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刻字作业规范-A

模具刻字作业规范-A
模具刻字作业规范-A

文库PC建筑模具制作工艺规程

封面页

一、目的 1.1 为了更好的规范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制造工艺,便于每位员工能更好的认识产品制造过程中标准工艺的重要性。 1.2为了把复杂的工艺简单化,让每一位无论新老员工都能快速理会每套产品的制作工艺、每个工序。 1.3 为了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统一产品的质量验收,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二、适用范围 2.1本工艺适用于目前公司所有的建筑工业化类模具的加工制作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5117 碳钢焊条 GB/T 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定义概括 一、PC建筑模具是一种组合型结构模,依照构件图纸生产要求来进行设计制作,使混凝土结构件按照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建筑模具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具的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构件侧部压力载荷。 二、进行模具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项目成本 三、PC建筑模具是现代模具技术中具有通用性强,拆卸方便,周转次数多等优点的一种“以钢代木”的新型模具,可事先跟进设计要求组合成梁,柱,墙,楼板的模具,周转使用后原材料可以再回收利用。所有钢制模具可以满足预制构件浇筑和再利用的需求。

工艺流程图 开料 下型材下板料 折弯 开孔 组焊 校直 打磨 总装、检验 合格不合格 喷漆

四、工艺规程 4.1开料单 4.1.1生产部接图后,首先对图纸封面项目名称、客户名称、项目编号、下单日期、出货日期、加工重量等信息进行核实、记录,确定生产班组。 4.1.2用《材料交接单》开下料图,料单上必须注明工程名称、所开项目、下单日期、要料时间、用此料的班组等。 4.1.3料单上每件板标示清楚尺寸、编号、规格、数量、再次加工方式等。按照施工的使用先后顺序下开料图。 4.1.4根据料单灵活安排下料方式,面板、法兰、肋板等尺寸要求高的板料应选择激光切割机下料。其他材料在保证下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成本低的方式。 4.2下板料 4.2.1下料前,操作人员先要弄清楚此单大至数量及要料的先后顺序,有了总体规划以便增强下料的灵活性。 4.2.2采用激光切割机下料的下料前要先检查板材表面是否平整,有无锈斑、刮花痕迹等再判断是否使用。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模具移模规范

模具移模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 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 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提供试模和生产的模具. 3. 权责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 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 作业内容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和移模生产 两种;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及产品的品质要求和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移模信息的通知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和工模课;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模具验收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

注塑工艺调试验证技术规范

注塑工艺参数调试验证作业技术规范 1 目的 规范现场工艺参数调试验证的作业流程,培养工艺员良好的调试习惯,从而提高工艺员自身的工艺水平,能够快速的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同时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对新工艺员的入门指导,促进其对工艺参数调试验证的正确认识,正确的引导其成才。 2 适用范围 本技术标准仅适用于*****公司工艺员。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技术部负责本标准的编写及修定; 4.2 技术部负责对本技术规范的宣贯及实施。 5 技术内容与管理方法 5.1 作业流程 确认问题点分析引起问题发生起主要和次要影响作用的各种工艺条件调整相关工艺条 件解决具体问题点工艺参数验证对标准化工艺条件再验证 5.1.1 根据相关质量标准、生产效率指标和现场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情况,确定问题点。 5.1.1.1 对注塑工艺条件调整之前要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图纸或样件判定影响质量的问题点; 5.1.1.2 依据有关注塑工序相应生产效率指标判定影响注塑生产效率的问题点; 5.1.2 根据不符合注塑生产质量要求及生产效率指标的问题点,分析引起问题发生起主要和次要影响作用的各 种工艺条件。 5.1.2.1 对问题点的分析应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全面分析从中选择对问题发生起主要影响的工艺条件; 5.1.2.2 根据具体问题点,分析步骤如下: 5.1.2.2.1 人员操作方面对注塑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 (1)在岗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2)人员配置是否合理; (3)操作者的操作均衡性是否满足生产节拍; (4)操作工的操作动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要求或特殊作业规范; (5)操作人员是否熟练并且定岗; (6)调试者本人是否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并具备相关调试技能。 5.1.2.2.2 机器设备(包括模具)对注塑生产的影响因素: (1)注塑机的加温系统是否运作正常,并能使料筒加工温度在注塑工艺所要求加工温度范围内保持稳 定,特别要注意射嘴温控正常; (2)射嘴的口径长度是否适用于该模具,射嘴的球面R与模具浇口套是否适用; (3)设备性能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并且状态良好和稳定,注塑机压力、速度等其它参数设定值与工艺

模具移模规范

1、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模具,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客户提供试模与生产的模具、 3、权责 3、1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签收,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3、2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3、3 生产部: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3、2 品保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作业内容 5、1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5、1、1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与移模生产 两种; 5、1、2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 5、1、3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模具寿命,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 及产品的品质要求与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5、1 移模信息的通知 5、1、1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与工模课; 5、1、2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新产品要求输入及评审单》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5、2 模具验收 5、2、1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初步验收,确认OK 则业务部安排进行移模; 5、2、2 针对移模生产的模具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5、2、2、1 客户模具送到工厂后,由工模课依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进行模具的验收, 并将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存档;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宾客满堂红 修订日期: 移模作业指导书 页序:2/3 5、2、2、2 模具验收合格后,工模课对模具进行初次保养,有需要时进行简单的维修,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业务部依据《客户财产管理程序》建立 《客户财产清单》;

注塑换模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换模的规范操作及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预防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事 故。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用于注塑领班在换模中的操作指导。 三、换模程序及注意事项: A、领班接主管签发的《换模指令单》后的准备工作。 1、将待产模从模具存放区调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型腔、分型面有无生锈或粘有残 料,导柱、导柱套是否磨损、变形、配合是否紧密,弹簧是否疲劳、断裂,顶针是否折断或缺少,滑块是否灵活,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水咀是否安装配套。 B、开始换模 1、关上料桶闸刀,当胶筒余料用完后退出座台,如需要更换材料或颜色应将料桶余料放出,并 对料桶、胶筒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再加入新料。 2、卸模:用抹布将模具分型面拭擦干净,前后模喷上防锈剂,闭合模具,装上吊环,用行车吊 钩可靠套牢,松开模具夹板,将机台设定为调试状态,慢速打开机台动模板,同时,注意模具状态,将模具吊高到适当位置(便于拆除水管),关闭冷却水阀,用螺丝刀松开水管锁箍,拔脱水管,再将模具吊起移至无人安全区放下。 3、装模:用量具测量待装模厚度,输入电脑,启动自动调模功能进行粗调模,同时将待产模装 上吊环,用葫芦钩套牢,拉动葫芦链条上升模具,上升至适当高度平移至机台装模区上方,对准中心慢速下降,操作中应谨慎小心,避免撞伤机台哥林柱,当下降到适当位置,将模具衬套套上定位铁圈,对准机台前板中心孔,移动行车,使模具紧贴机台前板,闭合机台动模板,关闭机台马达,开始安装夹板,前后模两边各不得少于四块夹板,螺母锁定确认可靠夹紧模具后,取掉行车吊钩,将前后模冷却水接好(注意水管一进一出为一组,接好后打开水阀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启动马达,打开模具用抹布清擦分型面(清擦时注意不要将模腔光面弄花)。 4、调试 1)、对模具厚度进行精调整,根据模具制品投影面积适当调整锁模力,一般电脑参数设定选择50—85范围之间为宜,锁模力设定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以保证产品不溢边为基准。 2)、如指令要求使用的原料与现用材料不同,清洗料筒后应根据新材料工艺重新设定胶筒温度。 3)、调整开模终止位置,以便于取拿产品为宜,各段闭、合模压力、速度视情况而设定,应考虑开、闭模动作运行中机台的平稳度。闭模时模具导柱对套导、回位针对前模分型面,滑块导柱对滑块导孔等之间的撞击、摩擦,尤其是滑块部分,闭模过快,易导致滑块导柱变形或严重磨损,开模过快,由于受导柱拉力惯性作用,当完全脱离导柱后,滑块继续滑动而脱离定位钢珠,极易导致下一模滑块压坏。

模具制作标准.

模具系统 一, 模胚构件 模架:按拆装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模架基准角标识面打上字码,同时打上模号;模架配件:导柱;回针;模架螺丝;法兰;射嘴;用风动打磨机打磨机打上清晰模具编号便于查找;方铁上CNC 锣上模具编号。参考以下图片 撬模坑,设计画出模架厂做出 模具号,用12号字码打上 吊环孔大小,用 12号字打上 方铁字码制作CNC 完成,深0.5MM ,两条同做 模具向上标识 CNC 完成, 大小深度跟随字码 模具装配顺序编号

1, 方脚:2.1按比例大小锣上模号;字深度为0.5MM !(由CNC 锣出);如上图 2.2方铁高度=产品脱模距离+10MM 内模:3.1内模基准角编号(前内模M1;M2;---Mn ;后内模C1;C2;----Cn 前后M1与C1前后相对应), 分模时做好,CNC 直接锣出,具做数据按下图要求 字码长度如图位置锣上深0.5MM 槽位,再锣上8号字码,深0.2MM , 3.2前,后模料的硬度不能相同(错开2度;例如前模HRC42;那后模则用HRC40),内 内模里的有擦穿配合的镶件也需同样做法! 3.3内模必须做锁位,r 所有的锁位必须是CNC 直接锣准,不能打磨飞配;如图: 4,镶件: 1. 所有插位角度不得小于2°度(图1) 2. 有插位的镶件不能采用相同硬度,相同材料的钢材,防止生产中容易”烧伤”不良(图1); 三D 分模时做出,CNC 加工完成;槽宽10MM ,深0.5MM ,字高6MM 三D 分模时做出,CNC 加工完成;直径12MM ,深0.5MM ,字高8MM , 锁位三D 分模时做出, CNC 加工完成;前模做凹,后模做凸 型腔周围避空处理,改良夹口,披峰,

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参考模板

1.0目的:规范模具保养作业,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确保量产顺畅,减少品质异常。 2.0范围:适用于制造总厂所有模具。 3.0定义: 3.1计划保养:又称大保养、分解保养,是指对所有模具按保养计划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2产前保养:指停产时间达一月以上,需再次生产的模具进行的保养工作; 3.3产中保养:指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及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3.4产后保养:又称小保养,指对生产后的模具进行分型面清扫、除锈等的保养工作; 3.5异常保养:又称中保养,指对生产中模具出现异常时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6 3.7PC+30%GF:聚碳酸酯+30%玻璃纤料。 3.8PA+(45%-50%)GF:尼龙+(45%-50%)玻璃纤料。 4.0权责: 4.1模保员:负责对模具进行保养; 4.2模保组长:检查模保员的保养工作。 5.0作业内容: 5.1计划保养:模保抄数员每天对生产的模具进行抄数统计,统计的数据给模具装配课文员,文员对符合保养条件的模具通过邮件发给成型, 由成型安排下模,开据《模具保养申请通知单》连同模具一起拉到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模保组接收到成型各课室开出的《模具保养申请验收单》、模具后,开始保养工作; 5.2产前保养:成型根据生管的生产排单对模具进行上机生产,成型课领模员开具《领料单》到模具仓库把要生产的模具领出,开《模具保 养申请单》把模具拉至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 5.3产中保养:由成型课安排人员每天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5.4产后保养:模具生产完成后,由成型在机台上把分型面清扫干净、清理异物、吹干净运水、模胚外表的锈迹处理干净、把顶针顶出喷上 防锈油后合上模具,开具《退模单》把模具退至模具仓库,模具仓管员负责对模具的外部零配件及产后保养的品质进行点检,OK后上架存放并做好模具入库记录;(如点检发现模具零配件不够、损坏或产后保养不到位的拒绝入库作业) 5.5异常保养:模具在生产中出现顶针不顺、模具漏水、产品上有油污或模具开、合模有异响等现象,由成型开具《模具保养申请单》把模

吸塑作业指导书

吸塑作业指导书 一、客户发出询价请求:途径一打电话询价,途径二发传真询价,途径三发Email询价,途径四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询价。客户必须提供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所用材料的厚度、颜色和型号(PVC、PET、PS),产品数量和生产周期。 二、业务部门报价:吸塑制品单价的高低跟以下因素有关: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所用材料的类型、厚度和颜色;吸塑产品的后道加工工艺(折边、打孔、封边等)、订单数量和订单周期。报价员会以客户的样品和描述有一个最初报价,最终报价会在打样之后报出。 三、电脑设计:客户对于报价基本认可后,会将要求、实物或是吸塑样品交到业务部,生产调度会要求电脑设计部将客户的实物扫描并结合印刷品的设计,制作出吸塑制品的平面设计图 四、吸塑打样:客户认可电脑设计稿后,生产调度会根据吸塑产品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发模具(石膏模、铜模、铝模),开发周期3-5天。吸塑打样以石膏模打样居多,其操作步骤是:1.先将实物用手工泥糊出成型轮廓;2.放到吸塑打版机上成型泡壳毛胚;3.用配好的吸塑专用石膏倒入泡壳毛胚中,风干后形成石膏毛胚;4.采用电动铣床对石膏毛胚和规则形状进行深加工;5.手工打磨和手工添加部件;6.将各个抛光好的石膏部件粘合成完整的石膏模;7.再放入吸塑打版机吸塑成型完整的样品;8.按成品尺寸,手工切边、封边,完成全部打样过程。如果有需求,印刷打样部门同时会将吸塑样品所用的纸卡、不干胶或彩盒一起制作,他们会借助全开的印刷数码打样机能将实际印刷结果反映出来。 五、制作生产模具:样品被客户认可后,通常会下一定数量的生产订单。生产调度会根据产量、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模具量产:采用石膏模生产,模具制作过程类似于吸塑打样,优点在于生产周期短,成本最低,制作一整版(60X110cm)模具只需一到两天时间,不足之处在于吸塑成品表面粗糙,生产中模具容易碎裂,耐用性差无法成型深度大、复杂度高、片材厚的产品。采用电镀铜模,其工艺是将打好样的泡壳表面喷上一层导电剂,再放入电解槽内镀上厚厚的铜层,电镀过程需要72小时,接着要对铜模进行灌石膏(增加硬度)、抛光、打气眼处理,采用电镀铜模生产的优点是吸塑制品表面光滑,成本适中,耐用性适中,缺点是模具制作周期长,无法完成精密吸塑制品的生产。采用吸塑铝模生产,模具制作需要先采用电脑设计图纸,再采用CNC数控铣床加工,优点是制作周期适中,后期模具处理时间短(钻气眼工作在CNC加工时完成),吸塑产品尺寸精度高,模具耐用性强,缺点是成本高。由于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的成型范围是66X110cm左右,所以不管是石膏模、铜模还是铝模,都需要将单个的模具拼在一起,达到成型尺寸,我们都称这个过程为拼版,需要拼在打好气孔的铝板或木板上,拼好后的整版模具我们称之为底模。对于吸塑成型深度大的产品,还需要制作上模,在底模将片材真空吸成型的同时,从片材上方施加压力,将片材均匀地拉伸到每一个部位,否则会引起局部厚度过薄。生产模具的整个制作周期应为5至7天。 六、吸塑成型生产:采用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生产,其基本原理是:将成卷的片材拉进电炉烘箱内加热至软化状态,乘热再拉到吸塑模具上方,模具上移并抽真空,将软化的片材吸附到模具表面,同时将冷却水以雾状喷于成型片材表面,使其硬化,成型的片材再自动被拉至贮料箱,气动裁刀将成型与未成型片材分离,从而完成全部过程。吸塑产品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大多在此过程发生:1.吸塑不到位,是指形状变形,没有吸塑成与模具相同形状的产品;2.吸塑过度,是指产品过薄;3.拉线,是指成型产品上出现不应有的线痕;4.厚薄不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上好模具后,调试到位,包括:

座椅模具设计与制作规范标准

市古汉有色合金铸造 KunShan City Guhan Non Ferrous Alloy Casting Co., Ltd 座椅发泡模具设计与制作规 目录 座椅发泡模具设计与制作规 1.数据形式说明 ORG/ALED/ZOOMED----------------------------- Page3 2.数据名称管理要求----------------------------------------- Page4 3.设计数据相应图层管理------------------------------------- Page5 4.模具安装定位标准件 a. 磁铁标准与安装说明------------------------------ Page6 b. 定位钉、刺毛条、扰流槽尺寸---------------------- Page7 c. 定位销尺寸-------------------------------------- Page8 5.江森模具分型面形式 a. 环氧分型面形式---------------------------------- Page9 b. 电火花分型面形式-------------------------------- Page9 c. 凹分型面形式---------------------------------- Page10 d. 分型面设计准则、质量要求、检验方法-------------- Page10 6.江森模具外型尺寸确定方法----------------------------- Page11 7.模具拉钩安装尺寸与拉钩安装凸台放置说明---------------- Page11-12 8.江森模具安装所用模架--------------------------------- Page13 9.江森模具在模架中的放置方法

模具移模规范

1. 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模具,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客户提供试模和生产的模具. 3. 权责 3.1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签收,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3.2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3.3 生产部: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3.2 品保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 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5. 作业内容 5.1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5.1.1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和移模生产 两种; 5.1.2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 5.1.3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模具寿命,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 及产品的品质要求和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5.1 移模信息的通知 5.1.1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和工模课; 5.1.2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新产品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5.2 模具验收 5.2.1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 初步验收,确认OK 则业务部安排进行移模; 5.2.2 针对移模生产的模具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5.2.2.1 客户模具送到工厂后,由工模课依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进行模具的验收, 并将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存档;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宾客满堂红 修订日期: 移模作业指导书 页序:2/3 5.2.2.2 模具验收合格后,工模课对模具进行初次保养,有需要时进行简单的维修,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业务部依据《客户财产管理程序》建立 《客户财产清单》;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二、2D模架设计 1、产品的排位: 影响排位的因素a产品的外形的结构b产品的进胶方式以及位置c不同产品的分型面形 状d产品的大小e产品的材料属性 A、有无客户的排位要求 判定所给定的排位与模具结构方面有无冲突 B、排位时要注意的事项: ?产品的排位基准(一般以产品的最大外形进行XY向分中,以前后模分型面的某点为 Z向基准), ?产品的缩水中心(一般以排位基准进行缩水,而不以模具中心或其它坐标进行缩水处 理) ?产品的缩水率及缩水方式(缩水率由产品的材料以及成形压力决定——此数据由客户 提供,缩水方式要与3D缩水方式一致,如:3D的比例缩水——2D的“SCALE”, 3D的XYZ向的不同缩水——2D的“块的三方向的不同比例”处理)

?镜像处理问题(前后模正视图必须要注意镜像处理的问题:使用的是产品的投影视图 需镜像,使用的是模仁的投影视图就不需镜像处理,前后模侧视图则无需镜像处理) ?顶针,运水,镶件,螺丝以及抽芯机构的大概位置、位移,排位的梳密要有设计余地 ?流道的距离问题(在其它因素的治约下要尽可能使流道越短越好) ?不同产品的排位要求分型面整齐,减少起伏多变的台阶 2、模仁大小的定义: 影响因素:a产品的排位b产品在分型方向的投影面积c型腔的结构d钢料物理属性——钢度和硬度e成型注射时的最大压力 A、有无客户对模仁的要求 B、确定模仁大小时应注意的事项 ?确保型腔壁有足够的厚度,不致于在加工时变形、成型时钢料变形影响成型尺寸精度、 飞边,成型压力过大致使模仁断裂等。(一般的常规参考数据: 投影面积在50* 50——型腔壁厚约为25mm 100*100——型腔壁厚约为30mm 150*150——型腔壁厚约为33mm

注塑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模具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规范 1 目的 通过对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人身安全,并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模具的安装、调试及取卸作业。 3 作业要求 序号作业程序作业方法注意事项 1 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A. 将行程选开关切换至“寸动”位置。 B. 用“双手按钮”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操作时注意观察曲轴的角度指示计,以确保滑块在过下死点1~2度位置停止。 2 查看冲床的装模高度 A. 查看模具的合模高度。B. 把冲床的装模高度调至高出模具的合模高度(如加垫铁,则加上垫铁高度)5~10mm。 如冲床的装模高度低于模具的合模高度或模具高度加垫铁厚度之和,则模具的安装调试时容易将模具损坏。 3 模具安装面的检查、修整及清理 A 要认真清理冲床滑块底面、工作台及模柄孔上的杂质和铁屑。B. 修整工作台及垫铁不平表面。C. 清理模具表面。D. 确认气垫装置。 A. 注意工作台表面是否凸凹不平,如不平用油石进行修整。 B. 确认模柄固定螺栓是否完好。C, 使用气垫时确认气垫顶杆是否变形,放置位置是否适宜,长度是否适宜,是否夹废料。 4 模具放置在冲床的工作台上A. 用适宜的搬运工具搬运模具。B, 滑块提升至上死点,放置模具。C. 确认模具的安装方向、结构、状态等。 搬运模具时将叉车的叉子放低后搬运模具。 5 模具的安装A. 模具安装在工台中心,并调整位置、方向。B. 确认垫铁位置。C, 按下电

机的“停止”按钮,当行程速度20SPM左右时,利用飞轮的惯性,慢慢下降滑块,将模柄装入滑块的模柄孔中。 A. 顺送模具送料方向的中心线与材料的中心线应保持一致。 B. 确认模具的落料孔位置,以防被垫铁堵住。并避免垫铁之间跨距过大,造成模具变形。 C. 注意利用“寸动”行程操作! 6 粗调闭合高度A. 完全松开模柄螺栓。B. 下降滑块,使之靠上上模表面。 A. 用手推一推,查模具是否移动。B 必须在下死点进行操作。C. 有刻印、防弹凸台、弯曲、拉深模具必须放件进行调试。 7 固定上模A. 首先确认模具固定装置。B, 对角固定模具2处或许处。C. 拧紧模柄固定螺栓。 A. 应注意确认模具固定螺栓、螺帽及压板有无损坏现象。 B. 对超过100kg的上模,须固定4处。 C. 先轻力拧紧模柄固定螺栓后将上模稍稍抬起再次重力以拧紧。 8 确认模具内部状态A. 清扫模具内部。B, 检查模具各部件。C. 导柱、导套及其他滑动部注油。 检查模具各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安装错误等异常现象。 9 固定下模A. 在下死点固定下模。B. 固定好下模后,将滑块提升至上死点。 A. 先用手力拧上下模固定螺栓,将滑块运行2-3行程,如无颤动、异常声响等异常现象,则由轻到重,交互拧紧其;固定螺栓。 B. 模具的固定螺栓尽量安装在靠近模具侧。 C. 模具固定部位下面不能悬空。 D. 注意导向部位有无异常声响。 10 精调冲床闭合高度(DH值) A, 根据作业标准书规定的DH值或工件状态适当调整闭合高度。B, 放入纸片,查看模具的合模程度。 A. 冲裁模的合模深度以0.2-0.3为宜。 B. 调试折弯模、拉深模时注意观察工件表面的压痕、拉痕以及角度、深度、形状的变化。 C. 注意确认有无间隙不均、啃模等异常现象。 11 调整挺杆的限位螺钉滑块提升至上死点,调整限位螺钉使挺杆可靠接触。A. 注意固定好制动螺钉。B. 检查顶杆、顶料板、顶料销、顶出器是否变形卡住。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模具管理规范

模具管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模具(工装)的申请、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过程控制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集团模具(工装)的管理及控制。 2.职责 使用部门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模具(工装)制作申请,经中心负责人审核报生产技术部。 生产技术部负责批准模具(工装)申请,并负责模具(工装)设计。 生产技术部组织生产、设计、质管部门验收新模具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合格方可启用。 使用部门负责模具使用及维护,保证模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管理流程 申请及验收 使用单位根据设计、生产需求提出模具或工装制作申请,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 生产技术部根据设计图纸及加工工艺要求,绘制模具或工装图纸,根据制作难度,确定外协或自制。 模具制作完成后,生产技术部牵头设计、生产、质检根据图纸检验模具或工装符合性,合格方可接收;不合格返工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接收及入账 模具或工装检验合格后,生产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试模,直至

达到图纸要求。 试模或工装合格后,由生产使用部门对模具进行编号,并根据XMB308-005《工装夹具模具台账管理规程》的要求由生产技术部登记入账,以便随时跟踪模具或工装的使用状态。 使用及维护 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模具应按顺序号及使用范围有序存放在货架上。 模具存放应加注润滑油,不能因模具或工装防护不善产生锈蚀或对模具使用有质量影响的缺陷。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安排选择相应模具进行生产。本次使用完毕需存放的模具应对其进行清洗保养。并根据最后一件产品检查模具的完好性,合格的模具放入模具架中,如实填写《模具保养记录》。 使用部门根据模具使用状况,安排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清洗加注润滑油,并记入《模具保养记录》中。 模具维修及保养 模具使用中若不能保证质量要求或不能正常生产时,使用部门必须及时停止生产并填写设备设施维修单报生产技术部(设备部),予以维修及保养。 若模具使用频繁,磨损过度不能修复时,可填写《模具更新申请》经相关部门评审后按流程处理。 由于设计变更、产品停产或其它原因停用模具时,由使用部门报生产中心审核生产技术部批准后,封存管理。 封存和报废的模具应作“报废”、“封存”标识,以防误用。 4.记录

模具制作合同范本(标准版)

编号:FS-HT-05018 模具制作合同(标准版) Mold making contrac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编订:FoonShion设计

模具制作合同(标准版) 甲方(订作方):_______ 地址: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 营业执照证号:______ 乙方(承揽方):_______ 地址: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 营业执照证号:______ 合同签订地:_____ 甲乙双方依据《合同法》规定,经充分协商,就乙方为甲方制作_______模具,甲方支付加工费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制作项目、数量、金额 二、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提供

1)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负责模具设计,计算模具日产能力,并需得到甲方确认方可制作。 2)模具设计所需图纸资料由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须经甲方确认后方可使用。 三、技术要求以及质量要求 1)模具必须按甲方提供的图纸及要求制造,保证模具啤出符合要求的制件; 2)模具必须按照制作项目列明的要求制作,且必须有合理可靠的冷却系统; 3)更详尽的技术要求见附表,模具也应符合甲方在向乙方提供的其他的技术资料中明示的技术要求以及质量要求; 4)乙方制作的模具应保证____万次以上的使用寿命。 四、制造工期 1)工作期为35天(第一次交符合功能装配的样件),即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提供全部首样; 2)首样交付后,甲方未提出改模,乙方于____天

内(即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向甲方交付合格模具; 五、模具验收以及交付 1)模具验收的依据: 1.甲方确认的产品零件图; 2.双方商定,并经甲方确认的技术工艺方案,双方确认的模具技术要求。 3.模具设计图纸以及电子文档。 2)模具验收合格规定: 1.甲方连续试产5天或产量达到____件以上,日产能力偏差不超过设计要求的5%,模具无异常,制件合格率98%以上,甲方出具模具验收检验合格报告。 2.乙方交模后,由于甲方原因____天内不投(试)产,模具视为合格处理并由甲方出具模具检验报告,办理结算付款手续。 3.乙方交试模样件后,由于甲方原因____天内不能检验确认的模具视为合格处理并由甲方出具模具检验报告,办理结算付款手续。

模具作业规范

模具設計作業規範 模具設計標准 第一節板(零)件圖畫法標准 一、圖面要求 1.板件圖和零件圖都必須用第三角投影法繪制. 2.板件圖中孔的畫法遵照本章第二節圖示注解作業標准作業. 3.一個零件一張圖的要求: 3.1一般一張圖面只能畫一個零件.如:每一件折刀、滑塊、成 形模的中間板結構、沖子分段等都需要一個零件一張圖,而不能 把幾件折刀或分成幾段的沖子畫在同一張圖紙上. 3.2上(或下)墊腳有幾件時可畫在同一張圖中. 3.3如果模板較大采用分板結構,且各分塊模板間有明顯的間隙 時,各分塊模板可以畫在同一張圖紙上. 3.4同一功能模板(或墊腳)分成幾部分,畫在同一張圖中時,圖框 中“Q’TY”欄填寫總的件數(例墊腳有幾支填幾).另外在視圖的 正下方進行編號以示區分,如CC-1,CC-2……等.如果幾部分材質 不同的話還需在編號的下方註明”MAT’L:***”,如幾部分材質相 同就只需在圖框標題欄中MAT’L欄填寫即可. 3.5采用一個零件一張圖的畫法以后,如果裝配關系不清楚,應 另外加上必要的配置圖.零件配置圖上要表示出零件外形以方便 識圖,如圖b. 圖(a) 錯誤圖(b) 正確 4.板件圖中如有多個板件(或零件)共用的情況,則必須把共用的零 件(可縮小)拷貝出來,並在拷出的視圖正下方注明零件的編號. 注意:圖框中“Q’TY”欄的數值不包含共用件數量. 5.板件圖中一般只畫模板的俯視方向視圖(作為主視圖),表達不清 楚的部分進行局部剖視. 6.零件圖以表達清楚為原則,主視圖一般從模板圖中直接拷貝出來, 不要旋轉和鏡射,特殊情況除外,絕對禁止將拷貝出來的視圖放到其它視圖的位置.主視圖下方的正視圖和右方的右側視圖依表達的需要,確定是否要畫.純粹圓沖子和圓入塊類零件可只畫一個軸向斷面圖,投影為圓的視圖可以不畫. 二、標注要求 1.所有板件圖和零件圖的標注都必須遵照第三章第六節尺寸標 注作業標准作業. 2.板件圖的標注坐標原點必須與工程圖和展開圖中的坐標原點一 致,(連續模取料帶中第一工步的原點為整個模具的原點)模板外形尺

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

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 塑胶模具的制作规范 一,确认图面, A.水路, 1.公模& 母模,依成品形状来决定,水路循环的路径与数量,公模& 母模的水路需相互配合 . 2.脱料板 x 2 cycle。 3.上述水孔接头处需做沉孔 ,沉孔尺寸 $35*L25mm。 4.模具的水栓处,必需上IN , OUT且编号。 5.需附铜制水栓,A01 &A07为塑料的水栓,A09铜水栓的尺寸为1/4 ”PT。 6.侧面止水栓之做法,2PCS止水栓或1PCS止水栓+铜块。 7.若有喷水孔 ,使用铜片做隔板。 B.料沟,依成品进料达到平衡,来设计料沟的路径,形状,尺寸…等。 C进点,依成品的外观形状&要求重点,来决定进点的型式,为针点,侧针点,侧边状,锥型状…等。 D.顶出方式, 1.PIN顶出,需使用DME规范(依不同客户决定。 2.顶针成品面有形状时,需做方向性之定位。 3.顶出环(特别注意打水环之拔模斜度或顶出块

E.定位块X 4,于公母模板360度/4,加长方型之定位块,增加基准面之精度(材质:SKD- 61 中国塑料模具网 F模仁方式, 1.锁公母模仁之螺丝,设计时愈多愈好,且需平均分配 ,使模仁与模座接触面更密合, 锁螺丝时需封称锁入,且扭力一致。 2.公母模仁均须有卡入模座之定位梢。 3.所有insert之模仁形状为圆形时需做定位,且只能单方向组装,避免组装时方向错误。 G.4支导柱需有1pcs做偏心,X,Y轴各偏10mm。 H.模具的螺丝孔及螺丝,须为DME的公制规范。 I.回位销封边要有耐顶板,材质为TDAC+氮化处理。 J若有斜销及滑块,三面需加耐磨板,且必须有油槽(材质,TDAC+氮化处理。 K, 需安装计数器‘INSERT的型式(A09客户才需要。 L.模具的长,宽,高,定位环与KO孑L,需配合客户的机台尺寸。 M. 若为三板模,A09为外部开闭器,A为内部开闭器。 N, CHECK 母模与脱料板间,分开的距离是否足够,机械手取出料头,考虑 LGP 的长度&机台的 最大行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