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精品文档.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培养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重视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中怎么重视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就让学生学习打比方,

描写一处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

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教师》一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教学的牛鼻子。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这是真理!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2.重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但我这里强调的积累是指经典诗的积累,是指背诵的积累。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我打个比方,看过的,就如在饭店看过的美食,仅仅饱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诗,就如吃下的美食,会变成你精神的营养,滋养你终身。

小学阶段应有哪些积累呢?

首先是诗歌的积淀。我认为小学阶段背诵二三百首诗歌不成问题。先以五言绝句开始,逐步走向七言绝句,律诗和宋词。300首诗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学期25首,- 周一首多一点,完全不加重学生负担。诗歌背诵,要做到熟读成诵,理解大意,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唯有滚瓜烂熟,才能一辈子不忘。当然,现当代优秀的儿

童诗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选择优秀的,公认的。

其次是国学经典的积淀。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传统美,应该让学生背诵。我反对死记硬背,要让学生有兴趣地背诵,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可通过讲故事、讲传说吸引学生,学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环节和场所,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高年级还可背《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节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化的种子。

3.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但是,纵观当下语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有效思维,深度思考,给学生智力以挑战呢?

其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跳一跳”,就是让学生要经过思考,经过努力,经过探索,经过碰撞,甚至经

过挫折之后才能达到。要避免学生在书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更要避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例如李白《赠汪伦》一诗,如果问“从哪里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深厚?”这就是浅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如果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时,才赶相送?”这就是真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联系俩人关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语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语答案不是用“对” “错” 评价的,而是用“好”与“不好”衡量的。例如用“孙行者” 做上联,要学生答出它的下联。学生可以答“唐三藏”,可

以答“胡适之”,也可以答“祖冲之”,都是对的答案。但相比较而言“祖冲之”对得更工整,更恰当,因此就更为优秀。如果把学生思维打开,让每位学生都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那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熠熠生辉。

3.重视表达

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选班级发言明星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书面表达能力更应引起语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书面表

达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为有效、广大一线教师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譬如,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可以让学生仿照课练写环境描写。学习《春联》,可以让学生在对对子的语实践中品词炼句。学习《莫泊桑拜师》,可让学生观察马路上经过的三位人物的衣着、神情和步态,练习细节

描写。一课一练,选准读写结合点,学生学习一课,练习一课,定能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书面表达的厅堂,习得表达的真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 解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 文教学策略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的。 一、发展核心素养,从目标制定开始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后归属点。设立科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实。因此,制定好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 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学段目标(课标中本学段的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本册教材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培养的能力点。 2.认真学习“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培养的能力点; 3.认真研读文本,明确本课包含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点,明自我们可以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的哪些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方法; 4.深入了解本班学生实际学情(学生能力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 二、发展核心素养,在课堂实践中落实 语文教学要思考教学的切入点和课型选择两个问题。找准教学切入点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篇文章,往往有多个教学切入点。一个切入点就是解读文本的一个角度。如深圳的刘俊祥老师在《穷人》一文中挖掘出了10个教学切入点,认为可以围绕文本内容、环境描写、“情节”描述、情节脉络、小说的情节重点来展开教学,也可以抓住文章的描写方法、文章的语言特色来展开教学,还可以寻找作家创作源头展开教学或是对比阅读展开教学。选择切入点时,和和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学情、师情等,努力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教学点。 选择好课型。在了解各种课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在琳琅满目的课型中找到一个最适介的很重要。而“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这两种最基础、最实用的课型。“以文带文”可以“一篇精读带一篇略读”和”一篇精读带多篇略读”。这里的略读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整篇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断。内容要优化整介,取舍要得当。 读写联动课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让读与写相互联系,小断轮动,相互交林。“读写联动”读一篇写一篇(片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介,读中学写。要说明的是,“读写联动”课一定要寻找读写之间的价值点。 三、发展核心素养,努力实践“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努力实践“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首先是重视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 一是变“讲课文”为“学语言”。 二是变“读课文”为“学阅读”。根据小同的文本特点或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该类文体的阅读策略。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扈老师不断强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关注“人”(学生)的发展,培养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并提示语言能力是融合于其他三个过程,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标签:英语科学素养内涵 作者:李建红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依据这种分类,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和交际三个切入点展开,以“融合”为主线,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最终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一)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 小学生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只有顺应其发展,潜能才能得以挖掘。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 一、前言 (一)什么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二)选题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 2.现实意义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更多注重的是应试能力,对于国外思维、国外文化的教学较少,对于语言的输出、学习方法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可是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终学习的成果尴尬。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与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形成,也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 (三) 研究意义 教学方式变革是现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现在教育呼吁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将教育的意义体现出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这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师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输出,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每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秩序、人文关系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直接决定每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学生多接触外国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一门语言。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课程要求为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和教学组都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定的课程标准或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后严格执行,以课程要求为基础目标,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一阶段要掌握地理符号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从教材出发,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查找地区,查找相关的地理符号及其含义等,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总结的内容,在这一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知识总结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制作出针对每次课程内容的课件,然后在课件当中明确地写清楚每次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经度和纬度等知识点,同时要标清楚重点知识为经度和纬度,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使不理解的地方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孤立的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后,鼓励其再接再厉,或者对某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督促其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还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的准确度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多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或者邀请其他任课老师、班主任旁听,让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改变以往单方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一、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等特征,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与时俱进,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四个实用课堂”,确保语文课堂有序、有力、有趣、有效。这四个实用课堂分别是“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实现必须以“四个实用课堂”做基础。 “情感性课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这与核心素质培养之理念不谋而合。这里的“情感”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师的激情、热情与爱心,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融情”,是学生与文本心灵合一,情感洋溢的表现。 如,在《泊船瓜洲》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情意浓浓的“思乡”意境,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更让学生对诗人的思乡之情延展至自我,达到“物我和一,情意绵绵”之境界。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交流性课堂”“自主性课堂”以及“开放性课堂”,旨在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文本对话的课堂目的,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质疑析疑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文本的情感阅读是培养学生有效深入课文,理解作品的关键,教师要巧妙抓住情感,

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中华汉语博大精深,它不仅承载着优秀历史文化,也呈现出广博的文化风貌,更体现出丰裕的人性之美,教师要通过指引学生学习与鉴赏汉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提升核心素养。 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文本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的精妙,意境营造的奇妙、思想呈现的深远等对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鉴赏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联想想象等去激发学生对文字鉴赏的兴趣,并感受作者如何用精妙的表达去描写西沙群岛,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最终习得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展开的,而阅读课堂是重要的载体,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极大提高,并借阅读课堂积累语言,习得能力。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启示 吕钟波 沙坪坝区中梁实验学校 摘要: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进行新时期角色定位;其次,教师要明析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深入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再次,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系列化和梯度为线,教师要活化教材文本开展课时主题化教学,创生学生生活的语文学习体验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升语文学习品质;最后,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怀。 关键词:教师角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此新形势下,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变革。教师们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语文教学策略探索变革,以适应教育发展新要求,以期更好地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6年9月,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时,全国开始使用部编语文七年级新教材。重庆部分初中学校还承担了初中九年级部编新教材的试用任务。根据部编新教材特点和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我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们共商共进。 一、教师角色科学定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观,“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学习方式的倡导,国家、社会和学生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技能。但新课程改革的步子走得太快,教师培训又滞后,一时涌现的诸多新模式或课堂。特别是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的兴起,更是翻转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让很多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失守。要么固守教师本位,变成教育教学的主宰;要么仅是新浪潮迎合者,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欧盟的框架中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这里的定义指使用外语交流,定义为“在适当范围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理解、表达与解释的能力;跨文化理解、交流与协调能力”,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其中的知识包括外语词汇、语法及语言表达形式和社会习俗与文化方面的知识;技能包括口语会话、阅读、理解文本、使用词典等辅助工具及自学外语;态度包括欣赏文化多样性、对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完整版)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要求把探讨与创建学生核心素养体制作为课改的核心环节。并充分要求学生应当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品质与能力,同时要求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小学英语学科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哪些方法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什么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同时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而这些理念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符合。那么我们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理念贯穿到现在的教学中,并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素养。 1. 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利用教学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资源等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使学习过程真实而有效,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On the farm》一课,老师可以创设情境:在课件中出示一个Farm的图片,让学生听已学过的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是什么动物来引入新课。然后继续听声音并出示图片学习新的动物名词。接着展示我国各个地方生活的动物,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如在学“thirteen,fourteen, fifteen……”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秋天来了,农民伯伯的果园大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数一数收了多少果子吧。然后整个课堂围绕帮助农民伯伯数数果子而进行。整个环节中,先数苹果复习1——12的数字,后出示其他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数,呈现新单词“thirteen,fourteen...”接着练习时让学生数出更多的数字单词,最后学生之间的问答:S1:“How many pears? S2: Ninety pears.”以及计算总数等都围绕着这个情境展开。 语言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知。同时学生懂得了怎样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运用是双向性的,鼓励学生开口交流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和学生进行交流。运用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体会语言交流的趣味性。然后在学生开口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发展都有差异性,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胆怯心理,慢慢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对话交流时,能干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有难度的内容进行交流,而胆小内向和差一点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在交流内容上就要选择简单容易的,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参加三明市第二片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郑序涯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晨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共同素养,是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兼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如何在地理教学特别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一直是地理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说理”,实现由直观感性认知地理事物到对地理事物背后“理”的认知。在对不同地理事物的“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工具、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地理地域认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地理交流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人地观念的培养,实现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体验、感悟情感态度,并内化为正确的人地观念思想,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 一.制定基于课标而又高于课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足课堂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如一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最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如果这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位于满足课标的要求,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都将有所局限。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较为浅显,从知识的难度上看学习困难较小,因此,设定学习目标时适当增加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并简析产生的原因”“通过合作讨论,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瞧”这几项学习目标都强调了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锻炼地理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树证科学的水资源现,培养对资源、环境负责的态度,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则从地理态度、地理情感方面提出要求,这些都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点明了目标和途径。 二.重组教材,补充文本、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中有的课的知识虽然较为浅显,但涉及面较广,并且密切联系生活。教材呈现的内容包含文字及一些图片,但不够丰富和全面,加之高中生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补充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进而理解问题。例如,从时空角度讲述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时,由于受时间和地域差异的影响,学习起来较为抽象。因此,通过展示景观图片并结合农夫山泉、青岛啤酒等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把书本知识和现安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水危机的表现方面,教材是

小学语文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人底蕴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编者选编了将近00篇质优美的作为和其他学习材料。长期以,语教师正是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学习语言字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人理念、人情怀和审美情趣的。例如:小学阶段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的大量古诗词,能使学生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化智慧;而《假如》《触摸春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能引导学生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等大量描写艺术魅力的,能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美的意识的能力。 学会学习小学语程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有较系统的设计。例如:在许多中设计了“小泡泡”,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问题;在高年级的语园地中设计了“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对单元学习重点进行整理和反思;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了着重培养,如安排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样专门介绍信息技术的;在一些综合性学习中,对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健康生活小学语程在“健康生活”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

“身”“心”。例如:《棉鞋里的阳光》《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引导学生要健康、安全地生活;《爬天都峰》《陶罐和铁罐》等彰显着要有积极的心理、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指导思想。 责任担当例如:《我选我》《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桥》等,体现了小学语程在“责任担当”方面的培养意识,从对自己、对班集体的责任担当逐步发展为对社会、对同一片蓝天下的全世界孩子的关爱和责任担当。 从以上的简要列举,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小学语学科对“人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十分丰富,这是“长处”。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地“扬长”,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如:既可以在教学时立足本对学生进行涵养和训练,也可以向外延伸,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进行相关综合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彩的语实践中打好以上四大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两大核心素养上“补短” 仅从人教版教材看,小学语在“科学精神”“实践创新”方面选编的不多,每册中仅有一两篇体现“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的,所占比例较少。这样的选编排数量,造成教师在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是小学语程存在的“短处”。为了使学生在六大核心素养方面全面发展,必须把这两个短处“补齐”。 科学精神例如:《兰兰过桥》《太空生活趣事多》《农业的变化真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等体现科学精神的,在小学语教材中稀有

语文核心素养-开题报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堽城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核心概念: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阅读教学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 鉴于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拟以本校一至六年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层面来认识和确定小学阅读教学要如何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以语言带动内容,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在: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全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美)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用分类学方法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根据,将学习划分为3类:认知领域学习、情感领域学习和精神运动领域学习,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 2.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 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一)选题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 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 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 2.现实意义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更多注重的是应试能力,对于国外思维、国外文化的教学较少,对于语言的输出、学习方法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可是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终学习的成果尴尬。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与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形成,也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 (二)研究意义 教学方式变革是现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现在教育呼吁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将教育的意义体现出来。我们每一个教师 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这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 课堂效果,提高教师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 行整合并且输出,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每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秩序、人文关系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直接决定每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学生多接触外国思维,更加有利于 学生学习一门语言。 3.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异不同,为人处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会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四个方面。对于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方针具体化表现,也是宏观教学观念、教育目标、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沟通桥梁。具体而言,语文核心素养从低到高可以分成以下6个层次:(1)必要的语文知识,脱离了知识,单纯的说能力是不能的,在实际中,教师不能否定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引导、督促效果,避免语文教学陷入非理性主义的泥坑。(2)丰富的语言积累,高中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主要是对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进行探索,这就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3)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如查阅字典能力、朗读及默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4)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为目的,引导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5)深厚的文化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在语文鉴赏中实现高尚情操熏陶,逐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品味、审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态度,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6)高雅的言谈举止,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并培养学生儒雅气质,让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谈吐文雅、端庄大方,在不同场合可以应用不同措辞。 2.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培养。对高中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实现语言构建、语言应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良好的阅读活动,指引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开展读后感、仿写等活动,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满足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知识讲解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扈老师不断强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关注“人”(学生)的发展,培养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并提示语言能力是融合于其他三个过程,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标签:英语科学素养内涵 作者:李建红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依据这种分类,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和交际三个切入点展开,以“融合”为主线,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最终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

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