侧下肢常规消毒及铺巾后,患侧下肢屈膝90°~100°,轻度屈髋及外旋,至于健侧下肢上方(即4字体位),适当使膝高足低位,并在患肢下方垫实无菌敷料,胫骨结节上方取5 cm纵切口,切开皮肤下深筋膜,于髌韧带内侧缘纵行切开,抵达胫骨“斜坡”;以三棱锥开口直达髓腔;予以骨折复位、透视,在髓腔内放置导针、透视确定;电动软髓腔钻扩大髓腔;从7 mm开始每次增加0.5 mm,扩至比所选交锁髓内钉直径大1 mm为止;将交锁髓内钉继续完全旋入远端髓腔,其末端平胫骨粗隆;安装远端锁钉瞄准器,胫骨下段内侧拧入2枚锁钉;回打髓内钉,使骨折端紧密对位;近端拧入2枚交锁钉;拧紧髓内钉末端钉帽,用C形臂X光机重新检查骨折复位、内固定长度及交锁钉情况,然后逐层缝合切口,无菌辅料包扎。 2结果 采用4字体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字体位的手术时间为(32±15)min,较其他体位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复位优良率高(95%),骨折愈合率高(100%),骨折愈合时间为(14.30±2.50)周,明显提前。结果按Tohner-wruh评分标准[2],优1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5(%)。 3讨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筋骨交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筋骨交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由于胫骨特殊的血供特点(尤其是中下1/3的骨折)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骨折感染、骨折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率较高。我科自2001年~2009年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的闭合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9例,其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介于21~76岁,平均39.6岁,建筑伤21例,交通伤24,滑雪伤10例,扭伤6例,重物砸伤8例,患者均为闭合性胫骨骨折。 1.2 手术方法:患者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肢上气压气囊止血带,以减少术中出血。将患肢屈髋45°和屈膝80~90°,取髌韧带内侧纵切口长约5cm,向外牵拉髌韧带。置入点取在胫骨结节上,于平台下约0.5cm,用开口器锥孔扩大,左右旋转使刃口完全进入髓腔, 逐级扩髓直至比所选髓内钉大1号为止。根据健侧长度并结合X 线片选取合适的髓内钉及锁钉。将髓内钉和连接器固定确切后, 把髓内钉沿胫骨前臂打入髓腔至骨折远端, 用手轻锤患肢足跟或反向锤击把手,使髓内钉带动骨折远端断面向近端面加压,最后用瞄准器锁定近端螺钉。C 型臂X 线机透视髓内钉的位置及骨折的对位情况, 粉碎骨折亦可将大的骨块手法复位,满意后利用连接杆的瞄准器锁定2 枚远端锁钉, 将髓内钉向近端退拔, 至钉尾露出皮质小于0.5cm, 使骨折端稍加压, 然后锁定近端2枚锁钉。C 臂X 线机透视骨折端及髓内钉、锁钉的位置, 待满意后安上主钉尾螺帽, 逐层闭合伤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光谱抗生素,无需特殊外固定,术后3~5天患者可以进行小幅度的足趾、踝关节股及四头肌主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胫骨是下肢长骨之一,位于下肢内侧。胫骨骨折是指胫骨由于外力作用或疾病而发生 断裂,临床上较为常见。胫骨骨折根据其部位可以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骨折,其中胫骨 中下段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由于骨折部位所在,常常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而在手术治疗中,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这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及并发症存在差异。本文将对闭 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1. 疗效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对胫骨中下段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良好。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术中X光或C臂透视确定骨折位置,然后在骨折部位穿透髓腔,将髓内钉插入,并通过锁定螺钉固定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 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和复位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 2. 并发症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内固定松动、非骨折部位 疼痛、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内固定松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引起骨折的 再次移位,影响愈合。感染是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导致患者愈合延迟,甚至影响愈合效果。 1. 疗效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是一种通过切口较小的方式,将钢板固定在骨折部位,实现骨折 的稳定和愈合的方法。相比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能够更好地保留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于骨折的稳定也更加可靠,有助于减少骨折的再次移位。 从上述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适用于骨折部位较为复杂的情况,其疗 效明显,但其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内固定松动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 定在稳定骨折和保留骨折部位血液供应方面具有优势,但仍然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各有其适应症和不足 之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严格把握手术

胫腓骨骨折的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临床分析

胫腓骨骨折的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临床分析 探讨采用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加之以悉心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情况,归纳出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成功率。通过实施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治疗方法,案例50例,术后基本能实现解剖复位,未出现断端成角及分离现象,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调查,临床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为满意。 标签:胫腓骨骨折;闭合交锁髓内针;临床分析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为普遍,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占的比例最小[1]。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月国动脉,会使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使小腿的骨筋膜室关闭,从而增加室内压力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如果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则易引起骨折,会延迟愈合,而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方法受到许多医学专家的欢迎,如今可以说已成为临床医学应用的主流,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们采用闭合交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8~59岁:平均38.5岁。汽车、摩托车等交通事故伤3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12例。受伤救诊时间1h—20d。左侧28例,右侧2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胫骨上段2例,中段8例,中下1/3及下段40例,其中陈旧性骨折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按照惯例,我们都要做全面体格检查,与此同时,还要保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检查项目要达到标准要求,摄健肢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了解其正常长度及髓腔大小,行跟骨骨牵引术。 1.2.2 麻醉与体位: 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患肢屈髋45。,屈膝90。 1.2.3 手术方法: 经研究决定,本组全部采用闭合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在麻醉药产生效果后,使用常规消毒铺巾,并上止血带驱血,仪器均采用国产仿Orthoflx第三代带瞄准器的带锁髓内针、股骨针直径8-11mm,长度为360~420rmn;胫骨针直径为

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及J-W优

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及J-W优良率分 析 摘要:目的分析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交锁髓内钉 治疗老年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及J-W优良率。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80例胫骨中下段发生骨折的老年病患资料,分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锁定加压接骨板与MIPO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术治疗,分析2组J-W优良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J-W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疗效对比下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 <0.05);在并发症中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及MIPO结合治疗老年性的胫骨中下段发生骨折比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胫骨中下段;骨 折 随医疗科技进展,微创经皮钢板的内固定术简称为MI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技术,对骨折端的血运能够起良好保护作用[1-2]。故本院 对胫骨的中下段发生骨折老年患者实行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MIPO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具 体优良率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80例胫骨中下段发生骨折的老年病患资料, 分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6-82岁,平均(70.01±3.96)岁;AO分型:9例A型,13例B型,18例C型。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7-83岁,平均(71.60±4.02)岁;AO分型:11例A型,14例B型,15例C型。两组 基线资料之比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行锁定加压接骨板与MIPO结合治疗,实行全麻或是硬膜外的麻醉,在骨折 的近端中前内侧的皮肤处行3cm切口,剥离骨膜,构建皮下的隧道。置入钢板,实施骨折的 牵引复位,在钢板最远及最近端分别打入克氏针1枚并标记,将皮肤切开0.50cm,再依次将 锁定螺钉打入,将切口缝合。对照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的内固定术治疗,麻醉方式同于研究组,择合适髓内钉,钻开髓腔并扩髓,以C臂机辅助实行透视闭合复位,对带锁髓内钉的近 远端实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J-W的优良率、疗效与并发症。检测出现切口感染、愈合畸形及延迟愈合的病患。 1.4疗效判定[3] J-W的优良率:以Johner-Wrsh的评分标准对优良率实行测评,分为优、良、一般及差四 个等级,评测范围为术后关节疼痛度、活动度等。疗效:愈合完全为痊愈;胫骨愈合情况较 稳定为良好;骨折闭合处无感染、疼痛有缓解为有效;患处部分组织有坏死、骨折未愈合为 无效;疗效=有效+良好+痊愈。 1.5统计原理 研究数据,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行处理,计量单位用(±s)表达,组间比用t检验, 计数单位以[n(%)]表达,P<0.05是两组差异比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J-W的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J-W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X2=8.5375),详见表1。

扩髓与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比较

扩髓与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 比较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4 疗效判断骨折愈合标准:患者在负重活动时骨折部位无疼痛,X线片可见明显骨痂形成;延迟愈合标准:术后3个月,仍有清晰骨折线,并且无愈合趋势;畸形愈合:正位或侧位片上骨折成角超过5°,患侧肢体相比健侧肢体短缩或延长超过1 cm,或旋转超过15°。手术时间从切开皮肤到关闭伤口。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方面均有可比性。我们从手术时间和随访采集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随访资料包括骨折愈合时间、锁钉断裂例数、感染例数、延迟愈合和畸形愈合例数。 3 讨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已有很长的历史,由于其创伤小、固定稳固、可早期活动,使得交锁髓内钉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胫骨髓内钉是否选择扩髓目前还没有1致意见。主张扩髓者认为:a)扩髓以后主钉与髓腔接触面积增大,可选择直径较大的主钉,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b)扩髓的过程本身有利于骨折复位;c)扩髓后产生的碎屑相

当于骨折断端自体植骨,有利于诱导新骨生成。主张不扩髓者认为:a)扩髓破坏了髓内血供,不利于骨折愈合;b)不扩髓操作更方便、更简单;c)扩髓可能引起脂肪栓塞,以及扩髓过程中产生的高热会进1步破坏髓骨血供,而不扩髓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1~3]。 关于髓内钉对骨折血供的影响,Klein等[4]曾报道,扩髓会破坏70%的髓内血供,而不扩髓仅破坏30%的髓内血供。由于骨折愈合对血供的要求不仅仅在于髓内血供,还有髓外血供以及血供被破坏后的恢复程度。Reichert等[5]研究认为,在扩髓的过程中虽然较大地破坏了髓内血供,但相应也增加了骨膜血供,有利于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Schemitsch等[6]也认为,扩髓破坏髓内血供后,对整个肢体的血供并没有明显影响。6周后,扩髓组与不扩髓组的骨痂血供均恢复正常,两组在血供和骨痂强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我们的研究中,扩髓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是17周,明显少于不扩髓组,这也从1个侧面说明了扩髓对整体骨折所需血供的破坏并不1定高于不扩髓组。 当然,骨折的愈合不仅仅依靠血供,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术后的功能锻炼、内固定物是否断裂、伤口感染以及软组织情况等很多因素都影响着骨折愈合。在我们的结果中,不扩髓组有6 例出现锁钉断裂,而扩髓组仅1 例,不扩髓组的断钉率明显高于扩髓组。这可能和不扩髓所用主钉较细,与髓腔接触面小,以致骨折固定不稳有关,也可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4年12月选择在该院诊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更好的微创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标签:交锁髓内钉;胫骨干骨折;膝关节功能;钢板螺钉内固定;负重时间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ibia Shaft Fractures ZHONG Dun-hong Quangang District Hospital in Quanzhou City,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8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ibia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94 cases of tibia shaft fracture from July 2012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according to randomly digits table,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7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plate and screw fixation to treat,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urgery;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postoperative weight-bearing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3 months after surgery,the excellent rate of knee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8.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of tibia shaft fractures is better minimally invasive,and it has a very good value. [Key word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Tibial shaft fractures;Knee function;Internal plate and screws;Load time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创伤性事故频繁发生,其中胫骨干骨折比较常见。胫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下肢骨折,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多为高能暴力损伤所致,常波及负重关节面,伴随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及水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