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安陆市教育局局长刘宗铭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是否满意,关键在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具有现实性和指向性,即社会和家长对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期望,而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程度就是最根本的教育质量,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十几年前我在教育局工作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提出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十几年后的今天,我重回教育局到学校调研时发现,有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教育质量、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然我们的工作将会失之偏颇。年前,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调研。现在我将学习和调研的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当

前,不管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确定“两基”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要及时把握政策变化,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心,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我们说办人民满意教育,质量不好,人民肯定不会满意,树立教育新形象,首先是在质量上树形象,一个没有质量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一个没有质量的学校肯定不是一所好学校。

在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历史要求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呢?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在2008年全市初中管理工作会上,我强调了要准确把握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谈到各级党委政府衡量教育质量、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质

量,主要是看高考。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标尺,我们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也不能不看高考成绩。要围绕高考抓质量,着眼于学生十二年教育发展抓质量,小学、初中要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高中要抓提高、出精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半成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潜质,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奠基;高中要主动与初中教学对接,抓学生的巩固提高,争取多上重点,多出精品。高考的核心是学科质量,质量建设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科教学上。可能有的同志会认为,这是不是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相矛盾。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也好、课程改革也好,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学科成绩不好,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质量不高,就谈不上好的教育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绝不是淡化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绝不是要降低教育质量。

这个观点没有错,我们绝不能把抓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也不能把抓教育教学质量与应试教育、搞“片追”混为一谈。我们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想,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有升学,就会有升学率,没有升学率,办学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是招生制度决定的,我们不能抛弃和否定它。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

工作,在保证学生成人的前提下、在大面积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升学率。不能因为强调高考、强调学科质量就认为是教育思想上的倒退,工作上回到只教几门课、只盯几个学生的老路上。

二、在学生身上如何体现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能力培养,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一)面向全体学生抓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育。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一定达到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那种建立在排斥“差生”基础上的“教育质量”,在态度、观念和方法是都是极其错误的。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扎根在我们的思想上,落实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上。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教育普及与教育提高的关系,而在现实中,我们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一些学校丢了普及的基础抓提高,丢了全体抓“尖子”,无异于空中造楼阁。目前我市初中、职教系列学生流失率偏高,有的学校年辍学率达10-20%。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厌学,这值得我们学校和教师反思,学生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质量?我们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学生就是中心的

观念,要善待学生和家长,要一切为了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大多数,面向全体。只面向少数尖子,尖子不仅多不起来,反而会越来越少;面向多数,尖子自然会越来越多。我们要为教育对象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机会,要保证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只有保证了受教育对象的数量,然后才能谈质量。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停留在教学成绩层面上,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少数学业成绩拔尖的学生身上,对那些不能很好应付“卷面”考试评价的学生弃之不顾。尽管有些老师也会关照那些“差生”,但目的仍是“拉平补齐”,让他们尽可能“精英化”。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倡导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全面的教育质量观的引导下,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把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起来,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本身具有长效性特点,基础教育更是为未来打基础的教育,它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的、终身的立场去培养学生。因此,考察教育教学质量就更不能急功近利。一位学者说得好:

“衡量我国基础教育与美国基础教育哪一方质量好,不是看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或中学生奥赛成绩比人家高多少,而是看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人与他们那一代人比怎么样?”所以,我们要着眼未来,要从人的可持续发展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着眼于传授和训练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工作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体现。

(一)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教育全过程的质量。既要关注“终端”,更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高中,更要关注幼儿园、小学、初中;既要关注某一阶段的教育质量,更要从某一较长的教育阶段来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型,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升学率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而是指标之一,高的升学率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是素质教育的自然结果。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高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的质量。国家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是国家意志在基础教育中的具体体现。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并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才是有效的素质教育。

(二)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第一追求。学习力是学习动力、

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根本因素是想不想学、会不会学、能不能排除困难坚持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就是解决“为什么而学”和“想不想学”的问题;革新教法、学法,就是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态度、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解决“能不能坚持学”的问题。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围绕理想信念逐渐成为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有效学习的学习者。要学习就会有负担,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必然逐步加重。但是,所谓“负担”轻重是相对于个体的承受力大小而言的。随着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其承载负荷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这样,学生就能进入主动、生动、能动学习的积极状态。

(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环节。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课堂的质量实际上主宰着教育的质量。放弃课堂,课外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要立足课堂,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用心打造、倾心培育”。教育投入时间有两种,一种是实际教育时间;一种是有效教育时间。我们要回归到课堂主阵地上,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增加有效教育时间,减少实际教育时间。从而达到时间少,负担轻的高效率、高质量之路。

(四)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重要支撑。教育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教育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没有教师“教”的质量,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教”的质量实际上就是“教书育人”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在校读书十几年,其实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回忆我们的学生生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学段都有我们敬佩的老师,他们用他们的学识和人品影响着我们,是他们教会我怎样做人、做事,他们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师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应结合自身操作水平,树立广博、温厚、激情的教学形象;以自己深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影响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用科学创新精神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主动完成科学认知,积极修练科学品性。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管理机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五)以落实常规管理为主要抓手。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常规管理。从我们考察、调研的情况看,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问题是常规管理不落实。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加大检查和督导力度,经常性地对各校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和通报。各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常规教学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要求,落实教学工作月考核,完善考核细则,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班级考勤、纪律卫生的检查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进一步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测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使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不留空白,不留缝隙。

在此,我要特别对我们的校长进一言,中小学校校长既是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承载者,更是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实践者,对校长来说,全力抓管理,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责无旁贷,心无旁骛。校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规范管理、创造环境、激发活力,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和高质量教育的旗帜。“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之魂”,可见校长是多么重要。校长怎样才能担负起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超强的人格魅力、规范的管理能力、扎实的专业素养,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组织者指挥者,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者实践者,形成适宜自己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改进管理策略和方法,增强学校管理的活力,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新困惑,多调换位置、多变换角度进行思考,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从而

彰显学校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声誉,提升管理档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其本义是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含义就是学习生活,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学习如何通过坚忍不拔努力获得幸福的生活,学习如何把个人的幸福生活与国家民族的进步有机融合。因此,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或就业单位的录取(用)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就业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们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国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用全面的质量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5——1994年),是评估理论的研究阶段。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相关机构开展了评估理论研究。 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教评估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 第二阶段(1994——2002年),是开展高校教学评估试点和探索阶段。1994年起,原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试点工作。到2002年底,共试点评估了154所本科院校。 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较短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目的是使这类学校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并帮助这类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指定、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较长、基础较好、工作水平较高的学校,主要目的是促进这类学校深化改革和办出特色,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根据学校申请确定。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被评学校由教育部(1998年,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随机抽取。 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姜辉执笔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比重不断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制度。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继续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的大小、强弱,依赖于她的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个体反映整体,也影响整体,离开了个体能力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无法增强,党的执政地位也难以巩固。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更好地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聚集各方面的人才,使我们的党不仅是党员人数众多的党,而且成为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党;不仅是群众基础广泛的党,而且成为各方面人才鼎力奋斗的党。唯有如此,我们的党才有能力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也为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切实采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才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价值,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

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

幻灯片一、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李季湄 幻灯片二、教育质量观的变化 关于质量的标准,每一代人(甚至每十年)都在变,一两代人之前被认为是高质量的东西,在我们现在看来已并非如此。--------------《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幻灯片三、《纲要》带来幼教范式的变化 “科学革命”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范式转换”-------------库恩(thomas kuehn)《科学革命的结构》 幻灯片四、 任何课程研究,往往都是从一种概念框架开始的。这种概念框架或称范式,是一组观念、价值和规则,它们支配着研究的行为、解释资料的方法,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 幻灯片五、《纲要》的概念框架 观念——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尊重幼儿、儿童权利、教育公平、育人为本、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价值——促进幼儿发展 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尊重差异 规划——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 经验性、生活性、过程、环境等等 幻灯片六、 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起的角色作用是什么? 教师了解幼儿已经具有什么经验吗? 教学目标、内容是否适合儿童实际? 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发挥作用了吗? 幼儿园有自己的想法、质疑或者问题吗?

幼儿的参与程度怎么样? 幼儿有没有探索的可能与条件? 幼儿会形成怎样的思维和概念?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热情? 幻灯片七、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幻灯片八、 “育人为本”的幼教—— (1)尊重每一个作为“人”的幼儿 尊重幼儿作为“人”的权利、能动性、思想、情感、体验等等; 过去,说道热心于教育,多半是热心于教育目的。“动物园教学”。然而,今天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只有重视目的的同时又尊重对象的··心,唯有忠心于对象,才是教育重要的真谛。 幻灯片九、倾听、理解、接纳、激发——贝尔·霍克斯的关系教育学 理解幼儿的思想、情感——帕斯卡《思想录》 倾听幼儿的想法、表达 接纳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错误 幻灯片十、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思想的诞生。——达克沃斯 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儿童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斯滕豪斯 幻灯片十一、唯有意见事物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被商品化,那就是想象力。引导人们积极的想象力及其重要。——《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 幻灯片十二、让幼儿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思考与想象 ——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美国华盛顿《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基础》

我的教育质量观

我对教育质量观的理解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前途和命运,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而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有的人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呢?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学生的分数、学生的成绩。在社会上、在较多学生和学生家长心目中,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的是学校的升学率,看的是学生考入上一级重点学校的人数。我认为,这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代表着社会和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希望和期待。但这种观点很不全面,它只是片面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教育质量。 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通过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教师的思想觉悟、人格素质、行为习惯、学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影响,特别是小学生,这种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刚刚开始,他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他们的身心正在发展中,需要有正确的、健康的引导、培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影响、教育行为会给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是学生世界观的引领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一个不好的、不称职的教师会使学生迷茫,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延滞学生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影响。 2、教材是由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大纲编写的。而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学生学习的凭借和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教学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3、环境,即教育的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在学校来说就是校风、在班级就是班风。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质量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教师、教材和教育环境是外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外部因素,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因素。

2020年本科教学质量工作小结

本科教学质量工作小结 全校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谋求本科工作新突破,在思政育人、教学改革、双创、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质量保障等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市在 ___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并启动相关试点项目建设。学校积极响应,做好顶层设计,并扎实推进该项工作。 1.顶层设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国家和**市教育改革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逐步构建起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真正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

2.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改革 基于对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按照“抓好试点、稳步推进、逐渐展开”的工作思路与原则,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改革:首先,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与协同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校内外专家协同联动的“全员育人共同体”。其次,紧抓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形势政策课)示范课建设。再次,聚集全校优质资源,开设“******”与“******”两门校级试点课程,推动思政选修课程与综合素养类课程的深化改革;遴选“******”、“******”、“******”等25门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试点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建设方案;还采取了“校内建设+在线引进”思路,共引进6门优质创新创业类课程、5门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 以上具体措施已然形成辐射效应,使得全校上下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上达成了共识,积极思考和探寻现实可行、育人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为接下来课程思政改革试点的全面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一: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1.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个大学生,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学费都交得紧紧张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

关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平安小学冀录军 在教学领域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人们对此认识并不一致。这实质上是一个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教学质量观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树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观。 1.既要重视教的质量,更要重视学的质量。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主动地得到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主要是要“教会学习”,这在教育中尤显重要。所以,评价教学质量在更大意义上应该看学的质量。当然,学的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的质量的提高,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教师能否按学科自身的规律对教学内容作有效的编排、整合,并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是狭义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这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更为迫切的任务。 学的质量应当包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结构、宽度、深度、时代适应性等);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学生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研究教学时主要是研究教——而且是传统意义的教。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重教轻学的情况仍然存在;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教、学隔裂分离,教师基本上只是承担知识呈现者、传授者的角色,指

浅谈素质教育质量观

浅谈素质教育质量观 城关镇中心学校张维2014年10月1日 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要切实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上。许多教师,为了把学生“教好”,首先想到的就是“时间”。上课“拖时间”,课下,各科教师都布置一大堆作业交给学生带回家做,而且都强调不完成不行!至于学生什么时间睡觉,则不管不顾,老师只管第二天的检查,于是学生只好开夜车到深夜。可以说,那些违背教育规律,将宝押在加班加点、书山题海、频繁考试上的教师,其做法不但不值得称赞,反而应遭到谴责,因为他是以摧残学生身心为代价的。 学生的一些素质,比如动手操作能力、手工制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很难在课堂内形成的。因而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课外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以形成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在活动中应随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每个少年儿童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消除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而是要让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最充分、最完美地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有个体差异的所有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搞教育平均主义,要保证所有学生做到基本发展的同时,又要照顾差异,注意挖掘各类学生的潜能,为培养造就各类拔尖人才打下基础。只有致力于全体学生发展,才算是实施素质教育。如果教育只是发展了少部分人的素质,或者说只让人素质的某一方面得到片面发展,则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所谓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我认为其要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全面观”、“发展观”、“差异观”。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向,即:由过去“重少数”转向现在“重多数”;由过去“重智育”转向现在“五育并举”;由过去“重知识”转向现在“重能力”,其核心应该是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质量演义为一种文化,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是心理素质的基础 歌德曾说过:“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水远是一个奴隶。”这句话 的内涵就是说,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是生命的核心,也是追求成功的强大动力,更是心理素质 的基础。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人都是一定社会的人,没有人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 现自给自足。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意识和他的具体生活条件,都影响着他的理想、信念、世 界观和人生观。而世界观、人生观又是决定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制约人对现 实态度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不管是谁,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在特定的社会与环 境条件下,形成适应于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成为一个符 合社会要求并为社会所容纳的人。这往往要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并经过人 的一生努力来完成。在这期间,既要学习并学会做人的责任和权利、与人交往的态度与情感, 还要学会善于领会他人对你的要求与期待、平衡内心世界滋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人生观以 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理想是一个人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指导人的行为,制约人的 动机。它是个人在大量认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并在克服人的内外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增强 而固定下来的。所以要培养人的高尚动机,就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有积极的、正确的主导动机,这样,其他辅助的动机就有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即使偶 尔发生差错,也会在主导动机的指导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这方面,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 人生观值得我们深思。在他对其人生观的自述文字 中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 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 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一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 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 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及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 思受。” 二、人生观决定生命质量 (1)生命高质量的要素:概括说来,一个人的生命高质量应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是生存质量。就是说要健康无病地活着,有一个健壮的躯体,这是生命存在的基二是劳动质量。就是说要为 人类、为社会多作贡献,使活着有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 这既是一个人活着的全部要义,也是生命得以延长的动力。 三是发展质量。就是说要有志气和毅力,在生命的长河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使生 存质量和劳动质量在强劲的新陈代谢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攀登新高度、新领域,有一个 随遇面安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这是维持生命持续健康的重要保证。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马说》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对韩愈《马说》一文的学习,我们已经从文中弄清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也弄清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老师觉得本文所讲的“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均可归结为“外因”。通过学习,我们也更深层次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本文以“千里马”为喻,论述了人才被埋没的道理,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封建社会里的好多文人像韩愈、李白、陶渊明、刘禹锡等都曾遭受过统治阶级的埋没,其中有不少人潦倒终生,我们在为这些人才遭受悲剧命运而报不平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实,遭埋没,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内因)呢?俗话说得好:会怨人的怨自己,不会怨人的怨别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究竟他们身上的什么原因让他们遭埋没了呢? 2.探古 学生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展开讨论,像韩愈、李白、陶渊明、刘禹锡等这样的人才其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遭埋没的重要因素。学生四人一组,教师巡视。 3.总结 这些文人(人才)性格弱点: 自命清高骄狂自大——这样他们往往目中无人,做事最容易得罪他人; 过于迂腐不能变通——这样他们做起事来脑袋一根筋,思想固执教条,又不懂得和他人合作,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感情脆弱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人他们意志不坚,做事不能善始善终,遇到挫折要么怪别人,要么消极逃避。 我们知道人活着不能没有傲骨,但决不能有傲气。古代文人才子们身上总有十足的傲气和酸气,这样性格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其他单位,最终因不能与他人合作而被排挤出局,遭埋没是必然结局。 4.看今 古代人才遭埋没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那么,当今社会有没有埋没人才的现象呢?(学生讨论举例:名牌大学子有去卖猪肉白菜的,有因找不到工作跳楼的,有因找不到工作被迫流浪的等等)因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无论你的学识有多高都的不到重用,甚至没人用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5.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能借古鉴今,如果你就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才,你将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学生讨论后,教师教学“育人点拨”: 成熟的稻子总是弯着腰。越是有才越是要谦逊,越是要懂得尊重别人。要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毛遂自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求职条件设得太高。要尽量克服前面我们讨论知道的像李白、陶渊明、韩愈等文人才子身上那些自命清高、骄狂自大、过于迂腐、机械教条、不能变通、遇事逃避的臭毛病,把自己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灿烂的色彩,千万别让自己穷困潦倒一生啊! 老师衷心祝愿每个同学都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安陆市教育局局长刘宗铭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是否满意,关键在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具有现实性和指向性,即社会和家长对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期望,而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程度就是最根本的教育质量,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十几年前我在教育局工作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提出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十几年后的今天,我重回教育局到学校调研时发现,有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教育质量、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然我们的工作将会失之偏颇。年前,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调研。现在我将学习和调研的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当

前,不管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确定“两基”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要及时把握政策变化,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心,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我们说办人民满意教育,质量不好,人民肯定不会满意,树立教育新形象,首先是在质量上树形象,一个没有质量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一个没有质量的学校肯定不是一所好学校。 在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历史要求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呢?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在2008年全市初中管理工作会上,我强调了要准确把握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谈到各级党委政府衡量教育质量、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质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落实《重庆科技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有关要求,现就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巩固中心地位,坚持内涵式发展 (一)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走进教学、走进教室、贴近学生。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每三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学校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不少于4次。要建立健全领导听课制度、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助教制度等教学制度。要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办法、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 (二)坚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在保持本科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适度放缓新

专业增设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建设上。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行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政策和重庆市“特色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突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服务“两业两域”。 (三)资源配臵向教学倾斜。将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臵、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教学经费预算制,学校和二级学院(部)每年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优先保证教学经费需求,确保日常教学投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逐年稳定增长。 二、坚持特色办学,着力打造本科品牌 (四)优化专业结构。以教育部和重庆市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臵自主权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完善学校的本科专业设臵机制。修订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进行专业设臵、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在校生结构,2013年起停招专科,集中力量和资源抓好本科建设。加大对新专业、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未来三年新增本科专业6个左右,使本科专业数达到45个。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改篇)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学子门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而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合困难。此刻,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人生观的树立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何谓人生观?我们从字解中不难看出,人生观就是对人生产生一定的人生而形成一种观念,一种自己的观念。我们通过这种观念,来影响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作为。而在大学这个环境中,我们需要更深的领悟,从而可以得以升华。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这些例子都是在逐渐形成人生观的过程啊。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的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仅具有动物的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人是不能存在的;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主宰。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社会可言。每个人对他人来说只是手段;最后,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人要存在,必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必然要处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总归为社会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从教育的实效性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分析、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更高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广大的公民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 谈到人生观,我们自然就会涉及人生这一话题。而人生不难分为这几部分: 1、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们生活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因而成为人生观理论的核心问题。人生 的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不同的思想意识、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目内容是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第一课第四目内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在前面三目内容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才观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态度。 职业素养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中职生能成才,中职生步入社会,因现在大学生的增多。相比之下,觉得自己自己文凭低十分自卑。没能树立自己能成才的观念。 二、说学情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同。产生的人才观也不同,现在的中职生有些好高骛远,有些自卑,没有明确的方向。导致在做选择时很多都是随波逐流,没有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特长。 三、说教法 在本目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归纳法 ●演绎法 四、说学法 由于本目知识点较少,在本目中主要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方法。例如采用班级辩论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具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10分钟) 让每个同学观察自己的是个手指头,并说出每个手指头的功能。 导入新课(25分钟) 由十个手指头引出每个岗位的分工各有不同,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各自的价值。当今时代,是务实创新、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阅读树上“读读想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总结:成才的路千万条,中职毕业生有了自己的特长,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呢个成为被社会、被公众认可的人才。 游戏:优点大轰炸,目的在于帮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要求: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是生命,那么到底啥是教育质量呢?是不是成绩就是教育质量,升学率就是教育质量,答案是否定的。成绩和升学率是教育质量但不全面,它只是质量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大多数校长、老师都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分数,就是成绩,就是升学率。大家也都这样理解:考试分数=教学质量=教育质量。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高分数”是家长所追求的,是学生所追求的。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就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方向。当前,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质量,主要是看高考。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标尺,高考的核心是学科质量,质量建设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科教学上。只要高考评价方式不变,校长就会永远盯住分数,家长就会以分数来衡量学校的好坏。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是不是在这种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就不可以改变教育理念?就不可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就可以扼杀学生的天性?显然不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了解每个学生,关心、帮助每个学生,尽可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二是“全面”。就整体而言,就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最好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就整体而言,就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协调发展;就个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科技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四是“可持续”。就学校而言,应该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拥有全体师生共同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拥有科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拥有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文化;就学生个体而言,就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求知热情、科学的思维品质、高贵的品德修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本科学科专业结构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通知》(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1.明确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全面负责。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亲自抓教学质量。各系(部)领导和学校各部门要以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强化学校、教务处、系(部)领导定期听课制度。学校、教务处及系(部)领导平均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应适量增加听课数量。领导干部听课情况由各系(部)汇总后于每学期末报送教务处,统计结果在下一学期初第一次全校处级干部大会上予以公布。 3.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分析

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系(部)应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前召开系(部)教学工作会议,为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做好充分的准备。 4.建立教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各系(部)的教学质量作为考评系 (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实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岗位津贴的必要条件,实行教师职称晋升和提拔“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应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 5.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对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改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水平;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创新教材,力争建设50门左右的省级规划教材,支持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的发展,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6.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性调整及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对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一些不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就业形势较差的专业将停止招生或减少招生规模。 7.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优化

关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思想汇报

关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思想汇报【篇一】关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 不知不觉之中党课培训已经上了一大半了。这次周六的晚上余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党员正确人生观的精彩一课。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党员的正确人生观,通过余老师列举现实中的例子我们有了深刻的感受。从第一次接触到八荣八耻开始,其凝聚的社会主义崇高的荣辱观深入的映照在我的脑海之中,时时用它来束缚自己,树立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将国度、团体和群众的利益至于团体利益之上,团体利益高于团体利益,做事要以团体利益为重。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总是有它和谐的一面,我们不难想起发生前不久一岁幼女小悦悦被车连续辗压而路人视而不见的寒心一幕,不难想起搀扶摔倒老人却被其反口诬陷的事实……构建一个和谐充满爱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尤其是对于每个***员而言更是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如此,还要起先锋的带头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那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在生活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而这个改

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而同样有更多的领导干部为什么能始终如一的保持***员的本色呢?也就在于他们经常地做到了自我改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其次,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如个人主义,这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和实质,它与我们倡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对立的。有的人却把个人主义当作“新观念”,甚至把我们所说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考虑个人利益”等混淆起来。再如拜金主义,这方面的影响最深最广。从过去讲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到现在讲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