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软实力

论中国软实力
论中国软实力

论中国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明显和直接,但拥有更持久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能够帮助、促进硬实力,也能抑制、削弱硬实力。对于综合国力系统来说,只发展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硬实力就会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停滞或下降,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正如冷战时期,社会主义苏联拥有强大的硬实力。由于其在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上对其硬实力的不恰当使用,加之其对国内软实力资源的严重透支,致使其在软实力上欠账太多,并最终在软实力上跌了跟头,惨遭亡党亡国的厄运。就这样,文化渗透,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摧毁一个过家。可见发展国家的软实力是多么的重要。同时,我国也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大力发展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那在当今世界格局的中国,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如何?怎样快速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积极的评价;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模式逐步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第三,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欣赏;第四,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独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五,在亚洲金融危机、朝核危机、联合国改革等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六,中国积极融入现存世界体系,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机制,争取最大限度地参与和改造国际规则,使之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第七,通过在海外创办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年、艺术节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中国文化,增加了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但是,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完全掌握主导权,在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中国的影响力还很有限。中国的文化产品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这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国外媒体纷纷盛赞中国的崛起,或隐或现地认同了中国表现出来的软实力,但是不可沾沾自喜,要看的中国的软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提炼和宣传,还难敌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我国虽然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却没有被广泛、深入地了解和认同。

二、二是各种体制特别是文化建设体制不健全,导致已有的软实力发挥不完全,软实力的内耗现象比较严重。

三、三是软实力创新不够,发展动力不足。国家创新体系的不健全严重桎梏了软实力的创新。

而软实力的运行主要受其内部诸要素的制约,必须把重点放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方面。要提升我国的软实力,那么其内容、方法、形式、途径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结合传统哲学和文化,融入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二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软实力称霸的时代,跨领域混战的大戏已经拉开序幕。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国际关系概论课期中论文 标签:软实力、建设、竞争力、文化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软实力在很多领域上,成为我国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迈进的桎梏。当代国际社会无不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想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抓起:首先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其次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再次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后是制度的建设。正文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较量,也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软实力是与经济增长等硬指标相对应的,它是一个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法制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程度的标志。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当代国际社会无不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软实力在很多领域上,成为我国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迈进的桎梏。对于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应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规范公共权力行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增强党执政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对策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对策 摘要:现在,世界各地都普遍把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日本和等发达国家更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力实施文化扩张战略,文化输出已成为其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然而,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但在全球软实力的排名表中,我国还名列第八,位居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之后,目前还称不上是文化强国。因此,如何使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发展成为了我国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对策 1、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和传播实力的增长,我国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成为西方学者和政要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在增强;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斡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号召力有所提高。除此以外,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这些都是我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的很好。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例如,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生产大分工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差异不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这一个不能整体反映一个国家真正经济实力,文化底蕴,政治力量的代码上。国家的软实力如何,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实力,设施设备等。软实力实则是指国家的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具体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 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第10届亚残运会,2010年成功承办世界博览会到2011年的利比亚大撤侨,索马里海盗案,2012年的南海问题争端以及近日被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再到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再到世界各国人民兴起的汉语热,海外孔子学府的成立,成龙,姚明等中国巨星在国际宣传的中国形象等。简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无不显示着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正与日俱增。虽然中国的成绩受世界各国人们所肯定,但是在中国发展中,在提升国家

软实力的进程中,中国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譬如(1)片面发展经济实力,忽视政治,文化的建设。近10年的中国,经济水平渐渐与世界大国接轨,但是国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不相称,国民参与政治管理仍然受到限制,所谓的民主,自由都只是浅层次的。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设备不齐全,硬件设施明显落后等情况。文化建设投入相较与国际水平(即文化教育建设的投入必须达到国家财政支出的3%以上)仍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2)片面追求近期效益,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为经济的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以牺牲生态环境,国民健康换取短暂暴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各个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部分甚至为虎作伥,成为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的庇护伞。从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再到工业明胶毒胶囊,都无不体现着中国存在着目光短浅之嫌(3)中国文化软实力依旧不足。像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它的文化产品出口甚至已经超过了它的工业,农业产品,它在利用经济冲击世界各国经济的同时也在采用文化渗透他国文化。中国由于在文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如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的暴留,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继承,对外来文化的筛选不够谨慎,导致许多国人有崇洋媚外的思维,特别是做为中国未来新生代的年轻人,长期的精神空虚致使他们沉迷于韩剧,美国电影中,使得中国电影一度失音。致使中国的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对于官场腐败现象整治不力,人民民主自由程度不及他国,致使中国国民对自己国家不够自信反而把眼光放在国外。还有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到了汉唐,我国不仅疆域广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其文化的昌明也影响到东方各国,吸引了许多邻国派来大批留学生。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程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文化通过传教士或者一些贸易往来传入日本、韩国等临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缺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还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这些现象只是众多文化缺失中的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大量缺失在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最后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文化还存在着科学与民主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学生官本位思想非常的严重,这点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可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复习课程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

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中国软实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Soft Power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中國軟實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軟實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本公司本公司」」) ( (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審核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審核委員會的職權範圍 1. 成員成員 1.1 審核委員會 (「委員會委員會委員會」) 的成員須由本公司董事會 (「董事會董事會董事會」) 委任。 1.2 委員會至少要有三名成員,全部必須為非執行董事。 1.3 委員會的大部份成員必須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具備香港聯合 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 (「《《上市規則上市規則》》」) 所規定的適當專業資格,或 適當的會計或相關的財務管理專長。 1.4 現時負責審計本公司賬目的核數公司的前任合夥人在以下日期(以日期較後者 為準)起計兩年內,不得擔任委員會的成員: (a) 他終止成為該公司合夥人的日期;或 (b) 他不再享有該公司財務利益的日期。 2. 主席主席 2.1 委員會的主席須由董事會委任,亦必須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3. 秘書秘書 3.1 委員會的秘書由本公司秘書 (「公司秘書公司秘書公司秘書」) 出任。公司秘書 (如其未能出席, 則其委派的代表或由委員會在會議上委任的人士) 應出席委員會會議及為會議作 記錄。

委員會會議的程序 4. 委員會會議的程序 除下文另有指明外,載列於本公司的組織章程細則 ( 不時作出修訂) 有關規範董 事會會議程序的條文,亦適用於委員會會議。 法定人數 4.1 法定人數 4.1.1 委員會會議的開會法定人數為任何兩名成員。 4.1.2 在委員會會議開始時,會議秘書應確定是否存在任何利益衝突並作相應記錄。 若有委員會成員或其聯繫人於委員會會議上任何議案中佔有重大利益,有關成 員不得計入出席會議的法定人數,並且必須放棄表決。 會議次數 4.2 會議次數 4.2.1 委員會應每年召開至少兩次定期會議,以審閱及討論本公司的中期及年度財務 報表。委員會亦可在有需要時召開額外會議。 4.2.2 委員會應至少每年與本公司的外聘核數師開會兩次。若外聘核數師認為有需要 時,可要求召開會議。 出席會議 4.3 出席會議 4.3.1 委員會成員可親自出席委員會會議,或透過其他電子溝通方式或由成員協定的 其他方式參與會議。 4.3.2 財務總監、內部審核部主管(如有)、相關高級管理人員及外聘核數師的代表通 常會出席委員會會議。在合適或需要的情況下,其他董事及由委員會成員邀請 的人士可出席委員會會議。 4.4 會議通告 會議通告 4.4.1 委員會會議可由其任何一位成員或公司秘書召開。 4.4.2 除非委員會全體成員另作協議,否則委員會定期會議的通知應最遲在會議舉行 日期前 14 天發出。至於其他委員會會議,應發出合理通知。 4.4.3 會議議程及全部相關會議文件應最遲在會議舉行日期前 3 天 ( 或由成員協定的 其他時限)送交委員會全體成員及 (如適合) 其他出席會議人士。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文化软实力国外研究现状综 述

国外研究 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将目光集中在国际政治领域,他们把软实力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得到普遍认同,如何从文化建设着手提升软实力始终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要目标。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实力上,没有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因此也没有针对“文化软实力”的专门研究。国外学者在研究软实力时,将文化视为软实力的主要产生源泉,因此对文化研究成为研究软实力的重要领域。文化和软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1.2.2.1 “软实力”诞生的理论背景 文化软实力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学者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突出代表就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福山认为西方的消费主义必将成为全世界普及的思想观,西方文明必将取代其它文明,引领世界。“文明冲突论”坚持冷战结束之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宰,西方国家要联合起来应对其它文明的挑战。“历史终结论”和 “文明冲突论”为西方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石,同时对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 “软实力”理论的诞生于约瑟夫·奈的一系列文章即1989年发表的《美国定能影响世界吗?》、1990年发表的《软实力》、《世界力量的变革》和2008年发表《领导的力量》。他分别对软实力的概念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和理论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的“软实力”的理论框架。他认为要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必须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配合,单靠软实力是无法完成领导力实现的。1[21] 1.2.2.2软实力内涵的研究

约瑟夫·奈在提出软实力理论之后,得到了很多国外学者的认同。一些学者也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研究。英国学者路易斯·克莱瑞文斯在文章《关于提升希腊软实力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一文中提出软实力具有三个特性,即规范性、实践性和权威性。规范性的基础在于其价值观念,实践性的基础在于其行为标准和思想的推广,权威性则在于软实力的重要意义。2[22]学者亚历山大·布哈斯认为单纯将权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很难去理清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同时认为软实力应该再分为统治权和支配权,并且重点研究软实力如何遍布整个别国社会为本国战略服务。3[23] 国外学者对于软实力产生的资源的研究也比较多,其中针对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大致可归为三个类别。第一种侧重教育产生软实力。优质的教育资源,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吸引大量国外精英,进而在各国培养本国文化的追随者,本国价值观的践行者,本国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教育在世界上提升国际形象和国家影响力,进而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持此观点的有日本学者田丈志及其专著《软实力与威胁:美国对战后初期日本及其永久依附的文化政策》,美国学者托马斯·莫洛伊及其文章《通过英语语言教育凸显软实力》4[24],等。 第二种侧重研究在国际社会中,因优势的文化资源而产生的软实力。在全球具有优势的大众文化资源,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本国价值观、生活方式,增强外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加拿大学者弗雷泽(Matthew Mraser)在《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一书中指出美国的电影、快餐、电视和流行音乐在美国对外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潜移默化地向全世界渗透着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525持此观点的还有约翰·耶马(John Yema)及其文章《世界的美国化》;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基恩及其论文《来自美国的致意:公共外交的战略修辞》;新加坡学者彭三林及其论文《日本的“软实力”追求:吸引与局限》,等。 第三种侧重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这类研究主要集中

论中国软实力

论中国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明显和直接,但拥有更持久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能够帮助、促进硬实力,也能抑制、削弱硬实力。对于综合国力系统来说,只发展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硬实力就会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停滞或下降,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正如冷战时期,社会主义苏联拥有强大的硬实力。由于其在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上对其硬实力的不恰当使用,加之其对国内软实力资源的严重透支,致使其在软实力上欠账太多,并最终在软实力上跌了跟头,惨遭亡党亡国的厄运。就这样,文化渗透,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摧毁一个过家。可见发展国家的软实力是多么的重要。同时,我国也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大力发展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那在当今世界格局的中国,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如何?怎样快速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积极的评价;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模式逐步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第三,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欣赏;第四,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独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五,在亚洲金融危机、朝核危机、联合国改革等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六,中国积极融入现存世界体系,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机制,争取最大限度地参与和改造国际规则,使之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第七,通过在海外创办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年、艺术节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中国文化,增加了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但是,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完全掌握主导权,在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中国的影响力还很有限。中国的文化产品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这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国外媒体纷纷盛赞中国的崛起,或隐或现地认同了中国表现出来的软实力,但是不可沾沾自喜,要看的中国的软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提炼和宣传,还难敌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我国虽然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却没有被广泛、深入地了解和认同。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 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指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他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他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 【正文】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如今,中国开办“孔子学院”宣传中华文明;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扩大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20世纪后期,亚洲各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争大国话语权,而且在文化上争首发权成为亚洲文化的新动向。近些年考古学界出现的几个重大问题,表明所谓“远东”各大国在“四大发明”和亚洲历史问题上出现了话语权力之争,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实际上,全球化中的“文化争端”是“文化冲突”的先兆。近年来,韩国申遗“端午祭”以后,一些学者提出若干违反历史的论题:中医乃是韩国人发明,称为“韩医”,老子和孔子据说都是韩国人,甲骨文乃韩国人发明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高丽纸写的,还要改书法、书道为韩国的书艺,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疯狂掠夺中华原创文化为己有的民族主义成为对中国文化合法性的直接挑战,也让中国文化走向海外面临了更多的危机和障碍。目前世人对印度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似乎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这也是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东亚崛起的文化格局预示着当今世界文化的重大转折;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显现的国家之间的“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充分说明党中央十分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把我国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它既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亚洲开始崛起,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东西方文明相互竞争的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开始了文明争夺战。 所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迫在眉睫,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批判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结合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开放姿态,借鉴学习并创新。 (二)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内容摘要:在“国际传播的现实逻辑”的讲座中,主讲人陈卫星深刻分析了国际传播的方式、技术,以及信息逻辑等内容,同时用较大篇幅讲述了软实力在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地位上的重要作用。笔者由此出发,从软实力的三个要来源——文化、政治、对外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如何提高软实力。关键词:软实力文化政治对外政策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国际传播的现实逻辑”讲座有感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针对国家间竞争,通过分析文化、价值观等软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力图构建理解国际竞争和分析国家综合实力的新的理论框架,从而超越传统的以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为主的国家综合实力分析范式。此后,软实力理论风靡全球,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①。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在约瑟夫?奈看来,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同化性力量,“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里所强调的是“与人们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你的意志”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涉足这一理论。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发展,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外某些势力对中国迅速发展的猜疑、敌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一度蔓延,严重影响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国如何以非战争的软实力的方式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成为国内各届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时逐渐形成了国家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的共识,国家软实力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重视。 2009年,约瑟夫?奈和王缉思合作撰文指出,国家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文 ①转引自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②转引自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